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

肉牛养殖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

牛肉具有蛋白质高、瘦肉多、脂肪少、胆固醇低等特点,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本文就国内外肉牛的发展趋势、育肥原理及方法以及影响肉牛养殖的因素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肉牛;育肥;品种;饲养管理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镇居民对牛肉的消费逐渐增加,牛肉产品供不应求,我国肉牛加工业的已引起国家、企业及科研人员的重视,我国肉牛生产逐渐从农业向经济优势地区转移,现肉牛屠宰加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而肉牛养殖技术落后,肉牛良种覆盖率低,基础母牛群缺乏保护措施,且牛肉品质低,分级标准不明确,优质牛肉短缺,限制了我国牛肉消费和出口。因此,注重肉牛业的每个发展环节,提高良种利用率,改善饲养管理水平,推进我国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1肉牛市场的发展趋势

1.1我国肉牛发展现状

我国养牛业主要饲喂秸秆饲料,肉牛业养殖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90~1995年发展最快。1996年,肉牛的出栏量达到3651.1万头,牛肉产量达494.9万t,肉牛出栏率达到27.6%。我国居民把牛肉作为高营养食物,消费量以逐年10%的速度递增,推动了肉牛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肉牛的养殖以传统的养殖为主,即“以家庭式分散饲养为主,以集约化养殖为辅”的饲养模式,使肉牛的繁育体系不健全,繁殖率低,种畜能力差,饲养管理差,饲料转化率低,母牛不孕、中毒病及寄生虫病严重,优质肉牛比例小,为了满足人民的消费水平,我国每年要花几千万美元进口优质牛肉。因此,中国肉牛业发展需从“资源开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应保质保量,优质牛肉的生产是我国肉牛业发展的方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国内科技力量,使我国牛肉生产逐步走合理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使肉牛业在农业发展中所占比例更大。

1.2国外肉牛的发展现状

1.2.1肉牛品种趋于大型化

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们喜吃瘦肉多、脂肪少的牛肉,致使市场上瘦牛肉较受青睐[1]。肉牛品种从体型小、早熟、易肥的英国品种,如海伏特、安格斯、肉用短角等转向欧洲的大型品种,如法国的夏洛莱、利木赞,意大利的皮埃蒙特、契安尼娜等专用的肉用种及原产于瑞士的西门塔尔兼用种。而这些品种牛体型大、初生重高,增长速度快、瘦肉多、脂肪少、优质肉块比例大、饲料报酬高[2]。

1.2.2向奶牛要肉

“向奶牛要肉”,也就是生产“奶肉牛”和“奶牛肉”。奶牛在养牛业所占比例较大,其中可繁母牛占70%(欧洲占90%以上),牛奶占30%,牛肉占27%,两者合计占57%,奶牛是畜牧生产的核心力量[3]。由奶牛群生产牛肉有:奶公犊、淘汰母牛和低产母牛,另外,有些牛奶过剩的国家,奶用母牛分批与肉用公牛杂交,其后代全为肉用。目前欧共体生产的牛肉45%来自奶牛群,如英国的牛肉80%来自奶公犊及奶用淘汰牛,荷兰每年约生产220万头奶用和兼用犊牛,全部生产“小白牛肉”向德、意、法出口,价格昂贵。

1.2.3利用青粗饲料育肥

肉牛饲养靠放牧、青粗饲料,补充少量精料和矿物质以弥补营养不足,在育肥后期即宰前3个月左右,再加精料催肥。美国散养农户是把断奶后的肉用犊牛放牧在草质优良的牧地上,每天补少量精料,宰前数周移到玉米带用精料短期催肥[4]。利用青贮饲料育肥,国外青贮以玉米为主,其他如苜蓿、红三叶、大麦、无芒雀麦等等。英国喂肉牛青贮占65.9%,美国占50.7%。

2育肥原理及方法

2.1犊牛(6月龄以内)的育肥

犊牛刚断奶,瘤胃内微生物尚未发育完全,纤毛虫很少,注意其营养饲养管理。每天供给以苜蓿等优质青干草或青绿饲料为主的粗饲料,每头均喂量2~3kg,自由采食,少给勤添,控制氨化麦草饲喂量,每头日均饲喂0.5kg,每头日均喂精料1.5~2kg,分3次喂给。每天饮水3~4次。所有牛在育肥前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灌服健胃散、人工盐或补液盐1~2次。

2.2育成牛(6~12月龄)的育肥

牛的瘤胃微生物发育基本健全,对粗饲料的利用率较高,应供给苜蓿等优质青绿饲料或优质青干草,搭配氨化饲草、青贮玉米秸秆等粗饲料,实行限量饲喂,每头日均喂粗饲料4~6kg,精饲料2.5~3kg,日喂2次,间隔12h,日饮水2~3次。

2.3架子牛(12~18月龄)的育肥

牛生长发育比较快,供给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全面的饲料,以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粗饲料以苜蓿等优质青干草或青绿饲料最好,氨化饲草和青贮玉米秸秆亦可。精饲料按营养标准饲喂。期间实行限量饲喂,每天每头喂精饲料3~3.5kg,粗饲料10~12kg,每日饲喂2次,间隔12h,日饮水2~3次。

2.4一贯育肥法

一贯育肥法也称为持续育肥法,此法日粮中精料大约占总营养物质的50%以上。犊牛出生后即用高能量及配合代乳料,使犊牛日增重达到1kg,在120日龄时体重达到180kg以上或7月龄体重达到280kg以上时屠宰。

3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因素

3.1温度

温度影响牛体健康和生产力,当温度过高,饲料采食量下降,增重缓慢,温度过低,饲料消化率降低,机体通过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使饲料消耗增加。在夏季加强通风,或增设喷淋设施,会达到较好的防暑降温目的,在冬季则应考虑加强保温措施。

3.2湿度

空气湿度影响体表水分蒸发,干扰牛体热调节。低温高湿会增加牛体热散发,容易滋生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生长发育受阻,饲料报酬降低。冬季湿度高,加重肉牛的冷应激,影响肉牛的生产性能。因此,在冬季需加强防潮措施,控制舍内用水量,减少水汽产生,加强保温,提高舍温,并适当通风,以降低相对湿度。

3.3气流

气流通过对流作用促使牛体热量散发。夏季加强通风,促进对流和蒸发散热,有利于防暑降温,有利于牛舍中有害气体的排出,提高肉牛饲料转化率,增加体重。在冬季,如果遇到大风天气,舍内气流速度加大,加重冷应激,降低生产力。

3.4有害气体

畜舍中的氨气、二氧化碳是畜舍中常见的有害气体。氨气主要是由粪尿垫料等含氮有机物质分解产生,其含量的多少取决于粪尿处理、舍内饲养密度和通风换气等。当畜舍潮湿通风不良时,舍内氨气含量会增加,低浓度氨会降低牛生产性能和机体免疫力而高浓度的氨可引起牛的病理症状,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畜舍中的二氧化碳主要由动物的呼吸作用排出。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造成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足,动物生活在缺氧的环境中,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抵抗力下降等现象。另外,其浓度常与氨硫化氢和微生物含量呈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空气的污浊程度。

总之,通过改良肉牛品种,提高良种率;推广种植玉米、紫花苜蓿等饲料饲草基地,做好玉米秸秆青贮、黄贮;构筑肉牛产业链以肉牛加工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肉牛产销协会、合作社、中介服务组织等,把肉牛养殖场户与大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促进肉牛养殖业健康发展。

作者:张颖 刘锴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光宏.我国肉牛业生产现状及对策[J].畜牧与兽医,2000,(1):16-17.

[2]余梅,毛华明,黄必志.牛肉品质的评定指标及影响牛肉品质的因素[J].中国畜牧兽医,2007,(2):33-35.

[3]喻兵兵,毛华明,文际坤.优质肉牛屠宰试验及肉品质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2):215-219.

[4]亐开兴,赵刚,杨国荣,等.BMY牛的选育进展[J].中国牛业科学,2007,(3):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