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可行性报告范例6篇

奶牛养殖可行性报告

奶牛养殖可行性报告范文1

2014年至今,“倒奶杀牛”成为国内奶牛养殖行业挥之不去的噩梦。由于国外低价奶源进口量增大、国内乳企纷纷提高自建牧场比例等因素,国内奶源持续面临卖不上价,甚至遭遇拒收的现实。

最佳质量与“最艰难时期”

根据《报告》,2009年以来,农业部共抽检生鲜乳样品15.1万批次,抽检对象覆盖所有奶站,监测指标涵盖所有违禁添加物。其中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检测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

“乳制品抽检不合格率仅为0.5%,其中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标签不当所造成的不合格。”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主任李松励说,与国内相比,乳制品不合格率比其他食品低2.7个百分点;与国外相比,欧盟对不合格产品的通报比例明显高于我国。

不仅安全,而且优质。监测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生鲜乳中乳蛋白和乳脂肪的平均值都已远远高于国家标准,而且超过欧盟标准。从部分数据上看,国产牛奶的质量还要优于进口。比如,牛奶中的糖氨酸越高,就表明牛奶营养价值越低。检测显示,国产常温奶中糖氨酸平均含量为196.1毫克/100克,而进口产品达到227毫克/100克。

“通过近3年的风险评估研究,大量数据表明,我国奶产品质量整体情况较好,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王加启说。

与频频“报喜”的质量相比,奶业的产量和销量令人担忧。有媒体近日在呼和浩特市、福州市等多地的超市里看到,牛奶、奶粉打折销售几乎是常态,不少产品还多次推出“买一送一”活动。

“去年的产量、销售,基本上都是停滞不前的,行业总体形势很困难。”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美菊说。据统计,去年全国生鲜乳产量同比仅增长了0.8%,乳粉产量甚至下降了近5%。销售收入下降的省区有11个,而2014年只有5个。

“目前国内有5%至20%的奶源过剩。”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说,国内正常的奶粉库存应该在10万吨以下,但目前估算大概有40万吨左右。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说,许多养殖者不得不将奶牛当作肉牛卖,有的挂在网上8000元都没人要,“目前这个阶段可能是最艰难的时期。”

倒奶杀牛弥漫整个行业

尽管9月是产奶旺季,但河南省中牟县奶牛养殖企业负责人曹经理却高兴不起来。今年,她所经营的养殖小区转型升级成为牧场,硬件升级,负债增加到3000万元,但养殖规模却从此前顶峰时期的上万头,缩减到了不足2000头。

“现在到处都在倒奶,奶牛杀的杀,卖的卖。转型负债高,但不转就是死。”据曹经理介绍,今年春节时,鲜奶收购价跌到每公斤3元以下,可是刨除固定资产成本等,每公斤牛奶的成本要超过3元。尽管赔钱卖奶,奶农仍要面临乳企时不时的拒收,产出的奶只能成吨倒掉。如今,中牟县的养殖场已倒了至少50%。

河南奶农面临的困境不是个例。有媒体采访的陕西几家养奶牛的企业均反映,养奶牛入不敷出,每产出一公斤奶亏损几毛钱,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年多。

陕北靖边县奶农闫喜利的养殖场去年还保持了1000头的养殖规模,到今年只剩下500多头。“杀了一部分、卖了一部分,实在是扛不住了。”闫喜利说,自从奶价下滑以来,牛奶已经没有利润。为了把奶牛养下去,他不得已去贷款,还欠了100多万元的高利贷。“实在没钱了,就卖几头牛还债,再扛一阵子。”闫喜利说,这样下去卖牛也坚持不了多久,因为像他这样规模的小牛场在纷纷倒闭。

“养牛也有过好光景,2013年奶荒时,一公斤牛奶能卖到6块多。”闫喜利说,过去他和蒙牛每年签一次合同,把出产的牛奶包销给蒙牛。利润最好时,他的牛场一天出产5吨牛奶,每吨净利润500元。但今年以来,蒙牛不再续签合同,他的牛奶也卖不出去了。

奶牛养殖业亏损的阴霾,不仅笼罩了中小企业。2016年上半年,大股东为蒙牛的国内规模最大奶牛养殖集团现代牧业年中业绩报告亏损5.66亿元,这也是该公司有史以来首现亏损。此外,同为大型牧场的西部牧业2016年上半年也报亏2666万元,净利润同比缩减248%。

面临三重困境

调查发现,当前国产奶“不叫座”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全球奶业遭遇第三波“世界性寒流”,我国奶业难以“独善其身”。去年以来,国际奶价不断下探底线,欧洲奶农游行示威,新西兰奶农跳楼自杀的新闻屡见报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进口大包粉价格已由正常时期的2.2万元/吨左右下降至现在的1.5万元/吨,国际国内原料奶成本倒挂,迫使部分企业放弃国内奶源,最终造成国内生鲜乳产能过剩。

二是产品结构、布局失衡,“倒奶潮”和“喝不起”共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总工程师刘兆彬表示,当前市场上的一两元的“塑料袋”奶越来越少,奶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主要原因是企业流通和广告成本居高不下,低价奶不赚钱了。”

赛科星集团牧业总经理乔绿说,现在制约中国奶业发展的瓶颈就是消费,没人喝或者喝不起。“企业想方设法吊人胃口,生产很多高端奶,反而使得低端消费打不开。”

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认为,部分企业的发展战略失误也造成了消费下滑。2013年“奶荒”后,部分企业提高产品档次,推高产品价格,使得2015年我国平均乳制品终端价值比2013年初涨了40%。在这一轮涨价潮中,有些中小企业“跟风”上高端产品生产线,但在居民消费能力下降后,产品大量滞销。

三是糟糕的舆论环境导致百姓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恢复缓慢。专家表示,三聚氰胺带来的“信任危机”至今仍然存在,更糟糕的是,乳业就此成为舆论最热衷的“棒打”对象,虚假报道和网络谣言四起,进一步摧毁了国民信心。这些高频率转发的谣言,使消费者对乳制品望而却步,给整个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

在高鸿宾看来,当前,我国奶业发展面临三大突出困难。“一是奶价低,目前大型养殖场的生鲜乳收购价格同比下降10%,小规模养殖场生鲜乳收购价格同比下降15%;二是卖奶难,受消费下行压力,乳品企业限收生鲜乳,限收量约占生鲜乳生产总量的10%;三是亏损大,据监测奶牛养殖亏损率达50%,且亏损情况继续蔓延。”

一方面是产业发展的“喜忧参半”;另一方面则是“内忧外患”的局面:一边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者饮奶信心不足;一边是国际品牌的强势入侵,市场空间缩紧。

更令人担忧的是乳业之间的“暗战”。一名业内人士表示,2009年以后中国连续出现上百起针对乳业的安全事件基本上都是虚假或夸大的,其中多数都是为了打击竞争对手。“当前中国乳业利用食品安全问题打击对手,一打一个准。上海冒牌奶粉事件中就有网络水军在背后助推,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

乳企自建牧场扩容

国内奶牛养殖业遇困的原因,从行业龙头企业的公告中可窥探一斑。2016年7月,现代牧业曾盈利预警称,由于受进口大包粉和复原乳的冲击和影响,原料奶市场形势严峻及销售困难,导致截至2016年6月30日止,该公司生产的原料奶中11%以上被喷制成奶粉。受国内奶价普遍下跌的影响,公司每吨原料奶的平均售价下跌11%。

国际奶业经济学会的数据表明,今年5月,全球原料奶均价为每公斤1.44元,而中国10个主产区均价为每公斤3.46元。5月3日,新西兰恒天然全球乳制品交易会上,全脂奶粉的拍卖价为每吨2176美元,比2013年最高时每吨5208美元降低了58.2%。近期,进口奶粉到岸价为每吨1.8万元,而国内接近每吨3万元。

“近年来国外优质奶源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国内外奶源价格严重倒挂。”广东省奶业协会顾问王丁棉表示,今年以来,国内包括液态奶、奶粉等在内的乳品进口量已达到总量的近30%,远超以往水平。目前常温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家已有27个,品牌多达近100个。

“国内奶企如今多在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加强自有牧场建设。这既强化了奶企的原料质量问题,又平衡了养殖风险问题,对外协式的养殖小区依赖度已大幅降低。”河南一乳企负责人称,近年来国内乳企纷纷在海外建设牧场,扩大自有奶源比例,也是目前国内养殖户受创的原因。

据Wind数据显示,伊利自建牧场比例已达80%至90%,自有奶牛规模约8万至10万头。蒙牛已提出未来将投资30亿元至35亿元自建牧场。光明与皇氏乳业自建牧场规模均已超过20%。此外,河南最企花花牛目前自有牧场也已达11个。

奶业正值变革期

“让乳企纷纷出国寻觅奶源,除了价格因素,还有品质考虑。”上述河南乳企负责人认为,尽管目前国内养殖企业倒奶杀牛情况普遍,但优质奶源仍然紧缺。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养殖企业纠结于产能过剩的当口,高端产品正成为乳业巨头的盈利增长点。蒙牛乳业2016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272.6亿元,同比增长6.6%。对收入增幅贡献较大的产品为特仑苏、纯真及蒙牛纯牛奶。

伊利股份2015年年报也显示,旗下金典、安慕希等高端产品的收入占比,较上年提升近5%。2015年,花花牛也随市推出了其高端奶产品领畅,上市不足一年即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之一。

“国内奶产品消费正向高端化、精细化转型。”陕西乳品安全生产协会秘书长王伟民认为,现在小奶厂销路不畅,导致下游养殖户牛奶卖不出去。

王丁棉认为,尽管上半年曾有一段“奶荒”炒作,使奶价出现小幅回升。但他判断,市场远没有达到供不应求的情况,奶农的寒冬将持续到明年。

专家认为,从长期看,乳业的外部大环境会慢慢好转,在当前环境中生存下来的企业也将成为“大浪淘沙”后的优质企业。不能用一个时期的特殊情况来描述整个奶业的大方向,我国奶业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

此外,业内认为,中国奶业崛起也需要企业抱团发展,停止恶性竞争。近年来关于常温奶、巴氏奶、干法工艺、湿法工艺孰优孰劣之类的争论不断,部分企业为了证明自己的产品好,甚至不惜攻击同行的产品,从而给消费者造成“中国乳制品质量不行”的错误认识。

“当前奶业面临的困难与宏观经济大环境和国际乳品价格周期性波动有密切关联,但主要原因还是自身的竞争力不强。饲料、人工等要素成本上升快,技术、管理等节本增效能力提升慢,导致生产成本过高。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信心仍然不足,从而为国外乳制品的大量涌入提供了条件,压缩了市场空间。”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说。

专家表示,中国奶业仍然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均乳品消费每年只有36公斤,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奶牛养殖可行性报告范文2

关键词:DHI测定;湖北;奶牛场;应用

中图分类号:S85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6-0072-02

DHI测定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提高奶牛生产管理水平的测定技术,其通过个体奶牛生产性能数据测定和牛群基础数据的分析,对个体奶牛和牛群的生产和遗传性能进行综合评定,发现奶牛育种和生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

1 DHI测定体系的概况

1.1 DHI测定的定义

DHI是一套完整的奶牛生产记录体系,即通过测试奶牛的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等并收集有关资料,经分析后形成的反映奶牛场配种、繁殖、饲养、疾病、生产性能等信息,围绕这些信息可以进行有序、高效的生产管理,亦可为奶牛场饲养管理提供依据。

1.2 DHI测定的限制条件

参测牧场应该按照中国奶业协会关于奶牛编号的统一规定对牛只进行标记,有完整的牛只标识(牛籍图和耳号)、系谱和繁殖情况记录。进行DHI测定前先要与DHI测试中心联系,将参测牛只的出生日期、父母亲号、外祖父母号及最近的分娩日期和留犊情况等信息寄到测试中心,以便及时输入电脑作好测试准备。

DHI测定牛为产后5 d至干乳这一阶段的泌乳牛,测试间隔时间为21~42 d,一个泌乳期进行9~10次测定。测定主要内容为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体细胞数等,测试的内容可以根据生产实际作必要的增加,如可增加尿素氮的测定。

1.3 DHI测定的工艺流程

1.3.1 样品采集 泌乳牛在一个泌乳期中的产奶成绩是通过对其间隔一定天数的泌乳日产奶成绩的抽测估测而得到。这种对某个泌乳日的抽测,称为测定日。两个相邻测定日之间的间隔天数称为测定间隔。

泌乳期内每月采集一次,24 h按比例采样,1 d挤奶2~3次,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如一天3次挤奶,则早中晚比例为4:3:3或3:3:3摄取,比例可因挤奶间隔而作调整。奶样总量至少30 mL,一般为40~50 mL,测定间隔一般为26~33 d,平均30 d测定一次。

1.3.2 样品测试 对样品进行成分测定和记录,测定项目包括乳成分含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总固形物、体细胞数、尿素氮等。测定原理与方法为:乳成分测定是根据红外原理,根据各成分对红外线吸收程度不同而进行分析;体细胞测定是将奶样稀释,细胞核染色,然后通过电子显微镜自动计数而得。

1.3.3 数据处理 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内容包括:鉴定日的乳成分计算,包括脂蛋比、305 d的泌乳当量、高峰日、高峰产奶量、峰值比、持续力、体细胞(SCC)线性分析计算、体细胞(SCC)计算与奶损失等。

1.3.4 形成DHI报告 测定和计算后的数据要交由地区牛群改良协会或牛群改良协会认可的有关单位的数据处理中心,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形成报告,最后将有关信息反馈回牧场。

报告内容:DHI报告提供奶牛当月测定日的所有相关信息,有当天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奶损失、305 d预计产奶量和累计产奶量,有高峰天数,高峰产奶和上月信息追踪等。

1.4 DHI测定的作用和推广意义

DHI测定是一套完整的奶牛生产记录体系,可有效地改进奶牛的饲养管理,提高原料牛奶的质量,搞好奶牛的疾病防治工作,推进牛群的遗传改良。

通过测试每头泌乳牛的生产性能,使牧场管理建立在数据化、科学化的管理之上,大量有效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使得牧场的管理细化、高效,既掌握整体状况,又清楚个体水平,改变粗放型、经验型管理养牛模式。

DHI测定与奶牛育种密切相关,通过在全国推广DHI测试体系,结合后裔鉴定技术可以持续性提高整个国家的奶牛群品质,也有助于建立有效的奶牛育种与良种登记体系,可以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乳业生产水平的差距。

2 DHI测定在湖北地区的应用

2.1 湖北地区DHI测定的现状

湖北地区DHI测定工作相对于天津、上海、北京等地区来说,开始的较晚。在2009年9月正式启动,于2010年开始实施DHI测定项目。

经过3年多的努力,参测奶牛数量快速增长,DHI测定工作在湖北省逐步推进。 截至2012年3 月底,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规模化奶牛场达到 17 个,其中包括 2个奶水牛养殖场, 参测奶牛场占全省规模化奶牛场(100 头以上)总数的 29%。参测奶牛场分布武汉、宜昌等8个地区(覆盖 12 个区县),占全省行政地区的60%。 截至2011年底,湖北省奶牛存栏约5.3 万头,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奶牛占湖北省奶牛存栏量的13%,占参测奶牛场奶牛存栏总量的75%。湖北省参测奶牛场中,90%的奶牛场利用体细胞数据,60%的奶牛场利用乳脂率、乳蛋白率和脂蛋比数据。通过监测和数据利用, 参测奶牛场体细胞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脂蛋比维持在正常范围(1.13~1.30)。

2.2 DHI测定在湖北地区奶牛业中的作用

2.2.1 促进奶牛场生产记录体系进一步完善 DHI测定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求待测牛场将奶牛的基础数据(系谱、出生日期、胎次、分娩日期、干奶日期等)上传到网络,督促了牛场统计奶牛的基本信息;另外每月采奶样送到测定中心,通过仪器分析得到的DHI报告里也包含大量的牛场信息: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体细胞数等。通过DHI测定牛场系谱档案和生产记录工作更加趋于完善,为奶牛的选育选配奠定了基础。

2.2.2 掌握牛场整体水平 通过分析DHI报告,可以获知整个牛场牛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两个方面的信息,反映了奶牛的饲养、生产、育种繁殖、疾病等各个情况,牛场管理者可利用这些信息来改善牛群的饲养管理,提高生产水平或者编制各月产奶计划和相应的管理措施。例如DHI报告中的测定日产奶量,通过计量每头牛的产奶量,区分高产与低产牛,进行分群饲养,依其高低给予不同的营养需要;测定日平均产奶量及产数可用于衡量牛场的盈利水平。

2.2.3 改进饲养管理 DHI报告中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奶产量、日产奶量等都相应的反映了奶牛的营养状况,牛场生产管理人员利用这些信息可了解到牛只膘情、饲料组成等是否合理,经过比较找出原因从而加以改善。

例如乳脂率低可能是牛的瘤胃功能不好,代谢出现问题,饲料长短、组成等不合理。通过比较本月和上月奶量的变化,能够检查日粮配比是否合理,饲养管理是否得到改进。如果饲养管理有改进,日粮配方合理,本月奶量就会比上月奶量增加,否则就会下降。

2.2.4 指导牛群选育 奶牛场在进行选种过程中可依据每头牛的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种公牛的,即参照DHI报告提供的数据,按照保留优点、改进缺陷的原则进行科学而合理的个体选配。根据个体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的高低,选用不同的公牛进行选配。如乳脂率、乳蛋白率高,但产奶量较低的基础母牛,可选用乳脂率、乳蛋白率高且产奶量育种值高于该牛只的公牛配种;对乳脂率低的牛只,可选用乳脂率育种值高的公牛选配;乳蛋白低的,选用乳蛋白遗传育种值高的公牛选配等等。通过对个体牛只的选种选配,提高后代的质量,从而持续推进牛群的遗传改良效果。

2.2.5 监控隐性或营养性疾病 明显症状的疾病可以较容易发现,并及时治疗,但对于症状不明显的一些疾病如隐性炎、隐性子宫内膜炎等较难及时发现,往往要等到这些疾病给生产带来很大的威胁后才能处理。DHI报告中提供的各泌乳月、各胎次的平均体细胞数(SCC)及其变化曲线能够预示隐性炎。

另外分析DHI报告中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关系即脂蛋比或者脂蛋白差可以判断牛群中是否发生慢性营养性疾病。如果奶牛的泌乳早期乳脂率特别高,可能表明着奶牛发生了酮病;如果泌乳中后期,大部分的牛只脂蛋白差小于0.4%,则可能发生了慢性瘤胃酸中毒。通过分析DHI报告可以找出牛群中可能患病的个体,经过相应的检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或者尽早制定预防和保健措施,减少牛场的经济损失。

(下转第 85 页)

(上接第 73 页)

3 目前湖北地区DHI测定存在的问题

3.1 奶牛场内记录的奶牛资料不全

部分牛场是按照自己的方法编的,没有根据中国奶业协会统一规定进行标识,在DHI测试中经常出现有样无编号,样品编号重复的情况,给测试工作带来较大的麻烦。关于奶牛的系谱资料,很多牛场记录不全面,不是无初生日期、无父无母就是无胎次等,DHI测定中心就无法为该牛场的奶牛群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由于奶牛场奶牛的资料记录不全就会引起DHI测定记录无效,那么DHI报告就不能真实反应奶牛场的生产情况。所以参与DHI测定工作的牛场首要的就是要搞好该牛场奶牛资料的编制工作,一定要按照全国统一标准来做,使奶牛资料全面真实,才能保证DHI报告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

3.2 牛场管理人员或奶农对DHI测定认识不足

DHI测定工作对湖北奶牛业的发展和推动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但是牛群改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着眼于短期效益或眼前利益则会影响DHI 测定工作的推广。湖北地区DHI测定工作开展比较晚,许多奶牛场管理者对其认识不足,尤其是对参加DHI 测定后会给自己的牛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认识不足,因此,湖北地区奶牛场首次进行DHI测定工作有一定的难度。测试中心的工作人员要多下奶牛场做宣传工作,将加入DHI测定后给奶牛场带来的好处讲解明白透彻,同时对于首次加入 DHI 测定的牛场要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以利于DHI 测定的推广。

奶牛养殖可行性报告范文3

关键词:奶牛;饲养方式;生产成本;统计指数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3-0732-05

奶牛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中的“朝阳产业”,是促进我国农民增收、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效型产业,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畜牧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奶牛养殖业每年的产量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截至2011年,奶类产量3 825万t,同比增长2.1%,占全球总产量的6%,位居世界第三位。随着不同国家、区域间贸易活动的频繁展开,我国奶牛养殖业面临着竞争和挑战。我国原料乳价格较高,世界排名第三,价格竞争力较弱,在乳制品贸易方面,贸易逆差日趋明显,由2009年的9.7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19.3亿美元,市场竞争力较弱。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上的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如果一国拥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或更低的生产成本和价格,就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拥有绝对优势[1]。可见,价格和成本是决定乳制品市场竞争结果的关键性因素,价格成为创造买方价值的惟一推动力,乳制品竞争力受价格因素主导。在所有这些条件下,由构成奶牛养殖成本结构的因素所决定的乳制品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成为乳制品行业综合竞争力的主要体现[2]。2011年,我国奶牛分散养殖、小规模养殖、中规模养殖和大规模养殖的生产成本与2004相比,年均增长分别为7.80%、7.71%、7.63%和6.96%。因此,对我国奶牛养殖业生产成本的构成、发展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结果进行研究,对提高奶牛养殖户收益、提升市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1 文献回顾

在畜牧养殖生产成本变动方面的研究,李桦[3]利用统计指数因素分析模型,对2000和2003年我国生猪饲养业不同饲养方式的生产成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分散饲养50 kg生猪生产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直接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增加所致,规模饲养50 kg生猪生产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直接物质费用的增加所致,而直接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各项物资的价格及劳动日工价上涨所致。喻闻[4]研究了农户散养生猪的生产成本构成,并对主要成本要素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段的产出弹性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精料、仔猪、人工三个成本要素的产出弹性存在差异,但同一阶段的精料消耗量的产出弹性显著高于仔猪和人工。有研究发现,养殖总成本呈现大幅度增加的趋势,仔畜购买成本和饲料成本增加是总成本增加的主要贡献因素。柴志敏[5]对山西省散养肉羊在2002至2007年期间的总生产成本的变化态势和生产成本中不同类别成本比重的变化态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散养肉羊的养殖成本逐年上升,且用工费用、饲料费和仔畜进价费用是主要的成本构成要素。柳岩[6]利用成本影响因素分析方法,计算出不同饲养规模的生产成本构成要素对生产成本影响程度和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肉鸡养殖的生产成本要素用量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程度大于要素价格影响程度;肉鸡养殖的生产成本构成要素中,3种规模的精饲料费对肉鸡养殖的生产成本影响程度与影响结果最大,其次是仔鸡进价和人工作价。张永根[7]详细分析了2007年黑龙江省不同养殖方式的奶牛生产成本和收益情况,指出牛奶价格和饲料价格比是影响奶牛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市场价值规律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制约奶料比的内在和外在因素。综上所述,成本变动问题研究是不同畜牧养殖业所关注的问题,但是在现有的文献中,大都运用时间序列值表述各成本费用的变化,并未对各项成本项目的消耗量和价格进行分项统计,对奶牛养殖业的研究多集中在省域范围。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基础,运用统计指数因素分析模型,将奶牛养殖业各项生产成本分解成消耗量和价格,并分析消耗量和价格对生产成本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结果,对中国奶牛不同饲养方式下生产成本变动情况进行科学分析。

2 研究方法

奶牛养殖业生产成本由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构成,物质费用的高低取决于各项物质的使用量及其价格,人工费用的高低取决于用工量和劳动日工价,即每头奶牛生产成本的高低取决于各项物质的使用量、人工用量及其价格[8]。统计因素分析模型是一个综合平均的方法,是反映一个结果变量在两个不同时期(基期和报告期)的增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其影响结果和影响程度的贡献量,同时又把影响因素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因素和质量指标指数因素,要求两个时期的指标计量基础和核算范围必须一致[3]。

用q0、q1分别表示基期(2004年)和报告期(2011年)的各项物质使用量及人工用量,用p0、p1分别表示基期(2004年)和报告期(2011年)各项物质价格及劳动日工值,k为个体价格指数。

以可用综合指数体系来反映物质消耗和人工用量及其价格对每头奶牛生产成本的综合影响程度和影响结果。其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综合影响程度:

3 奶牛生产成本变动分析

本研究假设奶牛4种不同饲养方式所购买或取得的物质与服务价格是全国统一的购买或获得价格,不仅可以掌握2004年和2011年有关奶牛饲养物质和相应的服务的价格整体涨跌情况,还可以了解奶牛4种不同饲养方式在相同的物质与服务购买价格下各自的费用项目的消耗量的差异。

本研究选取了精饲料费、青粗饲料费、饲料加工费、水燃动力费、医疗防御费、死亡损失费、工具材料费、技术服务费、修理维修费等直接费用数据及间接费用和人工费用数据,数据来源于 2005年、2012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k为个体价格指数,是根据2005―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逐年相应的价格指数计算而得的。

3.1 奶牛分散饲养生产成本变动影响因素分析

选取2004年和2011年奶牛分散饲养方式每头奶牛生产成本数据,运用统计指数因素分析模型,得到的分析结果见表1。从表1可知,每头奶牛生产成本2011年较2004年增长69.2%,增加金额5 219.9元,由于各项费用的消耗量减少使其降低了6.83%,减少515.59元,由于各种费用项目价格的上涨使其增加了81.6%,增加5 735.49元;其中,每头奶牛间接费用和人工费用分别增加13.30%和126.46%,增加金额171.61元和1 152.36元,由于项目费用的消耗量或用工量减少使两项费用分别降低了28.75%和22.48%,减少370.91元和204.88元,由于费用项目价格或劳动日工值上涨使两项费用增加了59.03%和192.14%,其增加金额为542.52元和1 357.24元。每头奶牛的直接费用增加72.93%,增加3 895.93元,由于项目消耗量增加使直接费用增加1.13%,增加60.21元,由于项目价格增加使直接费用增加70.99%,增加3 835.72元,在直接费用构成中,水燃动力费和技术服务费由于项目耗量下降的影响结果大于价格上涨的影响结果而出现两项费用分别下降10.1元和0.44元,仅青粗饲料费出现消耗量和价格双增加效应导致的青粗饲料费增加112.04%,增加926.99元。总体来看,在分散养殖方式下,成本项目价格涨幅对奶牛饲养成本变动的影响程度大于耗量减少的影响程度,除了水燃动力费和技术服务费下降外,其他费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人工费用涨幅最大,主要是由于劳动日工值的涨幅对人工费用的影响程度较大。

3.2 奶牛规模饲养生产成本变动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表2、表3可以看出:

1)奶牛饲养物质价格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结果起着绝对主导作用。2011年每头奶牛小规模养殖、中等规模养殖和大规模养殖生产成本较 2004年分别增长 68.24%、67.34%和60.14% ,增加金额分别为 5 231.85元、6 394.74元和7 211.26元,其中由于各种费用项目消耗量使其分别降低 6.63%、7.27%和6.03%,降低金额分别为 508.28元、689.97元和 723.19元,由于各种费用项目价格的变化使其分别增长80.18%、80.45%和 70.42%,增加金额分别为5 740.13元、7 084.71元和 7 934.45元。

2)每头奶牛的直接费用占生产成本比重为75%,其消耗量及价格双增加,且价格增幅对直接费用增加影响较大。2011年每头奶牛小规模养殖、中等规模养殖和大规模养殖的直接费用比 2004年各自增长了77.67%、72.46%和66.87%,其中由于饲养物质投入价格升高使其分别增长71.31%、71.71%和 63.45%,由于直接物质消耗量的增加使其分别增加3.71%、0.44%和 2.09%,2011年比 2004年直接物质费用分别增加金额为4 178.10元、4 907.63元和5 752.71元,其中由于饲养物质投入价格上涨使其分别增加了3 978.38元、4 878.07元和 3 416.18元,而由于直接物质消耗量的增加使其分别增加金额为199.72元、29.56元和 2 336.53元。

3)每头奶牛的用工量下降,劳动日工值增加。每头奶牛小规模养殖、中等规模养殖和大规模养殖的人工费用2011年比2004年分别增长了123.63%、 121.00%和66.50%,其中由于劳动日工值升高使其分别增长194.77%、199.69%和 200.25%,由于用工量下降使其分别减少24.14%、26.26%和44.55% ,2011年比 2004年人工费用分别增加金额为 995.58元、1 194.10元和 760.54元,其中由于劳动日工值上涨使其分别增加了1 189.95元、1 453.24元和 1 269.98元,而由于用工量下降使分别其减少金额为194.37元、259.14元和 509.44元。

4)精饲料费和青粗饲料费作为直接费用和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占生产成本比重的67%,消耗量及价格双增加。每头奶牛小规模养殖、中等规模养殖和大规模养殖的精饲料费和青粗饲料费2011年比2004年各自增长了86.72%、87.82%、73.30%和69.94%、71.54%、79.07%,其中物质投入价格升高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结果均大于消耗量的增加。

5)水燃动力费,医疗防御费,工具材料费,技术服务费和修理维修费等费用为保障性物质费用,占生产成本比重的5%。每头奶牛小规模养殖、中等规模养殖和大规模养殖的水、燃动力费和医疗防御费的消耗量下降,价格增加,且价格升高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结果均大于消耗量,所以两项费用均增加;每头奶牛在小规模养殖中,工具材料费、技术服务费和修理维修费的消耗量下降,价格增加,但是消耗量减少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结果均大于价格上涨所产生的影响,三种费用总体下降;每头奶牛在中规模养殖中,工具材料费上涨,主要由于价格上涨对此成本的影响大于消耗量减少所带来的影响,技术服务费上涨,主要由于价格和耗量的同向涨幅所致,修理维修费下降,主要由于耗量下降对此成本的影响大于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影响;每头奶牛在大规模养殖中,工具材料费上涨,主要由于价格和耗量的同向涨幅所致,技术服务费上涨,主要由于价格上涨对此成本的影响大于消耗量减少所带来的影响,修理维修费上涨,主要由于价格和耗量的同向涨幅所致。

4 结论

通过选择精饲料费、青粗饲料费、饲料加工费、水燃动力费、医疗防御费、死亡损失费、工具材料费、技术服务费、修理维修费、间接费用和人工费用等11个奶牛养殖的生产成本构成要素,利用统计指数因素分析模型分析了这些要素对奶牛不同饲养方式的养殖生产成本的影响程度与影响结果。

结果表明:①四种奶牛饲养方式的生产成本、间接费用、人工费用呈上升趋势,奶牛饲养的费用项目的消耗量或用工量下降,价格或劳动日工值上涨,表明价格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结果起着绝对主导作用,其中,劳动日工值增加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程度高于其他成本构成要素价格增加产生的影响。②四种奶牛饲养方式的直接费用呈上升趋势,且费用项目消耗量和价格均上涨,表明价格涨幅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结果起主导作用。③精饲料费和青粗饲料费作为直接费用和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四种奶牛饲养方式下费用均上涨,这是由价格和消耗量同向上涨所致。④保障性的水燃动力费、医疗防御费、工具材料费、技术服务费和修理维修费等费用项目的消耗量或用量在四种奶牛饲养方式下大多是降低的,但是由于相应费用项目价格大幅度的上涨,致使大多数保障性费用项目的费用呈现上升态势。

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奶牛生产成本。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健全经营型和公益性技术支撑体系,健全奶牛养殖培训体系,构建获取奶牛养殖知识、信息和技术的渠道,完善奶农知识结构,提升奶农知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其次,利用先进的饲养技术,高效利用当前粮食、豆类等精饲料和禾本科、豆科、蔬菜等青粗饲料原料,减少饲料的投入量;第三,以奶牛养殖主体为服务对象,以政府为实施主体,对保障性费用项目实施补贴或制定生产资料的限制价格,有效缓解抑制价格的上涨。

参考文献:

[1] 亚当・斯密.国富论[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 昱.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3.

[3] 李 桦. 我国生猪不同饲养方式生产成本变动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7(1):63-67.

[4] 喻 闻. 中国农户散养生猪生产成本要素分析[J].中国乳业,2012(3):5-6.

[5] 柴志敏.山西省散养肉羊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J].农村・农业・农民,2009(6):38-39.

[6] 柳 岩. 不同饲养规模的肉鸡养殖生产成本影响因素分析[J].技术经济,2010(7):85-92.

[7] 张永根. 黑龙江省不同养殖方式的奶牛生产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奶牛,2008(7):54-58.

[8] 李 桦. 我国生猪规模养殖生产成本变动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6(1):63-68.

奶牛养殖可行性报告范文4

一、 主要畜牧业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二、 动物防疫工作 2、疫情报告与监测工作:在去年我们对全县各个行政村另行确定了疫情测报员后,今年我们积极向上级争取落实疫情测报员的报酬,调动疫情测报员的工作积极性。在疫情测报中,我们按照省市要求坚持日常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全面监测与定点监测相结合,及时设立了疫情举报电话,固定专人负责,坚持疫情日报告和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填写值班日志,据实上报监测情况,使疫情监测工作人员固定、信息畅通,充分发挥了疫情监测体系的作用。在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具体操作中,我中心今年对全县11个乡镇共抽检化验布病血清1023份,向市中心送检高致病性蓝耳病监测血清30份,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病原学监测血清40份,牛口蹄疫病原学监测血清25份,检验结果均呈阴性,无阳性病例出现。

三、畜牧新技术推广工作

1、大力推广良种繁育工程

2、狠抓示范村户建设

3、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4、秸杆青贮推广工作

今年秋季我中心按照年初的工作安排,在全县范围内就秸杆青贮做了广泛宣传,争取使所有的奶牛养殖户都能认识到秸杆青贮的好处。同时,我中心向县农业局积极争取秸杆青贮资金扶持,县农业局同意对新建青贮窖每口扶持资金200元,通过广泛的宣传与资金扶持,今年我县新建青贮窖20余口,完成秸杆青贮3万吨,有效改善了奶牛冬季的饲草质量。

5、自然养猪法的宣传推介

按照市场发展趋势与市级业务部门的要求,近阶段我中心对自然养猪法进行了大力推介。首先,我中心对全体职工就自然养猪法进行了培训,使全体职工对自然养猪法有一个全面认识,以便于以后对养殖户进行指导。其次,我中心领导亲自带领专业技术骨干对全县生猪养殖大户进行了走访宣传,使生猪养殖大户充分认识到自然养猪法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资源消耗,降低养殖成本,使生猪养殖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认可这一养殖新技术。通过宣传讲解,我县彭北养猪场已初步设想改建一栋百头猪舍对自然养猪法进行试验、推广。

四、国家良种奶牛补贴项目实施工作

在今年9月份,我中心按照《咸阳市国家良种奶牛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对我县存栏的适繁奶牛进行了良种细管补贴,到现在我中心共从省家畜改良站运回优质、高产奶牛细管5400支,改良当地奶牛2700余头。在该项目的实施当中,我中心根据我县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长武县国家良种奶牛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并按照上级要求,在细管使用过程中认真填写了《咸阳市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冷冻发放表》、《咸阳市奶牛良种补贴配种登记表》和《咸阳市奶牛良种补贴养殖户存单》,并配合上级聘请专家对中心全体人员和配种员进行了相关内容培训,规范了项目实施中冷冻操作规程。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奶牛单产水平,激发了广大农民养殖奶牛的热情,为我县奶牛养殖迅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五、奶牛建档工作

在今年8月份,我中心按照市级业务部门安排,对我县存栏奶牛认真开展了建档工作,在建档工作启动前我们按照要求选派3名专业技术骨干赴省就信息采集、体型外貌鉴定、dhi报告解读进行了培训,随后我中心召开全体职工大会,由3名培训同志就省级培训内容对全体职工进行了培训。在9月份奶牛初步信息采集工作全面开始,到现在信息采集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我们共成功为我县5980头奶牛建立了详细的档案资料,奶牛档案资料建立将为我县奶牛品种改良工作提供第一手档案资料。

六、“三鹿奶粉”事件应对工作

今年秋季“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对全国奶牛养殖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事件发生后,我中心按照上级要求,迅速召开会议,就我中心与事件相关的应对工作进行了紧急安排,要求全体人员进到奶牛养殖户家中,督促其搞好奶牛免疫注苗与环境卫生,指导奶牛养殖户进行科学饲养,严禁使用违禁药品,对已注射抗生素的奶牛,要严格执行休药期,提倡、鼓励散养户入住小区或将牛集中到奶站挤奶,从源头上杜绝含抗生素、掺杂使假等不合格牛奶进入市场,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七、“作风建设年”学习教育工作 八、单位内部管理工作

1、分工负责,任务到人。在年初,我中心召开了领导班子成员会,针对单位领导的专长与实际情况,进行了科学具体的分工。会议决定主任刘宽余同志负责单位全盘工作,副主任杨永科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副主任曹斌儒同志负责畜牧技术推广工作,副书记魏澎同志负责动物防疫工作。由于单位内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到现在,单位各项工作均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无贻误工作现象发生。

2、严格制度,加强管理。自单位成立后,我中心便出台了疫控中心《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生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通过一年的具体落实与实施,我们对各项制度重新进行了完善修改,使现在各项制度更加健全,更具有约束力。一年来我中心无职工因违法违纪而受到处理。

3、坚持周一例会。一年来,我中心始终坚持周一例会制,在会上我中心组织职工学政治、学业务、检查上周工作完成情况,安排部署下周工作重点。周一例会的实施使我中心全盘工作得到及时安排与考核,最大程度上增强了单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九、其他工作 2、招商引资工作。针对县农业局年初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我中心领导多方努力,现已完成招商引资任务40余万元。其中泾川县王金平同志在我县农丰养殖场投资肉牛、肉羊养殖,初步预估投资100万元,现已购回黄牛25头,肉羊150只,到位资金30万元。亭口乡兽医站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市级部门的批复,到位资金12万元。

3、抗震救灾工作。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8.0级强烈地震,且余震不断。受此影响,我中心所属的4个乡镇兽医站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事件发生后,我中心领导立即带队赶赴受灾现场,查看灾情,安排工作人员撤离危险现场,并要求全体职工加强自身安全防护,做好防患工作。在本次地震当中,我中心在积极开展抗灾自救的同时,迅速展开对全县畜牧业受灾情况的调查,并踊跃向灾区捐款3000余元。

4、平安创建工作。在今年的平安创建工作中,我中心领导亲自负责,一手抓单位内部管理,一手抓帮扶村的平安建设工作。在单位内部,我们组织职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单位各项制度,排除安全隐患,一年来我中心无一例不安全事故发生。在狠抓单位内部管理的同时我们深入地掌乡汤渠村广泛开展平安创建宣传活动,协助该村进行治安综合治理,在宣传工作中我们共发放宣传资料500份,刷写宣传标语20幅,使该村的平安创建工作进展良好,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总之,在这一年中,由于我中心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些成绩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决心在下一年的工作中再添措施、再鼓干劲,充分发挥疫控中心服务职能,为我县畜牧业实现大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oo九年工作打算:

1、继续抓好动物防疫工作,严防动物疫情发生。

2、加大畜牧新技术推广工作力度,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效益。

3、加强政治、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全体人员的整体素质。

4、继续加强单位内部管理。

奶牛养殖可行性报告范文5

我受市政府的委托,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做《关于加快奶源基地建设的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加快奶业发展是我市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二、三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鉴于此,进一步扶强壮大我市奶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牧业大市建设步伐,市政府从提升五常奶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出发,成功引进常庆乳业落户五常,结束了我市没有大型乳品企业的历史。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强力推进我市的奶牛生产,真正地为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充足的奶源基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奶源基地发展现状

我市自年启动奶源基地建设以来,奶源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总体表现为:一是奶牛存栏不断增加。截止目前,全市奶牛存栏14785头,其中犊牛3144头,育成牛2738头,成母牛8903头。与年相比翻了近3番,年均增长超过20%。但在今年上半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三聚氰胺”的影响奶牛存栏有所下滑,这给我市奶源基地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二是奶牛标准化饲养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我市加大了对奶牛养殖场的投资力度,先后对兴国牧业、惠农牧业等多个奶牛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高产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奶牛平均单产达到4.5吨。三是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加大。我市饲养奶牛乡镇由最初的红旗、牛家两个乡镇增加到目前的7个乡镇,奶牛养殖专业村23个,奶牛小区11个,标准化奶牛园区(养殖场)4个,奶牛养殖户4515户,5头以上奶牛养殖户1321户。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30%以上。四是奶业产业化链条日趋完善。全市现有奶站31个,其中机械化奶站29个,日收鲜奶近90吨。按照《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要求奶站已全部进行了主体转换,由乳品公司对奶站进行整体收购或租赁,使奶户和乳品企业的合作更加稳固,保证了我市奶业生产安全。常庆乳业的成功引进必将加快我市奶源基地建设的步伐,为提升奶业产业化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乳品企业的基本情况

签约落户牛家工业园区,占地6万平方米,总投资1.68亿元,设计日加工鲜奶能力300吨。现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现正在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预计11月末即可投入生产,初期日处理鲜奶100吨。经过一年的试运行到明年底便可达到日处理鲜奶300吨的生产能力。

三、加快奶源基地建设保障措施

为确保常庆乳业充足奶源供应,市政府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决奶源市场供应不足的问题。

一是整合现有奶源市场,提质增效。我们要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企业的市场运作,将现有奶站全部由常庆乳业进行收购,同时扩大奶站的收乳能力,力争到今年11月末达到日收鲜奶100吨,基本保证常庆乳业建厂初期加工鲜奶的生产需求。

二是利用世行贷款建设万头奶牛场。常庆乳业利用世行奶源专项贷款5800万元在二河乡平房店林场投资建设11处高产奶牛园区,每个园区饲养奶牛500头,经过2-3年的发展,奶牛存栏达到10000头,日交售鲜奶100吨。

奶牛养殖可行性报告范文6

一、引言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让我国乳品行业上游的原奶供应环节的安全问题暴露无遗,乳品加工企业不顾产业链建设的超常规发展模式也备受责难,不少乳品企业开始自建奶源基地。乳业江湖几番洗牌,向产业链上游突进,已是幸存者的普遍逻辑。现代牧业在此背景下加大了运作,公司成立以来,已陆续投资40多亿元,建成万头规模牧场10个,在建规模牧场5个,2015年牧场数量达30个以上, 全部牧场达产后,奶牛存栏25万头以上,奶牛平均单产9吨以上,年产鲜奶突破180万吨以上。

现代牧业在目前的市场环境社会背景下的所获得的成绩与其准确的市场定位是分不开的。本文将用定位模型对其加以分析,从而探索该模式是否能为解决奶源危机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二、现代牧业定位战略分析

(一)现代牧业的一般定位钻石图

从综合资源来说,乳业是一个系统工程,背后拼的是奶源,尤其是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新的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要求新建乳企的可控奶源占加工能力的比例须达到40%,而奶源正是各制品企业的短板。伊利、蒙牛等大企业在自建牧场上投入有限,一个原因在于建设现代化的牧场投入巨大,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是自建牧场的回报周期比建乳制品加工厂长得多。在市场前景不容乐观的背景下,实行全面前向一体化的战略需冒极大的风险。但企业的运营离不开原材料的有效供应,此时,产业链上游出现了需求缺口,作为原材料供应商,准确的定位是把握时机、抢夺市场分额的关键。

图1 现代牧业一般定位钻石图

1.找位——确定目标顾客

作为产业链的上游企业,现代牧业的主要目标客户群就是那些需要优质奶源的乳制品加工商,据称,现代牧业目前生产的原料奶中,70%左右是销售给蒙牛,并与蒙牛签署了长期合作的合约。目前来看,现代牧业生产的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样的运营成绩或多或少也得益于其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

2.选位——确定市场定位点

对于现代牧业来说,不知该称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为坏事抑或是幸事,投资商由此发现了产业上游的空白与巨大商机,现代牧业获得了更多的融资,并牢牢把握了市场对于高质量奶源的需求,将其利益定位于:提供完全安全的健康奶源。而其价值定位则是相应的:令消费者完全的放心。在目前人心惶惶的乳业市场上,这样的定位可称得上一个福音。

3.到位——实现定位战略

从奶源到加工的绝对安全化是现代牧业的首要创举。目前国内乳制品企业的质量安全问题主要就是发生在奶源供应上,而现代牧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就是彻底避免了奶源供应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类问题。其建成的子牧场及新建牧场的挤奶大厅安装了先进的牛奶加工生产线,创造了我国第一个从到嘴头没有任何其它环节,时间不超过两小时的记录,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生产全程的绝对无污染。

现代牧业在整个奶牛养殖过程中,都采用了领先的标准化流程化自动化管理技术。普通的牧场仅能养殖500-1000头奶牛,而现代牧业能够做到一个牧场养殖1万头奶牛。在对牛群管理手段上突出实现以生产性能测定为代表的奶牛生产数字化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系统涵盖了现代牧业牧场的每一头奶牛的各种重要的管理数据,包括出生、繁育、免疫、产奶等信息,保证了牛群的科学养殖、精细管理和规模效应。

现代牧业对每日发走的高端的原奶,体细胞、微生物、脂肪、蛋白质等数据都会录入系统,每周对全群泌乳牛检测一次奶量,各项数据都会一一录入系统,以此监控原奶的质量,确保原奶的高品质。

现代牧业实现了从传统养殖业到现代养殖业的转变,建立规模牧场集约化、数字化、工厂化管理模式,完善全面的、科学的管理体系,解决了我们目前奶牛养殖业存在的防疫风险、环境风险、食品安全风险。

(二)现代牧业下游产品的定位钻石图

由于目前国内养牛主体和加工牛奶主体不是一个利益群体,牛奶加工企业希望原料奶价格越低越好,但是自己销售的牛奶产品则希望价格越高越好,牛奶加工企业的利益不与养牛主体分享。于是,现代牧业准备尝试产业一体化战略,将养殖与加工两个环节合二为一,以解决这个问题。

1.找位:确定目标顾客

现代牧业推出了自己的乳制品品牌,直接面向中端消费者。中国中高收入人群越来越多,他们对食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这类人群一旦消费,是非常忠诚的消费群体。目前来说,并没有更为细化的市场细分变量。

图2 下游产品钻石模型图

2.选位:选择定位点

总体上,现代牧场乳制品属性定位主要体现在产品要素上,利益定位表现为其产品为消费者带来的健康以及醇厚的独特口感。同时,现代牧场直接面向中端消费者,并大力推出了现代牧业贵宾奶卡,使其成为一个可以传递健康的礼品。从价值定位上,现代牧业力图打造一个让消费者完全信任的安全健康的奶制品品牌。

3.到位:实施定位战略

现代牧业奶牛集中圈养,机器自动化挤奶,自动化封装,从挤奶到一体化加工完成,不到两个小时,然后冷藏运输送到客户手里。这个过程,极大地缩短了整个流程中需要的时间,所以现代牧业的牛奶在质量标准上才能远远的超越欧盟标准。

三、结语

目前,现代牧业有限公司已陆续投资40多亿元,在国内建设了十多个存栏万头的大型奶牛养殖基地。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在其尚未成熟的下游乳制品市场上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为了更好地满足目标顾客的需求,现代牧业还应利用更为细化的市场变量对目标顾客再次进行细分。比如选择年龄作为市场细分变量,将目标客户群区分为老年、成年、青少年和幼儿等几种不同的消费群体等等。

2.众所周知,在蒙牛的成长历程中,促销手段层出不穷,具体有户外广告、电视广告、体育营销、公益宣传、事件营销等,所以,加大广告投入与营销力度,是现代牧业发展下游产业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