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

摘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织载体,对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起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农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和健全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经济;脱贫攻坚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经历了从合作化运动时期的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到时期生产队的演变历程。直到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村级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纷纷建立,为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奠定了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也使得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形式得到了创新。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是也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创新动力等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指出个体只有在共同体中才有可能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能最终促进共同体的进步。因此不断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仅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一环,还是解决“三农”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社会主义现在化农村的关键举措。

一、相关理论阐述

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并没有专门概括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专著,但是共同体思想却贯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早期空想社会主义针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弊端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财产自由的理想共同体,并不符合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因此未能实现,但是却给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马克思批判吸收了空想社会主理想社会的思想,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提出发展人的自由的联合体,指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个体在共同体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并得到自由自在发展,个体的发展促进共同体的发展和完善。并且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要求,任何作用都是相互的,共同体不断进步扩大也为个体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基地。个体在有共同目标的集体中实现自己的最大发展和最终利益。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其一,个体在共同体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单向度的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中,个体是生产的机器,被自身的劳动所束缚,具有机械化的特征,个体的本质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基础上得不到实现,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为了进行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共同体,并不是最有效的、理性的共同体。相反,它遏制了个体的自由发展和进步,当个体在共同体中受到束缚,共同体即使得到暂时的较大收益,但从长远来看,最终走向衰败,退出生产发展的历史舞台。只有个体是独立且自由的才可能在共同体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通过个体的发展实现共同体的进步,从而得到1+1=2的最终结果。其二,共同体为个体发展提供空间,当代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所指出:“没有自由的共同体意味着奴役,没有共同体的自由意味着疯狂”。共同体为个体的发展提供空间,个体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实现自身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与合理配置,实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实现个体理性与共同体理性的统一。个体根据共同的目标和利益集合成一个共同体,并且遵守共同体中一定秩序和道德规范,实现个体自身充分发展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共同体。其三,人的发展与共同体的发展和谐统一,只有共同体理性与个体理性达到和谐统一,个体向着自身目标和朝着自身利益发展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地促进共同体的发展。那么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民主制的平衡成为至关重要。在共同体中实现集中与民主的统一,将个体与共同体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个体自由发展与共同体壮大繁荣相结合,才有可能实现二者充分理性,共同发展,高度和谐。“即在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的社会中,这种发展正是取决于个人间的联系,而这种联系部分地表现在经济前提中,部分地表现在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必要的团结一致。也就说,只有当个体与共同体达到和谐统一时,此时的发展才是真正的、长期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村集体经济的骨骼和框架,村集体经济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血肉和物质载体,不断完善和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发展。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确认农村集体成员2亿多人,量化资产6664.7亿元,累计向农民股金分红3251亿元”。因此,总体上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但是仍有许多问题,经营性收入低,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滞后,出现发展单一化,治理结构与体制机制不健全、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涌现大量集体经济“空壳村”。不仅阻碍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步伐,而且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只有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困境,才能找出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其一,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单一化,目前我国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总体上呈单一化,大多数农村只是简单的依靠当地农村的土地资源或者畜牧资源,建立蔬菜农业合作社或者畜牧农业合作社这类简单且单一化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这类依靠本土生产要素发展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偏低,只有少数沿海或者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建立厂房,发展加工贸易,引进外资,实现多元化发展,扩大组织收入来源。其二,组织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养,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都是由村委会进行管理与经济核算,只有少部分发达地区农村建立完善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班子,由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财务管理、收入分配。而大多数村委会成员都年纪较大,任期较短,缺乏长远眼光,缺乏创新意识和专业的管理技能。其三,组织成员老龄化和流动化。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就是出现大量“空壳村”,当前,我国农村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农村只剩下老人与儿童。受过教育的年轻一代农民不参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因此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呈现老龄化,缺乏专业技能与教育素养,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创新发展活力。其四,缺乏规范的民主监督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腾飞,要协调好组织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实现组织理性和个人理性的和谐统一,以防组织成员个体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中“搭便车”现象和逃避责任和各种机会主义行为。缺乏一定的监督机制容易导致组织管理人员在集体经济收益和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上徇私舞弊,引发组织成员内部信任危机问题。因此只有建立完备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和监督机制,才能够吸纳更多的人才专业投入到组织建设中来,村集体经济组织才能充分发挥其稳定性与长远性,实现规模化发展。

三、完善农村经济对策

近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我国出台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问题,2018年底我国农业农村部首次向全国十余个新成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颁发登记证书,解决资产核算、权属不明和经营不畅等问题,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初见成效。但是彻底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出现的多重发展困境,还需要多方努力,协调发挥作用。其一,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完善健全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投资、减免税收等形式,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并且通过政策上的鼓励,吸引外来人才或者本村优秀青年回村建设。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组织各部门各领域相互协作,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物质资源优势。其二,加强组织领导和组织成员的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人力资源优势。选拔一些高质量高素质人才进行组织管理,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模式。开展培训会,组织农村优秀年轻农民外出学习先进经验,提高自己技能。形成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合力,收获组织收益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最后,吸引优秀大学生回村建设,为敢于奉献的优秀骨干人才提供一个可施展的舞台。其三,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组织的监督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的合理分配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持续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所指出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如何能够持续下去并取得共同收益,她给出8项原则:清晰界定边界、占用和供用规则与当地条件保持一致、集体选择的安排、监督、分级制裁、冲突解决机制、对组织权威的最低限度的认可、分权制组织。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组织形式建立不同的利益分配机制,同时加强组织内部的监督即组织成员间的相互监督,建立外部监督机构,不间断的对组织领导及组织成员进行考核和审查,保持组织的纯洁性。其四,坚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开放性与互通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载体充分掌握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动态。时刻根据市场的要求、市场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使农村经济发展适应现代化和市场化的要求。其五,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共同发展的意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一直实行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散的家庭经营模式不能够形成经济发展的合力,也不能够适应市场化与现代化的要求。因此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形成完善的具有创新发展活力的集体经济组织,培养农民集体主义观念和共同发展的意识,促使农民自发的组织起来,共同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只有健全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合力,农村经济才可能有质的飞跃。因此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视角下分析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为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的组织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仝志辉,温铁军.资本和部门下乡与小农户经济的组织化道路—兼对专业合作社道路提出质疑[J].开放时代,2009(04).

[3]崔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内部困境及其治理[J].山东社会科学,2019(04).

[4]卢福营.回归与拓展:新时代的村民自治发展[J].天津社会科学,2018(05).

[5].咬定目标加油干,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N].人民日报,2018.

[6]郑文堂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7]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余逊达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8]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9]埃哈尔•费埃德伯格.权力与规则一组织行动的动力[M],张月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

[10]齐格蒙特•鲍曼.生活在碎片之中论后现代道德[M],郁建兴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作者:杨茗驰 单位: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