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技术论文范例6篇

覆盖技术论文

覆盖技术论文范文1

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保肥保水能力强、通透性好,具有较高肥力的沙壤土。上冻前深翻25厘米,播前结合施有机肥将土耙细。

2选用良种、精选种薯

选择具有结薯集中,大薯率高、商品性好早熟菜用型的早大白,选用具有本品种特征、特性、无开裂、无老化、无尖头畸形脱毒的青壮龄薯做种薯,剔除病薯、烂薯。

3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马铃薯需肥特点,每亩施优质农家肥6~8立方米,铺施在地表,用施耕机翻入土中。亩施三元复合肥45千克,N、P、K比例大致为2∶1∶4,全部做底肥施入播种沟内。

4适时催芽育苗

经困种后,在翻前一个月,即1月上旬,将选好的种薯放在土炕上堆垛,用棉被、麻袋覆盖,加温催芽,半月后见芽时铺开见光,播前半月,即2月底左右,选芽切大块,每块重25~30克,在温室大棚或阳畦内催大芽。将种块摆于细沙土中,厚度2~3层,灌足底水,加盖地膜。土温温度保持在15℃左右,当芽长到3~4厘米,根据芽大小,分级播种。

5精心播种,双膜覆盖

2月中下旬,选择晴天播种。采用大垄双行种植。大垄宽85厘米,小垄距25厘米,株距27~30厘米,每亩保苗5500株。开沟后马上下种、施肥、及时合垄,防止土壤失水、晒坏幼根幼芽。合垄后耙平,喷除草剂(亩用地乐胺200克)。覆地膜,然后选用3厘米宽,4.5米长的竹片,两头削尖,间隔1米插一根竹片,形成拱架,一拱扣三畦。棚架建好后(棚长与垄长一致)。立即用聚乙烯棚膜封严一次性完成操作。

6细致管理,巧灌水

马铃薯出苗前不放风,幼苗出土3厘米时,开始放苗。齐苗后,晴天上午9时至下午4时,打开拱棚两头,进行放风降温;四月底五月初,光照充足,气温高,适时揭去拱棚膜,让马铃薯进入自然状态生长。苗出齐后,开始灌水,先灌小水,以后逐渐加大,每隔7~10天灌次水,保持土壤温润,直到收获前7~10天停止灌水。

7适时采收

覆盖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 电视精密同步广播;覆盖技术工程;技术理论

电视台根据电视精密同步广播的覆盖技术建设了模拟电视的单频道网络,给城市区域提供了无线的电视覆盖信号,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实践性的探索课题,并且获得了一些成效。本文就电视精密同步的广播技术理论和覆盖技术的建设设计,覆盖技术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

1 电视精密广播的同步覆盖技术的理论

电视的同一个频道产生的干扰的分析表明,电视同一频道的干扰给接收影像带来的损害有两个原因:一是同一频道中影像载波的频率差产生了差拍的干扰,就是在接收影像时的电视屏幕上的条纹干扰;二是同一频道中的影像在内容上出现互相重复,由于影像信号的频率和相位的差异,就产生了所谓的鬼影。人的肉眼对那些条纹式的干扰是非常敏感的,一般的时候,条纹式的干扰同一频道的射频维护率是五十。经过了控制同一频道之间影像的载频,会让同一频道的发射台之间的影像载频存在着一些偏差。条纹式的干扰就能够被解决。但是因为影像重叠的产生,这时候的同一频道的射频维护率就会下降成了二十。进而使同一频道间的影像信号的频率同步,使运动的影子停止,形成了影像的重叠。停止运动的影子对运动中的影子来说,它的接受影像的质量还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提高。这时,伴随影像中内容的不同与相位的差异,同一频道的射频维护率大概会是十到十五。通常,民用的电视接收信号的天线会选择八到十六射频的维护率。因此,就算在射频保护率相同的比较强的重叠覆盖的地区,也可以创造很好的覆盖率。所以,能够表明电视的精密同步广播的覆盖技术已经拥有了建设模拟的电视单频道网络的有效环境。

电视的精密性同步广播的技术中心主要包含了:一,精密的锁定各个同一时间发射设备影像的载频,解除了影像载频的差拍产生条纹图像的干扰。二,准确地在同一时间各个发射频道节目的影像频率,可以让动态的影子停止运动形成重叠的影子。而且凭借时间统一的有效控制,使发射频道的影像相位在充分相等场强重叠的覆盖部分是一样的,把接受到的影像信号跟干扰的影子进行重合。

电视的精密同时的广播理论中,同一时间发射设备的影像载频与节目的影像进行同一时间的统一控制,这需要比较高的精确度的时间和频率的共同进行。进行工程的建设的时候,是凭借了GPS的授时体系追溯源头才得到十赫兹的频率标准与每一秒都加一的时间基本标准。

十赫兹的频率标准与1PPS的时间标准在电视的同步广播的信号摆列发生设备里面,会形成各个发射频道同步电视广播的复合信号。这个电视的符合信号会在时间统一的同步设备里会重新地建设出频道影像信号的时间基础,进而形成了各个同步发射频道影像的信号同步。

2 电视精密同步广播覆盖技术工程的技术设计和实践

通常电视台会建设发射设备,发射设备是十千瓦,发射的天线的基本海拔是三十七米,天线的高度是一百七十米,天线的增益是十。为了扩大地区的无线电视广播的覆盖面积,在离电视台八十千米的山上建设同时发射设备帮助信号的延伸与覆盖。其发射设备的功率是五千瓦,天线的基本海拔是两百六十五米,高度是七十米,天线的增益是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和研究技术方面的数据,电视的精密度同步广播需要射频同频道的保护率是十。

如使用以往的技术进行信号覆盖的扩展,就一定要采用新频道或者是增强发射设备的工作效率。现在,缺少新频道可以供我们使用。在增强发射设备的工作效率方面,这样做也会影响到同频的干扰。对通常的状况来说,同一频道的干扰距离大概是覆盖路程的六倍。由此可以看出,发射的天线海拔高度与发射设备功率的扩大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频率结合的难度,并且这可能是不被允许的做法。但是电视精密度的同步广播不但不用新频道,也不用把同一频道的干扰范围根据信号的覆盖面积而增加六倍。根据现在的频率调整的原则,对目前频道覆盖实行同步广播的拓展和延伸,它的覆盖距离变大和同一频道干扰面积的变大都是等值改变的,大多数情况不需要考虑调整新的频道。

同步的覆盖网络节目信号的传播能够根据现在的模拟光纤进行输送,SDH的网络、数字的微波线路等一些方式,也不需要特殊的标准。也能够经过卫星等别的线路进行信号的输送。

3 电视的精密同步广播发射设备的改造

电视的精密度同步的广播设备主要有,GPS的精密基准源于电视的同步广播适配装置。现在,电视的发射装置主要的制作企业都可以生产这样的设备。电视同步的适配装置里,能够实行固定的时间延迟协调的制定,用来符合不同功率的发射设备之间等强地区偏离的状况中时间延续的纠正。而对发射设备的改造是关于电视的激励设备相位的噪音指标的提高。一般模拟电视的广播给相位的噪声指标造成的敏感度并不高,因此,没有对发射设备相位的噪音进行要求上的调整。但是,一旦发现了,就要给发射设备本金的振荡器作出改造,为了提高相位的噪音指标。

参考文献:

[1]郭南、鲁方林、薛文、王振宇,电视精密同步广播覆盖技术的工程实践[J].电视技术,2011(2).

[2]威武、杨明、李锦文,电视同步广播技术研究[J].广播电视信息,2009(3).

[3]叶为文、洪雷、姜纪祥,用精密偏置技术抑制多个电视台的同频干扰[J].电视技术,2002,26(5).

覆盖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 嵌入式软件; 软件测试; 路径覆盖; 基本路径测试; 覆盖率分析

中图分类号: TN919?34; TP3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06?0063?03

0 引 言

目前,嵌入式软件已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如工业控制、通信设备、信息家电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复杂性也日益增加。但由于嵌入式软件实时性强、I/O 通道少、内存资源受限、与硬件及硬件驱动紧密关联、CPU 种类繁多等特点[1],决定了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和测试必须在交叉编译环境下进行,即开发及测试工具运行在宿主机上,而被测程序运行在软硬件资源紧张的目标机上。仅仅在开发环境下进行嵌入式软件测试,难以保障其测试结果的有效性;而仅在目标机上进行测试,由于软件运行的不可视性,又使得测试者难以知晓程序当前运行状态,以及代码的覆盖情况[2]。因此对嵌入式软件覆盖测试技术的要求也更高。

软件测试是一种有效地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软件测试方法有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和灰盒测试。白盒测试中最成熟、最常用的方法是覆盖测试,它是一种动态软件测试方法[3]。覆盖测试是验证软件功能结构正确性以及查找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为了获取覆盖率信息,必须在获得被测程序结构 信息、静态数据流信息、控制流信息等基础上,加入一些探针,通过探针收集的信息来获得程序的执行路径、状态等控制流[4]。

路径覆盖测试是覆盖测试中的关键测试技术之一,目前已应用于程序覆盖率分析、测试用例设计、程序调试、性能优化等多个方面,是覆盖程度最高的测试。其基本原理是用最少的测试用例,覆盖程序中的所有路径,发现程序中最多的错误,安排测试计划、分配测试资源,并对实际测试所达到的覆盖率做出评估[5]。本文给出了路径覆盖相关理论,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嵌入式软件动态测试系统框架,完成对被测程序的路径覆盖率分析,进而判断测试的充分性及弱点,从而进一步改进测试过程。

1 路径覆盖相关理论

路径覆盖使程序中每一条可能的路径至少执行一次。但在实际工作中,即使一个不太复杂的程序,路径数量往往也是较多的。要在测试中覆盖所有的路径是不现实的,而基本路径测试就是一种简化路径数的测试方法。

基本路径测试是在控制流图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控制结构的环形复杂度,导出执行路径的基本集,再从该基本集设计测试用例。为了清晰描述基本路径测试方法,需要对本文中用到的几个基本概念进行说明。

(2)Z路径优化:是指限制循环的次数,无论循环的形式和循环体实际执行的次数,简化后的循环测试只考虑执行循环体一次和零次(不执行)两种情况。

(3)环形复杂度:提供程序基本路径集的独立路径数量以及确保所有语句至少执行一次的测试数量的上界。可以通过下列两种方法来计算:对流图G,环形复杂度V(G)=E-N+2;或V(G)=P+1,其中P为包含在流图G中的判定节点数[6]。

(4)基本路径集BP:指软件可达路径的最小集合,等于环形复杂度V(G)。

(5)路径覆盖率计算:由基本路径集BP设计测试用例集T,使T理论上按BP执行。然后分析动态跟踪数据,构造实测路径集Pn。计算测试覆盖率PCP=×100%其中Pn=P(T1)P(T2)…P(Tn)。

2 嵌入式软件动态测试框架

嵌入式软件动态测试框架如图1所示。它包含宿主机程序插桩及数据处理分析和目标机数据处理两部分。

在嵌入式软件测试中,静态测试是基础,对被测软件进行代码规则检查、静态结构分析和代码质量评估;动态测试是必要补充,在目标机真实环境下或仿真环境下运行被测程序,采集动态跟踪数据,分析其动态行为[7]。

嵌入式软件路径覆盖测试的特点就是必须在交叉编译环境下, 通过物理通道传输完整的动态测试跟踪数据[8],分析数据后得到路径覆盖率。动态执行前先要检查目标机与宿主机的连接状况,确保测试正常进行。

2.1 被测试程序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并不真正执行被测程序,也不需要对代码进行编译链接,生成可执行文件。首先,对源码进行词法语法分析和变量分析, 找出不符合编码规范的地方,根据某种质量模型评价代码的质量,生成模块调用关系图、模块的程序流程图等。其次,从程序中提取必要的数据并保存,提供给后续的动态分析和测试报告使用。最后,根据模块的程序流程图绘制程序控制流图G,得到程序控制流图的边数E和节点数N,指导插桩库的建立,并根据Z路径优化法构造程序的基本路径集BP,构建动态路径覆盖测试的比较基础。

2.2 插桩技术

一般来说,对程序进行动态测试的时候,基本上要使用程序插桩来进行覆盖测试。程序插桩技术是保持被测软件逻辑完整性的基础上,在源代码中插入探针函数,它是一个子过程调用,调用的子过程能在运行到插桩点时记录下有关的运行情况,采集执行程序在真实环境中运行的控制流、数据流等测试数据[9]。插桩时需确保探针函数对源程序执行影响最小。

基本路径测试依赖探针插桩技术完成分支位置点标志位的采集。插桩位置最好选择在应用程序层,重点采集输入输出模块中的上层函数运行信息,底层模块加强单元测试,而在嵌入式软件模块集成时,默认这些模块是正确无误的。根据程序按块划分的原则,可以在子函数出入点、程序块控制流图G的分支节点、功能测试的重点变量处植入探针。

基本路径测试的插桩过程是静态的,数据收集过程是动态的,结束时需恢复现场。动态测试前,被测程序与插桩库连接,完成插桩操作,获取执行程序。执行程序交叉编译后运行于目标实际环境或者仿真环境下,通过探针函数返回动态测试跟踪数据[10]。

2.3 数据处理及分析

目标机在真实环境中运行可执行程序, 测试用例集T为运行输入参量, 探针采集数据为运行的输出参量。探针函数采集动态跟踪测试数据,传输给宿主机测试平台。宿主机测试平台对接收到的动态跟踪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路径测试覆盖率,并结合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日志分析出最后的测试报告。

3 测试实例分析

该航标数据采集模块由C语言开发, 根据插桩策略可以计算出插桩探针的位置、个数, 构造基本路径和实际程序执行路径, 计算路径测试覆盖率。部分测试结果分析如表1所示。

基本路径测试覆盖率大小涉及到测试的各个阶段,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在该测试模块中,Rx_Data_Svr()和AddataConvert()程序中出现了多个判断语句和多个循环语句,可能的路径数目增长,以致影响路径覆盖率。

4 结 语

本文通过研究嵌入式软件测试的特点和路径覆盖测试的相关理论,给出了嵌入式软件动态测试框架方案。并结合实验室目前的项目,分析基本路径测试的各个步骤,得出路径测试覆盖率,进而达到测试目的。但是路径覆盖测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当程序中出现多个复合条件时,会大大的增加可能的路径数目,所以接下来的工作是进一步探讨插桩策略、测试用例生成等影响路径覆盖率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 范海霞.嵌入式软件覆盖测试的插桩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2] 杨俊,张倩,林依刚.一种嵌入式软件覆盖测试方法[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0,12(6):24?26.

[3] 李志伟.程序插装在软件测试中的应用研究[J].测控技术,2011,30(10):88?91.

[4] 张荣,王曙燕.基于插桩技术的动态测试研究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1,34(4):50?52.

[5] 张志华,牟永敏.基于函数调用的路径覆盖生成技术研究[J].电子学报,2010,38(8):1808?1811.

[6] PRESSMAN R S.软件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7] 于全喜,张毅坤,胡燕京,等.嵌入式软件路径覆盖测试数据采集[J].计算机工程,2009,35(21):54?59.

[8] 施冬梅.嵌入式软件路径覆盖测试的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18(10):2236?2240.

覆盖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组织保障;建立机制

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基本生活的同时,对娱乐的追求也逐渐扩大,因此,广播电视在人们的生活娱乐中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特别的,县级的广播电视和基层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加大建设县级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不断推进我国广播电视覆盖面的提高。要想实现全国广播电视播放水平的提高,就要使全国各个地区都可以享受到广播电视带来的社会效益,进一步推动国内广播电视总体发展,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1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重要性

对于广播电视来说,要想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首先必须扩大广播电视覆盖范围。县级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发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同时,它也是传播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加强国内思想政治建设,实现科学文化建设。综合来看,县级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是一项国家关注的重要工程,是有利于加强文化事业建设的工程,在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利于提高基层人民的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通过建设广播电视工程,可以在保障小康生活的前提下,实现人民生活水平质的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一步建设经济大国。

2严格把关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质量

在建设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时,必须遵守广电总局《无线覆盖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等文件的技术要求,实时监管县级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严格把关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加大工程监督力度,落实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在工程结束进行验收环节时,要严格把关工程的质量,只有合格的广播电视工程才可以推动县级广播电视覆盖率,实现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通过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才可以实现县级广播电视工程快速完善。在广电集团和各个县开展合作时,前者必须接受各个县在建设广播电视工程里的技术要求,发挥技术的优势。在建设工程的过程里,要和骨干台以及周边站台加强技术合作和交流,提供技术支持。和骨干站台相比,周边站台的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充足的建设经验,因此要虚心向骨干站台学习,特别是相关技术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选择水平,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水平。通过在基层技术水平不足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实现交流合作,发挥团队精神,实现共同提高才可以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广播电视覆盖率最大化,使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可以享受广播电视带来的乐趣。

3加强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组织保障

通过合理的组织领导,为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提供组织保障。为了保障工程可以顺利开展,必须加大对工程的引导,通过一定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工程建设项目。另外,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向人民群众普及知识,宣传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意义,明确工程的建设方式,争取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使社会各界对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关注度提高。在建设广播电视覆盖工程过程里,要不断落实责任机制,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通过完善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要想发挥监督在工程中的作用,就要成立专门的监督和领导小组,在具体的工程建设环节里,要加大监督力度,防止有些单位消极建设,拖延时间,不利于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发展,不利于扩大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通过落实工作责任,明确权利和义务,在进行相关部门的考核时,要把县级广播电视覆盖状况作为一项考核标准,充分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另外,各个级别的财政部和广电局必须按照工程的具体状况进行勘察,实施财务预算,控制财务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加强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实现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快速开展。

4加强资金管理,搞好技术培训

依据一定的经费预算制度,要实现对资金的合理使用,加强广播电视工程覆盖技术的培训。特别的,对于县级的工作人员来说,更要加大培训力度,不仅要掌握好广电覆盖工程技术原理,还要进一步掌握安装技术和维修技术,除此之外,还要把握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接收、发射和操作等多个环节,充分保障县级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技术水平,从根本上推动县级广播电视工程发展。

5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长效机制

通过加大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强县级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完善,要制定好广播电视工程的长远目标,实现其公共服务建设职能。在合理控制建设成本的前提下,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可以实现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这种资金投入的前提是工程的资金比较充足,保障广播电视工程可以顺利竣工。通过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把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战线拉长,推动覆盖率提高。另外,对于县级经济发展来说,要把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作为衡量各个县经济发展水平的营养指标,把这一工程纳入政府工作日程。在建设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时,要按照不同地区的不同状况进行具体分析,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实施广播电视工程。举例来看,在人烟稀少的地区里,如果住户比较分散,就要通过无线发射技术来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相反,在人口密集较大、人口总量较多的区域里要通过小型有线网络的形式来提高覆盖工程的质量,进一步实现广播电视质量的提高,同时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节目的实际容量。对于小型有线网络来说,它不仅有上述优势,其性价比也比较高,价格比较实惠,所以大多数县级人民可以接受。总体来看,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以技术为其基础,以人力作为其发展的动力,在本质上是一种利民惠民工程,所以要加大投资力度,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县级地位的实际覆盖率。

6结论

综合来看,提高县级广播广播电视覆盖率,有利于建设我国的精神文明,也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县级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国公共文化传播体系,实现公共文化的发展,提高人民的总体素养,实现对党中央和政府的政策传播。另外,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提高县级广播电视工程覆盖率,可以开拓人民的眼界,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松平等.DVB-C在模拟微波联网中的应用实验[J].有线电视技术,2001(12)

[2]徐思良.大连地区模拟微波系统的数字化改造[J].电视传输,1999年(07).

[3]苗小柏.利用数字MMDS快速占领当地宽带接入市场.有线电视技术,2001(05).

覆盖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 马铃薯 全膜、半膜覆盖对比试验 产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072-01

马铃薯是化隆县种植面积最大的的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在0.57万 hm2以上,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几年来,我县开始大面积推广双垄全膜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1],但一部分农民却认为全膜覆盖与半膜覆盖对马铃薯生育期及产量影响效果一样,为全面了解全膜覆盖和半膜覆盖两种覆膜方式对高海拔地区马铃薯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掌握哪种覆膜方式增产效果更好,2012年化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栽所合作,设置了高海拔地区马铃薯全膜覆盖和半膜覆盖两种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的试验研究,探索马铃薯最佳覆膜方式,为今后马铃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试验地基本情况、供试地点

1.1试验地点

位于化隆县扎巴镇拉二村,地貌特征为旱梯田,地理位置:纬度36°12′57″、经度102°01′48″,海拨:2865m。

1.2试验地基本情况

土壤名称:黑黄土,土层厚度:2.5m,耕层厚度20cm,土壤养分状况:有机质含量21.8 g/Kg、碱解N76mg/Kg、速效磷25mg/Kg、速效钾174mg/Kg、pH值8.25。

1.3供试品种

青薯9号,目标产量:2400Kg/666.7m2。播种方式:点播。播深:20cm。播种量:200Kg。

2.试验设置及肥料用量

试验设置为两个处理,2次重复。其中:处理1为半膜覆盖(起宽70cm、高30cm的垄,用幅宽100cm、厚0.008mm的地膜将垄面覆盖),面积666.7m2;处理2为全膜覆盖(起大垄宽70cm、高30cm和小垄宽30cm、高15cm的双垄,用幅宽120cm、厚0.008mm的地膜将大小垄面全覆盖),面积666.7 m2。

施肥量:2个处理4个小区的化肥施用量都为每666.7m2马铃薯配方肥50kg(青海专用肥厂生产“青羊牌”40%马铃薯专用肥:N含量16%、P2O5含量14%、K2O含量为10%)。

3.田间管理 试验于2012年4月10日播种,播前结合深翻一次性施入基肥。出苗期进行人工放苗,确保出苗整齐,并进行补苗,每666.7m2保苗4000株。出苗至初花期人工除草2次,盛花期喷施50%代森锰锌800倍液两次对晚疫病进行预防。9月22日收获。

二、结果与分析

1.生育期主要基础信息记载

1.1马铃薯生育期记载表(见下表一)

1.2主要生育期作物长势长相汇总表(见下表二)

1.3主要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地温测定结果(见下表三)

2.产量及结果分析

2.1试验示范产量记载表(见下表四)

2.2 生育期比较

据试验观察,各处理间的苗期、现蕾期、初花期、块茎膨大期、终花期、成熟期无明显差异,一般相差2~4d左右。

2.3 植物学性状比较

由表1.3可知,从株高、主茎粗细等比较来看,处理1都较处理2有显著差异,处理2的性状表现都优于处理1。

2.4产量比较

由表2.1可知,处理1和处理2有显著差异,处理2的产量较处理1的产量有大幅度提高,增幅明显。

三、结论与讨论

从产量结果来看,两个处理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处理2的平均产量较处理1的平均产量多650kg,增幅达24.6%,说明在该地区全膜覆盖种植马铃薯较半膜种植更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全膜覆盖技术更适合该地区的马铃薯种植。

参考文献

覆盖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边远农牧区 通信 覆盖面 研究

一、边远农牧区通信发展现状

边远农牧区的通信网络建设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阻碍是造成农牧区的通信效率低下、通信覆盖面不高的主要原因。农牧区通信建设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为:农牧区通信建设成本高,资金回收缓慢;当前的通信管理和运营体制不适应解决电信普遍服务问题;盲目投入造成农牧区电话“热装冷用”;电信运营商从本企业利益考虑不愿主动承担落后地区的农牧区电信普遍服务义务;电信运营商在电信普遍服务实施中的经营创新力度不够;一些尚未通电话的农场、林场、牧场、矿区及自然村均处于偏远、自然环境差、交通不便、居住人员分散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工程建设设计、施工难度大;建成投产后的经营、维护成本高,短时间内难以发挥经济效益等。加强农牧区的通信建设并且有效提升边远农牧区的通信覆盖面是很有必要的。

二、提高农牧区通信覆盖面的几种新兴通信技术

想要提高农牧区通信覆盖面,那么必须探索更好的通信技术来为实际的通讯工作提供良好的渠道。以下将分析目前新兴的并且适合于边远农牧区采用的可以显著提高通信覆盖率的几种通信方式。

(一)扩频通信方式

扩频通信是,扩频通信是一种先进的信息传输方式,其信号占用的带宽远大于一般常规通信方式所需的最小带宽。频带的展宽是通过编码及调制的方法来实现的,与所传送的信息数据无关。接收端则用相同的扩频码进行相关解调来解扩并恢复信息数据。

在无线电通信中射频信号的带宽与所传信息的带宽是相比拟的。如用调幅信号来传送语声信息,其带宽为语声信息带宽的两倍。现今使用的电话、广播系统中,无论是采用调幅、调频或脉冲编码调制制式,处理增益值一般都在十多倍范围内,统称为“窄带通信”。而扩频通信的处理增益值高达数百、上千,称为“宽带通信”。一般说来,扩频通信最初是在军事、公安通信中应用,后又发展到个人业余通信、体育竞赛通信、证卷交易所通信和数字立体声广播等。扩频通信现今普遍适用于大中城市的通信及边远农牧区的通信是在该技术解密以后,是在地调或县调通信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对于提升边远农牧区的通信覆盖面积尤其有着显著的作用。这是人们在城市地区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方面正在努力探索的一种通信方式,重点在于组网技术。

(二)光纤通信

自光纤通信问世以来的短短一二十年间,其发展异常迅速,光纤通信的传输速率不断提高,无中继传输距离逐步加长。许多国家已建立了不同规模的光纤通信网络,一般是首先应用于市内局间中继、长途干线,继而广泛应用于电力、铁道、公路、化工、公安等部门的专用网。光纤局部区域网、用户网系统发展也很迅速。随着波分复用技术的日趋成熟,光纤巨大的带宽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使得一根光纤的传输容量很快地扩大几倍至几十倍。正是因为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普及以及人们对于这项技术的了解的不断深入,现今光纤通信技术已经被逐渐引入到边远农牧区,如果能够采用光纤通信技术这无疑能够很大程度提升农牧区的通信覆盖面。

光纤通信的主要特点有:频带宽、通信容量大;损耗低、中继距离长;可靠性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通信网络具有自愈功能;无串话干扰、保密性好;线径细、重量轻、柔软;节约有色金属,原材料资源丰富;随着光纤成本不断下降,其经济效益也越来越显著,光纤通信也逐渐成为边远农牧区通信的主力军。

(三)电力线载波通信(PLC)

用电力线实现可靠的通信一直是电力工业界致力研究的课题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输电线上的电力线载波通信已由过去专门提供话音业务发展到传输继电保护、远动、计算机控制信息等综合业务,逐渐接近了实用化和商业化阶段。利用配电线传输高速数据信息可以使电网管理更加规范合理,对实现通信信号和高速数据的双重传输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此外,随着现今农牧地区网络遍及大部分普通家庭和单位的先天优势,由此带来的网络投资费用的节省极为可观,而且随着互连网的发展,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广泛、更全面的服务。

三、加强边远农牧区通信网络的建立

对于本文前面部分所讲的几种通信方式,虽说它们在提升边远农牧区的通信覆盖面上都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但是每一种技术可以说各有优缺点,而且不同地区基于该地区的一些特定的地域特征或者环境因素等,会有更为适用的通信技术。想要稳定有效的提升边远地区的通信覆盖率,可以在现场的实际应用中多设置一些试点,对每种通信方式的性能、可靠性和价格等方面做详细比较,根据比较结果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作为将来边远农牧区通信的主要模式并加以推广应用,以下将提出一套用于提升边远农牧区通信覆盖面的通信网络的建议模式,该模式的指导思想在于:在没有一个完全满足和适合边远农牧区的通信方式之前,应当综合利用现阶段这些通信方式的各自优点来组织一个分区分层的农牧区通信网络。

提升边远农牧区的通信覆盖面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近年来我国通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应当不断探索适用于边远农牧区的新兴通信技术,只有有好的技术平台支撑通信覆盖面才能够显著提升。其次,要致力于打造边远农牧区通信网络的建立,这样才能够从整体层面稳定的让农牧区的通信覆盖面得到良好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慧;数字同步网优化[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