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影响因素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影响因素

【摘要】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和主要模式。论文针对龙头企业主导型、中介组织联动型、合作社一体化型三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针对影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旨在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影响因素

1引言

近年来,很多城市开始施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着重发展优势产品,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要求,大力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将优势产品引向优势产区并汇聚在一起,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带雏形,提高了产业的聚集效应,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我国主要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过多年发展,探索出了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并逐渐呈现出了其多元化的特性。受各地区不同的市场条件和资源条件的影响,这些模式分布在不同地区,但从整体上看,目前被广泛采用且对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效果最为显著的应该是以下三种模式。其绩效对比如表1所示。

2.1龙头企业主导型———“企业(+基地)+农户”模式

这种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又可以将其称为契约农业,这种模式主要是双方通过签订合同或者订单等形式来限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农户根据合约上签订的数量和产品进行生产,而龙头企业则根据合约内容对农民的农产品进行销售或回购,并组织其生产的一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应用这种模式能够将龙头企业的连接作用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采用契约的形式把较为分散的小规模农户聚集在一起,将经营规模逐渐扩大,使农业产业化生产更趋向于专业化。另外,部分龙头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统一产品质量,为其搭建了一个专门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并负责种苗的培育和供应,为整个生产流程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最后以约定好的价格来回收基地加盟农户的农产品。这种模式推动了农业生产标准化的进程,相较于单纯的“企业+农户”生产模式具有技术上的优势,但是在资金投入方面对小型企业提高了门槛。

2.2中介组织联动型———“企业+中介组织+农户”模式

中介组织联动型模式主要是通过各种中介组织(如农民合作社、供销社、销售协会、技术协会等),将所有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者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大规模的经营群体,并将各个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引导农户展开专业化生产,从而达到规模效益的目的。这种模式以契约农业为基础,将中介组织加入其中,把农户和企业连接在一起,削弱了龙头企业对农户的控制力度,使二者的正面利益冲突有所缓解,有利于整个市场的和谐发展。

2.3合作社一体化型———“企业+企业”模式

合作社一体化型模式主要是农户聚集在一起成立合作社,当合作社发展到一定规模就成立企业或其他实体来对合作社内部成员生产的农产品进行加工、销售,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一体化经营。这种模式有些是由中介组织成为农民企业或合作社演化而成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有些则是龙头企业通过吸纳农户入股或“反租倒包”的形式形成一个农工商综合体,从而形成一体化经营。合作社的组建形式有很多种,如:由龙头企业进行组建,农民参股并获得一部分股份或者由占用企业大部分股权的参股农民自发形成。农户通过合作社进行生产经营不仅可以得到很多服务,还能根据交易量进行按股分红和利润返回,这样农户就增加了一项额外收入就是农产品的增值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户收入更加稳定[1]。

3以合作社为研究对象的农业产业化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合作社在运行过程中呈现两级分化的现象,一种是合作上存在问题的合作社,农户只是基于某个环节的合作才会集中起来,如农资集中采购、销售等环节,在其他环节没有任何联系,更没有二次分红;另一种是合作紧密的合作社,并且管理科学,农户在整个产供销的流程当中都有密切联系,这两种情况最终导致合作社质量参差不齐。另外,合作社成员素质也有所差异,再加上政府部门对发展较好的合作社的大力扶持,使得原本实力就强的合作社发展的更加迅猛,而原本实际较弱的合作社发展的越来越慢,导致合作社之间的实力悬殊,最终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效果。其次,合作意识较差。由于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小农思想的影响,合作社成员们都只顾自己,缺乏合作意识,再加上不完善的合作机制,影响了合作社的发展,最终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我国普遍存在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生产,导致很难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另外,很多农户的综合素质和对待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待提高,也缺乏长远的市场眼光等等,这些都最终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造成了影响。最后,融资困难。当前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合作社发展的瓶颈,组织化程度低、规模较小的农民合作社普遍存在,另外,农民缺少抵押担保物,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再加上缺少外界支持,导致很难扩大生产,最终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2]。

4加强农业产业化对策建议

4.1创新管理机制,协调各成员关系

为了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各地区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地资源特色和优势,选择适合本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式。另外各地区还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协调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以“民办、民营、民受益”为基本原则,鼓励成员将农村集成建设与自身建设结合起来发展。

4.2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条件

各地区的政府部门应大力扶持本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职能所在,尽最大能力配合本地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其提供优质的生产经营环境。同时,建议政府的其他职能部门在为合作经济组织办事时,尽量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间,从而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工作效率[2]。

4.3鼓励多样化形式的农业投资,解决资金缺乏问题

针对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各地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有利于农业企业贷款的优惠政策,增强对农业企业的支持,提高农业企业效益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投资系统,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撑。另外,受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农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极易出现利益受损的问题,这时当地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有机整合市场上的有利信息与资源,为农业企业提供实时的市场变更信息,帮助企业开拓销售市场,为企业开发和引进新项目,增加农业企业的资金流,从而解决其贷款难的问题。最后,政府可以适当放宽金融市场进入农业市场的门槛,鼓励多样化形式的农业投资[2]。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产业化具有多种经营模式,并且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有效途径。虽然我国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需要广大农户和企业共同努力,为建设经济强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宋瑛.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影响因素及绩效评价[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王蕾.山西省运城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D].晋中:山西农业大学,2015.

作者:周新福 单位:河南金粒麦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