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发言材料范例

汇报发言材料

汇报发言材料范文1

【关键词】一年级;科学;学习习惯;策略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小学科学课程的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一年级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专注倾听、小组合作、观察记录、材料整理、有效表达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培养科学思维奠定基础。

一、利用手势辅助,提升学生的倾听注意力

倾听需要思维的参与,学生只有先听懂发言者的观点,才能进行思考和判断。而注意力是学生进行有效倾听不可缺少的条件。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性有限,他们往往等不及教师或同学讲完,就想发言,或是才听了几句话就走神了,没有听清他人的发言,无法有效开展实验探究,也无法对他人表述的内容进行思考。因此,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借助手势,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品质。例如,准备讲实验步骤时,教师要求学生注视发言者,每讲完一条就竖起一根手指复述,最后全班同学核对手指数是否相同,以此提升学生倾听的专注度。此外,教师还要求学生如果对发言有补充或质疑,不能插话,但允许边倾听边举手并用力摇晃,用肢体语言告知教师自己想要发言的迫切愿望。当发言者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可以竖起大拇指点赞;想法不同时,可用手指做出“×”。手势辅助不仅能保护一年级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逐步提升其注意力品质,帮助其养成倾听习惯,也便于教师直观了解学生的倾听状况,避免重复发言,促进学生思考。

二、明确小组分工,促进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在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业成绩、促进非认知品质的形成等方面实效显著,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一年级学生之前未开展过小组合作形式的科学探究,对如何分工合作不了解也不知该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时,学生会因领取、整理、归还材料或上交作业本等分工问题产生矛盾,引发争抢实验材料、霸占材料、不愿合作等问题。对此,教师可以运用实验分组单、小组比赛表等方式明确小组分工,促进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

(一)运用实验分组单,明确小组分工。在始业教育课上,教师为每班划分实验小组,介绍小组合作中的四种分工:材料的领取员、整理员、归还员、作业上交员,让学生明确不同分工的职责,讨论并确定各自的分工,填写实验分组单。教师可将每组的分工信息录入、打印,便于记录小组的课堂情况,也可以在学生遗忘组号或职责时进行查看。

(二)运用小组比赛表,反馈小组合作情况。教师以小组为单位,从“倾听、表达、合作、整理”四个方面设计小组比赛表(如图1所示),并在黑板上对每次活动进行评价记录。通过小组比赛表,教师能够清楚了解各组在“倾听、表达、合作、整理”四个方面的情况,便于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引导,亦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生生间的合作。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断改进。

(三)合理分配实验材料,减少合作中的矛盾。实验材料尽量一人一份,需合作完成的实验,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分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实验的机会。若有人争抢实验材料,则取消争抢者的实验资格,并对该小组的“合作”项目进行扣分。利用这三种方法,一年级学生明确了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责,教师也了解了每个小组的课堂情况。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分歧与矛盾不断减少,小组合作有效开展。

三、指导观察方法,保障观察质量

在科学教学中,观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而,当一年级学生不清楚具体的观察要求和方法时,会产生难以有效观察的问题。例如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目的地观察物体;不会使用正确的观察方法等,这些问题使得观察的质量和效果降低,记录的效果和实验结论也受到了影响。鉴于此,教师可以在实验前让学生明确观察的顺序和方法,以保障后续观察的顺利进行。对物体的观察顺序可以是由远到近、由上至下、由中间到四周、由整体到局部等,观察者需要根据观察物体的特点进行选择。教师通过规范演示耳听、眼看、鼻闻、手摸等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例如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第2课《观察一棵植物》,学生的观察方式主要停留在“看”上。对此,教师就需要对观察的顺序和方法进行细致指导,使学生明白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鼻子闻、用手摸……从整体到局部来观察植物。可以说,观察是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和得出实验结论的前提,强调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当学生能有序、有效地观察实验现象,观察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进一步开展科学探究才成为可能。

四、规范记录方法,提升记录质量

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将获得的发现和现象记录下来,为结论与观点的分享交流提供了依据。一年级学生书写能力较弱,文字、拼音等记录方式并不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部分学生不懂得如何用示意图或简图来记录,将记录理解成了美术课的绘画,在记录中添加了自己的想象和喜好;部分学生只愿意实验、观察,不愿意记录,或懒得记录。这些问题使活动记录难以真实、简便、有效地完成,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无法被记录下来,直接影响实验结论和观点的提炼,为之后分享交流制造了障碍。因此,教师要规范学生的记录方法,提升学生记录的质量。例如,在实验开始前,教师让学生用1~3分钟的时间讨论怎么记录比较好,引导学生选用简便、适合自己的方式真实地记录实验,不需要添加想象或进行艺术加工。实验过程中,教师表扬认真记录的学生,对其给予正向引导;对没有记录或不认真记的学生,可以取消其观察资格,对其进行批评指正。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展示优秀的记录,引导不会记录的学生向身边会记录的同学学习。学会记录就是学会思考。学生真实、有效的观察记录是汇报、交流、研讨时的重要资源,也是学生支持自己实验结论和观点的有力载体。

五、有序整理材料,养成良好习惯

一年级学生对实验材料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未养成整理材料的习惯。实验过程中,学生缺乏有序地领取、整理、归还材料的习惯;实验做完后,实验材料存在着无序、随意摆放的情况。一名专职科学教师往往负责多个班级,会遇到课连在一起上的情况,如果一个班的学生缺乏整理材料的习惯,不仅影响该班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还可能会影响下一个班级的上课质量。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材料整理的习惯引起重视,引导学生有序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包括材料整理。教师可以为每张实验桌编上组号,并在实验室设定专门的实验台,标上对应的组号,便于学生能够有序地领取、归还材料。小组合作时,材料整理员需监督组员将材料整理好,放进实验盒,未整理好材料的小组将在“整理”一栏被扣分;对于材料整理得整齐、有序的小组,教师可以在“整理”一栏为其加分并对其进行表扬。有序整理材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今后的科学学习和探究过程中,这样做可以避免许多因意外因素而产生的问题。

六、合理控制音量,鼓励有效表达

表达与交流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通过有效的表达让其他同学听清自己的观点、理解自己的观点,才能进一步对彼此的观点展开更深层次的研讨、辩论,促进深度学习。一年级学生不清楚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缺乏合理控制音量的意识,存在小组讨论时音量较大、抢着发言或者不发言等情况,上台汇报时又存在音量较小、难以有效使用多媒体等情况。发言者难以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者亦难以准确理解发言者的观点,进而影响交流研讨的质量。因此,在始业教育课与平时的交流研讨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合理控制音量的习惯,鼓励学生有效表达。如教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使用不同的音量。0级音量适用于阅读、倾听;1级音量适用于课堂小组讨论;2级音量适用于课堂问答、当众演讲。在每次实验开始前提醒学生应使用的音量等级,培养学生控制音量的习惯,能使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效果。教师提醒学生在独立发言时,应面朝大多数同学,使用2级音量,让更多的人听见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演说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在小组讨论时,应该用1级音量轮流发言。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乐于发言,有时甚至会争着表达观点,轮流发言能让小组讨论有序开展,而少数不乐于表达的学生也可通过轮流发言的方式参与到讨论中。教师可以对小组讨论时有序、和谐的组适当地予以加分。全组或小组代表站在讲台上时,应面向全班,用2级音量发言。在汇报开始前,应先关注班级倾听情况,等全班同学都开始认真倾听后再进行汇报。汇报时,若需要使用多媒体,应注意屏幕要面朝同学,不让身体遮挡屏幕,且需一边操作多媒体一边讲。汇报结束后,需回答同学的提问,给出合理的解释或接受其他同学的建议。汇报优秀的小组可以在“表达”一栏得到加分的奖励。有效的表达能够让学生更清楚地分享自己的想法,也能让倾听者提出有针对性的质疑或补充,引发表达者的思考,使交流研讨能够真正开展,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总体而言,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课堂习惯能使科学实践活动得以有效开展,使课堂质量有效提升。通过同时执教11个班级的实践,教师发现以始业教育课、实验分组单、小组比赛表为载体的习惯培养策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使学生的科学素养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李柏峰.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汇报发言材料范文2

关键词:实验教学;巡视;策略

有效的课堂巡视,可以从实验操作、实验记录、课堂纪律入手进行巡视。有些老师会犯巡而不周的问题,会落下个别小组;也有老师对不合“胃口”的记录视而不见;还有些老师淡化了学生的经验。笔者将结合一线教学浅谈巡视的一些策略。

一、巡而视之,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

大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教师的巡视是为了更好地“深人”学生,巡而视之,在科学实验中笔者认为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笔者执教三上《比较材料的韧性》,课本中呈现的材料是带有小孔的塑料尺、铁尺和木尺,实际上教具中的材料为塑料棒、铁棒和木棒,这无疑给操作带来了难度,我的做法是在材料的一端挂重物,为了不让重物滑落,就用手指抵住重物,我觉得较难操作,学生在用手抵住重物时的力度不好掌握,轻了要滑落,重了弯曲的距离就变短了,量弯曲的距离也是较难的,对于这样难度的实验,老师的巡视就变得尤为重要,我采取先整体巡视后个别巡视指导的策略,尽可能不落下一个小组,对于实验展开较为顺利的小组只需稍加停留,简单指导即可;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小组,老师一定要耐心指导,有必要的话,老师可亲自示范一组实验,剩余的让学生操作。在学生实验时,老师的巡视不仅要照顾到每个小组,而目对于一些:意外情况尤其要关注,问清原因。

二、巡而查之,关注学生的实验记录

很多公开课,老师会在学生做实验的时候去巡视,既然去巡视,应该要落到实处,除了关注学生的操作也要关注学生的实验记录。比如,涉及到数据的话,老师应该记下各小组第———手的数据,以便于更有效的汇报。市里有位老师执教《摆的研究》,有个环节是“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有无关联的研究”,最后呈现的数据是这样的。这样的数据非常完美,学生顺理成章的得出了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没有关系。整节课似乎无懈可击,看来老师的巡视是有效果的,是不是真的是这样?事后了解到有一个小组原来的数据并不是一样的,后来偷偷改的,因为老师让做完实验的小组把数据展示在白板上,这个小组受到了其他小组数据的影响,所以他们在私底下偷偷改了数据,才有了这样完美的数据。如果老师能够在巡视时能够先记下各小组的数据,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在汇报时就能发现改数据的情况,老师可以做相应的调整,培养学生尊重数据的科学态度。笔者在执教《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时,巡视的时候发现7个小组的记录单都写着实心木片是浮的,只有第8小组、写着实心木片是沉的,跟他们交流后,他们的看法是木片吸水后变重了,所以沉下去了。那么第8小组还要不要汇报?笔者认为必须要汇报,还要让全班同学一起来思考,同时也让第8小组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发现是有价值的,让学生明白凡事无绝对,总有特殊情况存在。老师在巡视学生记录的时候,不可打着巡视的大旗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置其小组不顾,发现某些小组的记录跟结论相悖时在汇报阶段直接跳过,追求所谓的“平顺”,这样的巡视不要也罢。老师发现不一般的记录应该要与学生对话,或帮助或解答或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如果采取冷淡处理,长此以往,学生的实验兴趣肯定大打折扣,甚至对科学课丧失兴趣。

三、巡而亲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伊始,老师应该以亲切的目光扫视所有的同学,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由于科学课的特殊性,基本上都是几个小组围坐一起,虽然铃声已经响过,还会有有些人还在“高谈阔论”,此时老师可以走下讲台轻轻地走进他的身边轻抚他的小脑袋或轻拍他的肩膀,相信学生会明白老师的用意。在上课过程中,老师讲课时或学生发言时也会有个别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老师可借机巡视轻抚提醒,既保护他误的隋况不宜直接否定,而是要先肯定学生的思考过程、再明察思维过程、规范书写过程。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去认识自己错在何方,同时善于抓住学生的合理推导展开探究,带着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在上课过程中,老师讲课时或学生发言时也会有个别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老师可借机巡视轻抚提醒,既保护他们的自尊,又不会中断发言者的思绪。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经常能听到“老师,他们不让我做实验”了类似的话语,还有一些受到冷落的学生,他也不向老师诉苦,就坐在座位无所事事,像这样的学生老师在巡视时一定要多关注,帮助他们融人集体。我喜欢在上课前问课代表,上一节课哪些同学被批评了,那么在巡中可以给他们一个微笑或肯定的眼神,尽可能让他们多发言,一扫前期的阴霾,重新找回自信。

参考文献:

[1]刘芳.试论小学科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技风,2017,(11).

汇报发言材料范文3

一、地理空间思维的内涵与特点

地理空间是物质、能量、信息的数量和行为在地理范畴中广延性存在的表现形式。地理空间思维则是对地理信息的感知、提取、概括和联接等。地理空间思维具有形象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地图是表达地理信息最常见的方式,可凸显地理空间思维形象性的特点。用地理信息进行空间行为决策的重要方式是“表述联接”,即空间信息用属性信息来表述,属性信息用空间信息来联接。二者是耦合的关系,体现出地理空间思维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二、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培养空间思维的方法

培养地理空间思维,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信息的解读并建立信息关联,由此进行空间行为决策。在教学中,可参考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构建区域背景。区域的范围较大,能给学习者提供大量信息,因此以区域分析为背景进行地理空间思维培养更高效。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课,以贴合学生生活的苏州市为背景,利用大量的空间信息、数据信息和生活信息,进行归纳、演绎、抽象、综合,可促进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二是设计“大”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常会将知识点逐一分化,再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但这种细化型的提问,在培养学生系统分析能力上效果欠佳。而以更大的问题为导向,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利用素材和数据,对资料进行甄别、分析与整合,从而有效提高空间思维的综合能力。在解决“大”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尝试透彻地分析问题,这就是对思维最好的训练。此外,学生还可能受到启发而提出新的问题,更有利于发展地理空间思维。如本课提出的“大”问题是“探究姑苏区的未来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对姑苏区的发展各抒己见,促进了学生主动去关注并思考身边的地理现象。三是辅以材料。“大”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更多资料中获得数据。这些资料可以是学生课前收集的,也可以是教师在课前协助学生收集的。材料的形式不限,可以是图片、地图、数据等,但每种材料必须有主题,能体现出一至两个地理信息。如本课的辅助地图包括政区图、景点和文化产业园分布图;图表包括地价表、人口数据表、专利分布表、工业资产总额及增长图、零售总额分布表;文字材料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规划、医院和学校搬迁资料、学生对苏州的印象或感想。课例资料以地图、图片、图表、文字等形式呈现,从数据类型上看,既有空间数据也有属性数据。学生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选取、概括、分析、联接和整合,在此过程中培养地理空间思维。四是激活小组讨论。由于要解决的问题较大,而且数据较多,学生仅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在一节课内完成分析、整合数据并提出方案的任务,因此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先进行问题细化和资料分化,再进行充分的分析解读,最后实现整合。如本课将“探究姑苏区的未来发展方向”这一“大”问题分化为四个小问题,分别由四个小组进行讨论,并进行数据的联接和构建。为了激发小组讨论的积极性,除了要将问题细化之外,更要合理地进行组织、分工与合作。小组长负责分派资料、整合讨论结果并代表本组发言;其他小组成员也都有自己要承担的任务,如根据分派的资料概括地理信息,其中记录员要负责记录每个组员的发言。总之,小组学习要求“人人有任务,个个要发言”。五是构建思路框架。如何将数据进行关联和分析,是培养地理空间思维的关键。思维过程通常包括一系列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是一种抽象、概括、归类、比较、系统化的过程。本课采用了SWOT分析法构建思维框架,将学生随机分为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风险(Threat)组,并开展小组讨论。各小组要选择合适的资料,在组内概括并提炼出每一组数据中的关键地理信息,再将信息整合到思维框架中,形成最终汇报稿。

三、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培养空间思维的评价方法

汇报发言材料范文4

关键词: 基础医学; PBL; 考核; 学习能力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从 2010 年开始,对八年制医学生进行区段整合式教学,其中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案例学习是区段整合课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基础医学阶段的 PBL 案例学习通常在大学三年级全年及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并完成。案例学习与该区段理论课时间段安排基本重合,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病案学习有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知识,但解决临床问题并不是临床前医学生的任务,此阶段更注重基础医学知识的综合分析及应用,如人体正常结构、功能、异常病理变化及机制。PBL 教学目的主要包括两方面效应: 其一为短时效应,意在激发学生对本区段整合课程内容的兴趣并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其二为长期效应,旨在培养及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考核方面,PBL 案例学习环节具有独立的考核方式,并且与学习目的之长期效应密切相关。通常包括两部分: 即学生学习表现评分及学生学习表现反馈意见,前者为量化考核,后者为描述性考核[1]。与传统考核终结性评价模式不同,PBL 案例学习的考核评价目的不在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在于评价学生在 PBL 学习过程中展现的学习能力及努力程度,同时通过学习表现反馈意见给予学生鼓励、意见及建议,促进学生的成长及自我提升。这种评估方式与传统模式不同,弹性大,主观性强,且更具有因材施教的意义,引导教师在评估中占主导地位。因而要求引导教师要善于观察及分析。近年来,PBL 学习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医学院校的重视,现已逐渐在各高校中展开。但缺乏经验的引导教师常对考核评估的实际操作感到困惑和犹豫。由于我校 PBL 案例教学已进行多年,笔者担任引导教师数年,现就考核评估的实际操作谈一些个人体会,与同行分享。

1 PBL 案例学习概况

我校基础医学区段整合式教学中共包含 19 个案例。每个 PBL 案例分为 4 个情境( 幕) ,2 周内分3 次安排 4 学时完成每个案例的学习。第 1 次课安排 1 个学时完成第 1 幕及第 2 幕的分析讨论,第二次课安排 2 个学时,1 个学时完成前 2 幕的学习汇报,另 1 个学时完成第 3 幕及第 4 幕的讨论,第三次课安排 1 个学时完成后 2 幕的学习汇报。四个学时中讨论环节及汇报环节各占一半。每个 PBL 案例四幕包括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人文、医学伦理等知识点[2]。每个学习小组 8 人左右。第一个学期伊始,按照男女各半、来源地不同等原则进行随机分组。此后的两个学期,则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将积极发言的学生与偏安静寡言的学生组合分组。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提出主要问题及次要问题,分配问题后于课后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并组织汇报材料,然后在下一次课 1 个学时内合理安排时间汇报所有问题。每次 PBL 案例学习将随机选出一名学生担任主席,负责主持学习进程; 另选一名学生担任书记,负责记录讨论内容,整理小组学习资料。案例学习最后一次课结束时,主席与书记负责对整个案例的总结回顾; 案例学习完成后,他们共同完成案例大报告及机制图[3]。上课期间引导教师适当给予引导,主要工作是记录下小组内每个学生在讨论及汇报阶段的学习行为,这些原始记录将用于考核评价。教师在每次课结束前对小组出现的共性问题提出意见及建议。例如在 PBL 学习初期,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错误是最常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在课上及时给予纠正即可。这些内容将不再出现在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反馈中。

2 PBL 案例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评估

我校在借鉴台湾阳明大学 PBL 案例教学体系基础上,建立了本校的考核标准[1]。考核前 4 项包括分析讨论阶段、汇报讨论阶段、小组回馈能力及小组的互动、沟通及专业态度。前二者考核个人表现,后二者均为团队合作方面,考核小组学习表现。前二者占比高,各为 40 分,其中评分标准为优 37-40;良 31-36; 中 26-30; 及格 20-25; 差则低于 20。后二者占比低,各为 10 分,其中评分标准为优 9-10;良 7-8; 中 5-6; 差则等于或低于 4。第 5 项为各小组成员总分。由于评分过程中各组引导教师占主导地位,主观性强,故组间会出现较大范围的差异。为缩小组间差异,考核设置了第 6项,即小组的整体表现评估,且评分在 86-90 分之间选择,这一分值的限定一方面为引导教师提供了学生评分范围参考,另一方面它与小组平均分之比,即第 6 项与第 5 项平均值之比,被用来作为系数调整各学生的评分。而第 5 项与系数相乘后的分值才是学生最终得分。另外针对请假的考核标准为: 若请假,该次成绩不算,该个案成绩以其他两次成绩计算。该个案三次当中有两次请假,该个案成绩不予以计算。针对缺席的考核标准为: 缺席该次成绩 0分,该个案以教师评分的成绩×2 /3,若该个案三次当中有两次缺席,该个案成绩以 0 分计算。针对迟到的考核标准为: 在调整后的成绩基础上,迟到超过五分钟,每五分钟扣该个案成绩一分。最后学生请假应事先告知组长,并转知引导教师,事后提供假条[1]。评分依据在于引导教师的课堂记录,教师根据课堂行为,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态度,给出相应评分。下面我们将从 4 个评分环节分别讨论课堂行为的记录及学习能力的分析。

2.1 讨论环节中的行为记录及评估

 在这一阶段小组成员对案例中的信息经过分析后会有不同观点,进而进行深入讨论,彼此之间带来思想的碰撞、启迪,最后形成问题。引导教师首先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发言,这种态度常反映了学生的自信心理。其次,记录下发言的内容,发言内容包括对案例细节的关注、对关键问题的发现。通常每个案例都会涉及显在及隐含的知识点。前者包括了相应区段的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及免疫学及药理学等基础医学内容。针对显在知识点的发言反映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和理解程度。隐含的知识点需综合分析,最常见的有检查单的解析。例如对一份甲状腺功能检查单的解读,通过分析 T3 与 T4 的关系及 TSH 对 T3、T4 的调节,推理出患者处于甲亢或甲减的状态,并进一步推测病因。这方面的发言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另外案例中的部分知识点在学生的未知范围,此时学生需依靠逻辑思维能力去分析探索。例如在心梗案例中 B超检查单提到室壁瘤反向运动,虽然学生未接触过室壁瘤这一名词,但通过对反向运动的分析得出室壁瘤应该为无运动能力的心梗区域的瘢痕组织。除了医学知识,案例中还包含有生活常识、社会人文、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的内容。有关这些内容的探讨常常反映了学生的认知拓展程度及探究创新精神[4]。

2.2 汇报环节中学生的行为记录及评估

讨论阶段总结问题后,学生课后查找、整理资料并自主学习,在汇报阶段于限定时间内进行讲解。每位学生均有自主学习并讲解的任务。这一阶段学生通过讲解问题展示了两方面的能力,其一是准备及整理资料的能力,其二是汇报讲解能力。资料准备和整理直接影响汇报效果,这两种能力相互促进。学生 多 以 PPT 进 行 资 料 展 示,少 数 同 学 无PPT,但以板书做流程图或提纲进行讲解。各种形式均可,但不可仅口头汇报,而无任何材料展示。引导教师记录下学生的 PPT 制作质量,包括文字的量及排版,图表、动画、色彩、视频与音频的应用。这些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制作 PPT 的能力。同时记录下 PPT 内容的广度、深度、资料安排的层次条理性、逻辑合理性以及格式的正确性。这些反映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包括查阅中英文资料的能力,对资料的分类、归纳、凝练及总结能力。在汇报讲解中,引导教师记录下学生的讲解风格、流畅度及讲解效果,包括语速、音量、术语词汇的应用、清晰度、讲解方式及易懂性等。这些反映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时间把握度及其与听众的交流能力。

2.3 小组团队行为记录及评估 PBL

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员的学习能力组成了小组的学习能力。成员之间的交流促进小组共同进步。小组同学对本组的讨论情况、同学、教师及病案的反馈情况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学习能力,也直接影响团队的学习效果。小组回馈能力与小组的互动、沟通及专业态度在评估中各占 10 分。小组行为体现在 PBL 学习的全过程中,包括倾听他人的发言、积极推进讨论进程、认真准备和整理资料、清楚明了的讲解及解答小组成员的疑问等[1]。

2.4 主席及书记行为记录及评估

根据案例学习中主席与书记的表现,在调整分的基础上有最多两分的加分项。主席在案例学习中要组织学习流程,掌控学习进度,督促每位同学的参与,完成回顾与总结、资料汇总、完成机制图书面报告等工作。书记需要记录讨论思路及疑问,归纳总结后列出完整的问题,协助资料汇总。主席一职培养组织能力及领导能力,而书记一职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2.5 小组的整体表现评估及调整分数

小组的整体表现评分限定在 86-90 分之间。小组同学平均分作为分母,小组整体评分为分子。即使平均分高,但如果高于小组整体评分,那么调整系数小于 1,则小组所有同学的分数调整后都会减少。

2.6 PBL 案例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表现反馈

教师根据每个案例学习中记录的表现,填写一份学习表现反馈表。内容分两部分,一为学生的优秀表现,二为学生的不足之处。反馈内容以鼓励为主,意在增加学生的自信,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动力,同时提出少许需改进的学习行为,针对某种能力的欠缺,引导教师给予相应的建议。在 19 个案例的学习中,改进建议从易到难,逐步进行。例如初期强调讨论的参与度、PPT 制作质量、汇报的流畅度等,中后期则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如综合分析应用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英文医学资料阅读能力等。学习表现反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PBL 案例学习考核评估的影响因素

在 19 个案例学习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表现完善及能力提升并不是如同预想中的那般稳步上升,期间会出现止步不前,甚至倒退现象。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首先,PBL 案例学习要求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当临近理论考试或与理论考试期重合时,学生必然会出现二者不能兼顾的局面。于是大部分同学会应付了事,敷衍而过。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试图调整教学时间安排来改善。其次,19 个案例的学习耗时长,案例多,在初期的好奇心及热情迸发之后,不可避免会出现懈怠期。懈怠期的出现可导致学习表现的止步不前,同时它也是学习能力提升过于缓慢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学习反馈非常重要。需要尽量挖掘学生的优点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提出有效的建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 19 个案例的学习中,引导教师要随时进行纵向比较,对行为的改进及能力的提升要及时给予反馈及鼓励。另外,学生之间的学习表现及进步速度差异非常大。引导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对优生要注重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反馈中意见与建议方面内容可适当增多。对评分低的学生更要注重自信心的培养,因此反馈意见中优点的描述可适当增加。同时引导教师要引导优生与其他组员之间的合作,以促进学生养成向他人学习的习惯。最后,由于区段学习的局限性,学生的知识范围仅限于已学习过的区段。案例虽与相应区段相关,但难免会涉及未学习的区段内容。由于对部分案例内容缺乏足够的熟悉度,学生很难提出恰当的问题,也难以意识到自身知识及能力的不足,故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动力,降低案例学习效果。引导教师的及时反馈及对案例的认真筛选可改善这种局限性。以上是笔者在 PBL 案例教学考核工作中的实践经验、遇到的问题、采取的办法及心得体会的总结。PBL 案例教学独立于系统的理论知识教学,旨在完善学习行为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考核评价是完成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希望笔者的实践经验及体会能够对同行们有所帮助,共同促进 PBL 案例教学在高等医学院校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永孝.器官系统整合课程 PBL 教程[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113-128.

[2] 杨维娜,钱亦华,杨蓬勃,等.浅谈 PBL 案例与基础医学区段整合课程的衔接[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 2) : 302-304.

[3] 曹永孝,吕海侠,王渊,等.八年制医学专业生物医学整合课程中的 PBL 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 8) : 79-81.

汇报发言材料范文5

一、会议主题

专题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听取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成效考核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对江西脱贫攻坚重要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筑牢脱贫攻坚全面排查整改工作战果,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一往无前、尽锐出战,以坚实的态度、严实的作风、扎实的举措,对标对表中央反馈意见,从严从实落实整改措施,不折不扣抓好整改工作,以整改的实际成效,确保全省脱贫攻坚质量高、成色足、可持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确保江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二、会议时间及地点

拟于2020年4月29日8:30在水利局四楼会议室召开县水利局党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会期1天)。

三、参会人员

县水利局党组班子成员及其他科级党员领导干部;邀请县督导组成员莅会指导;邀请3至5名党员群众代表列席。

四、主要议程

会议由党组主要负责人同志主持,主要有以下议程:

1.同志通报县水利局领导班子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进展情况,以及对班子及班子成员征求到的意见建议情况。同时,就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提出具体要求。

2.同志代表局党组班子进行对照检查。

3.局班子成员及其他科级党员领导干部逐一进行对照检查。按照“一个一个过”的方法,由同志带头,依次进行对照检查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4.莅会指导的县委督导组同志点评讲话。

5.同志总结会议情况,提出整改工作要求,并就贯彻落实督导组同志点评讲话,进行表态性发言。

五、扎实做好有关环节工作

1.制定会议方案。党建办拟《县水利局党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工作方案》,经局党组会议研究审议后,报县纪委机关、县委组织部和县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2020年4月18日前完成)

2.认真组织学习研讨。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研讨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学习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特别是听取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成效考核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有关巡视“回头看”整改工作的文件精神等,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切实打牢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思想基础。(2020年4月22日前完成)

3.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围绕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和整改工作开展征求意见工作,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党员领导干部要结合自身分管的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深入基层和群众,进一步征求对整改工作的意见建议,征求意见应体现在个人对照检查材料中。(2020年4月23日前完成)

4.认真开展谈心谈话。党员领导干部之间要重点围绕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和整改工作互相谈心谈话,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并与分管单位主要负责人谈心谈话,与巡视“回头看”反馈点名发现问题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重点谈。同时接受党员、干部、群众的约谈。每位党员领导干部至少给其他同志提1条以上有内容、有质量的批评意见。(2020年4月25日前完成)

5.深入查找问题。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对照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发现的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的问题、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的问和省委巡视、市委巡察、县委巡察、省市县考核、暗访督导等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结合征求意见情况,着重从落实巡视整改主体责任还存在不足、落实整改监督责任还有一定差距、“两不愁三保障”方面突?问题整改还不够到位、政策落实仍不够精准、驻村帮扶工作有削弱迹象、资金项目管理使用不规范等六个方面,主动认领责任,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具体表现。(2020年4月25日前完成)

6.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在学习研讨、专题调研、征求意见、谈心谈话、查找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把班子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聚焦存在的问题和各方面征求的意见建议,深入剖析根源、认清问题实质、提出整改措施,认真起草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和领导干部个人发言提纲。

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报告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重点是有进展或已经落实的,特别是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有进展的情况,其他的可以简要报告。个人重大事项有变化的要报告。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由同志主持起草,经党组会议集体研究审定。党员领导干部个人发言提纲要自己动手撰写,并报同志一一审阅把关。(2020年4月25日前完成)

7.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聚焦主题,联系思想和具体事例,对准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开出凝聚共识、团结奋斗,干事创业、狠抓整改的好氛围好效果。(2020年4月29日完成)

8.切实抓好整改。会后,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结合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情况,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进一步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制定整改措施,形成整改清单,与巡视“回头看”整改工作一体推进、一并落实。(2020年5月14日前完成)

六、有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要认真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充分认识全力做好巡视“回头看”整改工作的重要意义,党组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抓好组织领导,确保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出高质量,取得好效果。

汇报发言材料范文6

(一)上级会议。

包括省市县级层面、跨部门协调会与会办会。

(二)系统内部会议。

包括全系统会议、全局干部大会、科室(单位)负责人会议、各项业务工作会议和会办会。

二、上级会议

接到上级会议通知后,办公室及时报告主要领导,确定参会人员。办公室根据主要领导安排做好会议通知、会议材料、车辆安排、请假备案等协调工作。

三、系统内部会议

(一)会议安排

围绕全县商务中心工作和年度商务主要工作,办公室会同监察室对各条线各科室提交的会议计划进行审核,形成局机关年度会议计划,报研究同意后执行。系统会议和全局干部大会,由局领导班子研究同意后方可召开。科室(单位)负责人会议、各项业务工作会议以及会办会,由局分管领导根据工作需要向局长提出,经同意后安排召开,会议后要向局长汇报。

(二)会议准备

会议负责人根据领导班子研究意见筹划会议方案。办公室根据会议方案安排布置会场工作,会场安排布置要符合规定、细致规范,不能有疏漏和错误。否则,造成后果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办公室协助会议负责人做好会议通知、会议材料、请假备案等协调工作。参会人员根据会议安排,提前准备好发言材料,做到言简意赅,开短会、高效率会,不开无准备会议。

(三)会议费用

加强会议活动经费管理,实行预算控制。召开会议前须提交会议方案和经费预算。办公室负责协调会期、审核会议相关安排,会同财务科审核会议预算。会议地点应首选局机关会议室,确需在外召开会议的,要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会议场所。会场布置要简洁朴素,不摆鲜花,不制作背景板,减少纸质会议交流材料。会议一律不安排就餐。

四、会议纪律

(一)遵守会议纪律。

凡参加县组织的各项会议、观摩、学习等活动,出现违反纪律被通报批评的,依规定接受处理。造成严重影响的,取消年终评优评先资格。局纪委监察室负责督查系统内部会议纪律情况,适时通报,视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二)保持良好的会场秩序。

把通讯工具关闭或开到振动状态,会场内不得随意接听通讯工具,不准频繁离开座位或久出未归,严禁吸烟、交头接耳、打瞌睡、发短信、看与会议无关的任何材料(报刊)或做其他小动作。

(三)做好会议纪录。

会后要及时主动传达会议精神,落实会议要求;学习性会议,需要做笔记的,要严格按上级要求,做好相关学习笔记。会议期间如进行讨论,参会人员要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在领导发表讲话时,不得当场顶撞、讥笑、谩骂或采取肢体动作等,如有看法,会后进行交流沟通。否则,要做出检讨或予以追究责任。

汇报发言材料范文7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听取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压实整改主体责任,聚焦专项巡视发现的问题,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剖析思想、查摆问题,对照问题找差距,真认账、真反思、真整改、真负责,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增强巡视整改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二、会议时间

会期半天。

三、参会人员

局党组书记、局长、局领导。

四、主要议程

会议由同志(党组书记)主持,主要有以下议程:

1.同志(党组书记)通报自然资源局班子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方案落实情况。通报向基层单位征求对自然资源局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意见建议情况。同时,就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开好民主生活会,提出具体要求。

2.同志(党组书记)代表自然资源局班子进行对照检查。

3.领导班子成员同志逐一对照检查发言。由同志(党组书记)带头,分别围绕会议主题,领导班子成员、非领导班子成员的党员领导干部同志依次进行对照检查和开展批评。(自我批评要勇于解剖自己,联系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实际,着重从落实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履行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整改落实各类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个方面,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具体表现。相互批评要坦诚相见,本着对党的事业、对同志高度负责的态度,直截了当开展批评,指出具体问题,提出改正建议)

4.莅会指导的县督导组同志点评讲话。

5.同志(党组书记)作小结讲话,并就贯彻落实县督导组同志点评讲话进行表态性发言。

五、其他事项

(一)会前准备工作

1.制定会议方案。由同志负责牵头起草《自然资源局班子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工作方案》,并以党组名义报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审核。同时,同志负责牵头起草自然资源局班子2018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方案落实情况报告。

2.深入组织学习研讨。3月25-27日组织专题学习研讨,在个人自学基础上,局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半天。重点内容是: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的重要讲话和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中央、省委、市委有关巡视整改工作的文件精神等。

3.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领导班子成员和非领导班子成员的党员领导干部同志结合所分管联系的工作,深入基层和群众,围绕巡视反馈问题和整改工作认真听取下级组织、分管领域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要结合自身分管的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同时,通过征求意见函、座谈访谈等方式,广泛征求对局班子及其成员的意见建议,梳理归纳后分别向局班子、领导班子成员和非领导班子成员的党员领导干部同志本人反馈。

4.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同志(党组书记)与每位领导班子成员和非领导班子成员的党员领导干部同志谈心谈话;领导班子成员和非领导班子成员的党员领导干部同志相互之间谈心,与分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谈心谈话;与本人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党员代表谈心谈话。同时,接受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约谈。每位班子成员至少要给其他班子成员提出1条以上有内容、有质量的批评意见。

5.找准找实突出问题。局班子、领导班子成员和非领导班子成员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对照中央巡视反馈指出的问题,结合调研和征求意见情况,着重从落实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履行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整改落实各类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个方面入手,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具体表现。

6.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和发言提纲。局班子、领导班子成员和非领导班子成员的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开展党性分析,针对查找出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在此基础上,撰写局班子对照检查材料,领导班子成员和非领导班子成员的党员领导干部同志撰写个人发言提纲。局班子的对照检查材料,由同志(党组书记)主持起草,经局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审议后,报县纪委、县委组织部。领导班子成员和非领导班子成员的党员领导干部同志个人发言提纲,经同志(党组书记)审阅把关后,一并报送。坚决杜绝他人、照抄照搬,甚至从网上下载、购买相关材料等行为。

汇报发言材料范文8

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理论开始在西方教育界形成,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及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Vygtsky)。在皮亚杰对于儿童认知规律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结构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和学习活动是自我主客体间动态平衡的双向建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在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起新的认知,从而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而以维果斯基的主要观点的社会结构主义则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者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以构建主义理论为框架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只起到导向作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教学组织好。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展开对话、促进合作学习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平台来拓展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教师既要在学生表现优秀时给予适当的鼓励,也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真正地发挥主导者、向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学生则必需通过合作学习或者对话交流,激活自身原有的对世界的认知结构,并使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更加丰富和充实,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平衡点,从而实现新知识体系的主动构建。

1.读前创设情境

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根据每个单元设定的题目,创设类似的情景,使学生能将原有的信息结构和新的知识点联接起来,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与话题相关的原有知识越多,阅读理解的难度就越小。在具体教学实践当中,可以通过“brainstorming”或者“discussion”环节来实现。由教师引导学生对相关话题进行积极思考、讨论,并激活学生大脑中原本储藏的相关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对阅读起着重要的作用。背景知识不仅指文化背景、作者生平、人物介绍、相关的英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以及风土人情,还指人们掌握的各种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本身及已有的各种生活经验、经历,可统称wordknowledge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背景知识,并适当地穿插新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知识系统。学生也可通过其他方式掌握背景知识。如可依靠大量中、英文阅读积累,多读有关两方国家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的读物,特别是希腊、罗马文化和圣经故事。或者可以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参考了解有关背景知识。同时,学生应该积极主动进行课外阅读。阅读的文章应体裁多样,可以包括叙述、说明文、议论文等等。阅读中应注重实用性的材料,例如广告、词典、产品说明书、商品目录、火车时刻表、外贸信函等。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掌握阅读所需的各种背景知识。

2.读中自主协作学习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已掌握的阅读技巧,自主对文本的信息进行筛选、过滤、甄别、提炼、推理、压缩、概括,并通过已掌握的词汇对文本的词汇进行识别、识记、联想、拓展。自主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语篇结构,全面领会整个语篇的层次结构、逻辑关系、主题思想和作者的立场观点,准确把握其主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不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阅读完课文之后,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这是构建主义提倡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即合作学习。讨论过程中,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学生在小组中的发言,是他们对新知识同化后的认知结构。由于各自知识建构的不同,发言也各异。在各自的发言中,可让学生了解学习到问题的各个方面,全面认识文章内容,构建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

3.读后及时反馈

读后反馈环节中,可由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汇报该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应充分发挥主导者、向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适当启发和鼓励发言不积极的同学,同时防止代表发言成为某个同学的个人秀。既在学生表现优秀时给予适当的鼓励,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平衡点,实现新知识体系的主动构建。

三.其他阅读技巧的辅助

在以构建主义为框架的英语阅读课堂中,学生也需要掌握相对应的阅读技巧。首先学生应积极扩大个人的词汇量。因为词汇在语言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语言的主体。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曾经说过,“事实上,没有语法不能传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就不能传达任何东西。”因此,词汇在部分程度上决定了学生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在学习词汇的时候,学生可借助下列方法猜测词义,逐步扩大词汇量。例如:借助词缀法、合成法、词义转换法、同义词与反义词的关系、词与词之间的关联、文章中的定义和举例猜测词义。通常所解释或说明的部分常以从句形式出现,其关联词是who,that,which。因此,在识别和确定这一类词的正确含义时,应首行识别这一类词的使用范畴,再根据其使用范畴确定其含义,必要时也可查阅词典。其次,阅读过程中可使用寻读和扫读的技巧,加快阅读速度。应用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证实:“不仅加深理解可以加快阅读速度,而且加快速度也能加深理解。”因为读速快的人视幅较宽,意群较长,善于组读或连读,因此能够较快朗读全句.容易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而且有时候阅读的时候看一两句并不能明白其意。当看完整段或者整篇文章时,便恍然大语。而读速快的人正是利用这一窍门,避开语言难点,迅速读完整段,根据上下文推断出某些不易看懂的词汇或句子,加深理解。再者读速快.阅读所需的时间就短.从而缩短整篇文章的阅读时间,对文章内容记忆清晰,利于再认。做题不易出错。最后,学生应积极主动扩大知识面,熟悉不同体裁的文章。大学英语阅读常涉及有关经济学,心理学,法律方面的文章,以及东西文化对比方面的文章。阅读文章时应注重看形式和内容。要注意文章的情感方面,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