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素描教学中创作意识探析

设计素描教学中创作意识探析

【内容摘要】素描写生是我国艺术院校美术基础的必修课,在教学大纲中占据较大比重。文章以树人大学艺术学院设计专业的具体教学实践为例,探究适应当下新形势的素描教学模式,对素描写生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设计创作意识进行论述,以期对相关教学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写生;设计素描;创意;教学模式

美术基础教学在全国各艺术院校的相关教学计划中是较为重要的单元,新生入学前的美术基础多习自社会培训机构,高低参差、良莠不齐。因此,基础教学对新生入学后的学习起着系统归纳、明晰思路、有的放矢的作用。尤其是素描教学,其在各科目课程中的引领作用毋庸置疑。由此,教师如何引领教学思路成为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直接关乎学生在今后专业分流乃至创作意识方面的发展。在这一环节中,素描写生教学对学生设计创作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创意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问题,一件没有创意的设计作品是没有灵魂的,在当今社会也不具备竞争能力。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人为本、立足浙江,以配合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与现代服务产业发展需求为宗旨,培养具有设计前沿视野、具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基于这一教学宗旨,学校对大一新生所设置的素描基础课程就要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总结出一套更加适应当下设计理念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培养出能设计、懂工艺、有创意、善制作的设计人才。

一、素描写生教学概况

素描写生是在教学中引导和训练学生如何观察与处理最初所见的物象,将经过大脑思考处理后形成的图式,以单色材料和手绘技法来呈现特定视觉效果的一种艺术行为。这一训练通过不断的试错、纠偏,最终实现符合当下设计语言要求的艺术效果,所呈现出来的画面必须是通过主观处理的全新的造型语言,而非现实客观所见的再现。试错法的训练就是要求学生摈弃初学时绘画建立起的既定模式化审美,在此基础上拓展审美思维的宽度和深度,即使最初达不到这一程度,也能比以往更接近想要表现的真实感受。学生通过素描认识自然,发现设计。而设计素描的创意点首先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自我想法,是具个人气质的独一无二的经验。那么,在当下设计素描教学中,为了避免艺术教育日益多元化同时又不够深入的现象,高校要如何去建立一个适合“教”与“学”的有效模式呢?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对传统素描教学大纲整合与重构后认为,从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三个方面的教学引导与实施可以使学生逐步建立创意先行的思考和学习模式,并以此更新素描写生的思维方式。

二、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提升

这里的素质结构主要是指绘画方面,学生素质的高低决定绘画的审美品位的优劣。基础绘画的素质结构包含了绘画审美与表现技法,而在教学顺序中审美先行,审美的定位是决定画面最终格调的保障。绘画中的个体的审美能力指的是掌控画面格调的能力,这种格调理应是正面因素,如清新的、诗性的、高雅的、有爱的、坚强的、有张力的等,而非负面因素,如阴暗的、低沉的、媚俗的、暴力的、阴郁的等。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做正面的引导,在教学中首先要使其明确自身想要表达的意图,并对笔下所表现的素描对象进行主动的、具体的思考。表现技法能力指的是对描述物象的组织布局能力,造型能力,画面黑、白、灰的构成能力,点、线、面的安排能力,主次节奏的驾驭能力以及调性等,由这些综合技法组成的画面具有更好的形式效果。学生在创作中需要具体思考诸如以下问题:一是根据观察的角度确立构图,这个构图是否标新立异、有没有重复旧的模式;二是什么材料更适合表现对象的气质;三是预估受众的视觉反应程度。这些问题在审美能力的构成中促成了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情感力、理解力、想象力等综合表现能力,一旦这种审美思路被恰如其分地激发,便会朝着不可预估的非逻辑方向发散开。可以说,正确的艺术审美有助于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并由此衍生出更新的创意点。

三、知识结构的培养

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技能技巧组成了该专业的知识结构,各个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最终都是为了体现和凸显自身的专业特色而设计,而特色的体现少不了创意的参与。在美术基础绘画教学中,学生应该带着创意思维去创作,创意是设计素描的灵魂。画好一幅富有创意的设计素描首先要基于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而这一体系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了方向指引。设计素描的知识结构大体脱不开构图、造型、明暗、节奏的范畴。最为关键的是,基于这些环节的观念如果是死板的传统套路再现,是入学考试前的重复,那将导致个人创作力的枯竭,作品的表达没有源发点,处处都是模仿。这样,大学第一年时间的基础教学将变得毫无意义。教师在“教”的这个环节中不能局限于技能的传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建立主动思考的思维模式,通过激活学生的思维来打破整个班级“千人一面”的僵局,以呈现百花齐放状态。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能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探讨时,教师所担忧的教学疲惫也就消失了。这里的每一个知识结构都需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定义,甚至不惜打破和重构。具体实施应反映到教学大纲上,以便统一教学要求,争取达到各个平行班齐头并进的教学效果。观念的创新有助于学生将直观感受更好地展示,这些感受除了在形式、媒介、材质、手段等表象中呈现外,加入了创新创意的内涵后将更具艺术张力。这种张力是直指观者内心的最具共鸣的核心准则。在这种核心准则引导下的素描写生作品能够打破平庸,具备更高水准。

四、能力结构的培养

设计学专业所必备的设计素描基本知识和技能最终都是为专业设计服务,设计者眼、脑、心、手技能等属于设计本体性元素,可以归属为设计手段,借此手段对未知领域的自觉探求有助于学生提升独立设计能力。因此,为什么而画是每个学生必须思考的问题,至于怎么画则更多地体现在专业的特性要求上。设计素描与纯绘画素描写生的目的具有一定差异,设计素描对造型语言的处理更加符号化、平面化、装饰化,是服务于专业的个性化元素。因此,针对不同的专业,学校应设置不同的素描能力结构训练,这是借助素描手段去发现和升华设计的行为。如视觉传达专业的素描课程在训练时就无需借助过多的明暗体块塑造空间,而应更加注重构成布局,强调点线面的符号化处理;动画设计专业则应强调造型的个性化处理,可夸张和变形,以凸显其角色的需求;环境艺术专业的训练应加大在场景空间方面的训练力度;工业造型专业则应以线性造型来强化对象的结构组合性质。因而,不同专业的教学在写生时对描绘对象、材质选择、技法表现等都应区别对待,只有能力结构的指向清晰明确,学生才能在“学”的过程中不至于茫然,甚至在努力的过程中预见未来,这样的能力培养型素描写生课程将变得更具视觉信息表达的意义(图1)。

五、结语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宏观地抓住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三个方面,推动学生积极地思考、践行和提升自己;微观上构建切实可行的课程计划,并通过师生的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学中,只有升华写生的高度,培养视觉的敏锐反应,刺激学生内在能动性,其自我更新的能力才会逐渐凸显出来,通过教育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才能达到。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作者:刘胜 单位: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