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管理范例

农贸市场管理

农贸市场管理范文1

 

为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农贸市场创建工作力度,巩固创建成果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根据《市农贸市场管理办法(试行)》和《市农贸市场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有关要求,为切实规范和提高区各农贸市场管理水平,有效解决农贸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农贸市场环境卫生、经营秩序、食品安全等工作得到长期有效管理,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为民办实事的服务宗旨,把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作为政府民心工程,以建立“市场负责、属地管理、部门协力、分类指导、各司其职、依法管理”的市场长效管理机制为核心,以卫生文明诚信市场和经营户创建为抓手,坚持“属地管理与部门监管同步、日常管理与综合治理并重”的工作原则,实现市场经营秩序、食品安全、购物环境、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   二、组织领导   辖区现有正常启用的城区农贸市场16个,均为升级改造完成后的农贸市场。各类经营户2000余户,市场交易情况总体良好,在满足辖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活跃商贸流通、发展地方经济、解决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各部门及社区的有效管理,目前农贸市场管理已逐步走上正轨。但由于区农贸市场大多由原马路市场转变而来,管理体量较大,管理关系复杂,历史上存在长期脱管、多头管理等问题,市场管理方和经营户主动配合监管的意识不强,导致目前仍然存在少数经营户在市场内外占道经营、市场管理力度不够、市场环境卫生持续效果差、亮证亮照相关规定不落实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巩固创建成果,特成立区农贸市场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落实全区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宜和工作阶段计划,统筹协调涉及农贸市场管理的相关工作,解决农贸市场建设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明确和部署下一阶段全区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工作的目标与任务。区农贸市场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一)区农贸市场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农贸市场管理办公室在区商务局,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从区发改、城管、卫监、工商等相关单位抽调组成。   农贸市场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协调、监督、督促各部门、各社区服务中心对农贸市场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农贸市场正常规范运行,并负责农贸市场管理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为加大整治力度,成立农贸市场突击清理整治工作小组,主要负责维护各农贸市场内外经营秩序规范,突击清理整治占道经营现象和租赁门面经营农副产品现象,避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治安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成员:区城管局、卫监局、工商局及黔江、清浦、瑞华、兴隆、黄河、平桥、三江、金竹社区服务中心分管农贸市场的负责人。   三、治理重点   (一)不符合创建工作相关指标的部分;   (二)市场主体及经营户证照管理;   (三)市场内及其周边经营秩序;   (四)市场内环境卫生;   (五)市场文明经营及信用建设;   (六)食品安全;   (七)明码标价;   (八)计量规范;   (九)设施齐全。   四、责任分工   农贸市场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工合作的原则,各社区服务中心是辖区内农贸市场的管理责任单位,负责辖区内农贸市场管理的组织实施和落实,并应当保障农贸市场监督管理的工作经费。区商务、物价、公安、住建、环保、城管、工商、农水、卫监、规划、质监、消防等部门和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做好农贸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一)社区职责:   各社区服务中心是辖区内农贸市场的管理责任单位,负责辖区内农贸市场管理的组织实施和落实。各社区服务中心所辖农贸市场情况如下(共16个农贸市场):   (二)部门职责:   商务局是农贸市场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依法制定行业规范,制定区级资金补助预算方案,拟订农贸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的年度计划,并指导和督促实施;推进行业组织建设、开展行业交流和指导行业自律。   工商局是农贸市场日常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1、宣传贯彻有关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2、指导市场开办者制定市场经营秩序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3、审查确认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并对其交易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4、依法查处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维护交易秩序;   5、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物价局负责加强对农贸市场明码标价和不正当价格行为的监督检查,并依法查处有关违法行为。   公安分局负责依法加强对农贸市场的治安管理,并督促市场开办者建立安全保卫机构,落实安全保卫措施。   财政局负责据实核拨领导小组工作经费及农贸市场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费用。   住建局负责按照农贸市场专项规划,指导农贸市场设施建设,对农贸市场建设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环保局负责督促农贸市场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及建设项目污染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p#分页标题#e#   城管局负责整治农贸市场周边环境,取缔占道经营和乱搭乱建,对农贸市场市容环境卫生进行监督管理,对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农水局负责严格实行农产品质量准出制度,依法对农贸市场内的畜禽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进行监督检测,并依法进行监督管理,查处有关违法行为。   卫监局负责依照有关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对餐饮服务行为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有关违法行为。负责指导农贸市场开展除“四害”和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并依法查处有关违法行为。   规划分局负责对建设的农贸市场是否符合城乡规划进行监督检查和核实。   质监分局负责依照计量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农贸市场的计量进行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有关违法行为。   公安消防大队负责对农贸市场内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未按法律法规要求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擅自开业的农贸市场依法进行查处。   其它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督促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落实区政府的各项规定。   五、工作要求   (一)突出重点,抓好落实   各社区服务中心、各部门要按照《市农贸市场管理办法(试行)》和《市农贸市场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有关要求,突出治理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强力推进治理工作,对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及时整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得到落实。   (二)加强配合,务求实效   农贸市场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时间跨度长、问题比较复杂,涉及部门较多,因此各社区服务中心、各部门要通力协作,加强协调配合和相互支持,对复杂性问题或矛盾突出的问题,多采取联合执法和综合治理的方式,务求整治取得实效。   (三)严格标准,强化监督   各责任单位要严格治理标准,提高治理质量。区委督查室和区政府目标督查室将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并及时通报。对治理工作不力、动作不快、成效不明显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问责办法追究相关责任。

农贸市场管理范文2

关键词:疫情;农贸市场;室内环境改造

1农贸市场改造的背景

2020年世界范围内爆发的肺炎疫情,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是一种具有极强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1]。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聚集性感染,暴露出老旧农贸市场在环境卫生、产品供应、市场管理、销售渠道等方面问题,引发了全社会关注。农贸市场是市民购买生鲜产品的主要场所,是人群密集的交易空间,而其封闭脏乱的室内环境却为提供了温床,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疫情背景下,为控制病毒传播必然会对建筑室内空间提出的更高要求,这为传统农贸市场转型带来严峻考验的同时,也带来了行业发展和变革的重大机遇[2]。例如武汉市近期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标准最严的一次颠覆式改造,政府推出强有力的补贴政策,全市各区分别成立农贸市场改造指挥部,总共规划改造升级425家农贸市场,因与城市规划冲突、不具备改造条件而关停或转向经营的有100家,其余300多家进行了改造升级[3]。几乎在同一时期,深圳宝安73家农贸市场完成改造升级,无锡51家农贸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郑州主城区148家农贸市场,改造新建105家……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农贸市场改造热潮。

2改造设计思路

农贸市场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再结合各地区具体情况,而目前关于农贸市场的改造设计的相关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亦缺乏相应标准规范,要形成完善的改造体系还需更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本文拟就以下几个改造设计思路进行探讨。

2.1功能分区再设计

在建设之初就要对农贸市场的单体规模进行适度控制,合理的建筑面积有利于形成更好的通风采光条件,还能有效降低人群交叉感染的风险[4]。为满足农贸市场的使用者需求与功能需求,农贸市场的功能分区应由办公服务区和购物区两部分组成。办公服务区应规划在市场主入口,包含办公室、检测室、监控室、配电室、开水间、卫生间、服务台、休息区等功能区域,应配备测温仪、消毒用品、宣传栏、监督投诉箱、电子信息屏、公平秤等设施,主要负责市场的经营管理工作。购物区按商品种类可分为熟食区、干货区、水果区、蔬菜区、粮油区、水产区、肉类区、百货区,以及垃圾处理、库房等辅助空间(图1)。2020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人在新闻会上表示:严厉打击野生动物非法交易,限制活禽交易和宰杀,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活禽集中宰杀,逐步取消活禽市场交易,推广生鲜上市[5]。应尽量不设置家禽区或将家禽放于室外空间,若有必要在室内进行活禽售卖,应将此区域单独设门隔离,布置在次要出入口周围,有独立的进出口和排风系统,并设立集中屠宰区。按照经营环境的清洁程度,水产、生肉、活禽等高污染区应放置于靠窗一侧并设置独立抽风设施,在采光较好的一侧更佳;熟食、干货、百货等中污染区,所需摊位面积较大,适宜采用店面经营靠边放置;其他种类商品多为成品售卖,属于低污染区,需求量较大适宜在市场中央区域排布摊位,同时还要注意生熟、干湿、鲜活分离。消费者的购物流线是在入口进入并进行测温与消毒,经过服务台进入购物区,以无论从哪个入口进入都能形成环形动线为宜(图2)。在每个路口都应有导向标识,指示各功能区位置、安全出口方向和禁止吸烟等指示标志。

2.2各功能区的规划

农贸市场建设在符合国家的《农贸市场管理技术规范》和《城市农贸市场建设标准》以及一些地方类标准的同时,在防疫的大背景下,还应对一些设计细节进行完善。据有关研究表明,在封闭环境内空调所产生的热风,推动带有病毒的飞沫颗粒传播距离最远能达4.5m。在公共场所普遍要求人群间隔1~2m,应当加大农贸市场内通道宽度,主要出入口及疏散通道宽度不小于4m,次通道宽度应不小于2m[6]。据实地调研,目前大部分市场都采用边缘门店、中部摊位的岛式布置形式,同品类档口最好沿通道间隔排列,而不是集中于同一个岛式摊位,这样可以减少购买率高的品类档口前人群密集的情况。蔬果档口的柜台宜采用斜面结合阶梯摆放式设计,在坡度最低处连接排水管,在柜台外沿设10cm以上挡水边,下放果皮箱用于丢弃果皮、菜叶等。干货、粮油、调味品等档口要注意防潮,进深小于3m可采用柜台式,后方设置储藏空间,进深大于3m可采用门店式,仿照超市货架展柜进行步入式设计,利用更多立面空间来展示货品。熟食区通常属于独立经营型店面,需用玻璃格挡并留出售卖窗口,设置预进间供营业员洗手、更衣和消毒,加工间用于食品制作和熟食分切,需配备加热或冷藏设备、洗手池和操作台,售卖间用于食品的展示与售卖,应配备玻璃柜全封闭式防尘、防蝇罩,三个空间最好独立间隔,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7]。生肉区柜台面积应不低于1.4?,应统一配置不锈钢操作台、砧板、冷藏柜、不锈钢制挂架等专用器具。鲜肉柜高度在1.3~1.5m为宜,应有玻璃格挡,挂肉架高度在1.9m左右,操作台与售卖台最好呈“L”型,既可以让消费者看到处理过程,又不占用展示区面积。水产区档口污染较重,需做好污水和垃圾处理工作,应统一配置不锈钢或贴面砖的操作台、砧板、蓄养池等专用设施与器具,鱼池、鱼缸前设挡水板需高20cm以上[8]。市场活禽经营区应尽量封闭,最好有大门将此部分与其他种类产品隔离,每一活禽档口面积不小于5?,最好外侧有窗通风,内侧设玻璃隔断供消费者观察选购,并设置独立抽风设施,售卖活体禽类需使用不锈钢笼装载,笼底设置接载禽类粪便的活动设施[9]。将存放、宰杀、销售三区域进行分离,家禽展示笼子与前面墙或玻璃应距离30cm左右,客户在玻璃外挑选好货品后,由经营户拿到屠宰间屠杀,客户只需在售卖窗口等候取禽。集中屠宰区要配备打毛机、清洗水池、操作台以及垃圾收集设施,配备足够的排水、抽风设施,并在此功能区的出入口设立消毒区,最大程度减少对外部空间的影响。市场建设应选用具有自洁性的装饰材料(图3),如金属板、玻璃、复合饰面板、耐擦涂料等,可有效防止粉尘或有害物质吸附[10]。地面要铺防滑砖,内墙宜贴墙砖,高度不低于1.5m,还要配备清洁墙面、地面和设施设备的冲洗装置以便于日常清洁。

2.3物理环境

(1)通风农贸市场环境质量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通风问题导致的。由于自然通风少,主要依赖集中式空调,人的呼吸、水产品及调味料气味、垃圾异味等废气在室内聚集,空气流通不畅,这些都成为传播的“温床”。颗粒物粒径比细菌小百倍,颗粒越小,在室内空气中稳定度越高,被人吸入呼吸道概率越大,更易引发疾病[11]。而空调会助推飞沫的传播,病毒通过空调风机盘管的回风和送风将病毒散播到室内空气中。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农贸市场应在尽量实现自然通风的基础上,采用辅助机械通风。常见的自然通风方式有热压通风、风压通风和热压风压相结合通风,建筑进深较小或外部风环境较好,可考虑利用风压原理来通风;建筑进深较大或外部风环境条件较差可利用热压原理来通风;如果在同一个空间中,需要分析风压通风与热压通风的互动关系,两种作用相互促进[12]。自然通风主要通过建筑设计和外立面开窗来实现,机械辅助通风需要运用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最好具备日常和疫情两种模式,既满足日常节能需求,又能满足应急防疫要求。要保证足够的新风量,在出风口采用不低于H13级别的高效过滤芯,在海鲜、肉禽、卤味等感染风险大的区域设置独立抽风设施,并且参照WS/T396《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清洗消毒规范》的要求进行定期清洗消毒,定期更换空净集尘过滤部件[13]。良好的通风设计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也可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2)采光农贸市场属于低端商业空间,是高人流量的自助消费模式,仅需达到基础照明需求,提供足够的亮度给消费者识读商品信息,营造整洁干净的氛围即可[14]。在进行照明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建筑整体环境,侧窗与天窗相结合,最大面积采用自然光,内部棚面采用彩钢瓦和阳光板间隔搭配,既能防雨雪又不影响采光。在光线不足的区域采用人工照明,主出入口及各通道设置疏散指示灯和应急照明灯具,选用具有足够显色性和较长使用寿命的荧光灯作为基础照明,以射灯、生鲜灯作为重点照明,使用灯带、洗墙灯等相对照度低的光源作为装饰照明营造氛围。(3)给排水给排水系统水源由附近道路给水管网引入,生活给水、消防给水各为独立系统。排水系统包括生活用水排放和屋面雨水排放,科学合理的排水设计应以地面积水能快速排干为标准[15]。可将地坪设计为鲫鱼背式,并保证下水口足够大,且于地下设置合适的集水井。市场内部下水通道宜设计为沉井式暗渠,可以有效防止下水道中的异味上传,而且便于设置防鼠隔离层。摊位柜台内部应设有地漏,且地漏材质质应当选择耐腐蚀的,柜台外侧应设置宽度在一分米左右的排水槽。水产冰鲜、畜禽肉类等区域应增设具有一定排水坡度的下水明沟,污水排放口设隔离过滤设施,强化杀菌消毒,防止病毒通过污水扩散传播。2.4配套设施在应急配套系统方面,农贸市场基本都有消防与应急措施条例,要更加注重疏散通道是否顺畅,基础的医疗设施是否齐备,遇到公共性突发事件是否有完整预案等问题。每个出入口设立专门的测温消毒区,体温超过37.3℃者应将其引导至临时观察点等待5-10分钟,再进行第二次测量,发现发热人员立即带至临时隔离室。临时隔离室应分为前室消毒区、病房诊疗区和卫生间三部分,设置前室用于进出人员的消毒,防止病毒带出,病房用于病人休息与诊疗,配有独立的卫生间和一些必需的医疗设备及药品,并保证通风效率和日常的消毒打扫。在卫生系统方面,规定固定频次对公共区域及时清洁消毒,设立专门的垃圾处理区将垃圾进行分类管理、定点暂放、及时清理,废弃口罩、废弃手套等垃圾投入指定的垃圾桶内,单独收集,单独运输[16]。公共卫生间隔间分隔挡板宜采用通高密闭做法,采用自动感应冲水或脚动开关冲水装置,防止疫病交叉感染。在管理系统方面,市场应储备常用疫情防控物资、生活物资及应急物资,运用智能设备落实食品安全监测、疫情防控等工作。通过智慧农贸市场追溯体系强化供应链管理,实现农贸市场商品从生产源头到流通终端的全方位监控,实现商品交易信息化、运营监管数据化、线上线下销售一体化和支付手段多样化[17]。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应增加疫情信息公告栏、问询处、监督投诉信箱、电子展示屏、宣传栏等设施,利用农贸市场人流量大的优势,向公众宣传防疫与食品安全知识,及时市场疫情信息。

3结语

农贸市场管理范文3

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为指导,依照公益先行、便民惠民的准则,依法开展我镇农贸市场整治工作。通过整治活动,实现我镇农贸市场功能布局合理、卫生设施齐全、环境卫生整洁。

二、目标任务

采取牵头单位组织、其他单位协调、群众参与、科学管理、法制监督等措施,通过分阶段集中整治,使我镇农贸市场达到城镇农贸市场经营管理标准,并建立长效管理监督机制,全面提升我镇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水平,为广大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

三、整治范围及重点

整治范围是农贸市场。整治重点是市场内乱搭乱建、经营秩序、环境卫生、消防安全、占道经营等。

四、方法步骤

(一)成立领导机构(9月3日前)

成立镇农贸市场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人大副主席、副镇长担任,成员由镇派出所、工商所、国土所、城监大队等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下设办公室在党政办,具体负责镇农贸市场整治实施行动的组织协调、实时调度、情况收集反馈等工作。

(二)实施集中整治(9月3日-10月31日)

1、宣传动员阶段(9月3日-9月23日)。召开“镇农贸市场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动员会,安排部署整治工作,分解下达目标任务,加强政策和标准宣传,正确引导市场承包方和各商户积极参与和支持整治达标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自查整改阶段(9月23日-9月30日)。由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市场承包经营者、市场摊位承包者、市场四周后门临市场道路铺面经营者下达自查整改通知书,查找市场功能规范、环境卫生、交易秩序、车辆停放、乱摆乱放、乱搭乱建、占道经营、流动商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自查出来的问题在一周时间内进行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指导。

3、集中整治阶段(10月1日-10月20日)。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人员依法开展农贸市场整治工作,重点要对照标准一项一项检查规范,做到检查一项,规范一项,确保达到标准要求。查找出来问题但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的,将采取强制措施进行集中清理。

4、巩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阶段(10月20日-10月31日)。继续巩固提高整治成果,指导市场承包方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实行自主规范管理,完善部门监督管理的责任和措施。

五、具体整改内容

(一)农贸市场居民房违规占用市场区域的自建铁棚全部拆除;

(二)农贸市场东、南、西、北四个出口处的商铺占地经营范围的红线均向内缩短一半的距离;

(三)卖猪肉区域四周的两米高的铁棚全部升高与房顶持平,并内退1.5米;

(四)对经营小日常用品和卖衣服的区域,一是顶上的竹子悬挂物全部换成不锈钢管;二是屋顶杂乱电线统一用塑料管包裹;

(五)对市场饮食区内占出过道的违规炉灶进行拆除,并在两侧建1.5米高的围墙和两米高的铁棚,用于蔬菜摊位的排放;

(六)对市场内占道堆放的木材、建筑垃圾等杂物一律进行清除。

(七)对市场过道占道经营者限制搬离。

六、工作要求

一是提高认识,统一行动。各成员单位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明确专人,专司其职,按照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统一安排,积极配合各阶段的各项行动。

农贸市场管理范文4

随着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城乡集市贸易全部放开,畜禽及畜禽产品大量上市。由于上市的畜禽及畜禽产品来源广,流通渠道多,有的鲜肉和肉制品卫生质量却大为下降,大量未经检验的病死畜禽肉、注水肉及其威胁人身健康的肉制品涌入市场。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专收病死畜禽、经加工后当做好肉或制成品在市场销售的“专业户”。因此,大力开展畜禽及其产品的收购、屠宰、运输和市场各个环节的检疫检验,对保证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繁荣市场、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肉品卫生检验失控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谈谈本人的看法。

1肉品市场卫生检验失控的原因

1.1放松了畜禽的收购检疫

收购畜禽时必须进行检疫,一是避免收购有病畜禽;二是防止造成疫情的传播。根本不进行检疫、尤其农牧部门要求的检疫,使畜禽在收购环节上未能受检,其结果给畜禽和肉品的流通过程带来不良的后果。

1.2运输环节的漏检现象产生

由于畜禽在收购环节上未能受检,加之偷运、抢运、夜运,所以运输途中的畜禽也多半得不到检疫,畜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增加,抛尸污染环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使畜牧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

1.3取消了待宰与宰前检疫

现在除一些大中型肉联厂仍按原先一整套畜禽屠宰加工程序严格执行外,有大批定点屠宰厂都是规模比较小、设备比较简陋,工序比较简单,采取快节奏的经营方式,即现收、现宰、现销。取消了待宰与宰前检疫,这样就把一些宰前容易发现而宰后无法查证的疾病给漏掉了。另外,畜禽宰前得不到休息,没有断食饮水的机会,长途运到屠宰场,防御机能减弱或受到抑制,导致肠道内的一些条件致病菌进入血液,然后随着血液循环侵入到组织器官,造成了肉品污染,卫生质量下降,不仅给宰后检验带来困难,肉质干枯,而且肉的贮存期和食用安全均降低。

1.4检疫力量明显不足

在畜禽饲养密度高的地区,检疫人力物力较容易解决,而饲养密度较低的地区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很多地方受编制和经费的影响,此项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根据对武威市(包括区、县、乡)调查结果来看,共有兽医卫生检疫员445名,监督员43名,兽医卫生检疫人员明显偏少,工作量大,按照市工商局批准的定点市场计算,每个检疫员要负担3个市场肉品卫生检验工作。正因为如此,部分农贸市场出现了病害肉进入市场,个别地方出现只盖章不检验,肉品卫生检验工作出现漏岗漏检的现象。

1.5检疫手段落后,无害化处理措施无法跟上

目前检疫员采用眼、手、刀,而某些检疫员由于缺少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掌握不了主要疫病宰后规定的检验部位的典型特异的病理变化,检验只是流于形式;此外,对畜禽疫病只靠肉眼分辨的也只有少数,而基层实验室条件简陋,缺少必要的仪器和设备,而不能开展肉品的微生物检验和理化检验。对在市场上检验出来的畜禽病害肉无相应的处理设施。据调查了解我省地级市至今没有一座病害肉无害化处理工厂,大多数农贸市场没有无害化处理措施。

1.6肉品检验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

1.6.1漏检现象严重肉品市场开放后私屠乱宰现象很难制止,加之社会上有少数投机经营惟利是图的不法分子千方百计逃避检验,使应检的肉品得不到检验。

1.6.2检验不彻底畜禽未做宰前一系列检疫,宰后肉品检验也不彻底,检验中不是通过头、蹄、内脏、肉尸全面综合检验判定,而是单纯检视一下肉尸或零块肉。另外,绝大多数定点屠宰场对寄生虫只检囊虫而不检旋毛虫,这是很危险的,也不符合我国现行的《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等规定。

1.6.3检疫人员自身素质低、技术力量薄弱据调查一些县城所在地肉品市场鲜肉检验工作,由于监督管理措施跟不上,出现了检疫流于形式,只收费不检验的现象(应检部位不动刀);乡镇肉品市场的检疫问题更多,检疫人员几乎不懂肉品卫生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个别检疫员还私自降低国家规定检验收费标准。出现了畜(货)主联手违章,拒绝检验,拒交检疫费等现象。

1.6.4定点屠宰点设备简单、条件简陋以武威市区为例,市内大型的半机械化屠宰场屠宰量不足,人员和机械处于半闲置状态,现有的都是一些作坊式的屠宰点,根本不可能做到病健分宰,宰前不能淋浴,肉尸得不到冲洗,病害肉品不能无害化处理,规范化检验程度无法进行,老百姓吃放心肉是一句空话。

1.6.5城区农贸市场各职能部门间不协调在一个城区农贸市场中有工商、农牧、卫生、税务、公安等各职能部门,部门间的扯皮、争议已成为肉品卫生管理及检验工作的主要障碍,严重地影响了检验工作的开展,造成检验失控。

1.6.6检疫经费投入不足基层肉品市场检疫工作开展的程度取决于检疫费收入的数量。市场检疫工作量大面广劳动强度大,多数编制内检疫员只有工资,缺乏办公经费,没有福利待遇。导致检疫工作与效益挂钩,偏离了检疫工作的真正目的,不检疫收费、专卖检疫证明等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不正当“竞争”,县与县、乡与乡之间互相降低收费标准,异地出证。

2农贸市场肉品检验违章的特点

2.1违章情节简单、直观、多属一般性的违章农贸市场违章可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种:出售经检验不合格肉类及肉类制品,出售未经检验及无检验标志的肉品,涂改、借用、伪造防疫检验证明、标志,阻挠拒绝防疫检验。

2.2违章人员杂、手法多样涉及面广一般进入农贸市场交易的经营者主要是城乡个体商贩、农民、企业部分富裕人员,经营品种繁多。在城郊农贸市场以各种肉品、畜禽副产品及活禽为主。在乡村市场范围甚至扩大到役用大牲畜及雏禽、仔猪等。由于经营者及经营范围复杂,因此违章主体及违章手法也呈多样性。

2.3违章者流动性强农贸市场是传统的自由交易场所,不少商贩(尤其是无证户)采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经营方式,哪个市场东西好卖好销,管理不严,就往哪个市场钻,即使不是流动商贩,也是钻管理制度不严与执法人员上下班前后时间空挡,违章作业,非法牟利。

3市场卫生检验失控的对策

针对上面提到的市场卫生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完善和稳定检疫队伍,使他们发挥更大的潜能。加强政策宣传和政府监管及协调力度,改善市场肉品卫生检验设施设备条件,更好地促进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措施的落实。提出以下对策。#p#分页标题#e#

3.1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和执行力度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和执行的力度,依据现有的《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条例》、《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及《家畜家禽防疫实施细则》,《食品卫生法》以及农业部有关配套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制定出规范地区畜禽收购、运输、市场、屠宰、加工、经营、销售行为文件,以期在较短时间内将鲜肉市场管理纳入法制管理轨道。

3.2加强屠宰加工的兽医卫生监督和检验加强屠宰加工的兽医卫生监督和检验,是解决我国肉类卫生质量问题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措施。首先按照《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和《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新建或改造一批屠宰加工企业,使在设施方面达到卫生要求,然后按照《生猪屠宰操作规程》进行生猪的屠宰加工,并依据《生猪定点屠宰场检疫技术操作规程》实施检疫检验。动物防疫检疫监督部门要依法行政,加大市场监督力度,在市场中树立防疫检疫监督部门的威信和权威,对违反法规单位和个人要严惩不贷。检疫员应该做到依法检疫、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有售必检、有检必验,卫生出售,绝不能对一些不法分子姑息迁就。

3.3建议由政府出面协调农贸市场各职能部门协调一致,共同配合,各司其职,依法共同管好肉食品经营和卫生防疫检疫监督工作。

3.4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监督检查建议畜牧兽医行政机构及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管理机构,要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机构、乡镇动物防疫检疫站、村级协检员,满足动物检疫工作应该到位的各项要求。经常有效地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城区主要农贸市场肉品卫生状况进行监督检查。一旦发现有违反《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条例》、《家畜家禽防疫条例》、《食品卫生法》,收、售未经检验的肉品或经营病死畜禽及其肉制品的,必须依法处罚,严厉打击违法者。

3.5加强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两员”素质,做到持证上岗为了提高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员、检疫员的政治思想、业务技术素质和执法水平,每年要由上级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有关法规文件,进行业务技术经验交流和培训等,增强“两员”的责任心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使检疫员、监督员都能按《生猪定点屠宰场检疫技术操作规程》熟练进行检疫,为搞好屠宰场检疫工作提供技术保证。

3.6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检测手段建议科研单位或生产厂家研制、生产快速、准确、方便实用的肉品卫生检验检测仪器,以适应新形势下对肉品卫生检验的需求。

农贸市场管理范文5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夯实街区发展基础

(一)加强阵地建设。

1.力争社区办公用房全面达标。加大经费投入,充分利用辖区闲置空房,协调各方共建共享,解决吉水仓、万寿宫、下塘塍上社区办公用房不足,党建阵地匮乏的难题,实现9个社区服务阵地面积全面达标。2.完善各类服务场所建设。打造吉水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大力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内容,营造浓厚氛围。打造直冲巷社区邻里中心,逐步完善瓦子角、白衣庵2个社区邻里中心服务功能,吸引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进驻,补齐社区服务功能。

(二)加强队伍建设。

1.选优配强“两委班子”,优化组织架构。遵循“择优选贤”的原则,强化摸底酝酿,优化人员配置,加强宣传动员,严格组织程序,组建一支素质高、年轻化、能担当的社区“两委”队伍,形成“头雁效应”,更好服务居民群众,服务社区建设。2.严把党员“入口关”,构建高素质队伍。吸收街道、社区中的优秀干部,严格发展党员流程,构建一支年轻化、文化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的党员队伍。

(三)加强党群服务。

1.深化党群服务“365”项目。在提升硬件的同时,扩充队伍,增加服务点,丰富内容,创新形式,跟进服务。2.推进党建“三化”建设提升。对照组织设置标准,对标场所建设标准,推动社区、机关、非公、社会组织各领域党组织“三化”建设,实现“六好”。3.探索“一居一品”社区服务品牌化。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紧密结合自身特色亮点,每个社区打造1-2个“党建+”品牌服务。

二、挖掘重大项目资源,保障经济平稳运行

(一)紧盯项目,带动经济增长。紧盯万寿宫历史街区重点项目不放松,利用历史街区招商契机,争取一批企业落户;创建全国精品示范步行街,打造中山路“十五分钟”休闲娱乐旅游购物圈。

(二)整合数据,挖掘潜在资源。摸底辖区现有企业、楼宇、闲置资源情况,整合数据,分析招商优势,利用旧城改造、老城商业提升的契机,积极推进重大招商项目,加大已签约项目的落地。

(三)主动对接,争取招商机会。积极参加省、市、区各类商贸活动交流会,争取外出招商机会,把握每条招商线索,力争签约一批重大项目和领袖企业。

三、围绕社区改造和设施完善,提升街区功能品质

(一)大力实施老旧社区改造。坚持“三清三改两挖掘”的原则,对船山路以东的4个社区、11个小区进行立面美化、地面修补、管线整治、绿植完善、管网疏浚清掏,改善辖区环境面貌。

(二)逐步完善“门前三包”。打造1-2条“门前三包 ”样板街,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奖惩机制,形成共治共建良好氛围。

(三)深化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每周1次常态活动,每年1次大型活动,提高垃圾分类普及率,依托“南侧天楹”公司,促进垃圾分类智能化规范化专业化。

(四)推进农贸市场“五亮”管理模式。积极推广农贸市场“五亮”管理做法。建立健全各项农贸市场管理制度,规范市场管理。与经营户签订责任状、经营公约等,鼓励经营户参与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学型超商,制作菜品标示牌。

(五)推行“城管进社区”管理模式。建立社区“城管工作站”,构建执法联系、协调、派驻机制,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四、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一)严格落实社会救助制度。全力做好低保审批权限下放的衔接工作,秉持“应保尽保”原则,将辖区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主动为生活陷入困难的贫困家庭申请救急难、临时救助、临时应急补充救助等。继续大力实施“幸福红包雨”项目,对接融合社会资源,以发放小额慰问金的方式弥补社会救助制度空白。

(二)着力扩大辖区就业率。打造“创业一条街”,建立“青年见习基地”,提供就业创业相关政策扶持及政策咨询解答。加大小额贷款宣传力度,提供上门服务,推动居民群众自主创业。加强就业技能培训,组织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等群体开展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获得就业机会。

(三)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爱党爱国爱家、文明和谐向上的社会共识。在“七一”期间,开展以“喜迎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的系列纪念活动,大力宣传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

(四)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在白衣庵社区打造养老服务中心,引入社会组织承接专业化养老服务,构建以家庭为中心,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平台,融合各方资源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农贸市场管理范文6

【关键词】公共服务设施;社区综合体;规划

随着居民对美好生活场景的需求不断提升,传统社区服务“无序+分散”的布局模式尽显疲态,人们需要一种就近满足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又能进行社会交往的公共场所。社区综合体应运而生,一种趋向于“社区最后一公里”的综合型服务供给模式[1],为当前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困境提供了解决思路。

1发展成都市社区综合体概述

1.1发展背景。成都市在社区综合体建设方面做了较多探索,自2010年来陆续编制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导则来指导社区综合体建设。2010年出台《成都市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导则》[2],提出居住区服务中心项目宜以综合体方式叠建布置。2013年制定《成都市中心城区十五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规划》[3],将中心城区划分为200个15min基本公共服务圈,每个基本公共服务圈内建设1个社区综合体以满足社区居民的“一站式”公共服务需求。2015年出台《成都市中心城区社区综合体规划》[4],规划建设200处社区综合体。2020年出台《成都市社区综合体建设技术导则》[5],规范了社区综合体的建设及交付标准。2020年出台《成都市社区综合体功能设置导则》[6],提出五大特色社区综合体概念及综合体功能设置建议。社区综合体,已成为成都市解决居民综合服务需求,提升社区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载体。

1.2社区综合体理念内涵。社区综合体是指将社区服务设施进行集中集约建设,集合了多种公共服务设施和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的综合建筑物(群)。成都市社区综合体是由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文体休闲、医疗卫生、市政公用、社区商业等功能构成的公共服务设施聚集体,是社区的公共服务中心(表1)。

1.3建设现状。2014年,成都市启动了第一批37个社区综合体建设[7]。2017年底,成都市启动了中心城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到2020年底全市新建2818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其中社区综合体261个。

2社区综合体规划标准

2.1规划选址原则。2.1.1科学规划。以成都市各区的15min基本公共服务圈规划为基础,以每一个规划生活圈为控制单元,与城市新区发展规划、城市有机更新、产业功能区建设等专项规划有机结合,综合评估服务设施用地,选择用地规模适宜、符合建设标准的地块设置社区综合体,并确保每个公服圈内至少布局一处社区综合体,满足居民公共服务需求。2.1.2全面覆盖。按照“开发地块同步建设、整理片区提前配套、建成区逐步完善”及“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综合考虑社区周边现状建设、土地出让计划等情况,对不满足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的服务圈进行全面校核,结合近、远期实施进行规划落实。2.1.3交通便捷。社区综合体尽量选择在具备完善的公共停车设施和便捷的公共交通换乘工具等交通便利地块,满足居民15min步行(500~1000m)可达,提高社区综合体的使用便捷性。2.1.4空间融合。结合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广场、综合运动场等公共开敞空间进行一体化规划设计,延伸社区综合体使用功能,为社区居民构建人性化的生活与交往空间。

2.2设置标准。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包含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市政公用、商业服务八大类,结合居民日常需求,确定除教育类的其它七大类服务设施均可纳入社区综合体内进行叠建(教育类需独立配置用地,社区综合体内不做相关要求)。《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园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圈规划导则》等规范根据各类功能设施使用需求,明确了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图1、表2)。社区综合体内除了设置农贸市场等基础性社区商业设施外,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设置部分其他商业设施,如商务办公、餐饮娱乐、邮政服务、休闲购物、教育培训、金融服务等多种功能,以保持社区综合体的活力,增强居民社区归属感。

2.3建设形式。基于公共服务设施使用需求,结合不同场地建设条件,可设置“垂直、水平、混合”三种社区综合体建设形式[8]。垂直形式以单体多层建筑为主,依据各类公服设施相互干扰度及空间关联度的差异,进行垂直空间布局;水平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单独地块形成的低层沿街建筑,各类公服设施功能在水平空间叠建,二是多个功能的单独地块构成布局相对集中的建筑群形式;混合形式即同时包含垂直建设和水平建设两种形式,形成群体建筑(图2)。

3社区综合体建设实施

3.1建设标准。成都市为加强和规范社区综合体建设,提升建筑品质和建设质量,制定了《成都市社区综合体建设技术导则》,明确综合体建设应包括建筑工程、室内装修、设施设备、环境景观、导识系统等内容,并原则上规定不得以清水房标准交付使用。社区综合体为公共服务设施的聚集体,其整体建设要求除应满足上述技术导则外,所含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还需要满足《成都市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用房、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站建设技术导则》《成都市综合运动场、综合健身馆建设技术导则》《成都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点(暂存点)建设技术导则》《成都市农贸市场建设技术导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成都市公共厕所建设技术要求》《成都市环卫工人作息房建设技术要求》等规范、导则要求。

3.2开发模式。结合社区综合体规划点位的分布情况和实施条件,采取政府投资、企业配建、公开招拍挂等多种开发模式实施建设。3.2.1政府投资模式发挥政府实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主体作用,对于以下三类社区综合体,可优先采取政府投资方式实施。一是居民需求急切、需尽快建成投用的项目;二是位置相对较偏僻,周边配套相对不完善,社会企业投资意愿不大的项目;三是因土地性质等因素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的项目。3.2.2企业配建模式在经营性用地出让时,可在土地上市条件中明确由竞得者配套建设社区综合体并无偿移交属地政府所在社区。此种开发模式需要求配套社区综合体与经营性开发项目首期“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竣工投用”,或者根据社区实际使用需求优先实施投用。对于土地竞得者不按照建设标准、建设时间等要求实施配套社区综合体建设的,可由属地政府规划、住建、房管等多部门形成联动,不予办理关联经营性开发项目的预售、网签、规划、竣工验收等程序予以制约。3.2.3公开招拍挂模式为激发市场活力,发挥社会资本优势,吸引企业积极参与,对于地理位置较优越、有投资潜力的社区综合体项目,可采取招拍挂模式建设。成都市《关于加强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的意见》明确采取此种模式的社区综合体,公共服务设施面积不少于总建筑面积的50%,剩余部分可由投资建设单位配置商业设施。建成后公共服务设施部分无偿移交属地政府所在社区,商业部分由投资建设单位自持。

4社区综合体运营管理

4.1社区自主管理。由社区居委会作为管理主体,在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指导下进行具体管理。

4.2组建专业运营公司。学习苏州市成立邻里中心建设公司,负责建设和经营邻里中心的经验[9]。成都市各区一般利用现有国有平台公司,负责部分社区综合体的运营管理,社区综合体的商业部分租赁费用可用于支持公益服务支出,减少政府财政投入,保证社区公共服务同商业服务持久、健康发展。

4.3引进市场管理团队。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招商引资,将社区综合体中的商业及具备收益条件的部分设施整体打包,引进社会企业进行运营管理。由市场管理主体制定一套完整的社区综合体管理体系,包括商户组织、经营销售、物业管理等方面内容,在确保自身盈利的同时,以保障社区公共服务的质量。

5案例分析———以郫都区仁和社区综合体为例

5.1仁和社区现状。仁和社区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红光街道东北区域,面积约1.29km2,规划居住人口3.8万人,目前社区内已建成居住住宅11个,常住人口约2万人,社区交通便捷。在仁和社区综合体实施前,社区公共空间明显不足,缺乏农贸市场、文化活动中心、养老服务设施等公共设施。

5.2仁和社区综合体情况。5.2.1项目基本情况仁和社区综合体(又叫新合作·邻里之家)占地面积5454m2,总建筑面积约16236m2,计容建筑面积约13088m2,容积率2.4,建筑高度23.95m,空间上采取垂直建设形式,地下1层,地上5层。项目包含农贸市场、社区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养老服务设施、公厕(含环卫休息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及商业、商务办公等商业设施(图3、图4)。5.2.2开发模式仁和社区综合体采取公开招拍挂模式实施建设,根据土地出让要求,项目建筑面积的51%用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成后由开发企业新合作公司无偿移交给社区使用,剩余的49%建筑面积由企业配置商业、商办等设施并自持。5.2.3运营管理模式项目的公共服务设施部分移交红光街道仁和社区后,充分利用新合作公司在邻里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体)、新合作市集(农贸市场)、新合作生活(生鲜便利店)三大业态方面专业化运营管理优势,由红光街道与其签订农贸市场、养老服务设施部分的返租协议,租赁费用于支持社区综合体其他公共设施的费用支出,保证社区公共服务持久、健康发展。

6结束语

农贸市场管理范文7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精抓专项整治,实现市容秩序显著提升

1.治脏,让市容环境更加优化。一是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工程。整治物业小区、弃管小区、棚户区,乡镇、村庄所有主次干道、巷道路面及沿线路面、路肩、道路两侧生活垃圾、锯末、木板、乱堆乱放农户房前屋后的生产生活垃圾。确保无积存垃圾,无卫生死角,绿地花坛无白色污染;整治道路环境,确保清扫保洁达到“六无五净”标准,垃圾清运达到“日产日清,车走地净”标准,视野范围内无裸露生活垃圾、白色垃圾,无乱堆杂物;整治城乡结合部环境,确保无垃圾积存,无卫生死角,垃圾规范堆放,今年共清理清理卫生死角31318处;清理乱堆乱放杂物堆15000余处;清理绿化带垃圾367592平方米;清理杂草12389处;打捞沟渠154700米;城乡收集转运垃圾11.2万吨。二是实施生活垃圾中转站、收集点整治工程。通过专项整治,确保垃圾中转站、收集点有专人管理,及时清理,垃圾不超高、不满溢,地面干净整洁,3米范围内无垃圾撒落、污水积存和明显臭味;生活垃圾收集站(转运站)构筑物内外墙无明显积尘、污迹。三是加大主次干道清洗、清扫保洁力度。城区公共广场和人行道使用路面养护车进行轮番冲刷,主次干道利用高压清洗车、洗扫车进行清洗,路牙泥沙采用小型扫地车进行清扫后再用路面养护车进行冲洗。主次干道要求每日冲洗至少2次,冲洗完成的路面见本色。四是加强疫情期间生活垃圾清运力度。要求环卫岗位人员切实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每日严格佩戴口罩作业,同时对城区及城中村加强巡查,督促保洁运营公司加大力度环卫公共场所及设施设备进行消毒,城区7座中转站每日进行雾化消毒,每日至少6次全面消毒,乡镇8座中转站每日早、中、晚三次采用消毒剂稀释喷淋法进行大范围消毒,25座公厕每天消毒6次。为防止疫情防护用品二次感染,城乡设置废弃口罩专用桶1000个;城区安排1辆废弃口罩收集专用车,乡镇安排2辆废弃口罩专用收集车,每天对专用桶进行更换内置垃圾袋及消毒处理;并配备配备工作服、口罩、手套、垃圾夹、84消毒液喷雾剂及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资,每日转运后消毒。

2.治乱,让市容秩序更井然。一是城市市容“乱象”明显好转。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在城区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乱张贴、乱泼、乱倒、乱堆、乱放、乱拉乱挂专项整治,对市场、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进行持续整治,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医巷、学成路等重要路段重点区域进行了整治及规范,市容秩序明显好转。二是城市占道“乱象”明显规范。以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为目标,重点整治早餐店出店经营、占道洗车修车、占道五金加工等城市管理顽疾,城区出店占道经营现象大幅减少,大道、龙津路、玉茗路等主次干道持续好转,共关店整改店面105家、暂扣违章物品450余件。三是规范户外广告设置。组织人员对道路两侧临街商铺的破损店招牌及广告进行拆除,共拆除42余处、规范198家。四是整治车辆乱停乱放。对随意在人行道(广场)乱停乱放机动车进行贴单处罚,查处410余辆乱停乱放车辆;沿街统一划设非机动车辆停放标线,路段城管人员、店主及时劝导和纠正市民有序停放车辆,协调区“五车整治办”强制扣车370余辆,有效提升了人行道通行能力。五是整治晾晒衣物乱象。在晴天组织工作人员对在绿化带、行道树上晾晒被子、衣物及在绿化带内堆放杂物等不文明行为进行集中整治,确保城区绿化带整洁。六是整治违法建设乱象。狠抓章舍片区内“两违”的查处力度,对新发生的“两违”行为,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做到发现一起、及时查处一起。截止目前,共制止“两违”现象22处,拆除建筑面积1995平方。七是实施城区小广告整治行动。对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墙面、电线(灯)杆等设施的乱张贴、乱喷画、乱涂鸦等非法小广告进行全面清理,共清理小广告35126余处。通过集中整治使城区内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3.治污,让人居环境更优化。一是扎实开展扬尘渣土污染综合治理。会同区住建局、交警二大队对城区在建工地进行规范整治,共下达整改通知书23份、规范建筑工地施工设置围档3000余米、规范设置装修围档1500平方米,督促楼盘工地硬化进出口道路200米,督促各楼盘工地设置进出冲洗平台20处,查扣违规运输车辆24余辆;二是扎实开展噪音污染治理。组织执法人员加强城区商业噪音、生活噪音的管控力度,宣传及督促广大市民在休闲、娱乐时注意时间,尽量不要影响他人,同时加大对城区商业噪音的打击。截止目前,共下达整改通知书52份,暂扣噪音设备168件。对城区在建工程存在施工噪音扰民、建筑材料运输等现象进行摸底、排查,并对违章者下达整改通知书及扣车的处罚。三是扎实开展城区餐饮业油烟治理。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单位督促各餐饮门店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并保持正常使用,使油烟达标正常,对于油烟排放不达标的餐饮门店进行限期整改,对规定期限内拒不整改者,进行关店处理。共调查餐饮店210家,下告知书35家,整改了35家。同时,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引导业主按要求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再排入大气。

(二)施行市场化运作,大力提升环卫水平

1.推行环卫“管理精细化”和“作业精细化”。实施人工、机扫、清洗相结合“三位一体”的作业模式,细化人工、机扫、水洗作业时间、程序。科学调整车辆资源,最大化地发挥机械作业优势,实现人机最优结合,弥补人工定额大、扫保不及时的空白。让道路保洁更精细,对城区道路进行机械化作业,全方位、全天候对道路地面进行清扫,并对栏杆扶手、公交站台等进行擦洗。同时进行道路机械冲洗作业、卫生死角突击清理等。包括对人行道杂草清理、路牙积水处处理、窨井清掏、绿化带、卫生死角彻底清理、清理“牛皮癣”、人行道高压冲洗作业,生活垃圾收运作业做到车走地净,密闭运输,运输过程无扬撒,以“垃圾不落地,沿途不渗漏、车辆和容器干净,作业规范”为重点,解决作业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每天定期清洗车辆,定期清洗垃圾收集容器,作业人员做到着装整洁,遵守工作纪律,言行文明礼貌,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并形成常态化管理。

2.严格督查管理考核制度。针对农村、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的薄弱环节,环卫所将城中村的专项整改任务落实到考核任务中,通过细化考核任务,强力督促市场化作业公司整改到位。

3.落实反馈应急机制。在环卫所解放了直接管理职能后,逐渐完善服务监管职能,制定了反馈投诉应急机制,积极加强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的业务联系,热情、虚心接受群众、媒体的监督。对于平日市民有关环境卫生的各类投诉,及时受理并在限定时间内迅速对存在问题进行办理,努力维护环境整治成果。

(三)开展城市四化,提升城市品质品味

1.绿化城区新增道路。新增绿地面积1.9万?,新栽行道树600余株、大乔木800余株、灌木20万余株,栽植石楠球230余株;铺设草坪10000余?;市民公园及城区节点更换鲜花20万余株,硬化见贤南路绿化带680平方米。

2.开展城区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活动。累计清理垃圾、杂草900余车及洒水车浇水240车次,并对河滨公园、大道、才都大道、金山大道、建设路及撷秀园、文萃园等处进行重点整治,有效改善这些路段园林绿化的环境卫生状况。

3.亮化城市夜景灯光。常抓不懈对大道、才都大道、金山大道、建设路等路段沿街单位、楼盘夜景灯光情况进行巡查,及时督促所属单位、企业按时亮灯,确保了各路段照明、夜景灯正常点亮,成为一道亮丽的夜景。截止目前维修路灯6269盏(包含,更换驱动电源、触发器、空气开关,钠灯、节能灯等多种型号的灯具);维修及更换电缆线6448米;累计接到96起群众反映的路灯损坏热线电话和信访件,在当天就进行了修复。对抚北工业园区主次干道的路灯进行全面改造,新装太阳能灯具162套;新装LED灯具432套。

(四)因时制宜,提升园林绿化管护水平

1.做好苗木管护工作。承担城区总面积46.5万?公共绿地和2万余株行道树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及时做好行道树、绿化带的整枝、修剪、抗旱保绿、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确保苗木正常生长。

2.加强公园广场日常管理。做好安石公园内绿地升级改造、园内绿化的日常管护和文塔的安全检测及维修、加固、防腐等工作;安装垃圾桶32个,更换花岗岩60?,维修灯管300m,护坡200?,文塔塔檐修复400?,更换景观灯15盏。

3.维修绿化设施。对城区各公园、广场、道路绿化缺株进行补栽及城区园林绿化进行整治,累计移栽行道树550株,补栽行道树100株、灌木2万株,补铺草皮7200?,铺设人造草皮1300?,更换鲜花15万余株。另外,更换、维修大理石树围20套,各公园安装大型文化墙4块,大型不锈钢宣传牌12块,其他创卫宣传牌18块,树牌98块,建设东路、芙蓉路安装大型不锈钢效果图3块,大型宣传标语1条,休闲椅6张,垃圾桶32只,修补花池石600余米,重新油漆凉亭4座,公园内桥面喷漆刷白6508平方米。

(五)勤于维护,确保市政设施运行无忧

1.做好道路(下水道)维修工作。一是对城区街道人行道、下水道及雨水井等市政设施进行了及时维修,水泥硬化路面1638.31平方米,人行道板维修7268.60平方米(包含盲道板、普通人行道板、大理石、吸水砖、文化板等),安装人行道护栏2685米;二是调直路沿石1263米,新装路沿石426米;三是城区下水道疏通改造维修123处,清理雨水井4000余处;更换雨水井盖276套,清理检查井620余处,更换检查井盖162套,下水道清淤2576米。

2.做好路灯管护工作。加大路灯巡查密度,保持路灯完好、整洁,路灯无破损、功能完好,确保路灯开关灯及时、各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灯杆、灯具、表箱、检查孔门无破损、无缺失。共维修路灯6269盏(包含,更换驱动电源、触发器、空气开关,钠灯、节能灯等多种型号的灯具),维修及更换电缆线6448米。

(六)强化管理,大力优化市场经营环境

1.开展农贸市场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要求,2020年将投入资金近10万元在场内环境、建筑装修、设施设备、场内布局、商品卫生质量、市场管理、诚信经营等九个方面对城区农贸市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维修,并购置各类保洁设备、硬件设施。

2.全力推动集贸市场管理规范。一是实行岗位职责制。制定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明确职责和目标任务,定岗、定责、定人,做到奖罚分明。二是严明工作纪律。全面规范上下班签到制度、值班制度、请假制度、财务制度、考评制度,用制度规范人和事。三是规范市场收费行为。各市场管理所建立台帐制度,收费日记帐,真实反映市场的动态,经营状况。四是整治市场经营秩序。对市场摊位台面、地面、通道、公共厕所等定期进行冲洗,对市场内经营秩序进行了专项整治。

3.积极开展农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大上顿渡城区农贸市场以及周边道路进行了全面的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一是新城农贸市场与市场内经营户和店面业主签订“门前三包”责任制,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落实到个体;二是对市场摊位台面、地面、通道、公厕等定期进行冲洗;对市场内经营秩序进行了专项整治;三是加强对家禽类摊位的保洁清扫力度,并实行严格的屠宰销售分离制度;各市场定期组织人员对市场内杂物和垃圾小广告进行清理;四是进一步规范市场内车辆的停放,确保市场通道畅通;五是对新城饮食一条街进行了整治,现该路段已无商贩占道经营,道路两侧店面已无出店经营现象,环境卫生得到彻底改观。

(七)服务大局,稳步推进全区中心工作

一是抓好全区重点工程项目。做好平安大道综合地下管廊建设工程,截止目前管廊基槽开挖施工全部完成;管廊主体结构全部完成;管廊回填施工全部完成,管廊内平层全部完工。

二是扎实开展烟花爆竹禁燃工作。联合公安、特警等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在城市建成区和城市建成区外重点场所全面禁止烟花爆竹,每天组织执法队员进行了常态化巡逻,工作至凌晨两点,确保了城市建成区无违规燃放行为的发生,得到了市里的表扬。

(八)提高认识,开展城市运行安全专项整治

我局围绕城市管理工作重点,牵头全面开展城市运行安全整治活动,一是部署得当,落实人员责任,全面辨识风险和查找隐患;二是认真梳理线索,做好台账资料建档;三是全面加强风险管控,对隐患进行及时清零。目前全区城市运行安全总体平稳,未发生较为重大的人员财产伤亡损失事件。

(九)加强党建,增强党员大局意识

一是坚持把党建作为首要中心工作,把忠诚、担当、服务的理念贯穿到城市管理工作全过程。积极推进党建三化建设,组织好围绕“好人主义之害”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不断强化党的宗旨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廉政意识和创新意识,确保了队伍思想纯洁、行为规范、作风优良,祛除思想上的杂质,有效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素养,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给城市管理工作注入了活力;二是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严格落实“”制度,积极开展党员固定活动日,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学习,提升履职尽责能力。

(十)加强培训,规范执法提升城管形象

紧扣“强基础”,着力改变执法时面临的“暴力抗法”等被动局面。通过邀请专业执法教官现场实战授课等方式进行实务培训,强化应对突发性事件处理能力。同时加强干部职工学习教育,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城市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有力促进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存在困难及问题

通过全局干部职工的不断努力,我区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对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对照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等各项工作的相关标准要求,我们的工作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局机关编制不够。自我局2008年成立以来,局机关编制为11个,后面陆续将园林管理局、市政管理局、市场建设服务中心整体划入我局管理,且随着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将社区城市管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职能逐步移交到我局,但局机关编制未相应增加,且现有工作人员存在严重不足和老龄化,专业人才十分缺乏,影响了机关的运行效率,制约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二是城市规划滞后,严重制约城市管理。如龙津南路、金山大道西段、学府路西段设计严重滞后,加上城区停车场、农贸市场规划不足,断头路多,背街小巷狭窄等,管理起来十分困难。三是城市管理部门职能尚未理顺,自住建部已下发《城市管理办法》,涉及环保、建设、工商、交警等多个部门职能,但相关部门职能、相关人员编制、执法仪器检测设施、专业培训等方面都未落实到位,给我局的城市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四是城市配套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如农贸市场、公厕、垃圾中转站、停车场数量偏少),无法满足城市公共服务需求。五是城市管理、维护资金不足,致使许多工作开展不顺利(如路灯灯杆老旧、园林管护经费不足、协管员待遇低招人难)。六是建筑垃圾、渣土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虽然我市设置了建筑垃圾消纳点,但许多市民考虑运输成本往往都是夜间偷偷随意倾倒装修建筑垃圾,建筑渣土目前都是以渣土清运公司自行调剂、消纳为主,目前还无消纳场所。七是社区城市管理起步较晚,社区干部相关业务不熟悉,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我局将立足城市管理职能职责,强化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城乡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一)精心组织,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1.巩固创国卫成果,实施常态化管理,继续加大对农贸市场出入口、学校周边环境、体育路、中医巷等重点地段及修车洗车、饮食等重点行业的综合整治。

2.强化“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举措。对于多次违反“门前三包”责任制劝诫不听的、屡教不改的商铺,依法依规进行关店停业整顿。同时,联合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单位督促各餐饮门店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并保持正常使用,使油烟达标正常,对于油烟排放不达标的餐饮门店进行限期整改,对规定期限内拒不整改者,进行关店处理。

3.扎实开展扬尘渣土污染综合治理及临街店面装修整治,规范建筑工地施工设置围档、临街店面装修设置围档。

4.开展城区临街店字牌招牌等整治,拆除不规范及缺损、破旧等有碍市容的广告牌匾、横幅,规范临街店牌。

5.加大机动车辆乱停乱放查处力度,联合区“五车”整治办加大对城区人行道及广场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的整治。

(二)精益求精,提高环境卫生管理能力

1.进行专项整治。一是将城区内“三无小区”、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垃圾死角实现环境卫生全方位、全覆盖的管理,防止出现反弹现象;二是将道路保洁、生活垃圾清运、公厕管理及农村环卫城市化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细化、量化作业标准,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完善网格化、即时性、全覆盖的环卫管理长效机制,牢固树立“精细化”思想,扎实推动各项环卫工作走上“长效化”轨道。

2.加强日常监督。严格对环卫作业进行检查考核,加大对公司督查考评力度,实施有计划、有步骤、有落实的督查考评办法,坚持做到日日有督查,月月有考评。在具体工作中,对每次发现的问题,详细记录,及时反馈,并及时下好整改通知,限时整改,当月兑现奖惩,不断提高我区市容环境卫生水平。

3.推进垃圾分类。严格按照区政府有关垃圾分类工作的计划安排,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尽快进入我区常态化阶段。

4.加快设施建设。根据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合同,加快环卫智慧基地建设,具体包括城乡一体化综合管理中心、智慧管理中心和再生资源回收中心。该中心规划总用地面积为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20平方米。具体包括:智慧管理中心400平方米,维修与洗车房200平方米,再生资源回收中心面积为600平方米,总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

(三)精确发力,完善城区配套功能

1.完善全区照明设施维护和管理,对存在问题的路灯进行及时修复,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路灯配置;保障城市路灯设施完好率保持在98%以上。亮灯率达到96%以上。继续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及节电改造,积极推广应用高光效、长寿命、低能耗的LED灯泡。开展主次干道的夜景灯光验收审核工作,做到一路一景观,一街一特色;

2.协调推进上顿渡城区雨污管网改造工程,做好城区各小区支管网接入主管工作和新建小区雨污分流工作,解决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的问题;

3.加强对新开发楼盘周边市政设施的监管。遵循“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加强城市道路开挖统筹管理,协调后期各类新增管线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同步改造。加大对违章开挖、占用道路的打击处罚力度。对新建楼盘雨污管网布线进行审核备案,对因项目施工导致政府排水系统堵塞的行为进行查处。制定新开发楼盘自建公用设施的相关要求,对其自建的接户管道、人行道、主次干道周边夜景灯光进行验收。健全市政基础设施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市政设施建成后及时将管理信息移交城市管理部门;

4.排水设施建设与改造。完善雨污管网系统,对全区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排查,改造破损及与现实标准不符合的管网,对管辖范围内街道下水道进行清淤,根据城市实际发展及规划情况,结合老旧小区及街巷改造,逐步完善城区排水管网密度,保证中心城区排水通畅,防止城市内涝成灾。

(四)精准施策,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1.南山大道绿化工程,计划种植桂花180株、沿阶草260?。

2.做好芙蓉路行道树种植工程,该工程计划种植红叶石楠500株。

3.建设东路延伸段绿化工程,计划种植香樟、造型柏树、桂花、樱花、紫薇、红叶石楠等乔木587株,茶梅球、红叶石楠球、红花继木球等球类207株,红叶石楠、红花继木、毛杜鹃、地被四季桂等灌木6300余?

4.东区小游园建设工程,计划种植香樟、桂花、樱花、紫薇、红枫、造型罗汉松等乔木130株,茶梅球、红叶石楠球、红花继木球等球类85株,红叶石楠、红花继木、毛杜鹃、沿阶草等灌木1600余?,草皮种植900余?,鲜花种植1.4余株。

5.继续做好城区总面积46.5万?公共绿地和2万余株行道树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及时做好行道树、绿化带的整枝、修剪、抗旱保绿、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确保苗木正常生长。

6.计划做好市民公园、冰河东路花箱、金山大道、才都大道等道路节点全年更换鲜花20万余株。

(五)精心组织,服务水平再上台阶

1.严格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对城区农贸市场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改造,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在经营秩序、环境卫生上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2.不断拓展和培育新市场,使上顿渡城区农贸市场布局更加合理。启动位于河西的廉租房农贸市场和位于大道鱼苗塘的益民家园农贸市场。这两座农贸市场的启用,将大大方便市民购物,并可以彻底根治上顿渡城区背街小巷商贩占道经营的现状。

3.中心将继续根据创建国家卫生农贸市场标准,对市场内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和提升。

农贸市场管理范文8

通过综合整治,彻底根治商业城各类安全隐患,杜绝乱停乱摆、占道经营行为,拆除违章建筑,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规范市场经营,实现周边环境明显好转,形成业主负责、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二、整治重点。

1、维修改造配电房电源设备、用电线路、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两自动”系统线路等电力设施。

2、添置、充装及更换消防灭火器材,维修消防器材橱柜、消防水泵、消防水管,疏通、改造消防通道。

3、改装用可燃材料装修的店铺,设置防火分区。

4、维修四楼天井,新建消防水池。

5、拆除违章搭建和违章改、扩建建筑物,整治一楼四周车辆乱停、摊点乱摆和占用消防通道经营的行为。

6、建立健全一楼农贸市场管理处和二、三楼业主管委会内部管理体制和应急机制。

三、整治要求。

坚决做到“七个严禁”:严禁破坏消防设施;严禁明火经营和取暖;严禁使用电器取暖和大用电量设备经营;严禁点蜡照明;严禁堵塞消防出入通道;严禁乱扔烟头;严禁车辆进入和停放市场内。

四、整治纪律。

商业城的业主、住户和经营户必须坚决执行县政府的决定,服从指挥,按时整改,对拒不执行整改决定的依法给予经济处罚,并责令关门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依规从严处理。凡阻挠、拒绝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视其情节轻重由公安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