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是实施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的职业学校,受经济条件、学习成绩、家庭因素等影响,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存在差距,养成教育不失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举措。养成教育中涉及的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职业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力。因此,贯穿于学生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值得中职教育者探索和细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在一定的时期内逐渐养成的、自动化了的、不易改变的动作或行为,并在其中还常常蕴含一些思维和情感。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包含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道德行为习惯等很多类型,对于毕业后即将工作的学生还涉及职业习惯,在校期间养成良好习惯不论对学习还是将来的工作都有重大的意义。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是通过培养、训练学生参与诸多活动,不断形成并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虽不属于学生的学科教育,但直接影响学生积累知识、学习技术的能力。由于习惯是多方面的,养成教育不可能只针对某一种进行,但也做不到面面俱到,因此,在两年在校期间着重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贯穿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职业习惯的养成教育[1]。

一、道德行为习惯

(一)道德行为习惯的特点

道德行为习惯是指引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沿着道德规范的路径前行的行为习惯,它存在于多个领域,涉及物质和精神层面,并影响其他行为习惯的养成。既然是习惯,是一种不加思考的行为动作,就需要一个逐步和循环往复的过程,通过长期坚持积累和不断努力强化使之建立,这样,人们才能在面临各种情况时自觉地展现道德行为,不假思索地按照社会道德规范去行动。但道德行为习惯不同于律法,不是以文本的方式用规则和制度来落实的,因此,养成教育不具有强制性,通常是在生活、学习、交友的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老师以传授知识、率先垂范、潜移默化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在长期的氛围氤氲和强化作用下,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得到树立、强化和巩固。

(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1.道德教育课程的开设

由于道德标准是其他行为习惯的准绳,对人的成败影响巨大,因此,不论学校还是老师都很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每个学期都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世界观、法律等知识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有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2]。在中等职业学校,道德教育课程的设置还应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紧密结合,针对不同专业在内容上有所侧重和倾斜。

2.班主任主导,任课教师参与的养成教育

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班主任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日常管理,任课老师则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的授课和言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培育学生养成优秀的思想品德。由于道德标准高于其他行为的标准,对人的意志力要求更高,在坚持不懈的养成过程中也磨炼了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则有助于缩小人与人之间因天然资质出现的智力差别,也将促进能力和成绩的提高[3]。

二、学习习惯

(一)学习习惯的特点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学习习惯包括计划学习的习惯、自学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讲求效率的习惯和找学习方法的习惯等,这些习惯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因此,也要有把握学习过程的习惯[4]。

(二)任课教师主导,班主任参与的养成教育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类指导,逐个突破点,并监督、激励不断强化。任课教师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中的主导者,但也不能缺少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覆盖全校的信息化平台是实现教师合作的良好载体,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指导通过平台及时反馈到班主任,方便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动态,调整班级管理方案。通过这样多角度、共参与的整体协作机制,来促进养成教育顺利有效地开展。

1.养成计划学习的习惯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没有升学压力,但为职业打基础的专业科目繁多,且对理论和操作的学习都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学习计划,并要有按计划进行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在众多的科目和繁杂的内容中有的放矢地学习。但也要遵循中职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指导学生依据个人特点,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计划进行目标突破。计划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不断关注和鼓励学生长期坚持,方能学有所得。

2.自学习惯的养成

对于即将进入工作岗位的中职学生来讲,课堂上的知识储备只能作为基础,对职业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培养自学习惯,让自己拥有不断自学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研读专业书、查阅工具书和资料,从中领会知识、把握内涵并分析关联,经过反复推敲、充分理解后让知识内化于心并牢固掌握,这样良好的自学习惯使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具备不断自我提升的能力,不仅促进职业的发展,更让人终身受益。

3.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被动接受老师灌输是大多数中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思考章节与学科的整体关系,更不会将多学科进行关联,这样的学习缺乏系统性,难以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建立整体思维,将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进行关联,多角度思考问题,追根溯源找答案,以这样的思考习惯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

4.学习中要有讲求效率的习惯

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自学,都应该讲求一定的学习效率,作为任课教师应该督促学生专注学习、认真听讲,完成一定量的学习任务。授课中重点要突出、难点要透析,同时指导学生做好听课笔记,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专心听讲,也方便课后复习。另外,课堂上要营造一种适度紧张的学习氛围,并及时通过简单的评价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不断激励学生坚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三、职业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职业习惯的特点

职业习惯是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而养成的具有职业特点的行为,它和个人的性格特征、做事风格有关,更和职业素养有关系,良好的职业习惯是一个人拥有美好职业前景所必备的条件。职业学校学生应该有入职前养成职业习惯的前瞻性,为入职工作的开展和后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养成教育让学生认识职业、发掘兴趣,也为今后的职业做好情感上的铺垫。

(二)实训教师主导,其他教师参与的养成教育

职业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让学生具备职业素养必须把学生放到职业情境中去,实训教学就是通过模拟职业的行为规范和操作流程,创设职业工作的情境,让学生在技能学习和操作训练中体会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感受职业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培养他们愿意对未来职业付之努力的感情。实训教师是养成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也是思考拓宽职业习惯养成路径的主要责任人,其他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则是实训教师完成任务的坚强后盾[5]。

四、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常见问题和对策

(一)解决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矛盾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压力减轻、环境改变、人际交往变化等情况下,日趋成熟的思想让他们难免会出现观念与习惯、思想与行动等方面的矛盾。矛盾所致的道德与认知相悖、价值与尊严错位、意志与利益对立等问题成了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障碍。可以通过校纪校规、学生守则、师生监督、良好班风先对其进行“他律型”的管理和教育,同时鼓励学生完善内心自律,逐步转变成“自律型”的管理并以此促进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面临的学生有不同的社会背景,性格也各异,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举措收效会更好。我们还应认识到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在养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曲折性和长期性,特别有着不良道德行为习惯的学生,更新固有的观念、强化道德意志更是艰难而曲折的工作,养成教育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

(二)突破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难点

中职学生学习有困难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大多不是智力原因,而是学习态度、方法和信心的问题,特别中学时期的不被认可、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缺乏学习动力等问题带来的后遗症成了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难点,也是养成教育首先要扫除的障碍。可以利用职业学校大多数科目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并重的特点,抓准这个年龄段学生机灵、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强化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并予以肯定和表扬。操作技能提高了,科目的总评成绩提高的机率就很高,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建立信心的机会都随之增加,对学习和职业报以希望而产生的动力也将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形成良性循环影响学习和职业的发展。

(三)拓宽职业习惯养成教育的路径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大多数毕业后都走向工作岗位,但仍然有不少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目标不明确,发展方向模糊不清,更不懂得如何通过提高职业素养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在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学习和养成中有一定的盲从性,也给养成教育带来了困难。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充分认识,甚至喜欢自己的职业,并有主动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意愿。实训教学虽是学生职业习惯养成教育最常用的办法,但有的实训情境只能模拟,并不是真实的,教学效果受限,这就需要拓宽路径,提供真实场景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校企合作可以让教学直接在行业中完成,实现学生和职业的零距离接触,因此,建立广泛的、有效的校企合作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实际中,使学生融入行业、认知职业,自觉养成职业习惯的有效举措。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也更能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对制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可以说,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将来职业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也说明了养成教育的必要性,教育者应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给学生以指导并及时纠偏。行为习惯的多样性且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特性也决定了养成教育应该是多方位、多角度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的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行为习惯养成,既不是开端,更不是结尾,它为学习和就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并在以后的人生阶段仍需持续进行。

参考文献:

[1]孙云晓.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

[2]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6.

[3]吴位辽.浅谈中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5(2).

[4]刘静.培养中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

[5]黄丽微.以技能竞赛引领中职护生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华夏医学,2013(5).

作者:邓秋景 黄雪涛 单位:云南省文山州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