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范例6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范文1

关键词 :水利工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我国面积广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条件地区差异明显,与之对应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亦是复杂多变,水利工程一般投资较大,稍不注意就将影响工程质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工程地质勘察为工程建设的质量以及运行期的安全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基本上保证了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实践证明,我国目前的病险水库产生的主要原因除了施工质量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前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查不到位。可见,做好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顺利运行至关重要。

2 常见水利工程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可理解为与水利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各种地质因素的综合,主要包括:① 土石类型及其性质;② 地质结构;③ 地形地貌;④ 水文地质;⑤ 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2.1 土石类型及其性质

土和岩石是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地基、建筑材料或建筑介质。它们的类型和性质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2.2 地质结构

地质结构包括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地质构造按构造形态可分为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三种类型。岩体结构是指未固结成岩的第四级土层的结构,包括各种成因类型土层的成层特征、岩相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

2.3 地形地貌

地形一般指地表形态、高程、山势高低、山脉水系、自然景物、森林植被,以及建筑物分布等,常以地形图的形式予以综合反映。地貌主要指地表形态的成因、类型,以及发育程度等。

2.4 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一般包括:① 地下水类型,如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等;②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埋藏深度、厚度、组合关系、空间分布规律及特征;③ 岩层的水理性质,包括溶水性、给水性、透水性等;④地下水的运动特征,包括流向、流速、流量、补给关系等;⑤ 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包括水位、水温、水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⑥ 地下水的水质,包括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水质评价标准等。水文地质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库是否漏水,坝基是否稳定,地下水资源评价是否可靠等一系列工程建设问题。

2.5 天然建筑材料

天然建筑材料勘查应查明工程所需的各类天然建筑材料料场的分布、位置、储量、质量、开采和运输条件等,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 水利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3.1 坝基岩体的工程地质分析

不同的坝型,其工作特点不同,所以对地质条件的要求也就不同。因此,除了对各类坝型的工作特点应有所了解外,特别要了解不同坝型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和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由于坝区岩体中存在的某些地质缺陷,可能导致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坝基稳定问题和坝区渗漏问题。

3.2 边坡的工程地质分析

常见的边坡变形破坏主要有松弛张裂、蠕动变形、崩塌、滑坡四种类型。此外尚有塌滑、错落、倾倒等过渡类型,另外泥石流也是常见的边坡破坏的类型。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有: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岩土类型和性质的影响;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的影响;水的影响;其他因素如风化因素、人工挖掘、振动、地震等。

3.3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理想的建洞山体应具备的条件:建洞区地质构造简单,岩层厚,节理组数少,间距大,无影响整个山体稳定的断裂带;岩体坚硬完整;地形完整,没有滑坡、塌方等早期埋藏和近期破坏的地形;无岩溶或岩溶很不发育;地下水影响小;无有害气体和异常地热。

围岩变形破坏的几种类型:脆性破裂;块体滑动和塌方;层状弯折和拱曲;塑性变形和膨胀。

3.4 水库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水库有两类:一类是在河流上筑坝拦水所形成的人工湖泊,即地面水库;另一类是利用地下蓄水构造,经人工控制形成的地下水库。水库蓄水后,水文条件、库周的水文地质条件都会发生比较剧烈的变化,以致影响库区及邻近地段的地质环境。例如库水升高浸润库岸,风浪作用冲蚀库岸,地下水位上升浸没洼地等。因此产生了各种工程地质问题,诸如水库渗漏、水库浸没、水库塌岸、水库淤积、水库诱发地震等问题。

3.5 软土基坑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软土基坑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土质边 坡稳定和基坑降排水。在软土基坑施工中,为防止边坡失稳,保证施工安全,采取的措施有:设置合理坡度、设置边坡护面、基坑支护、降低地下水位等。

软土基坑降排水的目的主要有:增加边坡的稳定性;对于细砂和粉砂土层的边坡,防止流砂和管涌的发生;对下卧承压含水层的黏性土基坑,防止基坑底部隆起;保持基坑土体干燥,方便施工。软土基坑开挖的降排水一般有两种途径:明排法和人工降水。其中,人工降水经常采用轻型井点或管井井点降水方式。

4 西北地区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问题

西北地区面积广阔,含昆仑山和秦岭以北、贺兰山以西的大面积区域,涉及新疆、宁夏、甘肃、青海、陕西以及内蒙古六省区。该区域地形十分复杂,地貌多样,山地、高原、沙漠、盆地均有分布。从水利工程的分布看,该区域集中了我国相当一部分大中型的水利工程。但是该区域地质环境较差,地质灾害频发,水文气象条件变化较大,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问题较为复杂,能否对该地区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研究,已经成为能否保证该区域水利工程顺利运行及兴建的关键。

4.1 山区泥石流、滑坡、崩塌灾害

西北地区地处印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活动区,该区域发育了大量的断裂带,这对水利工程的实施带来很多不利因素。由于构造活动频繁,西北地区也是我国的五个地震多发区之一,地震引发的活动断裂为山区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创造了条件。舟曲泥石流灾害、玉树地震灾害,无一不是例证。

4.2 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灾害

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成因机理和沿途破坏机制比较复杂,但产生这些灾害的重要原因是过分开采地下水。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城市膨胀、人口增长,丁矿企业迅速发展,当地表水资源已远远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脚步时,只能通过过量抽取地下水的方法弥补。过量开采地下水直接导致地下水位快速下降,进而地面沉降、地裂缝灾害不断加剧。如西北地区的古城西安,地面沉降、地裂缝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好在近年来已经引起重视,各种如地下水回灌等措施正在实施,情况有所好转。

4.3 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问题是困扰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西北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水时间比较集中,雨季多发暴雨,再加上该地区稀薄的植被,这直接导致了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除了该地区的自然气象因素外,由于滥砍滥伐、超载放牧、过渡开垦等历史原因,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问题相当严峻,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个别地区为了眼前利益,置大局于不顾,不仅不严格执行治理保护政策,反而大搞开发,破坏了大量的地貌和植被,更加加剧了水土流失问题。另外,近年来西北地区大量煤、油、气资源的开发,过多生产道路的修建,也对环境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导致了新的人为原因的水土流失。

4.4 隧道工程勘测问题

西北地区山区面积较大,各级水利工程、公路、铁路的修建难免需要遇到隧道工程。例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的西线工程位于地质构造上青藏高原东部巴颜喀拉地块内,块体的四周边界以巨型走滑断裂和逆断裂为特征,构造运动非常强烈,是块体运动引发应力集中和释放能量的主要场所,在这一地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基本都以隧洞的形式穿越这一台地。水利、铁路和公路各项工程的前期勘测工作主要通过地面勘测的方法进行,勘测仪器设备的优劣、勘测人员素质的高低、勘测方法的选择无疑成为形象工程的重要因素。

4.5 高边坡问题

随着我国大规模建设向西部推进,西北地区高山峡谷区的一系列重大的水电建设和交通干线都涉及众多的岩质高陡边坡变形稳定问题,以及黄土高原的高陡黄土边坡稳定问题,露天开矿区也涉及高陡边坡的稳定性问题,还有边坡岩土体的动力稳定性问题。边坡的高度已经远远打破我国的历史记录和世界纪录,边坡规模的增大,边坡工程地质条件更加复杂,使高边坡变形与稳定性成为一个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其中高陡边坡的工程适宜性问题、形成的地质一力学机制、变形与破坏的方式、工程荷载作用下的性状及控制措施与途径是高边坡研究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结语

有什么样的区域背景,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实践证明,作为一个优秀的水利工程勘测人员,不仅要了解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工程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因为工程地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均须与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因此,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交流推广、提高水利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水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范文2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地区差异较大,相应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也区别甚大。对于水利工程来说,稍微的疏忽都会影响到水利工程的质量,进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二者密不可分,只有对其进行细致勘查才能基本保障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正是因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如此重要,我们要加强二者相结合的应用研究,为水利工程的顺利运行提供更多的支持。

一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查的目的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查是水利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必要工作,地质勘查工作的认真进行直接关系着水利工程方案的事实。在具体的实践中,水利工程事故常由地质问题引起,这些地质问题会导致工延长工期,甚至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1.1 水文地质勘查的目的

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主要依靠水文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勘查主要是为了查明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和评价地下水水量和水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水文地质依据。水文地质勘查通过多样的测绘、勘探、观测等方法,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解决一些水文地质问题。

1.2 工程地质勘查的目的

工程地质勘查主要是为了查明工程建筑物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而分析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趋利避害,利用有利地质地形,为水利工程的设计规划和施工管理提供可靠的资料。通常来说,工程地质勘查包括以下四个阶段:规划勘查、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技术施工设计。规划勘查是为了给水利工程选址提供依据,此阶段中主要是搜集和整理编制区域的地质、地形等资料,分析建设水利工程的可能性以及对水利建筑材料进行普查。可行性研究勘查则是为了选定坝址,坝型和引水线路等所进行的地质论证,进一步提供有用的水利工程地质资料。可行性研究勘查完成以后,则是初步设计勘查,是为了查明水库区和建筑物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的地质论证,据以给有关建筑物提供可靠的地质信息。最后一个阶段则是技术施工设计勘查,勘查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优化建筑物的设计的地质资料。

二 常见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

既然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勘查如此重要,勘查之前应当先明确常见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综合了水利工程建筑物相关的各项地质因素。因此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包括:土石类型及其性质、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等。

2.1 土石类型及其性质

水利工程的建筑物离不开土和岩石,图和岩石构成了建筑物的地基、或是建筑材料和介质,土石的性质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影响着建筑施工的技术性和经济性。

2.2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包括地形和地貌两大方面。地形指地表的形态、山势高低、山脉、水系、自然的植被等,这些常在地图上被反应出来。地貌则反映的主要是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类型和发育的程度等。

2.3 地质结构

地质结构由于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构造、倾斜构造和断裂构造这三种。而岩体结构则涵盖了诸多成因类型的土层的岩相变化和空间分布的情况等。

2.4 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类型、含水层与隔水层之间的组合和空间分布、地下水的运动特征以及地下水的水质等。地下水类型包括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等;含水层与隔水层的深度、厚度和彼此之间的组合以及空间分布等也是水文地质条件的内容;同时水文地质条件还包括岩层的溶水性、透水性等特征;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包括了时间变化所造成的水位、水温和水质的差别;地下水的水质则不仅仅包括水的物理性质,还包括其化学性质和水质评价等。水文地质条件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水库漏水与否、大坝的坝基是否稳定等重大问题。

2.5 天然建筑材料

在勘查天然建筑材料时要查明水利工程所必要的各种天然建筑材料地区的分布、储量和质量,是否便于开采和运输,进而为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合理的依据。

三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在水利工程中相结合的应用

3.1 水文地质测绘和工程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是认识和掌握水利工程区域地质构造和地貌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可或缺的调查研究放大。水文地质测绘需要查明以下的内容:与地下水形成相关的水利工程区域的水文和气象因素;地下水如何得到补给,排泄条件如何已经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和含水层的分布情况。而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选取因设计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当设计阶段相同时,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选取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类型、规模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等而定。

3.2 大坝坝基岩体和边坡的工程地质分析

由于工作特征的差异,不同坝型对地质条件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施工之前要特别了解不同的坝型对地质条件的适用与否以及对工程条件有无特殊要求。有的坝区岩体可能有一些地质缺陷,这些缺陷很有可能会导致水利工程出现问题,比如坝基不稳和坝区渗透等。

边坡的工程地质分析也是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相结合的应用之一。边坡变形破坏主要包括了松弛张烈、崩塌、滑坡和蠕动变形等四种。除了这四种主要的变形破坏之外,中间还存在错落、倾倒等过渡的类型。泥石流也是边坡破坏的一种。边坡的稳定情况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岩石类型和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风化和水的作用等、以及人工挖掘和地震等因素。

3.3 水库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

水库包括地面水库和地下水库两种。地面水库是在河流上筑坝拦水而形成的人工湖泊;地下水库则是通过对地下蓄水构造状况的利用,用人力而形成的水库。水库装了水之后,水文条件和水库周围的水文地质条件都将有不小的变化,甚至会影响到水库周边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比如说,水库水位升高,浸湿了水库的岸边,在风力和水浪的冲击下水库两岸被洗刷冲蚀,地下水位的上升导致洼地被淹没等。在此基础上会出现不少的工程地质问题,比如水库渗透、水库塌岸、淤积以及水库所诱发的地震等。

3.4 软土基坑工程地质问题

软土基坑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土质边坡稳定和基坑降排水等两种。我们在软土基坑施工的过程中,要想防止边坡失稳,进而确保软土基坑施工的安全可以合理设置有关的坡度、建立基坑支护进而降低地下水水位等。软土基坑抗降排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边坡的稳定性,对于细砂的边坡则可以防止出现流沙和管涌的现象。一般而言,软土基坑开挖的降排水可以通过明排法和人工降水来实现,二公降水通常用的是轻型井点或管井井点降水的方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范文3

关键词:水文地质;危害;注意事项

众所周知,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勘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毫不夸张的说水文地质的勘察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但是,但就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地质的发展来看,还没有完全意识到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作用,它很容易被忽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关系比较密切,二者之间相互联系,并且相互作用。在岩土体中,地下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岩土体工程的特性具有直接的影响,它又属于基础工程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建筑的耐久性以及稳定性。部分地区水文地质较为复杂,地下水能够引发岩土危害,增加了勘察和设计的难度。

1 水文地质概论

1.1 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也在逐年增加,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安全问题。而建筑物的稳定性、耐久性与水文地质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工程勘察的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都是一个极其重要但很容易忽视的问题。它可以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的特性,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尤其是地理位置比较复杂的地区,这就需要深入分析水文地质的勘察结果,坚决杜绝由地下水引发的各种有危害的情况出现。水文地质勘察在工程勘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准确、合理地查明地下水的水位,不仅可以让资料更加可靠,还可以挖掘岩石体的潜在能力,消除水文地质对岩石体造成的危害,进一步推动工程勘察更好更快的发展,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提供最有利的支撑。因此,加强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2 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应该先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结构和建筑物工程的具体作用和影响,对可能造成的岩土工程危害进行严谨地预测,及早地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的评价应该与相应的建筑物地基的具体基础类型的需求相结合,明确水文地质的可能引起的相关问题,及时提供工程建筑设计时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在查明地下水的自然状态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的同时,也要对以后在人为活动的影响下的变化情况对岩土结构和建筑物的影响进行分析。从工程的角度上来看,应按照地下水与工程的相互作用影响,对不同条件下的地质问题进行评价其次,当选用软质的岩石或膨胀岩土等岩石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岩土工程基地时,必须要注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其可能产生的软化或胀缩等作用。

2 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

2.1 水位上升危害工程地质

自然界有诸多的因素对地下水水位的变化产生影响,其中气候变化、地球引力变更、大气气压的变化以及地上河流的水位高低等一些列因素都包括在内。水位的上升会增加岩土土体的密度,致使岩土产生的压密对工程建设的材料产生侵蚀作用。地下水水位不断变化,岩土膨胀与压缩的便会造成土体自身不断的发生变形作用,裂缝和突起点因此产生,不断加大的裂缝极大的降低了地表建筑物的稳定性,致使建筑物遭到破损。

2.2 水位下降危害工程地质

时代不断的发展促使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越发频繁,过度的开发和利用地下的矿产资源以及水资源,致使地下水大幅度的下降,造成了诸如地面下沉、坍塌、地表裂缝等层出不穷的地质灾害,当前地下水资源的水质不断的加重恶化,不仅仅危害着人类赖以生存、居住的环境,也极大的危害着工程建筑的稳定和质量。

2.3 地下水位频繁变化对于岩土工程质量的危害

气压变化、潮汐变化、水库水位变化频繁、湖泊以及河流变动较大、季节交替等因素都可以导致地下水位升降过于频繁,最终造成的问题基本有:岩土因水位升降频率过大而产生不规律的缩胀变形,逐渐变大的缩胀幅度引发地裂,破坏地表工程建筑;建筑物因石膏地层和钠盐地层的快速溶解发生巨大位移,造成建筑物损坏;因地下水位频繁波动,基础工程中木桩腐烂速度加快,尤其是泥炭土,情况更加恶劣;工程建筑基础材料腐蚀度增大,建筑物使用周期急剧缩短;岩土因受水位变动压力导致密度逐步增大。自然状态下,地下水水位升降产生的动水压力一般比较微弱,对于地表基本没有损坏力度,但是建筑工程中,却是人为的、短时间内扰动土体,自然平衡状态瞬间被破坏,各种压力、动力无法平稳,管涌、基坑突涌、流砂等具有巨大破坏力的灾害随之而产生。

3 水文地质勘察中的注意事项

3.1 提高对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视程度

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需要加强对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视程度。对于涉及到的水文地质问题应该进行深入地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整个工程的设计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使工程施工时能够有效地避免因水文地质不合理带来的施工阻碍。除此之外,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应该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置,严格规划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相关事宜和勘察内容,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水文地质勘察指标进行工作,这样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水文地质勘察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最后,相关的部门还应该加大对水文地质勘察的投入,不断提高和改善水文地质勘察的技术和设备,对有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培训,确保他们掌握先进的勘察技术,从而使整个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更好的进行。

3.2 调整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方法

我们在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测定时,不能单纯的使用一种测定方法,而是应该根据工程环境的具体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选取最佳的测定方法。同时在进行测定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地下水位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进行明确,尽可能的采用较多的指标进行地下水的测量,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测量结果,为建筑工程的正常进行提供科学、可靠地保证。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一旦水文地质勘察不合理,将会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因此我国应重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学习与创新应用,尤其是水文地质勘察,了解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保证水文地质与工程的开展相适应,这对于减少建筑工程危险系数,及保护建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承宏.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要点研讨[J].科技资讯,2014(29).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范文4

【关键词】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危害

引言:

工程地质勘探的准确与否对房屋的建筑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而水文地质着重研究地下水的分布规则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化学、物理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因素及其防治等。所以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研究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和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等问题进行论述。

1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

水文地质评价非常重要,关系到工程勘察的结构,影响建筑工程的实施。首先,水文地质勘察中要注重岩土结构的评价,地下水是影响岩土结构的主要因素,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地基稳固,就必须在勘察时额外注重岩土结构的稳定性变化,以免在建筑施工时,发生地基下沉,为此,在地质勘察时,要全面的考虑到地下水的变化方面以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将重点放在地下水以及岩土结构方面,从而根据建筑物的施工要求,制定出合理的措施,结合岩土结构,从而有利于工程施工操作。其次,要注重对下水位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要考虑到地下水的结构变化,也就是在工程勘察时,从而明确工程建筑的施工目的,进而对整体工程做出准确性的评价方案,从而确保建筑工程顺利进行。

2 岩土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造成危害的主要因素

岩土水文地质条件造成工程地质勘察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两个原因就是地下水动水压力和地下水位升降变化。无论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地下水位的变化,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超过其临界值时,就必然会对工程地质勘察造成地质危害,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引起危害的地下水位变化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

2.1 地下水位升降

经过深入研究水文地质规律,我们可以发现气压、气候、地球与月球的引力变化以及潮汐,附近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等等都会造成地下水的水位反反复复升降的问题。以下几个方面都是受到地下水水位升降引起的:造成已有建筑物基础土的压密影响;通过腐蚀性造成基础工程材料的破坏更严重;地下水的水位变化造成干湿交替而容易破坏;导致具有膨胀性的岩土发生膨胀变形破坏,从而导致地面裂缝而严重破坏建筑物的基础结构。

2.2 地下水位下降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为因素已经成为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比如,人们对地下水的过度使用,修建水库将地下水水源截流、矿床疏干、在流域的上游修建大坝等,这些因素通常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当过大或者过快的下降地下水位时,经常会引发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比如,地下水源枯竭和地下水水质恶化,比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以及地面裂缝等,同样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等,在某些年降水量过小的地方,可能会导致该地区土地沙漠化,而在海边,又可能会导致海水倒灌,工程以及人类所居住的环境很有可能会因为这些地质灾害、环境问题而受到严重的影响。

2.3 潜水位上升

潜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水利工程建设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变化,例如,修地下水库、湖泊、水库、河流等地下水来源地的水文上升。潜水的水位上升会改变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会造成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影响:首先,建筑物的安全性受到软化地基的影响,潜水的水位上升;其次,潜水的水位上升也会导致地基的侧移或者隆起,建筑物倾斜或者墙体破裂是侧移引起的,而建筑物的基础上浮是隆起引起的;

3 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应对措施

面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日益严重的水文地质问题,我们应当利用以下几种措施:

3.1 重视地下水埋藏状况的调查

在进行地下水埋藏状况的调查时,应当把握调查研究的重点对象,创建必须的调查指标体系,明确地下水的类型、补给及其排泄情况、地下水的水位、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幅度及其规律,与此同时,认真评价地下水的情况以及建筑材料的腐蚀情况,针对基坑工程应当加做抽水试验与压水试验,分析评价土层的渗透性能等。预测并评估地下水可能引起的突涌、管涌以及流砂等破坏,并且针对破坏制定科学的、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3.2 加强对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或者规程的学习

我国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拥有了完整的规范、规程系统,在这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中,都针对岩土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及其评价内容作了详细的、科学的规定,工程地质的技术人员在做工程地质勘察时,都会以此作为依据。工程地质的技术人员应当认真学习规范、规程,在掌握相关的规定后,才能达到提升理论水平、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

4 结束语

因为岩土水文地质工作在工程地质勘探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地质结构的因素,严格关注地下水文地质的变化,维持好岩土结构的稳定性,所以我们应当特别重视建筑工程基础地质勘查中对水文地质的调查,由于水文地质条件是组成建筑工程地质环境的一部分,当其条件较差时,将会危害到建筑工程,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者、实施者应当做到实施建筑工程前,并且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而增强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从而完善工程建设的实施,在勘探中,做好水文地质的研究工作,对于后续项目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宝英.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综论[J]. 科技创新导报,2011,07:115.

[2]李能芬.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探讨[J]. 甘肃科技,2011,12:34-35+9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范文5

1.工程地质中水文地质勘查的主要内容

在工程的施工建筑之前进行有效的水文地质勘查,能够减少地下水对于工程建筑的侵蚀,防止建筑物发生裂缝的现象,因此在工程地质的勘查中,需要重视水文地质勘查,并且需要形成相关的书面报告对工程的建筑提供准确的参考资料。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查时,主要进行以下几点内容的勘查:(1)观察地下水对于工程建筑物的影响,分析其可能对建筑物产生的危害,提前制定出预防的措施。(2)在进行地基的设计时,需要将地下水的分析包含在内,需要依照准确的地下水位分析从而确定工程地质的建筑。(3)勘查地下水的自然状态,分析人工的建筑对于地下水状态的影响,从而分析地下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不同的地下水对于工程建筑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查的时候需要结合工程的要求进行。如果工程建筑的重点建筑部分是地下,那么就需要将水文地质的勘查重点放在地下水对于钢筋的影响上,如果需要进行基坑操作,则要对土体的渗透性和含水性进行检验,从而判断土体的稳定情况。

2.岩土的水理性质

岩土体的水理性质指的是岩土和地下水发生作用时产生的性质,当地下水作用在岩土上时,岩土的状态和强度会发生变化,使得建筑物的稳定性发生变化。因此可以对岩土的水利性质进行测试,从而分析地下水的变化。

2.1透水性

利用重力的原理,让水穿过岩土,分析其性能的方法就是透水性检测。岩土的结构越松散,其透水性就越大,在进行水文地质的勘查中,通常采用的是渗透系数来表示岩土的透水性,岩土的渗透系数越高,其对工程的影响就越大。

2.2崩解性

当岩土的土体结构瓦解的时候,通常是在静水的条件下,当粘性土进入到岩土中,岩土的强度和结构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岩土的土体崩解。粘土结构、矿物成分、颗粒等都会导致土体的崩解,并且土体崩解的方式也是不停的,比如石英石是裂开的方式崩解、残积土是散开的方式崩解的。岩土的崩解性和对工程的影响也是呈现正比的关系,岩土的崩解性越大,对工程的影响就越大。

2.3给水性

在地下水的作用下,一些饱和的岩土体的缝隙中会有水流出,这种能力通常用水度来形容。水度也是水文地质勘测中很重要的参数,对于工程的现象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与工程的影响也是正比的关系。

2.4软化性

岩土长时间处于地下水的浸泡中,其强度会减弱,呈现软化的状态,通常用软化性来表示。软化性对于判断岩土的强度和承受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与对工程的影响是反比的关系,通常是软化性越低,工程的稳定性越高。

3.工程地质中水文地质的勘查条件

在工程的实际勘察中,需要根据工程的需要来进行水文地质的勘查。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查中需要注意以下勘查条件。

3.1地理勘查条件

在进行水文勘查的时候,首先需要对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勘查的分析,主要有建筑的地形特点、当地的气候环境等。观察建筑所属地的气候特点,土质情况等。以云南为例,其炎热的气候是必须要考虑进去的。

3.2地质勘查环境

地质环境和水文勘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在进行工程地质勘查的过程中需要对当地的地质环境进行勘查,其内容主要包括建筑所在地的地质结构、地层的岩土特点、地壳运动变化等,从而使得水文勘查更加的准确。云南境内特殊的石灰岩地质需要作为重点因素考虑进去。

3.3地下水水位情况

作为水文地质勘查中最重要的部分,地下水位的勘查决定了工程水文勘查的精确度。在对地下水位进行勘查的时候,主要包括近几年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出现的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关系和地下水的循环条件等。对于地下水的变化进行实时的检测对于工程的施工和使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地下水位的勘查。地下水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土壤水带、中间带、毛细水带和地下水面,观察含水层的分布状态、厚度、地下水层对于建筑材料的腐蚀等。

4.地下水对水文地质勘查的影响

随着季节的变化和降雨的影响,地下水是不断的变化的,在地下水压力和土体压力共同的作用下,地下水对于工程建筑会有很多的影响。首先是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其变化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水位的上升和下降。造成水位上升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比如人为因素、气象因素等。通常是在这些原因综合影响下产生的,造成水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地下水位的下降会造成工程的坍塌、地面沉降等。自然条件下地下水位的变化对于工程建筑的影响并不大,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位变化对于工程建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管涌、流砂等。

5.工程地质中水文地质勘查要注意的问题

5.1将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放在工程检测中的重点

水文地质勘查能够减少建筑工程受地下水的影响,保证工程建筑的安全,因此要首先明确勘查的重要性,提升对其的重视程度。要对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精确的考察和分析,根据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动态趋势,对于其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有效的预防。

5.2确保勘查数据的准确性

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查中,需要对地下水的水位进行有效的测定,因为为了保证勘查的准确性,首先要确定勘查的水层是静水层还是含水层,根据监测水层的不同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勘查方法,在进行静水层的勘查时,要选择稳定的时间勘查,含水层的勘查中需要对勘查进行有效的隔离,从而保证数据的精准性。压水实验是另一个重要的勘查参数,需要进行钻探操作,将岩土的渗透性和抗压能力进行有效的分析,绘出其变化的曲线。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范文6

关键词:水文地质 工程勘察探讨

中图分类号:[P345]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研究分析既有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航片、卫片进行地质解译,结合现场重点调查,为方案选择及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对控制线路方案的越岭、河谷、不良地质、特殊岩土、长大隧道、大河桥渡等重大工程地段,应充分发挥遥感和物探作用,采用以遥感和综合物探为主,辅以必要钻探、测试的综合勘探技术,查明重大地质问题,在建筑工程的地基内,当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下压缩层范围内发生变化时,就能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若水位在压缩层范围内上升时,软化地基土,使其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建筑物可能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若水位在压缩层范围内下降时,岩土的自重应力增加,可能引起地基基础的附加沉降,如果土质不均匀或地下水位的突然下降也可能使建筑物发生变形破坏;我院是云南省勘察设计单位50强之一,主要从事地质灾害评估、勘查、设计与施工、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水文地质勘查、环境地质勘察、矿产勘查及钻探、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程物探勘探、岩土工程测试、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规划及开发整理等业务。持有工程勘察甲级资质、地基基础一级施工资质;地质灾害勘查甲级、设计甲级、施工甲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地热水资源开采施工、评价甲级资质;固体矿产勘查乙级证书;工程测绘甲级资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乙级。

一、工程地质勘察和水文地质的概述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二者的关系十分密切: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岩土体的工程特性,同时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1、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的内容

1)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并预测可能产生的危害;

2)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3)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影响,分析并预测人为活动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反作用;

4)按照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从工程的角度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内钢筋的腐蚀性;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当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应预测产生液化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时,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等。

2、岩土水理性质及其测试办法

在以往的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较为重视,而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的勘察是不够全面的。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而地下水在岩土中有不同的赋存方式,不同形式的地下水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不同,而且影响程度与岩土类型有关。岩土主要的水理性质及其测试办法如下:

1)软化性: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即岩石在浸水饱和状态下与风干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2)透水性: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一般用渗透系数表示,而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注水和压水试验求取;

3)崩解性:指岩土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岩土体的崩解性包括崩解所需时间、崩解量、崩解方式等;

4)给水性: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

5)胀缩性: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标定岩土胀缩性的指标有:膨胀率、自由膨胀率、体缩率、收缩系数等。岩土的胀缩性往往是产生地裂缝、基坑隆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地基变形和土坡表层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二 水文地质的工程勘查

水文地质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勘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具体工程中,一定要根据勘察到的工程所处地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施工计划,真正保证工程的质量。随着工程勘察的发展,其必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勘察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由于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研究不深人,设计中又忽视了水文地质问题,经常发生由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问题,令勘察和设计处于难堪的境地。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在勘察中加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工程勘察中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地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地质工作领域方面,提出进一步增强地质工作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密切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围绕新型工业化与优化布局、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国土规划与整治、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领域,积极拓宽地质工作领域,开展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及非常规能源、低品位矿的利用及尾矿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技术研究等专项调查和综合研究工作;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绘,宜在比例尺大于或等于测绘比例尺地形地质图基础上进行,无地质图时,应同时进行第四纪地质测绘,前四纪地质测绘可采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1﹕5万手图资料,结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需要,做必要的补充地质测绘,水文地质观测点应布置在地下水天然露头、人工露头、地表水体分布的地点以及对水文地质单元界线有控制意义的地点,不应平均布置,地下水动态监测各项实际资料,必须及时整理,认真审查,最终应编制地下水动态监测年报、实际材料图,地下水位、水温、水质动态单项历时曲线及综合历时曲线,必要时,应绘制地下水动态与开采量、气象、水文等关系曲线图,地下水补给资源。主要计算天然补给量和人工补给量;天然补给量也可以用地下水排泄量与储存量的变化量的代数和计算。当地下水排泄量是河水流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时,地下水补给量可采用水文分割法计算。

三、工程勘察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