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实训总结范例6篇

画图实训总结

画图实训总结范文1

田颖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助教

【作者简介】

动画电影《恶童》场景设计 动画场景教学是围绕动画场景制作需求展开的专门课程教学,是每位动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传统动画场景训练课题的设计较为固定,一般从基础造型训练开始,首先练习场景线稿勾勒,之后安排线稿上色进行色彩设计的训练,最后进行主题场景创作。传统动画场景课题训练将线稿勾勒与色彩设计分开进行,学习目标明确,有助于教学活动的细化展开,同时遵循从简单基础训练到复杂主题创作的教学进度推进,方便学生领会与掌握。随着动画产业发展为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画艺术的教学过程也应当强调“创意”,枯燥乏味的训练并不能调动年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其学习动力。因此,上述传统的动画场景训练课题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动画作品场景创作与学习的要求,急需顺应时代需求进行调整。笔者结合高校一线教学经验,提出三个较为新颖的训练课题,以期对传统动画场景训练课题进行有效的改革探索实践。

一、盆景设计

盆景设计课题主要针对动画场景的布局展开训练,要求学生首先从整体出发,把所要设计的场景想象为一个缩小版的盆景,根据一定的主题设计出场景的全貌,在A4纸上以手绘的形式画出场景鸟瞰图,完成后选择场景的局部,绘制至少五种不同景别的场景效果图。如何设计出主题鲜明,具有卡通趣味的场景是本课题的重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容易入手且能够激发学生创作欲的主题供学生选择,如林中树屋、带仙气的房子、奇幻森林等,亦可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自由创作。课题的难点则是如何根据设计完成的鸟瞰图,进行不同景别的场景效果图制作,这就要求学生有足够的三维空间思维能力,能根据较为单一的视角结构绘制出不同视角的效果,同时注意画面的构图与美感,在进行后半段不同景别效果图的设计时可以根据需要对之前的鸟瞰图进行细节上的丰富及必要的改动。在本课题推进的过程中,配合讲解构成场景的各种元素的绘制方法及不同景别下动画场景绘制技巧等知识点。

另外,本课题的训练可适当结合二维与三维的制图方法。场景鸟瞰图可利用手绘或二维平面绘图软件制作完成,之后利用三维软件对场景进行简单的模型建造,于是在进行景别选取时,可以为不同角度的场景提供透视效果的提示,有助于场景效果图绘制的准确性。当然,也可以利用雕塑缩小模型的方式替代三维软件建模,同样能够为多角度的效果图绘制提供方便。需要指出的是,利用三维的方式制作场景模型为取景提供依据,这种方法看似是偷懒的学习方法,但笔者认为,这不但不会对学生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反而能够让其对三维空间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因为在利用三维软件或雕塑的方式建造模型时,需要学生对其所设计的场景有全方位、多角度的构思,从而加深学生对该场景不同角度透视的理解,并且,结合多样的形式进行场景设计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动画角色制造雕塑模型在如今动画制作过程中早已不是新鲜事,即使是三维软件技术发达的今天,仍然有许多动画工作室为角色、道具制作雕塑模型,方便其他动画制作者掌握角色、设计动作。因此对于动画初学者的高校学生而言,在学习场景时制作场景参考模型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色彩与风格

课题二强调动画场景效果图的色彩与风格方面的训练。针对二至三个场景线稿,要求学生依照这些线稿至少绘制出四种不同风格的场景效果图,并体现出一定的情感氛围,必要时可对所提供的线稿进行修改。四种风格场景效果图力求风格迥异、主题突出,表达出以下几种情感状态:热情奔放、孤单寂寞、浪漫温馨、紧张不安、阴郁伤感等。“如果能够为一部动画片绘制出成功的背景,会极大地提高观众的观赏体验,而且和音乐一样,可以为影片创作一种情感深度并提高整部作品的戏剧效果。”[1]因此,该课题旨在锻炼学生的图形设计能力,开发其动画美术设计风格绘制领域,避免同质化的动画场景造型设计,并通过色彩和图形的组合使场景传达出一定的情感。伴随课题的展开,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大量风格鲜明的场景设计图赏析,并较为深入地剖析场景图的氛围营造、情感传达、色彩、光影与风格设计。此外,在场景绘制方式上应当倡导多种方法的结合,如手绘结合电脑位图制作或电脑矢量图形制作等,鼓励学生根据主题创作出新颖的场景艺术风格。

·影视教育朱珠田颖颖:动画场景教学的训练课题设计三、综合训练之“我的一天”

课题三考察学生对场景设计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掌握情况,属于教师命题式综合训练,一般安排在教学进度的后期进行。学生以“我的一天”为主题,首先以文字的形式设计一段简单的动画情节并绘制分镜头画面10张,挑选其中5张完成具有一定精致度、风格独特而统一的场景效果图绘制。动画场景的教学并不是单纯的具有卡通风格的风景写生或风景创作,不应与环艺设计绘图的教学相混淆,不应偏离动画场景是为动画角色服务的场景创作主导思想。动画场景的教学也不能忽视“动因素”,“动画场景是发展的、变化的、多维的动态图像,而不是静态的、不变的、平面的固定画面。”[2]因此,课题三的训练讲求结合动画剧情的“动态”连续图像设计,不再是单纯的风景绘制,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其所设想的主人翁的需要和剧情的发展,去规划动画镜头中场景的变化与布局,完成场景效果图的绘制。“我的一天”中的“我”可以是学生自己,或是其他人类、动物等正常生物,也可以是怪物、怪兽等想象出的异类物种,甚至包括机器机械等没有生命的物体。总之,对于“我”的范围非常宽泛,这在教师布置命题时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参考和提示。“一天”则强调“动因素”,不仅要求在画面中体现出随着时间而改变的情感和空间的变化,而且要体现出场景在清晨、午后等的光影、色彩变化。该综合练习的绘图方法应当采取手绘与电脑绘图相结合,注重软件绘图的掌握能力,画面效果具有一定美感,风格独特创新。

以上三个课题是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及多本经典场景教材、相关论文的研读总结得出,课题间具有衔接关系,从易至难、循序渐进,能够覆盖课程的知识点,并达到实践技能点的训练要求。由于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和教师指导方法存在差异,同一课题的学习效果在不同课堂、不同学生间会有所不同,所以有必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题进行一定调整,并选择适合的引导手段。动画艺术的学习需要日积月累,如若在课题训练的同时配合大量日常速写训练,对学生掌握动画场景表现技法和从事场景创作有促进作用。总而言之,从笔者按照上述课题的教学实践来看,这些课题的设计能够有效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建立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作态度,完成符合动画场景设计规范的作品,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进行专业的动画制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画图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隐性知识;教育观念;教师;培训方法

一、对教育观念性质的认识

首先,教育观念的主观性。由于教师已有教育观念、面对的教育实际问题以及其认知结构、思维方式、情感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对接受教育观念具有选择性,带有认识主体的主观色彩。它决定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必须是基于教师个人的已有观念,重在帮助教师以自己的言行为对象,增强教师自我发现的意识和敏感性,使内隐的观念清晰化,并加以分析、批判和提升、更新。任何寄希望于通过“专家的外铄”和“理论的灌输”就能完成教师观念转变的做法注定都要失败的。其次,教育观念的内隐性。教师的教育观念大多来自于感性经验,存在于教师的心灵深处,不易察觉。这种心理层面的教育观念不但对教育行为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决定着理论层面教育观念和制度层面教育观念的有效落实”。①因此,教师观念转变的首要任务是揭示教师的隐性观念,促其自醒和反思。再次,教育观念的实践性。人们认为观念总是在指导行为。事实上,行为不只是教师观念的外化和反映,它也有助于观念的理解、内化和升华,正如教育家杜威所主张的,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必须在对具体问题的主动探究过程中实现,外部的环境和引导是必要的,但不是主要的。也就是说更深层的观念转变是在不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教师经常会“用所从事的操作去界说观念的性质和用这些操作所产生的后果去检验这些观念的有效性”②。教师培训中的教师观念转变必须以参训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核心展开,使教师在其实践中的主要矛盾和冲突得以显现和探讨,并产生学员间和教师与学员间的相互作用,使观念的转变基于实践,具有实践的需求性。最后,教育观念的情感性。人对变化的天然防御为教师观念的转变设置了情感障碍。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地带和熟悉的活动范围与经验,一旦逾越,则可能会遇上麻烦、困难、危险和挑战。这种天然的防御机制使得教育观念的转变困难重重。当教师的根本信念受到挑战时,不管这种挑战来自何方,在情感和认识上都被看作是对自我的攻击,教师最初的反应一般都是维护和固守自己的信念体系。因此,教师培训中的观念转变必须为教师提供安全的心理氛围,以削弱强使观念对教师个人观念造成的威胁和由此引起的对立情绪,使他们在自由的课程氛围中醒悟、发现、反思和改进。

二、教师培训中转变观念的教学方法

(一)自传:教师成长史分析法

鉴于教师观念的个人性、隐蔽性、情景性和文化性等特征与个人成长史分析方法特点的吻合,我们在培训教学实践中采用了自传的方法。随着“质的研究”方法的日渐兴起,教师个人成长史分析方法的思想和做法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学者们应用于教育研究过程之中,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教师个人成长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情境中,教师对自己在生活与教育中所发生事件和经历的描述和刻画,是教师本人在“教育的生活世界”中体验和感悟。因为它是描述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因而它是真实的、具有情境性的,它折射着教师的教育情感、教育态度和教育价值观,是“教师在构建自己对教育理解的一扇窗户”。

自传操作程序:布置教师撰写教育自传,叙述自己从教以来的主要教育故事(事件)和感悟;对自传进行分析,总结自己的教育特点和教育观念;在培训班级分享教育自传,交流对教育故事(事件)的体验和认识;

一步反思自我,在教育自传中提炼自己的教育信条,形成独特的教育理解。

(二)对话与比喻:教师互动法

教师观念的内隐性使其具有隐性知识的特征。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指出隐性知识实现互动的方法是“集体互动型”的。德国学者科若赫认为显现和运用隐性知识的方法是“安排知识对话”。可见,让参训教师互动是揭示教师观念的基本方法,只有民主、平等、对话的课堂关系才是真正符合人性的

另外,我们在培训教学的实践中也发现,有时因为施训教师与参训教师以及参训教师间不能在短时间内很快地形成良好的沟通学习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比喻的方法。比喻的方法能有效地消除学员间以及学员与课程间的防备和对抗心理,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思考力量,形成新的认识和体验,强化改变的信念和决心。它也是实现教师互动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容易使参训教师间互相敞开心扉,真诚地面对问题和探讨问题。

对话操作程序:使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参训教师自由地提出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具体教育问题,并由书记员加以记录;整理、分析和归纳这些具体问题,并把它提升为研讨专题;按照形成的研讨专题项目,让参训教师选择专题,形成研讨工作小组,查阅资料,准备对话活动;举行参训教师专题研讨活动,分享各小组专题研讨学习成果,施训教师进行理论引导和实践分析;撰写小组学习心得,提出教育教学问题改进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与效果检验,做出自我反思与总结。

比喻操作程序:根据参训教师的角色性质以及设定的培训目标,就培训的某些重要内容让参训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形象的比喻,比如把教学可以比喻为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把班主任可以比喻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等?分享参训教师的比喻,共同探讨比喻的适合性,并说明原因;要求参训教师重新对自己的比喻加以思考,撰写出关于对被比喻客体新的理解和感悟。

(三)言语行为分析:专家明示法

我国有学者从心理学角度介绍了借助专家帮助促使隐性观念显性化的途径,如无意识心理测量方法和行为分析方法等。如果说前边的“对话与比喻”是一种归纳法的话,那么这里的“行为分析法”则更像是一种演绎法。

言语行为分析法最早主要应用在通信、传媒等领域,后来也应用于临床与心理工作中。这里笔者把这种方法借隐性知识理论的指导迁移到教师教育中,其基本出发点是:直接可以观测、记录的言语和行为于特定的情境中反映了复杂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在理论指导下对言语交流单元和行为动作单元的分析,可以提供各种心理状态和观念的量化指标。这种情境由统一的开放式课堂来形成和呈现,教师的个人经历或认作最重要的经验经由言语的折射和行为的表现体现的非常充分,我们在培训中发现,用这样的方法来按照一定的主题分析教师的行为和观念时是十分方便的,其结果可比较可靠地用专家的言语加以表达和解释,使教师对自己的言语本身和行为动作的意义形成新的认识和体验。

操作程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资料收集,并由观察员现场记录有关情况,比如课堂教学过程的视频等;施训教师、参训教师一起重新观看视频,并由开课教师就某些关键行为进行说明;学生情况调查,了解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学生的感受和收获;由施训教师或者教学专家就视频中的行为问题与参训教师进行交流,揭示行为背后的动机和理念,促使教师发现真正的自己,从而为行为的改进和理念的更新提供动力和信心。

(四)图解教育:自我探索法

“在心理学的世界中,人们尝试用各种工具来了解人类。图画就是一种了解人内心的工具。”首先,图画是一种投射技术,它能够反映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把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价值观和愿望等,不知不觉地投射在图画中。图画作为一种投射技术,它的优势之一就是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其次,图画天然的就是表达自我的有效工具,是表达我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人们在画图画时,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一些联想、记忆的某些片断,我们不会具体去探究那是什么,但会把这些情绪、体验用线条和色彩表达在图画中,这时图画就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所以,图画的象征性使其成为距离潜意识更近的一种工具。最后,图画所传递的信息量远比语言丰富,表现能力更强;图画的过程,是思维再加工的过程。要求人们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立体的东西平面化,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无形的东西有形化。借助图画,人们把自己思考的东西又一次深化,再解释画本身时,解释工作就成了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联结。因此,倾听作画者自己对图画的解读非常重要,作画者自己解读的过程,就是他探索自我内心观念的过程。

图解操作程序:培训教师要求参训教师就某一教育或者教学主题用图画的形式加以表达,比如把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用一幅画来呈现,或者把课堂管理的情况用一幅画加以呈现等;请作画者就自己的图画做出解释,说明图画中的一些构成要素的含义是什么,整个图画的场景意义是什么等?请参训教师间互相交流这些图画,并试着互相解释和探讨;培训者指导图画的意义,与参训教师一起分析图画的场景和细节的象征意义,促使教师自省和感悟。

总之,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子系统都承担着自身的任务,不能互相代替,缺一不可。教师培训作为一个教师观念转变的外部因素,要遵循教师观念的固有性质和转变机制,依据教师观念在其心理层面的存在形态及其内隐性,不断探索基于教师个人观念基础上的培训教学方法,要以教师观念的实践性和情感性特质为出发点,构建消除教师情感障碍和观念对立情绪,以教师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核心,揭示隐藏其中的教师隐性教育观念、促进教师自我发现和领悟的培训教学方法,为教师观念的转变提供现实需求和内在动力。使科学的教育观念在与陈旧观念的斗争中不断升华、更新和巩固。

注释:

画图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形式语言;教学模式;审美价值标准

基础素描是美术院校绘画专业的主干课程,通常被作为绘画的专业基础用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该课程通常按照石膏、静物、着衣人物、人体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训练学生对形体、比例、特征、透视的理解及表现能力,掌握构图、体积、空间、线条、块面的处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通过反复的训练,学生可以把形体画得很扎实,但却往往缺乏根据视觉对象,把个人的审美感受融汇进画面进而再创造的能力,教学偏重于对再现对象的技术培训而忽视了表现个人的绘画语言及内心的感受,在此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也没有做相应的引导,造成基础素描教学沦为单纯的技术培训。

基础素描教学不单单以再现视觉对象为目的,还包含着训练学生对视觉对象的观察、思考,对视觉信息的反应和处理能力,同时还要结合个人审美经验,最终将这些综合起来,表现在画面中。在此过程中往往需要我们主观地对画面的构图、造型进行营造,规划点、线、面、形、体等画面元素的相互关系,以传达一定的画面意境和精神内涵,其教学的核心及侧重点其实就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对绘画形式语言的思维和表现能力。那么,在当代基础素描教学中,如何兼顾技术性训练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形式语言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就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加以探讨、研究,笔者总结这些年的教学经验和一些个人体会,对基础素描教学中形式语言训练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思考,总结如下:

一、 根据学生的审美偏好对其进行形式语言及表现技法训练

形式语言没有简单的好坏之分,因为评判标准出自于你自己当下的审美价值标准,每个人的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人喜好饱满的构图,有些则喜好大面积的留空,因为没有永恒、绝对的评判标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作品形式语言的高下,因此对于艺术来讲,是没有绝对且永恒的恰当形式的。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当下的审美价值判断应是艺术教学的前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寻找符合其个人审美价值的绘画形式语言,哪怕这种形式语言与教师的审美标准相左,否则,按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训练的学生,最终呈现的往往是千人一面的画面形式语言,这就有悖于艺术的创造性述求。

借鉴前人成果是学习的有效方法,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画家对画面形式语言的理解及表现方式是不同的,例如:印象派画家德加,他的构图总是把人物集中于画面上方的一角或边缘,而把大片的画面留给空旷的地板和舞台,甚至还舍弃画面的“完整性”,在他的画面中随处可见不完整的身体和道具。这样的构图方式在美国画家珀尔斯坦的作品中也有体现,他作画的方法是从一个人体画起,然后继续往下画,直到空间画满为止,从不去修改前面所画的比例,画到什么样就成什么样,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在人体姿态的安排上,他不取传统人体画中舒展优美的姿势,而让模特儿在别扭的姿势中或坐或躺。他对构图的取舍也很特别,常常会截头去脚,全不管形象的完整。在描绘上他强调人体的骨骼起伏,经脉血管,这样一处理,他笔下的人体是粗壮的,丑陋的。这些特点加在一起,形成了珀尔斯坦作品与传统具象绘画的巨大反差,其绘画观念具有抽象表现主义的理念。这样的画面形式语言处理方式不同于我们传统教学中所推崇的所谓协调、唯美的绘画语言,对学生的艺术思维有一定的启发性。

通过广泛地学习、借鉴,综合各流派,各个画家的艺术风格,就会在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中产生不同的作用,学生个体的艺术感悟及绘画语言将逐步显现,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绘画面貌,摆脱千人一面的教学结果。

二、培养学生设计画面的能力

构图及构成关系是画面形式语言的主要表现元素,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缺乏对画面的设计意识,只是随意地把对象照搬到画布上。绘画是艺术的创造,这就要求我们在画面上根据个人的主观意图对画面进行设计,以表现出画面独有的形式意味,涉及到:形式构成、构图、空间、表现手法等诸多问题。形式蕴藏于自然和生活之中,需要我们去发掘,当学生在画一幅习作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才能使画面富有形式韵味,引导学生透过视觉表象去探索形式规律,寻找美的构成法则。

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认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构图训练”是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一组散乱放置的物体或某个场景,根据学生自己的创作需求自由选择道具,利用道具在自然空间中形成的大小、方圆、粗细、高低等关系加以组合,再从画面本身的结构形式上加以分析,使画面建立起明确的节奏秩序与结构关系。这样的构图训练可以根据一组视觉对象尝试不同的构图及构成关系,训练学生设计画面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去体味不同的构图所带来的不同形式语言意味。

此外,对学生进行画面构成元素的分解练习也能加强学生设计画面的能力,康定斯基说:“对艺术要素的分析,是通向作品内部活动的桥梁”。这句话告诉我们绘画创作不单单仅讲求感觉,更需要对画面的构成元素进行理性的分析,例如对一些名作的画面构成元素进行分解练习,分析这些被抽取出来的形式元素对于画面的构成、节奏和视觉感受的作用和意义,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对画面形式语言的理性分析能力,做到真正的消化与吸收,继而使学生在实际的绘画实践中能灵活地运用绘画理论、构图规律及个人审美价值取向去完成画面。

三、利用速写来训练形式语言

速写对画面形式语言训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的速写往往仅仅是作为素描教学的补充,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速写并非仅仅是快速、粗略地记录对象,或仅仅是为创作收集素材,它有其独立、特殊的意义和价值,这一点在前辈画家身上有充分体现。席勒一生画了大量的人体速写,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能看到画家对画面构成、形体、线条的反复推敲与尝试,最终形成了那些具有其独特个人风格的绘画语言,其创作也是按照这种速写中探索到的形式语言延续下去的,这说明了速写对于绘画形式语言训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速写表现的对象具有相对灵活性,要求作者注意力集中,根据自己的感受用尽可能简练、概括的手法加以取舍,能培养我们对视觉对象敏锐的观察力和概括能力。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空间及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去营造画面,这就迫使我们更为关注画面整体构图和造型的形式感,而不得不忽略一些局部的细枝末节。在速写中,除开考虑基本的形体、动态以外,还要考虑画面的构成、空间关系,只是涉及的这些关系没有长期作业那样面面俱到而已。在速写中我们可以更多的表露个人情感,也可以尝试更多的画面形式语言可能性,这些都是速写的优势。

结语

综上所述,基础素描教学不能停留在那种单纯的对物写生的教学模式之中,而应强化对学生形式语言思维及表现能力的培养,现当代艺术观念及技术对于传统绘画产生了颠覆性变革,造型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其造型语言的革新与创造是其根本诉求,也是艺术教学的难点所在。除开技术传授,教师更重要的是教授一种开放的艺术思维方式,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放在首位。素描是视觉艺术的基础,是学生步入艺术创作的第一步,在绘画学习的开始阶段就有意识地加强形式语言的训练,使学生建立起形式语言创造的观念与意识,结合构图、构成、速写等训练一起进行,对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林.《美术形态学》.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版

[2]潘云丽.浅析席勒作品的艺术风格.《文教资料》.2011年5月下旬

第一作者:

聂磊明(1978- ),男,四川省邛崃市人,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红河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油画创作与民间美术

画图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考色彩 水粉静物 理论方法 应试技巧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197

色彩是绘画以及艺术设计的重要表现语言,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高等院校的艺术招生考试一直把色彩当做主要的考试科目,并通过写生或默写的形式来考查考生对色彩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运用色彩塑造形体的能力以及色彩技法运用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色彩,从而通过艺考的检测,是摆在每一位专业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以下是笔者从事高考色彩教学的一些经验,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树立坚强的毅力和乐观的心态

美术高考就像一块敲门砖,是广大美术考生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的一把钥匙。要想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就必须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不管是出于对美术的热爱,还是出于想考大学的目的,都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的热情当中。常言道:态度决定高度,把绘画当成一种乐趣,激发对色彩的喜爱,是水粉画学习当中非常关键的一步。色彩不似素描那么单纯,表现的手法多种多样。正是因为它的丰富多彩,所以更容易激发学生绘画的热情。绘画是心灵与画面的交流过程,考试的要求更多是检验学生对绘画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水粉静物看似简单,真正画好却很难,唯有静下心来绘画,反复推敲思考,不断体验成功与失败,才能练就过硬的心理素质,在高考当中才能学会灵活运用,取长补短。

二、掌握正确的方法,带着思考去画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喜欢不假思索就动笔,最后因为构图和色调搭配等等问题没有办法深入塑造下去。这会使得学生进步缓慢,越画越苦恼,色彩感觉也越来越不对,严重的可能会失去对色彩的兴趣,导致“忘色兴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色彩绘画方法,用理性思维指导绘画,比单纯的示范教学和作品讲解更为有效。以下几点是学生色彩学习中必须把握好的。

(一)画面构图完整、形式比例准确

水粉画的成功与否一半取决于颜色,而另一半则取决于构图的质量。构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画的进程和最终效果。色彩虽说不要求像素描那样严谨的造型,但是基本的构图原则必须遵循。好的色彩必须要有好的构图形式与之配合,而好的绘画构图则需要透视、光源、形体、色彩四个要素相互配合。在布置静物时结合构图的种类、构图的原则和常见的构图形式,才能把握好画面的层次关系和疏密关系,兼顾物体的形状比例准确。

(二)总体色调明确统一

色调是指画面总的色彩倾向,比如倾向于暖色或冷色、亮色或暗色、绿色或红色等等。一幅好画,必须表达出一定意境的色彩总倾向,才能使人看起来赏心悦目。因此,开始作画的时候要用到大的色块表现出合适的色彩倾向,倾向不等于单调,色调既要有统一的倾向,又要有微妙的变化。如果考卷要求画冷色调,不要只想到蓝色,也可以利用各种冷灰色和补色的变化,画出和谐美来;和谐而有变化,是色调的总要求。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小色稿训练来达成,这一阶段画面不追求细节的刻画,只注重表现各部分之间大的色彩关系。

(三)学会深入刻画

学会利用色彩对比,表现出主要物体的冷暖变化和空间关系;利用笔触塑造和刻画物体的结构和体积;对物体的关键部位,如罐口、瓶口、杯口、盘子边缘、苹果的凹口以及衬布的裙皱等等进行细节刻画,使画面达到更为完善和精到,细节的刻画完善更能吸引打动观众。

(四)画面完整统一

这里所说的完整,并不是指画面的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面面俱到,而是画面的大色块要根据整体需要来安排,衬托物能够衬托出主体特色,整个画面做到整体与局部、色彩与素描等关系的和谐统一,使得画面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三、色彩感觉的培养与理论知识的理解相结合

平时的临摹、写生、默写在整个色彩学习过程中需要反复练习,相互渗透。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步骤地,用不同类型、不同方法分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训练时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地方马上参照书本上的进行临摹,在临摹的过程中体会写生的方法。大量的临摹和写生反过来又为默写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在色彩的反复练习当中,慢慢地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这是任何理论知识所无法替代的。

色彩感觉是感性的,就像是常说的灵感,它的获得是快速的、短暂的、整体的,重在第一印象,不能用理智的分析来代替感觉。但是色彩感的提高,由迟钝到敏锐,由模糊到鲜明,要基于长期深入的研究和正确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并且进行持续的培养训练才能得到。要让学生经常去感觉对象,激发出自己对色彩美感的感受。色彩感觉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只有理解了对象,才能更好地感觉对象,画出更好的色彩。

四、紧密结合高考形势,做到胸有成竹

高中学生学习绘画的时间有限,又要面临高考的检验,因此吃透高考色彩的评分标准,从评分细节入手,加以分析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譬如引导学生结合历年考题,从各院校的考试形式、评价风格等有目的地进行分类辅导,同时组织学生对高考优秀试卷的欣赏与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宽其艺术视野,加强学生知识的广度和绘画功底的深度。

教师要多示范、多改画,及时指出学生出现的问题,并作个别辅导,集中讲评,建立合理、公正的色彩作业评价体系,针对考试时间的限制进行合理安排,让学生镇定有序地实现绘画质量和速度的统一。进行高考模拟演练,避免学生出现紧张,大脑空白的情况,锻炼学生清晰的作画头脑,调整好心态,用笔大胆、肯定,注意把握好大的色彩倾向及冷暖关系,深入刻画准确到位,这样才能考出好成绩。

总之,高考水粉静物教学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色彩教学不仅是观察方法、技能技法的传授,而且是对学生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紧紧围绕考纲精心设计适合美术高考的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为国家的素质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樊莉莎.关于高考色彩教学的一些看法[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0).

画图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设计基础;创意素描;教学

中图分类号:J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205-02

素描是艺术表现的一种媒介,是造型与形式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段。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设计素描与传统绘画素描的区别:绘画素描包含了对物体造型准确能力的训练、结构分析能力的训练、明暗与线条表现能力的训练。而设计素描是研究抽象的造型,构想设计意图,表达意象视觉,也就是我们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是一种“新”的形态,没有“对象”可供再现,是设计的造型训练。由于素描本身的特性和工具材料的因素,决定了素描先于绘画和设计,一个设计作品的产生都要经历从草图到成品的过程,而高明的设计是具备创造性、独特性的“无中生有”。而这种“无中生有”是后天的,是可以通过训练来培养得到的。

设计素描是为将来从事艺术设计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在设计素描课程的设计中,是通过对“抽象形态”的训练,一方面让学生手头的描绘能力的基本功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是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的训练。因为我们设计素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眼、手、脑三位一体的协作与配合能力,即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在学院四周时间的课程安排中,我给学生的任务安排是通过现成的物体,从具象出发,在具象中寻找抽象的规律,通过大量研究现实中的具象形态,才能充实自身的头脑,去创作美丽的图形,任何一位优秀的设计师都不可能不经过研究就能凭空想象创作出一个个独特全新的形态。在课程设计中我们是以一种推导方式来完成这一系列作业的,我将它归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具象结构分析研究,第二阶段是形态解析与质感刻画,第三阶段是形态变体并置训练,第四阶段是整体创意联想。如图⑴

结构是形体的内在本质构造,只有通过写生的方式去理解和分析物体,才能对它有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如图⑵,要求每位学生要全面的多方位的去了解物体的自然形态,从结构出发,学会分析、理解。目的是通过物体的外表研究主动向内在结构发展、抛开物体自然的光影、表面的肌理和明暗的干扰,注重对结构线的表达,通过外轮廓线、透视线、内部结构线的精准表达来再现物体的形态。如图⑶

有了开课前的讲解加上一周的结构分析训练,学生对设计素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第二阶段开始时,我让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一份接下来三个阶段的设计草图,分别是形态的解析与质感的刻画、形态的变体并置和创意联想。促使学生在重温设计素描的概念同时以自己的理解去构思创意草图,并以单独讲解、公开讨论的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很好的参与进其中,在讨论中得到新的灵感与启发。

这阶段作业安排是由学生自己按照兴趣去寻找选择物品,要求每一幅作品中体现一种由肌理质感形成的情调,创造一种表达感性的力度,所采用的肌理个性以及组合方式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表达,并通过多种材料,以素描的方式来练习,也可以结合纸张的拼贴、渲染等方式来完成。目的是围绕物体表面质感肌理来组织物体的视觉特质,培养学生对形体空间,物体属性的刻画。如图⑷除了对拳击手套质感的细致刻画,还运用了综合材料,如裁切、缝线等方式增强物体的肌理,画面有绘画的部分,有实物的介入,不同材料的组合形成新的纹脉关系,产生了偶然和出乎意料的视觉效果,一实一虚,更好的传达了作品的设计意图和画外的意境。

从具象到抽象,从结构到解构,再到重构,这就完成了从现实形态到创新形态的过渡。在这一阶段要求每位学生任意选择一个或多个物体,可以是同类物体作变体并置训练,如图⑸;也可以不同类物体作变体并置训练,如图⑹。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同类物体或异类物体的变体并置,认识再创作的方法,对物体的基本元素分解重组,发明新的组合模式,创造出新的形态,达到对形态解构与重构,变体与并置能力的训练,以及对“抽象”形态的观察与构想能力,即对发现和培养创造力进行的训练。

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说:“感知与思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能力,只有视觉的活动才能赋予视觉对象以表现性,也只有表现性的对象,才能成为艺术创造的媒介”。将不同的形象,不同的物体组合在一起,使现实中不可能再现的形态成为可能再现的形态,将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物质状态组合在一起,进行描绘和处理,使其形成一种崭新的形态,这是我们最终的训练目的,善于利用具象的事物来完成抽象的概念,用多种不同性质的事物进行变换,转移和融合来产生全新的形态,将多种不同时空的形象进行组接与转换,使其离开原来的时空秩序,而在画面中形成一种全新的时空秩序。如图⑺⑻

结语: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想象力是一切创造性事物的开始,设计的训练归根到底是思维的训练,以素描方式为基础手段,来表达想法创意的独特性。而设计素描教学的思路直接影响到每位学生对设计的理解和发展,只有通过系统的教学思路,新颖的教学方法及严格的训练,才能将每阶段的教学理念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辨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因此,只有不断的提高认识,与时俱进,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整体的教学能力,使设计素描教学紧扣艺术设计专业,才能在将来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设计人才。而作为处在一线教学岗位的我们,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研究设计素描教学是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去努力完成。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2]宗白华著.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3]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1995年.

[4]周至禹编著.艺海扬帆.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5]冯峰编著.设计素描.岭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

[6]周至禹编著.设计基础教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7][美]罗伯特·贝弗莱·海尔著.朱伯雄译.向大师学素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

[8]王中义、许江编著.从素描走向设计.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年.

画图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速写 原画设计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093-01

一、什么是原画设计

原画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剧本和导演的意图,按照分镜头的要求,完成动画镜头中各类角色的动作设计,并且画出一张张不同动作和表情的关键动态的画面。因此,能够快速准确地捕捉到一个连续动作的关键姿态,在绘画上不仅要有很强的造型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够使这些造型的技巧准确应用在动作的起止转折上。

二、怎样使速写训练与原画相结合

动画专业的美术基础课以前也开设过速写课程,但是训练的方向和目的却很模糊,虽然学生也画了大量的速写,但由于训练方法没有准确的针对性,因此,最终与动画专业课程结合得很困难,浪费掉了大量的时间。我经过一段时间对动画专业课的系统研究,再次回到美术基础课程上,在课堂上逐渐总结出一些训练方法。实践证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首先,要求学生做静态速写训练。在已经掌握人体结构的基础上,进行静态速写训练,也就是让模特摆出一个动作,是一个静止的姿态让学生去画。由于模特摆的姿态是不动的,这样在画的过程中,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分析诸多因素,如大的动势的把握,准确的比例关系,合理的透视以及人物的重心等等,只要学生达到上述几点要求,就是对这一阶段训练任务的完成。在此基础上,如果有造型基本功扎实的同学,可以鼓励做风格性训练。但是,一定要更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比如,有的同学随意夸张变形,完全不在乎造型的准确性,或是一味地追求线条的帅气与否而忽略速写训练的最基本训练目的。

其次,做默写训练。模特仍然是一个静止的姿态,学生要迅速认真观察,很快捕捉到大的动态,找出动势线,一分钟左右模特停下来休息,然后学生根据记忆确定基本的比例和透视关系,加出人物最基本的骨骼肌肉结构。此阶段训练,主要要求培养学生对模特动态的准确记忆能力,而不是一直依赖着模特,培养主观整体把握的能力,同时改正了学生总是进行局部观察的习惯。

第三,做动态速写训练。由模特做出一些连续的常规的动作,每一个动作要肢解出来给学生看清楚,按照肢解的动作姿态摆好,学生以写生为主。但某些姿态是不容易停住时间太长的,因此,就要考验学生在之前做默写训练的程度,也由此看出,对动作的整体把握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启发学生做创意动态速写训练。让学生自己编排动作,但是动作也不是随意编排的,要具有可捕捉性和操作性。之前经过动态速写训练,学生已经大概可以了解应该做什么样的动作绘画起来更合理。这样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自编自演自画,同学之间的学习积极性极高,互相建议指点,能够出色地完成课堂的教学要求。如图:学生课堂练习1,学生课堂练习2。

第五,在课堂做启发式教学之后,要布置相应的课下作业。为了温故和彻底掌握上述环节的训练内容,可布置学生画一组动作,比如起床、穿衣服、洗脸、刷牙等,这些动作都是生活中的常见动作,学生对此很熟悉,因此,绘制起来会比较清晰准确。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