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黄瓜种植管理技术要点浅探

温室黄瓜种植管理技术要点浅探

摘要:黄瓜是农业生产中最为常见的果菜作物,整个生长周期要经过发芽期、幼苗期、初花期和结果期四个时期,具有喜光、喜暖的生长特性,因其口感好,富含纤维素和多种营养物质,市场前景广阔。温室黄瓜种植技术,打破了应季蔬菜的限制,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也能提高了当地黄瓜产量,缓解了因生产季节和市场供应带来的压力。围绕温室黄瓜种植技术与管理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传统温室大棚黄瓜种植技术带来的不足,全面提高反季节蔬菜种植利润最大化。

关键词:温室;黄瓜;种植;管理

1 对温室黄瓜种植技术与要点的分析

1.1 种植选址。结合费县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的气候特点,种植地块应选择有机质丰富、水肥效果好的壤土,新建棚室,要虑地下水位和排灌能力。

1.2 科学选种。1.2.1品种选择。黄瓜选种十分必要,是温室黄瓜高产种植的开端,选择优良品种,对后期黄瓜生长和收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市场中可选择的黄瓜优种较多,例如:中农106黄瓜、密刺、希望918、夏秋1号(杂交强雌性)等,但无论选择哪个品种,都应满足植株生长旺盛,瓜条膨大速度快、茎粗壮,瓜色有光泽,叶色深绿等特点,并具有一定的丰产性、商品性和抗病性。1.2.2种子质量标准。纯度98%,净度99%,水分7%,出芽率90%。1.2.3种子处理。①浸种。对黄瓜种进行预处理,放置于水温60℃左右的温水中充分搅拌10~15min,当水温下降至30℃左右时,进行种子浸泡,浸泡时间在5h左右即可。②清洗与消毒、催芽。对种子进行清洗,在此过程中,应在水中加入适量的冲洗液,用福尔马林300倍液进行消毒处理,将其放置于30℃的环境中进行催芽,以此防治黄瓜枯萎病和早疫病。③种子管理。在此阶段,应不断翻动,确保种子受热均匀,24h后,对瓜种进行降温,环境温度保持在25℃左右即可,此时,可见明显根尖或出芽。

1.3 苗床准备。在黄瓜种植过程中苗床的准备尤为重要,除了选择适当位置外,还应做好养分处理,准备好营养钵和营养土,以改善和提升养分供给,确保种子生长环境无病害和通气性良好,最大限度促进黄瓜种子养分吸收,做到科学苗床育苗管理。

1.4 种植。1.4.1定植移栽。地面温度回升后,做好施肥、松土,对土壤做好处理,土深控制在15cm,松软度适宜,方便定植。10天左右,黄瓜苗长出2片初叶后,在上午晴朗天气时,进行移栽,可每厢栽种2行,行距控制在35~40cm左右,株距控制在25~30cm左右,在厢面两边按“品”字形双行开穴,浇稳苗水,边栽苗,边覆土封穴,并注意护根,避免污染嫁接口。定苗3000~3500株/667m2。1.4.2耕翻晒垄。沿南北向画线开沟起垄,采用大小行、小高畦地膜覆盖栽培,大小行距为80cm、40cm,垄高控制在20~25cm。也可采用三膜覆盖,大棚四周使用草席遮围。

2 温室黄瓜管理要点分析

2.1 温、湿度管理与控制。温、湿度的控制关系整个生育期黄瓜生长,温室黄瓜种植中,应考虑生育期内昼夜温差问题,一般情况下,在缓苗期,白天温室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温度控制在18~20℃。缓苗后,白天温室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温度控制在12~15℃。坐瓜后,上午温度控制在25~30℃,湿度控制在75%左右,下午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控制在70%左右。个别地区,根据种类和地区的不同,温度误差可控制在3℃以内。当温度过高时,可打开二层膜,放风处理,降低温室内相对湿度,防止闷热。若映遇阴天和多雨天气时,应减少浇水次数。

2.2 光照管理。选用透光性好的无滴膜,白天应尽量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间,阴冷天气时,将大棚上的草帘揭掉,增加光照。

2.3 水肥管理。2.3.1水分管理。膜下暗灌或膜下滴灌方式浇水,可以降低温室的空气湿度,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黄瓜品质。除此之外,在播种与移栽初期,为保障黄瓜苗成活率,可行间浇小水,提高空气湿度,并做好排水防涝工作。2.3.2肥料管理。①合理控制化肥与腐熟的粪肥结合施用,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可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6000kg/667m2,并配合施用氮、磷、钾、微肥,磷酸二铵20kg/667m2,硫酸钾25kg/667m2,保证黄瓜营养均衡充足。②定苗后,需同步追施15~20kg/667m2氮肥,进入抽蔓期,施用磷钾肥22~25kg/667m2,开花结果期,施用磷钾肥22~25kg/667m2。③秸秆施肥。秸秆富含有机物,发生的生物反应链可以增加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提高土壤为黄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营养物质。

3 病虫害防治

3.1 猝倒病。3.1.1病害特征。该病病原菌为瓜果腐霉菌,主要在黄瓜种子萌芽后至幼苗期发病,危害黄瓜幼苗根、茎部,发病迅速,容易猝倒死亡,造成烂种、烂芽,呈线状,倒伏和秧苗不立等现象。在湿度大的区域,土面会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物,影响作物光合作用。3.1.2发病因素。种子、营养土、农家肥均有带菌可能,或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棚内湿度过高,苗床地势低洼积水、营养钵浇水过多,使种芽、种根不透气,均会引发该病。3.1.3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高畦播种,多中耕,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新土、塘土、稻田土地块做苗床,避免选用菜园土、庭院土等带菌土做苗床,并避免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②生物防治。推广使用药效持久稳定、无残留、安全性高的木霉菌剂,不但节省成本,促进农民经济收益,在发展生态绿色农业方面,也能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应用时,将木霉菌剂用米糠稀释,搅拌,按25g/m2的用量与黄瓜种子散撒于苗床,覆盖3~4cm的浮土。在秧苗移栽,每穴放入2~3g木霉菌剂。③药剂防治。播种前两周内,翻松床土,喷施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幼苗发病初期喷霜霉威盐酸盐水剂或锰锌可湿性粉剂,每隔7天喷洒1次。或配置无公害杀菌剂,将大生80%M-45与多菌灵按1:1的比例混合稀释600倍液后,喷施处理,效果明显。

3.2 黄瓜白粉病。3.2.1黄瓜白粉病症状。黄瓜白粉病病菌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通过风力和气流传播,在黄瓜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引发该病,该病主要危害黄瓜叶片,叶柄,发病后,叶片双面产生粉状白色小圆斑点,随着病程的增加,小圆斑点逐渐扩大为边缘不明显的白粉状霉斑,并快速布满整张叶片,产生褐色的小黑点,影响黄瓜光合作用。若遇高湿环境(温度24℃和75%相对湿度下),病菌可侵染瓜茎和花器,症状与叶片类似,病斑较小。3.2.2发病因素。①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种植密度大、氮肥施用过多,导致生长过嫩,以及田块低洼,或高温、高湿、管理不当,均会引发该病。②耕作管理粗放。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和杂草较多,或肥料未充分腐熟,或有机肥带菌,降低黄瓜的抗性。③空气干燥、干旱与潮湿环境不稳定,在黄瓜生长期内多次交替出现。3.2.3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性强的优质耐病品种播种,注意选择通风和干燥的种植环境。在头茬与下茬黄瓜苗接期间,将棚内土壤深翻,闷棚,密闭2周左右,在这个过程中,若遇到连续阴雨、持续干旱等不良天气,可在凌晨1至5时,使用硫磺蒸发器熏蒸硫磺,达到杀灭病菌孢子和虫卵的目的。②药剂防治。使用粉锈宁加水稀释,或选用嘧啶核苷类素、多氧清、世高水分散剂叶面喷雾,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隔7天喷洒一次,防止病害蔓延。

3.3 蚜虫的发生与防治。3.3.1虫害发生特点。黄瓜蚜虫属于较常见的虫害类型,温度16~22℃,相对湿度75%以下时,利于黄瓜蚜虫繁殖,其成虫和若虫靠吸食黄瓜嫩梢、嫩茎和叶背面汁液为生,发病后,黄瓜叶片卷缩变黄,长势衰弱,使结瓜期减短,降低产量。3.3.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发现蚜虫,及时清除,人工灭杀;或做好修枝处理,提高通风效果;或悬挂黄板,利用蚜虫趋性,对其进行诱杀。②药剂防治。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在蚜虫幼虫期,可选用吡虫啉、烟参碱乳油喷施防治,或选择啶虫脒乳油,或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噻虫·高氯氟(阿立卡)微囊悬浮剂,减少对天敌昆虫的伤害,实现用药安全。

3.4 潜叶蝇的发生与防治。3.4.1虫害发生。潜叶蝇对黄瓜苗期生长危害较大,个体小、繁殖能力强,食量大,成虫会刺伤黄瓜新生叶片,取食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留有白色不规则虫道,破坏叶片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最终导致黄瓜叶片、脱落。此外,该虫害对有机磷类、有机氮类药物有一定的抗性,危害严重,防治难度大,应及时发现,注意防治。3.4.2防治方法。①生物防治。释放姬小蜂等寄生蜂的形式达成生物防治的目的。或选用抑太保类生长调节剂,减少幼虫繁殖率,起到防治作用。②物理防治。与苦瓜、芫荽间作,减少植株密度,提高通透性;做好杂草、枯叶清洁与清理,及时深埋或集中烧毁;种植前,对深翻土壤,避免卵粒羽化。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一系列先进的种植技术手段不断推广应用,大棚温室蔬菜种植技术得到了有效推广,本文通过一系列防治手段,以期提高温室黄瓜种植技术,实现蔬菜四季种植,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为切实保障温室大棚黄瓜的生产及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万玉玲.智能化温室黄瓜套作苦瓜种植技术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1):33-34.

[2]莫新媛,陆碧秀.滴灌技术在广西鹿寨县日光温室黄瓜种植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0):35.

[3]刘道霞.大棚温室黄瓜栽培与管理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35):88,91.

作者:杨勇 单位:费县东蒙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