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学历继续教育研究

我国非学历继续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非学历继续教育在继续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从边缘走向核心。此研究以CNKI收录的有关非学历继续教育研究的文献为样本,对文献发表的时间、数量、来源、类型和研究主体进行分析,还将研究主题聚焦在基本问题、管理与评价、发展现状、策略思考、运行模式、特定人群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研究、其他研究等七大方面,对我国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非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研究现状;文献分析

一、引言

继续教育系统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继续教育体系承担的使命也发生着重大变化,教育部在2013年全民读书周活动上曾指出,继续教育系统承担国民学历教育补偿任务越来越弱化,非学历教育培训是未来改革发展的主方向。也就是说,非学历继续教育在继续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将逐渐从边缘走向核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其中提到2020年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规模要达到35000万人次,其中,非学历继续教育是重要途径,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已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国内关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并不多,实践探索也多集中于各行业(如教育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受政策影响大。本文对我国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和整理,以期更客观、全面了解非学历继续教育研究现状。

二、研究样本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样本

“非学历培训”作为“非学历继续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部分学者在概念上并未做过多区分。因此,笔者2016年12月20号在CNKI中搜索研究样本时,以“篇名‘非学历继续教育’或‘非学历培训’”或“关键词‘非学历继续教育’或‘非学历培训’”进行精确匹配检索,共检索到文献133篇。在剔除报纸宣传、会议通知、重复性文献、技术推广等非学术性论文后,得到有效研究样本文献101篇,其中期刊论文94篇,硕士论文7篇。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数量分析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101篇研究样本,从文献发表的时间与数量、来源与类型,研究主体及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国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研究现状,掌握其研究重点和面临的核心问题。

三、研究现状分析

(一)数量分析

1.文献发表时间和数量分析

从研究样本文献看,CNKI中能检索到的关于非学历继续教育(或非学历培训)的最早文献发表于1991年,名为《如何开展非学历培训》。之后的研究屡次出现断点,直到2009年之后,才出现持续性研究。而在2011年出现了一次研究小高峰,研究文献数量到达10篇,而2012年却出现了短暂回落,之后又有回升,维持到15篇以上。研究样本文献中有7份硕士论文,均出自2010年之后。文献发表的时间和数量情况详见图1和表1。由此分析得知:(1)我国非学历继续教育研究的发展起步很晚,重视程度严重不足;(2)国家颁布的《规划纲要》中明确强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与2010年以后我国非学历继续教育研究的增长密切相关。随着国家对于建构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倡导,我国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工作必将得到重视和发展。

2.文献来源和类型分析

在101篇研究样本中,94篇期刊论文占到研究样本文献总量的93.07%,主要发表在《成人教育》、《中国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研究》、《继续教育》、《中国远程教育》、《内蒙古电大学刊》、《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和《中小学教师培训》等刊物上。由此可分析得知:(1)成人教育类的专业期刊长期以来都关注着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成人教育领域的研究人员是我国从事非学历继续教育研究的骨干力量;(2)非学历继续教育研究的水平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据统计,在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仅20篇,比例仅占样本期刊文献的21.28%。7篇优秀硕士论文占研究样本文献总量的6.93%,有2名作者的专业为成人教育学,其他作者分别来自公共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软件工程等不同专业。可以看出,高等院校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持续性地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研究的队伍,并且其研究视角与专业有紧密关系,多为从普通高校的角度来探讨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实施问题,而缺乏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系统性研究。

(二)内容分析

1.研究主体视角分析

笔者将我国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研究主体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以开放大学(电大)为主体,研究开放大学(电大)进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探索;第二类是以普通高校(主要是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或网络教育学院)为主体,研究普通高等院校进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探索;第三类是职业院校(包括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研究职业院校进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探索;第四类则以行业机构(中小学校、图书馆、医院等)、协会等为主体,研究行业从业人员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相关情况(具体见图2)。研究发现:我国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研究者主要来自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院(或网络教育学院)和开放大学(电大),行业协会以及一些培训机构开展的非学历培训项目较多,但过多关注项目推广和运行,未上升到理论研究的层面。

2.研究主题内容分析

笔者依据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关键要素,结合我国非学历继续教育研究的具体内容,将研究主题聚焦在七大方面:基本问题、管理与评价、发展现状、策略思考、运行模式、特定人群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研究,以及除上述六大研究主题以外的其他研究。由于部分样本文献的研究内容涉及多个主题,而笔者在统计时以核心主题为主,文献不重复计算,101篇文献的研究主体分部情况如表2所示。(1)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基本问题研究主要包括定位认识、特点探讨、类型分析等。对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定位认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初期,学者们多认为非学历继续教育主要是针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开展的旨在提高工作技能和文化素质的方式。[1]随着终身教育观念的普及,学者们对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认识更加全面科学,普遍引用《规划纲要》中对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解释,即“非学历继续教育主要是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培训为主要方式,对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开展的教育活动”。[2]众多学者对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特点进行探讨,主要归纳为:对象的多样性、广泛性;活动的再教育性、终身性;方式的灵活性、便捷性;内容的实用性、广阔性等。[3]还有部分学者认为非学历继续教育具有市场化特征和产业化属性。[4]朱益飞将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类型划分为非学历研究生教育、职业资质培训教育、业务培训教育,体现了“大培训观”。[5]而根据《规划纲要》理解,非学历继续教育主要分为以职业为导向的“非学历培训”和以精神文化生活为导向的“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然而从目前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实践和研究看,非学历培训始终是非学历继续教育研究的主体。(2)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管理与评价。因在教育对象、内容、方法、周期上的不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管理与传统学校教育管理有本质不同。有学者提出非学历继续教育活动大多以“项目”形式存在,与项目管理方式有天然契合点,建议在非学历继续教育活动中引入具有客户导向性,重视项目目标计划,注重过程监管和控制循环的项目管理方法。[6]普通高校作为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主体,其管理工作的现状多为分层管理方式,即学校归口负责管理(主要以行政审批为主,包括发展规划、合同管理、项目审批、证书颁发等),各二级学院作为实体办学单位,具体负责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实施。[7—8]这种二级管理模式有很多弊端,有人甚至称此种管理模式为“只管生、不管养”的放养式管理模式,提出需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二级管理模式等。而非学历继续教育活动的评价一直是非常重要但却长期忽略的一环。各机构在进行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总结时常提及的是培训人数和培训经费,但对于教育质量的总结简单等同于学员满意度反馈。有学者在呼吁,必须建立非学历继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这个指标体系非常复杂,现有的研究还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3)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对现状的把握和问题的认识,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完善和推进。作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研究主体,各普通高校、各级开放大学(电大),以及部分职业院校都结合各自工作开展对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有的还进行了SWOT分析,比如蔡凤伟等人的《开放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SWOT分析》、王慧超的《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研究》。根据刁庆军的关于一项针对45所普通高校的调查,基本上全部高校都在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势力虽然非常明显,但总体上讲,与学历教育相比,非学历继续教育仍然处于附属地位。普通高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还呈现非常明显的专业化特征,一般来说,普通高校都是充分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开展培训。比如农业类院校开展农业相关的培训,师范院校开展教师培训等。[9]电大系统在向开放大学转型过程中,对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深入思考和有益尝试。在样本文献中,有各级(省、市、县级)电大对目前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现状调查研究,并普遍认为,与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相比,开放大学(电大)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优势就在于系统运作和在线学习支持服务。但从目前的实践情况看,这些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4)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策略思考。样本文献中有32篇文献的研究主题与策略思考密切相关,占样本文献总量的31.68%。策略思考主要是针对现状分析得出的问题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的,主要包括发展理念转变、管理机制改革、质量保障建立、方式方法创新等。如王小燕在其硕士论文中总结到,普通高校应该提高对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应该强化对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要努力打造集团化非学历教育优势,要创建品牌培训,还要加大网络教育的应用和健全沟通交流机制。[10]范斌等人提出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要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以质量为目标。[11]还有一些学者关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策略思考并不系统,但也颇有启示意义,如高媛提到要顺应“微”时代特征,利用“微信”、“微博”、“微网”等信息时代的微工具,加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和管理工作。[12](5)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运行模式主要指从战略层面提出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式。已有文献涉及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运行模式可归纳为品牌化战略发展模式、特色化战略发展模式、多元合作发展模式、学历与非学历融合发展模式等。谢蓓认为品牌化战略发展就是要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以品牌优势取胜,从而促进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她以广西民族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品牌化建设为例,探讨其取得成功的经验。[13]特色化战略发展模式主要指各机构根据自身的学科特色(主要是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系统特色等(主要是电大系统),推出其他机构难以模仿或取代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较多学者都认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良性发展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学校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如白玉民认为学校等机构应该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的合作,构建一个面向社会各界的公共教育培训服务平台;应该加强与行业、协会,以及其他培训机构的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及优势。[14]学历与非学历的整合发展是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重要手段,开放大学(电大)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如郑亚虹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学分互换的可行性探索》,魏勇钢的《开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课程融合研究》。这些研究目前也仅是在开放大学系统内进行的少部分课程和培训项目的学分互认和互换的尝试,要实现大规模的学历与非学历的深度整合,还需要打破多方利益藩篱,任重而道远。(6)特定人群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研究。本研究中涉及的11篇文献样本以特定人群的非学历继续教育为研究主题,主要包括中小学教师、图书馆员、护理人员、服装专业人员、生物医药技术人员等人群。其中以中小学教师的非学历培训项目介绍最多。相比较而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相对成熟,国家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要求明确(每年均有学时要求,并与考核晋级挂钩),且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推出了很多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由此可知,国家政策对于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和推动作用。(7)其他研究主要包括了中外非学历继续教育对比研究,如马艳萍的《中美高校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比较研究》,罗丹等人的《美国综合性大学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特色及启示》,还有冯捷的《德国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借鉴及反思》。这些发达国家在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罗丹认为美国在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上清晰的定位、独立的办学体制,多元化的项目和教学形式,开放灵活的课程设置,还有专业化的项目管理,给我们提供了有效启示。其他研究中还包括一些不便于归类的新视角的研究成果,如刘丽娜等人对非学历继续教育远程学习者的共性及个性化特征、学习需求、远程学习行为规律,以及远程学习者考核偏向等进行的分析,对我们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提供了参考。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终身学习的理念必将深入人心,而非学历继续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核心也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目前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实践,有部分社会性的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得好,特别是近几年在线教育培训机构蓬勃发展,但这些社会化教育培训机构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实践工作还未能上升到理论层面,他们所做的研究在本研究中的样本文献中所占比例很小。而普通高校、开放大学(电大)、职业院校作为非学历继续教育研究的主力军,在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实践工作中还有很多缺陷,包括体制机制方面、意识到需要合作但不愿意打破利益藩篱等方面。也就是说,目前我国非学历继续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普通高校、开放大学(电大)、职业院校以及社会化教育培训机构,不仅要加强针对培训项目运作的合作,还要加强科学研究的合作,才有利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悦雄.如何开展非学历培训[J].行政管理研究,1991(1):25—27.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6-11-03.

[3]李响.终身教育理论下我国高校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9):23—25.

[4]周斌,罗晓梅.市场化运行机制与非学历继续教育规模化可持续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3(1):16—18.

[5]朱益飞,薛泉祥.大学后非学历继续教育理论探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09—112.

[6]滕杰.项目管理方法在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20—22.

[7]蒋海红,何坚,等.普通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现状及管理策略探讨[J].继续教育,2014(8):9—11.

[8]李慧勇,陈莘,等.完善高校分学历继续教育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之对策[J].当代继续教育,2014(8):18—20.

[9]刁庆军,严继昌,等.我国普通高校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现状研究[J].继续教育,2010(3):3—6.

[10]王小燕.我国普通高校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对策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3.

[11]范斌,白琰.高等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5):57—59.

[12]高媛.“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创新机制刍议[J].继续教育,2014(11):51—52.

[13]谢蓓.新常态下高等学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品牌化战略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6(9):186—188.

[14]白玉民.浅谈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多元化发展战略[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6(6):14—17.

[15]刘丽娜,平凡,等.非学历继续教育远程学习者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4(9):47—51.

作者:张梅琳 罗晓萍 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