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儿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探究

博物馆儿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探究

摘要:本文以自然交互技术为理念,对自然交互式儿童文化创意产品的相关概念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在对儿童生理、心理及认知行为等特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的同时,从自然交互式博物馆儿童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儿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儿童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策略及设计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自然交互技术;儿童;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随着高新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各种基于人体感官的自然交互方式日益成熟,许多行业都有了新的发展需求,对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来说,利用自然交互体验技术将博物馆文化资源、传统工艺习俗等应用到儿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注重儿童互动类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开发,以此丰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门类,提升博物馆儿童教育功效

1自然交互技术概述

自然交互技术王要是运用多感官通道(听觉、视觉、触觉、手势、动作等)的方式,以符合人类习惯的自然交互方式实现人机交互,传递给用户强烈的身临其境体验感和沉浸感。儿童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之间具有双向信息交流功能,具体表现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能够直观的传递文化情感,儿童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情感体验来自于自然交互基础上的感官体验。随着数字娱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将博物馆历史文化、传统手工艺等文化遗产结合科技手段进行儿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不仅能丰富文化创意产品的种类,还满足了儿童对文化创意产品的趣味性和互动要求。

2博物馆儿童文化创意产品的存在问题

2.1种类少且针对性不强。我国博物馆现有的文化创意产品主要集中在杯子、书签、纸扇、丝巾、抱枕、T恤、文具用品、茶具等系列产品上,主要受众群体为年轻人。但是,针对儿童的文化创意产品种类较少,除了具有居家收藏的纪念意义外,贴近儿童生活的日用品屈指可数,仅有面向儿童的文化创意产品,如铅笔、图画书等,表现形式多以卡通形象为主,群体针对性不强。

2.2设计缺乏文化性和独特性。目前博物馆针对儿童的专属文化创意产品表现形式较为局限,有些只是把博物馆馆藏的儿童类题材的书画作品或者文物上的有关动物图案直接印制在文化创意产品上,操作简单,缺乏设计创新,也难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吸引力。此外,现有儿童文化创意产品外观设计不够精美,表现过于陈旧,有些产品只是将文物实体按比例进行模拟复制,缺乏儿童文化创意产品该有的活力,难以激发儿童对博物馆的兴趣。

2.3交互性较弱。此外,博物馆对于儿童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参观学习的地方,更是提高儿童审美认知的艺术殿堂,伴随着多媒体交互、立体影像互动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将博物馆优质的文化资源与儿童文化创意产品结合,让儿童文化创意产品具有自然交互性和体验感。

2.4市场定位模糊且产业链不成熟。我国博物馆儿童文化创意产品功能定位不清晰,文化特色不明显,开发水平不高,低端儿童文化创意产品在材料的选择上比较随意,质感粗糙,外观缺乏创新性,很多都是直接用博物馆原始形象来做造型,难以满足儿童的审美需求。高端产品非常注重材质工艺的应用,制作精良,但是基本上是作为家居陈设所用。此外,儿童文化创意产品产业链不够成熟,各环节、各链条之间的界线不够清晰,在质量及售后服务方面也无法得到保障[2]。

3基于自然交互技术的博物馆儿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原则

3.1实用性原则。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实用性价值,这也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之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作为一种弘扬传统文化的商品,其实用性表现在产品层面上具有使用功能,文化内容上具有传播的实用价值,精神内涵上具有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的价值。以往大部分文化创意产品只片面追求外观的装饰性,而忽视文化创意产品的实用价值,实际上在当今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过程中,消费者很少将文化创意产品完全视作纯装饰品,消费者的需求是这类产品,不仅仅是一件具有艺术观赏价值的产品,而且还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生活用品。设计师应从日常生活中的产品入手,分析现有产品功能拓展的可能性,而后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将这类信息融入进去。

3.2文化性原则。文化性不仅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特征,它还是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原则。儿童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性表现在将博物馆藏品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信息通过儿童文化创意产品的外观、功能结构材料等要素表现出来,挖掘博物馆外延趣味性与功能性价值。因此,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深入准确的把握藏品的精神内涵,对其背后的文化功能属性进行分析提取,将文化因素最大限度地融入其中,从而通过儿童文化创意产品这一载体拉近博物馆与儿童的距离,对博物馆文化进行真实有效的推广、交流、传承。

3.3品牌性原则。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品牌是区别于同类产品的无形的资产,博物馆作为现代人获取感性知识追求美感生活的场馆,创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已然成为博物馆永续经营的有利保障和新兴市场。基于博物馆文化开发的儿童文化创意产品品牌的建立能使儿童文化创意产品具有一定的识别性,更有利于博物馆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因此,从儿童身心需求出发,结合儿童产品市场动态的分析,挖掘出儿童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语言并应用于品牌形象和品牌推广,不断强化品牌的意识,建立起统一又个性鲜明的文化创意品牌。此外,伴随互联网、增强现实等现代技术的发展,儿童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逐步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博物馆儿童文化创意产品在塑造品牌形象的过程中应紧随这一趋势,改进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推广方式[3-4]。

3.4交互性原则。交互性原则体现在儿童与文化创意产品互动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乐趣,通过自然互动体验学习,吸收博物馆文化。自然交互技术理念下的儿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主要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外观造型及功能上的互动性来体现。外观造型具体表现在外观形态的憨态可掬,可以将博物馆文化元素卡通化,设计成符合儿童审美的人物或动物形象,通过颜色来营造丰富的视觉趣味效果。功能上的自然交互性具体体现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上运用多感官通道(听觉、视觉、触觉、手势、动作等)创建愉快欢乐的游玩体验环境,激发儿童内心的情感交流,促使儿童在体验文化创意产品的过程中更深层次的理解博物馆文化。

4基于自然交互技术的博物馆儿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策略

4.1外观设计与博物馆文化适配。博物馆儿童文化创意产品的外观因素是儿童认识文化创意产品的第一步,儿童时期的认知能力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对于新兴的事物缺乏较深的判断和认知,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喜好往往是通过其外观色彩、造型元素来决定,对于造型比较卡通可爱、色彩丰富亮丽的文化创意产品感兴趣。因此,良好的外观设计能给文化创意产品带来更多的关注和心理刺激,也是儿童能否进一步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互动的关键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博物馆的藏品与现代产品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对于藏品外观原型的甄选不能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通过对藏品外观特征的分析,筛选和突出其典型外观元素,在此基础上将藏品与新产品进行特征关系匹配,在匹配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变形再造,对其进行二次加工。相应的博物馆儿童文化创意产品的功能开发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物用角度出发,较大程度地延续藏品的初始实用功能,运用新材料、新技术等加以改造形成古为今用的新产品,比如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上运用自然交互技术,将博物馆文化中蕴含的图样、字符等信息内容变得可感知和可交流互动,为儿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提供更多体验感受;另一个是从文化延伸的角度出发,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开发内在价值,从而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引发其心理认同。因此博物馆儿童文化创意产品应围绕形态、色彩、功能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设计,外观设计应传递出博物馆文化的内在价值,激发儿童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之间的情感互动,真正做到为儿童而设计。

4.2交互行为与儿童需求适配。交互行为设计主要是针对行为方式、交互方式及交互内容的设计,具体表现在儿童在体验产品时能够感受到产品本身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在交互体验过程中,儿童能够顺利接收到文化创意产品语义所传递的信息,并且能进一步的掌握产品的使用方式。交互行为与儿童需求适配主要是注重对博物馆儿童文化创意产品功能、操作、结构等特征的表达,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将产品的形态、色彩、材质等特征信息直接反馈给儿童。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结合儿童的行为发展特点,将现代技术和儿童的人文需求相结合,探索文化创意产品更多的功能样式,带给儿童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之间全新的互动体验。根据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交互特点,儿童运用感觉器官获取对文化创意产品的直观感受,通过最简单自然地行为方式在游戏过程中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互动,可以了解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审美等信息,从而促使儿童更高效的理解产品的使用方式和文化元素,并将这些信息传达到大脑[5]。

5结语

儿童作为博物馆的主要参观群体之一,博物馆儿童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不仅能丰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门类,更能提升博物馆儿童教育功效。博物馆应该合理运用现代交互技术,利用文化创意品牌的强大沟通、传播能力,推动面向儿童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不断进步。基于自然交互体验的儿童文化创意产品完全打破了传统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理念,注重儿童的情感体验,儿童在文化创意产品营造的环境下不断探索、不断吸收博物馆文化。

作者:曾文博 单位:长沙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