滨水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的运用对策

滨水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的运用对策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在现如今城市规划设计过程当中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我国一些排水设施建设不到位的城市来说,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能够帮助城市很好地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程当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提升滨水景观的安全性以及调蓄能力。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的过程当中,积极探索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对城市景观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滨水景观;海绵城市;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市民对城市文化建设要求不断提升。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居民日常生活质量,改善周边生态环境,还能够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而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能够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基于此,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的过程当中,要不断优化原有设计方案,不断提升滨水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1海绵城市与城市滨水景观概念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城市内部水资源循环问题的重要理念,它是一个包含有许多生态处理形式的大集合,包括雨水花园、人工湿地等。在现如今的城市规划设计过程当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入已经成为推动城市规划水平进一步提升、保证城市内涝问题得到充分解决的关键举措。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能够让人们在感受自然元素、提升城市美学体验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城市对水资源的调配能力,实现旱时有水、涝时排水,有效提升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改善城市生态,对于城市进一步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滨水景观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城市内部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以及相邻土地构成的景观内容。城市滨水区域的规划设计需要具备近距离与大量水资源形成有效衔接的特点,这也就使得对生态环境和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对于地面和其他空间物体的合理规划和排列组合,从而在发挥生态作用的同时兼顾美感的设计。

2滨水景观与海绵城市理念融合中设计原则

2.1安全原则

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首要考虑的便是防洪安全性。由于距离水体较近,城市滨水区域往往是防洪第一线。因此,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要在防汛防洪等方面起到重大作用,从而避免出现城市内涝现象。滨水景观的设计必须要强调点、线、面的高度融合,以及人为景观和自然景观的高效统一,这样才能够继续发挥其滨水景观的生态作用,同时又能够充分发挥滨水景观的调蓄能力。

2.2生态性原则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要合理调配滨水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同时也要尽可能减少施工建设过程中对滨水景观的破坏。在滨水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保持美观之外,也应充分体现生态循环理念,建设生态岛屿或者生态性亲水护岸等方案来进一步提升景观的美感与生态性[1]。

2.3空间层次性原则

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垂直方向上的景观设计,根据当地地形的变化进行合理的搭配,通过营造出具有一定高度差的道路或者平台,从而发挥出空间层次的美感,让观赏者在滨水景观当中能够感受到多样化的层次性景观。

2.4完整性原则

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滨水景观其整体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协调体,必须要注重点、线、面的有效衔接,将城市滨水区域和水源环境进行相互协调和配合,从而使整体美感和氛围更加突出,带给观赏者更好的视觉体验。

3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设计方式

滨水景观,学术通用名为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景观,一般是指和海、湖、江、河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通过自然地景和人工工程景观所构成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区域,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在时空多维度交叉状态下兼具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在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需要充分考虑到人工建筑、道路与自然绿化、水面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合理配合,形成科学的空间秩序,从而相互汇合、渗透、转换、交叉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种以人为本的景观感知为中心的空间序列。其中水文地貌的还原是基础,在进行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前,首先应当要对该地的水文地貌开展恢复工作,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对于原本水文环境的影响,这样才能够使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入过程阻力变小[2]。当前,我国国内关于滨水景观和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合相关研究与实践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居民参与程度较低,致使许多滨水景观设计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计过程当中仍然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这就使得滨水景观的社会功能大打折扣,整体目标实现率较低。滨水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公众。因此,在设计之前,要遵循以人为本、为人所用的理念,充分考虑地方群众的意见,结合居民生活的实际需要,不断修改设计方案,使其能够满足社会公众意愿,让社会公众也能够参与到滨水景观设计环境设计中来。

4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其设定城市在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和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在需要时将之前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基于海绵城市的这种理念而设计的城市滨水景观,不仅保障了城市的水生态安全,而且对于我国城市群现代化开发建设具有先进性、有效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

4.1多元净水方案设计

滨水区域对于城市建设和发展来说,其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对水资源的调配。因此,滨水区域的水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合理程度。在开展滨水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从多个维度考虑,以设计出相应的净水方案,通过加强对于水的处理力度来降低水体污染,让水体能够满足水质需求。目前来说,水体净化方案也有很多种类型,有物理净水、生态净水以及化学净水等等,不同的净水方法也具有不同的特征,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选用具体的设计方法,这样才能够保证最终的设计效果满足实际需求。如下沉式绿地,以狭义意义上的绿地高程低于周围硬化地面高程,雨水口高程高于绿地高程。可汇集景观周围的硬化地表所产生的降雨径流,然后利用合理设置的植物、土壤等景观以及生物的作用下,截流并净化小流量的雨水径流。不仅能够减轻城市洪涝灾害带来的破坏,而且附在下渗雨水径流里的氮、磷等及微量元素可以转变为植物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促进植物的生长,从某一程度来说这也是一种“净化”。

4.2植物配置的优化

在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考虑到景观的丰富性以及生态功能的系统性,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等相关特征选择出最佳的水生植物类型进行配置,让滨水景观与水生植物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发挥出滨水景观植物的最佳效果[3]。

4.3陆域空间营造

对于陆域空间的营造,可以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沉绿地、绿色屋顶等技术方案,让陆域空间与水体景观形成有效互动,二者的协调配合能够形成高度的统一,同时也能够让景观不至于过分单调。考虑到陆域空间的人工工程量较多,所以,在设计上要以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准,将蓄留雨水的生态功能应用至陆域空间内的城市公共设施,尽可能地满足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陆域空间营造。

4.4雨水花园设计

雨水花园的设计是将雨水花园绿地的初级雨水和地表径流囤积起来,然后通过现有植被砂土分层结构,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净化过后的雨水则通过自然渗透的方式来补充城市地下水。不仅如此,收集到的雨水还能够用来供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以及其他城市用水等,有效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紧缺问题,同时也能够很好地调蓄水资源,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在进行雨水花园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因素,例如地形地貌以及排水组织等,结合当地的实际水体污染情况以及常见的水体污染种类等进行综合设计和考量。如果建设地当地环境质量差时,则应当选择一些具有较强耐受性的植物,例如旱伞草、花叶芦竹等,同时在植被的附近也要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一些污染物污染水源。从防洪的角度来看,要设计有足够的排水设施,保证雨水不会滞留在地表,这样也进一步方便了后续对水资源的处理工作[4]。

4.4.1雨水花园设计中生态滞留设施的建设。生态滞留设施是具有海绵城市理念的雨水花园的一个特点,利用植物截流、土壤渗透来净化雨水,从而减少对动物的微生物污染。雨水花园一般由5个部分组成:蓄水层、覆盖层、植被种植层、人工填料层和砾石层。雨水花园设计生态滞留设施的建设,主要目的是将多余雨水和地表径流汇集起来,使雨水能够用来补给城市地下水以及为城市供水。因此,要考虑适宜的坡度以及生态自由设施的建设。生态滞留设施对工程技术的要求较为严格,必须要做好土壤和排水结构的合理安排,否则将会极大降低生态滞留的效果。对于建筑、停车场、道生态绿化现代园艺2022年第7期路等部分,必须要设有生态滞留设施,这能够有效提升径流的控制效果,同时对建筑美化来说也具有重要作用。

4.4.2植草沟及植被的选择与配置。相较于传统的管道排水,植草沟能够有效吸附过滤雨水中的污染物,同时能够减缓径流流速,降低雨水对城市排水系统流量和污染压力。因此,植物的选择与搭配必须合理。以某地滨海地区的雨水花园建设来说,由于离海岸较近,故应选择一些耐盐碱的本土植物,适当搭配一些外来物种来提升整体的美观性;同时,植物的选择首先要求在降水时能够具备较强的抗水淹能力,在干旱时则具备较强的抗旱能力,其次根系要较为发达,只有较为发达的根系,才能够保证植被对水体的净化能力。常绿植物是植物选取过程当中的首选,常绿植物能够减少养护和管理成本。因此,就该地来说,要选择风车草、水生美人蕉、小兔子狼尾草等水陆兼生植物,木本植物的选择应选择柚子、红花檵木等。配置形式上,一般可以选择近自然式或规则式的布置方法,但就实际养护成本来说,规则式的植物景观配置方法对技术的要求较高,需要投入较多的后期维护成本,而近自然式的植物景观配置方案,则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同时也为园区增强了趣味性。因此,就滨海地区的雨水花园建设来说,应当要采用近自然式的植物景观配置方案。通过与景石搭配,采用障景造景的手法来营造出一种自然朴实的氛围。

5结语

城市滨水景观建设既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美观性,丰富城市基础设施,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抗洪蓄洪能力,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的压力。对于未来城市建设规划来说,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设计过程中是一种有效的设计理念,应当要积极地与城市建设规划进行融合。

作者:白雪 俞慧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