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学习计划范例

集中学习计划

集中学习计划范文1

一、总体要求

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中心组学习的主题主线,坚持不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中之重,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系统学、跟进学、联系实际学。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加快建设“大美生态、科技文明新”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二、学习重点

1.深入学习领会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充分认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展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也是对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集中检验。要通过深入学习,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振敢于斗争、担当实干的精气神,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

2.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用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辅助读本,进一步深刻认识这一重要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之旗、精神之魂,深刻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内在逻辑脉络和重大原创性贡献。通过深入学习,努力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断在思想上有新感悟、在政治上有新升华,更加自觉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3.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在深入学习经典原著中体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提高运用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4.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全面准确学习在党的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通过的决定,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深刻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深刻理解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不断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推动全会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5.深入学习领会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结合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认识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坚持稳字当头,增强必胜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深刻认识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6.深入学习领会关于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脱贫攻坚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打赢脱贫攻坚战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标志着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标志着我们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深刻理解脱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务必咬定目标、一鼓作气,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规律,全面准确把握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态势,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发扬斗争精神,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强化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

8.深入学习领会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长期以来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改变,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整体崛起,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旺盛生机活力,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以此作为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深刻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清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既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又要担当作为、敢于斗争,更好应对变局、服务大局、开创新局。

9.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历史特别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重要论述。深入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始终铭记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传承红色基因,鲜明政治本色,对党保持忠诚,恪守人民情怀。通过深入学习,树立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10.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四中全会精神。原原本本、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在党的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研读党的四中全会文件,深刻理解党的四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工作部署,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和全会决策部署上来。

11.深入学习领会省委、市委全会精神。认真学习省委第十四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市委七次、八次全会文件,深入理解和把握省委、市委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把省委、市委全会精神落实到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实际工作中、体现在工作成效上。

三、具体学习内容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党章党规、党史国史、国家法律法规;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国、省、市“两会”精神;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等。

2.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全国、全省、全市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文件精神;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全国、全省、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以及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的重要讲话和对工作的要求,中央、省委有关巡视整改工作的文件精神,全国、全省、全市有关脱贫攻坚的文件精神等;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全市有关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宗教事务条例等。

3.《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等。

4.“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教育;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活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网络安全形势、密码应用对策;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现代金融、全域旅游等现代经济、科技知识;国防教育、普法专题以及保密法的学习;《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中央、省委、市委、县委要求学习的其他重要内容;结合本地、本单位、本部门工作实际和干部思想实际安排学习的内容等。

四、专题调研

为提高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成效,中心组成员要落实调查研究制度,要结合自身工作和学习体会,每年撰写1至2篇质量较高的调研文章或心得体会文章,在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时开展研讨交流,更好地发挥专题调研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作用。调研要紧扣我县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学习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党组要把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将以上重点内容列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同时结合实际,适当增加其他方面内容的学习,精心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安排,认真组织实施。

2.提高学习质量。以中心组成员自己学、自己讲为主,倡导研讨式、调研式学习,反对片面追求学习次数,确保集体研讨有思考、有深度、有见地,不断提高政治意识、强化理论思维。要丰富学习形式,把常规学习与在线学习相结合,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开展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要把个人自学思考与集体学习研讨相结合,做到全面、全过程学习。中心组成员要制订个人年度自学计划,合理安排读书学习时间,每人每年精读理论和业务书籍,坚持做好自学笔记(每年一万至两万字)。

集中学习计划范文2

一、总体要求

坚持不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中心组学习的主题主线,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把学习贯穿于交通工作中,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思想理论武装,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围绕贯彻综合交通战略体系和“四好农村路”建设目标,准确把握新常态下交通运输工作新的定位,为开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学习重点

1.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进一步深刻认识这一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之旗、精神之魂,深刻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内在逻辑脉络和重大原创性贡献。通过深入学习,努力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断在思想上有新感悟、在政治上有新升华,更加自觉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思想,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在深入学习经典原著中体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提高运用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深入学习贯彻关于重大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做好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坚决服从党中央的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全面落实防控工作措施,构筑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全县发展大局作出交通贡献、交通担当。

4.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全面准确学习在党的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通过的决定,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深刻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深刻理解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不断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推动全会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5.深入学习贯彻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认识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坚持稳字当头,增强必胜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深刻认识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6.深入学习贯彻关于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脱贫攻坚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打赢脱贫攻坚战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标志着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标志着我们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深刻理解脱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务必咬定目标、一鼓作气,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规律,全面准确把握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态势,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发扬斗争精神,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深入贯彻落实新制定的《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强化党组主体责任,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

8.深入学习贯彻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长期以来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改变,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整体崛起,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旺盛生机活力,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以此作为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深刻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清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既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又要担当作为、敢于斗争,更好应对变局、服务大局、开创新局。

9.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历史特别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重要论述。深入了解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始终铭记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传承红色基因,鲜明政治本色,对党保持忠诚,恪守人民情怀。通过深入学习,树立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10.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原原本本、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在党的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研读党的五中全会文件,深刻理解党的五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工作部署,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和全会决策部署上来。

11.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深入学习同志视察江西和赣州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同志在省域和市域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探索实践,从理论渊源、实践基础、思想内涵上全面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2.深入学习贯彻和党中央对交通运输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继续结合实际深入学习关于交通运输的战略定位、发展宗旨、战略取向、底线要求及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交通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交通运输法律法规系列知识;深入学习交通运输业务知识,不断增强交通运输依法行政能力和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13.深入学习贯彻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准确理解和把握全会精神实质,努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认真学习全会提出的全力推进赋能稳企、全力推进项目攻坚、全力推进改革突破、全力推进创新开放、全力推进城市能级提升、全力推进“三农”提质增效、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全力推进协同改善民生、全力推进基层治理、全力推进“十四五”谋划等十个方面工作,主动提高站位,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从开化实际出发,把国家治理、省域治理、市域治理的总体部署与县域治理的实践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价值导向相统一,坚持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相统一,把实践成果进一步转化为制度优势、治理效能,以高水平县域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县域治理现代化样板县。

三、具体要求

1.规范学习制度。党组(总支、支部)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按文件要求,将以上重点内容列入专题学习计划,精心组织实施,抓好贯彻落实,切实推动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同时,结合单位实际,及时增加其他方面重要内容,确保学习落到实处。

集中学习计划范文3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化学学科有的概念、原理、物质的微观结构较为抽象,因此,传统的语言文字表述和传统常规的实验使学生较难理解。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分子的空间构型;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原电池反应原理等理论知识,我们可以借鉴计算机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就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的特征和变化的过程,变抽象为直观。此外,工业采用接触法制作硫酸流程;工业制硝酸的流程;石油分馏产品;钢铁的冶炼,工业合成氨等内容,单一语言表达和挂图展示,学生的感知认识度不高,此时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传统教学创设了形象性的教学情境。

二、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补充传统实验方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在传统常规实验演示中,由于多种因素,有些实验的过程和现象不显著,从而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譬如,分子的扩散、气体的产生及固体的溶解等现象,学生观察效果并不明显。假如把这些实验的演示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来展示,充分运用它具有的定格、慢放、放大和重播等功能,来帮助学生观察,学生就能很清晰地看到颜色的变化、沉淀的析出和气体的产生等现象。再譬如,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由于反应过程较快,学生不易观察,同样可以采用多媒体投影仪来辅助此实验的演示,使整个反应过程清晰起来。另外,像钢铁腐蚀这种现象,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也可以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制作课件,来演示这种腐蚀过程。这样不仅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了演示的效果,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传统实验方式,增强实验的环保安全意识

集中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探讨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要让学生们能够将学习到的技术知识在运用到实践中才算是学好了小学信息技术。而要达到这一个教学目标,学生们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将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情况。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锻炼学生们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教学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上采用生活化教学是老师们的教学创新改革,也是顺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当今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掌握信息技术是这个时代的人们不必可少的日常技能。学生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要从小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需要老师们结合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个人特点,做好信息技术基础教育指导。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就是构建起了生活和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桥梁,是更配合小学阶段学生们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慢慢转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们创造了更简单易学的教学过程和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目的是通过这样的简化,确保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展开,提高学生们对于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丰富有趣的课堂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个人学习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实践运用的能力。

二、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一)结合生活经验

由于小学生们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对于信息技术中许多词汇和概念都半知半解。这时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就可以结合生活经验为学生们进行讲解。要注意的是,因为老师们的人生阅历更丰富,要选择更简单的更贴近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在分享生活经验的过程中向学生们传递有价值的信息,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完整了教学计划。此外,除了老师主动讲解生活经验,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提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人,给学生们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智能楼道灯——红外线传感器》这一课时,就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列举一些生活中运用到红外线传感器的事物,再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发表学生在日常生活时对这些红外线传感器的看法。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就很容易对红外线传感器有了比较清晰的运用形象认识。再从对楼道灯为什么会自动开这一生活经历切入讲解,能够迅速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

(二)采用案例教学

小学信息技术的课本在编撰时用词简洁精准。所以阅读起来较为缺乏趣味性。身为老师在教授信息技术的时候不能照本宣科,这样会是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枯燥无味。采取生活化教学可以试着引用一些有趣的课外内容、生动的教学案例来理解课本知识。老师是学生们学习上都指路人,要设法更好的引导学生们,采用案例教学,可以是学生们更清晰的了解到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提高对于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设计版面》这一课时,可以通过一个制作电子小报的案例向同学们展示WPS与设计版面相关联的功能。像页面设置之类的设置选项较多,如果只通过老师口头讲解,学生们可能会在知识记忆上产生混淆。但通过电子小报的设计案例,将运用到的设置选项相对应的效果都展示给了学生们,降低了学生们的理解难度,提高了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

(三)营造虚拟情景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时候,除了有生活经验、课外案例这样比较“真”的教学,还可以模拟一些情境。虽然情境是虚拟的,但也是生活化的。学生们可以想象自己身在其中,老师在情境中和学生互动,让学生思考在这样的情境中应该怎么做。用这样的方法调动起学生们的好奇心,让学生们有动脑思考的空间而不是被动听讲,在思考的过程中将学习的信息技术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插入照片》这一课时,以教会学生们用多种方法在WPS文档中插入图片并调整属性为目标。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营造一个虚拟情景来让学生们进行重复的图片插入练习。可以用“欢乐马戏团”这样一个有趣的主题,让学生们在学习技术操作后自行选择马戏团的动物和玩具等图片进行文档插入,并调整每一个动物到适合的大小。最后评比出最好看的“马戏团”。在这样的虚拟情景中学生们不仅完成了练习,还能在过程中获得游戏乐趣,使学生们对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够一直抱有热情。此外,老师们还可以通过动画课件、GIF图片、flash视频等方式像学生们展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这些虚拟技术展示的情境都非常简单直接的通过视觉和听觉刺激学生们的感官,在教学时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对课堂教学产生直观的、深刻的印象。

(四)增加实践操作

开设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们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对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有一定的认识,更是为了让学生们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用信息技术解决一定的生活实际问题,也为将来学习更深的信息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从这样的教学目的出发,要为学生们增加更多的动手机会和更大的操作空间,在上完课之后就可以布置一定的小练习,结合课上所讲的信息技术,让学生自我发挥。例如在学习完《剪贴图形》一课后,学生们已经能初步应用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基础操作。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就可以给学生们布置图形制作的作业。用矩形、圆形、三角等等图案,运用我们所学习的基础操作来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可以像大风车、四叶草这样的对称图形,也可以是自己设计的特殊logo。不限制作业的具体制作图案,为学生们留下了自我想象发挥的空间。将自己的想法用学习到的信息技术展示给大家,对学生们而言是很有成就感的事。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练习可以不断地树立学生们的自信心,提升学生们的个人能力水平。

三、总结

从前文的举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和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契合的。学生们的生活和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信息技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意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主动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之中,成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主导者。

参考文献

集中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游戏化

通过观察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我们可以发现,我们需要学生拥有计算能力,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计算活动,而这一点很难实现。对于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很枯燥,数学活动中的计算训练更是令他们厌烦,小学生往往不愿意参与计算训练。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计算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呢?如何才能实现计算训练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我们就要促使计算活动游戏化。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拥有计算能力。本文中,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活动游戏化进行了分析。

1解读游戏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游戏化活动,自然与大多数人理解中的游戏并不相同。在小学数学计算训练中,我们实现游戏化教学,不仅仅要有趣、具有娱乐性。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拥有思维,促使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张弛有度,满足小学生的天性需求。如在笔者看来游戏化教学指的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游戏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并提高教学质量。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需要事先对学生的喜好和学习能力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使用不同的游戏,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带领学生巩固复习在游戏中掌握的知识内容。游戏化教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在这一教学中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主体地位;游戏化教学能够为教学增加趣味性和多样性,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构建情景课堂、我们自己设计游戏活动,其实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学生看来,枯燥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因为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为容易产生思维疲劳,所以小学生本来就容易分散的注意力更难集中起来。因此,在进行游戏化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们的活动中来,让学生全员参与游戏活动。比如,在教学《小鸡吃食》一课时,就可以利用“抱团”的游戏让学生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回顾。教师组织学生在教室中央围成一个大圈,学生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绕圈走,当教师喊出具体数字时,学生需要根据教师喊出的数字迅速抱在一起,例如,教师喊4,那么就要有4名学生抱在一起,多余的学生则视为游戏失败。在这个游戏中,学生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并且迅速在心中完成计算,该游戏不仅能够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计算教学中,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对以前学习的加法知识进行回顾,并且大大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增添了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和热情。

3让学生融入生活

小学生并非没有生活体验,而我们开展学校教育的目标就是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理论知识、相关技能,在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在开展小学数学计算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借助生活体验构建相应的情景。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了解生活,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成为主动型的学习者。如在《小小商店》一课中,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完人民币的面值额度之后,可以在教室中举行“跳蚤市场”的模拟购物游戏,教师首先让学生在小纸片上写出与人民币面值数相等的数字作为自己的“钱”,总额均为50元。然后将学生按照个人意愿分为卖家和买家,卖家需要把自己喜欢的文具或其他物品摆放在课桌上并且为其制定好价格,作为买家的学生排成一队紧贴墙壁站在教室外,等到教师说:“跳蚤市场开市啦”,买家便从教室外鱼贯而入,开始在教室内进行自由购物,学生在购买过程中可以杀价,买家将“钱”交与卖家,卖家也需要进行找零,最后看看哪位学生能够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东西。在模拟购物的游戏中,学生不仅对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找零和付钱过程中完成一连串的加减运算,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该游戏中建立起正确的金钱观。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笔者建议,在开展小学数学计算训练活动时,我们要注意借助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模式。通过群体氛围,让学生拥有参与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有价值的一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通过小组活动改变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教学完《有几只小鸟》后,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凑十法的掌握情况,就可以利用“计算接力”的游戏。教师让学生按照座位分成不同的小队,每一列学生为一队,教师将事先编写完成的相同的计算题卡发放下去,每一队的第一名学生开始计算,每完成一道题目之后将题卡向后传,学生依次完成,如果最后一名学生计算完毕但是题卡没有完成,将重新交回第一名学生再进行计算接力,直至题卡中的题目全部计算完成,比一比哪一队的学生算得又快又准。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构建游戏化的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实现数学学习目标。养成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生成数学学习兴趣,成为可创新、可探究的数学学习者。

参考文献

[1]单燕红.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集中学习计划范文6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趋势。教育系统也在不断改革,由原来的传统教学向新教学模式发展,其中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方式、模式的改变,也包括教学手段的创新,其中信息化教学的转变占有重要角色,也是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信息化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是一个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就当前中职教学中计算机信息化发展程度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一定有效的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措施,从而推进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探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的发展已是各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教育领域已经开始由传统教学向新教学模式下发展,而信息技术必然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教育模式的改革,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成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中职教育中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其教学过程也在不断改革,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建设也有一定发展。但是就社会需要分析,目前我国中职教学计算机信息化教育成果与现实需要之间尚存在一定差距,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从现实状况分析,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信息化发展不完全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教学,中职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较低,创新性也就相对减弱,所以信息化建设方面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系统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和严格的要求,这样就会导致整个教学的推进不完全,其中包括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网络硬件设施的布置,网络课程的开设以及有效的制度保障等等,这些方面的不完善导致中职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发展不完全。

2.教师专业素质不达标

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是在高专业性的教师基础上进行的。教育模式的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也必须相应转变,这就需要对专业化教学人员的开发和培养。就目前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状况而言,信息化的教学要求与信息技术的推进程度仍存在很大差距,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规划和要求,这就是中职教育中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综合素质缺乏的结果。教学人员综合素质的匮乏,就会导致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课程与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脱节,不能达到两者相结合的效果,不能满足教育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中职教育中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一个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目前,我国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仍然处于迷茫状态,没有抓准方向和目标,这也是由于管理制度漏洞导致的结果。就中职信息化教学管理制度分析,其建设仍然不健全,要求不严格,标准不明确,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仅仅通过教育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转变是不能实现预期效果的,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需要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出台一些保障机制和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严格要求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

二、中职教育中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建议

信息化的发展已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抓住这次发展机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形成标准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正确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一步。中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就业,所以在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将社会需要放在第一位,培养出社会需要型人才,与社会市场完美对接。基于社会市场的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准确运用媒体设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满足信息化教学的要求。

2.加强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

教师在教育系统中扮演者重要角色,然而低素质、低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并不能满足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尤其是对于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计算机课程具有实践性,如果教育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就无法实现实践操作方面的培养,无法与社会就业相对接。所以,提高教学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是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发展需要。

3.完善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课程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中职教育的目标。教学目标和成效依赖于课程的开设,所以中职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课程要依赖于企业需要,努力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型人才,将教学与社会实现对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加大信息化教学的程度,将课程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使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不断提高。

4.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演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所以学校要大力开设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卢城 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财经学校

参考文献:

[1]孙震.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0(03):68-70.

集中学习计划范文7

初中化学教学引入信息技术,能够大幅度增强课堂教学直观感,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与学生学习成长规律相一致,师生接受度极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开多元个性设计,促使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有机融合,能够带来重要教学成长契机,为学生学习技能塑造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关键词

初中化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1引言

信息技术具有直观、生动、多元、快捷、交互等特点,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将化学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给学生带来丰富立体感知信息,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信息意识,并养成自觉应用信息媒体手段的习惯,为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建立认知基础[1]。创设信息教学情境、优化课堂引导方式,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尽快完成化学认知体系的构建。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探究状态。

2信息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融入化学课堂,有利于化学教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电子课件,可以用多媒体手段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2.1设计电子课件

电子课件是教师施教的重要辅助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覆盖,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授课,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化学课程有自身特征,如化学实验、化学原理、化学公式等,具有抽象性,如果教师只靠挂图进行讲述,学生获得感知非常单薄。因此,应用信息技术之后,教师可以在备课中将化学教学过程立体化展示,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让备课更为灵动、更为方便。

2.2导入课堂内容

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课堂导入,可以给学生以多种感知刺激,能够将丰富的图片、动画、文字、音频、图标等信息以声光电形式传递到学生面前,在课堂导入时给学生带来全新感知。教师还可以利用远程教育技术,观看千里之外的名师上课,开展课堂导入。如教学“空气”相关内容时,教师利用互联网,打开一个叫“空气能源网”的网站让学生浏览。教师引导学生:“空气已经成为一种商品,利用灌装形式为人们带来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空气。空气到底由什么成分组成?为什么会出现空气买卖呢?”学生展开热烈讨论,有的说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成分是比较固定的,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虽然氮气、氧气占据了绝大多数比重,但其他只占0.03%的杂质却给空气带来严重污染。特别是大都市、工业区的空气,有毒成分居高不下,给人们生活带来严重困扰。还有学生认为空气污染已经给人们生活带来严重困扰,人们对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产生渴望之情,出现空气买卖也是必然结果。教师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空气买卖相关信息为问题引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思维快速启动,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3信息化引导,提升学生认知品质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展开思维启迪,能够将深刻、抽象、刻板的化学内涵,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展开出来,给学生带来学习便利。

3.1启动翻转课堂

化学学习内容具有深奥、抽象、无形的特点,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开引导优化,可以给学生带来多重认知机会[2]。特别是翻转课堂以小视频形式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认知,其操作灵便、知识点集中、直观感更强,为学生顺利接受相关认知创造最佳学习机会。

3.2优化训练设计

在化学课堂训练设计时,教师有意识地介入信息技术,将化学训练进行多重技术处理,丰富训练形式,增加内容容量。初中学生思想活跃,探索欲望也较强烈,教师利用丰富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课堂训练,可以制造更多兴趣激发点,增强训练效果。如“水的组成”训练设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大海的图片,然后提问:大海一望无际,非常壮观,这海水是什么颜色呢?学生回答:蓝色。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呢?学生展开讨论。教师给出引导:水本来是无色的,但水分子具有散射能力,对不同光线有不同散射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最后给出正确答案:水分子对不同波长的光线有散射作用,因为散射强弱不同(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穿透能力弱,遇到纯净海水时最易被散射和反射,而人们眼睛对紫光很不敏感,往往视而不见,却对蓝光比较敏感),再加上与光程的长短有一定关联,海水较浅的地方,散射作用不够明显,海水很深的地方,散射作用更强一些,所以水就呈现出浅蓝色。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课堂训练题目,学生对这样的内容具有较高敏感性,参与讨论训练的热情很高,训练效果显著。

4信息化互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信息技术下的课堂交互活动已经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选择。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问题、布设训练题目、模拟实验,并在现场操作互动,不仅能够快速激活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习思维,而且能够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范围。

4.1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新型教辅手段,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激活学生主动学习和互动探究兴趣,促进学生认知体系的构建。电子白板集声光影于一身,展示效果显著,还可以实现灵活交互,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开展板书演示、绘制实验示意图等实践操作,丰富学生化学学习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更多选择。

4.2远程化课堂促进教学互动

在信息化时代,远程教育无疑成为重要手段。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搜集相关课程信息,其中互联网无疑占据重要地位。学校大多实现网络覆盖,为课堂教学带来诸多便利。教师随时将画面切入其他学校教学课堂,可以给学生带来最为新鲜的感受,让他们充满好奇。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先让学生讨论:“化学反应时,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可能有几种情况呢?”学生很自然给出三种情况:反应物质量大于生成物、反应物质量等于生成物、反应物质量小于生成物。教师引导:“这三种情况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需要用实验来验证,咱们看看别人是如何来操作实验的。”教师随即打开多媒体链接到同学校其他班级化学课堂,因为是同步教学,学习内容完全一样。学生感觉很新鲜,观看非常认真。很多学生开始议论,对别人的课堂学习情况品头论足。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观看其他班级实验操作,你从中学习到哪些认知呢?”学生发言踊跃。教师利用网络信息共享技术,进行同步教学观摩,给学生提供难得观察学习的机会,学生的兴趣大增,观察特别认知细致。虽然目前远程教育应用还没有全面普及,教育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还需要有一个过程,但远程教育的优势非常突出,应该成为未来课堂教学的重要选择[3]。

5信息化实验,构建学生认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模拟实验,不仅给学生带来细致入微的实验展示,而且可以大大节省实验成本。

5.1开展模拟实验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实验操作需要有具体要求,这也给教师课堂实验带来一定制约。多媒体应用之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开展模拟实验。所谓模拟实验,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化学实验制作成动画视频或互动视频,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操作模拟实验,给学生以直观感知。教师可以反复播放、操作模拟实验,让学生多次观看,促使学生在无实物情况下完成实验。当实物实验时,学生学习认知基础已经建立,对实验操作更是轻车熟路。

5.2构建信息网络

初中化学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交互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机会,可以有效拓宽化学学习范围。随着初中学生智能手机覆盖率的逐渐提升,为基于网络开展交流活动创造了条件,如微信、QQ等,都属于网络信息交互平台。教师只要合理运用这样的交互载体,就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网络交流活动的积极性。如教学“元素”时,教师让学生课前搜集“元素”相关信息。在课堂展示时,很多学生对元素定义、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等内容能够在教材上查到,而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等内容,则需要通过信息搜集平台获取。有学生甚至列举俄罗斯研究人体冷冻技术的信息。教师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学习素材,给课堂教学带来重要信息支持。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不仅获得更多信息,也给课堂教学带来重要信息共享,极大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6结语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实现信息整合,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完善了化学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丰富感知契机,充分体现化学信息融合优势[4]。信息技术具有灵动性、多元性、立体性,化学课程具有深刻性、抽象性、生活性,二者融合之后,自然形成优势互补,为化学课堂教学带来重要成长机遇。教师的巧妙设计,极大地提升了信息应用价值,为化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助力作用。

作者:崔洪娴 单位:唐山市汉沽管理区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杨传宇.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0(19):699,757.

[2]梁静.试析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3):124-125.

集中学习计划范文8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计算机平面设计;信息化手段

以往的教学方式,老师作为一个课堂中心来进行知识的传播,而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改变老师的课堂主体地位,让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只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和帮助作用。再者,让学生掌握课堂中心,主动学习和接收知识,并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系统。这一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得课堂氛围不在沉闷,学生不再被动,老师教学也不再枯燥,让课堂内容更加有趣轻松。

一、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1.信息化教学提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协调能力

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老师的教学内容和环节也应随之做出调整,老师应思考如何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学习资源库,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并且,转移自己的教学注意力,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方式下会化被动为主的去进行学习,这大大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因为信息化的便捷性,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也更加快速方便,这在另一方面对其学习效果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生产也与信息化不断发生摩擦。尤其是在教育内容上,信息化教学方式必将成为完善教育模式的重要法宝。总的来说,信息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新的学习方式和途径,为学校提供了教学环境的创新,对未来教育的整体发展做出了有效贡献,对我国教育内容走向信息化创建了条件。

二、信息化教学在计算机平面设计课堂的使用

1.建立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资源库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其技术的便捷效能,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让其能够在人们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网络云盘是具备大容量储存性能、稳定安全的传输性、快速下载并读取性等功能。老师在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时可以适当的根据现实情况把网络云盘结合到教学中,创建一套高质量的教学资料数据库。这个资料数据库概括内容比较广泛,都包括了教学所用到的ppt课件、视频、案例和素材,以及学生课堂学习任务、记录和作业作品等。其中,老师可以主要围绕教学案例和学生的学习任务做出一点改变,让其更具新鲜感,增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对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首先要考虑到任务的难度与学生的能力是否相符,并且能够有效的加强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能力;再者任务还要高度结合到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这才能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把学生优秀的作品整理起来,上传到网络云盘并供其他学生参考学习。老师通过把资源利用网络云盘传输给学生,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获取知识的快捷性,方便了学生,另一方面对教学进度和质量也有所帮助。

2.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

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在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时,教学时间和地点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老师进行讲解和演示,学生只做笔记。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空间很窄小,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以老师为课堂中心的教学系统存在着师生之间交流鲜少的问题,很难调动课堂氛围,因此低质量的教学效果也显而易见。而新型的信息式授课,能够良好的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在这种授课方式中,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和资源为学生创建和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料,为学生创造一良好的学习环境。老师更要学会把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灵活有效的运用到自己的现实教学当中。近些年,为了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和途径,市面上研发了各种手机学习型app,这些app的出现为学生和老师之间架起了一座良好的沟通桥梁,学生和老师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意进行学习上的交流。通过将信息化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完美结合,完善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实现了线上线下双渠道的教学与交流模式,不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整合资源和授课能力以及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3.网络与移动平台互动

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提升,手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老师可以合理使用手机等网络和移动设备平台展开教学,增加教学的灵活性,打破空间束缚,为学生提供零碎化的学习机会。同时学生在自学时遇到了学习困难,也能够利用移动设备跟老师或者同学进行交流,不仅及时解决了学习难题,也加快了学生的学习进度。

4.仿真软件的应用

平面设计计算机教育教学注重于培养学生计算机方面的实践技能,教学过程中更是会用到一些应用,用于加强学生实践与操作,但近些年来,依然存在着技能训练设备缺少的问题。信息化教育方式下,着重于仿真软件技术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而通过仿真软件能够有效的模拟出仿真场景,并以此为基础创建平面设计所架构的平台。借以仿真软件的试用,一方面使得学生对学习对象的认知产生更为直观,有针对性的理解,也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性操作,提升学生的专业性技能。微课与教学视频的应用微型教学与教育视频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手段。而通过微型课堂与教育视频的方,也可突破平面设计计算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进而进一步拓展延伸课前、课中、课外知识。对微型课堂而言,其短小精悍的特点,不仅能够有效突破教育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教学的进行,使其学生能够挖掘更深层次,使其加深了解掌握所学知识。微型课堂的另一方面的优势表现在于视频可被保存并反复回看,学生之前不理解的问题也可通过观看回放加深学习,也就成为了一种高效学习的教学手段。

5.网络教学

以往形式的教育方式中,教学活动也是受到其时间、地点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多方面的限制,学生长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自我意识,长此以往,养成僵化之思维,探索能力的缺乏。信息化大背景中的平面设计计算机教育教学,便可有效避免此类问题。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教师可在其校园网站内建立其专业性的教育网站,将课程中重要的教科书与相关资料以PPT的方式上传到教育网站,学生可以根据课程预习工作自行下载,借以明了其课程内的重难点。倘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消化的问题,可以通过在线提问,教师以信息技术为托借以在线解答,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与学习效率。而学生可以通过提出问题与同学相互讨论,在讨论中发散思维也是有利于培养创新探索精神和发散性思维。互联网中也存在着大量教育资源,而学生也可自行安排搜集相关学习资源,这也使得其能够有效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结语

本文中主要用于分析研究信息化教育教学在平面设计计算机课堂的试用,阐明叙述信息化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其重要性的意义,以此为基础上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分析信息化教育教学在平面设计计算机课堂的应用,从构建平面设计计算机教育教学资源库两大方面。总的来说,信息化教育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死板、枯燥、教育教学效果较差的现行状况,提升其教育教学效率,激发其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学生不但有效训练了实际操作技能,而且让其能够全方面掌握理论知识。故而,信息化教育教学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利军.探讨计算机教学课堂的信息化教学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0):109.

[2]袁露.探讨中职计算机课堂的信息化教学设计[J].新课程,2015(3):104.

[3]曹金明.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1,16(3):56-5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