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环境治理范例

矿区环境治理

矿区环境治理范文1

关键词:GIS技术;矿区管理;地质环境

矿物资源的开采,在满足国家发展和人民需要的同时也对矿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地质破坏和环境污染。只有对矿区的地质环境采取合理的治理和规划,实现矿区地质信息的可视化,提高管理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以GIS技术为基础构建的矿区地质环境治理规划信息系统进行介绍,对该系统在应对矿区地质环境信息管理方面问题取得的成效进行研究。

1实行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的意义

由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剧增。在过去的一段时间,由于管理系统的不完善造成采矿区地面下沉,地质结构改变,因此而导致的采矿区地质灾害频发。同时,开采过后遗留的的矿坑、矿洞造成安全隐患。地形地貌的改变使土地无法耕种,大量耕地被破坏。这一切都造成了持续增多的人口数目和不断减少的耕地面积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矿过程中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例如矿坑、矿洞等,如果在采矿结束以后没有进行有效治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造成采矿区地面下沉,给采矿区的人民群众和政府机构留下难题,甚至会对几代人造成影响。因此,针对现阶段采矿区存在的地质环境破坏问题,本着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任的态度,应该对采矿区的地质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2GIS技术的介绍

GIS系统,全称为地理信息系统,又称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是一种与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量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科学。GIS系统的概念早在1950年左右就被提出,但并未引起较大的重视。1990年GIS系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计算机普及带来的数字化信息管理体系应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使得GIS系统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与此同时,受到现阶段各种条件因素的限制,GIS系统仍有较大的潜力有待发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该系统认识的不断加深,在全世界范围内约有80%的信息资源和地理环境资源与该系统有关。这一数据引起了整个信息产业的巨大震动,这将会引起计算机软件开发产业的巨大变革。但是,当今社会,由于信息的和传播越发便利,海量的信息会给GIS系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只有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开发,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当今社会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3GIS系统对管理矿区地质环境的意义

由于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近些年来,随着对矿产资源的大肆开采,开采后造成的矿区土地下沉问题愈发严重,对矿区地质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针对矿区环境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矿区环境进行治理,尤其是国务院的“土地复垦规定”,对由于矿业开采过程中出现的矿坑、矿洞等会矿区地质环境造成影响的破坏性因素,在开采结束后必须对开采造成的沉陷进行治理。目前,矿区土地复垦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很多在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地表下陷等问题得到了解决。在进行土地复垦工作发现,土地复垦涉及到采矿、地质、农林、生物等众多领域。要完成好这一工作,需要搜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涉及的方向各不相同,在搜集信息工作完成后还需要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并提出复垦的可行性方案并依据已搜集到的信息对方案的实施进行评估。传统的信息处理方法远远不能满足这些新问题的需要。要对信息进行有效处理,GIS系统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4GIS具有的优势

作为传统学科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GIS系统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对地质环境信息进行综合性处理的平台。不同于以往传统信息处理方法,GIS系统对采矿造成的矿区地质变化、水源污染程度、空气质量等信息进行综合搜集,同时对所的信息进行评估,并对重新建立生态工农业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依据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因地制宜,对方案进行做优化处理,给出最适合该地区矿区恢复的整改方案。

5结语

本文通过对GIS系统在矿区地质环境治理规划中的意义进行分析和介绍发现,现阶段的矿区地质环境逐渐趋于复杂化。GIS系统的大力开发,极大的提高了矿区地质环境保护的质量。在进行矿区地质环境恢复过程中GIS技术的渗透,可以更加精确的辨别出矿区地质环境遭到破坏的源头并对破坏程度进行评估,从而在管理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有效的推进矿区地质环境规划和治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罗永恩,石永龙,陈文标.鹿寨县砂石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J].四川地质学报,2017(03)

矿区环境治理范文2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治理设计

1矿区概况

冯记沟砂石矿区位于盐池县西南部,东距冯记沟乡约1.5km,距冯记沟移民新村仅200m,冯青线301乡道从项目区中间穿过。矿区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缓坡丘陵地貌,地形总体上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1381m,最低海拔1336m,相对高差45m。矿区治理总面积为52.25hm2,共存在5个废弃采坑,其中3个坑位于301乡道两侧,矿坑边坡陡峭,深20m~30m不等,部分坡度在60°以上,严重威胁过往车辆及附件村民安全。矿坑由砂土、黏质砂土和砂质黏土的Ⅰ、Ⅱ类土和部分固结成岩的泥质砂岩的Ⅳ类土组成。由于长期不合理开采导致矿区地质环境恶化,植被破坏、地貌破碎、土地失去利用价值、地质灾害频发等,严重制约矿区周边的发展。

2设计过程

2017年3月,自治区财政厅拨付资金910万元用于冯记沟砂石矿坑治理。在充分收集、分析区内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先开展勘查工作,通过地形测量、环境地质调查等多种工作手段,查明矿区的环境地质条件,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分布范围。通过科学论证、对比,提出设计治理方案。结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治理工程以采坑边坡治理和恢复植被为主,确定治理措施为采坑边坡削坡回填,并对整个矿区实施生态工程。

2.1设计思路

通过对矿区的初步分析,根据采砂坑的地形、地貌的破坏情况,依据其分布位置、范围、规模大小,结合周边地形地貌特点,考虑通过削方回填等方法在消除地质灾害的基础上进行平整、修复,使其恢复原始地貌或与周边地貌相和谐。对于1、2、3号坑,由于坑底到地面相对高差较大,考虑台阶式放坡设计。地形地貌整治完成后,通过人工复绿的方式恢复自然植被,最终使矿区恢复原有天然牧草地的土地功能。

2.2治理区域划分

为进行土方计算,需对编号1~5的5个矿坑合理划分区块:(1)矿区南部为301乡道两侧的3个废弃矿坑,总体东高西低。北部为2个废弃矿坑,坑内沟壑纵横,且4号坑平缓、5号坑高差明显。(2)本次治理分区依照地形随坡就势进行造区,1、2、3号矿坑均设计有5m宽的平台,每个平台为1个计算区域,坑底部分划设为区。4、5号坑则依据地势,划分区域。矿区共细分为16个治理区,项目分区见图1。(3)分区场地之间通过放坡区进行连接,设计坡比1:3及以上,个别坑底狭窄段坡比设为1∶2。

2.3设计地面高程的确定

(1)项目区周边已有设施。在设计分区场地设计标高时,充分考虑道路标高,分区场地标高与道路标高尽量保持一致;乡道301从矿区穿过,高程1366m~1374m;土方工程高程要与周边设施高程通过放坡合理衔接。(2)项目区内土方削填平衡。本次设计确定分区标高时,重点考虑土方平衡,设计标高时应设定预算范围内挖方与填方土基本持平的标高值。本次设计利用基于AUTOCAD2008软件的土方计算软件飞时达12.1软件,采用方格网法对项目区进行挖填土方量平衡计算。(3)依据放坡坡比控制高程。

3设计治理措施

结合前述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根据现状调查结果以及对现状地质环境问题评估结果,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措施确定为:土石方工程、生态工程、警示牌和防护栏。土石方工程包括机械削方回填、表土覆盖;生态工程包括播撒草籽。

3.1土石方工程

(1)机械削方回填。矿区高程范围1336m~1381m,相对高差45m。地形坡度南陡北缓,1、2、3号采坑地形坡度较大,部分边坡超过60°。针对性治理措施为机械削坡回填,设置平台进行台阶式放坡。平台高7m~10m不等,宽5m,每级平台设2%~5%的反坡,防止暴雨情况下对治理后的边坡冲刷损坏。削坡时,大块块石必须先从边坡上剔除,以防石块滚落伤人。回填时,大块块石要以大块废石在下、小块在上的次序进行,并将废石碎屑覆盖其表层。回填完成后,对矿区按照设计标高平整,使其与周边地形地貌相协调。4、5号坑不设置平台,按照地形分区并设定标高。其中,4号坑治理完成后,与周边地形合理衔接,局部坡度在1∶10左右。矿区内设计削填方区共16个,除1号坑部分边坡因坑底狭窄,坡度设为1∶2以外,大部分坡度均在1:3及以上,整体挖深及回填深度10m~25m。高陡边坡设有高度不等、宽度5m的平台,设计平台与各区块之间按设计标高放坡,放坡过程严格按照设计进行。1、2号坑设置一级平台作为坑底与地面的衔接,3号坑最深处35m,设置两级平台放坡。低凹区用上述削方量进行回填采坑。场区内坡度严格按照设计设定,区块施工标高与设计标高误差±10cm。(2)表土覆盖。为保证治理后矿区林草的成活率,土石方工程治理完成后,对整个矿坑治理后区域(含坡)覆土20cm,用汽车自重压实。土体来源为矿坑边缘高于地表的堆土与矿坑内部剥离的中细砂土混合物。坑边堆土属于矿坑刚开始开发时的表土,腐殖质含量高,易于植物生长,与坑内中细砂土混合后,足以满足草籽生长的要求。

3.2生态工程

采坑治理完成后,为确保环境改善,需对矿坑进行整体覆绿。雨季后撒播草籽,使矿山自然覆绿。草种采用适宜当地生长,固沙、耐旱的沙蒿、沙打旺、苜蓿等。草籽播散选择无风或微风雨后天气进行,2~3种草籽混播。工程完成后第二年进行复播,复播量按前一年播种量的1/3计算,确保成活率达95%。

3.3警示牌

施工前,应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指定相应防范措施。作业现场设立明显警示牌及明确的警示标语。警示牌安装在矿坑的明显转角处、临近公路处。警示牌正面必须朝向明显的方向。警示牌采用正方形,规格600mm×600mm,1mm厚铝板,并在铝板正面贴反光膜。确定安装位置后,支柱必须高出地面2m,不得倾斜。警示牌工程量为20个。1、2号坑各4个警示牌,3号坑6个,4、5号坑6个。

3.4防护栏

治理完成后,在矿区冯青线沿线布设公路防护栏2340m,采用高速公路A级双波立柱镀锌绿色防护栏,用以隔离矿坑与公路,防止车辆冲出路外,冲向矿坑。

4治理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治理措施,降低了矿坑边坡的坡度,可以消除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以往坑洼不平、废石乱堆的地貌将大为改观,整个矿区由于生态工程措施,亦将逐步恢复天然牧草地的功能。通过Surfer12成图软件,制成矿坑治理效果对比图(图3~图7)。

5结论

项目实施完成后,矿区地形地貌得到明显改善,有效遏制了矿区环境的恶化,消除了矿区的地质灾害隐患。此次设计由于没有合适的外来土源,选择了以降低坡度为主要处理措施原则,后续如果有合适土源,最佳处理措施仍是做好防渗、防污措施后逐步回填,使矿坑恢复开挖前地形地貌。本次以冯记沟砂石矿区设计为例,研究探讨了高陡边坡及复杂地形矿坑的治理方案,为同类项目的设计方案提供几点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永生.对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管理的思考———以冀黑两省为例[J].矿山机械,2010,(20):12-13.

[2]王月.废弃采石场恢复治理技术的研究———以张家口北蔚采石场为例[D].河北工程大学,2013.

矿区环境治理范文3

就煤矿区采煤塌陷形成的背景条件、发育特征及表现形式进行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对于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0引言

煤矿资源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其在开发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环境效益却也不容忽视。在煤矿资源开采过程之中,经常会诱发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并且会造成该开采区地质破坏、水土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给煤炭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相关研究人员对于采煤矿区塌陷地质形成的原因及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采煤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策略。

1采煤塌陷区的主要灾害类型

1.1泥石流

在采煤塌陷区中经常存在着类似废渣与建筑垃圾等松散状的堆积物,导致在出现暴雨等恶劣天气时,会直接产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样不仅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直接威胁到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

1.2不稳定边坡

在采煤塌陷区中,因为工程井及采空塌陷的共同作用,会直接导致其周边存在众多边坡。而且这些边坡多是岩质边坡,坡体主要为泥岩与砂岩。在采煤塌陷区周边存在的边坡都非常陡峭,而且有较高程度的风化现象。这就导致边坡上裂缝的发育速度比较快,整体的稳定性也相对较差,因此在遇到暴雨天气或受到一些地质环境的影响后,也会直接导致该边坡出现局部崩滑现象,这样就会对当地地质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

1.3滑坡

在采煤塌陷区中,还会因为挖掘原因而导致出现滑坡。一般情况下,滑坡有楔形体岩质滑坡、岩质滑坡与黄土滑坡这三种类型,并且稳定性较差。因此在采煤工况发生改变或出现暴雨等恶劣天气的情况下,就非常容易出现边坡滑动等一系列现象。

2采煤塌陷区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思路

目前采煤塌陷区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一个产物,其主要原因是在进行自然资源开采及运用过程中,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并且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在矿区和谐及生态和谐的发展目标下,就需要相关煤矿企业充分加强对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工作,并在此过程之中不断更新环境治理观念及治理思路,这样才能够使采煤塌陷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有机结合在一起。一般情况下,进行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思路有以下几种。

2.1开发旅游资源

在进行采煤塌陷区域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可以借助当地的历史条件,根据塌陷区所形成的大面积积水区域,打造生态旅游的湿地景观。借助在采煤塌陷区开发旅游资源的方式,为当地地质环境的治理提供一定程度的资金,并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有机结合,借助于大力发展历史文化工程及湿地旅游城市的方式,能够实现旅游经济效益[2]。

2.2开发养殖业

在采煤塌陷区中通常会存在大量的积水区域,因此当地民众可以在一些积水相对较深的区域建立鱼塘。 充分运用当地的水资源进行鱼鸭等养殖作业。而在一些积水较浅的区域,还能够进行水产经济作物的种植,并可以建立一些生态蔬菜种植基地。运用这样的做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采煤塌陷区的生态环境及地质条件,并能够在此过程中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2.3创建矿山地质公园

对于一些塌陷面积较小的区域,其地表的表现形式往往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因此当地政府可以充分借助这一特征,保留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塌陷场景,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矿山地质公园。

2.4植树造林

在煤矿塌陷区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植树造林是一种常见的治理方式。在塌陷区域借助闲置的土地种植树木,这样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理环境及加固风沙的作用。但是一些塌陷区域水源较少时,可以运用先进的滴灌技术,有效解决干旱的煤矿塌陷区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

3案例分析

A地区是一煤炭矿业城市,随着煤矿资源过度开采,使得该地区的地质环境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并且形成了采煤塌陷区。在进行该地区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当地政府运用了植树造林、打造农业生态园区及建立矿山地质公园等综合治理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

3.1基本情况

该采煤塌陷区突出的地质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的人居环境、工农业发展及城市发展规划,并且制约该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其具体情况如下:a)采煤塌陷区的地形地貌景观是“满目疮痍,萧条破败”,其恶劣的生态环境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b)采煤塌陷区因长期的煤矿开采工作,使当地的工业及民用建筑产生巨大的变形破坏,并且对周边居民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使正常的生产生活难以继续;c)采煤沉陷区中有内地裂缝、高陡边坡及土壤侵蚀等诸多地质灾害,地下水位也处于不断下降的状况,土地及水资源也都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图1为该地区总貌。

3.2治理目标

根据当地政府规划,需要对该采煤塌陷区的地质环境进行治理,并且需要达到“一带二区三湖四点”为特色的城市生态公园。在这一大的治理目标下,可以将该项目分为以下三个目标:a)重新利用该塌陷区的大面积土地资源,并彻底改变该地区的地形地貌;b)进一步消除当地的内地裂缝、地面塌陷及土壤侵蚀等地质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且需要有效遏制该采煤塌陷区的水土流失;c)实现该采煤塌陷区的植被覆盖,从而达到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效果。

3.3治理任务

在进行该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几点具体的治理思路:a)对于该采煤塌陷区的裂缝发育区进行地貌重塑,并需要进行裂缝整治及塌陷坑填埋,需要在此基础上将该塌陷区改造为坡度适合的地形,这样就能够为当地土壤重构及土地重新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b)对当地基岩塌陷区及松散层塌陷区的土壤进行工程覆土及施肥改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的土壤性能,恢复当地的种植功能;c)需要在积水塌陷区修筑挡土墙,有效防止该积水坑受到新煤矸石的再次污染;d)在该塌陷区之中实施绿化管网滴灌工程,有效确保该项目实施的林木生产条件;e)需要结合多林种的绿化工程设计,建立一个多林种相结合的生态防护体系及结构合理的生态系统,这样就能够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3.4技术路线

在进行具体的治理工作前,首先需要对该采煤塌陷区已经治理的状况及待治理情况进行调研,收集该地区矿井开采资料,这样就可以在国内外相关地质环境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具体土地规划情况进行切实可行的地质环境治理工作。

3.5具体治理措施

a)土地整理。对于一些沉陷坑需要运用煤矸石来进行填埋,并需要对当地的地裂缝运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艺填补,并需要对当地基岩裸露塌陷区进行高挖低填的施工工艺,需要将整理之后的地形坡度保持在2°~15°;b)防护工程。在治理区内需要对边坡、常年的积水沉陷区及多年形成的工业垃圾堆进行防护处理。其中在进行边坡治理过程中,需要运用坡面清理、覆土夯实的方式进行处理,并且需要运用六棱砖进行护坡。在进行积水沉陷区处理时,需要根据该沉陷区的积水深度及面积等因素针对性地处理,并将其作为一个生态景观来进行施工。在此过程中为确保该地区的安全性,还需要在该积水沉陷区周边修建低矮挡墙。对于生产垃圾则应当按照松散层垂直厚度1m进行处理后,并沿着矸石堆中的南侧修建1.5m的挡土墙,这样就可以防止因为矸石堆积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图2为该地区的区域积水图;c)绿化工程。因为长期的生态破坏,使得该地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这就需要在平整之后的土地规划中采用林种混交等形式,来完成该治理区的绿化工作。

4结语

在进行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需要理清治理思路,并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采取合理的治理模式,能够在治理该地区地质环境的过程中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取得良好的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唐艳,钱卫明.探析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J].世界有色金属,2016(3):20.

矿区环境治理范文4

关键词:复杂地质背景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变化趋势

复杂地质背景下,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是一个全新的土地治理工程,矿山地质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不仅受地质构造条件和矿床产出位置的严格限制,还会在矿山开采时,导致对矿山环境造成损坏。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采空区[1]的地面塌陷、水土流失、泥石流、崩塌、滑坡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对人们的经济、安全等造成影响,所以亟需对这些问题进行治理。矿山环境治理的目标就是要对这些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处理,减少矿山地质环境的问题。为提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对复杂地质背景下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变化趋势进行研究,以更好的修复矿山地质环境。通过对复杂地质背景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变化趋势的研究,能够为矿山环境治理方面提供治理依据,可以满足国家的中长期发展纲要,在保证矿山地质环境的同时,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利益,推动我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1对治理工程实现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矿山的环境与修复是一项较复杂的工程,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目前我国在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中,职责不明确,缺乏统一的管理。对于这种情况,应对治理工程实现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对矿产资源开采与获取的控制。在进行矿山开采时,以环境保护为首要目标,使矿产资源合理化,以保证对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矿山地质环境统一管理过程如图。在对矿山地质环境统一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和各部门的配合,还需要对矿山开采前后进行注意,全面注意矿山地质环境。矿山项目中,相关的政府部门要进行总体筹划[2],明确矿山开采目标,并对各个之门的职责进行划分,以防出现矿山环境治理出现问题无人管理的情况。另外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时,对环保等级进行划分,首先整合国家的矿产资源,以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于不同的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治理。在治理之前,了解此处矿山的基本情况,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恢复,采取科学治理方式进行治理。此外,政府还需重视矿山的开采环节,在此环节上,以矿山开采的最大承受量为标准化,减少此过程对于矿山环境的破坏。在开采时,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选矿并优化采矿工艺,减少技术和采矿方法上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减少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实现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采矿活动中,以从上到下选择[3]水平台阶开采方式,控制矿山开采高度,减少采矿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同时,在加工过程中,注意工业用水问题,以废水零排放为目标,对于排放的废渣、粉尘进行收集和利用,并加强对废渣、尾矿和矿石的管理,防止塌陷和渗透。通过对治理工程实现统一的规划和管理,能够保障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能达到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需求,提高矿区的环境承受能力。

2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投资

多元化资金将是未来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主要的资金来源,因为当前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资金有限,对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资金不足,所以对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需要多元化资金,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还要依靠当地企业和农民生产相关的经济作物的支持。在政府方面,加强对废弃旧矿山环境的保护,起到示范作用[4],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的支持。对于一些废弃的老矿山,主要通过中央政府的投资来解决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对于乱砍滥伐造成的环境破坏,通过地方政府提供资金上面的帮助,新型矿山的土地复垦与环境治理,由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对于企业与农民的支持,通过政府的论证与引导,制定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引导更多的社会与企业上的帮助。这种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方式,能够吸引社会各界的帮助,为政府减轻负担,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源。

3结语

综上所述,矿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长期开采对矿山的地质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亟须对这些地址环境问题进行治理。通过对复杂地质背景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在治理过程中,国家要加强对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并且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要处理好矿山环境的管理问题,坚持正确的治理思路并立足于先进的设备和系统的恢复治理计划,还要考虑当地的实际因素,进行恢复治理。在此基础上,完善法律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矿山地质环境的修复是有效的,以此,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来推动我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匡薇,于浩,刘超.乌鲁木齐市后峡地区近5年矿山地质环境变化趋势浅析[J].新疆地质,2017,35(2):191-195.

[2]尹展,王志红,张建国,等.甘肃红会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价研究[J].矿产勘查,2017,8(5):906-911.

[3]马文清.金山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研究[J].新疆地质,2017,39(s1):157-159.

矿区环境治理范文5

(一)地下水和地表水遭到破坏

在进行采矿时,要将矿井的水排干才可以进煤矿开采,致使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严重破坏矿区水源系统的均衡。由于泉水干枯、水源逐步枯竭等,河水出现断流,地表水下渗情况严重,甚至出现土地塌陷等情况,导致水荒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矿区周围的生态平衡,使矿山环境受到巨大破坏。

(二)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由于采矿会引起山体结构发生变化,使斜坡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最终出现断裂、垮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巨大人员伤亡,最终影响矿区的正常生产。

(三)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矿震等严重

由于采矿会对地质结构产生较大的扰动,使地质出现剥离现象,并且煤矿的搬运和堆积都会给地质结构地阿卡一定影响,致使大量植被和山坡土体受到破坏,而废渣和废石等会造成水土流失,最终导致土地沙化和矿震等恶劣情况。例如:我国四川自贡的盐矿平均每年发生的大小不等的地震有45次左右。

(四)产生大量废水、废渣和废气

采矿时会产生大量的尾矿、煤粉尘和易挥发的气体,使大气受到严重污染,最终产生酸雨,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而采矿产生的废水和废液等,给水源平衡带来极大影响。

二、矿山环境治理的恢复策略

(一)制定和完善矿山环境治理与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

随着环保与节能政策的不断推广和实施,我国生态环境已经得到一定控制和改善,但是,矿山环境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在进行矿山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必须针对性的制定和完善矿山环境治理与保护的专门条例,认真贯彻和落实“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方针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加强矿山工作人员和矿山环境治理工作人员对环境保护和恢复的重视,使矿山环境治理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确保矿山环境质量得到真正改善,使矿山环境质量得到完整、有效的法律保障。

(二)加强矿山环境治理管理机制建设

想要提高矿山环境治理的工作效率和实施效果,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矿山环境治理管理机制的建设,将各个环节的责任制定到人头上,确保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有序、顺利进行。尤其是水利、林业、环保部门和安全部门的相互协调工作能力必须快速提高,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业绩考核,使环境治理管理体系得到有效构建。采矿企业在进行采矿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注重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节约生产资源,以确保矿山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

(三)提高矿业准入要求,规范矿业生产秩序

早期矿区的开采秩序比较换乱,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开采效率。因此,矿山环境治理必须提高矿业转入要求,对企业进行严格审核,在秉持开发与保护原则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严禁违规违纪事件发生,并且必须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格惩处。为了保证国家和合法权益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破坏,矿山环境治理必须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规范矿业生产秩序,从而使矿山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发展,避免更多矿山环境遭到破坏。例如:让企业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在企业不履行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职责时,将其作为治理恢复的资金投入,并且,在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合格后才能将保证金退还企业,以保证矿山环境治理得到真正落实。

(四)加强宏观调控,健全废弃矿山矿地治理机制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关于生态补偿》的相关条例,国家加强了矿山环境治理的宏观调控,不断提高矿山环境治理和恢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与此同时,健全废弃矿山矿地的治理机制,通过不同部门的相互协调,促进矿山生态环境循环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在组织相关人员制定矿山环境治理规划、编制治理相关方案之后,可以实行治理工程投标操作,并在工程治理完成后进行及时验收,以保证矿山环境得到真正改善。现代化建设中,矿山环境治理需要坚持“谁投入,谁得益”的原则,采取多元资本投入的形式,建立有效治理资金投入和利益补偿机制,增强本地居民参与矿山环境治理和恢复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和治理中,从而促进区域矿山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三、结束语

矿区环境治理范文6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会不同程度地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主要是对地形地貌景观格局的改变,土壤侵蚀和植被砍伐造成水土流失,引发地质灾害以及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给周围居民生活、工作等带来负面影响。本文以工程实例介绍了矿山废弃地破坏形成的原因、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和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具体实施技术方法,从青山工程实施过程中土地权属、技术、监管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为其他工程项目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生态环境治理;矿山废弃地;青山工程;工程实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不断扩大。它不仅提供了资源保障,同时也产生了相关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明显的是矿产开发后形成废石堆积物、损毁的山体对地形和地貌景观的破坏、森林覆盖率降低和土壤污染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等。为了使矿山被破坏的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得以恢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笔者以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偏岭镇荒沟村取土场(下称荒沟取土场)的破损山体治理工程为工程实例,分析了破损山体形成的原因、生态环境破坏的情况、采取的治理措施、达到的治理效果以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启示。

1矿区损坏形成原因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程度的分析

1.1矿区损坏形成原因及概况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要想富,先修路”的思想指导下,岫岩山区的公路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但是,相关设计规范标准低,粗放型经营管理,开采设备较陈旧,无序开采等原因都会造成本来绿绿的青山满目疮痍。水土流失、生态失衡、植被破坏、地质灾害隐患等问题层出不穷。荒沟取土场就是其中之一,系高速公路建设用碎石土取土场。经数年来的开采,已形成了南、北两个露天采场,总破坏面积约97938.23m2。北部采场:在治理地区的北部,近圆形,长约为363m,宽约为281m。采场最大开采高度为68m,开采边坡角度一般为7°~42°,部分采场边坡角度为60°~80°。该取土场采挖主要以风化岩及表土为主,开采无规律,采区内形成很多裸露岩体及采坑。南部采场:在治理地区的西南部,为北西—南东向展的椭圆状,长约为213m,最大宽度约为95m。采场最大开采高度约为24m,开采边坡角度一般为45°~80°,开采性质与北部采场基本相同。

1.2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分析

整个矿区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和规模开采,导致地形地貌的局部改变。树木的砍伐导致植被破坏,土壤的侵蚀与破坏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一系列的矿山活动使得整个矿区景观格局发生改变,生物数量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减少,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与地质灾害隐患并存。

1.2.1植被及野生动物栖息场所的破坏

我国生态系统分为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每个生态系统中都有特定的生物群落[1]。本矿山采用的是露天开采,采矿使矿区及其附近地区的植被和野生动物消失或干扰、破坏它们的栖息地,使这些生物的数量在自然界或局部地区减少。生物不能脱离环境而生存,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所以采矿行为在一定程度破坏了矿区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也影响了矿区生态系统的循环。

1.2.2地形地貌景观格局的破坏

采矿的剥岩(土),使得岩石、土壤风化后的半风化、残积层基岩和岩石裸露在外面,特别是露天采矿,在地表形成新的凹陷坑,改变了自然地形,改变了原地貌特征的使用价值和存在价值,在绿色覆盖区域呈现出与自然景色呈巨大反差的灰白色“天窗”。矿区在岫岩山区交通沿线上,不仅降低了视觉影响效应,而且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到该地区经济发展。另外,矿区地形的变化也直接导致矿区内地表水、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的改变,造成水土流失,进而存在地质灾害的隐患。

2治理措施

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和《辽宁省“青山工程”闭坑矿山破损山体治理工程技术管理要求》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特点及因地制宜治理原则,对露天采场边坡进行生态护坡处理,对整个场区进行平整、客土、灌排工程及植被恢复工程以达到生态环境治理要求。

2.1清理工程

由于长期风化剥蚀,基岩面开裂以及原始残存有许多危险岩块,但体积较小,因此采用人工拉撬危岩的方式,整理岩腔和岩坎中的碎石,把坡上的危岩清理掉。这种方式清理过程相对安全,投资相对较低,适合本项目工程实际需要。

2.2边坡工程

主要对南部采场的高陡边坡进行治理。将采场高于60°的斜坡划分为A、B两个剖面,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液压镐由上向下进行,10m左右划分为一个台阶。中间留有3m宽的作业平台。为防止坡体失稳滑动,清除边坡局部的危岩,对角度较大的边坡进行削坡处理,削至30°以下以消除崩塌和滑塌地质灾害隐患,边坡坡面进行生态护坡处理,利于植物生长使坡面总体美观自然。

2.3场区平整工程

边坡工程完成后,需对治理区内的平台和采场坑底及工业场地进行平整。平整时对于平台堆积的大块碎石可用挖掘机进行填埋,对于小块的碎石可用推土机进行平整、夯实。施工平整时要把小块碎石尽力推在平台表面上,当表面废石粒径大过客土时,防止土壤填到缝隙损耗土量。平整时还应注意到平台及边坡倾斜角度,作业面形成向低处倾斜3‰左右坡度,使雨水向低处出口处汇集。场区平整地块为2块,北部采场不进行大面积平整,全面撒播草籽,部分种植刺槐,经过一段时间可自行复绿。南部采场进行全面平整。

2.4客土工程

根据矿山破坏现状及恢复生态环境需要,整个治理区内需全面客土,以确保植树种草的成活率。南部采场客土平均厚度为0.5m,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北部地区种植刺槐,采用穴栽,规格0.8m×0.5m×0.6m。客土源土质基本为生土,因此需要用鸡粪和草炭土对土壤进行改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必要时加入土壤改良剂等使土壤理化性质快速改变而达到种植需求,在加入时必须与土壤充分搅拌均匀,防止出现“烧苗”现象,影响栽种苗木的存活率。

2.5种植工程

由于治理区的露天开采造成土地的损毁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很难依靠自然条件进行恢复,且因恢复周期较长,所以采用人工种植进行恢复植被,从而达到生态环境协调平衡。首先选出合适的植物来重建人工的生态系统。按照治理区植被重建任务和生态重建的目标,根据治理区自然条件,选定的植被要具备很强的适应抗逆境和脆弱环境的能力;生命力强才能形成较稳定的植物群落;根系发达、有好的生长速度才能形成网状根来固持土壤;相比之下播种栽培容易,成活率较高。采用乔灌草混播方式重建植被生态系统,植物种类选择种植刺槐、紫穗槐、羊胡草等。刺槐耐湿、耐寒、抗拟性、抗风沙极强,在湿度大的地区适宜种植,根部根疣有改良土壤的作用,枝叶吸收烟尘效果较好。紫穗槐耐水湿、耐瘠、耐轻度盐碱土,适宜在河堤、河岸、山坡、沙地及铁路沿线种植,可以护堤防沙、防风固沙。羊胡草喜温、耐旱,耐寒不耐水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除低洼内涝地外,其他土壤条件都可以种植,适合土层厚、排水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根茎分蘖力很强,向四周辐射成根网状,可以保持水土。平台播种刺槐,种植间距1.5m×1.5m,坑穴规格0.5m×0.6m×0.8m,每穴种1株。坡面种植紫穗槐,开挖鱼鳞坑规格为0.7m×0.5m×0.6m。此外,整个治理区均匀撒播羊胡草籽以达到乔灌草混播种植,使生态环境协调统一,景观格局自然美观。

3治理效果

(1)按照合理的治理措施施工,大大提升了矿山废弃地的生态环境。新增大量绿地,增加了土地利用面积,使因采矿而破坏的土地植被得到全面恢复,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2)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工程后,提高了矿区附近空气质量。栽种的树木可以防风、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绿树成行、芳草如茵的景观格局基本形成,为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3)治理后提高了矿区的植被覆盖率,制止矿区和周边地区环境恶化,合理管护会达到植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多样性的效果。吸引周边动物群落的回迁,增加动物群落多样性,达到植物动物群落的动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

4工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4.1土地利用及权属方面

项目区土地所有权是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偏岭镇荒沟村。在工程施工前,需要进驻大型工程设备,这就需要对部分进入矿山的山间道路进行扩路及修缮加固,一方面方便设备、车辆顺利进入治理区,保证工程的正常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对项目治理结束后管护工作有利。而在实施道路工程时,涉及占用村民所谓自家“小开荒”“坡耕地”等土地权属问题,实际上是村民自行开荒种植并非个人承包土地,但在实施工程时,村民却要求不同程度的赔偿,影响了工程进度及资金合理分配。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一是历史遗留问题,村民在条件允许没有任何监管的前提下已经进行了开荒种植;二是村民对生态环境治理没有概念,对环境保护、地质灾害等意识淡薄,只看到眼前经济利益而没有看到未来宏观整体面的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首先,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知识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深入乡村,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和整体素质;其次,项目承包单位应与村委会等土地直接管辖组织及时沟通,在村民和项目单位中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协调能力,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最后,可以根据治理情况,治理结束后给予村民分配管护等工作以达到补偿目的,若项目采用种植经济林进行生态治理,可以优先承包给之前占用土地的村民,既满足了村民的补偿要求,又可以带动当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4.2工程施工技术方面

在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南部采场高陡边坡进行削坡工程时,施工难度较大,如果坡面未满足种植要求的角度,就要重新损毁植被和土地,或者采用大量废石堆积成坡面,但后者稳定性差、易产生地质灾害。后经过专家论证,提出采用挂网喷播技术对此处高陡边坡进行生态环境治理以达到治理要求。现在我国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技术方法单一,水平低,工作起步慢,问题矿山多,矿山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不足[2]。模式化、固定化的矿山环境治理技术占主导,导致不同类型的矿山治理措施一致,不能因地制宜,根据需要治理,恢复成更具有经济、生态环境、景观价值的矿山绿地。应创新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拓宽治理领域,针对不同类型的矿山,分别采用团粒或高分子植生、喷播、覆土植绿、削坡整形等复合技术措施进行治理。同时,根据不同矿山所处地理位置、周围景观等分析社会经济因素,打破植被恢复传统理念,可适时将矿山废弃地恢复成经济林地、地质公园等新型生态治理模式。

4.3监管及管护方面

在矿山开采使用保护中,地方政府对待矿山保护意识不足,缺少生态保护的全局观念,注重地方政绩,刻意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对环保意识认识不足[3]。利益驱使小型矿山单位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同时没有保护和治理当地生态环境,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地方政府只顾眼前利益,对这些中小企业的监管不力,出现矿山企业乱采滥挖、无证偷采、越界开采等现象,甚至矿产开采项目没有经过环评审批就直接开采,导致矿产资源的耗费和破坏生态,影响周边群众的正常生活。地方政府监管部门、矿山企业以及当地居民三方面应该建立起积极的协作关系,共同努力寻求资源、生态、经济的共享发展模式。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后,存在的问题有矿山地质的环境监测、植被管护等。防治地质灾害,保证植被的成活率,需要相关专业人员定期监测以及修剪、补栽树苗。省市县成立了青山工程专职管理局,但是后期监管管护责任主体仍不明确,监管存在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建议明确责任主体、责任人,建立项目跟踪档案,对项目的方案、设计、施工、竣工以及后期管护都要严格监督监管,保证工程质量。同时,重视加强后期管护工作的监督监管,同第三方建立合作,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监测检查,让前期工程资金、人力、资源等投入得到有效利用,实现环境治理,保证生态环境有效循环。

5结论与建议

“青山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使矿山建设运行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得到了有效控制,保护了治理区生态环境资源,对于维护和改善治理区环境质量起到了良好作用。本次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高了治理区生态环境质量,预防了水土流失、崩(滑)塌、滑坡坍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改善了矿区周围农民的作业和生活环境,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当地经济效益。当然,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不是简单的植树种草工程,是系统的、综合的、可持续性的治理工程。需使用景观生态学、生态环境学、地质灾害治理与防治、环境工程学、植被恢复技术等理论,联系治理区社会、环境、经济等因素系统地综合治理和合理规划项目。需要不断创新治理技术,积累治理经验,拓宽治理领域,使矿山环境治理工程规范、科学、合理,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建军.矿山环境管理使用指南[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

2李君浒,董永观,董志高.我国矿山环境的治理现状与前景[J].生态经济,2008,(12):76-81.

矿区环境治理范文7

关键词:废弃矿山,生态治理,生态修复

1概述

湖南省永州市处于湖南的西南部,与广东、广西接壤,是湖南的南大门,共统辖11个县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非常利于成矿。其中在全国共计发现的168个矿种中,永州市内就发现65种。其中具备开采规模的矿种达40种。锰、锂、铷等现存储量都处于全省第一的位置,位于北边的五县主要富含锰矿、煤矿、锑矿,南边的六县主要富存钨矿、锡矿、铜矿、铅矿。然而,丰富的矿产资源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由于近几十年的无序开采,导致了很多矿区寸草不生。优美的青山绿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葱郁茂盛的山体被开挖得支离破碎。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此外,矿山开采导致了大量的废弃矿石堆积,对大量土地资源造成了占用和破坏,诱发了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大量的矿山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了附近企业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难以恢复的生态环境破坏[1]。满目疮痍的地质环境也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矿区的环境治理与恢复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但实际的恢复工作仍然比较滞后。十八大以来,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建设构想,将环境保护放在了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强调了必须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然而,现在的矿山企业虽然对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工作开始了一定的重视,但治理措施依旧不够先进不够规范。治理的理念也较为传统。绿色治理的理念也没有得到贯彻,使得矿山的环境治理效果欠佳,治理工作遇到极大困境。本文针对湖南省永州市诸多的废弃矿区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废弃矿区面临的常见的环境问题及对废弃矿区的环境治理原则,同时总结了针对废弃矿区环境问题的生态治理措施。希望为废弃矿山的环境治理提供一定的经验和指导,减少废弃矿区对环境的影响。

2当前废弃矿山面临的环境问题

2.1土地占用。矿山的露天开采之后,产生的大量废石,大量废石的堆载会占用矿区附近的农田耕地。废弃后的矿区临时建筑和临时性道路也会占用土地资源,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紧张,会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矿山在不断开采时,产生的大量废弃矿石的外排占用的面积会是开采所占用土地面积的10倍以上,造成极大的土地资源浪费[1]。

2.2生态恶化。矿山的开采会对原有植被造成巨大影响,采矿时必须将附着在山体的植物剔除,此外,产生的废石堆积在整个矿区也会导致植物数量减少,甚至无法存活。植物的减少也影响了地区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会进一步恶化。整个矿区会丧失之前的绿水青山、整个景观会显得异常生硬,单调。此外,矿山开采还会影响地下水循环系统,造成水资源的枯竭,挖掘出的矿物质和地下的土壤如果富含有害物质,长期在自然环境中,在雨水作用下,有害物质会渗透到土壤中去,使得地下水体受到污染,从而使得地下水体进一步影响到动植物和人类的生产生活。

2.3地质灾害问题。矿产资源的大肆开采,会产生大量的危险岩壁和一些稳定性较差的边坡。这些不良地质体一旦受降雨、施工扰动或地震的影响非常容易酿成地质灾害,同时废弃矿区形成的大量的废弃矿石的堆积物,也容易产生地质灾害,对矿区周边的单位和人民群众造成巨大威胁。2.3.1崩塌废弃矿山崩塌地质灾害主要由于不合理的开采形成了陡峭的岩壁和悬崖,这些陡峭的岩壁和悬崖,在重力作用下,非常容易在结构面发生崩塌。2.3.2滑坡。滑坡灾害的形成非常复杂,不仅受到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控制,还会受人为作用和内外动力作用影响。矿区的滑坡类型分两种:一是无层滑坡,即矿山被开挖后,产生的大量的废渣,被无序的堆放,形成大型边坡,这些矿渣非常松散,未胶结,极易产生滑坡。二是顺层滑坡,这种类型的滑坡是由于边坡和岩层的倾向相近,岩层倾角小于边坡坡角时形成滑坡。2.3.3泥石流。泥石流灾害经常发生在沟谷区域,这种区域地势险峻,非常容易累积砂石,废弃矿区本身大量的碎石源,是泥石流灾害最易形成的天然场所。在雨水作用下,水、泥和石子形成泥石流。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矿山地质环境处置原则

3.1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一的原则。废弃矿山治理第一条原则就是要确保矿区及矿区周边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要对潜在的地质灾害做全面的排查,并对危害性较大的不良地质体进行加固治理。

3.2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要对废弃矿区的地形地貌和区域构造进行详细的勘察。根据不同区段、不同位置、危害程度,分区、分段、分时治理。对整个矿区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尽可能的恢复原有地貌,恢复耕地资源,恢复森林资源,使得矿区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要因地制宜对岩土体进行削坡、排水、加固、植草植树等方式综合治理。

3.3生态性、经济性的原则。治理过程要尽可能的采用生态措施,要降低工程措施的使用,使得改造后的环境与周边环境能协调一致,增强美感。同时要更多的利用生态措施可以降低工程造价。

3.4可持续性原则。对废弃矿山进行环境治理,要注重治理后效果的可持续性、稳定性,治理完成后环境能继续保持稳定,同时改造后的矿区能进一步改善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2]。

4废弃矿山环境生态处置措施探讨

4.1地质生态修复。对废弃矿区进行生态恢复首先要对矿坑进行回填,以减少矿区内的陡坡和沟壑,对部分地区还要进行工程处置如护坡,削坡。对不良地质体要进行加固,保证岩土体的稳定性。其次,矿区岩土体的长期裸露,经受自然风化严重,要对表面的浮石、浮土加以处理,排除隐患。此外,还必须对地貌环境予以治理,要对动植物生态体系予以恢复。地貌恢复经常使用的方法有客土喷播,植生卷铺盖。这两种方式适应不同的地貌环境,植生卷铺盖适合坡度较缓的土质边坡,客土喷播则主要用于地形条件差、土层薄的环境[2]。

4.2废石利用。4.2.1制作骨料。由于我国工程建设规模庞大,各类混凝土需要大量的砂石作为骨料,砂石的开采同样对环境造成非常大的负担。部分废弃矿石由于力学性质较好,耐久性强,可以很好的充当骨料的角色。可以将这些废石进行破碎、筛分得到不同粒径级配的砂石骨料。此外,还可以将骨料用来制作砌体材料,如蒸压砖,透水砖等[3]。4.2.2伴生矿物回收。某些废弃矿石内部往往存在非常多的伴生矿物,这些矿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经加工和提炼可以将这些伴生矿物提炼出,使其获得较好的利用。随着生产工艺的发展,很多难以回收的矿物能在较低成本的情况下提炼出来,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影响[3]。4.2.3充填塌陷区或铺设路基。矿山开采容易会造成矿区附近形成塌陷,将废石进行填充可以减轻地面塌陷、开裂等灾害,同时还可以用来铺设周边的路基,作为地基处理材料[3]。

4.3旅游开发。对废弃矿山加以治理改造,可以使其形成别具一格的地质景观,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对废弃矿区进行旅游开发是一种新型并且可持续性的矿山处置方法。通过矿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得人们可以更直观的体验自然风光,了解矿物开采、加工的工艺流程,感受矿业的发展带给人民生活的影响[5]。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要使得地貌的恢复与周边景观协调,达到和谐的效果。永州宁远原有的一个铅锌矿,长期的开采使得其植被裸露,矿渣、废石堆积如山。在废弃矿区内存在大量的矿洞和废渣堆积点,据不完全统计,堆积量达到了50万m3,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座废弃矿山因此得名癞子山。2015年,当地政府进行了因地制宜的规划和治理,对到处裸露的矿坑进行填充平整,对地表改良土壤,植种黑麦草和高山杜鹃等花木,同时在内部建设了景观道路、栈道和观景平台。将整个矿区融入了区域大旅游的发展规划当中,将其建设成为了仙子山公园。成为了当地旅游的新亮点,产生了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见图1)。

5结语

矿区环境治理范文8

(一)大量土地被占用和破坏

从相关数据来看,我国采矿造成的土地破坏达到了1.5万平方千米以上,基本上是我国建设用地和其它破坏用地的50%,给个区域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带来极大影响。而采矿带来的土地占用和破坏主要是由露天采矿、尾矿垃圾和矿渣等造成,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地下水和地表水遭到破坏

在进行采矿时,要将矿井的水排干才可以进煤矿开采,致使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严重破坏矿区水源系统的均衡。由于泉水干枯、水源逐步枯竭等,河水出现断流,地表水下渗情况严重,甚至出现土地塌陷等情况,导致水荒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矿区周围的生态平衡,使矿山环境受到巨大破坏。

(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由于采矿会引起山体结构发生变化,使斜坡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最终出现断裂、垮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巨大人员伤亡,最终影响矿区的正常生产。

(四)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矿震等严重

由于采矿会对地质结构产生较大的扰动,使地质出现剥离现象,并且煤矿的搬运和堆积都会给地质结构地阿卡一定影响,致使大量植被和山坡土体受到破坏,而废渣和废石等会造成水土流失,最终导致土地沙化和矿震等恶劣情况。例如:我国四川自贡的盐矿平均每年发生的大小不等的地震有45次左右。

(五)产生大量废水、废渣和废气

采矿时会产生大量的尾矿、煤粉尘和易挥发的气体,使大气受到严重污染,最终产生酸雨,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而采矿产生的废水和废液等,给水源平衡带来极大影响。

二、矿山环境治理的恢复策略

(一)制定和完善矿山环境治理与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

随着环保与节能政策的不断推广和实施,我国生态环境已经得到一定控制和改善,但是,矿山环境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在进行矿山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必须针对性的制定和完善矿山环境治理与保护的专门条例,认真贯彻和落实“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方针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加强矿山工作人员和矿山环境治理工作人员对环境保护和恢复的重视,使矿山环境治理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确保矿山环境质量得到真正改善,使矿山环境质量得到完整、有效的法律保障。

(二)加强矿山环境治理管理机制建设

想要提高矿山环境治理的工作效率和实施效果,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矿山环境治理管理机制的建设,将各个环节的责任制定到人头上,确保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有序、顺利进行。尤其是水利、林业、环保部门和安全部门的相互协调工作能力必须快速提高,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业绩考核,使环境治理管理体系得到有效构建。采矿企业在进行采矿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注重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节约生产资源,以确保矿山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

(三)提高矿业准入要求,规范矿业生产秩序

早期矿区的开采秩序比较换乱,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开采效率。因此,矿山环境治理必须提高矿业转入要求,对企业进行严格审核,在秉持开发与保护原则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严禁违规违纪事件发生,并且必须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格惩处。为了保证国家和合法权益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破坏,矿山环境治理必须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规范矿业生产秩序,从而使矿山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发展,避免更多矿山环境遭到破坏。例如:让企业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在企业不履行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职责时,将其作为治理恢复的资金投入,并且,在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合格后才能将保证金退还企业,以保证矿山环境治理得到真正落实。

(四)加强宏观调控,健全废弃矿山矿地治理机制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关于生态补偿》的相关条例,国家加强了矿山环境治理的宏观调控,不断提高矿山环境治理和恢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与此同时,健全废弃矿山矿地的治理机制,通过不同部门的相互协调,促进矿山生态环境循环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在组织相关人员制定矿山环境治理规划、编制治理相关方案之后,可以实行治理工程投标操作,并在工程治理完成后进行及时验收,以保证矿山环境得到真正改善。现代化建设中,矿山环境治理需要坚持“谁投入,谁得益”的原则,采取多元资本投入的形式,建立有效治理资金投入和利益补偿机制,增强本地居民参与矿山环境治理和恢复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和治理中,从而促进区域矿山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