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民营企业融资研究

一带一路下民营企业融资研究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推进了全球化进程,还给了中国民营企业走上国际舞台的机会。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融资难题依旧阻碍着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脚步。文章从投资机构、商业银行、民营企业自身和相关政策方面论述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并对此给出了建议,希望民营企业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民营企业;企业融资

0引言

“一带一路”概念的提出,旨在连通沿线各国的多元伙伴关系,开发各区域的消费需求,提高各区域的就业水平,加深沿线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2018年是“一带一路”建设五周年,全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3万亿美元,占外贸总值的27.4%。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156.4亿美元,“一带一路”正朝着走深走实、持久发展的阶段前进。“一带一路”所带出的不仅仅是政策问题,更是对金融市场提出挑战。当今世界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时期,各国经济都在逐步发展,企业经营版图也在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取得明显成果。然而受限于自身规模和管理模式,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其中融资问题尤为突出。民营企业没得到流动资金作为支撑点,在发展过程中更是难以扩大商业板块。值得关注的是,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国际市场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了。“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不仅要扩大发展还要守住原本国内市场份额,有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陷入资金困难,一度面临破产风险。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一带一路”背景下民营企业融资状况

1.1投资机构与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

“一带一路”串起的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社会因素较不稳定,经济发展情况差异较大,从而使得企业在寻求投资方融资时面临更多难题。同时,沿线项目产品存在收益不确定性的问题,“一带一路”目前发展的项目多为大型基建、产能装备及能源合作等重大项目,对资金需求量巨大,建设周期与资金回收期普遍较长,存在不稳定因素较多,投资方对投资项目与项目所在地的信息都需要花更多的成本去了解,缺乏投资吸引力。有的民营企业即使融到资,也会因为融资成本过高不得不放弃,使得民营企业融资之路更加艰难。

1.2商业银行难借贷

对于民营企业,实力没有国企央企雄厚,商业银行对其经营管理水平知之甚少,能够从中获得的利润也少,商业银行不愿意为了民营企业花更高的成本去获得较少的信息、冒更大的风险。通常商业银行比一般投资机构审批流程更繁琐,贷款周期的选择更少,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也更具有局限性。同时,部分民营企业在商业银行信贷融资中,即使拥有极高的信用额度,但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并不多,也无法通过银行信贷部门的资产审核。

1.3民营企业风险识别能力弱

“一带一路”为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对民营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作为民营企业对沿线国家、具体项目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实际情况了解渠道有限,适应能力和本土化能力不佳,对国际风险识别能力也并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在运用政府力量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方面经验不足,一旦沿线国家采用极端金融政策,民营企业将会面临破产甚至是高额索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之间的汇率变化、利率的波动变化也是影响融资成本的风险所在,作为民营企业更是难以预测和对抗的。

1.4缺乏政策性金融支持

在国内经济发展稳健的基础上,民营企业恰好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来扩大企业的业务版图。但是由于民营企业通常消息更滞后、综合能力更薄弱,在与国企、央企和外企竞争时由于融资不到位导致后劲不足,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同时作为民营企业,对沿线东道国的真实国情、法律制度和项目真实状态的了解也更片面。同样,对于东道国而言,其对我国民营企业的经营状态、信用水平和生产能力的了解也存在壁垒,导致了信息不对称,使得两方合作更加不易。

2“一带一路”背景下民营企业融资建议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融资机制既是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也是民营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融资能力是资金融通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企业和政府都应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做出对应策略。

2.1政府构建公开信息平台

政府可以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数据库,将民营企业的纳税情况、法人征信记录等作为诚信等级划分依据,为东道国提供了解民营企业的机会。同时为我国民营企业设立金融风险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在把控东道国营商环境的风险情况下,根据不同国别地区,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预案,保护我国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平台在合理合法在范围内为双边合作提供更多互相了解的机会,做到信息对称、各取所需。在各个环节有效规避和控制风险,提高民营企业和东道国的合作机会,为企业获取更大效益。同时政府可以多举办、组织各国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活动,比如“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展会,为民营企业提供实体、面对面展示的机会,同时推动产品由单一售出转向组合式输出,让民营企业的新技术、新形象跟随“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2.2政府提供金融性政策支撑

对于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是最迫切被解决的难题,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依旧如此。目前政府已出台了相关方案,比如2018年的《国务院关于印发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对通知》支持了企业开展跨境贸易;《关于引导对外投融资基金健康发展的意见》也有力的支持企业在“一带一路”中的建设。政府应该针对民营企业的经营特点,制定更适合的扶持政策,帮助投资者提高对项目抵御风险的能力,为民营企业提供更优良的营商环境。民营企业也要及时了解国家新出台的政策,充分利用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上的的优惠倾斜,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解决融资难题。

2.3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的创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环境较差、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民营企业可以利用更新颖、更便捷、更完善的交易方式吸引东道国,在项目完成的同时,将更优质的交易方式、交易产品带入其国。商业银行在面对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时,可根据其信用情况、融资数额和科技技术更深入地进行了解。这方面建设银行就为中小型企业推出了“云税贷”,根据纳税情况和信用等级为企业提供短期生产经营周转资金,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商业银行还可针对有“一带一路”政府支持的项目予以融资审批手续上的“减负”制度,在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上给予适度的优惠。

2.4企业优化人员结构

“一带一路”建设中面对众多沿线国家的不同政策,民营企业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对项目的真实情况和当地人文环境的了解不够全面。对比最快了解的方法除了依据政府的公开信息和企业派出实地考察团队,还可以考虑吸纳当地法律顾问、有工作经历的留学生和当地华侨等具有本地资源优势的人才,培养一批拥有本地化经营经验的团队,对东道国和所做项目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为项目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2.5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民营企业在项目融资方式上,除了依托商业银行进行商业贷款和信用贷款,保险、租赁、信托和供应链金融等融资方式也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民营企业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在以供应商为主导的供应链企业中,可采用供应商回购模式实行融资,其效果优于商业银行贷款和信用贷款;针对信息不对称对情况,可引入区块链技术,使信息公开透明,使得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信息对称;寻求保险公司为民营企业做担保,协助企业在国际上取得保险资源,争取做到内保外贷,在保证资金畅通的情况下,拓宽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地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3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到实施,现已有不少项目正在建设,大多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为国企、央企,对民营企业来说能分到的部分仍是冰山一角。那些能在众多民营企业中脱颖而出的,拿到项目的少数企业又在重复经历融资难的问题。为了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民营企业在未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仍需增强自身综合实力,解决面临的各种融资问题,提高抗风险能力,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在不断融入当地环境的同时实现自我成长,累积经验,为扩大企业版图蓄能。在相关部门和民营企业共同努力,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主要

参考文献

[1]杨斌,朱未名,赵海英.供应商主导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6(12).

[2]柳燕奇.“一带一路”倡议视野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析[J].经济研究,2019(10).

[3]祝继高.促进民营企业更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N].郑州日报,2019-10-25(10).

[4]郭元方.中国银行业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得到更快发展[J].国际融资,2019(10).

[5]赵白鸽,蔡昉,史育龙,等.“一带一路”发展报告2018[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6.

[6]宗艳霞.大连加强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的政策建议———基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背景[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0).

作者:吴霖 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