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前职后中学教师教育方式改革研究

职前职后中学教师教育方式改革研究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科技进步推动了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因此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本文分析了职前职后教师教育的现状,并总结除了教育方式改革的必然性,结合实际,深入探究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教师教育方式改革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职前职后;教师教育;模式改革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具体指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在这种形态下,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得到了充分而有效的结合,对于社会发展大有助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并以此为支撑,将职前、职后衔接在一起,积极开展新型教师教育模式。但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当前教师教育面临着更多挑战,因此该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中学教师教育方式是亟待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现状

1.传统的教师职前教育,将重点放在的学科性、理论性两方面,却忽略了教育的师范性和实践性,使得师范教育无法满足教学实践的要求,教师所学到的知识得不到有效的转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的教育能力;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还有部分教师从教的信念不够坚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教育理念滞后。与中小学相比,高校对于新课标和新教育理论的认识并不深入,由于先前的教育理论过于陈旧,其中所包含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评价观已经滞后于时代,直接导致了教育理念的滞后。其次,在课程设置的方面上课程结构失衡,学科专业课程所占比重远远超过教育专业课程。2.在教师职后培训方面,笔者发现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培训功利化的趋势十分明显,部分教师为了继续教育学分而培训,或者单纯是为了向完成任务而培训,培训积极性差;教师培训内容同质化,且形式较为单一,培训质量始终得不到提高。再加上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空有理论却没有实践机会;培训跟进滞后,后续的分析没有跟上。

二、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的必然性分析

回顾过去的教师教育,我们发现这是背离终身教育理念的,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十分不利。传统教师教育方式的弊端甚重,集中表现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出现了脱节的状况,且教师培训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需求。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都是独立的,需要不同的机构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地方培训机构、师范院校以及中小学相互分离,无法发挥教育合力,而且课程内容存在重复问题,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未能有效的链接在一起,后续的整合与过渡并不顺利。针对传统教师教育方式中的缺陷与不足,为了更好的满足基础教育需求,教师教育应当顺应改革的趋势,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力求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与中小学教学质量。由此可见,整合职前职后教育方式,更新教学理念和技能,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的必要前提。教育改革不是偶然的,它是历史必然,这是时展的大势所趋,教育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互联网时代下,社会发展突飞猛进,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网络已经在大众的生活中普及,与以往相比,当代学生所接收到的外来信息更加多样,信息的接受渠道也趋向多元化。在网络产品的侵袭下,电子化、网络化的时代真正来临,成人的思维和逻辑都随之发生了变化,对于教师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加快知识库的储备和更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进而发挥自身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通过持续的学习实现教育一体化。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广大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在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的同时,树立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牢固“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思想理念。

三、职前职后教师教育方式的改革

笔者在对现行的教师教育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后,认为教育方式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优化“职前”培养过程,精心培育高素质技能型基础教育教师。从本质上看,师范教育是教育的母机,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摇篮。教师是基础教育的服务者,其职前培养至关重要,首先要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能力结构、育人渠道等方面着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对“职前”培养进行优化,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还要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改革课程设置,想要实现培养优秀教师的目的,必须要保证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在原有的基础上全面优化课程,理论实践双管齐下。最后要发展教师能力,始终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帮助教师养成除教学以外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操作能力以及教科研能力。

2.拓展“职后”教师教育功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发展职后教育,也是对职前教师教育功能的一种有效延伸,具体措施如下:(1)确立先进培训理念。教师培训需要明确清晰的定位,这是打造优秀教师队伍的必要前提。学校通过培训来成就教师,同时促进学生成长,对于学校发展也大有益处。培训的目的是让每一位教师更加优秀,让优秀的教师变得更加卓越。(2)建立科学培训体系。对于新进教师,学校首先要对其进行适应性培训,从入门到成才,需要循序渐进。初入职的教师培训重点在于校本教研和区级培训,其中中青年教师要加强导师制培训,可以在学校内部设立名师班提高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而对于年长的老教师,学校可以开展榜样培训,能够在引导新教师的同时,帮助老教师消除职业怠倦情绪。以上举措都是为了帮助教师保持从教热情,以便于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3)构建教师交流平台。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教师教育的发展渠道进一步拓宽,也更加多样,交流与沟通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可能会遇到相同的情境性问题,而在与其他教师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对此,学校可以通过构建平台的方式来鼓励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在交流中传播自身教学经验,有助于改进教学。

3.“职前职后”运行一体化,推动教师教育可持续发展。地方基础教育师资成长的必要前提就是实施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进而形成良性教师培养系统,并持续循环,在结合中相互促进,最终实现整体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一体化功能,学校要正确把握和运用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系统技术参数,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努力实现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七个“一体化”,包括学习一体化、师资的一体化、教学观念一体化、产学研结合一体化、教师学历层次提高一体化、教学设施与仪器设备使用的一体化以及学生顶岗实习与教师离岗学习培训一体化、

4.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建设。师德水平会对教学效果差生直接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必须热爱这份职业,工作热情是促进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师德的认知和培养需要由浅入深,其中职前教育更加注重师德认知和师德情感的培养,而职后教育则将重点放在了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师德意志两方面。仅仅依靠教师自身进行师德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办学过程中要持续加强教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为广大教师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以此来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观念发生巨变,教师必须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转变传统的角色扮演,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在职前教育中,教师扮演了学生发展的主导者和引领者,新时代下,我们要致力于将其转变为学生培养的导航者和陪伴者,在带领学生领略精彩世界的同时,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打开自己的世界。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橘色是面向未来的,开放、自由且多变的时代环境为教师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推动职前职后教育改革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带头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上所述,依托互联网发展背景,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推动职前职后中学教师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学校要合理规划教师职前职后各个环节的教育方式,使得各个环节能够有效衔接,把握重心,构建起科学的中学教师教育体系,从而促进我国教育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营.杜威“做中学”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科教导刊(下旬),2018.

[2]翁秋怡,张男星.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高校的机遇与挑战——访第二届高校高中教育发展论坛与会专家[J].大学(研究版),2018.

[3]借力“互联网+”做有未来的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7(01):150.

作者:郭运瑞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