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谈《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摘要:新《政府会计制度》在政府会计系统性改革的背景下诞生,致力于创设规范、科学、统一的会计准则体系,在预算法、会计基本准则等条规持续优化的条件下该体系初步建成,《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于 2019 年全面实施表明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预算水平的提升、会计准则体系的健全都有着积极的影响。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决算报告制度的基础为政府会计核算,有关制度很难客观、科学且全面地反映财务状态,成本核算效果欠佳,存在资产管理风险。在改革活动深入展开的新常态下《政府会计制度》逐步渗透,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影响。本文通过探析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略,以期为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引言

新《政府会计制度》指的是新时代政府为解决会计方面有关问题所推行制度的统称,侧重改进会计系统,完善会计法规,加大预算力度。财务管理指的是与资金流转相关管理行为的总和,将财务工作与经营管理工作融合在一起,使财务管理的范围随之拓展且财务管理的能力可持续提升。新《政府会计制度》改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体系,有关单位助推财务管理优化升级势在必行。然而,有些单位却存在财务管理原则模糊、制度欠佳、方法单一、框架不稳以及人才紧缺的问题,降低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基于此,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质量在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探析财务管理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要性

(一)利于财务管理突破创新

首先,新《政府会计制度》鞭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重构,加大预算会计、财务会计衔接力度,实现会计核算一体化的管理目标,双报告、双基础、双功能的财务管理模式注重预决算,还关注单位资金活动的动态,会计核算的基础为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使用“平行记账”方法强化财会工作能力;其次,政府会计要素得到科学的界定,推行“5+3”模式并重新划分会计要素,基于权责发生制设置净资产、负债、资产、费用等要素,基于收付实现制设置预算结余、预算支出、预算收入,将资金活动可能出现的情况纳入管理之列,使会计核算更加细致且合理;最后,资产负债计量更加明确,要求资产与负债由会计制度进行计量,通常采用历史成本,亦可使用公允价值、现值及重置成本计量,使资产负债金额可实现高效计量目标,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利于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新《政府会计制度》使财务报告体系更加健全,在会计核算变更的前提下该制度指引行政事业单位使用预算报表及财务报表,在实施权责发生制的前提下使用现金流量表、收入费用表及资产负债表,客观反映运营实况,加之预算管理收支表的有效应用,为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提供依据。值得一提的是,费用与收入会计要素的引入是基于权责发生制加大费用归集力度,使单位核算精准性随之提高,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引入成本概念,提高单位资金使用率,助其科学展开绩效评价工作,达到“以考促管”的目的,继而凸显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积极影响。

(三)利于单位资源合理配置

新《政府会计制度》引导行政事业单位积极运用预算报告、财务报告,使内部资金活动监管更加深入与全面,增强会计核算的精准性及合理性,这为单位根据发展需要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依据。虽然折旧摊销问题早已提出,但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并未对相关问题予以明确。新《政府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的区分与界定提出了明确要求,还规定折旧年限,解决了单位折旧摊销流程混乱且流于形式的问题,在针对资产进行折旧摊销的基础上真实反映单位的资产现状,使单位的“家底”更加清楚,从而为其资产合理化调配给予支持,尤其利于盘活固定资产,达到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稳步发展的目的。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阻力

(一)原则模糊

新《政府会计制度》改变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旧态,在双基础、双报告等举措的全面实施进程中解决管理问题,如折旧摊销、预决算、绩效考核等,财务管理经验逐步累积,为进一步施行有关制度给予支持。因为新《政府会计制度》推行时间不久,所以相关管理经验较少,这不利于原则的提炼与推广,导致出现财务管理原则模糊的现象,继而降低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财务管理质量。

(二)制度欠佳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具有引导、约束、监督等功能,除关注资金活动外还要参与决策管理,这就需要单位内部制度能与新《政府会计制度》有机交融,为发挥后者的优势奠定基础。当前有些单位存在财务管理制度欠佳的问题,出现财务工作盲目的现象,很难遵循新《政府会计制度》具体规定,影响有关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效。

(三)方法单一

预算、核算、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资金最为常用的办法,虽然现行财务工作手段具有价值,但在新制度、新条规、新体系推行的背景下财务管理电子化大势所趋,先进技术与财务管理的结合不仅可解决管理低效、信息流通受阻、核算不准等问题,还可打通财务管理渠道,增强管理活动的渗透性及全面性,达到弥补单一类型管理缺陷及打造高效管理体系的目的。

(四)框架不稳

财务管理框架是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应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基础,为依托核算流程、业务流程、税务管理等流程完成财务管理任务给予支持。当前有些单位存在管理框架不稳的问题,这与其未能深入解析新会计制度内涵及财务管理方式僵化等原因有关,无法有效利用新《政府会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五)人才紧缺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有关制度能融入财务管理体系需要工作者付诸努力。然而有些单位并不重视人才的培养,管理工作、会计工作脱节的问题客观存在,对工作人员财会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却并未注重其管理意识、服务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随之降低,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科学发展。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措施

(一)明确管理原则

第一,系统原则。财务管理位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系统,相关管理活动本身由分配管理、投融资管理等子系统构成,这就需要财务管理增强系统性,从单位战略性运营视角切入进行管理,而非仅关注资金活动,以免单位内部“各自为政”,要通过财务管理打开系统性的营运局面;第二,收支平衡原则。新《政府会计制度》除引导各单位推行收付实现制外,还推行权责发生制,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利用现金流量表、收入费用表和资产负债表全面反馈有关单位的运营实况,加之收入支出等财会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水平,继而保障收支平衡,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助力单位稳健发展;第三,综合权衡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在营运中需关注风险,通过财务数据的系统性剖析可对风险加以识别、判断、评估、防范,新《政府会计制度》首次在行政事业单位引入成本概念,这就需要有关单位能时刻关注成本,平衡成本与风险的关系,通过控制成本节约开支,在开源节流的过程中提高资金调配质量,降低资金风险,实现财务管理一大目标。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风险、成本、资金三者要综合权衡,在各类管理方案及决策中加强结构优化、整体优化,达到提升财务管理能力的目的。

(二)优化管理制度

第一,依托新《政府会计制度》主要成效优化管理制度。在双报告、双基础、双功能加持下,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控制、内部管理为导向,基于收付实现制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拔高预算执行能力,控制预算风险。在财务智慧化的前提下推行信息化管理制度,渗透集约化、数字化、标准化的财务管理理念,推动有关单位的财务管理步入新阶段。在单位内涵建设背景下推行学习制度,用新视角剖析新《政府会计制度》,在财务管理领域引入新知识、塑造新角色、添加新职能,助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升级;第二,依托新《政府会计制度》主要内容优化管理制度。通过对新《政府会计制度》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可总结出“十大亮点”,具体表现在统一会计核算、重塑会计要素、会计信息化、“双分录”归属、核算跨期详细摊配费用、反映债权价值、细化资产项目、优化会计科目、取消基础会计、添加“资金结存”科目,继而对现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予以“净化”,通过制度细则的添加与删减助力财务管理工作与时俱进。以会计信息化为例,行政事业单位可推行《财务报表数字化管理制度》,不仅可在线上传、下载有关报表,还可运用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提高财务信息利用率,从而满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需求。

(三)丰富管理方法

通过对新《政府会计制度》进行分析可知,新时代数字化的财务管理是提升有关工作水平的必由之路,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基于“互联网 +”丰富管理方法,可应用全成本核算、全面预算、固定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软件产品及高拍仪、条码打印机、会计用品等硬件产品,在全面的功能、可靠的系统、新颖的技术支撑下打造智慧化财务管理矩阵,满足有关单位财务管理电子化改革需求。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还可创建财务共享平台,一方面为智能记账、网络报销、成本核算等功能起效奠定基础,为财务管理软件源源不断提供财会数据,另一方面打通业务端与财务端联动壁垒,为新《政府会计制度》一以贯之提供条件,在信息化的业财融合模式下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四)稳固管理框架

财务管理框架从整体上讲要将新《政府会计制度》视为一大基础,在基础扎实的情况下进行顶层设计、动态监督、总结评价,为该框架持续优化升级给予支持。框架的稳固与否与各支点有关,业务流程、核算等流程均属于该框架的支点,需在相关流程清晰的前提下落实财务管理目标。以成本核算流程为例,需在《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的要求下提升内部管理能力并保障绩效管理高效,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将成本控制、公共服务或产品定价、绩效评价视为成本核算信息来源,以财会数据为依据,设置财务会计明细科目,做好原始记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成本数据汇总、传递、整理等工作质量,遵循重要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可靠性等原则进行成本核算,按业务活动、政策、项目、公共服务或产品设定核算对象,还需明确成本项目及核算范围,使成本核算管理框架能更加稳固,继而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五)培育管理人才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需了解新《政府会计制度》诞生的背景、创新与突破、实施阻力及应用价值,树立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将该制度融入日常工作中,为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及质量给予支持;其次,财务管理人员需具备电子化办公技能,能保障财会数据安全,既可灵活运用线上管理功能模块,又可在数据资源、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助力下创新争优,丰富财务管理举措,助力电子化工作体系健全;最后,财务管理人员需接受行政事业单位监督与考评,利用考评结果反馈管理成效,为财务管理岗位工作人员进一步改进制度、流程、方案提供依据,继而在强化工作人员自学能力、服务能力、创造力及反思自省等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四、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其他建议

(一)问题驱动,保障财务管理实事求是

行政事业单位固有财务管理基础及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理解会使之碰到管理问题,这些问题是财务管理短板的集中体现,可助力有关单位反思并探索新制度推行路径,这就需要有关单位受问题驱动,从实际出发加强财务管理,不可生搬套用其他单位管理模式,需抓住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点并融入财务管理范畴,使有关制度可成为驱动单位发展的管理动力,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继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

(二)理论扎实,为财务管理持续深入奠定基础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带来极大的影响,需行政事业单位基于该制度引入新思维,抓住“十大亮点”解决具体问题,运用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财务一体化管理等模式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基于此有关单位要解析政府会计实务,能理清“双核算”“平行记账”等管理举措实施的思路,在理论扎实的前提下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地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三)加强内控,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为使新《政府会计制度》能与财务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行政事业单位需完善资产管理、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及其他制度,为内部控制提供依据,营造相互制衡、监督、配合的财务管理氛围。同时为新体系、新思维、新标准的实施铺平道路,通过内控增强新《政府会计制度》监管的一贯性、全面性及合规性,继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支撑下行政事业单位展开财务管理工作具有资源合理配置等积极意义,这需要有关单位能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明确原则、丰富方法、稳固架构、制度优化、培育人才,同时建议在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过程中推行新《政府会计制度》,保障管理理论扎实,加强内部控制,继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作者:孙立维 单位:绍兴市上虞区崧厦街道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