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影响

农户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影响

摘要:本研究以有机肥的使用为变量,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和贵州省茶叶主产区实地调研数据,就农户个体特征、生产情况特征以及生产环境特征对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是否有直接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农户个体特征、生产条件以及生产环境特征对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家庭劳动力越少,种植年限越长,规模越大,参加合作社以及参加过相关技术培训的农户越会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因此,政府应加强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宣传,发挥种植大户的示范效应。

关键词: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logistics模型;有机肥

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业能力的必然选择。农户作为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选择的主体,是否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直接影响农业绿色发展进程。目前的文献中已有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的系统研究,但是专门针对农户个体特征、生产情况特征以及生产环境特征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是否有显著性影响的研究不足。本文在综述文献基础上,以贵州省茶叶主产区农户为例,揭示农户个体特征、生产情况特征和生产环境特征对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有直接影响。构建农户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影响因素的理论逻辑,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农户的个体特征、生产情况特征以及生产环境特征对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有直接影响。文章以贵州省茶叶主产区茶农为样本,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就农户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的直接影响进行估计,从而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

1文献综述

学者关于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概念的探讨并不多,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概念未能规范与统一。所谓环境友好型农业是指从农业整个生产过程中力求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1]。相应的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持续承受能力相适应,在不危及后代需求前提下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农业发展途径[2]。其中,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机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均为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农民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的选择。由于技术、制度、供给和需求市场等诸多约束,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的采纳受到严重制约[3]。大部分学者认为,农户对于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采纳受到农户禀赋、技术属性、外部环境及政策体制的显著性影响。其中,在农户禀赋方面,有学者认为,农户的家庭特征、年龄、受教育程度、认知水平、种植规模、土地资源等因素是农户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内在动力因素[4-7]。刘乐等认为土地经营规模与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之间存在“倒U”现象型关系,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农户秸秆还田[8]。另外,也有学者对村镇进行田野调查,得出农地确权面积也对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9]。从技术属性方面来看,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不确定性以及复杂性极大地制约了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纳[10]。并且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具有开发难度大、周期长、风险大、收益不确定性的特点[11]。大部分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认知,然而在具体农业生产技术采取上,农户多注重短期效应,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采纳仍然较为缺失[12]。从外部环境方面来看,有学者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例,实证探究表明农户对于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采纳意愿受到科学测土配方技术、农业技术能手、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等因素的影响[13-15]。其中,褚彩虹等认为农户是否使用农药化肥施肥对农户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具有负向影响,技术信息获得繁易程度和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对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有正向影响[16]。当地有示范户以及与示范户有交流均显著促进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采纳[17]。还有学者认为,我国现有农业环境政策并不能对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采纳形成良性刺激,亟需改进[18]。应建立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系统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要在抓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作为重要抓手[19]。综上分析,已有文献围绕农户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的影响因素展开了较多研究,也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为理论分析框架的建立和定量模型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但已有研究未能深入、全面地揭示出农户的个体特征、生产情况特征以及生产环境特征对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的直接影响。因此,本文基于上述研究不足,构建理论分析框架,验证农户的个体特征、生产条件特征以及生产环境特征会对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有直接影响。

2理论框架与模型构建

2.1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概念界定。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将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定义为:以节约自然资源和治理环境污染为目的,一种能达到高效、优质、节能的农业生产技术。当前,我国鼓励农民发展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减少农药的使用,且采用农业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技术。有机肥的使用是环境友好型的重要代表,因而本研究选取是否使用有机肥来作为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量展开相关研究。

2.2理论模型构建。在本文中,因变量为农户“是否”使用有机肥,是一个二分变量,只能取0和1两个值,因此,考虑使用二元模型,即Logistic回归模型。有机肥还田是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代表,目前化肥过量使用的现象在中国比较普遍,以氮肥为例,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调查显示,现在氮肥的使用量已远远超过粮食作物的需求量。如何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用化肥,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过量的使用化肥是引发一系列农村环境问题的关键来源,给农业资源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化肥能更快带来收益,农户对于有机肥的采用率很低,因此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和农户生产情况、生产环境等会直接影响农户对有机肥的使用。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1:农户的个体特征(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对有机肥的使用产生积极而显著的影响;H2:农户的生产条件特征(种植年限、种植规模)对有机肥的使用具有正向显著影响;H3:农户的生产环境特征(合作社参加情况、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否参加过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对有机肥的使用具有正向显著影响。

3变量描述与实证分析

3.1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本研究的样本数据源于贵州茶叶主产区的13个县(市)400份茶农实地调研问卷。获得有效问共计卷382份,问卷有效率为95.5%。问卷中设计了“是否使用有机肥”以及“该对象年龄、受教育程度、种植规模”等问题。本研究以农户是否使用有机肥作为农户是否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量,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别就农户年龄、农户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种植年限、种植规模、合作社参与等,对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的影响进行估计,以验证理论分析假设,见表1。根据表2描述统计结果,在382个样本户中,使用有机肥的样本户占64.14%,不使用有机肥的样本户占35.86%。说明农户已有意识采用有机肥,但是采用人数不多,尚有提升空间;样本户中农户平均年龄为51岁且文化程度较低;种植年限平均14.5年,种植规模约为1.23公顷,说明种植年限较长,规模较大;41.36%的农户参与合作社,26.44%的农户担任村干部,46.72%的农户参与过由政府主导的加强有机肥使用的培训,说明政府在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投入较少。

3.2实证分析。本章运用SPSS19.0软件做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对前文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估计检验,分析结果见表3。从模型整体来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根据该模型结果可知,农户个体特征的年龄系数为负值,表明农户使用有机肥的意愿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从而反映了农户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的意愿下降,但年龄并不是农户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影响因素。从农户的文化程度来看,文化程度越高,农户使用有机肥料的可能性越大,但文化程度并不是一个重要因素。农户家庭劳动人口数的系数为负,在1%的水平上对农户采用有机肥料的影响很大,即劳动力越少,农户使用有机肥料的可能性就越高。H1得到部分验证。根据农户的生产条件特点,种植年限系数为正值,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种植年限越长,使用有机肥的可能性越大。而且,种植规模系数也为正,即种植时间越长,种植规模越大,则使用有机肥料种植茶的可能性就越大,这表明种植年限和种植规模在对农户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的影响较大。农户的生产条件特点影响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的采用,H2得到验证。从农户生产环境特征来看,参加合作社在1%的水平上显著影响农户使用有机肥,说明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更可能使用有机肥来种植茶叶,其参加合作社显著影响农户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参与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培训的系数为正值,参与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在1%的水平上显著影响农户从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说明参加过环境友好型农业培训的农户更愿意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是否担任村干部的系数为正,表明担任村干部的农民更愿意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但是否担任村干部并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H3得到部分验证。

4结语

综上所述,农户的个体特征、生产条件特征以及生产环境特征对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的采纳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家庭劳动力越少、种植年限越长,规模越大,参加合作社以及参加过相关技术培训的农户越会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强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民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树立正确施肥观念、减少农药的使用等,政府加大对农户的技术及资金支持。农药和化肥替代品的使用效果不如化学品迅速直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用,应加强科学信息的普及,以帮助农民更耐心地接受新型农药和化肥的普及和应用。今后要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宣传,根据当地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使农民充分认识到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技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并且可以利用种植大户的示范效应,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在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传播中的示范作用,在其带动下推动更多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新技术。

作者:李珊 王静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