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素质教育范例6篇

谈素质教育

谈素质教育范文1

一、对师德及为人师表的要求

提高教师素养重在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应该说目前的教师队伍业务素质普遍较高,但业务素质并不能替代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重中之重是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建设。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一个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敬业爱岗,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并具有渊博的学识,掌握学科前沿、发展动态,还应勇于创新。没有高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不能培养出高素质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的。

二、教师要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破除满堂灌的陈旧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确保基础理论“必要与够用”的前提下,不断调整和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增加内容的实效性与操作实践性比例。由于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是采用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只会死读书,读死书,会应试,但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较差。美国大学生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值得我们借鉴。他们注重加强学术气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现代教学理念,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开放式、研究式的教学新模式,即教师通过教学研究,进行研究性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研究性的学习,将教师的研究性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参与知识构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达到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三、对教师知识更新的要求

教师要树立再教育的观念。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量迅猛增长,知识信息空前丰富,知识更新、转化非常之快,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每个人都应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不断地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对教师来说知识更新有更迫切的需要和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努力进行知识更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创新的能力。同时,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信息素养,具备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知识的综合化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科学设置综合课程已成为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只有课程设置内容综合化,才能够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作用。

四、对教师个人能力结构的要求

教师能力结构中包括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机智等内容。

(一)言语表达能力

言语,是教师用以向学生传授知识或施加影响的最经常、最重要的形式。言语表达能力是教师的教育才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教师都应该自觉地注重自己的言语能力的训练,以使自己的言语达到下面几点要求。

第一,准确通俗。主要表现在遣词造句上。

第二,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运用判断去推理和论证时,必须符合逻辑规律的要求。师在课堂上的言语应以口头言语为主,口头言语,书面言语(板书)和书面言语“口头化”交替使用。言语手段和非言语手段同时使用,即要借助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言语手段来加强自己言语的表现力。教师在讲课时,要一面讲授,一面仔细地听着自己的讲授,同时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并根据自我的监听和听众的反应,随时对自己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进行必要的调节。

教师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并非生而有之,也非朝夕可得,它要求教师有丰富的词汇储备,掌握语法的规律,有一定的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修养,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训练,不断地发展。

(二)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所面临的对象是构成为一个集体的班级,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组织管理是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是使教育影响发生作用的组织保证。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的能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

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综合性能力。除了表现为对教学工作的组织之外,很重要的是表现在对良好班集体的组织建设上。教师必须善于计划和安排,要有周详的布置和检查,并形成完好的秩序和制度,造成良好的环境,使学生都认真地去实现教师的指导。

教师组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充分地运用学生集体的力量去推动各项工作,尽量避免“单枪匹马作战”。实践证明,通过小组以及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帮助去解决某些棘手的问题,往往比教师亲自处理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新的、意外的情况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决定合理的处理方式付诸行动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教师善于观察、熟悉情况、敏捷果断和富于经验的产物,是教师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水平的结晶,它集中表现了教师的教育才能,是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一个教师可能具有丰富的知识和一定的教育本领,但是如果他没有迅速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本领的能力,在突然出现某种新的问题或意外的情况面前,他就很可能束手无策,难于应付。教育机智要求教师在瞬息之间,能正确地估计情势、掌握大量的“情报”,并估计自己行动的环境。在选择行为措施时,要注意到教师自己和学生之间已经形成的关系的性质,还要估计对学生集体可能产生的教育影响。教育机智要求教师十分重视自己的行为后果,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讲究教育分寸,是教育机智的重要原则。在教育工作中,很多手段都只适用于一定的范围,有一定的限度。例如赞许、奖励、惩罚、谴责等措施。用之得当都会有积极的作用;但如果教师不加分析,一味滥用,就会产生与预期相反的效果。教师机智与教师的性格特点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教师不可忽视自己性情的陶冶。要学会遇事能够镇静、安详,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要能轻松而准确地判断情况,谨慎而迅速地做出反应,满腔热情地进行工作。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目前,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达到上述要求,还需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努力。建设一支跨世纪的、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简洁.高校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1).

谈素质教育范文2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语文教师

在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教育,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地位。面对国际竞争,二十一世纪之初,我国开展了新一轮的广泛而深入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的发展,着眼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列宁曾经说过:“学校教育质量最终取决于教师素质和水平。”在学校教育的所有课程中,语文是百科之母,是基础的工具性的课程,对语文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对其他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担任民族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师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更显得任重而道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师要能成为学生的良师和学生人格形成的模范,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语文教师必须在探索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来。

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落实素质教育的“三要义”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素质教育的基本渠道在课堂,语文的课堂教学必须落实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精讲,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训练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每一个学生都参加学习、参与训练,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二是全面提高。就是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能够教学生基本语言文化知识,而且具有与德育、美育结合的客观条件,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如鲁迅的小说、茅盾的散文、郭沫若的诗歌、老舍的戏剧以及高尔基等外国优秀作者的一系列思想性、艺术性极强的精彩华章,都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用的素材。三是主动发展。就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愉悦、主动求知、主动发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文道兼修,教导合一

文道并重,教导合一,这是中国教育实践的重要经验。语文教学首先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生积累文学文化素养的同时,在政治思想上能明辨是非,学会爱憎好恶;性格上积极向上;感受华彩文章的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的真谛,实现思想和情感的升华。为此,语文教师必须文道兼修。语文教师应该是思想品德高尚,坚持真理,言行举止堪为学生表率的教育工作者。要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语文教师还要加强业务修养,不断提高教书水平,教导合一,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在语文课中大多是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来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充电”,以自己扎实的基本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如通过朗读,我们既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归田园居》《荷花淀》所勾画的意境美,也可感受《麦琪的礼貌》《小二黑结婚》所表现出来的结构美和语言美。教师还可以通过文章的线索、词句、创设情境等方法诱导学生步入胜境,领略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境界。

三、提高语言素质,突出说写能力的培养训练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其“说”的水平和“写”的能力尤显重要,因为“说”(口头表达能力)不行,无以为师,“写”(写作能力)不行,无以为范,只有说写俱佳,方可锤炼成出类拔萃的语文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 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还应做到说理述事具有逻辑性,描述人物具有形象性,范读谈话具有感染性,借助手势,具有谐趣性,发音正确,富有精确性,举一反三,具有启发性,阐述分析,富有教育性。

从“写”的角度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只的一大难点,要教好学生写作文,语文教师是关键。既要自己知道“怎样写”,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写”,因此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写作基础,掌握写作规律,通晓各种文体的知识,擅于不同文体的写作,语文教师要把自己工作中的作法、总结、感想等用笔论述出来,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样,既为学生做出榜样,又为自己成为学者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四、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适应未来语文素质教育的教师,必须大力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教师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宽容精神,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基础,真诚地接纳、尊重和理解学生。

五、多积累,海纳百川

积累的途径是很多的,向书本学习,以书为友,以书为伴,在古今中外的著作中汲取营养,温故而知新,厚积而薄发,让自己成为知识长河中的一泓活水,这样,个人的专业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升。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北大附中校长、特级教师程翔总结说:“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认识到好老师也是学生托起来的,没有学生的敦促,就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给我的启发影响不限于学习,在做人上,学生的优秀品质也值得教师学习。向同行学习,技高为师。向自己学习,在反思中前行……

总之,时代呼唤素质教育,改革呼唤素质教育,处于素质教育改革浪潮中的语文教师应积蓄力量,默默坚忍,痛苦裂变,最后才能突破自我,羽化成蝶,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谈素质教育范文3

关键词:中学;数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就其本质来说,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教育目标的。“素质”一词包涵了更多内容,它不仅重视受教育者所接受的知识和技能,更关注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多个方面的发展。素质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发展,人的可持续的、更长远的发展,这是和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地方。应试教育更关注眼前利益,完全为一张试卷而努力,往往陷入某种固定的思维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无疑有许多现实的困难。从数学这一学科来看,素质教育更容易被人忽视,以为数学本来就是机械的、无关情感的学科,谈不上什么素质不素质。持这一观点的人,大多是远离数学的人,不懂得数学素质在当今社会是多么的重要。本文拟从当前数学教育的弊端谈起,就数学素质的提高在理论上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何为数学素质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需立足长远。普及教育与精英教育并不矛盾,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与照顾个别学生的教育也不矛盾,它们是有机的整体,互为前提。所以,数学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能在考试中拿高分,还必须为学生提供丰饶的成长土壤,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有人认为,所谓的数学素质是一个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在处理数形规律、逻辑关系以及相关矛盾时的悟性和潜能,是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数学能力、数学品质的和谐统一,而数学思想和方法则是数学素质的精髓。论者认为,一个人的数学素质表现在四个特征上:第一,数学意识。用数学的眼光、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看世界;第二,数学语言。它是一种科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第三,数学技能。不仅包括基本技能,还包括“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解决,形成数学建模的技能”;第四,数学逻辑。数学是逻辑的体操,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①

在我看来,这些是数学素质的显性素质,其隐在的情感方面的素质也不容忽视。

二、数学教育的弊端

据新华社马德里2008年7月21日的报道,在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中国队以总分217分的成绩获得团体第一名,三名获得满分的选手中有两位来自中国,②可谓成绩斐然,但这并不能说明问题。数学家丘成桐到杭州与取得好成绩的数学尖子见面,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他说:“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根本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是做习题的机器,这样的教育体系,难以培养出什么数学人才。”目前,在中学数学教育方便存在多种弊端,阻碍了中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其弊端主要表现在:

1.缺乏对非智力因素的足够认识。许多学生,也包括老师总觉得数学学习与文科学习无关。诚然,从短期效果来看,诸如语文、历史等学科对数学学习是没有直接效果的。然而,这些学科对于培养个人情商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越是优秀的科学家越是离不开情感力量的支持。

以华裔数学家丘成桐为例,他在追求和探索数学的至美境界时,并没有把眼光局限在数学一个方面。他总是随身携带一本《史记》,他在接受《东方之子》的采访时谈及数学和文史的关系:“因为我和朋友在做数学的时候,看一些问题看得很微小,看得很微观,单做一个很小的问题,一点点地做,没有一个很宏观的看法,我觉得看历史对我宏观训练(有帮助),……所以我看问题的方法跟很多我的朋友不是一样,跟我的学生也不是一样,我想跟我看文学的看法有一点点相同。”而文学则是他在情绪低潮时候排泄感情的一种方法。③这一点很值得我们这些数学老师学习。

2.在教材安排和课堂教学上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论者指出,目前数学教材在编排上重应用而轻原理,常以实用与否来取舍教科书的内容,对原因和原理解释不够,其实,在学习过程中,追求原理是培养数学素质、能力和思维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此外,教材的开放性不够,中学教材与大学教材衔接不够。④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更重视题型,往往把眼光放在习题的解答上,努力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让学生记住的往往只是概念、定理、公式等等,而疏忽了对数学兴趣的培养,没有把数学的魅力展现出来。

3.单一的评价体系。对于大多数数学教师来说,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只在那一张试卷上。它不能考查出数学学习的能力和潜能,也不能考察出一个学生的创造思维,更不能考查出学生对数学文化和价值的体会和认识。这个评价体系——不过是评价标尺,也不能称之为体系,仅是把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来看待,缺乏对数学这一极具魅力的科学的充足认识。这表现了对数学的集体的普遍的误解。这个评价标尺更反映出人们观念上的落后。

三、如何提高数学素质教育

首先在于端正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树立长远的教育观念,自觉抵制着眼于应试能力培养的做法。鼓励数学特长班的开设,但必须避免走向一个极端,不能减少、割裂或者剥夺了学生文史方面的学习和熏陶。目前,几乎所有学校学习奥林匹克数学的做法已遭到了专家的批评,它的副作用也渐渐的显露了出来。

其次,丰富课堂教学。这里的丰富是指:1.为学生多提供具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许多时候,学习思维的练习远比得到一个固有的答案要重要得多;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到某一种思路上。正确固然正确了,但如果打压学生的“怪想法”,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会僵化和固定,其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再次,关注想象和灵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是思维的舞蹈,在数学思维中,想象推演了数学的无穷魅力,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获得更多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在数学领域中,许多高深的问题都是以“假想”“猜想”的形式出现的,这正是想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注释:

①韩学锋.《关于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j]》.《科技资讯》.2009.03.

谈素质教育范文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显著提高了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使得更多的适龄儿童得到了最基本的学习机会,素质教育的开展给基础教育带来了诸多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农村小学带来了诸多挑战与困惑。

一、教师自身素质问题

素质教育对教师思想、知识、能力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首要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这与过去的一贯“应试教育”体制是相对应http://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具备更高的素质要求。然而在农村教师队伍中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学历、职称与教学能力存在着较大的落差。

二、教学设施问题

教学资源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没有教学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设计也是空谈。新课程教学模式要求开放式、参与式、互动式等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而这一教学模式顺利实现的一个前提就是需要有较多的教学资源硬件做支撑。而这一教学资源目前在农村小学普遍缺乏,学生没有获取知识、信息的图书馆;没有拓宽视野、增强理解的科技馆;也没有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的博物馆;更没有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网络资源。

三、教师培训问题

教师培训工作是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础。农村小学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学校领导的认识不到位,选送意识不强,起不了专业学科的引领作用,不能高标准、高起点地把握、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工作,难以担起形成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重任。加上学科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而且缺少师资培训的条件,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四、领导者的认识问题

校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没有校长的组织参与与引领,素质教育的实施很难推进。在农村,部分小学校长仍以试卷分数评价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实施新课程素质教育等待、观望措施,积极性不高。甚至认为实施新课程素质教育是教师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这种非“业务型”校长虽擅长和热衷于事务管理,但自身业务素质薄弱,缺乏系统的学习与新课程素质教育研究,使新课程素质教育的实施缺乏有效地领导、组织和管理,并且不能与教师一道研究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能发挥有效指导和引领的作用。

五、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1.政府要确立均衡发展的教育观念,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摆上日程,把教育工作的重心落实到每所小学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上来,整合资源,科学规划,积极推进农村小学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有效遏制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积极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素质教育的均衡发展。

2.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目的选送专业教师参加培训,提高学科专业引领作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教师的自学、自研精神。不断

转贴于

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强调新课程学科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

3.正确认识、理解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小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谈素质教育范文5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生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所以对“人”的解读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课题。我所说的“人”,不仅仅指教育对象,还包括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教育是人(教师)培养人(学生)的活动,也是由人(教育管理者)来评价和宏观指挥的活动。

一、教育对象

学生的存在赋予教育存在的价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所以对这类人的理解关系到教育的方向和教育的成败。我们不妨到素质教育的定义中去寻找对作为教育对象的“人”的理解:素质教育是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发掘其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教育对象在身心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由此,我对学生这类人有了以下三方面理解。

1.学生是具体的人,是有个性的人。教育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了解学生是最基础的工作,如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各个学科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情绪特点等。只有把握住学生这个具体的人,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学生是作为主体的人,是需要培养主体精神的人。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把知识定义为教学的核心目标的话,那么情感、态度、价值观无疑是育人的核心目标。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积累与主体精神逐步形成的过程,在学习中获得知识是初级目标,而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自主精神、探究意识、克服困难的意志、与人合作的态度等则是高级目标,是最宝贵的教育成果。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健康的主体精神相结合,才是培养人的高境界,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3.学生是整体的人,是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把学生看作一个整体的人,对其方方面面的特点进行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二、教师

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和执行者,教师应该是怎样的人呢?笔者从教师的职业追求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教师首先应是素质教育理论的探索者。有位知名的教育家有这样的论述:教师是最有价值的教育因素。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教师素质有多么重要,再科学的教育理论,再合理的课程目标,都是通过教师的理解和加工,然后在教育活动中贯彻和执行的。执行得是否科学合理,应该取决于教师的理论高度和教育基本功的厚度。再者,当前仍存在教育信念建立的问题,这也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深层次的实施。如教师是否相信学生自我成长的能力?教师是否相信学生的价值判断?教师是否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这些问题都依赖于对素质教育理论的探索。

2.教师应该是有坚定道德信念的人。在这里,道德既包括教师自己在做人方面体现出来的道德,更包括在教育工作当中体现出来的职业道德。有人说,教育就是一种有目的、正面的影响。我很赞同这种观点,当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肯定是非常重要而意义深远的。这就要求教师用良好的道德形象给学生树立榜样,用最美的内心去教育和感化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

三、教育管理者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会不自觉地思考――教育管理者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当然,促使我们思考的动机十分明确、具体,如教育管理给我们的导向是不是明确,教育管理者是否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管理工作是不是一种单纯的束缚等。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有许多的困惑,如专项工作太多而影响教育主题;组织活动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而活动本身被曲解成了最终目标,进行被动的、机械的训练;评价指标的表面化和过于资料化等。基于上述困惑和思考,我有一些肤浅的认识。

1.教育管理者应是素质教育理论的专家。我对教师素质重要性的理解十分明确,而教育管理者的素质影响的是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发展,更影响所辖范围内教育工作的开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很难想象,一个外行管理者能造就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或是打造一所教育氛围浓郁的学校。

2.教育管理者应是宏观的指挥者,是科学评价教育的人。我所说的宏观指挥,即是反对管理工作过分具体、过分机械。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需要教师有创造性的工作,过分具体与机械只能回到应试教育的源头。教育评价直接影响教育的发展,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发展,反之则是教育的危害。教育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是效果滞后的工作,很多工作难以考核和量化。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有科学的、促进发展的评价方法,用教育家的眼光去看待教师和教育工作。

谈素质教育范文6

关键词:语文 教学 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143-01

如何从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即要使课堂教学变成学生自主学习语言的天地,又要不断开拓课外空间,让学生学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其次,语文教师还必须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语文学习变成学生自觉的行动。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使教与学得到和谐统一发展的保证。

1.情感相融

心理学认为:师生情感相融的程度越高,教学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活动,说到底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是知识的交流,而且是情感的交流。当学生对教师抱有好感,他们就会非常愿意听从教师的教海,会以积极的态度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哪怕是有困难也不退缩;相反,如果学生对教师不信任或有逆反心理,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甚至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教师要用爱心作为启动语文教学的动力,要学会用爱心去打开学生的心灵的窗户,做到心理相容;要学会体谅和赏识,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2.以读代讲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少讲解,特别是课文中较浅显的文字,可以读代讲,较难处的文字也要多留时间让学生通过“口诵心维”的方法理解,让他们自读自悟,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教师要用重点提出的方法,让学生多遍朗读,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在感情朗读中加深理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中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自学语文的能力。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课文配音带,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能增强学生朗读的技巧。

3.提问式教学

对学生而言,只有通过大量的思维锻练,才能切实提高思考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则必须“多问”。但是,提问式教学力戒满堂讲和不加选择地乱问,特别是那些学生看着课本原文就能回答的问题。要精心设计一些有思维价值、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去引导学生广开“思路”,多进行联想、质疑等思维活动,结合背景去领悟课文的深刻内涵。另外,提问式教学还有效地锻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写作教学

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台素质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写作教学要注意加强“读写结合”,要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写作要点,仿写课文片段或改写、续写课文,或写读后感等方法,让学生多练笔。教师还要多指导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并坚持写周记、日记,作文课上要求学生写后要自读、自评、自改或互评互改。这样,平时融入练笔,作文课上精点细拨,写作教学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开拓课外空间

长期以来,一本教科书,几乎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全部,这不仅封闭了学生学习语言的接融面,又限制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空间,因此,语文教学还要不断地把学生从课内引导到课卟,做到课内外结合,拓宽知识面。

1.课前展读与课后延读

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或之后,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搞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 这样即能增加知识量,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锻练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其可谓一箭三雕。

2.佳怍欣赏

语文教学的另一方面,就是要抓住教学内容,不断地引导学生欣赏名篇佳作。例如,在学习了《草船借箭》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通读《三国演义》原著,让学生在名著中领略大作家刻画人物的手法和故事情结的描述技巧。这样学生在饱览了群书后,将能有效地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3.生活指导

素质教育要求的语文教学结果是:受教育者要精于读、长于写、敏于听、善于说,并且有丰富的人文修养,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因此,语文教学要把每篇课文当作指导学生生活的例子”,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认识生活,参与生活的,并指导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让学生在与人交往和社会锻练中学习别人语言运用的艺术,从而有效地锻练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同对还能培养学生生活的胆识、勇气与自信,并磨练其意志,增长其才干。

三 、培养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语文教学必须特别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做到六善。

1.善查

就是善于查工具书,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或课外阅读时,凡遇到语音或意义不清楚的字词时务必查阅字、词典。并逐步形成查的习惯,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量、阅读效果和自学能力。

2.善记

就是善于记笔记,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要求学生要把书中的精彩句子或读书感想随时记下来。教师要不定时的抽查,促使学生形成记笔记的习惯。

3.善背

就是善于背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把课文中的妙笔背下来,对于课外阅读时遇到的名篇佳作也要反复诵读,要让学生逐步熟记一部分名言佳句,精彩段落,并从中体会语言运用的技巧。

4.善问

就是善于提出问题,俗话说:大疑大学问,小疑小学问.无疑无学问。学习贵在于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深入思考,才会获得新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找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

5.善辩

就是善于辩论,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一些有争论的问题,要放手让学生去辩论。这样,即能集思广益、交流学术,又能加强口头最达的能力

6.善用

就是善于运用,语文教师要不断地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随时运用出来,学习以致用,活学活用,久而久之,就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有效”,不管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要让学生自主的发展,从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上一篇卖米读后感

下一篇开幕式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