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解决方案范例6篇

大数据解决方案

大数据解决方案范文1

关键词: 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化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7-6217-03

1 认识大数据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2013年5月10日淘宝十周年晚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其卸任集团CEO职位的演讲中说到:“大家还没搞清PC时代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来了,还没搞清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数据时代来了。”

什么是大数据?

早在1980年,当时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在其著作《第三次浪潮》中热情洋溢地将大数据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不过直到时光抵达2009年,“大数据”才开始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汇。

环顾四周,我们都已经切身感受到了当今的信息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当我们的普通民众在上世纪90年代刚刚接触个人计算机的时候,1MB的磁盘,1GB的硬盘已经是不错的配置。然而现在呢?GB、TB都已经无法满足我们丈量数据大小的需要,PB、EB、ZB已经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丈量数据的大任。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普及,每天都有数以亿计的人在发微博、写微信、更新个人主页、使用社交网站、发表个人评论……全球互联网上每天会有220万TB的新数据产生,90%的数据都是在过去的24个月内创造出来的,如今,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他们对大数据的表述是: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他们对大数据的特性进行了归纳,提出了4V特点,即Volume(数据量大)、Velocity(要求实时性强)、Variety(数据的种类多样)、Value(数据是有价值的)。

而《互联网周刊》则认为“大数据”的概念远不止大量的数据和处理大量数据的技术,或者所谓的“4V特点”之类的简单概念。大数据是涵盖了人们在大规模数据的基础上所能做到的事务,而这些事务在小规模数据的基础上是无法实现的。换句话说,大数据让我们能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具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者深刻的洞见,进而最终形成变革世界的力量。

2 大数据应用的现状分析

最早提出世界已经迎来“大数据”时代的机构则是全球知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而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运用将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大家都或多或少地意识到应该能从这些海量的数据中获取些什么,然而究竟我们能获取到什么呢?

一个被广为传播的典型案例是:在2012年初美国的一家Target超市,一位愤怒的父亲突然闯进来对店铺经理咆哮道:“你们竟然给我17岁的女儿发婴儿尿片和童车的优惠券,她才17岁啊!”经理下意识地认为是店里出了问题,也许是误发了优惠券,于是立即向这位父亲道歉。然而经理却没有意识到,其实这是公司正在运行的一套大数据系统得出的分析结论。

Target会从其会员的购买记录中去了解该顾客的性格、类别等一些列业务活动。上面的例子正是Target为适龄女性创建的一套怀孕期变化分析模型,如果相关客户第一次购买了婴儿用品,系统将会在接下去的几年中根据婴儿的生长周期向顾客推荐相关的产品,从而培养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果然,一个月后,该名愤怒的父亲打电话给商铺道歉,因为Target发来的婴儿用品优惠券不是误会,他的女儿确实怀孕了。

利用数据挖掘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喜好,在凌乱纷繁的数据背后发掘出更符合用户兴趣和习惯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并对这些目标化的信息、产品和服务进行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这便是大数据能带给商家最诱人的价值之一。

随着社交网络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地位的快速提升,大量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自生成的内容)进入互联网,上述价值的实现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事实上,全球IT业巨头都已经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意义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包括IBM、EMC、惠普、微软在内的全球知名跨国公司都陆续通过收购与“大数据”相关的厂商来实现技术整合。

目前典型的大数据应用领域有:

商业智能。例如:用户行为分析,即结合用户资料、产品、服务、计费、财务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细致、精确的结果,实现对用户个性化的策略控制,这在营销网络的流量经营分析中占有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地位。个性化推荐,即在各类增值业务中,根据用户喜好推荐各类业务或应用,这已成为运营商和门户提供商服务用户的一个最有效方式之一,比如应用商店的软件推荐、IPTV视频节目的点播推荐、购物或旅游网站的猜你喜欢等。

公共服务。一方面,公共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把积累的海量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利用,从而提供更为广泛和深度的公共服务,如实时路况和交通引导;另一方面,公共机构也可以通过对某些领域的大数据实时分析,提高危机的预判能力,如疾病预防、环境保护等,为实现更好、更科学的危机响应提供技术基础。

政府决策。通过对数据的挖掘,从而有效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例如: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仅仅9分钟,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就了详细的海啸预警。并且随即NOAA通过对海洋传感器获得的实时数据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制定出详细的应急方案,并将制作的海啸影响模型实时在了YouTube等网站上。

3 大数据解决方案的现状分析

以往谈及大的数据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数据。如今把“大数据”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提及,通常指的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即通过收集和整理生产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数据,然后对其进行整理、挖掘、分析、处理,进而从中获得有用的价值信息。这种衍化出的新的商业模式即为通常意义上的大数据解决方案。

虽然通常意义上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描述了一种通常的行为,但要实现这种通常的行为,往往会遇到诸多技术和硬件上的问题。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大数据包络万象,而且像音频、文本信息、视频、图片等非结构化数据正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增长,加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所带来的如位置、生活信息等富含价值的数据,现有的,或者传统的对数据的处理手段和硬件配置已越来越跟不上数据发展的步伐。

于是革命爆发了!

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就说道:“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

数据需要存储,存储需要设备,存储设备的容量和可扩展性以及读取的速度成为了一大问题(容量问题);大数据不是一日而成的,往往都需要一定周期的积累,在数据的积累过程中,以前的数据和现在的数据在存储上应该是能保持一致的,无论设备升级与否,而且这些数据要长期有效,这是一个持久的问题(积累问题);与持久相对应的,互联网是变化的、经济活动是变化的、整个世界都是变化的,针对某些实时问题,如交易、金融等,用已经过去的数据显然是不合适的,这也是一大问题(延迟问题);大数据包络万象,有些是可以随意获得、和消除的,有些,如金融数据、医疗信息、政府情报等,则是需要按不同级别进行保护和加密的,特别是在需要交叉数据参考的应用中,不同部分的数据有着不同的安全需要,这又是一大问题(安全问题);为了满足上述问题,我们显然可以通过不断加大投入,购买更多的存储设备、雇佣跟多的工作人员、建设更多的数据中心和分析中心,但这一切都是由成本的,特别是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而言,成本和收益永远都是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成本问题);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

驱动商业机构解决上述问题的动力肯定是商业利益。以全球知名的IT制造与服务和咨询提供商IBM为例,其全球CEO调研显示,唯有在数据获取、将数据转换为洞察力、再将洞察力转化为行动力等方面表现优秀的企业,才能有持续的绩效表现。绩效突出者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信息的能力是绩效不佳者的2倍。

IBM认为由于当今企业、市场、社会、政府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传统的数据分析正日益呈现出“大数据”时代的新特点,即容量要求更高、速度要求更快、数据类型多样和数据来源复杂4个方面。结合多家领先市场咨询机构的调研数据显示:

2010-2015年,“大数据”市场年均符合增长率为39.4%,将是整个信息与通信技术市场增速的7倍;管理及维护数据的成本将是购买存储设备所需成本的4倍;全球数据量的年均复合增长速度为59%;未来需要分析的信息源中,混合类型数据所占比重将高达85%;数据分析直接受到服务器性能制约的数据量将占到总体的87%;仅2012年一年,服务器在整体“大数据”市场投资中就将占去14%的比重。

这就意味着传统计算的低效正在为企业发展带来阻碍,企业感到当前的IT系统变得更加复杂且难以管理。数据显示:企业用于运营和维护IT系统的费用已经超过整体预算的70%,并且这一比例仍在持续增长;企业有三分之二的IT项目及解决方案部署超出了原定计划;IT架构的复杂度将以当前速度每两年就增加一倍。

于是出乎绝大多数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IT部门,这个曾经作为企业现代化和创新化能力标志的部门,正越来越成为企业新创新的阻力而非动力。

怎么办?

很多人立即想到了另外一个热词:“云计算”。

IBM全球高级副总裁Rod Adkins认为,当前全球IT领域有了令人振奋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现在每天有大量数据和信息生成,这为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机会;数据中心的挑战也为IT提供了新机会,比如云计算,能降低数据中心成本。

EMC资深产品经理李君鹏认为,大数据本身就是一个问题集,云技术是目前解决大数据问题集最重要有效的手段。云计算提供了基础架构平台,大数据应用在这个平台上运行。目前公认处理大数据集最有效手段的分布式处理,也是云计算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Teradata技术总监Stephen Brobst则表示,公有云架构对数据仓库没有影响,因为企业的CIO不会无缘无故把财务数据或者客户数据放到云上,那样很危险。然而,是私有云架构确实有影响:第一,通过私有云,可以巩固数据集市,减少利用率不足的问题;第二,可以通过灵敏的方式将数据集成,实现业务价值。

于是有人就此理解为:大数据的最佳解决方案是采用云计算和分布式处理,利用互联网将运算能力、存储能力都做分布式的处理,认为这样做就可以最大程度上地降低成本、增加扩展性和灵活性。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最近IBM公司在国内针对百万人口的城市级信息中心制定的解决方案:

面对数量庞大且增长迅速的各类交通信息:120万辆机动车电子卡、4万辆机动车的实时GPS定位、200万笔公交IC卡数据、518个高清卡口的113亿张图片等,该市信息中心的领导意识到,当前多个项目能源消耗大、占地要求非常高、并且原有的网络设备难以满足新增的需求,网络设备经常更换,并且这些相互独立的数据库、服务器和存储,以及不同的访问权限和没有统一的管理界面,让本就压力巨大的数据中心的效率大打折扣,同时也极大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能源和其他各种资源。

IBM给出的解决方案是:

首先,在基础平台上摒弃了分布式的服务器架构,而是采用大型服务器在基础架构上对处理能力、I/O吞吐和主存储进行了整合,这样做的最大亮点是,将原有成百计的分布式服务器整合到了个位数,极大地节省了空间和能源,做到绿色环保;因为不用考虑各分布式服务器之间的互通互联和各服务器之间的状态及负载均衡与调配,节省了相当数量的管理人员;另外大型服务器自身端到端的管理功能和适用于异构工作负载且基于策略的框架,有效帮助信息中心实现中心控制,实现极高的性能。

其次,在整合的基础平台之上,采用“云计算”框架虚拟化设计,实现了智能交通和政务网站的整合。这一方案让用户在使用上可以享受与分布式架构相同甚至更加优越的性能。由基础平台通过虚拟化形成的任意数量的虚机,在统一云管理软件URM的配置下,能够提供统一的管理视图和管理机制,简化在多套异构业务系统环境下系统的运营和维护工作。

而在本方案中的存储部分则采用了运行稳定、性能领先、技术成熟的SAN网络架构,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能为前端各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平台,并且整个SAN网络中的部件都配置了双冗余组件,保证任一部件的损坏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而关键数据库的数据都通过合理的备份策略,定期备份在了物理磁带上,保证关键数据的绝对安全。

总结下来,整合的基础平台,“云计算”框架的虚拟化设计,和定制化的高速存储,打造出了最稳定、最可靠、最安全、最绿色的运行环境,让政府的大数据应用完美落地。

可见,大数据的解决方案不同于纯粹云计算的解决方案,虽然云计算带来了看上去更便宜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但对于往往都有相当数量级规模的大数据应用而言,在基础架构上巧妙地整合和部分的集中,反而能更好地解决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和绿色环保的需要。

4 结束语

大数据为云计算大规模与分布式的计算能力提供了应用的空间,解决了传统计算机无法解决的问题,海量的数据需要足够存储来容纳它,快速、低廉、绿色的数据中心将成为这一切的关键。

然而大数据并不意味着整合的、集中式的服务器架构已走向了末路,相反,大数据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使得我们越来越需要更加高效可靠的大型整合的混合负载服务器,巧妙地整合和适当的集中,将成为大数据解决方案里重要的一种思想和方向,特别是针对关键行业的核心数据,高安全、高可靠、高稳定将始终是使用者的首要考虑。

参考文献:

[1] 维克托·迈尔-舍尔维恩,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大数据解决方案范文2

美团的数据梦想

美团云(Meituan Open Services, MOS)是美团推出的公有云平台,致力于为千万用户提供最稳定、可靠、高效的基础设施云服务以及大数据解决方案。2013年5月,美团云正式对外开放计算资源。公有云推出初期就引发了行业内巨大的关注,资源很快售罄。同年7月,美团全业务实现向云平台的完整迁移和部署。美团云目前全面支撑美团业务,网络流量已经达到了500T/天,承载超过两亿用户的高并发访问量,支持Web端和App端多业务类型,美团云的稳定性、可信性,经过了大规模商业实践的验证。

2015年3月,美团云获得IDC牌照,8月对外开放首个高品质的自建机房。同时,可信云服务大会上,美团云正式通过可信云服务认证,在各项云服务指标的完备性和规范性方面得到了业内的认可,并凭借各项优势独揽“电商云服务奖”。目前,美团云的服务范围覆盖O2O生活服务提供商、在线教育、知名电商、互联网金融、智能硬件、新媒体、汽车等。随着获得了可信云服务认证,美团云也将继续依靠强大的技术团队,不断优化产品,注重用户体验,为更多企业级用户提供最优的底层架构以及稳定的网络服务。

据悉,截止到目前,美团的年度活跃买家数达1.3亿,合作商家超过160万户,预计2015年全年交易额将超过1000亿元。

美团庞大的数据量驱动了美团云大数据分析服务的“大梦想”。美团云CTO李爽谈到,美团云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完全基于开源Hadoop解决方案,降低上手成本,万兆网络互联、支持Native Client和Rest API。此外,李爽还介绍了美团云经典BI产品:客户洞察和在线推荐。客户洞察通过观察、了解客户,将采集到的客户数据转化为所需的信息。在线推荐则是在线推荐筛选目标客户,生成静态名单、营销信息和接触信息。同时,他还举例了中传与美团携手同闯“互联网+”的例子。最后,李爽总结了美团在大数据方面的经验,并展示了美团云的数据平台、业务架构和分析平台。 “美团云致力为千万用户提供稳定的公有云服务及大数据解决方案,通过打造更加稳定、高效和创新活力的新一代公有云平台,我们很高兴和华为在云数据中心网络领域展开全面和良好的合作,并将双方的创新成果成功商用。我们期待这些创新能提升网络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为我们的客户创造更多价值!”目前,美团云正在和更多的企业合作,拓展大数据解决方案。”

携手华为 深耕云计算网络

随着美团网云化业务的爆发式增长,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构建适应未来业务增长的云计算网络?如何持续提升业务上线效率,缩短上线周期?如何简化网络运维,降低运维成本,同时释放服务器能力?如何保证美团在线业务安全永续运营等几大问题,成为美团网建设的核心诉求。

“华为与美团在云数据中心网络领域有着深入且良好的合作,本次美团云成功部署华为敏捷数据中心SDN方案,有效地支撑其战略及业务的发展需求,在业界也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华为交换机与企业通信产品线总裁刘少伟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在企业网络领域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同时,华为企业BG网络产品总工Mark Wu表示:“此次美团云部署的华为CE12800数据中心交换机以及敏捷控制器Agile Controller,旨在为客户打造弹性、简单、开放的云数据中心网络,让网络更敏捷地为业务服务,帮助美团云连接云计算未来。”

详细解读SDN商用网络

为了构建适应未来业务发展的云计算网络,实现美团云 “稳定提升价值”的理念目标,美团与华为在SDN领域展开战略合作,携手共建面向云数据中心的SDN商用网络。

■SDN实现租户网络自动化,加速美团云业务部署

华为敏捷控制器Agile Controller兼容ODL开放架构,通过3类接口、40个API和美团云深度对接,协同美团云平台实现业务快速发放,实现了租户网络自动化,加速美团云业务部署。

■硬件VXLAN构建多租户网络,服务器性能提升2倍

美团云部署华为基于硬件VXLAN方案,把支持租户的数量由4K扩充到16M,以适应业务爆发式增长;同时通过CloudEngine交换机采用硬件VXLAN构建多租户网络,实现租户间的隔离,服务器性能提升2倍;另外,硬件VXLAN方式支持异构多虚拟计算平台,相对软件方式有很好的兼容性。

■端到端业务路径可视,实现租户网络精细化运维

华为Agile Controller敏捷控制器与CloudEngine交换机配合,打破overlay网络中虚拟网络的运维黑盒,由Agile Controller构造下发探测报文,网络转发节点逐跳上送路径信息,实现VM层面的转发路径可视,物理和虚拟网络统一运维。

■业界最佳的“双”平面扩展能力,支撑业务爆发性增长

在控制面,华为Agile Controller敏捷控制器支持业界最大的1:64弹性集群,支持业务无损升级;在转发面,全球最高性能的CE12800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支持160Tbps交换容量,单线卡支持3.6Tbps的交换能力,是业界水平的3倍;线卡支持100ms超大缓存,满足大数据业务需求;整机支持平滑演进,满足美团云数据中心5-10年业务发展需求。

■业界最强的抗攻击防护方案,保护业务可用性

大数据解决方案范文3

在过去十年中,以APC英飞集成解决方案为代表的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在用户中获得了良好的反馈。英飞集成解决方案也成了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标杆和风向标。标准化、模块化的数据中心设计和部署思路已为广大中国用户所接纳。

施耐德电气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业务拓展经理金东认为,快速的部署、灵活的可扩展性、高可用性和更低的总体拥有成本,一直是用户在设计和部署数据中心时的核心需求。在云计算、大数据高速发展的今日中国,上述需求更加突出,而标准化、模块化的架构依然是数据中心发展的主流方向。从英飞集成解决方案到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施耐德电气始终在引领数据中心的创新与探索。

一样不一样

作为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一个典型代表,集装箱数据中心在前两年异军突起。一个能够放在卡车上穿梭于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只是想想就感觉到非常酷。集装箱数据中心以其模块化、快速部署、灵活移动等特性赢得了某些行业客户的青睐,比如互联网、石化行业和一些大型的园区等。这些行业对数据中心的建设有共同的需求,比如要求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更短,或是由于业务的需要,要求数据中心具有可移动性,可在野外或空旷的场地上快速部署等。

那么,集装箱数据中心与现在被提及的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之间又有何异同呢?“一样,一模一样。”多年从事数据中心研究的吕先生重复说,“无论是集装箱数据中心,还是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都要求先了解用户的需求,接着在工厂对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进行预集成,然后在客户现场快速部署。”

“集装箱数据中心与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是一样的,只不过集装箱数据中心是在一个标准化的集装箱外壳内部署了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而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并不局限于这一形式,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多样化的定制。”曾经专门从事集装箱数据中心业务、现在自己创业的黄新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过,集装箱数据中心与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的基本特征相同,都强调快速部署、可移动性等。有些集装箱数据中心就直接采用了标准的货运集装箱,显得比较简陋,而且受到货运集装箱自身条件的限制,数据中心的维护便利性受到影响。而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是对集装箱数据中心的重新包装,是一个更‘高大上’的概念,针对不同应用环境可提供不同型号的解决方案。”

在记者采访到的一些用户和企业中,相当一部分都认为,集装箱数据中心与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没有区别,还有一些用户知道并考察过集装箱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但对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知之甚少。那么,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与集装箱数据中心究竟有没有差别呢?金东分析说:“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的范畴比集装箱数据中心更宽广。通常来说,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指的是所有预先在工厂环境集成并检验,且可快速在现场部署的模块化的数据中心。施耐德电气提供不同类型的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方案,其中包括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和其他形式的解决方案,比如撬装式等。传统的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定义仅仅是从外在的表现形式来描述的,而没有真正体现出模块化数据中心方案的核心价值和理念。”

如果说英飞集成解决方案引领了过去十年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发展,那么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将是数据中心未来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将引领下一个十年的数据中心行业发展。英飞集成解决方案所代表的IT空间模块化解决方案依然是当前数据中心市场的主流解决方案,而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则是在英飞集成解决方案成功架构上的自然延伸。英飞集成解决方案实现了整个IT空间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而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则在英飞集成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实现了IT空间与基建空间的整体标准化与模块化。

一直专注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北京博悦能集团目前就销售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集装箱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虽好,但其空间是受限制的,运维空间更显局促。”北京博悦能集团董事长程小丹向记者表示,“我们并不看好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前景,但是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的市场估计会增长比较快。我们还有一类属于拼装机房的解决方案,许多传统客户对此种解决方案非常感兴趣,机会不错。”

数据中心工程产品化

在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用户对数据中心的部署速度和可扩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户需要更加快速和简化的方案和架构。传统的数据中心构建方式不仅周期长、扩展性差,而且数据中心设备的兼容性等问题突出。施耐德电气的英飞集成解决方案将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从1~2年缩短到6~8个月,并可实现IT空间的模块化,整个IT空间的设备兼容性也得到了大大增强。而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可以将数据中心的交付周期进一步缩短至3个月,并可实现IT空间和基建空间的整体模块化。

金东将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特色概括为更简化、更快速和更高效。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最核心的理念是帮助用户实现了数据中心建设工程的“产品化”。传统的数据中心建设方式就像我们自己去中关村购买零部件攒一台PC,而预制化的数据中心建设方式就好比是一台一体机,具有高度集成的特点,插上电就可以轻松使用。

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功能全面的数据中心,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占地面积小,内部结构更加紧凑、高效,而且具备了传统数据中心所有的功能。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并不等同于更好的PUE或更高的能源效率,企业若要获得这些特性,还需要大量的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建设经验、专利技术和实施能力。正因为施耐德电气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施耐德电气提供的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用户实现极低的PUE和很高的能效。当然,这与用户的部署环境、用户选择的具体方案有很大关系。

记者曾经听到过一些使用集装箱数据中心的用户抱怨,由于集装箱内部的空间有限,技术人员在维护设备时,转身都比较困难。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是不是也存在类似问题呢?其实,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并不是简单地将设备堆砌在箱体内。依靠多年的数据中心建设经验与研发优化能力,施耐德电气的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充分考虑了空间的利用与人员的操作便利性、安全性,这是很多集装箱数据中心方案所不能比拟的。

黄新刚向记者表示,用户必须在数据中心的快速部署与成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施耐德电气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可以将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从传统的1~2年缩短到3个月,至少可以节省13%的客户初期投资(主要是从设计和安装部分节省出来的),如果再考虑到省去了建设大楼等带来的额外投资,那么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的成本会更低。不过,记者采访到的一些用户也表示,他们还是会投资建设一个机房,IT系统肯定会置于室内,而UPS、制冷系统等模块可以考虑放到室外。

目前,市场上存在许多不同的集装箱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而从交付速度、实施经验与整体质量等方面衡量,良莠不齐并不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因此,用户在选择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时必须擦亮眼睛。一个真正可以为用户带来价值的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要求方案提供商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丰富的数据中心建设经验、完整而全面的产品线、强大的研发实力与积淀、本地技术支持能力。施耐德电气在这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施耐德电气此前收购了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领域的领军者AST Modular。AST具有14年的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建设经验,在全球拥有450个成功案例,这将进一步巩固施耐德电气在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市场的领先优势。

变革需要时间

施耐德电气认为,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不仅仅适合大型企业,而且也适合中小企业。对于可移动性、部署速度要求高,或者企业自身场地条件不具备的用户,都可以选择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例如,施耐德电气就为石油和科考行业的用户提供了车载或船载的移动数据中心,为制造企业提供了独立的集装箱数据中心,还为IT企业提供了可快速部署的预制化数据中心等。

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变革,更是对传统数据中心建设和运维方式的变革。那么,用户接受这种变化会不会有一定难度?施耐德电气认为这并不难。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发展的思路是帮助用户更加简化数据中心从设计到部署、运营的全流程。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使得数据中心的设计和部署过程得到了极大简化,将用户从耗费大量精力的传统数据中心设计和建设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更加专注自己的业务,这样的转变正是用户迫切需要的。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将费时费力的数据中心工程变成了一个简单、集成的产品。

在欧美等地,预置化模块数据中心已经是一个用户普遍接受的解决方案,但仅从过去几年集装箱数据中心在中国的推广情况看,还是有些水土不服。以美国为例,它具有信息化程度高、地广人稀、人力成本高昂等特点,且模块化数据中心有一定的发展基础,这些都使得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的理念更易推广。目前,中国用户对于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的认识还不深,而且中国在土地与成本结构上也与美国存在显著差别,这些都使得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在中国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不过,施耐德电气依然看好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凭借可移动性、简单灵活的架构、部署迅速等优势,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有可能在石油石化、电信、IT和政府行业率先取得突破。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工程师胡杰表示,他们也曾经了解过集装箱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但最终并没有采用,原因有很多,比如能满足应用要求的集装箱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并不多;从思想观念上很难接受相对“简陋”地置于空旷场地上的集装箱解决方案;集装箱数据中心的维护并不便利,尤其是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很难保证集装箱数据中心内部的洁净度、温湿度等,布线也不好处理。“数据中心最关键的还是保证其持续运行。因此我们对数据中心的可维护性要求非常高,必须尽量避免运营风险。”胡杰表示。

目前的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只能满足UPTIME的T2和T3标准,而中国许多大规模的数据中心都在追求T4标准,这会不会成为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一处硬伤?金东解释说:“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作为一种完整的解决方案,其本身并不局限于T2、T3标准。传统数据中心可以满足的,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中也都可以实现。我们的基础设计目前面向T2与T3标准架构是基于当前大多数用户的选择。针对T4标准架构或其他特殊需求,我们还可以提供其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大数据解决方案范文4

模块化与集成化相得益彰

集成化解决方案逐渐盛行。与IT领域一样,集成化的解决方案在数据中心领域也越来越流行,将电源、制冷、监控、机柜等部件全部集成在一起,可以简化系统的采购与部署。施耐德电气推出的集成方案——英飞集成系统已经有十年时间。现在,施耐德电气不仅有针对企业级用户的英飞集成系统,而且有针对中小企业用户的Mini-英飞集成系统。有时,一个机柜就包含了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的所有主要部件,一个机柜就是一个数据中心。

集成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几乎所有主流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商都已经提供集成化的解决方案,包括施耐德电气、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伊顿、科华、台达、华为等。在集成化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能否提供端到端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包括咨询、设计、解决方案、实施、服务和运维等),也成为衡量厂商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节能减排重任在肩

电费是巨大负担,节能减排重任在肩。一方面,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节能的设备;另一方面,企业在数据中心整体的优化、降低能耗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

在数据中心的制冷方面,动态制冷、靠近热源制冷、自然冷却等概念日渐流行。有效利用自然冷源和创新的技术,在提升制冷设备自身效率的同时实现整个数据中心能效的提升和节能降耗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制冷作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数据中心能源消耗的大户,其优化和管理应该引起用户的高度重视。

创新由硬及软

UPS是一个相对成熟和稳定的市场。从UPS产品来看,技术方面并没有太大变化。行业用户最看重的还是UPS的效率。像高频机、直流供电这样的话题还是业内追逐的热点,但是并没有突破性的技术出现。精耕细作垂直行业市场是UPS厂商的核心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又重新进入UPS市场,并在国内外诸多行业树立了样板客户。总体来说,单纯UPS产品的竞争已不是热点,针对数据中心的整体解决方案才是厂商比拼的焦点。有的厂商通过自主研发或收购,不断扩展产品线,进一步强化提供整合方案的能力;也有的厂商虽然专注于某一领域,比如制冷,但通过多种方式与合作伙伴一起提供完整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在二、三级市场以及中小型数据中心里,整合式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受欢迎。

管理与服务将是竞争的新焦点。用户对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主要是硬件)的关注度一直比较高。但是仅有好的硬件,并不能保证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行和节能减排,数据中心的持续优化与节能降耗与监控、软件管理以及运维息息相关。现在,越来越多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厂商开始发力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CIM)软件市场。DCIM软件可以统一监管理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和IT设备,及早发现系统中存在问题,并提前报警,从而提高整体机房的效率。

科华恒盛生态节能型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绿色节能、智能控制双管齐下

科华恒盛致力于推进生态节能型数据中心的建设,采用环保节能技术,逐步将风光互补等新能源技术引入数据中心,将太阳能发电幕墙和风力发电系统相结合,为数据中心配套设施提供有效的自然能源。

科华恒盛“云动力”生态节能型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以绿色节能和智能控制两个方面为突破口,从数据中心规划设计阶段的三维仿真智能化设计,到提供自主研发的模块化“端到端”智能精密配电系列产品,再到制冷节能解决方案以及三维综合运维监控系统的智能化管理,科华恒盛通过循序渐进的实施过程,为用户构建高可靠、模块化、一体化的数据中心机房。与此同时,科华恒盛致力于采用节能环保技术逐步将风光互补一体化新能源产品引入数据中心的配套设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生态节能型数据中心绿色解决方案。

云动力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以模块化的结构设计、个性化的产品组合、安装方式简洁、厂家级售后服务为主体,组合出一体化机房产品线。方案由配电系统解决方案、制冷系统解决方案、冷通道系统解决方案、基础环境系统解决方案、IT微环境系统解决方案、综合运维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组成。科华恒盛旗下全资子公司——厦门华睿晟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云动力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为主要载体,致力于打造国内数据中心物理基础架构平台解决方案品牌。

InfraStruxure英飞集成系统解决方案

按需配置 实现高可用

施耐德电气旗下的APC新一代InfraStruXure英飞可扩展高适应性数据中心IT机房架构可缩短从构思设计到安装完成整个过程的耗时并简化工序的复杂性。其供电、制冷、机架、安全和管理组件作为集成系统的一部分进行设计及测试,提供集成软件管理的多功能系统。基于对系统状况的全面了解有助于实现更快速度、更高密度和更加绿色所带来的效益,该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用户确保达到关键应用可用性的目标。作为一款开放式的系统,英飞可以独立部署、按区域部署或分阶段部署,被认为是一个可以为数据中心各种规模IT机房应用提供高可用性并实现节能目标“按需配置”的架构。

新一代英飞系统具有的优势有:供电及制冷能力提高了25%,同时缩小了15%的占地空间;灵活扩展,可根据用户的需求灵活扩展。从最初规划到最终运营的整个阶段更快更便捷,自动规划和设计工具结合开放式集成管理和运营软件。

世图兹CyberAir 3精密制冷解决方案

提供制冷系统

世图兹(STULZ)新推出的CyberAir 3精密空调系统,将EC风机应用于精密机房空调领域,凭借多种方案选择和气流传输设计,实现了其在数据中心领域的“节能使命”。CyberAir 3精密空调系统可以满足极为苛刻的空间使用率和能效的要求,提供了制冷系统,包括了风冷、水冷、冷冻水、双冷源、间接自然冷以及直接自然冷却等各种制冷系统。世图兹利用CFD (计算机辅助流体动力学) 科学地分析、优化机组内部气流传输,其开发出的CyberAir 3精密空调系统采用了新风机和 CFD 优化设计,具有很好的空气传输性能,融合技术精华,创造高效运行的节能效果。CyberAir 3 精密空调系统中风冷、水冷以及间接动态自然冷却机组可选用高效节能的 EC压缩机。EC压缩机采用R410A环保冷媒,制冷量可依据实际冷负荷动态匹配调节。世图兹使用的新型EC风机,其叶轮采用航空级工程复合材料制造。凭借先进的材料和注射成型技术,世图兹制造出一次成型的三维叶轮,增加了风机表面积,降低了风机功耗和噪音,并使得气流传输更高效。

艾默生网络能源DCIM管理系统

完整提供 DCIM 解决方案

艾默生网络能源作为当今DCIM市场的主导供应商之一,利用在供电和制冷领域的研发经验,结合Aperture、 Avocent、 Liebert、 Asco在数据中心管理方面的技术实力,很好地整合并打通了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和IT两个层面,提供数据收集能力。

Trellis动态基础设施优化平台即是艾默生网络能源在DCIM方面的创新。该系统充分利用艾默生网络能源的全线产品,包括资产、电源、制冷的设计和管理解决方案以及嵌入式服务器处理器固件的管理能力,由此便诞生了一个完整的 DCIM 解决方案,可实现数据中心IT和基础设施的统一管理,更好地降低数据中心的复杂性和运营成本,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并为未来做好准备。

Trellis动态基础设施优化平台的核心部件是Avocent统一管理网关(Avocent Universal Management Gateway),这是一个独特的数据中心设备系列。它将远程管理、服务处理器管理和实时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监控以及事件处理集中到单一设备之上。该设备释放了机架空间,通过将多个设备整合到单一的解决方案之中来提供优化数据中心效率和灵活性所需的实时数据,从而降低了复杂度。Trellis平台能够管理容量,跟踪设备存量,规划变更,可视化配置,分析并计算能量使用,优化制冷、供电设备并实现虚拟化。

艾默生网络能源依靠技术能力的成熟运用,研发的Trellis动态基础设施优化平台为数据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带来了应用价值,帮助用户有效提高了数据中心的可用性、能源利用性以及日常维护的工作效率,满足了数据中心既要保持运行效率和可用性、又要控制成本的迫切需求。

英维克XRow列间空调高效制冷解决方案

一体化降低PUE

XRow系列列间空调高效制冷及自然冷却解决方案是英维克以技术积累和产品开发能力,为新一代数据中心设计的作品。该方案突出了制冷、节能一体化的整体技术优势,实现了PUE值降低。在解决高热密度、局部热点等关键问题上发挥出了综合性能。

XRow系列列间空调高效制冷及自然冷却解决方案已经在腾讯、中国银联、中国移动、中国石化、中国联通等多个数据中心大规模应用,帮助用户解决了高热密度冷却问题,实现了数据中心低PUE值,得到认可。

大数据解决方案范文5

及时的转型与永不止步的创新

李树:当今布线市场, 产品的差异化越来越小, 泛达通过何种途径来体现其产品的竞争优势?

Thomas C. Donovan:几年前,泛达便将自己的重心从单一的产品销售转移到了解决方案的销售。得益于泛达产品的多样性和深入性,我们可以更好地向市场提供基于客户需求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泛达的战略注重于与合作伙伴结成战略联盟,比如说思科和IBM。通过双方的优势来开发端到端的物理层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从而优化我们客户的基础设施部署。我们的UPI解决方案就很好地体现了泛达在IT行业中技术领先,思想领先的地位。UPI解决方案致力于帮助企业连接、管理关键业务系统,并实现自动化。在推进企业运营,财务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UPI解决方案具有各项优势,可协助企业降低风险,减少成本,提升业务系统的敏捷性和可靠性,同时保证投资回报的最大化。

李树:如果从产品供应商向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的话,泛达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转变?

Thomas C. Donovan:泛达是经过了一系列深思熟虑后,才决定从产品供应商向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对内而言,首先必须保证这是一个正确的战略,而且公司具有相应的内部资源来支撑这样的战略。对外而言,我们要有对应的工具和恰当的解决方案来提供给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同时我们还与调研公司合作,进行行业分析,了解了整个市场的需求与趋势。当公司内部与外部协同一致时,我们就有了足够的信心,在转型后成功为客户服务,为我们的渠道和技术合作伙伴提供支持,而且会为泛达带来巨大的增长。

李树:创新对于一个公司的发展尤为重要。在中国,创新的话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请您为我们分享泛达在创新方面的作为,泛达在中国的创新又有哪些特点?

Thomas C. Donovan:泛达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创新研究上进行持续投资,传统是这部分投资占公司投资额的10%以上。泛达始终致力于创新,不停地研究市场需求,将资金投入到发展正确的解决方案中。比如说,由于电力成本的增加,客户需要我们帮助他们评估并优化电力方面的散热效率。因此,泛达实验室开发了一种优化型预配置机柜解决方案。如今,这种解决方案已被广泛使用,可以很好地帮助客户提升散热效率。另外还有一个例子,我们的客户向我们反映,他们在远程追踪和设备管理上遇到很多挑战,泛达基于此开发了物理层基础设施软件系统来帮助客户及时准确地记录资产,增强设备(移动、添加、改变)MACs过程中的透明度,并与客户的应用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多年来,泛达始终坚持向客户提供创新的物理层基础设施服务。随着系统聚合以及移动计算处理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客户需要我们帮助他们优化物理层基础设施。因此,泛达目前在北美、欧洲以及中东地区推出了泛达咨询服务业务,该业务同时也是泛达在市场上核心竞争能力的延续,泛达也计划于2012年向中国市场推出我们的数据中心咨询服务业务。

服务中国等于传承与改良

李树:您怎么看待中国布线市场?与美国市场最大的差异在什么地方?

Thomas C. Donovan:中美两国的布线市场存在以下几个关键的不同点。首先,中国的布线市场正处在爆炸式的发展阶段,现在基本上是美国市场增长率的3倍左右,而且很大一部分市场的增长是来源于二三线城市。对我们的渠道合作伙伴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他们需要跟得上市场的需求和大幅的增长速度。另外一点不同是,中国市场的项目需求量远大于美国市场,而且一些大客户的大型数据中心项目时间比较短,需要集中调控,这些都与美国市场不同。最后,在美国市场,6A网线和预配置光纤解决方案的需求量要大于中国。当然,我们也发现中国市场对这两种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认同度正在增加,尤其是在一些数据中心项目和企业核心应用的项目中。

李树: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业务重心移至中国市场,不知泛达是否有同样的战略?您如何看待中国布线市场在未来5年的增长空间?

Thomas C. Donovan:泛达是一家拥有5000名员工的全球化跨国私有企业,是世界一流的解决方案开发商与供应商。我们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达到对物理层基础设施的连接,管理和自动化。

泛达在中国的销售增长非常迅速,现在我们拥有一支近100人的销售和营销团队,为我们的客户以及合作伙伴服务。泛达正不断地在中国进行投资,比如说,在一线城市设立新的办公室,打造全新的客户体验中心,扩大我们在无锡工厂的生产规模。

中国是全世界经济增长量最大,速度最快的国家,我相信布线市场的增长一定是非常迅速的。在中国,你会看到很多地方都在发展和建设新的互联城市,智能楼宇、数据中心以及先进的大型工厂。泛达的UPI(统一物理层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在这些方面都大有用途,我们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打造一个更智能,更统一的商业基础。

在中国,泛达一直在通过为各地的分销商提供专业的培训、广泛的促销计划和可以即时发货的工厂库存支持服务于当地用户。此外,泛达还拥有全球目标错误率100PPM或更低的世界级服务能力,确保我们的分销商可以获得最佳服务。对用户,我们提供了“打个电话就行”的服务,经过专业培训的客户服务人员可以帮助经销商解决大量的客户问题,包括产品、库存检查、订单和运货跟踪、竞争者替代品参考、索赔协助、文献和样品订购等。此外,我们的中央仓库还为用户提供了每个订单一次装运和一张发票的保证。我们的运货能力也是业界领先的,98%的A类和B类零件的首次装运都能在2天之内完成。所以,我相信泛达有能力很好地服务于中国用户。

泛达在中国有近20年的历史,而且在中国的销售增长非常迅速。泛达将会继续在中国进行投入。我们公司的核心战略是向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我们现在与思科、EMC、IBM等技术领先的大公司合作,向我们的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我们的解决方案不仅适用于中国市场,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适用,包括北美、南美、欧洲等。我们的解决方案也紧跟科技的发展趋势,比如云计算、虚拟化和市场的发展需求,比如能源行业,工业建筑行业。

李树:10G已经成为中国布线市场的主流话题,但从市场占有率来说,目前还是以超5类、6类为主,在美国情况又是怎样的?

Thomas C. Donovan:由于6类和6A类产品市场的不断成熟,全球范围内超5类产品的市场增长速度都在放慢。6类UTP更高的带宽使其成为现在最通用的铜产品。对于大中型企业的数据中心发展而言,6A类现在成了行业标准。

同时,我们发现更多的高性能数据中心项目开始采纳光纤技术来代替10G。我们也建议数据中心客户现在就开始准备将来的40G/100G转换计划,并且帮助他们设计结构化的布线系统用以满足他们未来15年的带宽需求。这种不需要重新布线的可持续性设计方案,不仅可以节省材料与人工浪费,而且优化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同时保证了网络性能。

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李树:绿色数据中心是全球共议的热题,不仅是电费、二氧化碳排量,包括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受到关注,那么作为无源设备,泛达的布线系统在绿色低碳中如何体现?

Thomas C. Donovan:泛达始终致力于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寻求更好的方法减少我们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帮助我们的客户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开发了一系列集成服务和完整的解决方案,用来处理信息技术、制造运营和设备管理等各方面的电力、空间、热能控制等需求。节能环保的无源解决方案包括了我们的垂直排风系统,机柜内为思科交换机专门配置的侧排风槽,以及冷通道技术。同时,作为我们的旗舰解决方案,预配置铜及光纤解决方案可以减少配置中产生的包装废料,并且缩短75%以上的安装时间。

我们的咨询服务业务提供一系列的评估和设计服务,用以帮助客户的数据中心提高能源效率。在热能评估操作中,我们使用一种先进的热模型工具鉴定数据中心的气流源和冷却问题,这种工具可以帮助客户降低10~30%的冷却系统费用。

另外,泛达提供的物理层基础设施评估服务可以评估七项关键的物理层基础系统,同时评估数据中心是否符合行业标准,是否达到最佳方案,并且可以向客户推荐提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李树:很多大公司都向市场提供完整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泛达的竞争优势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Thomas C. Donovan:由于现代企业网络结构的复杂性,没有哪家公司可以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泛达致力于将物理层与合作伙伴的逻辑架构整合,向客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完整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比如思科提供的逻辑解决方案包括了配置云计算处理和虚拟化环境所需要的基础硬件元素。泛达和思科一起合作,以确保所有的物理层基础设施,从结构布线、支架机柜 到电缆管理,都可实现整体协同工作,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减少成本以及缩短安装时间。泛达产品的多样性和深入性,使我们在数据中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来支持以UPI为基础的终端客户解决方案。

李树:中国的地方政府也在不断地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还包括一些银行,金融机构。现在中国有不少于20个云计算数据中心。泛达在云计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Thomas C. Donovan:泛达将与物理层整合的参考架构发展成更为广范的数据中心逻辑架构,用以保证在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过程中所需要的高性能。云计算是一种端对端的连接来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所以需要更高的带宽。泛达提供高质量的FCOE传输系统,一般以太网的BER是10-12,但是FCOE的BER是10-16。泛达与合作伙伴整合来保证高质量的端到端连接,并且支持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虚拟化。通过咨询服务,泛达还可以帮助我们的客户设计优化的物理层基础设施,从而让用户最大可能地利用高速传输系统降低开发和运营方面的风险。

李树:据统计,数据中心的能耗与航空航天业的能耗是相当的,但航空航天业的发展更快。泛达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如何应对绿色和节能的市场趋势?

Thomas C. Donovan:从解决方案的角度来看,节能和效率是数据中心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考量指标,尤其是当前电力和冷却方面的问题不断严峻。我们的客户经常会询问泛达的UPI解决方案如何可以达到客户在电力、冷却和能源效率方面的目标,而泛达的高密度灵活性的物理层解决方案确实可以使空间使用率最大化、能源效率最优化。

另外,泛达实验室的热能管理研究启用了先进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系统,用来模拟数据中心的最佳气流方案和地板以上温度分布模型。我们利用实验室搜集来的数据开发新的机架、机柜和电缆管理系统,可以更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关键IT设备。

泛达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数据中心物理层基础设施解决方案还包括高密度的布线方案,可在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内帮助客户最大化增加可用空间和根本上保护资源。还有以大走线空间为特色的机柜,能提供有效的路由和改良气流,同时提供便于管理和保护的开放式机架以及陈列式的布线系统和设备。而被动式散热解决方案(无需额外的风扇和压缩机),可在数据中心内最小化旁路气流,从而管理更高的热负荷,保证合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运营时间。此外,还包括泛达提供的排风管道、填充挡板、垂直排风系统和Cool Boot 架空地板附件等。泛达的网络和电力管理工具也能帮助客户更好地控制全企业范围内的能耗,比如泛达的PIM平台。智能电力管理硬件和软件,则可最大化所有通过以太网供电(PoE) 端口的能源效率。

2010年,泛达公司搬入了全新的全球总部,这栋全新的建筑就获得了美国绿色建筑协会(LEED)的金牌认证。美国绿色建筑协会的认证是全球广泛认可的可持续建筑物认证。虽然这个认证在中国还刚刚起步,但我们相信LEED标准未来会在中国大行其道,因为中国的建筑行业正在朝可持续设计和高能源效率的方向发展。

李树:我们建议泛达将自己的解决方案定义为电力节能高效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而不是仅将解决方案的定义局限于布线领域。目前,物联网在中国很热,泛达在这方面有什么解决方案?

Thomas C. Donovan:泛达的智能互联社区(S+CC)项目,正是着重于向市场提供智能城市和互联楼宇的解决方案。我们的全球总部,就是这样一栋全新智能楼宇式建筑。泛达建造全新总部大楼的目的就是为了实践我们智能楼宇的解决方案,并且向我们的客户展现泛达在这一领域的优

势和技术。

PIM让云就绪

李树:数据中心是布线系统的重要目标市场,近两年数据中心也出现了众多热点,目前云计算、虚拟化在数据中心热度极高,泛达准备如何应对这一趋势?

Thomas C. Donovan:泛达一直在关注汇聚、虚拟化、云计算等方面的市场发展趋势。泛达是HSDT(高速数据传输)上的市场领先者。由于虚拟化和云计算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我们与思科,英特尔合作,向市场提供低成本、高性能,非常有效的10/40/100G 以太网解决方案。

泛达的统一物理层基础设施(PIM)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Cloud Ready(云计算就绪)的基础设施。这种解决方案将市场上表现最好的产品整合在一起,在云计算网络内提供最佳的灵活性和可靠度,帮助客户降低安装风降,加快产品上市速度。配合泛达咨询服务在评估和设计方面的支持,泛达向客户提供具有最优整体表现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而泛达的PIM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优化设备追踪和管理等一系列问题。PIM软件系统可与IBM Tivoli和HP OpenView进行集成,向我们的终端用户提供有附加价值的解决方案来管理虚拟化的数据中心。

记者手记

细节决定成败

每个长盛不衰的品牌,似乎都有其保鲜的秘方。但当我们费尽心思企图解开其中奥秘的时候,往往才发现,秘方不过是些平常的细节。

大数据解决方案范文6

“存储是大数据的重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发挥自身优势,瞄准大数据,为存储行业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更好、更专业的营销服务。”国内市场领先的专业IT分销商长虹佳华信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虹佳华)董事总裁祝剑秋对企业的增值分销业务有着清晰的定位。

产品与方案:

集聚业界最强资源

正如很多业内专家所说的那样,存储和安全是大数据迫切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从海量数据产生的角度,以前数据量都是以GB或者TB记的量级。但如今,情况发生了改变,过去可能多年才能累计产生的数据量,现在可能只用很短时间就会积累起来,一些单位每年产生的数据量就可能达到几十TB,甚至不久的将来就会升级到PB级的数据量,将会占用越来越多的存储空间。

在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问题的同时,企业还必须要解决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问题。所谓数据的安全性是指数据在任何情况下的可访问性,不会因为人为或自然的因素导致数据不可访问;数据的可靠性意味着即便是在极端情况下,数据发生损坏或丢失,仍有数据可被恢复或直接访问。

显然,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靠质量过硬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为此,长虹佳华近年来持续在云计算安全和大数据方面进行探索和投入,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果:

在产品方面,长虹佳华以存储和服务器类产品为主,涵盖HDS、博科、昆腾、EMC、IBM等十余家全球知名、领先的数据存储业务服务商;在解决方案方面,长虹佳华帮助商为多种特定的行业用户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并且可以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加凸显了长虹佳华的综合实力;

在服务方面,长虹佳华并不仅仅重视售后服务,而是为用户提供包括培训、环境测试、技术支持在内的售前、售中、售后的一站式服务。以存储产品为主导构建增值业务群,如今已成为长虹佳华的既定战略。

近几年来,长虹佳华在原有合作伙伴的基础上,进一步与赛门铁克、Radware、博世、迈普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紧密合作,集聚了强大的产品与解决方案资源,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和产品组合能力大大增强,进一步提升了长虹佳华“以数据为核心”的增值分销业务的服务能力。

CDSClub与云计算体验

暨培训中心:为数据安家

CDSClub与云计算体验暨培训中心,一直是长虹佳华享誉存储分销行业的代表之作。CDSClub一方面从技术整合出发,另一方面从渠道伙伴支持出发,两者相结合,就为大数据的应用与销售安下了最好的“家”。

CDSClub是从长虹佳华成功运作数年的SANClub升级而来,其主要功能是给特定的行业提供定制化的数据方案。升级后的CDSClub并不是仅仅局限于SAN架构一种主流技术,而是实现了跨平台的技术整合,使最终的数据方案更贴近实际应用,服务更统一,并且更有针对性。同时,方案的适用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目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长虹佳华云计算体验暨培训中心,为渠道合作伙伴的数据方案、系统集成提供了演示、测试的广阔平台,对于渠道合作伙伴需要的不同产品组合应用测试、各类定制方案演示等都可轻松实现,是对渠道技术需求的极大补充支持。同时,该中心还充当起长虹佳华对合作伙伴及行业客户进行技术培训、资质认证以及设备服务的支持平台角色。

大数据浪潮正汹涌来袭,与互联网领域其他变革一样,这绝不仅仅是一场信息技术领域的革命,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加速企业创新、引领社会变革的利器。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有言: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瞄准大数据的存储业务,长虹佳华正在向最强营销服务提供商迈进……

分销业务业绩骄人

长虹佳华信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即长虹IT)的实际控制人为品牌价值为786.75亿元、净资产约100亿元的四川长虹。长虹佳华拥有长虹的资本、制造优势以及长虹佳华自身在IT领域的产业优势和独特的团队文化,是长虹IT产业的旗舰和支柱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