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美育让作文教学更精彩初探

渗透美育让作文教学更精彩初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的憧憬、欣赏和向往是铭刻在每个人的基因中的。不管是散发着神秘气息的“蒙娜丽莎”,还是精美绝伦的“马踏飞燕”;也不管是壮观雄伟的万里长城,抑或是富丽堂皇的故宫,都让人叹为观止,印象深刻。音乐、建筑、绘画、文学作品,凡是具备美的因素的,都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将美育渗透在作文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还能让学生怡情养性,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一、学会观察生活,寻找生活之美

著名儿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表示“生活即教育,二者不可分割。”语文是在生活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学科,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习作教学也需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甚至在生活实践中实施习作教学。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使学生在观察中丰富自身的见闻,形成个性化体验,并将其运用在自身的作文中。”强调的也是将习作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因此,在初中习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探寻美,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才能接地气。例如,在教学习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时,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首先引入了“世界惊悚大师”斯蒂芬.金的人生经历及其对写作的观点,让学生知道对写作的热爱,实则源于对生活的热爱。接下来,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热爱的生活变成作品。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从写法上指导学生,让学生知道这篇作文应当“写什么”。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需要给学生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以一周的时间为期限,认真观察自己的生活。不管是大自然的春花秋月,还是校园的一草一木,抑或是社会的点滴见闻,家庭的平凡琐事,这些都值得作为生活素材写在作文中。有了教师的指导,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学生这才发现生活中的素材如此丰富。比如,有的学生认真观察天边的晚霞,写了一篇《霞之韵》,充分彰显晚霞的多变;有的学生则是将焦点放在邻里之间的人情美上,同样写出了精彩的文章;有的学生则是以校园为基点,写出了学生在校园中拼搏和学习的模样……由此可见,只有以生活为原点,才能谱写华美篇章。初中生并不是缺少生活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让学生懂得从生活入手,发现美,探寻美,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具有美学元素的文章。

二、利用以读促写,加强审美引导

如果停留在欣赏的层面上,很难充分彰显美育的功能,而初中生本身没有深厚的审美素养,其审美经验相对匮乏,他们更多获得的是感官层面的审美。在习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审美规律和特征,能够因景生情,发挥自身对美的想象,提升自我的审美鉴赏力。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富含美学元素的文章被讲解得支离破碎,本该充满活力的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很难从中获得审美的熏陶。因此,教师可从课内阅读入手,加强审美引导,使学生不只停留在审美感知阶段,而是读出个性和自我,加强学生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教学《雨的四季》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展开审美鉴赏。其一,指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细腻的笔触,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也可以从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入手,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其二,学生在读完这篇课文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其他相关的阅读素材,储备相应的情感,并从阅读素材中获得个性化体验,从而写出富有情感的作文。在完成对文本的审美鉴赏以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雨季观察自然环境的变化,同时记录下美好的感觉或体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强化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有了深入的阅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也将得到切实提升,而这对学生的作文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创设审美情境,增强审美感受

在初中习作教学中,情境创设具有强大功能作用。因为写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灵感的涌现往往只在瞬间产生,如果没有灵感,学生很难写出作文。因此,与其让学生绞尽脑汁,不如教师利用人为的方式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联想,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动力,这样更有利于实现写作教学目标。为了在习作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师可为学生设置审美情境,触动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憧憬,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这样学生就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作文。例如,在教学习作“学习描写景物”时,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懂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在写法指导环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了三段文字,这三段文字分别来自于《答谢中书书》《玉苍散记》《春》,每一段文字代表了一种写景的技巧,即“定点观察”“移步换景”“感官写景”。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有用的写作技巧,比如添加修辞、融入个性化感受、增加修饰等,并在课堂中组织练笔活动。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创设审美情境,将学生带入到特殊的情境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触动,并激发学生的审美憧憬,这样有利于学生写出打动人心的好作文。

四、抒发真实感受,凸显情感之美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能激发读者的共鸣。所谓“文以情动人”强调的就是这个道理。尤其针对初中习作教学而言,由于教师过分强调写作套路,导致学生只会写出千篇一律的文章,无形中弱化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导致文章缺少情感色彩,不能感动人。因此,为了在习作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师需要让学生抒发真实感受,彰显作文的情感之美。例如,在教学习作“学写读后感”时,大部分教师往往会给学生提供很多读后感模板,让学生提炼读后感的格式,然后完成写作任务。这样的训练方法固然有一定效果,但是久而久之,学生只能按照模板完成写作,反而写不出真实而空灵的文字。其实,读后感本身没有一定的标准,它是以文本阅读为基础的作文类型,更侧重于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阅读过程,同时引导学生表达真实的感受,这样学生写出来的读后感才能触动人心。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时,可从中挑选一些精彩的篇章与学生共读,比如宝黛初会、黛玉葬花、香菱学诗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随机开展练笔活动,让学生选择最触动自己的情节或者段落,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读后感。在初中习作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着眼于写作套路的传授,更需要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只有具备真情实感的作文才能打动人心,激发学生对美的憧憬。综上所述,在初中习作教学中渗透美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习作本身是创造美的行为。只有让学生欣赏美、发现美、体验美,学生写出来的文字才能充满真情实感,触动人心。

作者:吴青青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北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