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投资论文范例6篇

期货投资论文

期货投资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长期股权投资在企业的对外投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因为它以长期持有被投资单位股份为目的,意在对其施加影响。本文针对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面临的风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和构建流程化的投资风险防范机制,有效防范股权投资风险。

【论文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

一、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面临的风险

长期股权投资面临的风险可分为投资决策风险、投资运营管理风险和投资清算风险。具体来说:

(一)投资决策风险

1.项目选择的风险。主要是被投资单位所处行业和环境的风险,以及其本身的技术和市场风险。

2.项目论证的风险。主要是投资项目的尽职调查及可行性论证风险。

3.决策程序的风险。主要是程序不完善和程序执行不严的风险。

(二)投资运营管理风险

1.股权结构风险。包括:股东选择风险、公司治理结构风险、投资协议风险等。

2.委托经营中的道德风险。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必然会产生委托关系。委托制存在着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的弊端,人可能会利用自身优势,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而产生的道德风险。

3.被投资方转移风险。主要是被投资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内部管理风险等会通过股权关系传递到投资方。

4.项目责任小组和外派管理人员风险。一方面,投资方选派项目责任小组或个人,对投资项目实行责任管理;另一方面,也向被投资方派驻董事、监事、副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由于责任小组与外派人员自身的知识、能力所限或是责任心不强,使管理的过程存在风险。

5.信息披露风险。被投资方管理层不严格遵照投资协议中有关信息披露的规定,故意拖延、不及时报告财务和重大经营方面的信息,暗箱操作,对外部投资者提供已过滤的、不重要的甚至虚假的信息,令投资方所掌握的信息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使投资方处于严重的信息劣势之中,将严重影响投资方的管理。

(三)投资清理风险

1.来自被投资企业外部的风险。如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政策法律风险等。利率风险主要是利率变动导致投资收益率变动,从而对投资人收益产生影响。通货膨胀风险是物价上涨时,货币购买力下降,给投资人带来的风险。政策法律风险主要是政府指导经济工作时所作的突然性政策转变,或新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企业经营产生致命影响。

2.来自被投资企业内部的风险。主要是被投资企业内部的技术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等的转移,给投资方带来退出风险。

期货投资论文范文2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货币市场运行的实证分析,探讨投资拉动等政策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影响, 论证转变经济方式、扩大消费需求的必要性,并对政策制定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 政策制度扩大内需

研究背景综述

2008年11月5日,总理提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在后续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以刺激经济,保持增长。巨额投资之初,对于该政策是否会带来通货膨胀的争论,经济学界一直有这样的观点:如果把通货膨胀看作货币供给对货币需求的偏移,根据费雪方程式MV=PT,由于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较低,V较小对物价水平P产生抑制作用,大量信贷扩张并不会立即形成明显的物价水平上涨。但现实经济运行中,短期物价水平仍然存在较多的波动;投资计划实施近两年后,通货膨胀现象日趋明显,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自2009年7月降至-1.80%触底以来,已快速上升至2010年11月的5.10%。因此,较低的货币流通速度影响价格水平的提升,也同时影响了扩张性政策对经济总量的推动作用。另外,经济上升期内,随着货币流通速度短期内有所加快,通货膨胀影响随之被放大。

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制度性因素,从而独立于货币供给行为和短期经济波动。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在关于英美货币史的研究中,从经验证据的角度证明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英美两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保持稳定,从而为主张稳定货币来稳定经济提供了经验证据的支持。然而,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的情况是建国以来均匀下降,且下降速度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因此,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分析,有必要探究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偏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因素,以及该制度因素的短期作用机制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货币市场运行的实证分析,讨论投资拉动等政策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影响,以此论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消费需求的必要性,并对政策制定提出相关建议。

目前有许多学者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制度成因作了分析。夏斌、高善文(2003)基于黑箱理论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趋势作出分析,李治国、唐国兴(2005)提出产业结构的变动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较大影响,唐国兴、徐健刚(2006)指出外资的引进对流通速度存在的变动机制。刘曦和贺学春(2006)分析指出,利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证券市场的发展、金融制度创新对货币流通速度都有很大影响。吴建军(2004)在论文中指出,收入差距扩大是流通速度下降的因素之一。吴兴旺、张富祥(2009)提出地区发展差距过大是造成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显著下降的重要成因。上述各学者的分析具有充分的理论价值,对货币流通理论的深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但依照货币主义的观点,货币流通速度主要受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的分析着眼于制度本身而不是经济现象。目前尚未发现基于财政、货币政策因素出发分析货币流通速度的讨论。在当前许多论文中,往往从“现象”出发对货币流通速度作出分析,如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的上升等等。但究其“现象”背后变动的深层次原因,大多可归为“重增长,轻民生”的以投资为主导的发展方针。因此,本文从“制度因素”出发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机制予以分析。

在货币主义理论体系中,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制度性因素,从而独立于货币供给行为和短期经济波动。然而,由于金融创新等制度因素的深层次变革,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各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开始呈现不稳定态势,从而在政策操作层面上为稳定货币的主张带来困难。我国货币市场体系自改革开放后得到逐步完善。但长期以来,货币市场运行呈现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各层次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脱离经济增长率;即衡量货币流通速度的三个经济指标的现存关系是:货币供应量M的增速大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Y增速和物价水平P增速之和。该现象的背后因素是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不断下降,货币扩张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而被削弱。与西方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横向比较,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趋势更为明显。西方主要国家的货币流通速度V2(名义GDP/M2)在一个世纪内逐步从3.3下降到1.1,但我国仅在半个世纪内即从建国之初的6.7下降到目前的0.63。因此,高速下降的表象之下必然存在我国异于西方主要市场的特殊制度性因素。

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影响因素

本文推定利率、通货膨胀率与货币流通速度正向相关,GDP中投资比例与货币流通速度反向相关(见图1)。

(一)现金交易数量说以及现金余额数量说

费雪提出货币交易方程式MV=PT,V为流通速度,T为各种商品的交易量。马歇尔、庇古等剑桥经济学家提出M=KPR,R为“真实资源”,K为R中货币形式持有比例,K取决于持有货币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点。如果认定T≈R,则可推导出K=V-1。,若r及π上升,由于利率r和通货膨胀率π均为持有货币的边际成本,则理性选择为减少货币形式的资产比例,故K下降,而V上升。因此,货币流通速度V与利率r及通货膨胀率π正向相关。

(二) 货币主义理论对通货膨胀影响机制的分析

弗里德曼于1970年发表了《货币分析的理论框架》,随后发表《名义收入的货币理论》,构建了货币主义的主要理论体系。其中,货币流通速度的表达式:

其中β为名义收入增长率适应性预期常数,S为货币流通速度对利率的敏感性,M为货币量增长率,y*为预期名义收入增长率。正常情况下0

(三)资本周转时间分析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W-G-W’的资本周转时间包括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即可分为生产过程W-G和销售过程G-W’两部分。按照现有情况,我国投资形成总额中大约四分之三为固定资产投资,因此可以选取房地产企业作为投资的样本。如将封闭经济简化为消费和投资两部门,消费品生产企业和房地产企业无论在生产周期和销售周期均呈现明显不同,消费领域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均较短,资本周转时间大大短于投资领域。因此,经济结构中投资比例越高,资本周转时间越长,货币流通速度越慢。

(四)资本回报率分析

货币流通速度的一个微观衡量指标为资产周转次数,该指标可以应用于如下财务分析公式中:资本回报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次数。在一般均衡条件下,完全竞争市场遵循“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原则,因此市场均衡条件下资本回报率相同,而具有较高资本回报率的部门必然周转次数较低。对比投资和消费两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的销售净利率一般高于快速消费品部门,因此投资部门的资产周转次数较低,货币流通速度较慢,故投资比例与货币流通速度正相关。

基于我国1980-2008年度货币市场数据的实证分析

长期回归模型。由于我国在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路径选择中,长期倾向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配合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且主要依赖财政支出的方式扩大投资以扩张经济规模,因此本文选择投资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财政政策的指标(简称IP)。另外,选择与实际利率直接相关的两个指标:名义利率及通货膨胀率作为衡量货币政策的自变量,以货币流通速度作为因变量,并定义为V2=名义GDP/M2。根据我国1980-2008年度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该实证分析的结果为:货币流通速度与名义利率r、通货膨胀率π正向相关,与投资占GDP的比重IP反向相关。按照残差一阶自相关模型,可以建立多元线性方程如下:

其中,(Adjusted R2=0.9946,所有自变量t检验值均大于2, F检验值为1253.63,S.E=0.0327,DW=1.5736,且自变量IP对因变量V2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其F检验值为5.77591>2)。

短期误差修正模型。根据以上多元线性方程,可以建立如下误差修正模型(ecm)用以分析短期影响:

其中,各自变量的t检验值均大于2,S.E=0.0338,DW=1.5654。该短期模型ecm项的系数小于0,符合反向纠正机制,即上一期的非均衡误差在本期以0.5733的比率得到修正。

结论

“高积累,低消费”式的传统投资拉动型经济扩张路径必然带来货币流通速度的不断下降,从而削弱财政政策的作用。为保持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有效性,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投资在GDP中的比重,扩大消费需求;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落实扩大内需战略。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科学搭配

根据费雪方程式MV=PT,为实现投资扩大经济总量的政策目的,需充分重视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扩张性政策如能发挥作用,理论上需要货币流通速度保持稳定或逐步提高。而鉴于前文货币流通速度与利率的同向变动机制,在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可以考虑配合稳健或紧缩的货币政策,维持利率r在一定水平以平抑投资增加对货币流通速度V的减缓作用。

(二)货币政策需考虑流通速度短期波动的影响

根据以上短期模型,通货膨胀率π、投资比例IP两变量对货币流通速度V的作用方向相反。其中,π变动较为频繁,月度间常常发生较大变化,而IP属于长期变量,需要数年才能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比较短期模型中两变量的系数可以看到,与投资比例相比,通货膨胀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短期波动存在明显影响。这在经济行为中表现为货币贬值促使居民将储蓄转为消费,从而在短期内提高流通速度。在货币供应缺乏弹性的条件下,流通速度的加快将会迅速放大通货膨胀的影响。

因而央行在确定货币投放总量时,需充分考虑流通速度短期波动的影响,该机制对货币政策的制定提出了稳健审慎、灵活机动的要求。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制度因素的范畴不仅仅包括政府主导的货币及财政政策,还包括文化传统、金融深化、外界冲击、政务效率等诸多方面。

参考文献:

1.夏斌,高善文,陈道富.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与经济波动―从黑箱理论看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金融研究,2003(12)

2.李治国,唐国兴.货币流通速度模型和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之谜[J].上海金融,2005(6)

3.刘曦,贺学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株洲工业学院学报,2006(2)

4.唐国兴,徐剑刚.引进外资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10)

5.吴建军.我国M2/GDP过高的原因―基于收入分配差距的分析[J].经济学家,2004(1)

期货投资论文范文3

内容摘要:股市的高投机性和暴涨暴跌一直是阻碍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自从我国实际推出股指期货以来,理论界对于其是否发挥了股市稳定器作用争论颇大。本文从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影响的机制和我国股指期货发展现状两个角度,探讨了其对股市稳定性影响的作用。

关键词:股指期货 现货市场 股市稳定性

自2010年4月成功推出股指期货以来,我国在制度层面结束了股市单边市的局面,理论和实务界对于迄今为止的股指期货市场运行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客观上,由于宏观经济运行的复杂性,我国股指期货实际运行以来,股票现货市场的发展并不符合多数人的期望,理论和实务界对股指期货是否真正起到了稳定现货市场作用的争论颇大。

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机制

对于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已有理论认为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既存在正面的影响,也可能存在负面冲击。

可能存在的正面影响主要包括:一是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具有一定的价格发现功能。价格发现功能是股指期货所独有的功能,是指期货市场通过公开、公正、高效、竞争的期货交易运行机制,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价格的过程。通常认为,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包括:

首先,股指期货市场由于具备保证金交易和交易费用低廉等机制上的优势,能较快对信息作出反应。其次,我国股指期货开盘较现货市场早15分钟,收盘较现货市场晚15分钟,能提前消化前一个收市日后新出现的消息,并迅速体现在股指期货价格变动上。第三,从股指期货交易的基本原理来看,当期货交易者特别是大型机构投资者预计大盘即将上涨而准备建仓时,可以先做多股指期货锁定建仓成本后再买入股票;当预计大盘即将下跌打算出货时,往往先做空股指期货锁定风险后再抛售股票,因此股指期货市场的变化通常领先于股票市场。

二是改变单边交易机制,抑制现货市场暴涨暴跌。在股指期货推出前,我国股票市场没有做空机制,投资者只能现货市场上买卖股票才能实现盈利或减少亏损。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必需在现货市场上大量买进或卖出股票,这种局面导致在牛市中加大了对股票现货的需求,而当股市出现下滑增加对股票的供应,客观上会进一步推高股指或导致股市崩盘。股指期货的存在,一方面结束了单边市才能盈利的局面,使得投资者无论在牛市还是熊市都有获利机会,有利于吸引投资者特别是大型机构投资者的进入,激发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另一方面,它可以降低大资金对股票现货的需求或供给。当投资者特别是大型机构投资者判断股票上涨时,可以在期货市场上建仓,从而降低了对现货的需求;当他们判断股市将要下跌时,可以做空股指,而不必大量卖出股票,减少了现货供给,减缓股指的下跌趋势。

三是增进套期保值,进行风险对冲,优化资产配置 。股指期货对于稳健型的现货市场参与者提供了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对冲,从而有效规避系统性风险。如果投资者看多后市而已经持有股票组合,为防止股票组合价格下跌的系统风险,可以选择在期货市场卖出股指期货。若大盘如投资者预期上涨,则投资者尽管在股指期货交易中有亏损,但可以用股票组合的收益来弥补;但是若大盘出现下跌,股票组合的亏损可以由股指期货的收益来弥补,从而将系统性风险降低到最小。同时,股指期货丰富了市场投资工具,改变了目前投资理财产品高度趋同的现状,增加市场深度。股指期货市场虽然在形式上是一个不同的市场,但其本质是现货市场的衍生物,是股票组合一种新的交易方式,给投资者增加了更多选择,不仅可以选择在现货市场买股票,也可以选择参与股指期货交易进行买空或卖空,同时还可以促进证券中介机构开发包括股指期货与股票套利相结合的多种金融产品。同时,由于期货合约是无限可生的,不存在短期稀缺性,因此更能承受流入资金的冲击。在这个意义上,股指期货能增强股市的流动性、活跃度和市场发展深度。

不过,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也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加剧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

一是交易转移 。股指期货因具有交易成本低、保证金交易、杠杆倍数高和“T+0”交易等特点,无论是收益还是亏损都存在放大效应,因而能吸引偏爱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者由现货市场转向期货市场。股指期货迅速引起了国内投资者的关注,成交量迅速放大。其中,交易启动后的第三天,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股指期货主力合约成交金额就达到了1363亿元,超过了上海证交所的股票现货市场成交量。统计数据表明,从2010年4月份股指期货推出至2010年10月的141个交易日中,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金额达到了61.2万亿元,日平均交易金额达到了4396.9511亿元;而在2010年1至10月,股票现货市场总体成交金额为41.35万亿,两市日均成交金额为2098.89 亿元,不到股指期货日均交易金额的一半。

二是投机性与市场波动。对于股指期货交易对现货价格波动性的影响,来自理论推演和实证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部分观点认为股指期货可以通过套期保值、风险对冲来减少股市的不确定性,有稳定股市的作用;相反的观点则认为股指期货市场存在众多的投机者,增大了股市价格变动的不稳定性;而另有部分学者则认为现有数据没有表明二者存在相关性。主张股指期货可能会加剧投机、加大现货市场波动性的观点认为,期指的交易会增加信息传送的速度,通过指数套利或其它渠道迅速影响股票现货市场的价格;期指交易有很高的杠杆作用,利用其高度投机可能使期指价格产生大幅波动而影响现货价格;期指的“到期日效应”也有可能会使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加剧。从我国目前股指期货交易者的构成和交易目的来看,股指期货市场沿袭了现货市场的发展格局,实际参与者90%以上是一些富有的个人投资者,他们并没有把股指期货作为对自身股票资产组合进行套期保值、风险对冲的工具,而是追求投机可能带来的高收益。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指期货的套期保值、价值发现、稳定在我国目前的期货交易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相反其负面效应如投机功能反而得到凸显,成为游资进行投机的另外一个市场,助长了投机之风。

我国股指期货与股市稳定性分析

在对股指期货的论证和推出过程中,我国监管层和理论界均对其寄予了厚望。但自2010年4月我国股指期货推出以来的实践表明,我国的股指期货并没有发挥期望中起到稳定股票现货市场的作用。例如,在股指期货推出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深两市股指均大幅跳水,上证综指在股指期货推出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单日跌幅即达到了4.8%;至7月5日的52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单边下行至2478点,跌幅高达23.7%。

对于这种局面,理论界对于我国股指期货是否能对现货市场起到稳定器作用展开了热议。反对的观点认为,自我国股指期货推出以来,现货市场出现了日中大跌和股指连续下滑,股指期货交易制度的设计和投资者结构加剧而非抑制了现货市场的投机氛围,股指期货放大了股市下跌幅度。支持的观点则认为,新一轮股市的下滑并非由于股指期货引发,而是由于同期的宏观调控政策;相反,它会形成一股平衡的力量,防止股市大起大落,其中典型的证明便是股指期货推出后的市场波动幅度较推出前要小。

与此同时,从期货市场本身的发展来看,它本身就充满了投机性。这种结果的出现与我国股指期货发展时间尚短、投资者对新型金融交易工具尚处于兴奋期有关,但我国现阶段股市投资者结构和股指期货的制度设置也是重要原因,这主要表现在:

交易参与者结构单一,投机性强。截止目前,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参与交易者以个人投机易为主,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对冲的风险规避型交易者过少。第一个体现是我国目前股指期货交易主体仍以自然人为主,机构参与率低。根据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我国目前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5.6万个账户中,98%的账户为自然人,机构投资者进入不足;自然人账户中,实际参与交易的账户数达到了87%,多数为大宗商品市场的老客户和证券市场经验比较丰富的客户。第二个体现是持仓率偏低。本文计算了2010年4月23日至12月3日33个交易周主力合约的成交持仓比,发现量远远大于持仓量,平均成交/持仓比数为63.07,甚至有几个月份的成交持仓比超过了100%,显然我国目前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资金主要以日内交易为主,投机性过强。

交易制度期现市场不匹配。目前我国现货市场上股票和基金交易实行的是“T+1” 交易,而股指期货则实行“T+0”交易制度。这种差异使得部分偏好投机易和资金量大的投资者将资金转移到期货市场,“T+0”的交易制度和保证金交易杠杆功能的存在,使得他们可以在期货市场上不受交易次数限制地进行交易,及时获利了结或止损出局;而现货市场上的交易者则无法囿于“T+1”的交易制度,在股市出现转折而下跌时无法及时止损,在出现上涨进行补仓时则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

开盘时间不一致影响股市走势。由于我国股指期货早于现货市场15分钟开盘,晚于现货市场15分钟收盘。这种局面对现货市场造成的影响有两个方面:第一个影响是股指期货市场上能提前消化市场上出现的新信息,及时完成交易或提前布局以达到控制风险或建仓的目的;第二个影响在于股指期货开盘后的15分钟,会对当天现货市场的开盘价造成影响,改变现货市场的预期,可以通过开盘价来做空估值,从而达到影响或控制现货市场走势的目的。

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引导保险、信托、DFII等机构投资者入市,优化市场参与主体结构

股指期货的正常发展需要多元化的投资者结构,既需要有以套期保值、风险转嫁为主要目的的交易者,也需要主动承担风险进行投机的交易者。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可以极大改善投资者结构,特别是增加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交易者数量和资金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抑制投机氛围,从而达到稳定现货市场的目的。鉴于我国目前参与期货交易散户居多的现实,应切实引导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特别是鼓励以套期保值为交易目的的交易者进入市场,抑制期货市场的投机性。

(二)进一步改善股票现货市场基础环境,提高交易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质量

从中长期来看,股指期货本身并不能创造新的信息,也不能改变期货标的物指数的基本走势,决定现货市场走势的仍然是股市的基本面。无论是期货市场还是现货市场的发展仍需要良好的上市公司质量为基础。为发展健康的证券市场,充分发挥股市期货价格发现功能,首先需要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盈利能力,增强市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培育投资者投资的理念;其次需要加强对证券现、期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和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程度,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质量,培育良好的市场氛围。

(三)加强对特殊交易的监控,防止市场操纵

我国的股指期货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新进入的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对交易规则的理解和交易策略的把握基本处于适应期和探索阶段,容易受到老练交易者特别是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交易者的攻击。因此,为防止期货市场上的过度投机和保护经验不足投资者的利益,除了加强市场进入门槛和投资者教育之外,监管机构目前的重要任务是对特殊交易进行严密监控,防止市场操纵行为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李强.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研究综述[J].武汉金融,2007(4)

2.徐瑞.股指期货上市对市场的影响分析[J].金融纵横,2010(8)

期货投资论文范文4

本文利用2016年01月04日到2016年12月30日中沪深300和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收盘价,计算得到现货和期货两个市场的收益率,并且借助OLS模型、B-VAR模型、TGARCH模型,根据这三种模型的分析结果,2016年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比率高于80%,其套期保值的绩效也大于83%,并且依据TGARCH模型分析的绩效是最高的,为88.54%。因而,本文认为沪深300股指期货是种较为有效的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协助投资者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

【关键词】沪深300股指期货 套期保值 TGARCH模型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之际,西方各国普遍面R着石油危机,各国的经济活动受到了严重影响,股市的价格开始大幅波动,股市风险也日益显著。在这一背景下,为了满足迫切需要保持资产价值的投资者的诉求,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于1982年2月率先推出世界上第一份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在2010年4月16日,证监会推出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只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期。沪深300的推行,可以有效地应对由于证券市场的不完善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较高的局面,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价格下跌的情况下提供了盈利的可能性,同时也为众多投资者意图规避由于股票市场的不完善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本文从沪深300指数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相关数据出发,首先计算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比率,其次计算其套期保值绩效,试图协助投资者在进行套期保值的时候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规避。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Keynes和Hicks(1930)提出了传统套期保值理论,其认为套期保值就是投资者以规避风险为目的从事的一系列金融活动,期货市场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投资者转移系统性风险。Johnson和Ederington借鉴了马可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提出了现代套期保值理论。他们认为投资者在交易中也仍会面对基差风险,所以它需要构造一个资产组合,包括期货资产和现货资产在内。Ederington(1970)提出OLS模型确定套期保值比率。Engle和Granger在ARCH模型(1987)的基础上提出协整思想,为非平稳时间序列的提供建模方式?q?。

2.国内研究现状。学者们对我国套期保值的研究层出不穷。2012年,熊雷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最优套期套期保值的实证研究》中指出,期货市场的确可以协助投资者规避现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当投资者期望风险收益最大化的时候可以用ECM模型或者ECM-GARCH模型。李由鑫(2012)在分析期货和现货两市场数据之后,认为VAR-GARCH模型在各种模型中的套期保值效率最高。丁敬转(2011)在分析了OLS模型,B-VAR模型,ECM模型,GARCH模型和ECM-GARCH五种模型之后,发现ECM-GARCH模型套期保值效果最佳,高达95.42%。梁权熙(2011)以白糖期货为例,采用OLS模型、B-VAR模型和ECM模型,从组合投资方差最小化分析,得到期货市场的确发挥转移系统性风险的作用,并且认为ECM模型效果最佳。

(三)研究思路

本文基于股指期货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套期保值的基础,结合2016年沪深300和沪深300股指期货的相关数据,并且借助OLS模型、B-VAR模型和TGARCH三种模型,得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比率和绩效,最后并对所得出的套期保值比率和绩效稍作分析和评价。所以本文研究总共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对套期保值进行阐述。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首先对本文所选用的三种模型和样本数据的选择进行简要介绍,并且利用三种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得出2016年的套期保值比率。第四部分是对第三部分中所得出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有效性进行相关分析,并分析本文所存在的不足性。

二、套期保值

所谓套期保值,就是对冲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的风险水平,中和其盈亏程度,争取最终达到总盈亏为0的状态,从而有效地规避了市场系统性风险?r?。

基差,简言之就是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的差额。用公式表示就是:

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

理论而言,随着期货交割月份的临近,期货的价格应该与现货价格趋于一致,这就是期货市场可以用来对现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理论依据。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并不能完全等同,这时候就会出现基差≠0的情况。这种基差的不确定性就会给投资者带来相应的风险。这种风险其实就是基差风险。基差风险可以直接影响了投资者套期保值的最终效果。

期货投资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发展我国的期货基金,对于促进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分析我国期货市场的现状入手,对我国发展期货基金的必要性、期货基金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发展我国的期货基金提出了几点建议。

论文关键词:期货投资基金机构投资者投资风险政策性建议

期货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期货基金)是指通过集资,以专业投资机构为操作主体所构成的期货投资活动,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期货投资基金于1949年产生于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西方国家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工具,是当今国际期货市场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之一面对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历史机遇.如何正确认识、适时把握和发展我国的期货基金,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我国发展期货基金的必要性

我国期货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正逐步进入常规发展阶段,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和2003年全国期货市场共成交期货合约分别为13943.26万手和27986.42万手,分别较上年增长l5.75%和100.72%;成交金额34990.16亿元和108389.03亿元.较上年增长31%和174.47%:我国期货市场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清理整顿,市场规范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1999年9月1日开始施行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配套实行的四个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的期货市场已经步入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2002年12月28日中国期货业协会成立,这标志我国期货业已经形成了由证监会、期货业协会.交易所组成的三级监管体系,成为一—个具有自律功能的有机整体:

然而,当前市场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上市品种少.市场规模小,市场存量和增量资金明显不足,期货市场转移价格风险和发现价格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政府对进入期货市场的投资者限制过多,市场规模的扩大受到严重的瓶颈限制;市场投资者结构以中小散户为主体,机构投资者比例较小.市场波动性较大,中小投资者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等:

尽管如此.当前期货市场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期货品种将要增加,金融机构将允许参、控股期货公司并入市交易、期货公司要进行综合类试点.市场规模将要扩大,以及在WI’O要求下五年之内金融市场要全面对外开放:所以.现在尽快组建我国的期货投资基金,已成为期货行业和期货市场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功能和作用

期货基金采取集中资金、专家理财的投资方式,适应期货交易自身的特点.反过来也推动了期货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发展期货基金的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期货市场个人投资者是期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当前.期货市场的高风险性和最低开户资金要求是我国个人投资者进入期货市场的主要障碍而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则是—个有效的解决办法.个人投资者将资金委托给基金进行投资,可以获得基金管理人在市场信息、投资经验、金融知识和操作技术等方面所拥有的优势,从而尽可能避免盲目投资带来的失误,降低了投资风险:另外.由于基金对投资的最低限额要求不高,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决定购买数量,因此进入期货市场的门槛较低:所以.设立期货基金既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又为广大的投资者进入期货市场提供了便利渠道:这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期货交易.增加期货市场资金的供应量.扩大市场交易规模,提高市场的活跃程度和流动性.促进期货市场稳定、健康地发展:

2.稳定市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期货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属于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对于投机者尤其是中小投机者而言,期货投资的高杠杆率使其面临巨大的风险如按照目前期货经纪公司收取的8%的保证金率计算.期货价格1%的波动将会给投资者带来12.5%的盈利或亏损,如果发生涨跌停板(±3%),盈亏率更将达到37.5%:另外.由于目前期货经纪公司的一些不规范运作.如私下对冲等.也会给中小投资者带来损失:期货投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投资活动.需要参与者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投资经验.以及科学的获取和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而这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如果中小投资者通过期货基金进行投资,则会由于投资基金在资金规模、经验、研究力量、获取信息、投资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能够更好地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提高资金的增值能力.实现规模效益.降低投资风险:而且由于期货基金是依法集资运作的,政府对期货基金实行严格的监管,因此.可有效地避免单个经纪行为中的不法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保证市场的公平、效率和透明,降低市场风险:所以说.引入期货基金,可以起到稳定期货市场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作用。

3.有利于培育期货机构投资者规范化的机构投资者是促进我国期货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的保证在以散户为主导的市场下.市场容易波动.期货投资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能有效地改善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相对理性,因此能有效避免市场的非理性波动,有利于倡导市场的理性运作,客观上也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4.有效地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提供重要的投资工具马可维兹分散理论认为:“建立彼此之间愈不相关的投资组合愈能降低投资风险。”资产之间的相关度越低,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就越低。1983年,Lintner博士在《管理商品——金融期货账户(基金)在股票与债券组合中的潜在作用》中指出,期货与股票、债券组合间的回报的相关性很弱,甚至为负。

因此,投资组合中加入期货基金,则有利于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和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有助于不同金融资源在不同金融工具和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理配置,为组合投资提供重要的投资工具:

5.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品种的创新与发展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推出,客观上需要有相应的投资载体相配套。期货基金的开展,将为基金业全面参与中国期货市场运作积累管理经验和实践经验,为迎接今后股票指数期货、外汇期货、国债期货或期权上市打好基础。国外实践表明,期货基金在推动金融衍生品创新与发展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发展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政策性建议

我国的期货基金,应该在遵循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我国期货市场的现状,并依托于期货市场而稳步发展:

1.加强期货基金的法律法规建设为保证我国期货基金少走弯路,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同时提高基金的管理效率、管理质量和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的需要,应该通过吸取国外的经验教训,借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经验,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投资基金法》草案的指导思想入手.制订相应的期货投资基金的法律法规.保证期货基金的健康发展。

2.规范地下期货私募基金.发展契约型封闭式期货基金按基金组织形态划分,基金可以分为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契约型基金与公司型基金相比,具有制度更加严格和标准,发行方式和手段相对简单,操作程序和手续相对简便的特点。因此,契约型基金更能适应我国目前大众投资的需要.更易于被接受。按受益凭证是否可赎回划分,基金可以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相对于开放式基金,更能适合期货投资运作和获得长期稳定业绩,有利于稳定市场和加强监管:因此,结合我国现阶段期货市场发展的状况,目前我国应优先发展契约型封闭式期货基金。

当前,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着众多的地下期货私募基金.其形式主要是“XX基金”或“XX期货工作室”:其主要做法是将一些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由经验丰富的操盘手买卖期货合约,投资者承担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操作者赚取佣金或部分收益。由于证监会的监管,这些基金大都以个人私募资金的形式来进行。这些基金的运作通常采取封闭式的管理方法.投资者可以随时加入但不能随时退出,一般以一个年度为期限,期间客户可以查看自己账户的资金和持仓情况。不难看出这些地下期货私募基金已经具备了契约型封闭式期货基金的基本特征.而且这种形式已经被许多人所采纳,在多年运作的基础上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国可以借鉴这些基金的成功经验,在对这些期货私募基金进行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发展我国的契约型封闭式期货基金。

3.提高信息披露,强化基金监管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时期,人们普遍缺乏投资和风险防范意识,在发展期货基金过程中,提高信息的披露和对期货基金进行有效监督.能保证期货基金市场的稳步发展。操作中可根据证监会规定的基金管理公司自身的信息披露要求,进一步完善期货基金的内控制度,强化自律功能。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中国期货业协会的作用,由协会建立一整套以风险和回报为标准的期货基金评估系统.对期货基金的运作情况进行评估,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信息,进一步强化对基金管理公司的监督。

4.加快制度创新步伐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已有50多只证券基金.发展势头良好,其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由于期货市场与证券市场具有相似陛.因此.在发展期货基金时.可充分借鉴证券市场发展的经验.放宽政策限制.允许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发起组建期货基金管理公司.为期货基金的顺利运行提供制度性保证:

期货投资论文范文6

(一)宏观货币政策与微观企业投资效率

根据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框架(Cover,1992),不同宏观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主体施加影响的作用效果是不对称的。在紧缩货币政策期间,由于企业的外源融资通道受阻,内源融资成为提供资金的主要方式(Almeidaetal.,2004),而内源融资方式缺少监督,往往因信息不对称或问题导致低效的投资决策:对于自有资金短缺的企业,银根紧缩无疑“雪上加霜”,会加剧企业的投资不足;而对于自有资金充足的企业,企业管理层可能利用此契机“抄底”,加大投资力度,但是在监督机制不健全的背景下,极易引发过度投资问题。在宽松货币政策期间,银行、债券等社会融资为企业注入大量流动性,能极大缓解资金紧张企业的投资不足问题;而对于资金充裕的企业,外部融资的便利会促使企业降低现金持有水平,因而由内源融资导致的现金流滥用问题得到缓解,同时企业接受来自资本市场的广泛监督,会更加科学合理地决策,以减少过度投资。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设1:H1:紧缩的货币政策加剧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

(二)货币政策、未预期的风险投资与投资效率

由于风投机构的监督、认证功能(Nahata,2008),有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治理机制比无风险投资的企业更健全(Celikyurtetal.,2012;黄福广等,2013),此外投资者的预期会对资本市场造成冲击(张荣武等,2011),因而在企业IPO解禁期后,预期风险投资退出而实际上风险投资未退出,即“未预期的风险投资参与”,会对企业投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而货币政策对未预期风险投资的作用效果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不同的货币政策导致投资者形成不同预期,由于紧缩政策下的紧缩预期比宽松政策下的扩张预期对经济影响更大(Dimsdale,2012),故紧缩政策下未预期的风险投资参与会对企业投资造成重大冲击;另一方面不同的货币政策影响未预期风险投资者作用的发挥,如宽松货币期间,市场流动性充足,企业投资较为理性,未预期风险投资者的监督作用不明显,而货币从紧时,依赖自由现金流进行投资的企业问题较为严重,因而未预期的风险投资者能够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设2:H2:在紧缩货币期间,未预期的风险投资参与能够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并缓解企业投资不足;在宽松货币期间,未预期的风险投资作用不明显。

(三)货币政策、风险投资与机构投资者

在紧缩货币政策期间,外部融资机会的匮乏使得上市企业的利益相关人寻租、行为盛行,困窘的外部投资环境加剧了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复杂性,会出现诸如“搭便车”等监督低效问题,使得风险投资和机构投资者难以协同发挥监督作用;而宽松的货币政策给予经济主体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使得二者可以共同发挥对上市企业的监督作用,尤其对我国易于出现的过度投资现象能够很好地抑制。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H3:在宽松货币政策期间,未预期的风险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相互作用,抑制企业过度投资。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

本文选取2007—2012年中国A股市场共6年的数据①,剔除了ST类、PT类、金融保险类公司,以及股东控股权和主营业务发生重大改变的公司,剔除了样本数据不完整和上市时间不到一年的公司,最后得到1917组样本,共计7452条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消除极端值的影响,本文对小于1%和大于99%的极端值进行Winsorize处理。本文中财务数据和风险投资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而机构投资者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

(二)变量和模型说明

1.未预期的风险投资模型模型构建如下:先建立企业实际的风险投资Logit模型,得到系数估计值;再以估计值建立预期的风险投资Logit模型;最后对实际和预期的风险投资哑变量进行比对判断,得到未预期的风险投资选择方程。(1)实际的风险投资Logit模型VC*i,t代表t期企业实际吸纳的风险投资数量,VCi,t代表实际是否有风投参与的哑变量,VC_Si,t-1代表风投机构持股比例,Liqi,t-1代表股票流动性,等于股票交易总量/流通股股数。Growthi,t-1是代表企业成长性的一组控制变量,包括净资产收益率ROEi,t-1,净利润增长率NPGi,t-1,总资产周转率TATi,t-1以及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NOCFi,t-1。此外,Dk代表年度哑变量,Dj是行业哑变量,并按照CSMAR数据库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分别为:农业、公共事业、房地产业、商业、工业和综合。(2)预期的风险投资Logit模型对上述模型回归得到系数估计值^β0、^β1、^β2和^β3,代入模型可计算得到预期的风险投资数量,并进而构建预期的风险投资Logit模型其中,^VC*i,t代表预期的风险投资数量,^VCi,t代表预期是否有风投参与的哑变量。(3)未预期的风险投资选择模型实际和预期的风险投资参与情况可能不一致:若预计t期风险投资会退出企业,但实际风投并未退出,此时实际和预期的哑变量相减得1,即VCi,t-^VCi,t=1,表示存在“未预期的风险投资参与”;若预计t期风险投资不会退出,实际上风险投资退出或未退出均有可能,则VCi,t-^VCi,t≤0,即不存在“未预期的风险投资参与”。2.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模型本文借鉴Richardson(2006)和Biddle等(2009)的设计建立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模型,以考察未预期的风险投资参与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其步骤为:先估计投资方程,根据其残差得到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变量;再建立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模型,引入未预期的风险投资变量和其他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如表1所示,我国上市公司的风投参与程度普遍偏低,只有10%左右,但数量和比例的总体趋势是增加的,反应了风投行业在我国尚处于成长阶段。而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非常高,是我国股市的绝对主体,对于规范证券市场、监督上市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从A栏看到,从7452个总样本中筛选出投资过度且内部现金流富余的观测值只有771个,企业投资过度和富余自由现金流的匹配度不高。而B栏中投资不足且内部现金流缺口的样本观测值约占总体一半,二者匹配度高,说明内部现金流缺口是引起企业投资不足的重要因素。此外,投资不足变量的最大值、均值和中位数值均小于投资过度相应变量的值,表明企业过度投资是我国更为严重的问题。为探究主要变量的相互关联性,我们还报告了其相关系数,具体见表3。从A栏Spearman相关系数来看,过度投资与货币增长率M2显著负相关,但其Pearson相关系数不显著,说明仅有微弱的证据证明紧缩货币政策抑制了过度投资。从控制变量看,过度投资与富余自由现金流的Spearman相关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富余自由现金流滋长了企业的过度投资。从B栏看到,投资不足变量和内部现金流缺口的Spearman相关系数和Pearson相关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内部现金流缺口是造成投资不足的重要原因,与表2的分析结果相一致。

(二)货币政策、未预期的风险投资参与和投资效率:回归结果

本文结合自由现金流,对样本进行如下分组回归以考察企业投资行为:投资过度且自由现金流为正样本(简称“投资过度样本”)、投资不足且自由现金流为负样本(简称“投资不足样本”)。表4是检验假说1的回归结果。从(1)(3)列可以看出,在紧缩货币政策期间,货币政策哑变量MC均显著为正,说明货币政策越紧缩,企业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的程度越大,即紧缩的货币政策加剧了企业非效率投资,强烈支持了假说1。而在宽松货币政策期间,(2)(4)列的MC哑变量均显著为负,即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并能缓解投资不足,也验证了假说1。控制变量自由现金流FCF在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情形时均显著为正,说明富余自由现金流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而内部现金流缺口容易引起企业投资不足。我们再分别将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样本按照货币松紧进一步分组以检验假说2、3。依照本文第三部分的分类方法,2008年、2012年划分为紧缩货币期间,而2009年、2010年、2012年划为宽松货币期间。表5的第(1)(4)列是对假说2的回归结果。从中看出,紧缩货币期间未预期的风险投资系数为负但不显著,微弱证明了未预期的风险投资能抑制企业过度投资;而在投资不足时T值显著,表明货币紧缩时未预期的风险投资能发挥治理作用,减缓企业投资不足。而在货币宽松时,如第(2)(5)列所示,未预期的风险投资作用不显著,和前文的理论综述一致,验证了假说2。表5的第(3)列是对假说3的回归结果。从中看到,宽松货币期间未预期的风险投资和机构投资者交乘项系数显著为负,其他情形均不显著,表明货币宽松时市场的扭曲程度小,中间市场投资者能协同发挥监督治理作用,抑制企业过度投资。从系数绝对值来看,交乘项系数的绝对值大于未预期风险资本珚VC和机构投资者Inst系数的相加值,说明联合作用力度大于单独作用力度之和,验证了假说3。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结果的稳健性,我们进行以下替换:(1)用“营业收入增长率”替代托宾Q值;(2)关于货币政策松紧度的指标,取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银行家感受货币政策“适度”比例的中位数,低于中位数的定义为“紧缩”货币政策,高于中位数的为“宽松”货币政策;(3)依据中国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重新分类,除工业类因行业内差异显著而按二级代码分类外,其余行业按一级代码分类进行计算。对所有的替代变量重新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表明在所有的重要结论上基本与前文保持一致,表明模型的稳健性。

四、结论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