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积极心理学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谈积极心理学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是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新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稳定情绪及健全人格,同时也能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用开放的视野看待人生。但从目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来看,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心理问题方面,而忽略了该课程的重点内容。其实,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挖掘学生潜能,深入研究其心理发展特点,以此为据为学生制定未来的职业道路与人生规划。本文以高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切入点,寻找教学的优化措施。

一、积极心理学基本概述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是研究人的健康品质,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并不是从某个固定角度出发,而是立足于实际,用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个体主意识的研究,例如,不同环境和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与思想是不同的,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地带入主观性。其次,对个体个性的研究。通过研究个体可以发现其存在的潜质,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与判断。最后,对组织系统的探究。心理学家表明,在研究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的心理时,一定要引导他们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名有利于社会的好公民。

二、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对学生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现如今,众多高校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开设了相关课程,但目前很多大学生接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就是心理咨询,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可依旧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不仅如此,部分高职学院并没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师资源匮乏,还有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要,这都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2-实践力度不够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浅显地讲解理论,往往呈现“一言堂”现象,留给学生的实践操作空间十分有限。心理健康教学应该充满活力与乐趣,不应只是千篇一律的照本宣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避免“填鸭式”教学,创造学习情境。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存在的人格问题

1-自我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无论是个人习惯还是学习方面都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他们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且因为成绩不够突出,常常出现自卑等心理。一方面,学生每天都在一种超高压的状态下学习,生怕自己落后别人,情绪也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中,这样的状态会使学生脑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出现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考试成绩也会使学生感到压力倍增,尤其是教师的嘲讽和父母的不理解,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他们于是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也会给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

2-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

人生目标作为一个人发展的导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缺乏人生目标。在学习方面表现为积极性不高,不愿深入探究学习方法;在工作方面表现为消极怠工,不具备目标意识,缺乏明确的工作计划。长期处于消极状态的学生,认为生活与工作是无趣的,对未来感到迷茫。一旦遇到困难,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承担责任,而是逃避。

3-环境适应能力差

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需要长期在校住宿,部分性格孤僻的学生不善于人际交往,如果一味逃避现实,不利于长远发展。

四、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格问题的主要形成原因

1-社会原因

根据目前的调查来看,受到一些社会环境影响,很多学生还保持着“崇洋媚外”的思想,缺乏正确的文化心态,自卑心理大于自信。现在的学生群体中大致有三种心态:一是文化自负现象层出不穷,片面夸大国内文化,拒绝接受外来文化。二是文化自卑,低估本土文化,盲目崇拜国外文化。就拿常见的节日来说,一些年轻人更崇尚过圣诞节和西方节日,而不重视民族的传统节日。无论是文化自负还是文化自卑,都是对我国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文化自负往往会将人引入自我中心主义的误区中。

2-自身原因

很多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性格差异较大,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难免会与其他学生产生矛盾。社交能力强的学生能很快处理好人际关系,但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具备这种能力,很有可能出现自卑心理。

五、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的具体措施

1-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发挥心理学教育优势

心理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的重点教学工作之一,与其他课程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教师要摒弃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要的思想,加强重视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具体开展教学时,教师应明确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围绕重点内容展开工作。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唯有实践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平时,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观察学生心理变化,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选修课。在课堂教学环节,向学生展示有关心理学的案例及分析,邀请不同学生上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学生一同深入挖掘心理学的内涵,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同时,心理学教学也要顺应时代潮流,可以适当引入现实生活素材,带领学生分析素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提升教师水平,坚持全员育人观念

高职院校要意识到教师的专业程度决定了心理健康课程的质量,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责任感与专业水平,不能狭隘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副科”,从而将其边缘化。在正式的招聘中,学校应检查应聘教师是否受到过专业的培训,是否有相应资格证书,严格把控好招聘环节。定期展开心理健康培训,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与,督促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以十足的信心投入到心理健康教学中。除此之外,学校也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心理咨询工作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在全员育人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订不同教学计划,加深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充分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3-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与健康的校园氛围

创设良好的班级与校园氛围,目的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基于此,教师要积极探讨如何转变学生的消极观念。定期为学生做思想工作,组织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另外,教师要向学生灌输创设良好班级与校园氛围的重要性,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教师不要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表达内心想法,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将旺盛的精力运用到紧张的学习中去,培养他们积极的兴趣爱好,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帮助他们塑造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找到自己的理想与奋斗目标。落实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须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以培养新时代的全面型人才。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更应该扛起这面时代的旗帜,培养爱国情怀,从而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可以培养一批有爱国精神的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好基础。让青年们意识到,唯有付出,唯有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才能承担起民族复兴的责任,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

作者:田倩倩 单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