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30 12:23:12
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空调、冰箱、电风扇等用电设备大量增加,电气设备线路超负荷运转,电源绝缘皮损坏造成短路打火,或电器的电动机进水受潮,使绝缘强度降低,发生短路烧毁电机着火,还有生产设备升温等。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三防安全知识:防溺水_防火_防地震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防溺水一
预防溺水重点“六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护方法
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若没有救护器材,在会游泳的前提下,可入水直接救护;
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
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救人也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
岸上急救溺水者方法
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压额提颌开通气道,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对溺水者进行正确的心肺复苏术,并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去医院;
特别强调:学习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具备基本急救知识。
防溺水安全知识顺口溜
同学们,注意听,
安全牢牢记在心, 夏天游泳防溺水,
河沟水库和池塘, 千万不能胡乱行。
会游的,别逞能, 水深沟底乱草生,
一旦发生溺水害, 喊人救命没人听,
不会游的更可怕, 稍不留神要了命,
千万注意防险情, 安全牢牢记在心。
游泳就去游泳馆,安全清洁更轻松。
防火二
夏季火灾的特点
1、高温炎热,易引发火灾。
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空调、冰箱、电风扇等用电设备大量增加,电气设备线路超负荷运转,电源绝缘皮损坏造成短路打火,或电器的电动机进水受潮,使绝缘强度降低,发生短路烧毁电机着火,还有生产设备升温等。进入夏季也是汽车火灾的多发期,另外,在炎热的气温条件下,化学危险物品在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酿成火灾。
2、温度高,蔓延快,易形成立体或大面积燃烧。
炎热天气易形成强烈的对流天气,增大了火灾发展蔓延的速度。夏季日照时间长,高温炎热,降水少、蒸发大,天干物燥,燃点降低,遇明火易发生燃烧,在辐射热的作用下火势会向相邻建筑蔓延,形成立体或大面积火灾。
3、易发生雷击火灾。
炎热季节雷雨天气增多,打雷产生的强雷电易引发建筑物、可燃气体、森林等火灾的发生。
4、是扑救困难,易造人员伤亡。
天气炎热,被救人员易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在得不到及时救助的情况下易发生跳楼等,造成人员伤亡。
防溺水三
(1)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一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食和饮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另外再准备一些防灾用品,如防灾头巾、手电筒、急救药品、蜡烛、半导体收音机等以及一些逃生用具,如毛毯、便携式炊具、固体燃料等。
(2)由于住宅不宽裕,人们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如棚、架、搁板)。不过,由于地震的震动,搁板上放置的重物是很容易掉下来的。因此,平时放置东西要多加考虑。
(3)人们对黑暗很难适应,这不仅仅是看不见,还在心理上增加了压力。因地震而停电是不奇怪的,黑暗中就是在自己的房间也很难分辨东西南北,所以手电筒随时带在身边,就不会有太多的恐惧了。
(4)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此时,只有小型的收音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从而可以更好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5)当大地震平息后,首先感到困惑的是饮用水的问题。这种场合,水道断水是经常的事,城市中井水很少,所以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有必要每晚睡前准备一些应急的饮用水。
(6)考虑到地震后的混乱情况,准备好三个月的现金花销是必要的。因为地震之后,银行、邮局等处往往取不出款。
(7)人们总喜欢把急救用具藏在某一角落,或不起眼的地方,可是,这些东西在地震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平时要把它们放在某一固定并且容易拿到的地方。
(8)地震时,穿高跟鞋对避难百害而无一利。平时应穿或备用跑得快、耐用、平跟的棉鞋或运动鞋。拖鞋和草鞋都不合适,高跟鞋绝对不行。
地震的成因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称作地壳。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就叫地震。
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
固岩层(特别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
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构想和学说。
【防震减灾活动周方案一】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更好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在第六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期间,拟于5月10日至16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为做好“防震减灾”日各项工作,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时间
时间:5月10日-16日
二、活动重点
广泛宣传防震减灾工作的重大意义;宣传贯彻《防震减灾法》;宣传普及防震减灾有关法律法规、科技知识、自救互救基本技能;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政府防震减灾行动。
三、活动内容
1、向XX有线电视台、《吴航乡情》报提供宣传标语、活动信息、地震宣传材料进行播报。在XX政务网站设置宣传标语,及时登载宣传活动信息,提供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地震科普知识下载等。通过短信发送平台,向全市群众发送防震减灾公益广告。
2、有效利用防震减灾固定宣传栏载体,在城区市标、源安超市环岛等主要路口悬挂宣传横幅,内容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强化宣传氛围。
3、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学校的地震科普知识教育,提供有关的地震科普知识资料,向校内学生发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品。
4、5月10-16日,联合市教育部门在全市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5、5月10-16日宣传活动期间,向民众分发《防震减灾科普常识》、《家庭防震减灾常识》、《家庭应对地震策略》、《城市防震措施》等地震科普材料。
6、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专题讲座。
7、各镇乡(街道)、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特点,要充分发挥广播、宣传栏等媒体宣传教育作用,印制过街横幅或宣传版面进行展出,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综合素质。
四、工作要求
1、本着节俭办事,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做到精打细算,并确保宣传到位。
2、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的高度,把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周”活动作为维护群众利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3、抓好落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创新宣传形式和手段,制定工作方案,采取切实措施,抓好落实,务求实效,组织落实好本地区、本单位的各项宣传活动。
4、加强同相关单位相互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宣传周活动的整体合力,在全社会形成普及防震减灾常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的良好氛围。
XX市地震办公室
2015年5月4日
【防震减灾活动周方案二】
为做好我校防震减灾工作,根据沿教发(2012)101号文件和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主题是“预防地震灾害,关注生命安全”,我校开展了防灾减灾主题教育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充分认识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防灾避灾、自救互救能力,有效减少人员伤亡
二、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冉启涛
副组长: 王刚
成员: 全体教师
三、活动要求
切实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教育。认真贯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切实有效地抓好防灾减灾知识教育。把防灾减灾知识和相关能力的培养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长期抓下去,抓出实效。
四、活动安排
1、开展好“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
2、要在5月12日当天(或前后两天)开展一次以防灾减灾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营造安全教育氛围,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悬挂横标等方式宣传有关防灾减灾科普、逃生自救知识,不断增强师生的安全自护、自救能力。
3、围绕“普及防震知识,提高减灾意识”,“防震减灾关爱生命”,“宁可一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内容,在校门或校园醒目位置悬挂一条横幅,营造安全教育氛围。
4、5.11利用课间操时间组织一次以“防震减灾”为主题的应急逃生演练。
5、分管安全校长写出具体演练方案,落实相关任务。
沙小
2012.4.12.
【防震减灾活动周方案三】
在“5.12”我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今年“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主题,大力弘扬我国传统防灾减灾文化,弘扬在应对汶川、玉树地震中凝聚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以及在应对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彰显的抗洪救灾精神。把防灾减灾工作和新型城镇化理念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保障师生生命财产为根本,以预防和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为重点,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增强师生防灾减灾观念,全面提升师生应对各类灾害事件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活动主题
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平安校园
二、活动时间
5月9日—5月13日
三、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四、内容和形式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防灾减灾工作和新型城镇化理念相结合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对学校安全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摆在学校议事日程上,作为学校安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大力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1)制定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措施、方法等;
(2)5月10日,在校内悬挂一副关于“防震减灾日”题材的宣传标语,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3)5月11日,利用班会、黑板报宣传防震减灾知识。
3.开展防灾减灾“五个一”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1)悬挂一幅防震减灾宣传标语。
(2)一次国旗下讲话。5月9日,国旗下讲话主题“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3)组织学生观看科普知识视频或上一堂地震科普知识课。
(4)一次主题班会。各班围绕“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深入浅出地宣传防灾减灾有关知识;
(5)一次防震应急疏散演练。5月11日(周三)上午大课间,开展防震应急避震疏散演练,提高师生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
4.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
5月12日,由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的教学楼(楼道、教室)、校园环境、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5.做好活动记录及上报工作。
五、活动要求
1、各班级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使每位同学知晓防灾减灾知识,增强自救自护能力;
2、强化责任,严密组织,确保防灾减灾活动取得实效
【防震减灾活动周方案四】
为了贯彻落实《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14年“5.12” 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有关通知》,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防震减灾意识,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根据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2014年 “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震函〔2014〕1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巩固和扩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坚持正面引导,加强主题策划,强化应急宣传,弘扬防震减灾文化,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完善保障机制,努力增强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传播力,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与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活动安排
活动主题:“城镇化与减灾”
活动时间:5月10日-16日
三、活动主要内容
(一)参加“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
1.参加在全国开展的“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千城大行动”,在县、市(区)选择合适的社区、学校、广场等场所,定点放映电影《飞跃地心》6场,用感人的电影故事唤起群众对防震减灾的重视。并配置《乐乐熊大冒险》系列动漫图书5套、“平安大使”乐乐熊人偶一个,定点放映专用悬挂宣传横幅一条。每个县、市(区)领取电影《今天•明天》DVD光盘1张,防震减灾宣传品(扇子、宣传笔)100份用于5.12防震减灾宣传。
(二)参加主题集中宣传活动
5月12日,参加由市民政局在炎帝广场牵头组织的现场集中宣传。通过悬挂横幅、发放防震减灾宣传资料,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图片展示和专家咨询等活动,宣传防震减灾有关法律法规和地震科普知识。各县、市(区)地震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纪念活动;要积极与新闻媒体联系,宣传防震减灾工作,扩大宣传社会影响。
(三)开展自主宣传教育活动
在宣传周期间,市、县地震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机关、社区、学校、企业、乡村等地设立宣传点,通过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科普讲座、播放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片等形式向市民群众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四)加强媒体宣传
在加强与传统主流媒体的合作的同时,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积极主动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市地震局安装地震图文短信群发系统,宣传有关地震基本知识、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及震害防御等相关知识。
四、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促氛围。各县、市(区)地震部门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制定活动方案,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此次活动取得实效。
2.创新思路提实效。根据要求,此次宣传活动主要采取现场集中宣传、媒体集中宣传、单位自主宣传等形式,各县、市(区)地震部门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思路,丰富宣传形式,提高宣传实效。
3.强化责任抓落实。各县、市(区)地震部门要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科学制定活动方案,切实强化责任意识,确保此次宣传活动落到实处。活动结束后,要全面总结活动成果和经验,并于5月22日前将宣传活动总结及图片等报送市地震局综合应急科。
株洲市地震局办公室 2014年5月6日印发
【防震减灾活动周方案五】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和省地震局的要求,结合《福建省防震减灾条例》和7月28日唐山地震纪念日活动,南平市将从7月23日起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周”活动,集中一段时间,大规模、密集地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进一步加大全省防震减灾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广大群众应急自救能力。现将宣
传周活动方案制定如下:
一、活动时间:2008年7月23日至30日。
二、活动内容:
1、南平广播电视台安排播放《应对地震灾害一公众自救互救常识》、《蟾童》、《直面、地震》等防震减灾科普音像片,并精心制作专题宣传节目。广播电台根据中国地震局组织编写的《地震知识百问百答》及省地震局提供的有关宣传资料,制作播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广播节目。
2、闽北日报社安排专版或连载,刊登《地震知识百问百答》、《地震来了怎么办》等地震科普读本的内容,加大防震减灾宣传力度。
3、市地震局、地震台和延平区地震办联合开展户外宣传展出,在防震减灾宣传周和7.28唐山地震纪念活动期间,向社会公众展示防震减灾宣传图片、发放宣传册及接受群众的咨询等。
4、请省地震局专家到市直部门开办讲座,邀请市委、市政府和各部门领导参加,提供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讲服务。
5、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学校的地震科普知识教育,提供有关的地震科普知识资料。将地震安全教育纳入全市中小学安全教育内容,9月1日开学后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每个班级有一幅防震减灾知识挂图、两套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书籍和音像资料,每所学校开展一次应急避险演练,举办一次防震减灾知识竞赛活动。全市中小学地震安全教育在课时上要有保证,形成长效机制。
6、认真做好《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防震减灾手册》和《农村地震安全手册》印发工作,做到市直机关单位干部人手一册。
7、充分发挥地震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组织科普教育基地所在地镇、村干部和村民前往参观,9月份开学后组织各地学生参观。
一、指导思想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运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手段,在校园内进一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发动广大师生共同参与防震减灾活动,全面提高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努力构建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
二、目的
要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使师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灾害发生时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为防震减灾工作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让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进课堂、进家庭,使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真正成为一种自觉的需要和行为。
三、活动安排
在今年秋新学期开学后,集中安排一周时间,开展以“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地震科普进校园宣传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大力宣传地震科普知识,进一步加大学校防震减灾宣传力度,认真开展校舍抗震安全排查,组织师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全体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广大师生应急自救自护能力。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结合9月份新学期开学各项工作,努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教育(利用班会教育课和图文资料展示与分发、广播站结合此次汶川抗震活动经验与教训)开展校舍抗震安全排查。
2、开设地震科普知识专栏,组织学生集中观看防震减灾科普音像片;在宣传栏等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挂图,分发《地震知识百问百答》、《地震来了怎么办》等地震科普读本。
3、通过组织班队会等活动,在师生中宣传普及应急知识,让学校师生进一步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灾害发生前的防范方法、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按照上级部门领导指示,通过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大力推进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的开展及示范作用的发挥,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社区地震灾害防范应对能力。现就本社区的防震减灾创建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建立组织、完善制度
社区成立了以xx书记为组长,xx主任为副组长,社区其他干部为成员的社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工作制度,明确创建工作程序与职责,并根据本社区特点制定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建设计划、健全制度、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队伍、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室、完善的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地震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规划图。
二、营造地震安全目标任务
1、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1)有一支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队伍。
针对社区特点,集思广益,把社区人员的聪明才智集中起来,成立一支防震减灾宣传队伍,承担起面向社区居民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2)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
依托社区学校,建设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举办“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系列讲座,对社区学校的学生进行地震科普知识教育。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达到宣传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区的目的。随后,社区利用qq、显示屏、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向居民宣传地震知识,并不断组织辖区居民集中进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学习,开展社区、家庭地震应急模拟演练、熟悉掌握避难场所及疏散通道;震时迅速安全避震。
(3)建立固定活动点
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定期组织开展有关地震方面志愿者深入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对社区居民进行防震避震知识培训。建立社区防震减灾宣传站点,专人负责,定期更新宣传内容。建立地震安全示范社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社区社志愿者队伍、应急避险场所、社区、家庭预案、社区居民等内容。
2、社区应急体系建设
社区构建覆盖了各个不同组织的防灾预案体系,增强防灾减灾力量资源整合和协调配合。
(1)社区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制定了社区、家庭地震应急救援预案、志愿者个人地震应急救援预案,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实现预案的规范化管理,完善邻里救援的社区支持框架体系,建立健全邻里互助网、应急避险通道网、单元地震应急救护网、居委会联络卡。将草根超市等商户吸收为应急避难物资储备库,平时作为经营场所,遇有地震突发事件,可直接调用日常生活必备品。将社区医疗服务站设置为应急医疗救护点。
(2)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及配套设施》,根据九圣祠社区实际,制定了社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实施方案,规划设置应急志愿者专用道、应急抢险车辆专用道、应急医疗专用道,应急避险场地。
(3)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防震减灾知识是公民应知应会的基本常识,对于增强公民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在地震灾害中的自救互救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灾害损失具有关键性作用。为了切实履行好法律所赋予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的职责,根据我州工作实际,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地震局和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意见》(x震防发〔2012〕x号)文件精神,按照“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新要求,贯彻 “主动、稳妥、科学、有效”的宣传工作方针,结合今年主题“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坚持深入基层、服务社区、贴近群众的宣传工作基础,全面提升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综合能力,不断促进防震减灾先进文化繁荣发展,充分发挥防震减灾的社会宣教工作作用。
二、工作目标
强化全州防震减灾工作职能部门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公众的预防意识。以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指引,坚持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科学求实的原则,主动、稳妥、科学、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工作。着力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基本进入机关、学校、社区、农村、企业、家庭、寺庙,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五个一”工程建设,实现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日常化、制度化。逐步建立广覆盖、多形式的宣传网络,形成长效宣传工作机制。
三、主要活动安排
(一)集中开展宣传活动。“5·12防灾减灾日”当天,结合州减灾委相关活动安排,组织州和西昌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西昌市月城广场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邀请州防震减灾协会老科协分会会员、州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成员,在广场、街头采用展板、标语、横幅、现场咨询、救援设备展示和发送科普资料相结合等方式,参与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向社会公众介绍防震避险知识,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州内其他县在“5.12”当天要组织防震减灾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当地人口密集的广场、学校等地开展宣传活动。
(二)开展“平安中国.平安冕宁”防灾宣导活动启动仪式。
按照“平安中国”防灾宣导活动的统一要求,在冕宁县开展“平安中国.平安冕宁”防灾宣导活动启动仪式,组织冕宁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学校、医院等部门和机构,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启“平安中国.平安冕宁”防灾宣导活动的序幕。州防震减灾局将派员观摩和指导启动仪式的进行。
(三)开展防震减灾文艺宣传进乡镇活动。在“5.12”防震减灾宣传周期间,州局将组织州防震减灾局文艺宣传队,前往盐源县金河乡,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文艺宣传和知识抢答活动。此项工作由盐源县局具体承办。
(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进学校活动。由州防震减灾局和西昌市防震减灾局联合召集,深入西昌市航天学校,开展防震减灾文艺演出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宣传活动。
(五)开展xx州德昌县联动地震演练活动。由xx州人民政府组织,德昌县人民政府承办,在德昌县开展2017年度地震演练活动,州防震减灾局全程参与演练方案的制定及演练活动的组织,并将派员参加和观摩此次演练活动。
(六)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乡镇活动。根据《xx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x号)要求,各县市防震减灾局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人员深入重要集镇宣传农村建房抗震设防知识,引导农民积极采用抗震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不断提高农村房屋的抗震性能。
(七)开展媒体全覆盖宣传活动。
1、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强与xx电视台、xx日报、月城新报等主流媒体的密切联系,通过播放专题节目,开设专题栏目,发表专题文章,扩大媒体宣传教育效果。
2、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活动。注重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独特优势,增强社会宣教活动的互动性,提高吸引力和传播力。在相关合作网站开设有防震减灾宣传专栏,定期更新专栏的知识。州防震减灾局网站、政务微博“xx防震减灾”和公众微信平台将在重大宣传活动期间,宣传活动消息。
活动开始前,各班班主任首先就地震发生前有何征兆和地震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在地震中逃生等内容向学生们作了详细讲解。本次的活动重点放在了组织全体师生进行地震到来时的逃生演练,毕竟让学生了解技能更为重要、更实用。
通过三次反复演练,学生都能在短短的10秒内安全撤离教室,使学生亲身参与体验下真正指导并牢记遇到地震时,应镇静应对灾难,利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让自己逃生的道理。演练活动在不同的假象环境中进行,师生们沉着冷静。在听到口令后按要求避险,“地震”过后,又有次序地跑出教室,到空旷的操场上。学生基本能利用老师传授的相关知识应对突如其来的“地震”。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师生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认识和紧急避险,极大锻炼了师生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在“5.12”汶川地震八周年之际,高新区第三小学于2015年5月12日上午8:50进行了地震应急演练。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安全顺利进行,学校在地震演练预案中就演练的时间、路线、内容都作了具体的说明,对这次演练的具体操作程序、疏散要求及注意事项作了一一讲解。各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保持情绪稳定,并对学生进行地震常识、应急避震、自救互救等知识的培训。
演练中,总指挥拉响警报,全体教师各司其职,到达规定的位置,指导学生按操作程序先躲避,再撤离,能迅速有序地引导学生安全疏散。
通过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学生学到了安全防护知识,达到遇事不慌、积极应对、自我保护、安全逃生的目的,提高了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案例三为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培养广大师生在突发性灾害发生时,掌握有关防灾逃生知识技能。2015年3月31日下午,笔架小学举行了避震应急疏散安全演练活动。为了组织好这次疏散演练活动,学制订了安全疏散演练方案,召开了安排部署会议,演练前以班级为单位对全体学生进行了防地震知识培训和应对突发灾害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观看遇到灾害时如何逃生的相关视频,使全体师生明确了演练的目的和程序,了解了基本的地震安全知识,掌握了地震应急避险方法,熟悉了学校逃生疏散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