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写一篇日记范例6篇

中秋节写一篇日记

中秋节写一篇日记范文1

摘要庾信由南入北的经历,一方面使其艺术造诣达到“穷南北之胜”的高度,另一方面,故国之思、亡国之哀、羁旅之愁以及道德上的自责,时刻纠绕于心,使其创作中大量使用“秋”、“枯树”、“鸟”等“悲苦”类的意象。此类意象一方面反映了庾信后期悲苦而矛盾的羁旅心态,同时也反映了创伤记忆对其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庾信 悲苦 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勒内・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谈到:“意象是一个既属于心理学,又属于文学研究的题目”。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庾信作品中的意象是其理性观念的最完美的感性形象表达,是庾信对外部世界独特观察力、感悟力、审美表现力的综合体现。尤其是其后期作品中大量运用的“悲苦”类意象,不仅表现了其卓越的艺术表现能力,同时也反映了故国之思、亡国之哀、羁旅之愁以及时时不能释怀的道德上的自责。本文拟从其“悲苦”意象大量运用的原因,以及具体意象的分析来探究庾信后期作品意象的选用与其“悲苦”心态的关系。

一 家国之变与“悲苦”类意象的心理成因

论者大都根据庾信的个人处境,将其生平创作分为前后两期。庾信前期的生活可以用林怡的概况来形容,即“风流世家子”,“春风得意欢”。庾信出生在一个既有政治地位又有文化素养的世族家庭。齐梁之际新野庾氏是一个极有影响的世家望族,其祖辈就人才辈出,庾信本人的仕宦生涯也可谓一帆风顺。《周书・庾信传》记载:

“父子在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京都莫不传诵。累迁尚书度支郎中。通直正员郎,出为郢州别驾。寻兼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

另外,《北史・庾信传》中也有相应的记载。从文献记载可见,庾信是一个既才华横溢又饱受恩宠的文人。仕梁期间成为宫廷文人的主要代表人物。但其后却接连遭逢了两次重大的人生灾难。第一次是侯景之乱,这次叛乱使繁华的建康城沦为一片废墟,第二次是江陵之祸。庾信公元554年4月奉命出使西魏,而同年11月江陵为西魏攻破,梁元帝身死,江陵士民百官尽被西魏掠入长安,庾信也因此羁旅北国。这使庾信遭受了第二次沉重而严酷的打击。对他而言,金陵之乱既使他因临阵脱逃而蒙羞含诟终身,又给他带来家难:“二男一女,并得胜衣,金陵丧乱,相守亡殁。”国难家恨使庾信从此结束了前期的春风得意、裘马轻狂的生活。而江陵之祸,则不但使他蒙使命不达之辱,而且使他历亡国之痛。羁旅异域,终至客死北国。并且其中又接连遭受父死母丧,女儿外孙相继亡殁的悲哀。这一重大的家国之变,使庾信由前期的风流世家子,春风得意臣,沦为羁旅他乡客,悲愁不尽身。虽然庾信因由南入北而使他获得了接受北方文化的机会,使其创作融合南北文学,达到极高造诣,正如杜甫所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但也使其终老也难以摆脱种种复杂矛盾情感交织的“悲苦”之情。正如黄承吉所言“羁臣到死愁难尽”、“肠断江南日几回”。庾信自谓晚年所作《哀江南赋》“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倪作注解时借以发挥道:“子山入关而后,其文篇篇有哀,凄怨之流,不独此赋而已。”(《注释庾集题辞》)可谓深契庾信后期文学的精神特质。庾信的性格心态随着社会时局和个人处境的变迁而发生了极大的裂变,在其后期诗文中流露了强烈的故国之思、亡国之哀、羁留之恨。同时也因处境心态的巨大变化导致后期作品大量使用“秋”、“树”、“鸟”、“鹤”、“泪”、“月”等大量“悲苦”类意象。

二 “秋”之意象与秋景心态

庾信作品中运用频率较高的首先是“秋”意象。据吉定在《庾信研究》中考证:庾信秋景作品几占其创作的二分之一的分量。其题材包括羁旅、乡关、哀离、赠别、边塞、隐逸、田园等。写秋成了庾信创作的一大特色,在庾信的全部作品中,以“秋”字为标题或在作品中出现的就有153次。秋意象的展现可算是庾信诗赋的艺术特色之一。而这一意象的选用其实也与其特殊的心境有关。加拿大学者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认为:“秋是悲剧的原型。”一说到秋天,总与凄凉、忧愁、郁闷等连在一起,“秋”好象与“悲”“愁”总有不解之缘。宋玉的《九辨》开篇即:“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可谓首开“悲秋”的传统。后世很多文人皆有写秋之作,如曹植“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苏轼有《秋声赋》,马致远有《秋思》。由此可见,“秋”意象在诗文中反映的文化心理大都与几种悲凉情感相对应:游子羁旅之愁、贫士失职之苦、情人离散、骨肉分离、破国亡家之悲。

庾信作品中描写的秋日、秋鸟、秋风、秋花、秋草、秋日小园也无不与以上情感相对应。如:怀秋独悲此,平生何谓平(《拟咏怀》其九);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拟咏怀》其十七);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拟咏怀》其十八);自怜才智尽,空伤年鬓秋(《拟咏怀》其三)。这些诗歌集中表达了庾信经由变乱破国亡家的悲哀。又如:秋风苏武别,寒水送荆轲(《拟咏怀》其二十六);苍茫望秋景,羁旅对穷秋(《秋日》);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重别周尚书》)。表现了诗人羁旅异域的悲伤情怀。哀叹自己流落异国,人生地疏,如苏武、李陵之身处匈奴,甚至联想自己不如大雁,能秋返故乡。另如《伤心赋》首段从秋风骤起,草木凋零入题:“悲哉秋风,摇落变衰。魂兮远矣,何去何依,望思无望,归来不归。未达东门之意,空惧西河之讥……”(《伤心赋》),借秋景抒发丧亲之悲。从作品分析看,庾信大多通过“秋”意象来表现自己的心态和对外在社会动荡不安环境的体悟。虽然庾信后期逐渐受到北国统治者的赏识和提举,但羁旅他乡,老死难归的悲凉以及世人对其弃城变节的鄙薄,加之后期相继遭受丧亲之痛,个人生活的凄凉。这种巨大的人生变故,无尽的心灵矛盾的折磨,都使庾信的审美心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先秦时期就确立的含蕴悲凉、萧索情感的“秋”之意象恰好切合了庾信秋景般的心境。使其作品大量言说秋树、秋雁、秋日,同时也有大量作品直接将“秋”字用于标题之中。

总之,庾信作品中的“秋”意象既是对 “悲秋”传统的继承,又是对自我悲哀愁苦如萧飒、凄凉、肃杀的秋景般心态的反映。

三 “鸟”之意象与失群处惊之悲

在庾信后期创作中“鹤”、“雁”、“鸿鹄”、“鸳鸯”等鸟类意象也大量出现。“鹤”意象自《诗经》以来,在古典诗文中逐渐被丰富成为成仙得道,超尘脱俗、永恒不朽的象征,同时也因“鹤”孤高的形象,凄厉的叫声,而蕴含着人世错迁变故的哀婉悲凉之情。其后“鹤”也与故土之思的伤痛紧密相连。据林怡在《庾信研究》中统计,“鹤”在庾信诗文中出现近五十处。并且作者多用鹤的悲鸣永诀,凄惨死去的情形,表现诗人的消极心境,如其因周明帝悲叹双鹤而主动请缨而写的《鹤赞》:

“九皋遥集,三山回归。华亭别泪,洛浦仙飞。不妨离缴,先遭见羁。笼摧月羽,弋碎霜衣。塞传余号,关承旧名。南游湘水,东入辽城,云飞欲舞,露落先鸣。六翮摧折,九门严闭。相顾哀鸣,肝心断绝。松上长悲,琴中永别。”

作者借助哀叹双鹤因遭擒获而悲凉死去的故事,来描写人间的生离死别。令人肝胆摧裂。另外,其文中的“鹤”的意象多具有孤傲清高,思乡重情的人性特点。如:“闻鹤唳而心惊,听胡笳而泪下”(《哀江南赋》);“生民忽已鱼,君子徒为鹤”(《和张侍中述怀》)。这种描写中无不隐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空幻感和悲凉感。

另外,据吉定在其《庾信研究》中统计,庾信描写秋雁的作品也达18篇,而且其笔下的雁多具失群、单栖、无归的遭遇。庾信将自己在北地独特的心灵体会,运用于对雁的描写,使其作品中的雁已不再具有雁的自然特征,而是多在非常态下生存。如写秋归之雁“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晚秋》),“犹忆方塘水,今秋已复归”(《赋得集池雁》)。这其中充满了哀怨和凄清。除此之外又如:“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秋夜望单飞雁》);“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重别周尚书》)。这正是庾信如离群孤雁般心境的写照。另外,其作品中除了多次描写鸟之失群单飞之外,还多次表现惊鸟的形象。如“骇猿时落木,惊鸿屡断行”(《从驾观讲武》);“涸鲋常思水,惊飞每失村”(《拟咏怀》);“闻弦鸟自落,望火兽空惊”(《伏闻游猎诗》)。这其中与其说写的是鸟之惊,不如说写的是庾信经由两次变乱,又在北朝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般惊恐心境的写照。此外,如“青田松上一黄鹤,相思树下两鸳鸯。无事交渠更相失,不及从来莫作双。”(《代人伤往》)其中的描写反映的作者的心境无不带着深深的痛苦与悲哀无奈。

以上作品中描写的这种失群处惊之鸟的意象,正与庾信经历丧乱,东奔西走,后又沦为亡国之臣的处境相通,也隐喻了其始终难以释怀的沉痛的故国之思,是其对痛苦人生真实体验的反映。

四 “树”意象与半枯之心

在庾信的后期作品中描写了千姿百态种类各异的树,有南国之槟榔、八桂、橘树,北地之石榴、枫子、交让、龙门之树、梧桐。但无论何树多比喻自己失节的厚颜和思归不得的心情。皮厚而无心无节的树,记录了庾信在动乱之中仓皇弃城出逃的悔恨心境。而无复生意的半枯之树更是形象地展现着作者的半枯之心。吉定在《庾信研究》中提到:庾信写树有的以树自况:“譬之交让,实半死而言生;如彼梧桐,虽残生而犹死。”(《拟连珠》二十七)有的明写枯树,暗托心情:“盖闻卷不死,谁必有心;甘蕉自长,故知无节。”(《拟连珠》三十八)“交让未全死,梧桐唯半生”(《慨然成咏》)倪

注曰:“言心非死非生,若枯树也。”他反复咏叹无复生意的枯树:“独怜生意尽,空惊槐树衰”(《拟咏怀》二十一);“古槐时变火,枯枫乍落胶”(《园庭》)。特别是《枯树赋》,寓言式地说明他自己由南入北,了无生气,虽生犹死的心理。开篇即:“此树婆娑,生意尽矣。”结尾:“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树与人合为一体。另也有对漂泊流徙的枯树的哀叹:“漂流从木梗,风卷随秋箨。”(《和李司禄喜雨》)

枯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联故土信息的语码符号。叶落归根是中国人故土难迁的传统观念,而庾信拔本伤根、迁徙异地的经历,使他产生了与树相关的系列物象的思考,大量运用“树”意象,其实一方面表现自己的乡国之思,失节之哀,丧子之痛,另一方面也表明“树”记录了他的真实的心路历程。历经丧乱,变节易主,遭遇子女陨于战乱,父母相继离世的庾信,如半死枯树般了无生趣。正如吉定所论:

“他强烈的故国之思,隐逸之念,失节之痛,生存之艰,年华老大的复杂心态,通过秋日枯树这一原型意象得到了生动的记录和再现”。

另外,庾信后期作品中也大量运用猿、云、蓬、泪、月等意象。这些“悲苦”类意象无不记录着其后期难以超脱的愁苦心境。

综上所述,在庾信的后期创作中所大量选用的“秋”、“树”、“鸟”等“悲苦”类意象,是其后期悲苦心境的折射,是破国亡家、羁留异域等创伤记忆在作品中的再现和宣泄。这类意象的运用不仅使其作品“暮年诗赋动江关”,同时也对古典诗词的此类意象做了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怡:《庾信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2] 吉定:《庾信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3] (清)倪:《庾子山集注》,中华书局,1980年。

[4] 张喜贵:《庾信诗赋中悲秋心理透视》,《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5] [韩国]姜必任:《庾信对北朝文化环境的接受》,《文学遗产》,2001年第5期。

中秋节写一篇日记范文2

贪小失大 (周俊杰)昨天晚上,妈妈让我到乐购超市采购生活用品。我来到面包柜,发现3元钱能买上两个大面包。咦?我上次来买时,一个就要三块,这回怎么这么便宜?我仔细一看,原来旁边写着“大促销”的招牌,买一赠一。有这样的好事,我当然不肯错过。我拿了三大包,心想,面包加牛奶,既经济又有营养。于是,我又到牛奶柜拿了两大盒牛奶,当然,也是上面绑了盒赠品小牛奶的。回到家,我拿出“战利品”向妈妈展示。妈妈拿过面包和牛奶,看了看上面的保质期,笑着对我说:“你自己看看吧!”难道过期了?超市不会这样不负责任吧!我再仔细一看,哎!食品倒未过期,但保质期就到今天。这么多面包和牛奶,一个晚上怎么吃得完呢?都怪我想贪小便宜。这下可是因小失大了!

水之祸 (罗涛)今天天真热,教室里的两桶水被喝得一滴不剩,可我的喉咙还在冒烟。这时,我的同桌拿出了一瓶柠檬汁,看得我口水直流。可能瓶盖拧得太紧了,同桌怎么也打不开,就请我帮忙。我乘机问她要上一点解解渴。“啪!”瓶盖开了,可里面的水也一下子涌了出来,洒在了我的裤子上。我一下午都没敢离开座位。要是被别的同学看到我“尿裤子”,那多不好意思啊!

孩子一看,原来这样的日记就能评为佳作,自信心一下子就提高了。学生在日记中写自己所见,想自己所想,抒自己情怀,驰骋于自由的空间和想象的天地,激发了写作的愿望和创造的灵感。尤其受孩子欢迎的是,“心情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老师不以篇幅长短来衡量文章优劣。绝大部分学生在日记中都规劝自己谦虚上进,要求自己改过扬长,针砭假恶丑,歌颂真善美。一段时间下来,不仅使学生逐步养成细观察、勤思考、多练笔的好习惯,还培养了他们自立、自强、自省、自尊的优良素质。每周,我都会从中挑选富有生活情趣的文章推荐给大家,通过班级网站、公共邮箱等渠道,彼此学习,互相促进。

学生的习作水平要提高,除了平时素材的积累,动笔之前的指导更重要。每次的七彩桥上,“习作指导”也是我精心构思的内容。

如,中秋节一周,我这样写道:本周主题――选择发生在中秋节期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真实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1)月到中秋分外明。仰望天空,你看到了怎样的月色,产生了怎样的联想?(2)中秋节,全家人有什么特别的活动、有趣的对话?(3)家里是否自己制作了月饼?用了什么材料,如何制作,滋味怎样?(4)节日的短信文化已经成为潮流,你收到了怎样特别的祝福?点评一下这些短信……为了让自己有话可写,孩子们各显神通:邓栋杰特意把奶奶请过来,烙了一锅芝麻饼;周圣淇跟着妈妈来到大酒店,看厨师朋友如何制作;何佳逸、王琳、叶明君来到了常州的DIY工坊,过了一把瘾;雷玉汝、恽昊搜集了30多条短信,从短信感受朋友的性情……可想而知,这样“做”出来的作文必然是鲜活灵动的。

学习了《负荆请罪》这则历史小话剧,我安排了这样的习作练习:本周主题――我们一家演话剧……选择《负荆请罪》中的一幕,发动家人与自己一起排练表演。你既是主要演员,又是导演,写出排演过程中的真实细节(神态、动作、语言),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思索。好文章一定是亲身经历,真诚胜过技巧。于是,就有了李凌志一家的“频频笑场篇”,雷玉汝一家的“不欢而散篇”,周圣淇一家的“全副武装篇”,吴铮一家的“加料搞笑篇”……

学习了《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姥姥娴熟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间浓浓的亲情。这一周的习作指导是这样的:本周主题――××的××。家中的谁有一技之长,他的劳动作品又是对你爱心的体现?请仿照《姥姥的剪纸》进行写作。仿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捷径。于是,周苏h创作的《妈妈的毛衣》,耿昊的《爸爸的手》等作品形成了一个系列――“心灵手巧的劳作,沟通情感的桥梁”;而王琳的《外婆的馄饨》,雷玉汝的《妈妈的味道》,蒋红佳的《外婆的红烧鸡》等作品形成了另一个系列“美味的菜肴,浓浓的亲情”。

此外,我还对读后感、主题作文等方面进行了这样的指导:

本周要求――读后感。(1)选材方面:以“党的阳光下”为主题,书目不限范围。(2)内容方面:叙事内容不宜过多,可用100字以内概述内容,或选取一、两个难忘场景,着重叙述自己从文章中所感悟的道理。(3)写作方面:尽可能多地使用短句,使语句通顺易懂,段落清晰,适量加上修饰词,注意选词的准确性。(4)字数方面:500字左右,既不能过于简短,也不宜过于繁琐。(5)命题方面:可选用正副标题,正标题提炼出自己要表达的主题,副标题注明读某本书有感。建议借鉴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进行仿写,仿的是结构而不是内容。

本周主题――“掌声”。生活需要掌声。(1)内容――掌声是一种鼓励,是一次肯定,是一股力量。你给过别人掌声吗?或者是别人给过你掌声吗?那又是因为一件什么事呢?(2)体裁――叙事为主,重在事情发展过程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绘。(3)亮点――前后表现的对比,环境描写的衬托,准确多样的修饰词,贯穿全文的暗线……会让你的文章更灵动。(4)字数:450字左右。(5)思考:除了老师给出的命题,你觉得文章还能以什么命题?下次出现别的命题时你能否灵活运用?

每一周,我都有主题地指导写作,有主题地组织投稿。这样且思且行,大半个学期来,吴铮、叶明君、小陈静、王琳、李凌志、恽昊、耿昊、徐学谨、何佳逸、周圣淇、蒋红佳、靳浩泰、刘从怼⒗子袢甑韧学进步迅速,在同学中起到了榜样作用。尤其班内20多篇稿件被《武进教育信息网 学生园地》栏目录用,在“我和动物有个约会”“我给胡爷爷的一封信”等征文活动中捷报频传,更极大地鼓舞了其他同学,让孩子对写作更有热情。

中秋节写一篇日记范文3

试水:

首发作品选中《文化苦旅》

昨天,记者登录微信后选择“我的银行卡”,点击“精选商品”,出现的在售产品主要是日用品、家用小电器和食品。不过,从3月6日起,“精选商品”中将新增图书销售,首发图书便是新版《文化苦旅》。

谈到“微信卖书”,腾讯电商图书销售负责人赵靓表示:“微信已经成为很多用户生活必需的一部分,‘精选商品栏目’除了提供衣食住行的消费品外,还希望更多地满足用户对阅读的需求。‘为好书找到读者’在微信端会更容易实现,优质的图书内容很容易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分享、互动,真正实现‘点对点’。而微信支付的闭环体验也会让用户的购买更加快捷方便。”

首发图书选择《文化苦旅》,是该书出版方时代华语图书公司和腾讯公司以及余秋雨三方洽谈的结果。时代华语副总裁刘杰辉说:“我们认为,微信平台是图书未来销售的一个全新通路,大有可为。今年,我们不仅仅要在微信上做图书宣传,还要直接卖书。余秋雨先生也一直很关注网络的发展,他也很乐意让新版《文化苦旅》以全新的模式与广大读者见面。”

售价:

微信价比网店便宜还包邮

新版《文化苦旅》定价38元,那微信价会是多少?时代华语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给其他网店的价格是7.5折,微信平台会更便宜一些,打造全网最低价,而且包邮。

《文化苦旅》早在1992年就已出版,正版销量已达千万册,盗版则销出2亿册。此次再版,还有多少读者愿意买单?出版方对此持乐观态度,因为新版删掉了旧版37篇文章中的13篇,新增文章17篇,全新和改写的篇目占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入选语文教材的《道士塔》、《莫高窟》、《都江堰》、《牌坊》等著名篇目全部经过改写、重写或修订。在新版中,余秋雨这样写道:“在读了很多很多书,经历了很多很多灾难之后,我终于蓦然醒悟,发现一切文化的终极基准,人间是非是最后衡定,还是要看山河大地。从此,我的脚步再也不会蹈空凌云,我的文笔再也不会高谈阔论,我的思绪再也不会离开苍原苍生。”

趋势:

出版机构争相开设“微信书店”

新版《文化苦旅》只是微信卖书的试水之作,接下来,一大批出版机构将搭上微信这班车。

“微信在将来应该是很重要的售书消费平台,我们已经在着手准备。”中南博集天卷文化有限公司市场部的刘碧思对记者说,“手机阅读消费从PC端走向手机端应该说是一个趋势,最重要的一点,现在微信有6亿多用户,月活跃用户在2亿人次以上,这是我们开通微信售书的信心所在。”她透露,张小娴的新作《我这辈子有过你》就将放到微信平台上出售。

中秋节写一篇日记范文4

[关键词] 《晏子春敢》 “以人组事” “传记之祖”

《晏子春秋》是一部介于子史之间的作品,杨义先生说它的“命名很怪,‘晏子’是子书之名,‘春秋’是史书之名,来了一个子、史合壁的‘四不象’。”[1](p8)如果把它与先秦其它散文作一比较,就会发现其内容上确实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晏子春秋》和先秦诸子散文的区别十分明显。诸子散文在阐述各自对自然、对社会的看法时,一般采用分析说理的形式,如要表现重民爱民,《孟子》是这样说的:“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2](《离娄上》)。而《晏子春秋》在表述同样的思想观点时,却是通过对晏子言行举止的描绘表现出来的,如《谏下》第五章:“晏子使于鲁,比其反也,景公使国人起大台之役,岁寒不已,冻馁之者乡有焉,国人望晏子。晏子至,已复事,公延坐,饮酒乐,晏子曰‘君若赐臣,臣请歌之。’歌日‘庶民之言日:“冻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散我,若之何!”歌终,喟然叹而流涕。公就止之日:“夫子曷为至此?殆为大台之役夫!寡人将速罢之。晏子再拜。”

另外,诸子散文都是某一学派的代表性著作,在表述其观点的过程中,往往建立起完整的哲学体系,如《庄子》的哲学体系是以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为核心的,等万物,齐生死,无是非,表达其追求具有超越性和超脱性的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晏子春秋》也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当代学者们多认为其思想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但这是通过对晏子言行的记述表达的。《晏子春秋》虽然有子书之名。但它的表现重心不在思辨哲理而在叙事写人,这与先奏其它诸子有明显不同。

其次,《晏子春秋》与先秦历史散文也有不同。《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历史散文的取材倾向往往偏重于“祀与戒”等“国之大事”(《左传・成公十三年》)。《晏子春秋》则不然,往往从日常政务或属于生活领域的小细节着笔。如从齐景公的饮酒、畋猎、衣狐裘不知天寒等事情中,写晏子的态度、言辞和行为表现。

《晏子春秋》虽然与上述历史散文有所不同,但它却有史书的特点。它约略按照晏子侍齐灵公、庄公、景公的顺序从其生前写到死后,以这一真实过程构成本书的基本时间框架,以景公、庄公、崔庆、粱丘据等历史人物构成晏子活动的具体背景,从晏子的政务外交、生活细节等多种活动中记叙晏子的言行,展示了晏子爱民尚贤、忠君爱国、清正笃行、机智幽默这一历史人物形象。尽管它没有《左传》那样明确精细的纪年,但基本上写出了一个历史人物的一生。这与先秦其它史书亦有明显的不同。

综上所述,《晏子春秋》有子书之名,却无诸子的思辨性、哲理性,它是写一个人的言行事迹;有史书之名,却不像其它史书那样记述军国大事,而是从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一个个片段叙述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以人物的活动反映了历史的变化。

《晏子春秋》该如何归类呢?《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及《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经籍考》等公私史志目录皆列诸子部,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认为“案《晏子)一书,由后人摭其轶事为之,虽无传记之名,实传记之祖也,旧列子部,今移入于此。”如何认识《提要》的论断呢?

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状》、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归有光的《先妣事略》等被公认为传记名篇,仅以《段太尉逸事状》为倒看它所体现的传记文的基本特点。

柳宗元为了写《段太尉逸事状》亲自到段秀实曾经任职的地方采访,再以“言信行直”的刺史崔公提供的事实“复校无疑”,才正式写定。

在人物的塑造上,首先,作者精心选取诛杀暴卒、卖马市谷、拒收贿赂等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事件来刻划人物。其次,作者写尹少荣大骂焦令谌,谌“一夕,自恨死”。据旧注,焦在大历八年还活着,这“自恨死”以合理的夸张虚构反衬出段人格力量的伟大。再次,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塑造人物。段秀实诛杀暴卒,“唏一营大噪,尽甲”,矛盾激化,段秀实只身人营,勇服郭唏。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了段秀实大智大勇、为民解忧的良吏形象:作者将白孝德的畏于权势与段秀实不畏权势对比,以段秀实之“仁”与焦令谌之“暴”对比,人物个性更加鲜明,段太尉卖马代农偿租的细节,多侧面展示了人物为官清廉、真心助人、施恩不图报的性格:焦令谌杖击饥民,段太尉见之“大泣日:乃我困汝。”以言行写出了段秀实震惊、同情、自责等复杂心理。

另外,《段太尉逸事状》寓论断于叙事之中,褒贬分明,爱憎强烈,“言近而旨远”,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上述特点,其他传记文同样具有。可见,除了人物与人物事迹的真实性外,形象的鲜活生动、艺术手段的丰寓多彩、寄意的深切遥深,构成了作为历史与文学联姻产物的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所以。传记文学是艺术性地再现一个历史人物生平或生平片段的文学样式。《晏子春秋》是否符合这一基本特征呢?

晏子史有其人,《左传》对晏子的19处记载有12篇与《晏子春秋》相同。就材料的取舍而言,论者认为它以“表现晏子的性格特征”[3]p245为自己的编撰标准,可是,书中的晏子“是晏子故事的作者和传诵者摆脱历史的摹写和纪实,在历史史实基础上的艺术创造。”[4]所以,《墨子春秋》有明显的想象和虚构成分,如《杂上》第25章写晏子御之妻的一节,恐怕就是出于作者的“假之喉舌”:“二桃杀三士”、“晏子使楚”等就不能看作是信史。

就写人手法而言,《杂上》第3章写崔杼逼迫众人发誓叛公室而顺从自己。就是从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中揭示了晏子大智大勇的特点。《晏子春秋>也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写人。《杂上》第12章中的晏子与司马穰苴,贤相与良将,互相衬托:齐景公与梁丘据,昏君与佞臣也互相衬托。贤相良将与昏君佞臣又构成对比,形象鲜明。《晏子春秋》也用言行写人物心理。晏子接济过北郭骚。“晏子见疑于景公”被迫出走,北郭骚仅以“夫子勉之矣”一语相送。“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日: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当晏子“闻北郭骚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叹日:‘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5]p361前之叹息含有失望、委曲、不被人理解等复杂心绪,后之叹息更有意想不到、痛惜、自责、错过知音等难言苦衷。

《晏子春秋》也同样寄寓了编写者对明君贤相忠臣义士美德懿行的呼唤,对昏君佞臣不恤民力滥施的贬斥,言近而旨远,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

中秋节写一篇日记范文5

(合)大家晚上好!(掌声)××

(女)伴随着好日子的优美乐曲,看月光如流水,静静地洒在美丽的汤河大地

×和谐、优美,草儿青青,花儿幽幽,月儿圆圆,心儿甜甜

(男)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金秋十月,是祖国的选择

(女)十月,带我们走进万紫千红的花季

×十月,让我们有了扬眉吐气的履历

(男)十月的第一个黎明总是那样令人难忘

×十月的第一个日出总是那样的壮观辉煌

(女)曾经沧海,巫山等闲原创:

×离别了战火,离别了硝烟,

(男)在天翻地覆中,在枪林弹雨下,

×走过的不仅仅是流逝的岁月,更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尊严。

(女)十月,是一首惊天动地的进行曲

×饱受灾难的中国人民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奋进

(男)十月,是奥运会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记录着刘翔、女排健儿和无数中华儿女的风采

(女)十月,是飞向太空的“神州五号”

×载着风流人物的忠诚,展示着东方巨龙是实力

(男)十月,是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世纪的弄潮儿正把崭新的篇章写就

(女)十月,是阅不尽的画卷,篇篇绚丽多彩

×十月,是诵不完的诗篇,句句动人心弦

×(男)十月,激情如水的十月,责任如山的十月,颂歌如潮的十月,祖国微笑着将我们的成绩检阅……

(女)金秋十月,有着唱不完的颂歌,一页页日历,记载着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

(男)金秋十月,有着道不尽的祝贺,一步步征程,闪烁着华夏儿女的汗水心血。

(女)今天,双节相逢,中秋月圆相逢在举国欢庆的十月里,

(男)我们会同神州大地的十三亿儿女,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举起金杯,放开歌喉,

(女)为十月的祖国,为祖国五十五载华诞,共同举杯,同心祝福!

(合)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日月同辉。(掌声)

(男)亲爱的朋友们下面我宣布:汤河水库管理局,喜迎~~~~~即汤河水库首届艺术节

×汤河水库、金秋之夜文艺晚会,现在开始(掌声)原创:

(女)首先向大家介绍应邀参加本次晚会各位领导及特邀嘉宾,他们是:~~~

×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掌声)

×(男)今天,还有一位非常受欢迎的神秘人物来到了我们晚会的现场。说他神秘,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非常熟悉他,但是只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了半天这个人物是谁啊?常听收音机的朋友们一定对他不陌生,这就是接下来为大家隆重推出的,今晚我们晚会的特邀主持嘉宾,沈阳电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杜桥。掌声有请

中秋节写一篇日记范文6

季节的鸽哨

依然响在季节的天空

只有月岁

在不断的流逝

流逝许多沧桑

流逝许多记忆

不知远方的你

是否还记得那个雨季

是否还记得你自己

可当春雨淅沥

我便会翻出思念的日记

看天空 看季节

看你那无尽的思绪

用心在字里在行间

寻觅曾经的苦涩

曾经的甜蜜

而记忆却只是记忆

我依然是我

你是否依然是你……

再叹这个季节

春回大地

田野泛绿

每一年都有春季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绪

情节里的故事

其实并不在情节里

在许多思绪

都在这个季节写意

因为风轻

天睛 无雨

才会有我们

在这个季节的足迹

足迹上 有风 有雨

有曾经剪不断

理也乱的情丝

因为 这个季节

因为 远方的你

才使我悟知

这个季节不是思念的成熟期……

致远方

每天我都在默默地想

思念的远方是否是远方

远方有没有我的思我的想

还有让我心痛的地方

但是无论怎样

我都在思远方

念远方

因为 远方带走了

我写给你的那篇

思念的文章

于是 我的脑海里

于是 我的心野上

满是远方并不模糊的影像

还有那个季节

你离别草原时

月夜下轻轻的歌唱

因为爱所以爱

所以你随着季候风

漂泊在远方

或是流浪

因为远方毕竟不是家乡

所以远方在季节的记忆中

也只是远方……

思 想

你思念秋天时

秋天也在想你

你想念季节时

季节也在思你

一个季节

又一个季节的追逐

唯有秋

深深镶嵌在了我的日子

以及日子里

许多关于季节的细节

那如诗般的秋风

那如画般的秋景

都溶进思想的每一个里程

于是 我在秋天里

写诗 写对秋天的缠绵之情

于是 我在秋天里

唱歌 唱对秋天的眷恋心情

于是 我在秋天里

绘画 绘对秋天的一往深情

沿着季节的路标

我在秋天小径

浪漫前行

留恋着 思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