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调查报告范例6篇

实地调查报告

实地调查报告范文1

按照《xxx县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流程》要求,我村组织实地调查小组,入户核查采集了正常脱贫户、错评户、漏评户、返贫户的收入、住房、财产、家庭成员结构、生产生活条件等信息。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地调查情况

我村成立5个实地调查小组,分别深入到5个自然村(组),入户核查贫情分析锁定的拟正常退出户、识别不精准拟剔除户(错评户)、拟新识别纳入户(漏评户)、2014至2016年脱贫户拟认定为脱贫返贫户收入、住房、财产、家庭成员结构、生产生活条件等情况。据统计,实地核查正常退出户2户(6人),脱贫户死亡2户(2人)、错评户0户、漏评户3户(7人)、返贫户0户,贫情分析锁定的“四类对象”全部核查完毕。

二、信息采集情况

填写了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正常退出户调查核定登记表2份、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识别不精准户调查核定登记表0份、建档立卡贫困户调查登记表22份、农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核算表21份。贫情分析锁定的“四类对象”信息全部采集完毕。

三、新识别纳入户致贫原因分析  

收入不达标3户7人,C级危房2户4人,因病3户3人,因学1户1人,多种原因3户7人。

四、存在问题

1.农户收入除政策补贴等外,其他收入、支出实质性支撑依据较少,数据来源基本为农户自述、工作队员询问,以及向其他人员了解。

2.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原因,青壮年外出务工增多,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劳动力短缺,产业帮扶压力大。

3.因病仍是农户的一项较大支出。

五、工作建议

1.各级各部门及挂钩单位、个人,还是要拿出可行性措施,突出扶贫及巩固工作实效。

2.上级需要的报表等材料尽可能集中、汇总后一并下发,一方面可以减少各块的工作量,避免重复劳动,把工作精力投入到具体对农户的指导、帮扶工作中;另一方面可减少农户麻烦。

实地调查报告范文2

按照上级组织部门对乡镇等基层党组织开展督查调研提出的整改问题,我镇高度重视,及时对通报的有关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真查缺补漏,立足问题实际,制定有效措施,逐项深入整改提高。并将未在本单位发现相同问题的,举一反三,查摆是否存在其他未发现问题。现将自查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积极认领问题清单

认真学习领会精神,深刻反思整改发现的突出问题。

区委组织部对乡镇等基层党组织反馈督查问题后,我镇高度重视,重点推进督查调研期间反馈的问题整改。对照整改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未在机关党支部发现的问题,对号入座,查摆是否存在相同问题;未在机关党支部发现相同问题的,举一反三,查摆是否存在其他未发现问题。对发现的问题,逐项整改。通过自查和反思,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紧迫性、严肃性的认识,要求镇领导班子和全体党员要认清形势,端正态度,迅速行动,坚持落实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要求,推动工作持续向好发展。

二、坚持问题导向,制定整改措施

1、党费收缴不规范。部分退休党员转入社区后,党费缴纳比例偏低;个别同志处于半失联状态,党费欠交情况比较严重。

整改措施及情况:规范党费收缴,严格按照党费收缴标准进行收缴党费,社区党费收缴根据退休金金额按党费计算标准进行计算党费基数;对于半失联状态的个别同志,联系派出所积极寻找,确保联系到位,补交党费。

2、党费越级上缴。部分党支部存在党费越级上缴的问题。

整改措施及情况:目前机关党支部并未党费越级上缴的问题,但我镇会将党费收缴制度标准再次转达所有支部,确保以后不出现越级上缴问题。

3、党组会议参加人员概念不清。党组会议应当有半数以上党组成员到会方可召开,讨论和决定干部任免、处分党员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党组成员到会。党组成员因故不能参加会议的应当在会前请假,其意见可以用书面形式表达。根据工作需要,召开党组会议可以请不是党组成员的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列席,会议召集人可以根据议题指定有关人员列席会议。

整改措施及情况:

4、党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进力度不够。“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党员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日等党组织生活落实不到位。各别支部没有按照要求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支委会、一次党小组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上一次党课。未按要求填写簿卡册,数量不够质量不高,缺少活动记录;“主题党日”活动,非党员参加时应该列席,且算参会人数。

整改措施及情况:

三、建立长效机制,增强整改后续工作

下一步,我镇将在区委组织部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支部工作,全面加强从严治党责任,切实做实、做好、做强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整改,确保落实到位。坚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对整改工作紧抓不放。对已完成的整改任务,适时组织“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果;对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的整改内容,紧盯不放,长管长严;对于尚不具备整改条件的,要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整改,确保整改任务件件落实到位。

实地调查报告范文3

一、基本做法

该村党支部紧密依靠党员群众,充分尊重客观现实,在组织设置、党员划分、确定任务等工作上,既体现了党组织、党员及群众的意愿,又符合了产业发展需求,从而使专业党小组设置得以顺利进行。

1、根据发展需求,创新党小组划分。村党支部根据全村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决定取消原有的以村小组为单位划分的5个党小组,新设立生姜、雷竹、林果、养殖和面包等5个专业党小组。同时,根据党员的思想素质、技术特长和意愿,采取“个人报名、群众公议、支部审定”的办法,确定每个党员应参加哪类专业党小组。目前,全村35名党员全部参加了专业党小组,其中生姜党小组4人,雷竹党小组6人,林果党小组10人,养殖党小组9人,面包党小组6人。

2、严格选任标准,配强党小组组长。依据“思想政治素质好、致富技术好、带头作用发挥好、群众基础好”的“四好”标准,经党员推选、支部审议,配齐配强专业党小组组长。党员蔡丁有多年来致力于生姜栽植,掌握了一整套的种植技术,使生姜亩产量超2000公斤,亩产值超6000元。在他的带动下,严家塅村小组17户群众中,有12户参与了生姜种植,面积达60余亩,使该村小组成为生姜种植专业组。经党员和群众推选,蔡丁有担任了生姜党小组组长。现在,全村5个专业党小组的组长都是各个产业的技术能手、“双带”党员和群众公认的致富“领头羊”。

3、结合产业特点,明确党小组任务。各专业党小组在明确政策宣传、团结群众、维护稳定等共性任务的基础上,突出了带领产业发展的个性任务。各专业党小组在党小组长的带领下,对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提出产业发展规划,提交党支部研究决定,然后由各党小组组织实施。林果党小组根据群众好种果树的传统习惯,对全村种植能手和面积进行调查,提出用3年时间,新培养林果种植能手20名,实现户均林果2.5亩、年增收600元的发展目标。目前,全村5个专业党小组都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并采取结对帮扶、集体帮扶等多种方式,向群众传技术、援资金、送信息,推动产业发展规划的落实。

4、对照管理要求,健全党小组制度。为提高各专业党小组凝聚力、战斗力,对照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要求,村党支部先后建立健全了党小组组长例会制度、党小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小组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制度、党小组联系群众制度等制度,规定支部每月召开专业党小组长例会1次,各党小组每月组织党员学习不少于1次,各党小组至少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每个党员每月联系帮扶群众不少于6次。通过制度建设,专业党小组的活动得到规范,活动质量得到提高。

二、主要成效

该村实行专业党小组设置,激发了党员队伍活力,提供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党员发挥作用的新载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增强了党员使命感,发挥了党员“双带”作用。实行专业党小组设置后,通过党员联党员,党员联农户,互学又互助,既提高了党员的致富能力,又增强了党员责任感,新添了“双带”驱动力。党员钱明是雷竹种植专业户,自从担任雷竹党小组组长以来,他更加热衷于雷竹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市场信息的搜集,带动了全村20多户群众种植雷竹,雷竹种植面积发展到200亩,产品从单一的鲜竹笋发展到笋干、种竹、晾衣杆等5类产品,使每亩雷竹年收入超过500元。目前,全村“双带”党员已达28人,占党员总数的80%。

2、加快了产业化进程,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专业党小组职责清楚,任务明确,对产业化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专业党小组的带领下,该村生姜、林果等5个产业都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效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迅速提高,如该村的严家塅已成为全县最大的生姜生产基地,占据了全县生姜市场的98%以上,并已向周边县(区)市场拓展。现在,该村加入产业链的农户达94%,5个产业年产值达185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650元,比两年前增长26%。村级公益事业得到发展,修筑了4公里的进村水泥公路,在中心村组装配了路灯和自来水,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

3、建立了新的联系纽带,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专业党小组的设立,使党员与群众在原来的血缘、同乡等较单纯的传统关系基础上,产生了技术师徒关系、产销生产链关系、资金流转关系、合资合伙生产关系等新型社会关系,出现了新的党群干群联系桥梁和纽带。党员吴成伟是面包大户,年经营收入达20多万元;他参加面包党小组并担任小组长以来,一年就联系和带动了38户群众做面包。在他的影响下,该党小组的6名党员与村里130户群众建立了帮带关系,带动他们外出做面包致富。目前,全村党员人均联系群众8户,党员平均每月为联系户服务10余次。

4、拓宽了人才培养渠道,解决了村级后备无人现象。专业党小组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培养了党员的组织协调、市场经营、技术推广等能力,为村级组织建设储备了一批技能型、创业型村级后备干部。同时,专业党小组十分注重青年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并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养殖党小组组长方万潮利用其创办的孙家山羊养殖基地,重点培养了青年养殖能手5名,并将其中2名优秀分子发展为建党对象。目前,全村已有具备村级后备干部条件的党员6人,培养了青年种养能手23人,发展建党对象11人。

三、几点启示

该村创新党小组设置的做法及效果,为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加快农村全面协调发展,带来了几点启示。

1、村级组织建设要与时俱进,努力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发展需要。在农村市场经济逐渐发展和完善的历史新形势下,村级组织建设要坚持与时俱进,要在努力研究农村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沿袭了几十年的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体制,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党员队伍现状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增强和发挥好村级党组织凝聚党员、发挥党员作用的组织功能。

2、村级组织建设要灵活多样,切实做到因地制宜符合各地特点。各地农村发展现状差别很大,党员队伍情况和群众需求情况不一。因此,村级党建工作要做到方式多样、内容丰富、手段灵活,切不可照搬照套,避免“一盘棋”式的形式主义;要增强现实针对性,做到因地制宜,符合各地发展特点,真正做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实地调查报告范文4

本次调查于2013年10月至2013年11月间进行。采用与学生交谈的形式和亲自走访相结合,调查对象包括1―9年级学生、家长、村社区干部、教师及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教育的有关人士。

1.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基本表现

1.1 课外作业多。报刊、杂志、电视、网络上多次看到有关课外作业量的明文规定: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作业不超过半小时,五、六年级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但通过我的调查了解发现,学生实际的作业量均比上述规定明显增多,一、二年级每天都有语文数学作业,三、四年级作业均在1小时左右,高年级的作业量更多,尤其是六年级后期复习阶段,每天作业量在1―2小时,学生做得头昏眼花,不言而喻,学生的身心健康确实受到了严重影响。

1.2 教辅资料多。我调查了7年级学生的手头资料,也走访了县城内的书店,询问了部分家长,了解到学生的课外辅导资料除了上级规定的配套练习题和模拟试卷是开学初同课本统一发放的而外,学生还有“课课练”、“每课必练”、“单元月考”、“大师指点考100”等等,可谓种类繁多、数量不一、呼法也不一。这些教辅资料有科任老师推荐购买的,也有家长自行购买的,还有是学生看到别的同学购买后要求家长购买的。不管怎么来的,最终都要在老师或家长的督促下完成,也有的成为摆设,最后当作废物卖掉。

1.3 考试次数多。 “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种现象依然存在,而且平时测验试题要比年度考试题容量大,难度深。通过调查,我还了解到,有些学校的学生每学期至少有5 ―8次的大小考试。每一单元结束,有单元测试,每学期中途有期中考试,每学期结束有期末考试,甚至7、8年级也有月考。毕业班的就更多,学校的模拟考、抽考,县上的模拟考、调研考、复习测试等等。每一次考试都要进行排名,每一次考试都是对学生的身心的一次大考验,考得好的要为考的更好而紧张;考得不好的怕考的再不好而气馁;一说考试学生就如临大敌,甚至出现考试恐慌症。

2.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分析

通过询问调查及研究分析,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还有来自学生及学生家长价值取向的因素,更有来自社会竞争和舆论的压力。

2.1 来自教育体制内部改革不完善的影响

2.1.1 课程体制。课程体制是由课程观所决定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课程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课程体制出现。从课程体制来看,素质教育课程体制和应试教育课程体制是两种不同的体制。前者重在普及,课程组织重在以综合为原则;后者重在选拔,课程组织重在以分学科为主。从教育观念和课程观念来看,我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思想一直在左右着人们的行动,想要一下子改变传统的课程观比较困难。

2.1.2 招生制度。我国各类学校招生基本上采取统一考试按分数录取的形式,这无疑对中小学起到了最直接、最有效的导向作用,因为考试成绩(分数)不仅是升学的标尺,还可能成为今后选择职业的重要参照。所以,所有的学生都从统考的独木桥上冲,从而引发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1.3 教育评价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在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效果时,往往把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衡量的指标,甚至是唯一的指标,并以此为依据判断学校工作、教师工作是坏是好,这种评价制度一方面造成上报数据的虚假,甚至还会致使弄虚作假行为泛滥和对学校工作、教师工作不公正、不客观的评价肯定;另一方面,这种评价制度严重的诱发了中小学校教学思想不端正的势头,拿捏着“满分的有几个800分以上的有几个”这把尺子,随之而来的便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以提高分数为轴心的局面。

2.1.4 学校管理。针对以上情况 ,学校以只好通过各种方法督促教师努力提高学生的应试分数。因而在学校管理中,对加班加点大搞题海战术,整天要求学生守在教室的老师听之任之,甚至把让学生提前到学校学习接受辅导的教师作为工作积极、认真的典型,有些学校领导还把“不管黑猫花猫瞎猫只要抓得着耗子就是好猫”作为指导思想,教研工作流于表面,这客观上怂恿了加重学生负担的不当行为,更为严重的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

2.2 来自教师思想观念、教学方面的影响。新中国建立以来,从2001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着第八次课程改革,这就必然要求我们的教育领导干部,我们的老师必须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认真的加强学习进而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树立新的课程观、知识观、教育观、学生观等等新理念新观念,但我在调查中发现,我们还有部分领导干部、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认为要让学生学得牢,考的好,就要多背、多写、多练。教学方法也还是过去那种不注重学生智力开发的满堂灌、填鸭式,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也无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更谈不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再加上以考试成绩为主的年终测评,不得不通过重复繁琐的“题海战术”接二连三的考试来力求提高学生考试的分数,这就造成了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

2.3 社会竞争压力和舆论的影响。一方面社会大众媒体在报道某校某教师工作业绩时,非常显要的登上该校该师所教班级今年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有多少名,初中升高一级学校考试结束以后又是该校800分以上的有几个等,这种舆论的影响也使得人们习惯了以分数论高低,以分数论英雄,以分数论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另一方面,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优特人才之风日益盛行,纵观周围,用人单位对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求贤若渴,重金聘用;而大量低学历、低层次的普通劳动者或下岗待业、生活相对困难。以上种种,必然导致学校、家庭、学生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3.课业负担过重对学生造成的危害

首先是心理方面的,一些学生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不爱学习,不想写作业,甚至不愿上学,对学习缺乏自信和进取心。还有部分学生迫于老师和家长布置过多作业和压力形成逆反心理,对老师和家长撒谎,不服管教,甚至有暴力倾向。

其次是身体方面,过多的作业使学生的大脑皮层高度紧张的时间过长,睡眠时间不足,不少学生体质下降,患神经衰弱,脊柱弯曲、近视眼等疾病。

再次是智力发展方面,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被抄写作业的时间占据,没有时间看书、玩乐,甚至为了午休学生连洗衣服的时间都没有。没有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整天都是不停的做,成了学习的机器,这无疑限制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最后是不少学校的学生有组织的野外活动时间为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除了是因为学生作业量大而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安全教育的问题,很多的学校、教师均以“安全事故”无小事为由,取消了正常的春游、夏令营、秋游等有组织的野外活动,这种现象拉开了正在茁壮成长的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这对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不利,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导致了学生读死书,死读书。

总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甚至是一种严重的危害。它剥夺了少年儿童的乐趣,严重阻碍了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已形成了一种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局面。

4.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对策和方法

针对以上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和原因分析,我翻阅了大量资料,也请教了很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突出的教师和一些老领导,并与他们研究探讨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对策和方法,大家一致认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它是一项长期、艰巨而繁重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民族的素质,祖国的未来,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学校及家庭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4.1 改革中小学毕业升学统考制度和教育评价制度。1―9年级属义务教育阶段,应取消升学统考试制度,把以分数论英雄的考试制度改革为考核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而教育评价制度也要逐步遗弃按分数排名次的做法,使评价走向科学化轨道。建立综合性评价体系。只有改革了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把应试教育真正转变为素质教育,才能拨正学校的管理导向和教师的教学导向,从而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

4.2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加强检查监督,严格法纪法规。调查发现,虽然“严禁乱订教辅资料,严禁乱办收费班、严禁教师私下补课收费或在收费性质的办学点兼职”的规定在大小会议上三令五申,但暗地里仍然有这种违纪的情况。因此,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既要监督新华书店对教材的发行工作,防止乱配书物;又要监督教师按教学计划、课表安排上课,防止随意增加课时量;对于发现的违纪现象,应毫不留情的予以处置。

4.3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业务能力培训。 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作为指导思想。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课业负担情况。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课堂教学。为了适应减负的需要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技术的客观要求,教师不断“充电”,进而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首先要做的事情。加强说课、听课、评课制度,搞好课例研修工作,尽快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应用新的课程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实践中随时纠正不正确的教学方法,推广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是减负工作的需要。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学的就轻松、有趣、学得活、学得好,正能量就会多;反之,如果教师的教法不得当,学生就学得吃力、枯燥无味,师生负担都会重,负能量就会滋生。师生就会喘不过气来,师生的课业负担就会加重。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以及相关的专业业务知识,培养爱心和耐心,否则就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负担,因此,加强好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刻不容缓,绝不能满足于现状。

4.4 合理布置作业是“减负”的有效途径。国外有教育专家认为:“课外作业数量与学习成绩并不完全是相关的,有些学生作业少,学习成绩并不差。”这就要求教师优选作业,讲究作业的质量和科学性。我认为优质的和具有科学性的作业有以下好处:一是当堂完成作业有利于趁热打铁,巩固所学;二是有利于学生质疑解难;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迅速完成作业 ,并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是增加了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作业在课堂上有效的完成了,“减负”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我认为,布置作业最好用分层次的方法,即留少部分有难度、深度的作业让学优生和有才能的学生做;留大部分全班都能做的作业,检查时以全班都能做者为标准,避免各科作业竞赛,加重学生负担。

实地调查报告范文5

调查报告又叫调查研究报告,应该说后者是它更准确的名称,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念和写法。因为它不仅是调查的产物,更是研究的产物。调查报告主要功能是搜集情况,并通过对调查所得情况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定的见解。因此调查报告是根据某一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某一事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如实地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像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及××调查等都是常见的调查报告体裁。

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调查报告首要的、最大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彻底抛弃假大空的虚伪作风,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

2.针对性。这是调查报告所具有的第二个显著特点,这是由具有很强的工作针对性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调查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念和写法》。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4.系统性。调查报告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摆出结论,而疏漏交待事实过程和必须的环节。因为这样的疏忽势必造成不严密、根据不足以及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

总的来说,调查报告就是论证系统,逻辑严密,摆事实,讲道理,具有强烈的说服力,从而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可靠资料。

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类型

1.专题型调查报告。专题型调查报告,就是侧重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一般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它能及时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实地调查报告范文6

调查报告又叫调查研究报告,应该说后者是它更准确的名称。因为它不仅是调查的产物,更是研究的产物。调查报告主要功能是搜集情况,并通过对调查所得情况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定的见解。因此调查报告是根据某一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某一事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如实地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像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及××调查等都是常见的调查报告体裁。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调查报告首要的、最大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彻底抛弃"假大空"的虚伪作风,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

2、针对性。这是调查报告所具有的第二个显著特点,这是由具有很强的工作针对性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4、系统性。调查报告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摆出结论,而疏漏交待事实过程和必须的环节。因为这样的疏忽势必造成不严密、根据不足以及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

总的来说,调查报告就是论证系统,逻辑严密,摆事实,讲道理,具有强烈的说服力,从而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可靠资料。

三、调查报告的类型

从内容性质分,调查报告有以下六种:

1.专题型调查报告。专题型调查报告,就是侧重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一般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它能及时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2.综合型调查报告。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报告。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它与专题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上。它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对完整的“鸟瞰图。”

3.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报告,它以收集、分类、整理资料并提出问题、报告结论为特点,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4.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等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及有关的建议。

5.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行调查而形成的调查报告。它可以供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或问题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真相。

6.现实情况型调查报告。它是以正在发生、发展的一些现实生活为对象进行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和认识某些事物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情况,以作为其它认识活动的依据或参考。

另外,有些调查报告可以是以上几种类型的结合形式。

四、调查报告的写法

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基本写法是相通的。

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一是熟悉调查报告的结构特点;二要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调查报告的结构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1.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2.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3.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

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

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4.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5.落款

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二)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1.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

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主题宜小,且宜集中;

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2.取舍材料

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

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

③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

3.布局和拟定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

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4.起草报告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

在行文时要注意:①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②报告文字规范,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条目观点);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