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社团构建探析

养成教育社团构建探析

摘要: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养成教育不仅有助于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树立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且可以更好地培养其独立意识、责任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在当今社会,积极开展大学生养成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养成教育;辅助手段;健康成长;现实意义

一、引言

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是高校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但由于个体的差异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养成教育依然存在一定问题。[1]

二、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从全国范围看,大学生的养成教育虽总体看好,但还仍不容乐观。90后的大学生个性鲜明,思想活跃,主要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他们主张信仰自由,但价值取向趋于功利;他们个性张扬,但集体观念淡漠;他们的人生目标明确,但耐挫能力较差;他们社交广泛,但内心空虚。[2]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的缩影,它时刻都会受到社会大气候以及校园小气候的影响。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们还未定型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等基本素质,就可能会在强烈的外来冲击下扭曲变形,甚至偏离正确的轨道。因此,在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势在必行。[3]

三、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和目标

作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的普通一员,笔者完全赞同叶圣陶先生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具备更多的能力。”开展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学生养成各种良好习惯和能力。大学生养成教育是指以高校为主体,在家庭、社会的配合下,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形成和发展规律,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大学生施加系统影响,促使其养成文明的习惯和培养其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和基本素质。[4]

四、在社团活动构建的过程中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举措

第一,养成教育应以提高养成认识为前提。养成行为要以养成认识为基础。大学新生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趋于完善的关键时期,辅导员能否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对养成认识的水平,是养成教育成败的关键。在养成教育过程中,辅导员要通过谈心、面对面交流或者其他形式的课内外活动,向学生进行养成认识的解读、评价和引领。实践证明:与反复灌输道德观念或社会意识的特定课程相比,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更加能促使大学生养成健全的德行。第二,养成教育应该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个长期过程,对学校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因此,笔者所在单位一直特别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也特别注意在社团构建过程中践行养成教育。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从行为指导方面对学生的做人做事养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通过社团的成立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汲取和消化心理养成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学习能力养成教育、创新精神养成教育、审美情趣养成教育。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效性,从2012年起,作者所在单位就开始着手建设专业社团的建设工作。目前作者所在单位共有专业社团4个、能力提升协会3个和文体协会3个,分别为启梦文学社、大学生广告创新工作室、心声心理协会、焦点新闻社;星梦英语社、创业者协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协会;超梦体育协会、大学生艺术团和RS舞团。各种社团的建立不仅符合学校发展“第二课堂”的要求,还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和培养学生特长,夯实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生活,强化写作、口语交际、人际协调、组织管理、合作共事的能力和创业创新的综合能力,探索人才全面个性化、多元化的成长道路,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获得更好的发展。此外,作者所在单位秘书学专业还积极组织“国际秘书节”相关的特色活动,其目的是为大学生搭建起提升自身能力的平台,使大学生通过这些平台充分展示自身风采。通过各种社团的形式促使学生在成为社团一分子的时候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新生进入社团后使每位新生养成一种从大一的“学”到大二的“助”再到大三的“干”的做事、成事的习惯,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使社团的整体组织机构和人员管理形成梯队模式。让每一名社团成员能够在专业协会这个平台上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以及良好的语言和思维习惯。通过组建专业协会的这种形式,学生在各项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在锻炼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养成了良好的语言及思维习惯。第三,养成教育应以健全的规章制度为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贯彻和实施同样也离不开相应的规范的制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们应该把养成教育看作一种规范性,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受教育者要严格恪守相关的规定。因此,为了使养成教育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关部门和单位应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以制度管理为依托,强化养成教育理念,进一步落实养成教育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学生奖惩条例等规定,通过严格的管理,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

五、结束语

除此之外,网络道德方面,相关教育、教学主管单位和部门应该特别注意加强网络道德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网络道德行为管理规范和监管机制;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体制,将养成教育渗透到新生管理的各项事务当中,在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方面强化制度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多方渠道,规范学生行为,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作者:路畅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政.浅析大学生宿舍文化养成教育功能及建设[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9).

[2]单明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7).

[3]王煜珑.对于开展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6(07).

[4]卢国强.大学生养成教育模式的构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