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四联村乡村旅游规划设计

探讨四联村乡村旅游规划设计

摘 要: 以湖州四联村旅游规划设计为例,分析乡村现有优势资源与不足,以田园综合体的设计理念,提出村落生产方式升级、生态环境重构、生活方式完善的设计思路,构建产业、自然与人和谐联动的共生环境,并据此提出湖州四联村的旅游规划方案。

关键词: 共生; 乡村旅游; 田园综合体

1 概述

随着乡村振兴在全国范围的普遍开展,乡村旅游进入了全民时代。许多乡村自发地开展旅游服务,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随意性较强,种类单一且重复,配套设施缺乏,特色挖掘不彻底,缺乏完善且有效的经营管理组织等[1]。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乡村的巨大价值,投资乡村旅游。然而随着商业资本强势注入,旅游产业与乡村的关联性不够,乡村沦为城市人的旅游度假胜地,其自身仍然走向没落。乡村旅游只有与乡村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才能真正地振兴乡村。本文以浙江湖州和孚镇四联村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为例,探讨基于四联村现有的自然景观风貌,鱼桑文化特色上,营造集生态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2 研究对象

四联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具有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传统江南水乡特色,拥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悠久的桑蚕文化历史,它所在的和孚镇被命名为浙江省非遗主题小镇。虽然所处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四联村的乡村旅游发展仍存在着很多挑战。该村年青人外出打工,一些房屋因无人照看而败落,桑塘文化走向没落,生态环境保护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3 设计理念

3. 1 “田园综合体”概念

发展乡村不仅需要发展旅游,同时也要切实改善村民的生活,留 住 村 民。规 划 遵 循 田 园 综 合 体 的 设 计 理念,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 1898 年霍华德在《明日: 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书中提出的“田园城市”,提倡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2]。2017 年 2 月 5 日,我国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田园综合体”概念。“田园综合体”是以农业为主导,以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为前提,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地域经济综合体[3]。它体现乡村独有的美丽和活力,在提升乡村发展的同时,也为新时代的都市人打造别具一格的世外桃花源,实现居民的田园梦。

3. 2 构建田园综合体

3. 2. 1 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升级带动乡村发展

传统的水乡村落机理与现代化产业融合发展,才能真正的激活乡村。和孚镇是中国传统桑基鱼塘系统最集中、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区域,拥有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生态养殖模式。传统的水乡村落生产方式与现代化产业融合发展,才能真正的带动乡村发展。对这些产业进行产业升级,活化地方产业工作坊的经营模式[4]。开展桑蚕喂养、亲子采摘、观赏、垂钓等为主的体验性农业,特色民宿、餐饮等第三产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激活农村经济,构建乡村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人才环境。

3. 2. 2 新的生态环境———传统文化的回归与重构

四联村形成了人、建筑与水系和谐的聚落环境,乡土文化,生活情节,日常体验和自然资源。这些淳朴优美的自然环境、桑基鱼塘、建筑肌理,正是乡村最吸引游客的魅力所在。因而规划设计时应最大程度的保留乡村原有聚落肌理和自然环境。利用四联村现有的丰富河道、池塘等自然水系,重构水乡聚落景观,梳理依河而建的民居,整理水系周边的交流体验空间。新的生态环境既能切实改善村落的环境,提高村民居住的舒适性,同时也能让游客感受江南水乡的魅力,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

3. 2. 3 新的生活方式———切实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新生活方式意味着民居条件、公共设施、劳作方式的改善。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拆除危房,打造整齐、漂亮的宜居家园,切实提升乡村居住品质; 增加公共设施,改善规划和修缮现有道路体系,增设路灯,改善广场、绿地等外部公共空间,增加适当的娱乐场所,使村庄更有活力。既能满足村民改善生活品质的需求,同时让游客体验乡村的风水,享受新田园生活。

4 规划设计实践规划

遵循田园综合体的设计理念,以发展旅游为契机,带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共生发展。在保护现有乡村聚落肌理的基础上,加强四联村的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建设,培育淳朴民风、文明乡风,让村庄进一步焕发出乡土之美,激发村民的认同感。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通过农业 +文旅的综合发展模式,打造融合自然生态的度假产品的组合,以多样的业态规划形成旅游度假目的[5]。

4. 1 功能组织规划

探讨以新的生产方式、生态环境、生活方式,构建四联村产业、自然与人和谐联动的共生关系( 见图 1) 。通过梳理现有建筑和环境,形成七大功能板块: 建筑保存区、村民安置区、服务接待区、民宿体验区、有机鱼塘园区、蚕桑农旅体验区和养生休闲度假区。让游客既可以观赏村中自然的生态景观,又能感受宁静质朴的田园生活; 村民能够拥有美好的环境,愉快地从事农事和服务活动。

4. 2 道路规划

四联村内原有道路体系不清晰,等级不明确且路面泥泞,不利于通行。重新规划后,分为两大系统。一个对外的机动系统,一个对内的慢行系统。对外的机动系统分三个等级: 主干道对外为 12 m,主要供大型机动车行驶; 次干道在基地内成环为 7 m,支路衍生成网状,主要供小型机动车行驶; 支路为 2 m,主要供电瓶车骑行和游客村民步行。对内的慢行系统中,游客通过电动车、步行等方式,串联七大功能板块。

4. 3 生态景观规划

在生态自然景观规划中,通过保护、重塑等设计手法,对村落的景观进行梳理重整。维护村落现有的建筑布局、水系、植物等自然景观风貌的原生态性,结合产业发展以及村民生活、游客休闲旅游等功能,打造特色的景观节点,为当地村民和游客营造舒适的景观环境。重点利用当地的运河景观,营造水绕村庄、村在溪边、田在村中的自然生态环境[6]。

4. 4 旅游活动策划

在四联村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中,依托乡村的鱼桑文化、水乡特色以及非遗主题,旅游项目考虑以下几种模式:1) 观光型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运河水系,梳理沿河景观,发展游船等观光体验。让游客充分体验江南水乡的特色。开展迷宫林,摄影,展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等活动,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为旅游者提供见识农业生产和欣赏田园风光的机会[7]。2) 休闲娱乐型模式。发展民宿进行度假休闲、漫步休憩、健身娱乐等活动的乡村生态旅游模式。如亲子农家乐,非遗体验班,暑期夏令营等活动。3) 乡村体验型模式。结合现有的桑蚕鱼塘特色,设计让游客亲身参与各种各样的农耕活动,如垂钓,捕鱼,农事体验,生态采摘等活动。使游客可以体验不同于城市生活的另一种方式,使人感受自然、回归自然,同时也引导四联村经济、社会、环境得以健康、持续地发展。

5 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不断转型发展升级,田园综合体成为实现我国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此目标下如何规划协调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是乡村旅游急需研究的问题。四联村项目立足新农村振兴规划实践,发掘乡村的农业特色、自然环境、建筑风格、村民生活等潜在魅力,构建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

作者:胡梦子 周嘉仪 蒋正容 单位:浙江树人大学城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