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和声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摘要:钢琴是高校培育学生综合素养及专业能力的基础性学科,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和声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即:帮助学生巩固和声知识、深化学生对钢琴作品的理解、提升学生即兴演奏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中和声理论的运用问题,包括教学指导方式不当、和声理论与钢琴教学脱节、和声知识较为浅显、教学创新力薄弱、信息技术利用率较低等,以问题为导向,从多维度、多方面探究和声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和声;高校;钢琴教学

和声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音按照一定法则同时发音所形成的音响组合,以和弦为基本素材,起到体现音乐色彩、构成分句的重要作用。在西洋音乐中,和声的发展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当前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和声理论体系,并对乐器演奏及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技术、高素质、专业性人才的核心载体,在钢琴教学内渗透和声理论,依托和声的功能性与色彩性,提高学生钢琴演奏能力、音乐创造意识、即兴演奏水平,对于培育学生综合素质及音乐感知力具有重要价值,并且可以为学生的后续就业及未来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一、和声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钢琴作为西洋代表乐器之一,其演奏与创作均以和声理论为基础,作曲家们善于运用和声的功能性及色彩性,丰富音乐层次结构、展现音乐的流动性、增强音乐的感染力。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应用和声,可以使学生通过钢琴乐理知识的学习及钢琴演奏技法的练习自然而然地建构和声知识体系,并在持之以恒的练习中巩固和声知识。与此同时,钢琴教学中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将直接影响其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和声理论分析作品,把握作品的曲式结构、音乐风格、旋律特点、和声技巧等,能够深化学生对钢琴作品的认知及理解,使学生深刻了解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作曲家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学生更加完美地诠释作品,从而提升学生钢琴演奏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培育学生即兴演奏能力是高校钢琴教学基本目标之一,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和声可以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灵感,使学生在把握和声功能及织体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多种演奏技法进行即兴创作,有助于培育学生音乐创造力与审美感知力。

二、和声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教学指导方法不当

在当前的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培育钢琴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导向,忽视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社会定位及高校基础性教学要求,在课堂上侧重于训练学生钢琴演奏实践能力,较少涉及和声理论知识,导致和声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程度不足,无法使学生受到启发。不仅如此,从教学指导层面来看,钢琴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较为传统、落后的示范教学法,即先讲解理论知识,再以教师示范突破教学难点,最后由学生实践与自主尝试,这种教学指导方法会限制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且课堂上留给学生自由发挥、自主实践的时间与空间十分狭窄,不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导致钢琴教学中和声应用效果不佳,学生收效甚微。

(二)和声理论与钢琴教学脱节

和声属于钢琴理论知识的范畴,在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倾向于将钢琴知识划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对于和声等钢琴理论知识通常采取灌输式、讲授式及说理式教学方法,大都是枯燥乏味的课堂结构、单一僵化的理论教学活动,容易降低学生学习和声理论知识的兴趣,长此以往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等不良心理。与此同时,教师在钢琴实践教学中对和声等理论知识往往一语带过,并未详细解释理论知识在钢琴演奏中的体现及运用,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在演奏实践中因理论水平不足只能对教师的示范“照搬照抄”。和声理论与钢琴教学脱节的直接后果便是降低学生学习钢琴课程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并且会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技巧与创新信心。

(三)教学所涉及的和声知识较为浅显

和声理论知识十分丰富,包括不同历史阶段和声的发展与演变、不同音乐风格下和声主要结构与和声织体、和声与主音之间的关系、和声的功能性与色彩性作用等。当前大部分高校钢琴教学所设置的和声理论课时不足,学生难以在有限时间内对和声理论产生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感知,无法领会和声在钢琴音乐中的重要价值。心理学理论指出,个体对事物产生兴趣的前提在于理解事物的存在价值。从这种层面来看,学生对和声理论认知不到位将降低其学习兴趣。此外,当前钢琴教学规划内所涉及的和声知识过于浅显,侧重于正负三和弦、少量七和弦理论知识,导致学生演奏实践力较差,在即兴编配弹奏时缺乏丰富和声理论知识的支撑。

(四)教学创新能力薄弱

音乐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尤其是在文化日益多元的当代社会,不同音乐类型得以交流与融合,音乐作品也趋向多样与多元。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能够获取与掌握的和声知识十分有限,并且停留在三度叠置的传统和声模式之上,鲜少涉及新的和声语言风格。不仅如此,和声理论在不同时代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内容,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审美需求的转变等时刻发生变化,部分钢琴教师缺乏创新思维与终身学习意识,在教学中依靠主观经验及现有和声知识结构,受传统和声知识的桎梏,使得钢琴教学课堂缺乏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无法培育创新型学前教育人才。由此可见,钢琴教学唯有致力于实现与时俱进,接纳并运用前沿、先进的和声理论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才能向社会输送更为优质的学前教育人才。

(五)信息技术利用率较低

教学信息化、资源丰富化、交互立体化是当代高校钢琴教学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高度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能够获取的钢琴演奏、和声理论信息日益多元,也能够利用微信、微博等多元信息媒介参与到钢琴视频编辑、与传播之中,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自主学习钢琴演奏技巧、和声理论的途径与平台。但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具有开放性、隐蔽性、便捷性的特点,在提升社会信息容量、共享知识经验的同时也会为虚假、负面信息的滋生与大规模扩散提供便利。当前网络内关于钢琴演奏、和声理论的视频层出不穷,各类平台受监管流程、守法自觉性等多种因素的限制,难以对此类信息进行全面核查,不能保证钢琴演奏视频内和声理论阐述、演奏技巧剖析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学生借助网络浏览多元信息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不专业信息的诱导,且学生意识到教师、教材不再是知识信息唯一来源后会对教师讲解的知识不认同,容易弱化教师作用。由此可见,高校钢琴教学中信息技术利用率低将使学生受到虚假和声理论观点的诱导,进而对钢琴教学效果产生严重影响。

三、和声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对和声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应用价值及应用问题的分析,建议钢琴教师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突破困境、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一)丰富教学指导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和声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前提在于激发学生对和声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与习练中时刻保有高涨热情与积极心态。为此,建议教师丰富教学指导方法,激发钢琴教学课堂活力。其一为研究讨论法,即以和声知识为导向,师生、生生互动协作,并探讨和声理论及其在钢琴演奏中的应用,可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以“主人翁”身份全身心投入到和声理论知识汲取与内化中;其二为模拟教学法,即创设真实的演奏环境,如请几名学生扮演“观众”“评委”,其余学生利用和声知识进行钢琴演奏,最后通过教师专业评价、生生互评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和声知识的内在动因;其三为示范教学法。与传统示范教学不同,教师需要将真实的演奏会场景引入课堂之上,并为学生创设视听一体化审美空间,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和声知识及钢琴演奏技法,教师对其进行查漏补缺,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解决教学指导不当的和声应用问题。

(二)运用和声理论分析钢琴作品,保证和声理论与钢琴教学对接

学生学会分析钢琴作品、把握其风格与情感基调是钢琴作品“二度创作”的先决条件。为解决和声理论与钢琴教学脱节问题,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和声知识分析钢琴作品风格与结构。如列举不同时期的钢琴作品,使学生了解巴洛克时期和声简单大方、程式化明显;古典主义时期以减七和弦最为常见,和声的运用致力于体现出音乐最为质朴、纯净的美;浪漫主义时期的和声运用更加灵活,作曲家们试图打破传统和声模式的桎梏,探索以和声丰富钢琴演奏音响效果、增强音乐层次感的道路。再如结构分析中,教师可以呈现钢琴作品谱例,让学生结合识谱知识、和声知识等分析作品调式调性、和声与主旋律之间的关系、和声的进行与逻辑等,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和声知识,并对自身的钢琴演奏产生启迪。

(三)重视和声织体的运用,拓宽学生和声知识面

钢琴是一门兼具艺术性与技术性的音乐形式,在演奏中高超娴熟的演奏技法固然重要,但情感的抒发与情绪的表达也不容忽视,空有技巧但缺乏情感的钢琴演奏其声音干涩乏味,难以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为此,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和声织体表达情感、营造氛围,打造出具有感染力的音响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和声织体样式丰富、服从整体两大特点,以作品赏析为起点,以情感体验为支点,以实践为着力点,使学生通过欣赏名家演奏,获得心灵启迪与情感熏陶,切实感受到和声织体渲染氛围、烘托情感的重要价值,并将内心的感动、感悟与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自发地在钢琴练习中运用和声织体丰富情感内涵与钢琴表现力,不仅可以高效率达成钢琴教学目标,还能拓宽学生和声知识面。

(四)构建钢琴表演小组,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及发挥

为提升钢琴教学的创新能力,建议教师组建钢琴表演小组,引导学生利用课余及节假日时间共同讨论如何保证和声与钢琴演奏和谐统一,创造新的和声运用及钢琴演奏技巧,并在课堂上予以呈现。教师负责从权威平台、钢琴演奏会中汲取新的和声理论知识并传递给学生,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与特长等,有选择地学习新知识,并运用于钢琴小组的表演实践中。此外,教师可以将各个小组的表演过程录制成视频在新媒体平台上,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创新成果“可视化”,增强学生对和声及钢琴学习的成功感、满足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平台评论的方式多角度发现学生和声运用及钢琴演奏问题,结合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及方案,保证钢琴教学及和声运用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及差异化学习成效。

(五)加强信息技术运用,提升钢琴与和声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中有效运用和声理论应当以信息技术为媒介,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丰富知识呈现方法、引入不同和声理论观点等,引导学生以辩证态度看待纷繁复杂的钢琴文化与和声理论现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和声理论应用价值,构建起适合自身、有助于形成个性化钢琴演奏风格的和声理论应用策略。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钢琴教学“翻转课堂”,在课前预习阶段,向学生发送包含微课、预习任务等的导学案,微课内简要介绍和弦基本知识,如用顺口溜的方式高度概括正三和弦连接方法:T(主和弦)—S(下属和弦),S—T,T—D(属和弦),D—T,让学生结合导学案内的谱例,通过实践验证这句顺口溜是否正确,并以微信班级群为交流平台,分享自己的预习心得;在正式授课阶段,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预习阶段产生的问题、疑惑等,可利用“雨课堂”的头脑风暴让学生集思广益,谈一谈钢琴演奏中和弦知识的运用方法,如“使用变和弦增强作品表现力”“将附属和弦与临时性的主和弦连接在一起,以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等,学生讨论后自主实践,可以促成学生深度学习;在课后阶段,将本节课所涉及的全部线上资源发送给学生,鼓励学生创新探究,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使学生形成“以实践检验真理”的观念与思维方式,自觉抵制网络中错误的和弦理论观点。

四、结语

和声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培育学生综合素质,为其后续就业及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为解决当前钢琴教学中和声应用存在的问题,教师需全面梳理钢琴教学内容,探寻其与和声理论知识的契合点,并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观念,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指导方法、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更深层次的和声知识、恰当科学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意识,赋予学生钢琴演奏自主性,以此发挥和声的应用价值,切实提高钢琴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振宇.和声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艺术评鉴,2021(14):113-115.

[2]李天娇.高校钢琴教学中和声理论的运用探讨———评《钢琴教学理论基础与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21(03):148.

[3]李佳其.和声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大观,2020(35):103-104.

[4]常卉馨.和声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音乐,2020(09):39-41.

作者:王晓菲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