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课外阅读范例

少年课外阅读

少年课外阅读范文1

关键词:拓展;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是精心挑选的文学经典,他们具有代表性,非常值得学生学习。但是学期课时安排有限,课本能容纳的篇幅也有限,无法满足学生语文素养的需求。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开始对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课外阅读如一股清流进入了语文教学中,逐渐成了语文课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课外阅读如何能与教学有效相连,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和研究。

一、课上拓展文学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文化的简称,其实从我们咿咿学语开始就开始了语文学习,那时候语文作文语言是我们沟通交流的工具。学校是我们正式开始语文学习的地方,在这里学生能接触到专业的语文教育,听、说、读、写、译、编都是语文的基本能力。基本能力结合文学阅读,让我们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文化。语言也是我国特有的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其包含多个分支、体系,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活历史。近几年电子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其逐渐进入了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先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语文课堂上。语文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都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有代表性,优点众多,大多背后都蕴含着历史背景和历史故事,这些作品的作者身后也有无数有趣的故事,传统课本中的经典作品有的相对比较复杂,学生自己是无法独立完全理解的,需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多次的阅读,逐渐在脑中升华发酵,才能体会作品的独特之处,所以用课本中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一些直接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关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普及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写作年代特征、作者的文学地位、作者的一些趣事等。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那些作品,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一些兴趣。兴趣永远是自主学习的第一动力,是伴随学生一生的老师,其能让学生自主地去阅读、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建立阅读课,为学生阅读营造良好的环境

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语文素养才可以得到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不仅可以应用于生活,对学生相关学科的学习也很重要,学生时代是学习语言文化的关键时期,其决定着学生一生语文素养水平的高低,也为学生以后文学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基础。阅读很重要,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阅读。阅读的方式其实很多,不同的阅读方式可以作用于不同的环境。传统教学中的阅读大都是教师领读、学生泛读,回到家中学生一个人闷头阅读。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下,学生自己的阅读基础和自控能力是主要因素,学生在家的阅读时间多少,阅读质量高低,教师不好把控,所以教师应该改良现有的阅读模式。现在很多学校教育中已经开设专门的语文阅读课,教师每周空出固定的课时,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课外阅读。这种在校内集体阅读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质量。在学校设置专门的阅读课,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所阅读的书籍,了解学生阅读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健康的书籍。集体阅读课也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气氛,大家都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在专属的阅读课上,学生可以互相交流阅读的文学书籍,拓宽学生阅读的范围,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学校设置专门的语文阅读课是很重要的,其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获得阅读信息,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三、培养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信息的能力

阅读过程就是学生提取文字中信息的过程,其是语文素养的一项基本能力,是学习和生活的一项基本能力。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其从文字中获得信息的多少,也决定着其对文字信息的理解程度。所以阅读是学生的一项重要的能力,教师一定要重点培养。对于教材内的文学作品,教师在课堂上要帮助学生分析它的表达手法,掌握它的文体特点,理解它的情感内容,这就是在培养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阅读信息的能力,再通过课外读物的阅读来锻炼自己阅读的能力,获得作者信息和情感表达内容,这就形成了课内课外相呼应的教学模式。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就像巩固练习一样,增强了课内学习的效果。课外阅读将自己的文学特点传递给了学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独立阅读课外内容,也会产生自己的文学感受,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课上的阅读,学生获得的是教师所传递给他们的阅读信息和文学感悟。课下的阅读收获来源于学生自己,真正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提升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其对学生的语言素养有提升作用,对学生语文写作、阅读能力提升都有显著作用。

四、以教材为出发点,为学生选取课外阅读书籍

我国文化具有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所产生的文学作品数量众多,这些文学作品各有千秋,但并不是都适合学生阅读。学生课外阅读内容选择很重要,作品既要符合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又要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这样的课外阅读书籍,既能成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又能让课内和课外阅读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这才符合当前学生文学素养的阅读选择标准。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可以自主选择或教师推荐,目前主要采用教师推荐的方式。学生的文学素养正在发展,还不能选出适合自己的文学作品进行课外阅读,所以教师为学生选定课外阅读书籍是比较科学的方法。教师在为学生选定课外阅读书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以教材内容作为出发点,为学生选取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同一个作者的作品,同样文学地位的作品,都是教师选定的目标。第二,要注意到学生之间语文基础的差异。学生的语文能力存在差异,教师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时,要根据学生个人的状况,选择适合于学生认知能力的书籍。第三,注意对比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那些经典文章,选择同样题材的一些中外作品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资料,同样题材的作品内容有相似之处,方便学生理解,但是中外文化存在差异,能让学生感觉到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存在不同。课外阅读,不是教师把书籍和学生放在一起,就可以放任不管,教师要时时掌控学生阅读能力的情况。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选取高质量的阅读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明确阅读方向,提高文学素养,能够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打下基础。而不适合的阅读内容,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较严重的影响,是不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所以教师在选择阅读书籍时,一定要满足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需求。

五、组织学生分享阅读感受,增强文学交流

不同的人阅读同一篇文章产生的阅读感受不同,欣赏作品的角度也都是从自身的视角出发的。学生在阅读时也只能获得自己的文学感悟,对或者错,全面或者偏激都无从而知,这种状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容易造成阻碍。要想在阅读后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提升,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把自己所体会到的文学感受说出来,学生在分享出自己内心感受的同时,也同样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把自己从阅读中所学习到的语文知识情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才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为了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感受的空间,教师可以专门组织阅读分享课,让学生在分享课上畅所欲言,把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真实感想说出来。相同的作品,不同的读者,一定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和见解。学生可以相互品味同学的阅读感受,也可以放平心态,积极吸纳他人的观点,在阅读讨论中获得自身能力的提高。语文本就是交流的工具,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文学素养,可以一举多得。

六、为学生的阅读成绩做出激励的评价

学生的阅读感受也可以给教师更多的教学启发,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教师通过吸纳学生的阅读感受,可以深入地了解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生的文学鉴赏层面。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了解到的学生阅读成绩,给学生积极的评价,鼓励他们自己阅读,在阅读中收获更多的感受。教师激励的评价,会给学生更大的动力,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还可以评选出一些阅读标兵,如“书香少年”“阅读之星”等,让他们起到表率作用,烘托班级的阅读气氛。教师还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阅读表格,记录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综合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学生阅读能力的变化情况,可以根据学生在阅读中所产生的各项问题,及时更改,进而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规范化阅读活动,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七、结语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就像是世界之窗,让学生的世界摄入了七彩的阳光。让学生在家中,就可以看到世界万物,眼界得到开拓,让学生在当今社会品味古往今来的大家之作,品味不同的文学味道。少年时期是学生吸收知识的“黄金时期”,丰富的阅读量有助于学生未来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少年强则国强”,教师必须重视课外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这也是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性的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王红梅.探究如何有效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教学[J].汉字文化,2019(15).

[2]石兰芳.拓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J].汉字文化,2019(22).

少年课外阅读范文2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固始县之前是部级贫困县,同时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在当地,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比例在80%以上。随着近年来乡村小学的撤并,大量农村留守儿童涌入县城学校。笔者选定的样本学校是城区最大的一所小学,在校生近4000人,生源遍及全县各个乡镇,留守儿童1500多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73份,回收有效问卷373份。我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2~6年级每个年级各抽取2个班的留守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同时,通过访谈的方法调查了20名一年级留守儿童。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发现:在阅读时间上,有半数以上的农村留守儿童偶尔进行课外阅读,有少数学生几乎从不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考试成绩”和“消遣”,很多是基于老师规定的被动阅读;读物的来源,大多是在书店购买或同学之间互相借阅;阅读类型,以卡通、漫画为主,其次是作文选,文学名著和科技读物位次相对靠后。课外阅读环境主要指家庭阅读环境和学校阅读环境。家庭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有高达32%从没在家看过书,有38.5%的留守儿童没有自己的书房或书柜。学校方面:93.3%的农村留守儿童所在班级没有图书角,只有6.7%的农村留守儿童现在或曾经的班级设立过图书角;37.5%的教师没有上过专门的阅读课;经常布置课外阅读任务的教师仅占15.8%。调查表明:农村阅读条件参差不齐,很难满足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需要。

(二)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1.课外阅读时间少。农村留守儿童每天都进行课外阅读的比例较低,课外阅读随意性很大,他们没有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达标。2.课外读物匮乏。农村留守儿童课外读物拥有量少,班级很少建立图书角,学校图书室藏书少且很少对外开放,农村书店分布率较低,阅读资源稀缺。3.课外阅读环境差。学校和家庭的阅读环境不能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需求。许多教师和家长不重视营造课外阅读的环境和氛围,尚未形成引导和督促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合力。

三、对策和建议

(一)创建阅读条件。1.班级建立图书角。班级建立图书角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意义却非同寻常。建立图书角,一方面可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另一方面可让学生自带图书,这样有利于书籍的流动,实现资源共享,且这种方式简单有效,易于操作。2.保障课外阅读时间。对于家庭本就缺乏书香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让他们在课外阅读显然是纸上谈兵。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时间:①下午上课前半小时课外阅读。农村留守儿童到校时间往往比较早,抓住这一时间段让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对于孩子们心灵的成长、精神世界的丰富将大有帮助。②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在阅读课上,全班同学一起自由阅读、交流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这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兴趣的提升必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每天布置至少半小时课外阅读任务,并坚持下去。3.鼓励家长创建“书香家庭”。教师要指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按照孩子的要求为其提供读物,建立家庭书架,并不断丰富家庭书架的内容;引导家长给孩子留足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尽量加强自身修养,主动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

(二)加强阅读指导。1.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课堂上的阅读指导,有意识地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引领孩子们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遨游。2.推荐好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道: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可见,推荐好书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农村留守儿童是多么重要!因此,教师要帮助他们遇到“自己的”那本书。比如《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3.指导写读书笔记。教师指导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每人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遇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及自己的心得体会等记录下来,并定期进行展评,这是激励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

少年课外阅读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坚持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加强对生活的观察,融入自己的生活感悟。

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累计作文素材能力

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观察生活,从生活当中收集写作素材,提高自身写作能力。教师要将作文教学紧密联系到生活实际当中,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符合生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开展写作。这样学生便会对写作产生兴趣,将其视作一种对自己生活的总结,将自己的生活感悟与思考在写作当中更好地展现出来。写作教学不仅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将事件描述清楚,还要将事件的经过进行详细地阐述,并在自己的写作当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悟。而这种情感和感悟则必然来自于现实生活。生活是天然的素材库,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所必须要进行体会并有所感悟的重要元素。一篇没有生活元素,与生活完全脱节的文章,即使作者在写作时赋予了其无尽的情感,使用了数之不尽的华美辞藻,其依然只是无根之萍,经不起推敲,也无法带给人们深思,只是一具毫无内涵的锦绣空壳。因此,教师要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加强对生活的观察,使学生能够在生活的感悟中不断地深入自身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入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学校周边的事物进行观察,有川流不息的车辆,有日出和日落,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有效应用的高质量素材。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对同学都表演和整体氛围进行有效观察和感受,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自己的感悟。

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深化学生的创新理念

写作兴趣是学生开展写作活动的原动力,没有对写作的兴趣,学生便不会主动收集素材,不会思考写作方式,不会对写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通过积极的引导使学生能够从写作当中感受到快乐,防止学生出现对写作的抵触心理,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付了事。良好的写作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开展写作教学,先为学生展示一些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者影音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白写作主题的要求。通过这样的主题展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产生写作的兴趣,从而用心分析主题,寻找更好的角度进行文章的写作,同时也能够防止出现跑题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去描写一种动物。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学生观察完毕后教师还要为其展示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使学生能够对这些动物的习性以及细微的动作进行更好地了解,对这些动物的神情以及活动时的体态变化进行细致地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观察,学生能够在大脑中对这些动物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从而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描绘,提高学生写作的质量,也使得学生有料可写。

三、在课外阅读中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大量阅读带来的积累。阅读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有着好的促进作用。而课外阅读作为学生收集新鲜素材的主要渠道,反而成为了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忽略的环节。教师对于课外阅读的不重视,会使得学生也对其产生轻视,从而减少了课外阅读的时间。这样的现象在短时间内并不会产生十分明显的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积累,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在自身的文学修养以及写作素材的积累上会逐渐与阅读量小的学生拉开距离。课外阅读中,学生将会接触到非常多的写作手法,其中有很多是课堂教学中没有接触过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到很多的新构思以及写作的新角度,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有着非常大的好处。学生能够有效地在课外阅读中收集到的素材,丰富自己的文章,提高文章的整体水平。因此,教师要对课外阅读教学给予重视,为学生筛选出一些经典著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记录笔记的好习惯,将自己课外阅读过程中得到的好思路、好句子摘录出来,形成读书笔记。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复习,在翻看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重新感悟。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对很多的未知事物进行了解,对社会和生活产生新的认知。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思想高度。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所思所想提炼出来,使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思想,提高写作质量。

四、结束语

教师要在写作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写作习惯,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并掌握更多的写作方式。感悟生活,加强认识,在创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

参考文献:

[1]杨津.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01):36-37

[2]张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探究[J].中华少年.2016(11):12-13

少年课外阅读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一、引言

对于小学生而言,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看等各种方式去认识世界。而阅读,是学生打开认识世界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了解知识。对于如何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为什么需要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有哪些优势,其次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并运用知识。

二、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在于课外阅读的这个环节,其中就包含以下几种情况。

(一)学生不感兴趣

这种学生,最主要是觉得自身的学习能力不足,作业量太大,没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这种学生,内心其实是对课外阅读没有兴趣,或者有可能是老师推荐的刊物并不是学生所喜欢的,因而他们开始以各种理由进行推脱。

(二)教师教学方法有误

这种情况表现为,课堂老师教学完毕之后布置的课后阅读范围太过宽泛,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进行选择。这种情况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对教学中方法使用有误,不能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教导学生。总的来说,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不想读”,教师“教不好”。其实质主要是师生不能够理解课外阅读到底对教学有什么作用。因此接下来继续讨论一下课外阅读的作用。

三、课外阅读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知识的接收渠道越来越多,获得知识的方法从原始的课堂教学向互联网方面的转变越来越明显。那么,就需要分析一下究竟课外阅读的作用体现在那些方面。第一,课堂上的文章,很多都是节选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够完全反映作者的真实想法。通过课外阅读就能够阅读到作者的生活背景,时代背景等等,虽然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但是长久地耳濡目染,自然也会有自己的理解。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些事情就是做多了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二,课外阅读的形式多样,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方便学生阅读,如小学生对书本的喜爱度,没有对动画片的喜爱度高,小学生特别好动,但是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能够全神贯注。因此只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就能够让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第三,课外阅读完之后,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出现的难点,可以提交给老师进行处理。一方面促进师生情谊,另一方面也能解决学生的问题,教师也能从中找到自身价值。课外阅读对教学的作用是越来越大,主要的原因就是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书本的知识已经不足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有就是书本知识更新换代慢,不能够与时俱进。因此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选择更加适合于当代人的阅读策略。

四、有效运用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个宽泛的学习领域,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如何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主要就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课外阅读的种类特别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小学生。因此要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该清楚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材料,以此保证学生阅读到有价值的内容,一般的话,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1.经典读物

小学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读物,让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一些自然规律的了解,也能够熟悉传统文化,不仅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也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此过程中,可以使用多样的方式进行阅读,如可以在课堂中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熟读古代的一些著名的诗词歌赋,一方面能够了解中华经典文化,另一方面,也能够拓宽小学生的眼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实时性读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往往都是几年之前,有的甚至十几年前的选文,当下学生对于其中的部分选文理解已经不是很到位。因而需要选择适应于当前时代的读物进行阅读,一方面,这些读物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们在业余时间理解新鲜知识,并不一定需要学习到什么东西,能拓宽自己眼界,缓解自身的压力也是可以的。如,可以选择小学生比较喜爱的阅读期刊《少年文艺》《少年文摘》《儿童时代》等等,这些文章都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专门拿出部分时间,让学生们分享自己阅读的心得,并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学生进行阅读。

3.课内拓展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文章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让学生理解整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处境,从而更好地去理解文章所需要表达的含义,因此就可以选择课程相关的读物进行阅读。如学白的诗歌时,可以先看一下有关开元盛世的文章,这是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李白诗歌所要表达的含义。

(二)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选取好需要阅读的内容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进行阅读,一般小学生的方法包括朗读法、背诵法、抄写法等,这些方法对于阅读而言十分重要。但就小学生而言,这些方法并不太实用,由于小学生本身的特点,他们注意力不够集中,也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学习,因而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开展阅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阅读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指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对阅读更加感兴趣,实现良性循环。教师一方面借助网络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经典的读物,具有代表性的读物,指导学生如何去阅读,标记出每个字词的含义以及断句方式,用笔划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后,对感觉比较好的语句进行总结摘录,可以拿出来与同学分享,在以后作文时也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就使用课外阅读而言,如何高效地使其应用到教学,主要关注的点就是选择读物,以及如何进行阅读,这两方面处理好了之后,自然就能够有效利用。以上就是根据调查统计,以及查阅相关文献得到了一些建议,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发挥出课外阅读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融入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去。学生不仅仅是在课堂中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获取知识的这一能力。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五、结束语

少年课外阅读范文5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重要性

众所周知,对青少年学习成长来说,小学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对阅读、语言、思维、写作等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随着课外阅读越来越受认可和重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课外阅读教学模式不仅是课程革新的要求,也让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广受教育专家和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运用效果。

1.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

(1)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根据对小学语文教师关于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的调查显示,百分之六十四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课外阅读教学很重要。统计显示只有百分之四十六的小学语文教师有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这项调查显示: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是在慢慢提高的,但是总体认识度和使用度不够深入和深刻,具体来看是由于教师对课外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指导和课堂所授内容的结合度较低,并且有些教师觉得课外阅读教学的使用要额外地投入很多工作,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在实际的课外阅读教学指导中,很多教师由于对相应的阅读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并且对所授内容缺乏多层次的理解和素材,因此,即使有参与指导课外阅读教学,但是使用效果也差强人意。

(2)课外阅读指导缺乏创新,情境阅读难以融合学生特征

在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调查结果中显示:年轻教师更能接受和使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年轻教师使用情境阅读的频率也更高。但是,也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年轻教师的教案和课件很多都来自网络。存在的一种情况就是,年轻教师在网上下载了教学资源与课件之后,并没有花很多时间进行吸收理解和更改,更没有进行创新,仅仅是生搬硬套。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指导体系老套、情境老套,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钻研课本,去研究自己所带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接受能力,教学中处处以学生为发展来考虑,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地将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特点、阅读内容完美融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专业知识素养、其他学科素养、教育教学技能、项目情境资源的积累。只有自身的知识丰富,才可以创造出更好的情境。具体来说教师可从文学素养、课文解读技巧、阅读技巧等方面提升自己。

2.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分析

(1)课外阅读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融入课外阅读内容,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大大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一年级课文《地球爷爷的手》用童话故事的叙事方式介绍地心引力,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一定会对“地心引力”的概念充满好奇,这时教师除了可以结合牛顿被苹果砸到的故事给学生讲解相关概念和知识外,还可推荐一些与之相关的地球科学、物理知识方面的具有趣味性、通俗易懂的儿童科学读本,指导学生在课下进行延展阅读。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入理解了“桃子落地”的自然现象和“地心引力”的科学知识,还可通过课外延展阅读学习更多有趣的知识,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课外阅读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自控力差,课堂教学中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解课本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感到枯燥以至于走神、不认真听讲,甚至对语文学习感到厌烦。这时,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课前推荐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有趣读物,引导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前补充对课文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在课堂上增加“知识分享”环节,让学生将课外阅读到的知识在课文学习过程中与同学分享,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可加深对所阅读内容的感悟,提高阅读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多推荐类似《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中外神话故事》等寓言、神话、童话类课外读物,不仅因为小学课本的文章体裁多为此类,通过阅读可以更多地熟悉文章题材和写作手法,而且这些故事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寓言童话类故事极其生动活泼,极易激发学生自发、持续地进行阅读,同时故事的启发意义也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进行思考、产生情感共鸣。

(3)课外阅读能极大地拓展知识面

学生仅通过课本教材的有限阅读难以达到全面认知世界、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结构的教育目的,通过海量的课外阅读就可以较好地弥补阅读材料单一的不足,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之外的途径全方位培养学生。例如,二年级上册《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介绍了宇航员如何在太空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等生活趣事,学习过程中学生都表示出惊讶和好奇,急切地想知道太空和宇航员的一切。这时,教师除了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有关宇航员的视频进一步讲解,还可以趁机向学生推荐一些关于太空和航天方面的读物和绘本进行课外延展阅读。特别是由图画绘制并佐以文字描述的绘本,因其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认知能力,十分适合推荐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阅读。

(4)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生由于知识面狭窄、阅读和理解能力不强,无法深层次理解课文,教师在教学时常常会感到障碍重重、力不从心。大量且扎实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增加知识积淀、积累丰富的语言和写作素材,同时也可以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在一定量的阅读后学生的文字理解力会有比较显著的提升,这对语文课堂学习来说是很好的补充和支持。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不能只是为了“读”而阅读,教师应注意适当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理解文章内容、模仿写作手法。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掌握故事梗概后再一次深入阅读,同时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或其他自己喜欢的角色,在脑海中演绎故事情节、具象化文章内容,这样将纸面上的文字变成身临其境的角色扮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一起探索文章所蕴含的寓意或揭示的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效率。

(5)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丰富和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想写好作文,除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之外,还要“言之有物”才不会让文章看起来空洞、无趣。对知识储备少、语言相对匮乏的学生来说,要做到写作时“有话可说”,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日常阅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通过大量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积累丰富的素材库。例如,在学习课文《珍珠鸟》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欣赏文中描写珍珠鸟的优美文字并摘抄好词好句,同时提出课后任务——收集并阅读描写某种动物的文章,并将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摘抄下来在下次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反过来,也可以利用写作促进阅读。例如,可以布置一个“描绘你最喜欢的季节”的写作任务,教师应提供一些关于季节、天气、景色等方面的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写作前先广泛阅读这些描写季节的文字,揣摩写作手法并积累部分描写季节的词句,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阅读动力,也为写作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作文质量也会有明显提高。

(6)课外阅读可以极大提升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在语文的知、能、智的发展过程中提高学生整体的文学素质,包括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以及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文学素质也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存世众多且极具文学性和艺术性的文学典籍,像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教师都可以积极代地向学生推荐,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广泛阅读,在日积月累的课外阅读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7)课外阅读协助培养正确三观

课外阅读体量巨大、种类繁多,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多为新奇有趣的故事,很容易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注重把握这一优势,精心挑选适宜的读本推荐给学生。这些故事性读物中的人物形象多为正义、乐观、勇敢、善良等美好形象,学生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可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高尚道德的鼓舞,树立起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教师在教授《孔子拜师》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课后通过查阅书籍、网络资料等途径,了解更多积极向学、刻苦读书、好学好问方面的古代小故事,并采取故事分享、绘画、演讲等方式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在拓展阅读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些人物刻苦好学的精神影响,不自觉地产生向榜样学习的意识并主动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1)重视培养学生“好读书”的意识

前面已经了解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好习惯,也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和任务。在培养“好读书”的习惯时,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掌握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特点和喜好,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学生想象力丰富、爱幻想,情节丰富有趣的故事类读物会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如神话故事、科幻小说、童话故事等,这些充满幻想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很容易满足学生对探求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对神奇的虚幻世界的向往,充分满足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树立良好阅读习惯的初期向学生推荐此类读物容易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迅速培养起喜爱阅读的意识。另外,教师也有义务指导家长与学生共同阅读,在家庭生活中形成阅读氛围,也能帮助学生快速养成阅读习惯。

(2)注意培养学生“会选书”的能力

课外读物虽然种类多样、内容广泛,其中也不乏良莠不齐,不健康的读物,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心智和三观的成长,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培养学生“会选书”的能力。首先,教师应主动筛选、推荐一些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如优美的散文、有趣的故事、经典古文古诗词等,通过不断地诵读并辅助讲解,帮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爱上文字。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即使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读物,不适合学生或漫无目的地阅读也不会产生很好的阅读效果。教师应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口味和阅读能力的儿童文学方面的读本,低年级学生可以多读一些童话寓言,高年级学生可以逐渐涉猎经典长篇文学,也可以向学生推荐《读者》《意林》等杂志。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会慢慢形成有目的阅读的意识,学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适合且有益的读物,逐渐形成“会选书”“会阅读”的能力。

(3)特别培养学生“能阅读”的技能

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并不是说谁读得多谁的进步就更大,而是要看阅读效果和质量,要学生学会阅读、能够阅读,读完要能理解、有感悟、会运用,这才是真正掌握了“能阅读”的技能。培养学生“能阅读”技能的关键,是要培养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人们常说“好习惯受用终身”,阅读亦是如此。要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注重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一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专心、要用心,多研究、多思考。不能囫囵吞枣、读过就忘,要注意文章的内容逻辑、写作手法和蕴含意义等,并想办法内化形成自我认知。二是要注意做好读书笔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学会做简单的读书笔记,可以用圆圈圈出精彩词句,可以用横线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将这些词句段落誊写、剪贴到专门的读书笔记本上,还可以在书籍空白处、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想。三是教师要安排合适时机让学生分享或运用这些摘抄语句和内容,比如采取读书分享、命题作文、日记随感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和运用读书成果,提高阅读成就感,从而越发热爱阅读,形成爱阅读、会阅读、能阅读的良性循环。

4.结语

总之,具有丰富性和多元化的课外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传授知识的渠道、拓宽视野的平台,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和语文学习兴趣,养成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全面提升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芳,李大全.基于课外阅读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革新思路[J].中华少年,2017(32).

少年课外阅读范文6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要性

进入新时代,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内容丰富多样,可选择的范围较为广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主题较为鲜明、形式独特的课外读物,并针对课外阅读的生词、内容、主题等方面进行引导教学。由于现阶段学生都处于身心发展的高速时期,良好的课外阅读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做出巨大贡献。将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是对文本内容的全新探索,这种自主探究性的阅读学习模式,能有效的调节课堂教学的氛围,极大程度的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并响应党报告的号召,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小学语文作文存在的问题

(一)假大空,模仿性严重

由于传统语文作文教学缺乏真确的引导,导致小学语文作文经常出现“假大空”的现象,作文内容假话、大话、空话经常出现,甚至已成为学生写作的套路。就以“母爱”为主题的作文为例,学生在作文中对母爱进行描述时,经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描述,“妈妈为了照顾生病的我,几天没有合眼睡觉”,部分甚至编撰壮烈的事迹或者意外身亡等事例,这些令人苦笑不得的假大空作文严重阻碍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另外,由于现阶段语文基础水平普遍不高的原因,绝大多数学生写作都是从模仿开始,但绝大部分学生都缺乏相应的引导,导致学生作文模仿程度高,借鉴不到位,并且一味的模仿只会遏制学生丰富的联想,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下笔难,排斥心理强

作文教学的开展一般在小学二年级,在教学初期,主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在字数方面没有太多的要求,但由于现阶段学生语文基础能力较差,组词造句较为困难,更是缺少相应的写作素材及写作技巧,导致写作成为学生的心理障碍,每当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时都会不自觉的产生排斥心理,导致学生无从下笔,不知如何挖掘自身内心想法,更不懂得如何表达出来。

(三)重字数,无真情实感

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限定主题、字数进行作文写作练习是常有的,但绝大多数学生违背了作文教学的初衷,以完成教师任务为目的进行写作,忽视了内容的重要性,只追求文字的字数,泛泛而谈。这往往导致学生的作文大多以编辑杜撰为主,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这种“流水账”似的作文通常都缺乏相应的主题思想,读起来让人毫无头绪[1]。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引入课外阅读具有非常重大的实际意义。课外阅读的引入很大程度弥补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弊端,其能有效的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写作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也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更好的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自主化发展。另外,教师针对学生的身心年龄选取结构较为简单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由浅至深的理解课外阅读内容,这为提升学生作文意蕴、深度做出巨大贡献。

(二)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是课外阅读引入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因,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课外阅读的结构及内容时,学生能够通过课外阅读的学习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并更好的控制文章结构,使得学生的作文条理清晰,感情丰富。另外,课外阅读的内容大多是以实际生活的材料为基础,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将课外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实际时将书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这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习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外阅读教学很大程度提升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同时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一项综合性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作文的框架进行构思,挖掘自身内心的情感,并教导学生如何应用精准的词句表达内心的情感。而课外阅读是学生提升写作的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能在课外阅读的学习中,更好的把控文章的主旨内涵,学习其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缜密的逻辑思维,这些都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提升学生作文的社会意识

小学传统语文作文教学,只是一种简单的理论教学,缺乏相应的社会实际及生活经历,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当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只有这让学生才能更好的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更好的在写作中表达自身内心中的真情实感,而脱离实际的作文教学,只会使得学生的作文变成文字堆砌。而课外阅读作为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重要途径,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社会意识,更好的帮助学生赋予作文思想[2]。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过度的呵护下,接触社会的机会少之又少,而课外阅读作为这些学生了解社会的主要途径,在课外阅读的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世界时事,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外,在课外阅读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多方面、多角度的去了解自身的生活,去了解世界中的新奇事物,只有理解生活,才能有效地提升作文的社会意识,开阔作文中的社会视野。

三课外阅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制订阅读写作教学计划

教师在制定阅读写作教学计划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先由多媒体资源进行设计,以提升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价值。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现阶段学生的身心年龄与周围环境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并深入贯彻新课程的思想原则,真正实现课外阅读有语文作文教学的紧密结合。另外,教师应当结合全面了解学生课后作业量,在减负理念的引导下适当的制定课外阅读教学计划,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取相适应的课外阅读书籍难度,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构建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

为深入落实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科学发展,教师应当建立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度及广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良师益友的身份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启发者,这样能有效的拓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在掌握课文基础内容的同时,深层次的理解文章主旨内涵。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或者进行课后交流,对于部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同时鼓励学习开展课外书籍交流探讨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3]。

(三)合理配置各项阅读教学资源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但同时要合理配置各项教学资源,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语文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当下的热点,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合理配置阅读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模式,全方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另外,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时应当引入不同层面的课外书籍,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语

立足新时代,贯彻新思想,迈步新征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而青年的“兴与强”,都需要从现在做起,从小学生抓起。从每一次作业、每一个次辅导、每一堂课、每一次创新活动做起。而课外阅读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途径,在党的报告的指导下,语文课堂不仅要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更要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引导小学生争做“有道德,有理想,有担当”的好少年。

参考文献

[1]吴秋华.作文教学与课外阅读[J].文学教育(下),2017,(06):120-121.

[2]张永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浅析[J].黑龙江科学,2017,8(09):78-79.

少年课外阅读范文7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阅读现状;阅读对策

农村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重要组成,其现状及需求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2021年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指出,要“重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1]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关注留守儿童阅读是寻求“有质量的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对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当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研,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以便有针对性、有效提高农村儿童的阅读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内心,同时也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一.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现状

从2022年7月至10月,就张家口地区宣化赵川镇、赤城县龙门所镇、蔚县西合营镇、沽源县平定堡镇等8所农村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121名留守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10位教师进行访谈。学生问卷之中有115份作答有效,有效率为95.04%,其中包括一二年级21份、三四年级45份、五六年级49份。在调研对象中,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占52.89%,一方外出务工的家庭占47.11%,因此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成为留守儿童监护的两种重要形式。学生问卷主要调查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图书数量、阅读环境等情况,以下是问卷的调查结果。

(一)儿童阅读兴趣的调查

针对阅读喜爱程度进行调研,很喜欢阅读的儿童占46.96%,喜欢的占28.70%,较喜欢的占13.04%,较不喜欢的占6.96%,不喜欢的儿童仅占4.34%。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为22版语标)对课外阅读种类划分,发现低年级偏爱童话、寓言,中高年级偏爱科普科幻作品、诗歌散文、故事。走访中发现部分高年级小学生开始阅读言情、武侠、玄幻、恐怖内容的故事和小说,在同学之间交流共享并形成相对固定、组织松散的阅读群体。

(二)留守儿童阅读能力的测评情况

根据22版语标中关于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编制的《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设计《留守儿童阅读能力测评量表》。针对二、四、六年级学生选取三篇文章,从阅读流畅、字词理解、梗概复述、标点指错和主旨情感理解五个维度、12个条目进行测评。评量采用5级评分,从未出现计1分,偶尔出现计2分,有时出现计3分,较常出现计4分,经常出现计5分。本次测评随机选择接受调研中的三个年级各10名学生,测试过程中测评老师要求学生首先默读文章,默读结束后示意老师并进行朗读,朗读结束后回答问题。在此期间,测评教师进行观察并记录。这些条目的原始分数越高表示阅读能力表现越差。将各条目的原始分进行求和,并转化为T分后[T=50+10(X-M)/SD],进行评价和比较。各因子的T分越高,反映儿童阅读能力水平越低,反之亦然。经过信度分析Cronbach’sα系数值为0.72,该测验量表信度较好。通过测评、计算和统计后发现,整体上农村留守儿童在阅读流畅、字词理解、标点指错三个方面儿童得分偏高,表明这三个方面阅读能力相对较低。

(三)校内外阅读环境的建设状况

阅读环境泛指影响读者阅读的所有外尽力量的总和,它由整个周围事物构成,是一个立体的多层级的子系统。[2]阅读环境是进行阅读活动的基础,包括家庭的藏书和书刊购置、周边图书馆及书店等情况。家庭、学校、图书馆为阅读者提供文献资料和阅读空间以及相适应的阅读设备,为读书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便于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教师推荐课外读物方面,有过推荐的一二年级占42.86%,三四年级占51.11%,五六年级占61.22%。近一年家人给孩子购买过课外读物的情况,家人有给买过课外书,一二年级占71.43%,三四年级占68.89%,五六年级占73.47%。多媒介阅读调查方面,曾有通过手机、平板或电脑进行阅读的经历和经验学生占总人数的80.87%,其中一二年级占71.43%、三四年级占80%、五六年级占85.71%。根据走访调查,有5所学校建有图书室,开馆时间不规律,有的只限于馆内阅读,低年级学生对图书室的运行、馆藏、规定等不够了解。6个村镇有农家书屋或文化活动室,有关红色经典、农牧生产、医卫生活的书籍较多,在教育类图书下有部分少儿类书刊,寒暑假会开放。

二.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和实地走访发现目前张家口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阅读兴趣初显自觉意识,但缺乏外界正向引导

在校内课外阅读中,学生会因朋辈效应的影响、阅读兴趣等因素自主形成若干个组织松散的读书群体。学生受到彼此影响,对加快阅读速率并对阅读技巧有所思考。部分教师对此有所了解,但因工作繁忙无暇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和组织管理。在校外课外阅读中,部分读书群体会持续发挥其影响力,但随着环境改变会导致影响力减弱。如部分留守儿童属于住校生,校外时间仅为周末休息。学生会选择看电视、玩游戏、看网络视频来度过周末,选择课外阅读的仅占15.3%。

(二)阅读指导方面,老师缺

少相关培训,监护人对此不甚了解在课外阅读指导方面,86.5%的教师能够认识到课外阅读指导的必要性,但在各级岗位培训中缺少必要的阅读指导培训。部分教师认为语文课中的阅读技巧可以直接移植到课外阅读。仅有51.7%的教师了解过2022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但具体书目名称和内容不熟悉。由于留守儿童监护人个人文化水平有限,多数支持学生阅读课外书并了解阅读对学习的重要性,但无法对被监护者实施有效阅读指导。

(三)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在流

畅度、理解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根据《留守儿童阅读能力测评量表》的数据,发现受访者在阅读流畅、字词理解、标点符号,具体表现为被测儿童在朗读时重复或者跳行、混淆形似汉字、正确规范使用标点三个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四)在课外阅读方面环境育

人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农家书屋虽然有较多的书籍,但童书数量较少且种类较单一。由于环境和经济的局限性,留守儿童的实体课外读物数量不多,大部分实体图书整体上内容偏陈旧落后。部分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开始接触恐怖、灵异、暴力等不良内容的文章,好奇心、模仿力和尚未成熟的心智会使他们沉迷精神“毒物”中。整体上,农村留守儿童一方面需要面对成长中精神上的需求,另一方面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课外读物充斥在身边却让人不知所措。

三.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培养模式和对策探究

(一)构建“学校-家庭-基层图书馆”合作下的课外阅读推进模式

从政策出台情况来看,国家大力支持并鼓励在留守儿童中间实施课外阅读活动。在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支持,推动儿童阅读的开展和建设研究,努力在社会营造关注青少年成长、热爱课外阅读的氛围。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办法指出“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并针对欠发达地区规模较小的学校,“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推荐”。因此教育局或学校要制定适合本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课外书单。学校和老师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以语文课为主阵地,结合道德与法治、科学等课程布置阅读任务、开展阅读评比活动,利用寒暑假完成必读和选读书目。还可以尝试选择品学兼优、热爱阅读的高年级学生指导或陪伴中低年级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以便发挥正向的朋辈效应。监护人除了在态度和情感上鼓励儿童课外阅读,还要在周末和寒暑假关心和监督课外阅读情况,如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购买一些课外书,有意识地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支持孩子与同伴到村镇的农家书屋共同阅读。有能力的家长还可以进行亲子阅读,一同阅读纸质书或聆听有声书,对存疑的内容共同思考和探讨。基层图书馆多以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的形式遍布全国各个行政村。农家书屋成为农村儿童课外阅读的“第二课堂”,向儿童阅读群体倾向,发挥农家书屋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作用,以儿童阅读带动同伴阅读、家庭阅读。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向童书倾向,除了在网站公布出版物推荐通知,还应向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征询推荐书目。建设并不断完善线上阅读环境。以河北省冀农书屋为例,在悦读和听书栏目中部分内容较为适合儿童阅读或倾听,总体数量大约一千左右。这与庞大的童书市场相比,还远不能满足儿童阅读兴趣的多样性。“学校-家庭-基层图书馆”三体合作模式的架构与运行不仅推动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的建设,还营造浓厚的农村阅读氛围。

(二)积极推进课外阅读内涵式发展,不断细化、强化课外阅读

一方面,不断提高课外阅读书目的系统化与适应性。2020年4月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涵盖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四类,涵盖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该目录的出台也是课外阅读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标志。改变过去课外读物推荐商业化、功利化倾向,从读物入手并配合相关专家学者的导读与介绍,从内在发掘课外读物的意义与价值。另一方面,加大教师关于课外阅读指导能力的专业培训。在22版语标中“整本书阅读”与课外阅读关系最为紧密,在教学提示中强调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同时,提出“兼顾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等教学策略[3]。因此在国培省培的教学内容中,要加大关于课外阅读指导能力的培训内容。这既符合实际教学需求,也是对现行课标的实践与探索。

(三)扎牢语文基础,关注课内阅读能力的迁移与转化

第一,从低年级开始,夯实语文基本功。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注意形近字、多音字的比较,选择字例可以是同一篇课文或单元的,也可以是课外阅读中遇到的生字。从字形、字音的角度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再写一写、读一读,最后尝试组词造句。在阅读与鉴赏中,鼓励学生用普通话朗读喜欢的课外书片段,并体会标点符号在句中的作用。在朗读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总结怎样正确、流利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技巧。整体上,让儿童在字里行间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进而促进语文学习的健康发展。第二,教师要注意课内阅读能力的迁移与转化。语文课的阅读技巧直接“移植”到课外阅读容易产生“水土不服”。语文课阅读可以等同于“精读”,而课外阅读则是“泛读”。一“精”一“泛”,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精读需要从文章的“微言精义”作为出发点,细读多思、反复琢磨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吸取精华。泛读则是广泛地阅读,读者追求对作品的整体理解以及阅读速度,而不注重字句的深入剖析,也不会逐字逐句的理解整篇文章。因此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教师要提醒学生阅读速度和效果。有的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有哪个人物、情节、片段还有印象,试着回忆并复述给好友,进一步鼓励学生二次阅读书籍。

参考文献

[1]史竞男.关于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N].人民日报,2021-03-18(004).

[2]曾祥芹,韩雪屏.阅读学原理[M]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06

少年课外阅读范文8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不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兴趣,这是决定学习成果与努力程度的关键因素,只有怀揣兴趣才能全身心投入课外阅读中,并基于阅读过程掌握、积累更多知识。课外阅读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密切相关,这也表明了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借助课外阅读不断开阔视野、强化阅读能力,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目标。因此教师应采取多元化方法,对学生展开有效引导,促使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外阅读实践中,并将阅读作为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提高。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外阅读的联系

1.阅读兴趣是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

兴趣是学生的最大驱动力,只有兴趣充足才会主动参与课外阅读,而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素材、强化能力,由此可见阅读兴趣与核心素养发展存在着必然联系,教师必须展开全方位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优秀课外阅读资源,将阅读的优势全面发挥。

2.阅读习惯是发展核心素养的保障

优秀的习惯会对学生造成终身影响,而小学阶段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阅读,并在课外阅读中吸取更多知识内容,通过长期坚持养成良好习惯,形成一定自觉性、主动性。很多学生都能在课外阅读中感受到快乐,所以无论在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都会积极阅读丰富知识储备,甚至可以借助书籍增加生活经验,达到提高核心素养的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想要增强核心素养必须要培养课外阅读习惯,同时倡导边阅读边思考,不断强化自身独立阅读能力,为提高核心素养打下扎实基础。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热情

大多数小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很难坚持,缺乏较为长久的毅力,如果强制性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反而会起到负面效果,不断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兴趣则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驱动力,如果教师能够将学生的兴趣作为培养目标,同时加以正确引导,学生必定会一改以往厌烦的态度,对课外阅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将阅读作为爱好。很多学生在参与课外阅读后,不仅增加了知识储备,还能提高自信心,勇于分享阅读喜悦、心得,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将学生带入阅读世界。

2.培养良好课外阅读习惯

当学生养成习惯后,会自然而然地做好某件事,不过需要一定兴趣支持,这是形成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基础条件,很多教师会根据学生兴趣选择课外阅读资源,或从其他角度入手,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选择,都会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在学生形成课外阅读兴趣后,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包括阅读分析、记录心得体会以及摘抄等,通过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养成习惯,加上教师给予适当鼓励,让学生上网收集、翻阅书籍去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依赖性,切实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兴趣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根本,在缺乏兴趣的条件下不利于课外阅读习惯形成,而核心素养也很难提高。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策略

1.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其实课外阅读的目标是为了增强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同时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不过小学生综合能力不够强,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相对薄弱,并且缺乏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甚至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部分教师会为学生推荐优秀作品,作为课堂教学延伸拓展,不过没有考虑到学生自身能力,是否可以独立完成阅读,并采用正确的方法去积累知识,当下教师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方法、技巧,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和质量。一般来说课外阅读并不是熟读文章即可,应深入感知文章结构、内涵,能够从中累积知识。同时分析写作手法,甚至可以针对性搜集人物事迹、资料,这样才能真正扩大知识范围,避免出现浅尝辄止的情况。

2.挖掘课外阅读资源,提高知识储备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能力至关重要,这是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的有效途径,并且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为了能够增加学生阅读量,很多教师选择了课外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时刻受到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不过最关键的还是课外阅读资源选择,首先必须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参考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明确课外阅读方向,利用丰富的课外资源,对学生展开全方位培养。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六年级《少年闰土》后,教师可以选择适用于该阶段学生的鲁迅作品作为课外阅读资源,如《野草》《朝花夕拾》《狂人日记》等。

3.举办课外阅读活动,增强学生积极性

课外阅读无疑是具有启发性的养料,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随意探索,积累知识同时自我总结,从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为了能够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教师应举办多元化读书活动,以此来打造优秀的阅读氛围。另外还可以开展课外阅读竞赛,这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方法,由小组或个人参加,获得胜利者给予奖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自信心、成就感,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竞赛过程中积累人文底蕴,不断强化自身人格品行。

4.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进行课堂延伸

课外阅读资源的选择要与学生需求相符,由于不同阶段的小学生在心理特征上有所差异,所以年龄不同心理上往往会出现变化,当然除了年龄以外还有认知特点等,都是影响课外阅读资源选择的重要因素。教师想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必须提前明确学生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等,确保选择的课外阅读资源与学生需求相符,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阅读效果。例如在小学语文四年级《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中,学生对神话故事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所以教师应该选择类似的课外阅读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如《神农尝百草》《黄帝战蚩尤》《伏羲兄妹的故事》等,让学生接触更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学习更多优秀的知识内容。

5.利用故事激发兴趣,强化阅读热情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每篇文章都有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是吸引学生的关键点,无论童话还是成语故事,学生总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致,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不断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热情。比如传统成语故事就会给人诸多启示,除了增强阅读能力以外,会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教师要利用故事去提高学生兴趣。

6.树立阅读模范榜样,感知阅读魅力

小学生喜爱模仿是天性使然,包括模仿教师一举一动或其他学生的言行举止等,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点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感知阅读的魅力。首先教师可以作为榜样,在课堂阅读过程中正确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会通过模仿教师,增强自身的阅读能力。其次学生也能够作为榜样,教师在班级中成立课外阅读小组,并设置2~3名组长,带领其他学生共同开展课外阅读,而小组长应起到榜样、领头羊作用,帮助其他学生共同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在潜意识中感受和体会课外阅读带来的乐趣。除此之外小学语文课程中,文章中的人物同样可以成为榜样。

四、结束语

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而阅读兴趣能够让学生受益终生,因此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正视语文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独立阅读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打造课外阅读氛围,不断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传递正确的阅读方法、技巧,从而增强阅读效率和质量,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获得全面培养。其次要推荐对学生有益的课外书籍,开展与课外阅读相关活动,采取多元化方法提高阅读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开阔视野,不断积累素材,为后续写作奠定扎实基础,最终获得综合性提高。

参考文献

[1]陆谦卓.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