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护理措施范例6篇

冠心病护理措施

冠心病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冠心病药疗饮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150

用药护理

加强药物知识的学习:①加强药物知识的学习:在执行医嘱前,要了解该药的作用与不良反应,判断所用药物与病人所需是否相符。要熟悉药品,特别是剧毒药品的剂量,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注意给予药物的剂量和浓度要在合适范围内;②加强药物通用名的学习:许多护士对于药品的商品名较为熟悉,但对通用名则较为陌生。对于心血管护士而言,不了解心血管药物的通用名是很危险的。

根据药品的本身特点合理给药:①硝酸甘油:舌下含化1片(0.6mg),一般可在1~5分钟内止痛,维持作用约半小时。首次含化后需躺平10分钟,以防头晕;②硝酸甘油贴膜:贴敷于左前胸皮肤,每次1张(2.5mg),临用前,揭去保护层,也能起到止痛作用;③硝酸异山梨酯气雾剂(异舒吉):先将气雾剂摇匀,病人深呼气后,用气雾剂对准口腔,吸气初,按揿一下,吸气持续直至最大限度,拿出喷雾剂,然后屏气10秒,一般3分钟起效;④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舌下含化1片(5mg),止痛起效很快;⑤对含钾盐的药物不宜静脉推注,以免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脏骤停。

掌握正确的给药时间和途径,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①洋地黄药物治疗心衰时,应补钾禁钙,以降低心肌对洋地黄的敏感性;②对口服地高辛的病人,嘱少食粗纤维食物,以免影响地高辛在肠道的吸收;③一些病人误以为空腹给药会引起胃肠不适,其实对大多数药物来讲,饭前服药吸收好且发挥作用快,所以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定时、定量督促病人按时、按量服药。

疗效观察

随时巡视,严格控制用药的速度,由于个体的差异,对药物的反应不同。输液中要随时巡视病房,严防输液中因为各种原因使输液速度发生变化。

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和血压的变化。①应用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治疗时,要观察输液速度及胸闷心痛缓解情况;②应用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时,要注意输液速度,少数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烦躁等精神症状,停药后精神症状很快消失;③溶栓治疗的病人可能出现寒战、发热及出血等变态反应。溶栓成功血管再通时,病人用药2小时内可出现胸闷突然缓解,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50%以上,短暂的一过性心律失常(即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血清心肌酶升高的峰值前移;④对服用强心苷药物的病人,护理观察中发现病人心率

饮食措施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病人由于胃肠缺通、缺氧,可使消化道功能减退。当进食时,随着胃肠道血流量增加,会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必须调节饮食。而且合理的膳食对治疗血脂紊乱及动脉硬化症是非常重要的。①做好健康教育;②提供科学的膳食谱:饮食清淡,维生素有促进脂质代谢的功能,而谷胺醇有抑制小肠吸收胆固醇的作用,严禁暴饮暴食;③膳食完善;④限制钠盐,适量饮茶。血脂过高及动脉硬化的病人,喝茶应适量。

冠心病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反应;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29-02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危害全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是指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心脏病变。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程度的不同,其症状也有不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分为五类:①原发性心脏骤停。②心绞痛。③心肌梗死。④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⑤心律失常。国内外医学研究发现,情绪变化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冠心病的治疗和护理及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笔者通过对我院住院患者116例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56人中,用随机方法抽取116例,其中:男52例,女64例,40~50岁27人,51~60岁37人,61~75岁52人。

1.2方法

用问卷方法进行调查。根据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及医学心理学,此调查设计了20个问题反映冠心病患者常见焦虑、忧郁等4个方面的心理特征,用百分比统计。

表211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

2结果

从表2中可以显示出,心理焦虑是冠心病患者最易出现的心理反应,其次是心理忧郁、心理恐惧和否认。笔者认为,冠心病患者的这四个心理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如果实施正确的心理护理手段,将有效地解除这些不利于治疗的心理状态,对冠心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3心理反应分析及护理措施

冠心病患者大多与人的性格心理活动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我们生活中要注意心理调整。我国中医理论很早以前就曾指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表述了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关系。现代西方医学研究也进一步表明,冠心病的发生与不良的心理状态有关,普遍存在四个方面的心理障碍。

3.1心理焦虑

大部分冠心病患者考虑到患病后会给工作、生活、家庭、社会活动带来较大影响,常表现出情绪比较低落、灰心丧气、心理焦虑等心理反应。特别是文化素质较高和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由于了解冠心病有关知识较多,往往表现出更多的心理焦虑。

3.1.1护理目的冠心病患者摆脱心理焦虑状态。

3.1.2护理措施要亲切和蔼地对待患者,多给予心理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个性,稳定患者的情绪,安慰患者及家属,利用语言的心理治疗作用及护士的语言技巧在交谈中所表现的自信可增强患者对冠心病的治疗信心,在与患者交谈中,要尽量使用稳定性的语言,如果说话吞吞吐吐或频繁使用诸如“大概”、“可能”、“也许”等不确定的语言,会使患者对护士的权威和自己所患疾病的治疗方案产生怀疑,其用药的遵从性就会大大降低。良言胜过良药,护士恰当的语言行为有一种良性的暗示作用,对冠心病患者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可与药物相得益彰,促使患者尽快康复,这便是“药物”心理反应,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医务人员给患者开的尽管是“安慰剂”,但疗效也不错的原因。护理上多给予关心、安慰、解释和帮助,使他们尽快适应治疗、护理要求,消除不适的感觉和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冠心病的健康指导,这样不仅配合了治疗,也调整了患者的情绪,使患者有一种被重视感,这样能较好地将冠心病患者从焦虑状态中摆脱出来。

3.2心理忧郁

冠心病患者往往夸大疾病的严重程度,多见于缓解或恢复期的冠心病患者,这一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再发病时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护理。

3.2.1 护理目的解除患者的心理忧郁,鼓励患者对未来充满信心。

3.2.2 护理措施加强冠心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冠心病患者及家属了解冠心病的注意事项,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有关知识。患者出院前,护士应做好心理指导:告知患者病情已好转,定期随诊,预防发病诱因,提高对冠心病的认识就可以减少发病率。指导患者学习或培养兴趣,鼓励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平时保持开朗的心境,合理安排生活,保持乐观态度。

3.3 心理恐惧

在临床中常常表现为精神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担心发作时得不到及时发现或抢救,有的患者看到或听说别的患者抢救而心理恐惧,结果容易促使病情发作或加重。患者表现为忧虑、伤感等情绪,将疾病视为“不治之症”,对疾病失去信心,顾虑重重,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

3.3.1 护理目的帮助冠心病患者解除紧张情绪,消除心理恐惧。

3.3.2 护理措施有的患者往往情绪不稳定,症状的轻重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果分散注意力或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心理平衡,则可使症状减轻。医护人员以热情、亲切、诚恳的态度与冠心病患者接触,做好心理疏导,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增强战胜冠心病的信心。

3.4否认心理

多见于老年患者,老年人常常表现为内疚、焦虑、自责、孤独、不安,更甚者表现为消极悲观、自暴自弃、绝望厌世心理,有时还表现为抑郁少言、脾气暴躁,遇到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此类冠心病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严重,对可能发生的后果缺乏思想准备,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甚至认为医生诊断错误,病情稍好转,便拒绝进一步的治疗及护理。

3.4.1 护理目的使冠心病患者承认疾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3.4.2 护理措施由于老年患者大多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所以往往让患者产生复杂的心理活动,作为家属及子女应给予谅解,要热情关心、耐心引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作为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与之谈话聊天要有耐心、恒心、专心。做到了这“三心”,不仅可以使患者减轻疾病的症状,还可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治疗信心,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医护人员采取暗示、疏导、解释等方法,让患者了解临床诊断是正确的,治疗是科学的,护理是得当的,讲清道理,提高认识程度,配合治疗。

4讨论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总结其心理护理对策,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对导致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及其护理措施,以便为更多的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更周到的护理服务。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除常用的药效控制病情外,应使他们处于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要宽以待人,宽恕别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平静和安宁,有益于冠心病的康复,而且能赢得友谊,保持人际关系的融洽,所以人们把宽恕称作“精神补品”和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维生素”。掌握两套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自我放松训练,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身体放松或通过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增强自身康复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冠心病的治疗、护理。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的细微变化应引起重视,多与患者沟通,要善于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安排体育锻炼,起到调节患者的情绪,克服孤独感,使患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正确的心理护理措施[5],为冠心患者的治疗及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徐俊冕.医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

[2]徐慧娟.医学心理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

[3]孙勤国,王建久,郑云,等.冠心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4]李淑杰.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6):91.

冠心病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冠心病;预见性护理程序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护理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1]。为探析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度应用效果,我院对收治的49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8例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2月1日~2014年1月1日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按住院序号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患者男29例,女20例,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60.23±0.91)岁。B组患者男30例,女19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0.21±0.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检测、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在此护理基础之上,给予B组患者预见性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评估、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等。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等进行调查与统计[2,3]。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x±s表示,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6%,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 A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69.4%,B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1.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症,其主要是一种因冠状动脉发生器质性狭窄或阻塞,从而导致心肌出现缺氧、缺血甚至坏死的心脏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猝死等[4,5]。为有效提高冠心病临床治疗效果,我院对49例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预见性护理措施主要为护理人员根据自身护理经验,对冠心病治疗过程中已经发生或潜在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避免或减少问题对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6]。

我院对患者实施的预见性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病情评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准确评估,做好相关预防工作。②物品准备。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种类,对相关器械、物品进行准备,保证其摆放顺序整齐,标识清晰,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失误。③心理护理。患者自身对病情的不了解,导致内心极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到治疗效果,对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就冠心病相关信息进行讲述,引导患者保证心态平稳、平衡。④饮食护理。叮嘱患者食用清淡、丰富、易消化的纤维食物,避免患者出现便秘,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通过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的患者不良反应率较低,满意度较高,可达到91.8%,明显优于一般性常规护理措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充分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深刻剖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深入思考解决措施,从而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清,周小香,李丽.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994-995

[2]李晓燕.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国家护理学杂志,2013,32(2):300-301

[3]苏丽平.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生的观察及护理[J].工企医刊,2013,26(6):493-494

[4]叶红.实施预见性护理对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6):958-959

冠心病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60-02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不断提升,该疾病会对患者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当前冠心病护理只在医院进行,患者出院后相应护理服务即停止,但由于一些患者存在不良生活和用药习惯,在出院后经常出现疾病复发[2]。所以将冠心病护理服务延伸到患者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将对我院收治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1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依据住院顺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包括40例女、30例男;年龄氛围61~77岁,平均年龄为(71.2±3.5)岁;包括心绞痛患者36例、心梗患者2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14例。观察组包括42例女、28例男;年龄氛围61~76岁,平均年龄为(71.8±3.1)岁;包括心绞痛患者33例、心梗患者23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14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全部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并且不存在听力、语言、意识障碍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 观察组患者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具体包括:向患者介绍疾病发病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等内容,使其能够充分掌握疾病先关知识;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饮食方案,应当坚持易消化、低盐的原则,并通知患者应当避免食用刺激性、辛辣食物;采取有效措施疏导患者不良情绪,进而使其保持轻松、愉悦心情;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并可随意增减药物药量或停止用药;在患者出院前应当了解患者联系方式,并告知其定期进行复诊。

1.2.2观察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措施基础上,接受延续性护理措施,具体包括:①护理方式: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和护士组成医护团队,对患者出院后的随访、治疗、护理等活动负责;护理人员强化和患者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将延m性护理重要性介绍给患者和家属,并有效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直至;医生还应当患者基础资料、病情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干预措施进行调整和完善;主治医生对患者相关量表进行评估,对相应疾病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进行指导。②患者资料评估:对评估患者资料进行制定,主要项目应当包括生活、疾病、情感生活、工作、家庭功能;同时还应当对患者的相应要求、出院探访需求进行了解[3]。③出院随访: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后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每月进行1次家庭随访,在随访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并发现其中潜在问题和不利于疾病治疗的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对相应不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同时积极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延续性护理中,并告知其对病情追踪卡进行填写,对患者生活、药物服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④康复训练:医护人员还应当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对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制定,并主要选择太极拳、散步等康复训练项目,同时需对运动量、运动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同时还应当积极引导患者培养相应兴趣,进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保持愉悦心情;另外,还应当引导患者形成健康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尽量减少高胆固醇类、高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应当多选择高维生素、低脂肪类食物。

1.3评定项目 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用药依从性标准包括完全依从、基本依从、不依从。完全依从为患者按时、按量自愿服用药物;基本依从为患者按时、按量在他人提醒下服用药物;不依从为患者拒绝服用药物。生活质量依据SF-36量表进行评定,主要内容包括生活质量、情绪功能、身体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越好则分数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调查数据采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进行整合处理,采用(±s)表示计量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运用χ2检验,运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对照组好,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通过调查两组患者的情绪功能、身体功能、社会功能总分可知,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不断提升,这不仅会对患者生活和健康产生影响,还会大大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4]。冠心病治疗中对于护理服务具有较高要求,但当前患者只能够在医院治疗期间获得护理服务,出院后相应服务随即终止,这样老年冠心病患者出院后治疗恢复就无法得到保障[5]。延续性护理服务能够将医院的相关护理延续到患者出院后的生活中,进而形成对患者持续性的影响和干预,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和用药依从性的提升,最终增强患者治疗效果[6]。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对照组好,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刘平,张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50-51.

[2]胡松雪.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的观察[J].饮食保健,2016,3(15):174-175.

[3]梅艳.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健康前沿,2016,23(10):45-46.

[4]冯宇翔,李倩茹,张梦霜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预后质量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6,24(3):160-161.

[5]白璐,胡传来,韦学萍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提高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效果[J].安徽医学,2016,37(8):1037-1040.

冠心病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护理干预; 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50-02 急性冠脉综合征为一种临床常见的恶性心血管疾病,多表现为胸闷、胸痛等症状,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在临床治疗同时,结合采用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以及改善预后效果良好[1]。本次研究中,给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护理效果令人满意,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给予我院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8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男49例,女40例,年龄为28-88岁,平均年龄为58±1.1岁,住院时间为5-12d,平均住院时间为(5.1±2.0)d。合并糖尿病42例,合并高血压47例。

1.2 选取标准: 所选取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心脏病学会诊断,且在患者病发后12h内入院接受治疗,观察可见患者意识恢复清醒且沟通良好,无其他心脏疾病。

1.3 护理方法

1.3.1 一般护理: ①首先要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休息,若患者出现胸痛,需要通过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无并发症患者可先卧床休息1-3天,若病情不稳定以及高危,需要延长患者的卧床时间,辅助患者进行正常的生活,并注意保持住院环境的安静。 ②给予患者必要的氧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无明显的并发症,仍然需要入院后实施鼻导管吸氧治疗,改善患者的缺血心肌氧供,防止梗死范围的继续扩大。若患者并发肺水肿、严重的左心衰竭,需给予患者实施面罩加压给氧治疗,若有必要需 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③实施镇痛治疗。对于合并剧烈胸痛患者,需在医嘱要求下采用吗啡实施止痛治疗,同时配合给予患者静脉输注硝酸脂类药物。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明确不同药物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一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喝并恐惧、害怕,服用镇静药物治疗,可平复患者的焦虑,防止梗死范围扩大,减少并发症发生。 ④控制患者的饮食,在患者病发4-12h可给予患者流质饮食治疗,可有效改善胃扩张。随着患者病情的改善,逐渐过渡到低胆固醇、低脂饮食,同时应注意少食多餐,防止心脏负荷过大。且因患者的环境变化以及长期卧床,容易出现便秘,因此,有必要叮嘱患者排便时不能过度用力,防止因缺氧而危及患者生命健康。若有必要可于便前,让患者口服硝酸甘油。

1.3.2 正确评估以及监测患者的病情: 入院后,先根据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评分进行评价,主要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及时评估风险情况有利于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结合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结合心电图准确评估治疗效果。急性期患者应及时送到CCU中,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心电,并详细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评估心功能情况,可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尽早开放静脉通道,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临床用药;将采集标本送交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患者疾病变化情况。溶栓以及介入手术的配合以及护理,持续性开通梗死冠脉,有利于血管在灌注,有利于减少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1.3.3 必要的康复护理: 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措施中,心脏康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通过实施必要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以及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指导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待患者生命平稳,无明显心绞痛症状,静息状态心率小于每分钟110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鼓励患者早日下床 锻炼。同时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关心主诉情况。

2 结果

76例患者经急诊或择期经皮冠脉动脉成形术以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并辅助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病情明显改善;12例患者接受冠脉搭桥术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1例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而死亡。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表现出现裂纹或受损,继而形成血栓或发生出血情况,诱发不完全或完全冠脉阻塞,病情变化复杂、预后凶险,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为有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临床主要采用药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或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2]。但因患者病情凶险,单纯采用治疗预后效果不良。为有效治疗患者疾病,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在治疗同时,采用必要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足够的休息、氧疗、镇痛以及饮食控制治疗,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临床预后效果;结合实施必要的康复护理,引导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锻炼、全面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临床预后,让患者早日下床锻炼,身体各项功能的早日恢复,应用效果显著[3]。结合采用康复护理以及药物治疗,可在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有利于患者早日出院,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预防冠心病不良反应发生,维持身体健康[4]。本次研究中,给予患者实施治疗后,89例患者中,88例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其中1例患者因病发严重并发症而死亡,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预后效果良好,有利于成功治疗患者疾病,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杨丽娟,隋捷,刘晓波,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健康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39-40.

[2] 郝爱萍.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111-112.

冠心病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MOSSF-36评分;整体护理;冠心病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0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09-02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渐进性的不可逆转的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我国疾病谱和死亡原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笔者对本院2011年5月――2012年7月的冠心病患者实行基于MOSSF-36健康量表制定的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研究其对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5月――2012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共480例,其中男性234例,女性246例,平均年龄632±47岁,随机分为实验组240例,对照组2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主要易患因素,病情,病程,文化程度及医保状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根据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包括典型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及冠脉CT或冠脉造影后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②既往及目前无精神病史,无意识障碍及认知障碍;③患者知情同意;④住院时间不小于一周。

12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或主要脏器损害的患者;②合并其他心脏疾病的患者;③对研究不理解或不同意者。

13方法

131MOSSF-36评分与评价所有患者在纳入研究后均采用MOSSF-36量表进行基础评分。采用MOSSF-36量表第一版的中文版评分表[1],从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PF),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活力(vitality,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SF),情感职能(role-emotion,RE),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这8个维度共36个条目评价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入院后实验组基于量表评分情况制定相应的整体护理计划,对照组予以常规冠心病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患者出院后再次进行MOSSF-36评分,评价其生活质量。

36个条目设有表示不同等级的备选项4至6个,按不同的情况给予正向或反向得分。本次采用正向赋分,即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8个维度分别计算后,各个维度初得分等于该维度内各条目评分和,见表1。最后将初得分转化为标准分[2-3]。

132基于MOSSF-36评分制定的整体护理计划(实验组)实验组患者除了上述基础护理措施外,根据MOSSF-36量表所得出的薄弱环节,制定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功能锻炼相关的护理措施。①基础护理措施同对照组。②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可由多种诱因,如心理应激,吸烟酗酒,情绪波动等。临床观察表明这些患者主要表现为焦虑,忧虑,恐惧,否认心理等。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对于焦虑患者,要充分了解其个性,并向其阐述冠心病相关知识,细致耐心消除其焦虑情绪,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③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文化及受教育程度选择符合其要求的教育方式。主要采取床旁口头教育,书面宣传资料及病房内宣讲的方式。④功能锻炼:建议患者学习,培养情趣及兴趣爱好,移情疗法保持心情舒畅。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体适度有氧的锻炼方案。包括协助患者床上活动,深呼吸锻炼,坐位训了,室内外步行锻炼,上下楼活动锻炼等。使病情稳定的患者及早恢复活力及运动耐量,从而改善患者的精神及社会功能。

133冠心病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①病情观察: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典型症状是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但由于临床多中老年人发病,疼痛阈值较高,故存在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的可能,部分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由于外周神经损害可出现无症状性冠心病。因此,护理时需多对病情进行观察,认真细致。尤其对于症状不典型,但心电图缺血改变明显的患者,必须立即通知主管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对病情危重患者予以重症监护。②饮食护理。予患者低盐低脂,易消化,高纤维素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腹胀及便秘。保持大便通畅。③药物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护理患者坚持按时服药。尽量减少用药品种,以减轻药物毒副反应。对于突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患者,尽量采取坐位含服硝酸甘油。总之,在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病情,根据医嘱,按时按量,予患者最适宜的服药。④对有并发症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对长期卧床患者,除应用防褥疮床垫外,应帮助患者翻身,减少褥疮发生。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命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即行MOSSF-36评分,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在生命质量8项内容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其中生理功能,活力,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障碍尤其突出。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在护理干预后,其PF,RP,GH,VT,SF,RE,BP和MH分值均有显著提高(P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认识到医学的目的不再只是重视生存数量(寿命)的延长,也同样关注生存质量的好坏。因而,在住院期间的科学的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予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对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MOSSF-36量表作为常见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具有评分简单快捷,易操作的特点,临床广泛用于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涵盖了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职能等方面的内容,能较全面地反映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所谓整体护理,是指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其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目前对于冠心病患者整理护理方案的研究较多,均强调了在药物治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但冠心病患者其心理状态,生理状态,性格特点各不相同,其生命质量相关的薄弱环节亦不尽相同。临床观察发现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模式大都采用一致的整体护理模式。虽然贯彻有整体护理的思想,但对于患者个人生活质量的评价多取决于责任护士的主观评价,没有客观系统的评分作为参考,容易出现对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不全面,从而导致护理措施不完善。因此,我们以MOSSF-36量表为参考,对冠心病住院患者制定实施个体化的整理护理方案,针对生活质量的薄弱环节重点进行护理。结果表明,采用MOSSF-36量表指导下个体化整体护理方案的患者,其出院时生理功能和职能,总体健康及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个体化整体护理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更加有益。同时,我们研究发现在躯体疼痛方面,两组结果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患者自身的疼痛阈差异,心绞痛诱发因素的差异性相关。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以MOSSF-36量表作参考所制定的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加强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及冠心病二级预防,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所追求的目标。目前,临床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冠心病患者较为广泛。而基于MOSSF-36评分所制定的个体化整体护理,其评分简单,易于操作,同时能有针对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毛桂珍护理干预冠脉介入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3):226-227

[2]李鲁,王红妹,沈毅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09-113

[3]Ware JE,Snow KK,Kosinski M,et alSF-36 Health survey manual and interpretation guide[S]Boston MA: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1993: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