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院校辅导员继续教育现实诉求

医科院校辅导员继续教育现实诉求

【摘要】医科院校由于其教育行业的特殊性,对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也相对较特殊,将医科院校辅导员的继续教育建立在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专业背景以及自身发展基础上进行分析,使辅导员在立足自身工作岗位上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对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和立德育人的效果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医科院校;辅导员;现实需求;医学文化;发展体系

随着《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文件的出台,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正式实施。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提升被越来越重视,如何使辅导员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各高校密切关注的话题。医科院校由于其教育行业特殊性,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是医学生,医学生在经过高等教育后成为医务工作者;当今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医务工作者具有较高的医务技能同时要求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而医务工作者较高职业素养的养成主要在于大学这一黄金时间,因此医科院校辅导员在做好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一、医科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

文章以某医科院校辅导员队伍为研究对象,对辅导员队伍的从业时间、职称、学历、专业结构进行分析,从四个维度出发分析为辅导员队伍的继续教育提供参考。该医科院校共计88名辅导员。可以发现该医科院校中辅导员职称结构大部分在中级和初级且从业时间来看10年以下的辅导员为58人占所有辅导员的66%,这一部分辅导员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需要极大发展的群体。可以发现该医科院校中辅导员学历在本科及以下的人数为48人,占辅导员总人数的比例为54.5%,且非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的辅导员占总人数的83%,由此可见注重和加强该校辅导员的医学相关方面的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医科院校加强辅导员继续教育的现实需求

(一)医科院校辅导员继续教育的哲学思考

根据德国著名哲学家卡西尔的观点哲学所要研究的既不是抽象的文化,也不是抽象的人,而是要研究具体的、能动的创造活动本身。人既是符号也是文化,作为活动主体人就是“符号活动”。而医科院校辅导员的继续教育也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动的社会符号对自身创造性的提高。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是国家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是提高“立德树人”效果的根本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现实需求,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出台后对辅导员的成长和各项能力做了比较详细的要求和界定,对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等都进行了详细的界定,对初级、中级、高级辅导员的发展进行了相关能力要求,因此辅导员继续教育也是国家的战略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的需求。基于辅导员个人而言,当今社会学生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为了更好的教育和引导学生,辅导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新常态下的学生成长是一个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因此要求辅导员自身的成长也应该有一个动态且持续的发展。

(二)医学行业的特殊性

医学作为与人类性命相关的学科,有着其特殊的行业性。医学是科学的,更是人文的。中国古代将医学称为“仁术”,其人文意蕴不言而喻。西方医学具有宗教的人文根基,充满宗教的悲悯情怀,蕴含着对病人的同情、关怀和照顾的人文理念,“希波克拉底誓言”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和诠释。从医学的本质上来看,它是一门直接面对人的科学,即以人为研究客体,又直接服务于人;是一门人性的科学,即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医学的目的在于增进人类的健康,减轻疾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但随着科学主义、技术至上主义价值观的张扬,医学领域出现了技术化、市场化、医患关系物化的倾向,这一倾向偏离了医学的人性本质,至今依然普遍存在。今天所谓回归人性的医学就是要强化医学的人文关怀,找回医学失落的人性。因此医科院校的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更加注重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提高,以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三)辅导员的学历和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可以发现,该医科院校辅导员队伍中有48人目前学历层次为本科及以下,有73人学历为非医学,医科院校思政工作相比较起其他高校的思政工作对辅导员的专业知识结构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辅导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医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此在开展思政工作时才能与学生有更好的沟通和交流,也才能找到更好的话语交融点。目前一些辅导员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素质能力与学生的动态发展不完全匹配,一些相对过旧的知识观念影响了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为了更好的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分辅导员的学历和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将思政工作的开展建立在符合医学生发展和成长需求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基础之上。

三、医科院校加强辅导员继续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健全辅导员成长与发展体系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已经不只能简单用重要一词来形容,辅导员所从事的工作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重视,辅导员自身成长的情况对学生的成长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当前各高校应该将辅导员继续教育和持续成长列入学校的发展计划之中。此外,医科院校的辅导员作为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医务工作者的人应该在自身实际工作中接受并重视医学文化的熏陶,让自身逐渐形成一定的“医学特性”。

(二)注重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队伍的打造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出台对辅导员的能力进行了更全面的要求和界定,也对辅导员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思政理论功底、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业务能,还要有教育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危机处理等与学生工作方面相关的各类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此外,医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群体,也需要辅导员老师的工作方式进行及时更新,更新方面包括学生工作理念、个人知识结构等。

(三)满足时展和医学生成长的要求

时代的发展、医学生成长规律的特点对辅导员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中国的发展正日益呈现出“新常态”,新常态下的学生思政工作呈现出新的工作特征,而新的工作特征对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辅导员需做好常规性的思政工作的同时,需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键对键”和“面对面”两种方式实现与学生的线上线下的沟通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昝加禄.医学文化的基本含义及特征[J].中国医药导报,2006(10)

[2]毛玲.辅导员继续教育的哲学思考[J].成人教育,2010(10)

[3]李永山.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2007(11)

作者:曾亮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