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友情的作文范例6篇

关于友情的作文

关于友情的作文范文1

关键词:友人文化;学校文化

一、朋友与学校文化

对于我们来讲朋友的存在与学校制度是分不开的。当然在亲族,同一地域,职场也会交到好朋友,但被我们称为朋友的场合则更多发生在学校里。不仅同一个胡同里长大的或是同一个圈子里的好友基本都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成人后一直保持联系的朋友也大多是原来学校里的同级生。

这告诉我们围绕着朋友的思考和习惯,与学校这一人为的空间有着很深的联系,当我们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考虑朋友这一名词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例如我们通常认为朋友关系是对等的,一般不伴有形式上的义务和强制,是一种自发的关系,进一步来说选择朋友的标准,更多注重的是否有相同的兴趣和爱好或持有相同的看法意见。这给人的感觉虽然像是一般性的常识,却可以说是学校特有的环境和价值观的反映。

再列举一下人们在中小学阶段周围的人们基本上都是同龄,大学里也都是以学习能力和家庭环境相仿的同学聚在一起。学校里的性别,美丑,缺陷等个体上的差异被抽象出去,教室内是以平等的人际关系为原则的。进一步讲,一天中大半都是在这样的集体中度过的人们不知不觉就被统一了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我们印象中的朋友,就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建立起来的一种统一的人际关系。

现在年轻朋友之间的交流都非常的劳神,这可以考虑成都是基于这种神奇的民主主义学校文化的背景。正如土井隆义的《朋友的地域》中所说的现在的中学生一边谨小慎微地注意不去互相挫伤彼此的个性,一边誓死的维护关系的均衡。这些做法被称为朋友间的地域,对于他们来讲朋友之间必须平等的这种学校理念应该具有如此强大的约束力。

不仅如此,职场同事之间的阴谋诡计,妈妈死党等繁琐的近邻关系;这种学校文化也无处不烙印着成人世界的人际关系。

二、学校文化之前的朋友文化

然而在学校没有出现之前人们是怎样构建这种朋友关系得呢,人类学,历史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演变,朋友的定义和友情的表达方式事实上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非洲的传统部族中,如今还是指定那些出生日相近的人们为一生中必须结交的亲友。另外,中南美的村落部族像男女婚约一样,举行庄严的仪式,履行朋友之间的契约关系。像这样的风俗显然不同于我们根据个人秉性选择朋友的现在文明,并且有意思的是这种传统社会中,既能做到朋友关系从天而降,又能做到朋友间的关系如恋人般的热烈。我们现代人认为保持适度的距离是对朋友的一种礼貌。而对于他们来讲毫无顾及的甚至带有某些爱情的因素才是真正的友情。

同样的例子在江户时代的日本也曾出现过。是被称作男子组,女子组的社会组织。男子组中由15~30岁的男子组成,直到结婚以前他们过着“若众宿”的共同生活,学做农活分工作祭祀的工作等。组织里有森严的上下级关系,年长者对年少者严格要求,年少者对前辈像亲族里的长辈一样敬仰。并且男子组作为一个把年轻人锻炼成为“真正男人”的场所,内部也充满着矛盾与斗争。朋友之间由于不平的事发生冲突是常有的事,年青人们在这众多的集团中寻找自己“一辈子的朋友”。

正如以上这种垂直的人际关系,随着近代的学校制度和征兵制度的普及,正在日渐衰退。尽管如此,回想战前回忆录中那些“想当年的朋友”的轶事更是数不胜数。朋友的分层化是在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期以后,孩子们聚集的那些草场、空地的减少,学校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中心以后。

三、围绕着朋友的相关制度与力学方面的启示

了解这种“学校化”以前的朋友事例,我们得到两点启发,其一,无论在哪一个时代,朋友都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我们没有在任意一个集团中自由交朋友的权力。其二,在学校文化普及的当下,朋友内部发挥着的“力量”变得模糊而不可视。也就是说所谓的学校变成了隐蔽了我们作为一个人的爱恨情仇的复杂装置。对朋友这个概念分析时,分清朋友关系得内外作用力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土井隆.义朋友的地狱[M].ちくま新,2008.

关于友情的作文范文2

【关键词】校友资源 校友工作 校友文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保证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校友的成长与高校的发展可谓相伴相生。校友是高校建设与发展中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资源,因此,挖掘并汇集校友资源,是保证高等教育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一、校友资源对高校发展的作用

(一)提升高校声望,增强校友信心

作为高校的形象代言人,校友的质量往往与高校声誉呈正相关。校友的社会表现不仅仅代表他个人,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着母校的人才培养、教育质量和办学实力。他们的突出业绩有助于高校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提升高校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吸引更多优质的生源,如此循环往复地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校友,尤其是杰出校友的社会影响还能为在校生提供必要的精神财富。校友的社会实践经验对在校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一定的榜样效应。通过宣传校友事迹、邀请校友返校为在校生开讲座、做报告等活动,有助于激发在校生为母校争光、为社会奉献的信心和决心。

(二)提供信息资源,发挥校友优势

校友是母校发展过程的见证者,是母校文化的传承者,他们对母校所处的状况有深入认识,对母校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切身体会。作为信息的载体,校友能为高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提供富有价值的反馈。

1.为高校提供办学信息。高校校友多具备较高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是一群知识丰富、信息来源广的高级专门人才。已有知识结构与实践经验的融合,为校友网罗最前沿的、最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奠定了基础。通过建立快速高效的校友评价反馈体系,不仅有利于高校把握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调整办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宏观上校友也能为母校的统筹规划及体制创新献计献策。

2.为高校提供企业信息。高校校友活跃在社会不同领域,对所处的职业环境有直观的认识。他们能为母校获取企业用人信息提供重要依据,为实现校企高效合作搭建了平台。例如,校友还能通过向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哈佛、耶鲁校友会的求职网络就通过校友关系,帮助不少毕业生找到了工作。

3.为高校提供人脉信息。同一所高校的校友往往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及情感的依赖性,尤其在步入社会后这种特征更为明显。加之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事业的迅速普及,使校友之间、校友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双方可以便捷地互通信息,形成一张重要的社会人际关系网。高校利用校友提供的人脉信息将更高效地了解相关人员的最新动态。

(三)筹措办学资金,传达校友情感

近年来,我国一直提倡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但有限的教育经费无法满足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瓶颈仍旧无法突破。“中国校友会网2011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校友捐赠成为一项权重为3.11%的大学综合实力衡量指标。可见,校友捐资助校的方式既有助于缓解高校经费紧张的现状,保证高校的健康运行,又能满足校友表达对母校的的价值认同。

母校是赋予校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场所,在母校的精心培育和指导下,校友通过自身努力逐渐积累起物质财富。当校友功成名就、有经济能力时,相信他们会心甘情愿地为母校的发展慷慨解囊。耶鲁大学02届毕业生张磊表示,耶鲁改变了他的一生,并向该校管理学院捐赠888万8888美元,成为该学院毕业生捐款数额最多的校友。

二、如何充分挖掘校友资源潜力

高校开发校友资源应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以校友为本,坚持求实创新,真正做到合理规划,全面协调,统筹兼顾,使校友工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推动高教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以和谐的校友文化为内核

和谐的校友文化能够促使朝夕相处的校友形成凝聚力和感召力,激发校友对母校的感激之情与回报之意。校友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因缺乏挖掘与整合校友资源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未形成成熟的校友意识。对此,高校首先应当树立和谐的校友文化:

1.以精神文化育人。校友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由校友捐赠的“饮水思源”雕塑就起到了一定的熏陶作用。多种形式的爱校育人活动,对于提高校友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校友文化熏陶下母校与学生的共赢具有重要意义。

2.以服务学生动人。幸福感与归属感是高校与校友交流的最有利因素之一。鉴于此,高校首先应树立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理念,关心理解学生,提升校友的满意度,自愿为母校的发展贡献力量。耶鲁大学的“骷髅会”,为校友织出一张实力强大的社会关系网,形成互帮互助、互利互惠的局面,使其会员不论在政界、商界还是学术界均能得到支持和资助。

(二)以校友工作制度化为抓手

高校应规范校友工作制度,推动校友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与美国相比,我国高校缺乏有组织的校友联络机构及专职工作人员,加上经费投入有限,捐款使用不透明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校友工作的展开。因此,高校校友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校友工作需要远见,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正所谓循序渐进才是赢得时间,细水长流才能直达永恒。在保证对在校生的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母校更要追踪关注毕业生的工作和生活,坚持与校友保持密切联系。美国校友会为校友提供奖励计划、信用卡计划、终身学习计划以及等多种形式的校友活动,启示我国高校,虽然校友工作的资金投入压力大且见效慢,但效益是巨大的。若急功近利,只在校庆或经费紧张时才想起校友,高校校友工作将失去真正的意义。

2.校友工作更应注重师生情及学生情。高校应扩宽校友工作的思路,而不是局限于母校这一实体,更应当充分利用师生情、学生情来提升校友工作的全员意识。一方面,教师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和高校的建设付出了辛勤劳动,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另一方面,学缘联系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搭建了桥梁,校友间的感情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校友资源的开发。

3.校友工作应重视互动性。不仅要注重校友为母校发展提供的各支持,更应注重母校对校友的服务工作,坚持在服务校友的基础上服务大学。校友毕业并不代表与学校脱离,高校应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校友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同时,应关心校友成长过程中的需要与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斯坦福大学校友会通过继续教育计划、凭校友卡进入母校图书馆、享受母校文体活动等优质服务,使校友及其家属均可受益。

(三)以开拓校友资源为基础

1.要关注毕业生,还要关注在校生。在校生是高校潜在的校友资源,高校应善待每一位准校友,积极做好在校生服务工作,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通过渗透与母校共荣辱的爱校意识,鼓励学生毕业后帮助母校未来的发展。美国大学每年举行的毕业典礼都会邀请知名校友演讲,这对即将迈出校门的毕业生及广大在校生无疑是很大的鼓舞。

2.要关注国内校友,也要关注国外校友。身处国外的校友是实现高校办学国际化的支撑力量之一,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和先进文化。高校应努力发挥国外校友资源优势,利用他们在海外工作或留学的经历获取第一手资料,拉近与世界交流与合作的距离,通过改革与创新高校发展模式来提升高校的国际知名度与国际合作交流水平。

3.要关注知名校友,更应关注普通校友。这要求高校做到统筹兼顾,既要重点突破,又要总揽全局。每一位校友都有可挖掘的价值,高校应当一视同仁,发挥校友的群体力量。只有将所有校友的潜力都激发出来,使更多校友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当中,形成向心力,才能充分地开发校友资源,增强高校的综合实力。

三、结语

校友是高校永久的人力资源,挖掘校友资源是促进高校长足发展的有力基础。诚然,情感是相互的,回馈是双向的,高校应创新校友工作模式,为校友提供优质服务,让校友自豪地回忆母校的点点滴滴。校友甘愿为母校的发展尽力,才能真正实现高校与校友的互利共赢。

此外,校友资源的开发仅靠高校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政策鼓励和经费支持、社会的普遍认同与监督等多方位合作,以此构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与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孙燕群. 浅谈中美大学校友会发展的比较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07).

关于友情的作文范文3

匡民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是作为朋友的最高境界!

朋友,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别的人际关系。有时没有血缘关系,却表现为超越了血缘关系。铁血朋友,那是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建立起来的友情纽带,令人肃然仰望。

假如一个人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即使是个亿万富翁,依然是个乞丐,甚至连个有朋友的乞丐都不如。而一个人真的一个朋友都没有,那这个人是个可怕的人。

这个人更是个可怜的人。朋友的定义应该是狭义的极严格的。一个人说我有许多朋友,数都数不过来,可以肯定地说,这个人没什么朋友,他误把熟人都当成了朋友。一起下过放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这样的背景比较复杂,可能会诞生一批割头之交,但一旦追溯“朋友”的本真源头,你会悲哀地发现,他们也不能算真正的朋友。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是作为朋友的最高境界!

异性之间可以存在真正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因其异常稀少而珍贵。造成稀少的原因是异性朋友这种特别的关系容易嬗变而走样,即一不小心便落入了世俗的窠臼,也即由友情的圣地坠人了爱情的泥潭。男女一旦把持不好滑到性爱的乐园,友情的家园立刻土崩瓦解,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立刻变味。

热恋中的男女也可互称男朋友、女朋友,这是“朋友”在现代汉语中的第二层解释意义。其实笔者讨论的“朋友”却是纯粹意义上的朋友。闪烁着特别的人文光辉。

一场伟大的友情就如一场伟大的爱情一样,与种族无关,与国家无关,与性别无关,与学历无关,与身高美丑无关,但一定与性情有关,与爱好有关,与学养有关,与形而上或形而下的生命观有关。

人的朋友是人。跳蚤的朋友是跳蚤。苍蝇的朋友只能是苍蝇。

正常而言,以下几种人应该没有朋友:势利眼没有朋友;小气鬼没有朋友;小官僚没有朋友;小商人没有朋友;婊子没有朋友;疯子没有朋友……这是关于朋友的某种铁律。但前述几种人假如偶有“朋友”,那么势利眼的朋友一定泛滥着一身市侩气;小气鬼的朋友一定为针尖大的事情喋喋不休耿耿于怀;小官僚的朋友一定官不大但“僚”气大得没边;小商人的朋友一定把一角钱硬币看得比铜盆还大;婊子的朋友只有一个叫“无情”;疯子有些例外,一对真正的疯子朋友应该是让许多正常人鄙视或者崇敬的人,也许人类最伟大的友情就诞生在这两个“老怪物”中间。

官场里不一定就全是溜须拍马、尔虞我诈、找不到一个真朋友,一大堆黑色的砂砾中也不乏一两颗金子闪现,有着金子一样品德的人不会永远被掩埋。真正的朋友与职位无关,最难得的朋友是吵了架甚至打了架再成为朋友的人。身边有个诤友是你的福气。

关于友情的作文范文4

[关键词]校友意识;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2 ― 0128 ― 02

一、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校园文化就是基于学校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有学者提出应从校园精神风貌、校园风气(包括学风和校风等),校园内所保持的自己的传统特点和特色,学校的校舍建筑的修建、环境的布置,以及对它们的鉴赏和维护等四个方面把握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1〕还有学者进行了更为详细的阐述,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对大学校园文化进行概括:广义的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地理文化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高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校园生活、人际关系、精神面貌、价值取向、舆论风气为主要内容,以课外文化活动为基本形态,是在高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活动方式、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狭义的校园文化则仅指精神文化,是指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群体文化。〔2〕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政治、经济的发展。同理,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引导大学生、熏陶大学生、塑造大学生、振奋大学生,从而培养出明理实学、立德修身的优秀人才,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办学品质,反映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就在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其可以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就是校园建筑、校园绿化、雕塑画像等可以反映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建设,是校园文化的外部标志;精神文化建设体现学风、教风、校风等建设水平,综合反映教职员工、学生的理想信念、目标追求、价值观念以及职业理想、职业行为、人际关系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沉淀的缺失

高校都有着悠久历史,拥有丰富的校史资源,是传承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历史沉淀是在一代代学生和教职工的努力下积累起来的,但是由于经过一系列的时代变迁和校友的零落分散,这些丰富的资源因缺乏妥善的保护和必要的积累,有的已荡然无存。没有历史沉淀的校园文化是空洞与抽象的,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但要保护学校的历史资源,也要为历史资源的传承做好规划。

(二)大学精神的失落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每一所大学都有其独特的精神。大学精神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高校的办学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校友文化建设等,引导高校和学生“应该怎么做”、“要做些什么”,最终内化为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但现如今,大学成为多种实利的探求场所,成了职业训练所和文凭批发站,成了为政治和经济利益服务的机关。大学因而失去了独立性,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组织和机构,不再担负人文教化的文化使命。大学的自由精神、超越精神、人文精神和批判精神也就逐渐丧失。”〔3〕

(三)感恩意识的缺乏

近年来,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感恩行动缺位的现象屡见不鲜,频频见诸于各大媒体和报端。大学生思想观念、人生观、道德观、生活方式等发生扭曲,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和实用化,感恩意识弱化。当他们走出校园后,很难对母校心怀感恩之情,很难实现从一个校园人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的成功转变。实际上,这既是传统高等教育中“短板效应”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警醒、重视和反思的薄弱环节。

三、校友意识的形成及内涵

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是物质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校友意识就是校友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校友在接受校园文化熏陶、学校教育培养等长期过程形成的与校友、与母校之间产生的情感维系、价值认同、服务回馈等意识,是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它对校园文化的积淀和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传承着爱国精神、体现着爱校情怀、凝聚着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友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母校的情感依恋

大学经历是对个人影响比较深远的部分,大学生在校园内学习、成长,接受精神的洗礼和感召,接受知识的教诲和科学的启迪,久而久之形成了对母校的特殊情感,对母校的同学、老师、教学楼甚至一草一木都有归属感、依恋感,在离开母校后然后保持对母校的关注和关心,仍然愿意响应母校的号召。

(二)对母校的价值认同

价值认同是指校友在观念上形成的对高校价值的认可和共享,以高校传播的理想、信念、尺度、原则为追求目标,最终实现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定位和定向,是校友对高校价值规范所采取的自觉接受、自愿遵循、自愿服从的态度。健康的价值认同,对校友的学习、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对母校的服务意识

校友在母校学习和工作期间,受到母校关怀帮助、教育培养后心怀感激,希望在精神和物质上回馈母校,为母校提供力所能及的献计献策、捐资助学、授业解惑等服务和帮助,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支持母校发展建设,体现着校友对母校的强烈的感恩意识和回馈母校的奉献意识。

四、校友意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功能

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校友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意识和传承意识,能从多维度保证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1.校友意识汇聚校友资源

校友对高校的反哺意识能凝聚校友资源。作为高校建立与社会联系桥梁和纽带的校友,他们的年龄、地域、职业等方面分布广泛。随着校友的事业成功,他们会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可以各取所长充分利用企业、社会、团体等各种社会资源,为母校建设和发展提供物质、人际、科技等方面的各种支持,不仅能为包括建筑环境、绿化环境等的环境文化以及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实训基地和后勤保障设施等设施文化提供保障,还能使高校迅速把握社会对人才培养、科技开发等需求,调整办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校园文化建设获得综合性支持。

2.校友意识汇聚校友经济

校友经济是以校友为中心点,校友、母校与社会之间所产生的经济交流,给母校、校友以及社会带来客观收益的经济活动。在美国,校友意识这种特殊情感成为校友以各种不同形式关注和参与到母校各项工作中来的内在动因,校友捐赠已成为美国高校尤其私立高校非常重要的经费来源之一,成为了具有美国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经济社会加速改革的进程中,校友有望成为高校筹资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校友可以利用他们的社会影响和人际关系,为高校筹资拓展渠道,牵线搭桥,成为高校筹资的重要中介,而部分有实力的校友将可能直接成为高校投资主体的组成部分,直接通过捐赠、合作建设等方式对高校投资,而这些资金将成为校园建筑、绿化、雕塑、实验室等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来源,建设体现高校特色的文化景点和文化装饰。

(二)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1.校友意识可以传承爱国精神

校友意识的培养是传承爱国精神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内容。高校培育了一届届品德高尚、志存高远、为国奉献的优秀校友,校友的成才之路、奋斗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意义、感染力和影响力。

“大学像一切组织体,不可能一成不变;变的是发展的契机,但成长的钥匙却在变中保有不变。所有文化的成长都是承续与变迁的结合。”〔4〕不少高校在抗战烽火中走过来,有着厚厚的抗战历史记忆以及战功赫赫的爱国将领、革命先烈等杰出校友,更多的校友是宣扬爱国主义思想、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人士,他们通过经济、文化等各种途径,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并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事业添砖加瓦。通过高校抗战时期的办学经历、历史事件、革命先烈的事迹以及优秀校友的成功案例、先进事迹来感召大学生,完善学校的历史沉淀,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团结精神和坚强意志,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校友意识体现爱校情怀

人具有社会属性,其发展离不开由血缘、地缘和人缘等组成的社会关系,并从中寻求其社会归宿。“社会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认知、行为以及社会组织的任何一方面几乎都受到情感驱动。在人际互动和群体中,情感是隐藏在对他人的社会承诺背后的力量,情感在人类事件中拥有核心的位置。”〔5〕爱校之情是校友情怀的根本。母校是校友的精神家园,校园时光是一生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大学生在校期间形成了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了良好思维方式,储备了知识技能,母校的辛勤培养成就了很多校友的幸福人生和伟大事业,校友对母校的爱就源自于母校的培育之情、以及母校无微不至的点滴关怀,母校成为广大校友寻根情结的归宿之一,这也就决定了校友们不管身在何处,都非常关心母校的发展,时刻愿意以某种方式回报母校。而校友的外在声誉及他们对学校的支持对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的,能凝聚更多师生的合力,增强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爱校意识。

3.校友意识凝聚文化魅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仅要有实力,更重要的是要有魅力。这种魅力是文化的魅力,精神的魅力。〔6〕在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勉励广大华侨华人大力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引发舆论强烈关注。集美校友总会正是秉承“弘扬嘉庚精神,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社会”的宗旨,积极把同一校主、同一校训、同一校歌的校友团结起来,为校友、为母校、为社会办了很多好事、实事,将嘉庚精神不断传承下去。这种嘉庚精神正凝聚着集美大学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体现和代表。

文化是高校的血脉和灵魂,也是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数的高校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如嘉庚精神一样的文化,校友意识引发的文化认同能够凝聚文化的精气,通过无数校友的努力将校园文化不断传承和发扬。

〔参 考 文 献〕

〔1〕胡景钟.试析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J〕.复旦教育,1993,(03).

〔2〕潘道兰.建设校园文化,增强高校文化软实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9,(05).

〔3〕张应强.现代大学精神的批判与重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6,(07).

〔4〕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2.

关于友情的作文范文5

一、 以人物个性与作为媒介展现友谊的缔造过程

伟大的友谊是建立在拥有共同奋斗目标的基础上的,《天才捕手》和《知无涯者》的编剧深知这点,因此在影片中不惜笔墨的勾勒这两对朋友共同的崇高目标。《知无涯者》中哈现了印度小伙拉马努金的数学才能,一手将这个连小学文凭都没有的印度穷小子推上了剑桥大学皇家学会院士的位置,在破解“整数拆分”这个世界级数学难题的过程中结成了高尚的友谊。《天才捕手》中,柏金斯发现了沃尔夫的文学才华,倾尽全力在各个方面帮助沃尔夫完成文学作品,两个人为了将一部又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展现给观众这个共同的目标缔结了密不可分的友谊。在“伯乐”的帮助下,两匹“千里马”也分别大展手脚,沃尔夫写出了《天使,望故乡》《时间与河流》等旷世作品,拉马努金解开了质数定理和整数拆分等多个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两部影片都准确的抓住了奋斗目标这个关键点并展开故事,将人物的事业发展和性格特点融入到他们友谊的缔结过程中。

《天才捕手》抓住了柏金斯和沃尔夫两个人的性格特点,利用两个人性格的冲突营造影片故事情节的冲突。开篇中,柏金斯在慢吞吞的火车上读着的就是沃尔夫的《天使,望故乡》的初稿,影片中柏金斯突然不自觉的坐直了身体,嘴角漾起一丝笑容。慢悠悠的火车如同柏金斯慢悠悠的性格。与之相反,沃尔夫在影片中的登场要“鼓噪”得多,他第一次出场是自己跑到沃尔夫的编辑部,一副自来熟和大大咧咧的样子。透过两人出场,影片明确表现了两个人性格的差异,同时也暗示了他们之间后来隔阂的产生。巧妙的是,影片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他们的友情来说,性格上的冲突和共同的文学追求孰轻孰重?那样能成为主导他们友谊的最关键因素?《天才捕手》整部电影都沿着这条暗线为两人安排了大量的对手戏:在友情的“蜜月期”,两个人在酒馆、办公室、车站、路边讨论稿子,从如何处理好繁复的句子到如何用最简单的一个词表达作品意境,甚至为了校稿搬在一起同吃同住长达9个月;在友情的“破裂期”,两个人断绝了一切来往;在友情的破冰期,两个人都幡然悔悟,泪流满面。影片通过这样的刻画将两个热爱文字的人的精神世界和友情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明白他们的友谊之桥是怎样架构起来、怎样不断加深和怎样经历考验的。

《知无涯者》的导演马特・布朗一直善于抓住少数核心创意,对电影主题进行抽丝剥茧式的解读。在《知无涯者》中,他准确地抓住了哈代和拉马努金对数学相同的追求与性格特点这两个相似点入手表现人物之间的友谊。影片中哈代和拉马努金的沉稳、真诚、钻研、深思熟虑、直爽、没有城府等极为相似,在数学上相似的痴迷和同样的追求更使两人成为忘年之交。但是,是电影就必须营造冲突,只有在冲突中才能制造悬念并刻画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心理变化。《知无涯者》将冲突设定在两人数学基本认识上的巨大差异。哈代受过系统的数学体系教育,对数学证明都有着严谨刻板的逻辑要求,而拉马努金小学尚未毕业,完全靠自学和直觉解决数学问题。学术基础的巨大差异使他们在事业上产生同样巨大的分歧,而他处理分歧的过程恰好成为影片展示他们缔造更高层次友谊的途径。

两部电影都通过性格和事业追求上的异同来搭建主人公之间的友谊桥梁,同时也来制造人物之间的冲突。《天才捕手》中的友谊基础构建在相通的事业理解上,将冲突设置在性格的差异上。而《知无涯者》的友谊基础构建在相同的事业追求和相似的性格上,冲突在人物对事业理解的差异上。虽然由于历史真实情况使两部电影的具体设置不同,但是两部电影在表现人物友谊上的整体思路确是相似的:都是通过人物个性与作为这两个要素来展现友情的缔造过程。

二、 善于应用情境――在大环境下体现友谊

会讲故事的电影必须在讲故事前先营造好一个环境,故事中的人物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下,受历史事件、社会思想、文化氛围的影响。这样的电影故事和塑造的人物都具有高度的真实感。

《天才捕手》讲述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恰逢美国文学的黄金时代。影片一带而过地说明了四处碰壁却被柏金斯慧眼识才的著名作家,如海明威、费兹杰罗、劳林斯等。这些“打酱油”的角色似乎与柏金斯和沃尔夫之间的友谊完全无关,实际上不但为柏金斯的慧眼做了注脚,也反衬出他与沃尔夫的友谊是独一无二的。影片对大环境的描写还抛给观众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若干个沃尔夫成就了柏金斯,还是一个柏金斯成就了沃尔夫?其实,答案也就在《天才捕手》着力描绘的这个时代大环境中:他们的成就如同他们的友谊一样,缺了任何一方都难以成立。一方面,文学盛行和宽松的社会环境为沃尔夫、海明威、费兹杰罗等人提供了最好的创作土壤。另一方面,社会对文学的喜爱使他们快速得到名声和物质回馈却迷失了自我。在这种环境下,柏金斯对沃尔夫无微不至的照料和悬崖勒马的规劝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曾有观众质疑《天才捕手》浪费笔墨描写环境是不必要的,但实际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影片将主人公的友谊放置在那个特殊的大环境下,人们才会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他们友情的来源。

无独有偶,《知无涯者》在环境刻画上也不惜笔墨。影片对拉马努金在印度的生活、社会、家庭环境的描写占据了近10分钟,不但起到对比他到达英国后生活发生的迥异变化,也为表现他此时心情的波澜起伏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还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拉马努金被绝大多数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教授们所怀疑甚至被敌视。《知无涯者》利用这些对比来说明拉马努金的困境和哈代对他的帮助和支持是多么的珍贵,使观众不由得产生这样的感悟:高压下的友谊最经得起考验,也最应该被珍惜和尊重,哈代和拉马努金之间就是这样的的友谊。

通常传记电影中男人之间的友谊不超过以下四个范畴:第一种友谊代表了道义、第二种友谊印证了使命、第三种友谊诠释了情怀、第四种友谊铸造了传奇。《天才捕手》和《知无涯者》将主人公放置于时代的大环境中,几乎囊括了全部这四种友谊的形式。虽然职业领域完全不同,沃尔夫和拉马努金这两个年轻人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都是在与人生导师在一起时产生的。不仅是因为他们在人生成长阶段最关键的时刻获得了最强有力的支持,更是因为真挚的友谊激励了他们的斗志。哈代帮助尚未谋面的拉马努金是出于道义,柏金斯欣赏沃尔夫是由于文学情怀,哈代和柏金斯在最困难的时候顶住压力帮助学术后辈很大原因是自身的使命感促使的,而最后沃尔夫和拉马努金的成就成为文学界和数学界的传奇。当然,哈代和柏金斯、沃尔夫和拉马努金之间的友谊更是两部电影所歌颂并为观众津津乐道的经典传奇。

三、 友情的多种表达方式――淡若水或/和浓于血

2016年9月上映的《使徒行者》中,古天乐又一次演绎兄弟情义,一边大喊着“这家澡堂不好,我们换一家”,一边为朋友冲锋陷阵。这种流血洒泪的镜头对友情的表达非常直接,是很多电影诠释情义“浓于血”经常采用的方式,而《天才捕手》和《知无涯者》则回避了这种过于夸张和表面的友情表现方式。

《天才捕手》中,柏金斯和沃尔夫性格一冰一火,关系时近时远。但无论是岁月流转还是时过境迁,却始终砍不断两个人的情义。电影抓住了两人争执时的场景特点,柏金斯冷静表面下的愠怒、沃尔夫的暴躁和固执形成了鲜明的对撞,两个人情同父子的关系就此割裂。影片到这里没有采用“10年后”的字幕将两人此后的经历一带而过,而是交代了柏金斯又获得了海明威、而沃尔夫拜访了另一个知名编辑菲茨杰拉德。虽然他们后来的组合也产出了精彩的作品,但是却少了那种默契和无话不说的推心置腹。《天才捕手》几个场景衬托出这种对比:两人不约而同地回到之前经常去的黑人爵士酒馆中买醉、独自坐在曾经一起讨论剧本的火车上看着陌生人发呆……两个如同失恋般的男人或怅然若失、或魂不守舍。当两个人不知道如何收拾的时候,一场出人意料的变故使沃尔夫提前做出了决定,当他大病醒来的时候立即颤颤巍巍的向医护人员要来纸笔给柏金斯写信。影片中,午日的阳光透过白纱窗帘倾洒在病房里,沃尔夫颤抖的笔尖写下“Dear Max……”联想到影片前期对他平日写作着魔状态的表现,观众不仅会想到若是没有柏金斯的有力节制,恐怕斯人早已离去。在电影中,观众看到两个彼此融入到生命中的个体,生活里互相尊重,在文学上相互推崇,事业上相互成全,一路上相互扶协。虽然离开一段时间,而且“离开谁都能活”,但是命运让他们相遇后便无法使他们忘记彼此间的羁绊。影片没有依靠肉体的流血来证明彼此的紧密,但他们的精神却早已融入在一起,浓于血。

关于友情的作文范文6

成为微信的第N个用户

我第一次接触微信,是在2012年12月15日的一个偶然场合,一位相交多年的朋友帮助我:“你好土哟!现在啥时代了,还打电话?有啥事情直接在微信上聊就是了!”于是,我晚上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载、安装微信,注册后登录,成为微信第271823983个用户。

尽管我年过半百、已有18年纪检工作经历,但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现代人,也有三朋四友和三亲六戚,需要倾诉和交流,学习和娱乐。我想,只要我实实在在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我应该可以成为一名微信达人吧。

我没有料到的是,或许是因为纪检监察干部的身份,我的微信之旅并不是一帆风顺,反而碰了几回钉子。

“招兵买马”遇冷

既然我已在微信星球安营扎寨,当务之急就是招兵买马。但纪检干部的朋友圈,除了要两厢情愿,还得门户相当、志趣相投。截至目前,我的朋友圈有644个好友,除了我的弟兄姊妹,便是亲戚朋友、单位同事,只有少数几个外单位的熟人。

在蓬溪,我从四川省农机校毕业参加工作起,就在这方土地上穿梭,不是跟许多人或其父辈有过交集,就是有过工作上的联系,人脉也比较广。同时,自认处处与人为善,人品也还过得去。于是乎,我在第一时间通过短信、QQ一对一地向弟兄姊妹、亲戚朋友、单位同事和曾经有过交集的熟人发出开微信、加好友的邀请。让我哭笑不得的是,人们也许是认为跟我没有一点耍头,或者是担心留下把柄,有十几个曾经有过联系的熟人,就跟事先商量好了似的,有意无意地问一句:“李哥,你有事吗?”、“李叔,纪委有事情找我?”便没有了下文。

更让我纠结的是,一个当年与我曾从小玩到大的熟人,还有一个也曾同为纪检干部的朋友,我信心满满数次给他们发出邀请却都石沉大海。总不至于回回都在忙、次次都遇上有事吧。

谈天说地有界

国人的攀比性奇强,从来都不患寡而患不均。身处正风肃纪第一线,纪检干部正人还需先正己,无论是聊天还是发图片、传视频,都得恪守自己的职业立场和为人风格,既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也不能卖弄斯文、故作深沉。

我每天都抽时间关注朋友圈,翻看朋友圈的新闻。仔细品味好文章后,也会常常点赞,还会根据不同内容分别转发给朋友或发到朋友圈。同时,我还关注了“我们都是纪检人”、“大庆路桥头堡”、“廉政t望”、“管理智慧”、“一路书香”等近30个知名公众号。而我发在朋友圈的东西主要有四类:一是各级纪检机关工作动态;二是知识性与趣味性强的文史知识、人生百味、奇闻轶事,如“唐诗宋词妙语之最”、“中国画的神韵气质”等;三是蓬溪新近发生的事情;四是分享走过路过见到的美景,个人的照相作品等。

我提醒自己,上班时间千万不能玩朋友圈,这样会损害自己和单位的形象,也违反了工作纪律。2015年5月26至28日,经县委相关领导批准,我随县公安局领导一行到巴广德绵四市考察学习廉政文化建设,所到之处特色鲜明,个人感触颇深。我仍然坚持在下班时间登微信、发消息,以致发出的消息常常比实际发生要延后一段时间。

2015年7月下旬,我随家人到都江堰公休,沿途拍了不少美妙的景致,我发照片的时间特意选在回蓬溪的周末,以致遭受朋友诘问:“你到底是啥子时间去的哟?”

微友们都在关注什么?

空余时间,我也常常看我的朋友圈。因为年龄阅历不同、职场位置各异,每个人的关注点都不一样,我微友的朋友圈除了分享各自的职场趣事和幸福生活,其他大多数内容与个人的兴趣、爱好相关,一般而言,阅历越丰富关注的东西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