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例6篇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1

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以运动治疗为主的综合心脏康复方案。冠心病康复治疗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住院)阶段,恢复(门诊)阶段和社区(家庭)康复阶段。急性(住院)阶段康复治疗方案70年代后住院早期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和早期离床,并控制活动强度在低水平,即大约为1~2代谢当量(METS)[1METS=3.5mlO2/(kg;min)],这些活动包括个人生活、进食、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及床边椅坐位等。活动时以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心率不能低于50次/min或高于120次/min,不出现不适症状,心电图没有缺血改变为宜。

2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焦虑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冠心病初次发病的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并发症和不良预后。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心衰反复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

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针对这种心态,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忧虑的心理护理 忧虑心理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于缓解和恢复期的患者,这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病情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制定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复查,精神开朗,查明并避免诱发因素,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2.4 否认的心理护理 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2.5 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 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

3 冠心病康复护理

3.1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目标: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梗和猝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有临床表现时就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康复;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康复,并维持良好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的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三阶段康复治疗,提高其再就业的能力。

3.2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生活压力等。根据WHO调查报告显示,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如果停止吸烟1年,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停止吸烟15年以上,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将很小。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如扩张冠状动脉药、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等)的注意事项及毒副反应、运动时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时间的方法、质量的技巧等。

4 讨论

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却影响着康复效果。设法提高患者对危险因素的意识和执行自我护理性康复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

恢复(门诊)阶段康复方案。主要针对出院早期患者的康复,一般在病后3个月内进行。包括在康复中心接受为期8~12周的运动治疗,如二阶梯负荷康复医疗方法。通常从心肌梗死后3~14周开始,以1周为单位制订康复程序,每周按1/2、3/4、单倍量、1.5倍量、双倍量顺序增加,均进行负荷后心电图检查。8周后,即心肌梗死11~12周,患者多能完成二级梯双负荷,相当于6.7Mets,即可进入社区康复治疗程序。在此阶段,护理人员的任务主要是帮助患者学会自我健康的维护,制订运动方案,安排患者定期进行康复运动,记录具体执行情况,评价提高康复效果等。康复运动的效果与许多因素有关,如有研究发现,如果在康复运动时播放适宜的音乐,可提高运动的效果。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2

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冠脉介入术后可能出现腰部酸痛(61.1%)、尿潴留(22.2%)、形成血肿(7.0%)、拔管综合征(5.4%)、造影剂不良反应(1.1%)这五种并发症,经对症护理后均予以纠正。结论:总结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有助于做好预防性护理,从而为降低并发症几率奠定基础。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冠脉介入术;并发症;原因;护理措施

冠脉介入术又称冠状动脉血管形成术,是当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逐渐成为冠心病的高危人群[1-2]。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自身的机体素质较差,在接受冠脉介入术这种侵入性的治疗之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因此,需要及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3-4]。为进一步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冠脉介入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为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提供参考资料,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85例接受冠脉介入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2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85例接受冠脉介入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均符合冠脉介入术手术指征,其中男性患者133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在63-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39±5.42)岁。

1.2方法 本组患者均在局麻下行常规穿刺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选择冠脉介入术的具体术式。术后进行常规抗凝治疗,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相关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

本组患者冠脉介入术治疗后并发症情况 本组185例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有腰部酸痛、尿潴留、形成血肿、拔管综合征、造影剂不良反应五种类型,其中腰部酸痛发生率最高,为61.1%。具体统计数据见表1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老年冠心病冠脉介入术后可能出现腰部酸痛、尿潴留、形成血肿、拔管综合征、造影剂不良反应这五种并发症,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每种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1)腰部酸痛。原因: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床面冷且硬,加之老年患者自身伴随不同程度的腰肌劳损和骨质增生,治疗后患者腰部会出现明显酸胀感。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指导患者在拔管后6h可适当翻身,帮助按摩其腰部,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物或进行热敷。(2)尿潴留。原因:多数老年患者都伴随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术前未进行卧床排尿训练或紧张情绪都会诱发尿潴留。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术前应指导患者进行卧床排尿训练,通过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顾虑和紧张情绪,防止并发症的发生。(3)形成血肿。原因:血肿形成原因较多,穿刺、拔管都有可能造成血肿,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的血管脆性较强,操作不当就会导致局部血肿的形成。护理措施:细致观察患者拔管后有无皮肤发绀、苍白、肿胀、渗血迹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遵医嘱处理。使用约束带固定患者术侧肢体,以免出现活动性出血。对出血局部血肿的患者需要采用50%的硫酸镁湿敷局部,必要时予以抗生素。(4)拔管综合征。原因:拔管刺激和穿刺后重压局部都会导致患者出现拔管综合征。护理措施:拔管前应当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避免因过度紧张造成迷走神经兴奋。拔管过程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保持静脉通路顺畅,如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需及时遵医嘱处理。(5)造影剂不良反应。原因:老年患者与其他患者相比对造影剂的耐受性较差,使用造影剂药物可能使其出现全身发热、恶心、头晕等不适症状。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遵医嘱使用止吐、抗过敏等药物,鼓励患者术后经常饮水,确保术后4h尿量>1000mL。

综上所述,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适当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刘颜.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见性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9):60-61.

[2]杨丽君,闫海平,周翠香,等.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青岛医药卫生,2014,46(1):71-72.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3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监护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监护病房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投诉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冠心病;监护病房;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冠心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影响人民健康和长寿的主要疾病,且ICU病房是医院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重要基地。为了真正意义上提高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患者的护理质量,实现优质护理服务,我们以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监护病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监护病房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包括男28例,女16例;年龄45-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21±11.38岁;大学4例、中专9例、高中25例、初中以下6例。干预组包括男26例,女18例;年龄43-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32±12.42岁;大学3例、中专10例、高中27例、初中以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具体如下:

1)针对危重病人多、病人陪护多,护理人员工作量大等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整体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在准确及时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细致入微的护理和心理疏导,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在保障患者安全方面,杜绝了压疮的发生,加强了各种管路护理,规范了重点科室间的患者转交接流程和“腕带”使用管理,建立了危急值登记和处置制度以及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有效防范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3)为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每年举办两期护理技能操作培训班,结业后进行考试,要求合格率必须达到100%。每个月,医院会组织一次护理学习,进行高难度护理理论培训。而各科室也会组织护士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

4)为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医院采取了许多配套措施。例如,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减少护士手工书写内容;完善后勤物资下收下送制度,降低护士外出办事频率;改进护理工作流程,在工作量大的晨晚间护理及集中治疗期间,增加护士人数;实行人性化管理,根据护士的个体需求,进行弹性排班。通过护理改革、观念转变、技能提升等诸多举措,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让护理工作真正贴近病人,让优质护理成为一种“惯例”。

5)注重护理细节,比如病人保暖问题。首先,患者身上有很多导连线和各种管道不便穿衣服而将衣服反穿,虽然这样也便于护理病人,但是反穿时衣服容易脱落,易暴露病人肩膀;对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或有气管切开的病人,在护理时不慎使被子往下滑暴露肩膀;意识不清、躁动的病人易使被子下滑暴露肩膀;ICU室内温度是常年按要求控制在20-24度左右的,肩膀不盖好容易使病人着凉。因此,应积极改进护理细节:除常规的护理方式即多关注患者盖被子外,设计缝制“保暖护肩带”,给易暴露肩膀的病人使用,既达到了方便观察护理病人的目的,又解决了患者肩膀保暖的问题。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设P

2. 结果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如表1,干预组患者投诉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优质护理是一项系统工程[1],不是短期行为,不能走过场。其目的就是能真正为社会提供“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为保证此活动落在实处,取得实效,我院院结合实际,开展了工作,其中冠心病监护病房由于危重病人多[2]、突发事件多、纠纷多等特点成为了优质护理活动重点科室之一。为了找出突破口,真正意义上提高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患者的护理质量,我们以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监护病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结果发现,干预组患者投诉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王丽芳. 冠心病监护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方法与效果[J]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50-52.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猝死;冠心病;护理措施

猝死是冠心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1]。冠心病猝死,它是冠心病病患在病情好转之后,突发的死亡。它约占心源性猝死的50%[2]。冠心病它与饮食、年龄、饮食、生活方式及疾病的控制密切相关。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并采取积极措施,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减低猝死及心梗的发病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2年2月14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有10例发生猝死)的临床资料,采用积极护理措施,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14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89例,女53例;年龄41―84岁,平均64.2岁。其中,发生猝死10例。

1.2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14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统计冠心病的原因及冠心病猝死的原因,并且提出积极相应护理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应用t检验,X2检验,P

2结果

冠心病发病原因以及冠心病猝死的发病原因,如表1,表2。冠心病的病因中高血压及高血脂症所占比例分别为32.4%、24.6%,与其他病因相比,更常见,P

表1分析冠心病的发病原因

表2冠心病猝死原因

3护理措施

3.1注重心理护理

针对冠心病猝死原因-情绪变化,我们应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形成以患者需求和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双向交流模式。一些患者会认为自己的病情危重,继而产生悲观、焦虑及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向他们做好解释工作,阐明疾病的基本知识,告知患者病情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从而消除其紧张情绪,解除其思想顾虑,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念,继而提高患者依从性,使之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

3.2关于饮食的指导

针对冠心病及冠心病猝死的诱因-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便秘及暴饮暴食等,我们为规避诱因,应控制饮食,控制食量,禁忌饮浓茶及酒。

3.2.1合理控制饮食

患者饮食应遵循清淡、营养、低胆固醇、低脂、高纤维素的原则,食用植物油,多食粗纤维,增加蔬菜的摄入量,少食动物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冠心病患者应多食萝卜、鲤鱼、豆腐及冬瓜等食物。忌食腌制发霉或者过烫的食物,以防止疾病发生[3]。

3.2.2控制食量

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应规律,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晚餐尤其不宜过饱(7分饱为宜)。据相关报道[4] ,饱餐增加胃肠道血供,继而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可诱发急性心梗甚至猝死。

3.2.3禁忌饮浓茶及酒

酒精对冠心病患者危害十分大,它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继而增加心肌耗氧,致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律失常,增加发病危险。浓茶及含过量咖啡因的饮品均可兴奋大脑,影响睡眠,也对冠心病患者十分不利。

3.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3.1吸烟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可增加脑卒中、周围血管疾病及肺部疾病的发病率,因此劝导患者戒烟是十分重要的。

3.3.2规范患者日常生活

指导患者不应在饱餐、饥饿及运动后马上洗澡;洗澡时,尽量有人陪同;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不宜淋浴;水温不宜过热或过冷;在较为寒冷的季节,应用温水洗脸;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突然或者过快用力动作,例如走急路、下蹲及搬重物等;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3.4冠心病的用药指导

3.4.1合理用药

患者出院后,仍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剂量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不可停服及漏服。护士应嘱患者家属监督其服药。患者若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应按时测心电图,血压,每次服药前数患者的脉搏数,若患者脉搏少于60次/min,则应立即停药,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3.4.2药物随身携带

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制作安全卡片(注明患者姓名、电话、疾病诊断及联系人),确保如突发心脏病,可得到及时救治。

3.5普及疾病知识,让患者了解先兆症状

冠心病常分为两型即心肌梗死型及心绞痛型。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急性、暂时性的心肌缺氧、缺血,而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它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放射性胸痛,含硝酸甘油或休息后症状缓解。心肌梗死,它是以冠状动脉病变为基础,发生的冠脉供血急剧减少甚至中断,继而引发心肌持续性缺血-坏死。它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或者心前区剧烈痛,往往会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表现,含服硝酸甘油之后,症状无改善,重者可发生休克、心律失常、心衰甚至危及生命。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先兆症状,可为临床诊疗争取宝贵的时间,这是十分必要的。

3.6向患者普及急救知识

出院时应向患者阐释心绞痛发作时的应急处理、服药的注意事项及副作用[5]。若患者出现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增加;发作期延长;疼痛程度增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效等情况,可能提示出现心肌梗死。我们应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做好相关救护工作:(1)患者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2)舌下含服硝酸甘油3-5min一片,以缓解疼痛;(3)若患者病情危重,应立即通知当地急救中心,120到达后,就地施救,等到患者心律、心率及血压等平稳后,方可轻轻移动,送病患到医院进一步治疗。(4)有条件的情况下,立即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5)若患者出现,面色突然发绀、抽搐、口吐白沫、呼吸微弱或者停止、意识不清等,提示急性心梗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室颤,引发心脏骤停,这时候,我们需重锤患者胸前1-2下,进行心肺复苏,等待医生到来,为抢救赢取宝贵时机。我们还应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心梗的发病机理以及注意事项。患者出院后,应与医院保持联系,并定期复诊。

3讨论

冠心病的病因中以高血压及高血脂症最为常见,所占比例分别为32.4%、24.6%。在冠心病猝死的病因中,以便秘及暴饮暴食最为常见。冠心病患者入院之后,护士应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患者疾病相关因素,了解患者睡眠、饮食、大便、心理状态,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等,然后,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为患者制定健康宣教计划,提供心理护理及医疗知识,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家文,李清群,丁继平. 冠心病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0):759-760.

[2] 张莉,陈晓琳. 冠心病猝死20例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08,29(10):814-815.

[3] 李榕彬,甄莉莉,梅俊辉.超高龄冠心病患者15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1): 7-8.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PCI;康复;干预

Abstract:With the obvious rise of CHD's incidence rate and fatality rate, th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 a common disease to endanger human health. Although PCI operation is currently one of important treatment means to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 restenosis' incidence rate is still higher. PCI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is the emphasis to be focused. Intervention action is significant to changing bad behavioral pattern, reducing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enhancing living quality of patients after PCI operation.

Key words:PCI;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常见手术方式,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依然较高。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术后24h内急性血栓发生率为0.6%,4w内亚急性血栓发生率为0.5%~18%,1年内因血栓性疾病导致死亡的发生率高达15.8%[1]。医疗实践中采取多种干预措施防治PCI术后并发症,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和促进健康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 干预措施的意义

PCI术后再狭窄已成为冠心病患者影响身体健康的首要因素,为最大可能性的减少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提出健康干预措施成为了重要的医疗服务内容。干预措施是一种可以实现PCI术后患者恢复健康行为的方式,以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疾病的控制和自我康复管理为目的。该措施是依据PCI术后患者的个体情况(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区域、病程、症状)进行一种有效的系统干预过程。干预的方法颇多,本文重点介绍以药物、行为、信息等主要干预措施,阐述医护人员借助干预平台来影响PCI术后患者的遵医行为,以最终保证患者的健康行为,有效控制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个体化干预措施的采纳有助于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对疾病的接受程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依从性,规范健康行为,建立与疾病抗衡的信心和勇气,这是当前解决并控制PCI术后危险因素的有效途径。

2 干预措施对PCI术后患者的健康引导

冠心病患者在PCI术后的康复,需要医护人员在医学知识、疾病监控、健康信念等方面进行指导,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2.1药物干预 PCI术后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是冠心病最基础的治疗措施。AHA/ACC冠心病和其它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指南中强调了二级预防的重要地位,同时更新了抗血小板、他汀类、 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的使用[2],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特别将戒烟、体力活动、控制体重作为IB类推荐。药物干预的实施不仅可缓解症状,而且可通过改变冠心病的进程而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命。医护人员对于PCI术后患者要传授疾病相关的药物治疗知识,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消除其药物使用的抵触情绪,主动配合治疗,达到提高患者对冠心病治疗方案和用药的依从性。

2.2行为干预

2.2.1饮食 科学合理用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原则,少量多餐,切忌过饱。

2.2.2体育锻炼 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场地、器材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以循序渐进、适当的有氧运动和长期坚持为原则,以自身能够承受的耐力为限度,避免激烈的运动,以不疲劳,不过度,不气喘为原则。

2.2.3心理疏导 PCI术后患者有一个疾病的适应过程,患者多有恐惧、焦虑的心理,医护人员应主动和患者接触,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减轻负面情绪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做好心理疏导及解释工作。

2.2.4教育 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了解有关冠心病的防治知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并付诸实施。教育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给予足够重视,保持生活情绪的稳定,使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疾病的自我监控。积极治疗和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监测血压、脉搏的变化。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形成健康行为的生活方式。

2.3信息干预 信息干预是一种严密的、科学的系统干预过程,就是医院以电信、互联网络为平台,利用计算机ASP技术建立信息干预网站,医护人员借助网站平台,利用数字化信息传递方式与PCI术后患者传递与接收有关的任务、适时检查、问题处理、意见反馈、个体评价等信息交流,来影响PCI术后患者的遵医行为,以最终保证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控制PCI术后再狭窄率、再住院率与死亡率的方法[3]。采用被动接受与主动咨询相结合的干预方式,利用电话、电子信箱、微信、手机短信等网络通讯工具,以电信、移动、互联网为媒介,支持发送语音、文字、图片、视频,这些工具的使用已经成为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必不可少的沟通方式,以信息指导为主,实行信息干预。

3 结语

由于PCI术并不能消除冠心病潜在的危险因素,术后仍面临再狭窄的危险,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患者年龄、饮食、生活方式、疾病控制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4]。因此,PCI术后患者的延续护理至关重要,患者健康干预的方式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药物干预、行为干预、信息干预等。通过各种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心脏康复是PCI术后患者以接受为主的被动方式,以引导、监控、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系列干预措施,应尽可能争取早实施,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与临床表现随时调整方法。通过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改善患者症状、防止病情发展,防止和减少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和冠脉性猝死的发生,在促进心脏康复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冠心病患者治疗周期长,年龄大,服药种类多,出医院后依从性差等诸多因素的产生,常常导致患者遵医行为的不规范。有多项研究表明,CHD患者饮食、康复运动、药物治疗的完全遵医率还很低[5]。通过给予患者科学全面的健康指导,采取个体化的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减轻或避免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使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护患者身心健康[6],从而改善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涂惠,谭辜钰,喻琴,等.信息干预对PCI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8):101.

[2]严晓伟.解读AHA/ACC冠心病和其它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指南(2006更新版)[J].心脑血管防治,2007,7(3):145-147.

[3]涂惠,熊艳奉,赵昌萍,等.谈信息干预对PCI术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引导作用[J].医学信息,2014,27(10):154.

[4]韦秋宇.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干预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7(1):160.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冠心病;整体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8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17-02冠心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发病机制主要在于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最终导致心脏缺氧缺血,产生严重的后果[1]。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以介入治疗或保守治疗为主,在治疗前后要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自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间,我院收治冠心病患者65例给予介入治疗,随后32例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5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例、33例。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45-62岁,平均(54.9±12.1)岁;心功能Ⅰ级12例,Ⅱ级15例,Ⅲ级5例;12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慢性支气管肺炎。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47-65岁,平均(56.1±11.3)岁;心功能Ⅰ级15例,Ⅱ级14例,Ⅲ级4例;10例合并糖尿病,9例合并慢性支气管肺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合并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实验组32例患者在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措施,主要措施有心理护理、必要的健康教育、护患沟通及出院指导等,目的是全面合理地顾及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并在康复锻炼过程中实施整体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内科常规护理。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3次心电图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疼痛发作次数及程度有一定程度减少,心电图表现有好转迹象;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或者加重,心电图未见明显好转[2]。

1.4结果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治疗后效果比较观察组中,19例显效,10例好转,仅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中,15例显效,8例好转,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9.7%。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讨论

冠心病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经济压力大,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其自身的耐受力不足,往往对外界产生很强的依赖感。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实施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要求,有针对性的给予其整体护理措施。整体护理措施要全面、有效、及时,贯穿于冠心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全方位地帮助患者度过整个治疗期。

对于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要求患者严格遵照医嘱继续后续治疗;护理人员要全程密切观察,预防心绞痛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立即配合医生进行处理。介入治疗后7天内要求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来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指导患者食用低盐低脂、高纤维型食物,但禁止饱食[3-4]。

本研究中,32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内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了整体护理,全方位的服务于患者,总有效率为90.6%,明显高于仅接受对照组患者的6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为84.4%,而对照组患者仅为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整体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参考文献

[1]马长生.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评价[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3,2(3):13-16.

[2]李小侠.探讨冠心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疗效.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3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