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反思及途径分析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反思及途径分析

摘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同时,也为农村地区的资源、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传统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是以牺牲环境作为发展农业的代价,致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从而制约农业发展。因此,我国需基于生态经济的视角下对生态农业发展进行反思,并探索生态农业发展途径,以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生态经济;生态农业;反思;发展途径

农业是人们基于生态环境条件下进行经济活动的一种形式。如若人们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农业生态体统则会失去原有的平衡,最终导致农业资源枯竭,严重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蕴含着农业生态环保。总而言之,生态农业的发展与生态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因此,要基于生态经济视角下发展生态农业,才能很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以生态经济为视角的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反思

(一)农民生态意识缺失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不利于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的生产主力是农民。我国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低下,对生态农业发展理念不够了解,严重影响生态农业的发展。农民影响生态农业发展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由于农民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其对生态农业先进科技的接受能力较慢。现代市场对农产品提出了较高要求,但由于农民较短时间内无法灵活运用生态农业先进科技,因此无法准确掌握市场发展规律,严重阻碍了生态农业发展步伐。2.在发展农业过程中,因农民生态环保意识缺失,不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仍然采取传统生产模式,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在加工与销售农产品过程中,未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不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

(二)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且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严重阻碍了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加大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能型农业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但农村经济发展进程还是相对缓慢,土地、资源、教育等方面皆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粗放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严重导致了土地、资金等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1]。随着农民进城务工现象的扩大,造成了农村大面积土地荒废,引起土地资源的浪费。随着农业粮食产量的提高,形成了新型的农业经济,农业经济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农村地区的资源、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农村土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白色垃圾数量剧增,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随着而来的是粮食的污染、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2]。因此,在生态经济视角下发展生态农业已经迫在眉睫,也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制约着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我国属于农业发展大国,国家较为重视农业发展。但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还相对落后,受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人们接受生态农业科技的速度较为缓慢,导致生态农业先进科技普及受限,无法得到真正落实。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立足于农民群众,结合农村实际情况,遵守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同时还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结合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具有针对性的地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确保农业经济的发展建设建立在地域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充分结合农业经济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健全农业生态体系,最终实现基于生态经济视角下发展生态农业[3]。

二、生态经济视角下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途径

(一)改变传统思想观念。加强生态农业的宣传力度在生态经济的视角下发展生态农业,首先要转变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因此,国家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生态农业,使人们认识、了解生态农业概念与生态农业发展要求。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基层干部以及农民群众,使其建立良好的生态经济意识,了解生态农业发展观念,以便协助推动生态农业快速健康发展。1.建立科学的生态意识是进行生态环保的基本前提。生态意识的建立与培养主要体现在农民群众对生态环保的自觉主动参与次数上。生态农业的经营者是农民群众,因此要对农民群众生态意识进行重点培养。人类通过劳动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交换,因此,只有增强农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才可以推动生态农业健康快速的发展[4]。同时,政府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还需加大对干部的考核制度,使干部重视并发挥对生态农业发展的引导作用。2.加强农民生态环保意识。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对生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因此,只有加强农民群众的生态经济意识,才可以有效促进生态农业健康稳定的发展。首先,国家政府机构应该在农民群众之中加强生态环保意识的宣传力度,引导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倡导人们进行生态化农业发展。其次,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应进行生态农业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自觉将生态环保、节约资源放在农业生产首位,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生态意识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采取有效的宣传措施,增强农民群众的生态经济意识。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络媒体等先进科技,对生态农业经济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与普及,结合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在农民群体中构建生态环保氛围,使农民认识到破坏自然资源、污染环境的弊端与危害[6]。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部门需完善干部考核体制,时刻关注重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随着生态经济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虽然当今世界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改善,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仍然较为薄弱。要完善国家干部考核体制,以科学发展观念为基础,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协助经济与自然资源共同发展。将生态环境作为干部考核指标,以促进生态环保工作效率。根据政府部门生态功能区域,协调生态经济发展,构建经济走廊、都市内经济发达区、生态经济区。建立经济走廊即结合农业生产条件,开发优质果蔬与肉类等,构建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创建区域化生产形式;都市内经济发达区的建立即构建生态农业示范区以及农业产业开发区,发展生态与观光农业;生态经济区的建立即主要发展优势农产品,进行特色绿色农副产品的加工,建设生态农业生产区域[7]。生态农业功能区域可有效促进促进生态农业的综合发展。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国家政府机构可以针对生态农业的发展推行优惠政策,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扶住。同时,还应扩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企业参与投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国家政府机构应把生态农业的发展当做一项惠国惠民的重要举措,以政府部门作为主导,增加其投资与扶持力度。同时,还应积极调动社会各企业与农民群众的全力支持。此外,还可采取联动推广模式,扩宽投资渠道,吸取大量资金促进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资金问题严重制约着生态农业的发展,政府部们需加大资金扶持,为生态农业发展找寻更多资金来源,同时,还应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多样化发展,例如发展农家乐、旅游业等,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四)重视先进科技提高农业生态效益。先进科技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农业生产不仅是农作物的生产,还包括对生态效益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发展生态经济需具备先进科技的支撑,构建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创建全面体系化的产业链,挣脱自然资源对农业发展的制约。第一,政府应出台助力农业科技研发与利用的政策,加大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调动专业人员积极研究制约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以控制农业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与伤害程度降至最低。第二,加快农业创新进程,结合地域特征针对当地重点领域展开研究、加强农产品加工研究,为区域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增强农业企业与其研究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于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第三,推广农业科技应用。在推广农业科技过程中,要建立完善农村科技推广体系,积极培养应用农业科技专业能手。采用实际结合培训的方式传授农民相关科技知识,提升农民生产技能,使农民认识到运用科技发展农业的好处,并选出示范户,使其发挥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科技的普及。

(五)基于生态经济视角开发乡村旅游业。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基于生态经济视角下发展生态农业,要结合乡村环境合理开发乡村旅游业。对其进行科学布局,充分开展市场调查,准确定位并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以及旅游产品功能,对旅游资源、交通状况、市场等方面的条件优势进行合理评估,基于生态经济视角下力求生态环境与旅游两者之间发展互动更加协调。要以当地环境情况为基础,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构建乡村环保旅游体系。明确乡村环保旅游发展路线,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国家政府对乡村生态旅游进行引导与扶持,完善审批与环境评估制度,增强监管体制。在生态旅游经济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生态环保教育,积极创新并推广环保节能先进技术。加大排污设备的资金投入与建设,确保环保与乡村生态旅游的协调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实施者要基于绿色环保经营理念下,提升自身环保意识与知识,充分利用新型先进技术与新资源,规划生态农业发展,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环保乡村旅游模式。在经营过程中,要做好游客行为监督工作,协助游客建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在旅游醒目位置张贴环保标语,对游客行为起到环保实时提醒效果。

三、结语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保障。发展农业不仅是农业本身的问题,还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生态文明进程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传统发展观念已不能适应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我国需要结合生态与经济,基于生态经济视角下发展生态农业,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

作者:王文沂 单位:沂水县许家湖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