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文在汉字标志设计中的应用技巧

合文在汉字标志设计中的应用技巧

摘要:合文性质的汉字标志设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具一格的艺术特点。合文在汉字标志设计中的应用技巧包括文字的部分共用、文字的整体共用、汉字与数字合文的应用、汉字与字母合文的应用等,其中,文字的整体共用又可以分为重叠包含、虚实相生、减省共显等几种类型。

关键词:合文;汉字;标志设计;应用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复杂的文字之一。据考证,早在五千年前的彩陶器皿上就已经发现了汉字的身影,到三千多年前已形成系统而成熟的甲骨文。汉字历经数千年发展演变,成为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形声文字,“具有结构复杂、异体众多和容易发生讹变等特点”[1]。汉字形成之初,合文也就出现了。合文是文字学术语,在汉语中它既可以指一种汉字的构造方式、构造过程,也可以指这种构造的结果即合体文字本身,即“独体成文、合体为字”[2]。通常认为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浓缩成一个汉字构造单位的文字形式,而读音则仍保留原本的多音节读法不变,这就是合文。合文包括甲骨文合文、金文合文和其他古文字合文,包括自宋代起流行的成语(吉祥语、警句)、招牌词合文,包括用于现代汉语文字快速记录的速记合文以及当代艺术设计中的标志合文等[3]。古老的合文造字原理、汉字独有的复杂特性,给汉字字体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创意空间,为设计者提供了在原有字形上进行变化的可能性。真正使用合文设计的汉字标志出现在近代,创作者根据合文原理,结合汉字造字最初的本意,创作出更加直观易识别又传达丰富信息的字体设计,为我们的当代标志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思考空间。比如图1是北京大学的校徽,它是由鲁迅先生亲自设计的,采用合文的设计方式将“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图2为中国铁路的路徽,设计者是将表示铁轨横断面的“工”字与“人”字相结合形成了机车的形状,造型严谨,又很形象地代表了人民铁道,因此,该设计被选中并且一直应用到现在。早期这些已经具备了合文特点的汉字标志设计以其新奇的表现方式和不同的审美感受,为此后的汉字标志设计提供示范和借鉴。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盲目追随和模仿国外的标志设计,开始出现了一味采用英文字母素材来做设计的现象。随着21世纪经济的发展,本土意识逐渐回归,人们越来越重视汉字的标志设计,合文形式的标志设计朝着信息化、视觉化和现代化的世界潮流方向发展。本文将尝试分析合文形式在汉字标志设计中的一些应用技巧,以期为当代文字设计带来启发。

一、文字的部分共用

文字的部分共用是把某些字中相似笔画或一样的笔画进行巧妙而独特地连接、组合或共用。文字部分共用时应充分考虑受众的阅读习惯,造型应容易解读,不能牵强。比如图3“李杨手作”工作坊的标志设计,它以四个字为设计原型,采用笔画共用的形式,笔画方圆结合,简洁大方,不仅增添了设计感,还有着手工作坊的精致感,视觉对比强烈。在设计实践中,设计师经常会采用这种合文手法,将某些汉字中相同或类似的部分直接组合连接或共用,形成一个个性独特又十分和谐的整体。在标志设计中,采用合文将汉字部首共用的同时,要将文字形态和文字寓意相融合,做到“形神兼备”,只有这样才能巧妙地传情达意,才能传达出标志设计的真正诉求。

二、文字的整体共用

(一)重叠包含

重叠包含是指有一些字在合文的时候被其他的字覆盖或叠加在里面,造成一种字中带字的视觉效果,而且在其他文字被覆盖或叠加后,里面的字体形状仍然可以看清并能辨识出来。合文在进行异形同构设计的时候,字与字的偏旁和部首在重构时会出现一定的偶然性和巧合性。比如图4中华老字号的标志,造型的来源就是因为一些偶然和巧合形成的,虽然已经具备可以直接重叠的可能性,然而设计师并没有直接采用,而是在“字”与“号”篆体形态的基础上,正形将图形外形轮廓依据中国印章造型进行深化,负形巧妙组合两个汉字“字”“号”,经过适度变形调整使其重叠成合文的形式,“字”“号”紧密结合,自成一体。

(二)虚实相生

合文的文字之间正负结合(图底反转),会形成一正一负的虚实合文形态。负形与字体实形相互依存,使实形在视觉上产生动态,获得张力。[4]根据人的常规惯性思维,正形往往会优先看到,负形随后才会被注意到,虚实相生要求设计师有着独特的观察能力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在中国传统图案设计中就已经出现这种设计方法,如八卦太极图,正负图形相互依存,很有张力。在现代设计实践中,设计师可以采用这种虚实相生的办法,营造动态的视错觉和奇妙的意境。

(三)减省共显

改变人们的常识总是能带来意外的关注,对一些特征性强的汉字,改变其非关键笔画的方向、位置,或者取消这一笔画,会给人一种错愕的感觉。[5]当代设计师及艺术家们在如今信息爆炸年代运用这类概括手法就更为精简、大胆。一般是利用人们约定俗成的惯性认读及生活常识来实现其正确、完整的信息传达。当然,若减省的度量过大或构字造形的方式不当,也可能会造成信息传递障碍,或被人误读、或使人不明其意。作为艺术观念的表达,信息的传递与表达或许不必追求其唯一性,但作为面向公众的信息传达类设计作品,设计师们则应慎重运用减省共显的原则,避免产生信息传递障碍。同时,汉字本身具有天然的可读性,可读性是一种审美愉悦,高度的可读性会使一些作品引人关注,充满趣味。[6]比如图5中国美术学院的标志,就采用了减省共显的方法。这个标志很接近汉字“国”字,只是把两边的“竖”去掉了。为了增加其中的含义,隐含了中国美术学院中的“国”字,既反映出“中国”的含义,也反映出与其他学校的区别;其次将“美”的点笔画简化为横,“国美”是“中国美术学院”的简称;方行加上笔画的效果使人联想到印章,印章包含了中国独有的书法和篆刻的文化含义;几条横线条的形式还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的八卦,八卦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个象征符号,整体设计比单纯汉字的含义要深很多。合文在信息繁复、视觉多样化的今天,因其在汉字标志设计中奇特的表现形式而广受设计师的喜爱。它形式简单、意味丰富的特点,十分符合现代人追求简约的心理特征。合文的汉字言简意赅、构思巧妙,它的构成原理不仅适用于汉字之间,与其他文字同样可以结合,这样就可以给标志设计带来全新的感受,给标志设计注入了不同的文化底蕴和思考,同时加强了标志设计的适用性和通用性。

三、汉字与数字及字母的合文应用

汉字与数字能进行合文形式的设计,主要是因为汉字的字形构成不仅丰富多样,还具有灵活性、多变性和可调节性。在设计过程中,只要将数字与文字进行微调,进行合文处理,即可产生极具特色的视觉形象。如图6是著名的品牌设计师杨霖森先生设计的“77万年中国菜标志”,他在该标志设计中将万字与阿拉伯数字77巧妙合文,使该标志具有汉字面貌的同时兼备数字的特点。合文的标志设计手法是在尽量少的单位面积内、以简洁的视觉要素传达出数量更多、含义更丰富的信息。字母与汉字合文的标志设计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找出汉字与字母、单词在结构形态上的相近部分,使二者巧妙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亦中亦西的视觉感受,使标志具有“双语”的功能,也更具民族化和国际化特征[8]。如图7,该标志设计采用“丝”字和字母“S”双关结合并架构出一面类似于城墙或是丝绸缎面上的纹饰一般,仿佛呈现出了当时的历史场景,完美表达出“丝路情”的设计初衷和寓意。在当代语境下,信息交流十分频繁,这样合文形式的汉字标志设计同时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更有助于提高视觉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度。再如图8,该标志设计中心的图形为汉字“京”与英文“Beijing”的创意组合形式,通过共用形的设计手法突出了北京既古老又国际化的都市定位,同时采用了毛笔书法笔触加以表现,强化了标志的文化性与艺术性的特点。标志设计必须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给受众者讯息,在当今信息过分密集、庞杂的环境下,利用合文字体设计的原理与形式能使视觉信息快速、准确及有效的传达,提高标志设计的艺术性,使汉字标志设计在简洁明了的同时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视觉信息。因此,如何利用合文中有效的设计元素,使汉字标志设计更具特色化、民族化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5.

[2]林国盛,莫小不.“合文”的形式意味与当代标志设计应用[J].新美术,2012(6):85-90.

[3]欧阳中石.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32.

[4]张丽.汉字图形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4(3):55-56.

[5]高铁.汉字在标志设计中的尴尬与解困[J].文艺争鸣,2013(9):152-155.

[6]杨州,张军.古文字与现代标志设计的审美契合[J].美术观察,2015(2):123-125.

[7]杨新忠,李彩林.“合文”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6(12):67-71.

[8]阚宇.“合文”与字体设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5):148-149.

作者:赵娅雯 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