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儿舞蹈教学论文

我国少儿舞蹈教学论文

一、尊师爱友,带好班级。

舞蹈老师如何带好、管理好演员班,直接影响演员的学习、纪律、演出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演员管理至关重要。舞蹈老师在大多数时候是以教学的的身份出现,但他同时又是一个管理者。应把自己作为演员班的核心,牢固树立为演员服务的思想,掌握第一手材料,主动协调处理教学、演出中出现的问题。“师道既尊,学风自善。”舞蹈老师须经常从演员那里了解一些对自己教学、排练,做到心知肚明,为演员做好表率。演员要尊师爱友,不顶撞老师;要服从编排演出管理;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带好班级还要宽严并济。纪律上主张“先专政后民主”,任何一个集体必须要严明的纪律。有道是:“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明确的班规,主要是纪律规定,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要一致。凡是违反纪律的演员一定要受到批评,而且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身体力行。同时要多运用鼓励的手段,“表扬”在很多时候都有效,不管成绩好坏,多表扬、多鼓励,比较容易激发演员的勇气和上进心,从而使其更好的认识自我。

二、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是少儿舞蹈学习的重要途径,要将少儿浅层的易转移、波动的兴趣导向内化,将表面的热情转化为主动从事舞蹈活动的推动力,创设良好宽松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少儿在舞蹈活动中,按照教师示范的模式,既定的要求机械模仿或是一遍又一遍地跟跳,会使少儿一点儿兴趣都没有,从而限制了少儿发现、发展和情感的表露。我们应引导少儿发挥他们自我学习、主动发展的积极性,愉快地投入到学习舞蹈的氛围中。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少儿对于感兴趣的活动,能够非常专注,一般都有继续学习的愿望。而舞蹈活动中长时间的练习,会让少儿觉得没意思,少儿好玩、好动是她们的天性,一味地训练,过分的压抑,会使她们失去兴趣,甚至产生腻烦心理;另一方面少儿又容易受到外界的感染,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因此舞蹈活动的内容是否生动有趣,是否能感染少儿,是引起少儿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创设环境和兴趣培养是进行舞蹈教育的前提。由此可见,舞蹈老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提示,激发少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三、抓住特点,搞好编导。

舞蹈编导是舞蹈作品创作、排练和演出过程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专业特点是“编”和“导”的紧密结合和高度统一。舞蹈艺术在表现手段上的特殊性是通过舞蹈动作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情节内容,塑造典型形象。因此,我在舞蹈创作中,坚持从深入生活捕捉舞蹈形象,创造和组织舞蹈语言、编排设计舞段,并将其艺术构思通过排练最终由演员们体现于舞台之上。基于舞蹈编导的这些特点,在舞蹈作品的编导过程中,要求编导具有正确认识生活概括生活的能力、较高的文学修养、丰富的历史知识、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戏剧结构能力、美术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组织才能。只有具备了高层次的专业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舞蹈编导。其中编舞技巧是编导最重要的项目。通过编舞练习要求掌握对舞蹈动作进行分析、分解、变化和发展的技能;捕捉舞蹈形象;创造、组织舞蹈语言;设计各种舞段等一整套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创作过程。其中,既包括事先设计好的习题,也包括一系列以即兴方式进行的编舞练习。通过这些练掌握编舞的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编导进行舞蹈思维的专业素质。近年来,我根据少儿舞蹈的特点和性质,先后编导创作的节目有<欢天喜地》《书包太重了》《说唱脸谱》《银项圈》《猫与老鼠》等。在少儿舞蹈编排中,还应将情境贯穿于舞蹈活动之中,鼓励少儿克服困难,使少儿在轻松、愉快的练习中掌握基本技能。编导还有寓编舞创作于生活之中,如《猫与老鼠》中一只与老鼠共舞的懒猫,要用肢体语言演绎出的深刻寓意,只有观察体验生活中的猫睡醒后张嘴伸腿的样子才能更生动、逼真,只要我们抓住契机,合理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成为激发少儿学习兴趣的源泉。

四、及时沟通,增强互信。

我认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决不能忽视与其他任课老师、演员和家长们的沟通,应主动做演员与老师、家长联系的桥梁。只有在得到了大家的积极支持和配合的前提下,也只有在师生尊重、关系和谐的前提下,少儿舞蹈演员班才会蒸蒸日上,演员的学习成绩和演技才会不断提高。一是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互通信息。对德艺双差演员、退步大的演员、好的尖子演员分别与家长沟通,这种谈话方式,使家长会能及时掌握想急需要知道的信息,深得家长的好评,收到良好的反应。拓展思维开发训练,激发少儿的想象力和创意力。二是与科任老师多沟通,及时了解掌握不同演员的全面情况。三是与少儿舞蹈演员多交流沟通,并与演员交朋友。尊重少儿心理、情绪、感知、智能、身体的成长规律,打破传统少儿艺术教学观念,改变了我国长期来对少儿艺术教学的误区。为每一位演员制定符合自身的个性化和本质智能的艺术教学方案。注重进行德、智、体、群、美、事、情“全人化”教育,以艺术为媒介形式,强化少儿的人格和素质培养,拓展思维开发训练,最大限度挖掘了少儿的潜能,激发了少儿的想象力和创意力。

五、精心排练,认真演出。

排练舞蹈首先要对舞蹈作品分析得非常透彻,非常到位,要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要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不仅是对舞蹈动作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音乐的感悟和对动作与音乐共同表现作品主题的把握和调控。这样排练者才能指挥演员共同表现、表演群舞的内在情韵,才能共同表现舞蹈艺术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孩子是喜怒无常的,在排练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比如表情不到位,动作不准备,道具拿错等等。对每次所出现的问题都给予及时的解决。反复排练,长期准备目的是为了登台演出,临近演出前的准备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这个舞蹈是否可以上台及舞台效果。那么。老师在这阶段都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一是必须重视彩排。彩排和正式演出基本相似,正式演出所要出现的问题,彩排中基本都能体现出来,以便教师彩排之后有所准备,出现的问题越多,对上场表演的决心和信心就越大。二是进行方位练习。由于少儿感知能力欠缺,所以在舞台上的应变能力差,容易转向,提前知道方向就是让少儿熟悉舞台,使之“当局者明”。

六、结语

总之,在舞蹈活动中应尊重少儿的兴趣,满足少儿需要,教师应自觉适宜把握“教”与“学”的适度,给予少儿一些选择权利和表现自我的机会。也就是说,舞蹈不仅是解放少儿的手脚,而且是解放少儿的头脑,让少儿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