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演唱与声乐教学的融合分析

歌剧演唱与声乐教学的融合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声乐艺术的教学也随之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歌剧演唱作为声乐演唱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实践性特征对于声乐演唱者专业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实质性作用。因此,将歌剧演唱作为声乐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提高声乐学生演唱技巧及表演水平等声乐综合素质有着源头活水的作用,本文将针对歌剧演唱与声乐教学的融合这一课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歌剧演唱;声乐教学;融合

声乐是一门兼具抽象表现与高度实践演练的艺术学科,而歌剧是一种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和舞台表演等艺术表现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演形式。因此,认真开展歌剧演唱课程对于声乐教学而言,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丰富,更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提升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声乐综合能力的有效举措。

一、歌剧的发展历程

歌剧于文艺复兴时期发源于欧洲的意大利,其唱法以世界公认的科学的演唱技巧———意大利传统声乐演唱技巧为主体,语言、演唱风格则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融合了不同国家的特点和审美观,论其发展主要分为四个时期。巴洛克时期的歌剧,以作曲家亨德尔的作品为代表,这一时期的音乐奇异的、夸张,且略含粗陋。而在作曲家莫扎特辉煌下,歌剧处于古典时期,《唐璜》《费加罗的婚礼》等歌剧久演不衰。美声和浪漫时代的歌剧则更加繁荣,作曲家罗西尼、贝里尼、多尼采蒂、威尔第、瓦格纳等作曲家分别创作了《塞尔维亚理发师》《诺尔玛》《爱情灵药》《茶花女》《汤豪塞》等知名歌剧剧目,其中意大利语歌剧作曲家威尔第和德语歌剧作曲家的作品将歌剧艺术推至顶峰。随后,以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歌剧的兴盛为代表,真实主义时期发展,《波希米亚人》《图兰朵》《蝴蝶夫人》《托斯卡》等歌剧作品在欧洲国家发扬光大,现代歌剧也逐渐的产生了。不同时代的歌剧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审美观,但就其艺术综合性和审美的高度都是人类的宝贵财产。伟大的剧作家、作曲家,通过音乐塑造人物,创造戏剧冲突;伟大的歌剧艺术家通过声音和肢体表现展现人物,表现戏剧剧情,通过歌剧舞台的形式充裕着人们的思想、生活,丰富着世人的文化艺术财富。

二、艺术类院校声乐教学现状

随着各大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艺术类院校的生源也得到了扩张,然而有很多学生只是选择了在艺考前培训冲刺,并未接受正规、严格的艺术教育,因此在生源当中就不乏有许多艺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差的学生混迹其中,其音乐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声乐的理解层次也不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也仅存于应付考试,无法深入学习发声技巧、了解曲目、并投入情感去演唱,导致声乐学习只学到了皮毛,而未学习精髓。而对于歌剧教学的忽视,是自声乐教师到学生的相互影响。部分声乐教师自身对歌剧艺术了解甚少,导致其没有正视歌剧唱法教学和歌剧鉴赏对声乐教学的积极影响,加之现代学生接触现代流行音乐较多,对于古典音乐的爱好不够深刻,最终导致了歌剧教学的忽视,久而久之便阻碍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声乐教学的效率和兴趣。

三、歌剧演唱对于声乐教学的意义

歌剧演唱与声乐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其二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声乐技巧是歌剧演唱的前提,而歌剧演唱更是提高声乐技能的有力带动,通过基础声乐技巧的训练,学生能够为歌剧演唱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参与歌剧演唱与排练又能学会在内涵上把握声乐曲,从而提升学生的演唱技能。所以,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声乐技能,歌唱演唱课程的开展必须加以重视,通过歌剧把握歌曲的乐趣和美丽,置身乐曲中,把握蕴含于其中的情感和情境,并引起听众的共鸣,通过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不断历练,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能力,提升艺术境界。所以说,歌剧演唱课程的开设不仅在于歌剧唱法的学习,而更多的是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和表现层次,其价值不可限量。

四、歌剧演唱与声乐教学的融合

(一)声乐教学在歌剧演唱技巧上的借鉴与融合

歌剧之所以经久不衰的被世界各地歌唱家和听众亲睐,与其自身优美的音色、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声部划分、富于变化的情绪以及鲜明的角色感等优点是分不开的。论其声部划分优势体现在高声区、中声区、地声区的科学划分,并明确了个声区的换声点,而更严谨的通过音色和音域的表现将演唱家的声部区分开。男高音有音色柔和、嘹亮,富于歌唱的抒情男高音;也有音色饱满厚重、慷慨激昂的戏剧男高音;还有假声区轻而易举切换的假声男高音;演唱轻巧华丽的花腔男高音,男高音的音域甚是难得,艺术价值斐然。男低音被世人称为“金字塔的地基”,抒情男低音音色低沉而不失轻快流畅;戏剧男低音不但声音轻巧灵活,更富于戏剧冲突,是歌剧中丑角与滑稽角色的宠儿。而男中音介于男高音和男低音之间,音色柔和的抒情男中音和嗓音浑厚结实的戏剧男中音在歌剧多扮演复杂的人物角色,其表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女高音始终是最高声部的担当,花腔女高音华丽清脆高亢的音色,及其灵便的高装饰音演唱,是众多女高音奋斗的目标;抒情女高音音色柔美,情感充沛在歌剧中角色分配较广;戏剧冲突强烈的浑厚音色的女高音则更便于被观众所记忆。女中音音色较特殊,具有女人少有的宽和厚,但由于其戏剧性特点出,却是歌剧中出彩角色的集大成者。声部科学划分后,发声方法也体现了更大的科学性,音域的训练以人为本,使得学生音色和音量的可塑性增强。声乐发声方法对于歌剧演唱而言可借鉴的有如下几点:

1.歌唱的呼吸

歌唱的出发点在于呼吸,呼吸为歌唱提供了原动力。歌唱的良好呼吸在于胸腹式深呼吸,所谓气沉丹田,在于吸气至肺底,使双肺、肋骨处于打开状态,简洁有效的吸气至深处,有意识的主动控制气息的吸与呼,从而符合对于演唱的情感宣泄。

2.歌唱的起音

歌剧演唱的起音非常考究,要求高度的精准,起音恰到好处,才能满足之后对于乐曲的演唱、对于人物的塑造、对于情感的表达。起音要求与呼吸具有高度的匹配,做到“精致、干净”,从而满足高、中、低三音区音色之间的统一,满足对于演唱音量、力度的要求。

3.对于旋律演唱的精准性与灵活性

歌剧之于剧,在于歌剧演唱是对人物的表达,其语言性更强,既有连续十六分音符走向的快速华彩句,又由旋律悠扬婉转的宣叙句,更有情绪强烈的跳音宣泄句。这些不同的表现句,对学生的声乐技能进行了无与伦比的提高,灵活地将人物与剧情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角色。

(二)声乐教学在歌剧情感诠释能力的借鉴与融合

艺术家之所以区别于歌唱匠人,在于艺术家对于情感的领悟与表达。古人云:“歌以咏言,声以寓意,哀乐托于声”,用情感装饰声音,用声音表达词义,这是一个艺术家的基本修养。经过系统的声乐学习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用较好的音色来诠释人物,表现人物的情感,但歌唱中体现的更多的是对于华丽声音的追求,对声乐技巧体现出过多的追求,从选曲到演绎都缺乏对于乐曲的慎重性,理解力短浅,整体性匮乏,并因此对于整体人物形象的塑造缺乏理智,徒有技巧,而无灵魂。

(三)歌剧演唱教学对于学生音乐学习力的优势

歌剧是一种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和舞台表演等艺术表现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对于歌剧演员而言更有文学造诣、审美能力、演唱、形体、台词、戏剧表演和舞台形象等素质的要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完美的歌剧表演是很多音乐伙伴共同完成的,在此过程中不仅有配合,更多的是相互之间的竞争与学习,在实践中切磋技艺,相互取长补短,共同了解剧中人物,了解剧情,一起提高音乐学习力和表现力。

五、歌剧演唱教学对于声乐学生就业指导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多的趋向于复合型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单一的表演形式、华丽而缺乏内涵的技巧已经不能成为一个歌者吸引观众的能力,社会上更需要适应多元化市场趋势的人才。因此,能够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歌剧演唱艺术课程必须加以合理运用并推广,将歌剧演唱艺术课程纳入声乐教学的必修课,“学”“唱”“演”相互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互协调,人才培养一体化,此举必将我们声乐艺术教学推向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莹莹.西洋歌剧演唱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5):101.

[2]沈德鹏.歌剧与声乐教学的互动性研究———以我国的民族歌剧、民族声乐为例[J].艺术研究,2016,(03):126-127.

作者:靳恒宇 单位:山西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