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与解决办法

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与解决办法

摘要: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核心任务是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关键在于营造和谐教育氛围,给予他们妥善照顾,让这个特殊群体得到充分的心灵慰藉。这就需要针对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主要困境,分析困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破解困局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留守儿童;成因分析;教育管理;解决途径

留守儿童多指父母外出务工,不能陪伴孩子成长,仅由其他亲属履行监护义务的教育适龄儿童。留守儿童普遍因为与父母长期分离而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使他们一定程度上存在学习兴趣缺失、行为品德偏差、安全管理不足等问题。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负有更大的责任,应深刻分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现象与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管理的优化办法。

一、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主要困境

(一)自我情绪体验有缺失。根据辽宁省某地级市2019年对109名留守儿童进行的自我情绪体验测试显示:自我情绪体验消极、较为消极的有94人,占比高达86.2%。其中,男生44人,占46.8%,女生50人,占53.2%。他们大部分情绪较为脆弱、敏感,易受到伤害;缺乏积极的自我评价,自我效能感较差;缺乏自信心,倾向于把失败归因于自身的素质,以至于常常会挫伤自信心。具体行为体验上大多表现为:情绪、情感和语言表达较差;渴望得到关注但在行动上较为被动;普遍安全感不足、依恋关系较差;个别儿童智力发育迟滞,有自闭倾向,甚至出现叛逆、无法沟通等问题〔1〕。

(二)家庭教育有盲区。家庭教育缺失是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导致亲子沟通变得不足。虽然父母可以选择新媒体与子女保持互动,但多是关注孩子学业情况、吃饱穿暖等具体问题,而对孩子成长的烦恼缺少关注,对道德品行关注度更低。因为存在教育盲区,不能正确教育引导孩子、关注孩子整体学习生活状况,就使得他们在心理、行为、人格上存在一定问题〔2〕。多数留守儿童认为,主要监护人缺乏对他们的尊重,很少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观点,平时与父母的短暂互动并不能解决心灵的困惑,影响了自身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育理念有误区。多数留守儿童由隔辈监护人教育,因隔辈人在精力、能力上存在一定欠缺,教育方法不正确,甚至存在错误教育观念,影响孩子成长。第一,有些监护人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法,不了解孩子心理性格特点,不能进行针对性教育。第二,对孩子的期望不高,认为只要孩子安全上不出问题,能够学习一些基本知识就足够了,对孩子学习关心不够。第三,隔辈监护人多采用娇宠惯养的教育方法,认为不能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存在不敢管、管不了的问题。这使得留守儿童更加依赖监护人,限制了孩子行为能力发展,导致留守儿童自理能力不强。第四,家长有补偿心理,更多愿意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导致孩子在物质上盲目攀比。第五,家校合作也存在误区,家长不愿意配合老师,不能积极修正自己的教育理念,存在“过得去就行”的思想。

二、留守儿童教育困境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我国经济处在深度调整期,城乡人口的流动幅度增大,使得有的留守儿童家庭困境日益突显,导致留守儿童教育变得更加艰难。而农村人口在城市工资收入偏低,能给孩子提供的教育资源很有限,使得大批农村儿童无法跟随父母一同到城市生活。新的经济形势使得农村家庭的父母在教育观念上也发生变化,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难导致的“读书无用论”。农村环境中还流行着一些不良文化,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不健康的网络内容,都在影响家长教育观,使留守儿童也受到负面影响。

(二)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入学前的主要生活环境,有些农村家庭环境不佳,家庭教育观念不当,因此影响留守儿童的思想情感状态。例如:很多农村家庭家长有抽烟、酗酒的习惯,家庭监护人并不是真正的关心孩子的成长,缺乏正确教育观念的获取渠道,没有可供借鉴的教育经验。目前留守儿童普遍处在其他亲属或非亲属的寄宿家庭,这种家庭结构父母角色缺失,有些家长单纯地认为关注孩子学习就是关注孩子教育,缺乏对孩子足够的教育能力,缺少必要的正向引导,导致孩子学习主动性较低,思想观念存在偏差。监护人没能就孩子的身心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三)学校因素。目前,农村的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责任重大,但受客观办学条件影响,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不足。首先,学校硬件设施较差,有限经费没能向留守儿童教育倾斜,难以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关注。其次,班主任专业素养不足以全面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心理疏导不足,教育管理方式缺乏创新。再次,家长课堂建设滞后,家长联通机制建设不足,学校未能给予家长足够的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

三、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优化办法

(一)建立家庭教育与管理体系。家庭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基础,家庭教育能否科学实施,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效果和质量。这就需要加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建设,促使父母、其他监护人履行应尽义务。1.加强家庭教育立法国家应当尽快开展家庭教育立法,规范家庭教育内容和方式,促进父母与监护人履行应尽义务。以法律形式规定道德教育基本内容,增强父母与监护人的教育主体意识,确保留守儿童在法律保护下得到最基本的监护,获得家庭的亲情、温暖。特别是要建立父母与监护人对未成年儿童监护追责机制,防止性侵等儿童伤害事件的发生,有效促进家庭教育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积极实施。2.发挥父母主导作用父母应当成为家庭教育的主体,缺少父母关爱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应当发挥父母对孩子的榜样作用。首先,通过多种渠道促进父母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以新媒体等渠道为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知识。其次,以学校为主体促进家长与留守儿童有效的交流,进一步强化家长教育意识,引导家长全面关注儿童成长,给予他们必要的陪伴。再次,留守儿童父母应当主动与监护人、教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积极配合开展好教育工作。3.发挥政府、社会群团组织作用这就需要由民政部门建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监督机制,做好兜底保障及安置工作。发挥民政部门、教育部门、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优势,积极参与留守儿童假期日间照料、课后辅导、心理疏导、情感关爱等活动。建立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管理机制,共同监督留守儿童的生活成长环境;同时,还要关注每个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为留守儿童建立教育、心理管理档案,给予他们足够的教育帮扶和心理帮扶。

(二)优化学校教育与管理方式。学校是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加强学校生活教育管理,构建家校互动的有效机制,才能更好地弥补家庭教育缺失,优化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环境,促进留守儿童获得更好的成长空间。1.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兴建符合留守儿童需要的寄宿制学校,对解决学校基础教育设施不足、建设具有实践教育功能的新型农村中小学校意义重大。在校舍功能上应多考虑用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图书馆、电教室、娱乐室、体育活动场所,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儿童参与到学校文体活动中,让留守儿童获得更多的温暖和关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整体质量〔3〕。2.完善家校互动机制学校应当对留守儿童进行专门管理,建立信息登记台账、失学辍学档案,做到一人一档,精准施策;保证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落地,加大基础教育保护措施落地、落细;要建立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及时了解反馈留守儿童生活情况、思想心理动态;建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疏导力度;寄宿制学校还要建立教师值班值宿制度,开展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强化留守儿童校园安全责任;要经常举办家长课堂,推出家长微课,建立监护人约谈机制,不断完善家校互动机制〔4〕。3.发挥班主任的效能班主任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掌握留守儿童情况和学习生活信息,及时向教育部门、民政部门通报相关情况,做好留守儿童思想引导;二是积极开展丰富的班级教育活动,向他们传递正确思想价值观念;三是做好双休日管理工作。通过布置家庭活动、定期家访、定期谈话等方式,引导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活动。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鼓励关怀,社会、学校、家庭需要形成教育和关爱合力,促进留守儿童在更加温暖的环境中成长,而基于学校教育的居中协调更是提高留守儿童教育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及对策的研究[J].科技风,2019(08):256.

〔2〕王增鹏.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初探[J].文学教育(下),2019(03):173.

〔3〕李艳红.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7(06):73-74.

〔4〕廖金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多中心治理探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4-96.

作者:寇钥淇 单位: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