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夜的作文范例6篇

中秋之夜的作文

中秋之夜的作文范文1

昨天晚上6:00,我们在小蹬岛宿舍旁边举行了“博饼”的游戏,规则是:看谁转得4多,谁就更厉害,得到的奖品也就更多。

这时候,我也参加了博饼的游戏。我得了果冻,洗车布和四条毛巾。。。。。。博完饼后,我们去吃饭,在大家吃得欢时,我给大家演唱了一首名叫“外婆的澎湖湾”。受到了如雷贯耳的掌声,我高兴极了。

接着我去玩游戏,我们玩了“泡泡糖”,可好玩了。规则是:如果主持人说:“泡泡糖”。我们就说:“粘什么?”如果她说:“粘左手”。我们就要按照主持人说的,找一个人互相碰撞这个部位,没的碰的那个人就被淘汰。看着一个个人被取消,我也有些心疼。不过要遵守游戏规则嘛!

最后,我们去放“许愿灯”,当自己点燃的许愿灯从空中升起,我赶紧许下一个愿,希望成真。因为妈妈说它会带着我的愿望飞向高高的蓝天。看着一盏盏的许愿灯飞向天空,我的身体也变得轻飘飘的,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盏许愿灯。然后,我们又去河边放“荷花灯”,荷花灯照映着孩子们快乐的脸庞。

多么难忘的中秋之夜啊!

中秋之夜的作文范文2

一、赏月的习俗始于南北朝

中秋节,有的说始于唐代,有的说始于宋代。南北朝时期,人们有了赏月的习俗。唐代欧阳詹《玩月》诗序说:“月可玩,玩月,古也。谢赋、鲍诗、x之庭前、亮之楼中,皆玩月也。”(《全唐诗》)“谢赋”系指南朝宋人谢庄(字希逸)著《月赋》(《文选》)。“鲍诗”指南朝宋人鲍照(字明远)著《玩月城西门中一首》:“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末映东北墀,娟娟似蛾眉。蛾眉蔽珠栊,玉钩隔琐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夜移衡汉落,徘徊帷户中。归华先委露,别叶早辞风。客游厌苦辛,仕子倦飘尘。休浣自公日,宴慰及私辰。蜀琴抽白雪,郢曲发阳春。肴干酒未缺,金壶启夕沦。回轩驻轻盖,留酌待情人。”(《文选》)“x之庭前”指谢x(字玄晖)著《七夕赋》开头几句:“金祗司矩,火曜方流。素钟登御,夷律鸣秋。朱光既夕,凉云始浮。盈夕露之蔼蔼,升夜月之悠悠。步广庭而延睐,属天媛之淹留。”“亮之楼中”指晋人庾亮的故事。《晋书・庾亮传》:“亮在武昌,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楼,俄而不觉亮至,诸人将起避之。亮徐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便据胡床与浩等谈咏竟坐。”从谢庄、鲍照、谢x、庾亮等诗人的玩月诗,可见南北朝时期,已出现了赏月的习俗。

为什么人们要选择在八月十五赏月呢?欧阳詹在《玩月》诗序中说得明白:“月之为玩,冬则繁霜大寒,夏则蒸云大热,云蔽月,霜侵人,蔽与侵俱害乎玩。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中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兔圆。况埃梗èi,灰尘也)不流,大空悠悠;婵娟p(fēi,衣长貌)回,桂华上浮。升东林入西楼,肌骨与之疏凉,神气与之清冷。……斯古人所以为玩也。”这就是说,秋天本来是不冷不热的季节,而八月十五又当秋季的中间,天高气爽,气候宜人。这一天太阳光线差不多是直射到月亮朝地球的一面,因而月亮看起来又圆又亮。大约因为这些缘故,人们便自然地喜欢中秋赏月了。五代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天宝下・望月台》条载:“玄宗八月十五日夜与贵妃临太液池,凭栏望月不尽,帝意不快,遂敕令左右:于池西岸别筑百尺高台,与吾妃子来年望月。后经禄山之兵,不复置焉,惟有基址而已。”从唐中秋的诗歌看,主要也在于赏月,殷文圭《八月十五日夜》:“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司空图《中秋诗》:“此夜若无月,一年虚度秋。”徐凝《八月十五夜》:“皎皎秋空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另外还有刘禹锡的《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八月十五日夜半云开,然后玩月,因书一时之景,寄呈乐天》《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夜玩月二十韵》,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八月十五日夜闻崔大员外翰林独直对酒玩月因怀禁中清景偶题是诗》《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张祜《中秋夜杭州玩月》,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王建的《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二(一作一)至十五夜玩月五首》等等,从这些诗中都可看到唐人对中秋赏月的重视。

另外,由于中秋月亮又圆又亮,人们在赏月中自然会联想到家人团聚。在商旅游宦极盛的唐代,也自然产生了八月十五要全家团聚的习俗观念。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一作林)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李峤《中秋月二首》:“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一作落)谁家。”都表现了盼团圆的心情。至于中秋全家吃团圆饭、吃月饼等习俗,唐代尚无记载。唐代欧阳询撰《艺文类聚・岁时部》列叙的岁时节日有:元正、人日、正月十五、月晦、寒食、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七月十五、九月九,就是没有八月十五中秋这个节。

唐代崔令钦撰《教坊记》大曲名中有“玩中秋”之曲名。任半塘《笺订》曰:“玩”诸本作“D”。中秋之说,唐玄宗以前所无。宋代朱弁《曲洧旧闻》谓“前人望月有诗,皆非为中秋而作。然则玩月盛于中秋,其在开元以后乎?”王谟《荆楚岁时记跋》谓“是记只载八月十四日……事,于十五日亦无闻焉,窃意自唐以前,世俗尚无中秋故事。”(任半塘《教坊记笺订》)

二、中秋之成为节日在宋代

尚秉和著《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卷三十九《岁时伏腊・唐宋之端午中秋》条说:“至八月十五夜,在唐时虽有玩月故事,在社会视之,似无若何兴趣。不惟不能与寒食等,并不能与端午同也。其见于唐人小说者,除《集异记》《异闻录》《唐逸史》记明皇入月、服仙丹,《宣室志》记周生梯云取月事外,余事甚少。而唐诗除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最驰名外,余如杜工部、李太白、白香山、韩昌黎、柳河东等吟咏中秋者,偶有之而不甚,是其证也。至宋时似盛于唐。《太宗纪》:‘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三公以下献镜及承露盘。’又《膳夫录》:‘汴中秋节食中秋玩月羹。’是否可证已以中秋为节令,故大臣有献而玩月羹成为汴京风俗。又晏殊《中秋诗》‘苦吟金翰久,清宴下楼迟’,是中秋宴饮之证。然阅庞元英《文昌杂录》记祠部休假节,有立秋、七夕、秋分、重阳,而无中秋,是社会仍不以是日为节令。而端午则休假一日,可见宋时中秋尚不能与端午等也。”(《民国丛书》)尽管如此,宋时已开始过中秋则是无问题的,其证明文献有――南宋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卷八“中秋”条记北宋东京开封过中秋节的情景:“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X勃(又名木李、i楂)、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橘,皆新上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南宋金盈之撰《新编醉翁谈录》卷四《京城风俗记》“八月”条记汴梁中秋节:“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所以当时赋词者,有‘时人莫讶登科早,只为常娥爱少年’之句;女则澹伫m妆饰,则愿貌似常娥,圆如皓月。俗传齐国无盐女,天下之至丑,因幼年拜月,后以德,选入宫,帝未宠幸,上因赏月见之,姿色异常,帝爱幸之,因立为后。乃知女子拜月有自来矣。旧传是夜月色明朗,则兔弄影而孕,生子必多,海滨老蚌吐纳月影,则多产明珠,比明年采珠捕兔者,卜此夕以为验。”(明・叶子奇撰《草木子》卷之一下《观物篇》:“南海中秋有月,则蚌胎生珠,无月则否也。”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礼部侍郎谢公言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以伺其口开,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夜置月中,蚌蛤采月华,玩此经良秋,即成真珠矣。”)

《西湖老人繁胜录》记南宋临安中秋节:“中秋日,使府教水军并战船打阵子,于江内安抚,在浙江亭上观潮,弄潮人各有钱酒犒设,江岸幕次相连,轿马无顿处。钱塘知县并城南都厢弹压,幕次官员也有钱酒。是夜城中多赏月排会,天气热,宿湖饮酒,待银蟾出海,到夜深船静,如在广寒宫内。”

南宋末吴自牧著《梦粱录》卷四“中秋”条记南宋都城临安过中秋节的情景:“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

周密著《武林旧事》卷三“中秋”条同样记南宋临安过中秋节说:“禁中是夕有赏月延桂排当,如倚桂阁、秋晖堂、碧岑,皆临时取旨,夜深天乐直彻人间。御街如绒线、蜜煎、香铺,皆铺设货物,夸多竞好,谓之‘歇眼’。灯烛华灿,竟夕乃止。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或谓此乃江神所喜,非徒事观美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卷六“蒸作从食”条列举的食品中有“月饼”一项。是否中秋节专用食品,不得而知。可能中秋尚未形成吃月饼的风气。

元代费著撰《岁华记丽谱》:“八月十五。中秋玩月。旧宴于西楼,望月于锦亭。今宴于大慈寺。”这是讲成都的事。

纵观以上记载,宋代中秋节的内容主要为玩月、拜月、吃团圆饭、放水灯、占卜采珠捕兔丰收五条,玩月古已有之,后四条算新增的习俗。

三、中秋吃月饼应始于明代

尽管南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卷六里,提到各种蒸食的糕饼中,赫然就有“月饼”在列;但是否作为中秋的节物,便不得而知。元代不见中秋吃月饼的记载。元诗不乏中秋赏月玩月的歌咏,就是找不到中秋吃月饼的句子。例如萨都剌《溪行中秋望月》:“去岁南闽客,今年此日还。中秋八月半,一水万山间。皓月飞圆镜,回流转玉环。携家共清赏,何异在乡关。”此言携家赏月。他的另一首《溪行中秋玩月》,其序言“后至元三年八月望,舟泊延平津。是夕星河灿然,天无翳云,月如白日,溪声潺若奏乐,四山环抱,如拱如立,如侍左右奔走执事者。萨氏子奉母坐船上,与其妇具酒肴盘馔,奉觞上寿。”诗中谈到他们一家人中秋食谱是“开瓮酒熟浮新蛆,秋园摘果雨剪蔬,船尾曲突通行厨,家鸡水鸭美且腴,鲤鲫鲜大如江鲈。”并无月饼的影子。迄今为止,我还没有找到元代中秋节吃月饼的文献记录。元、明间人陶宗仪在《元氏掖庭记》里记:“己酉(1309)仲秋之夜,武宗(海山)与诸嫔妃泛月于禁苑太液池中。月色射波,池光映天,绿荷含香,芳藻吐秀,游鱼浮鸟,竞戏群集。于是,画o中流,莲舟夹持。舟上各设女军:居左者冠赤羽冠,服斑文甲,建凤尾旗,执泥金画戟,号曰凤队;居右者,冠漆朱帽,衣雪敞裘,建鹤翼旗,执沥粉雕戈,号曰鹤团。又彩帛结成采菱采莲之舟,轻快便捷,往来如飞。当其月丽中天,彩云四合,帝乃开宴张乐,荐蜻翅之脯,进秋风之脍,酌玄霜之酒,啖华月之糕,令宫女披罗曳e,前为八展舞,歌贺新凉一曲。帝喜谓妃嫔曰:‘昔西王母宴穆天子于瑶池,人以为古今莫有此乐也。朕今与卿等际此月圆、共此佳会,液池之乐不减瑶池也。惜无上元夫人在坐,不得闻步玄之声耳。’有骆妃者,素号能歌,趋出为帝舞‘月照临’而歌曰:‘五华兮如织,照临兮一色,丽正兮中域,同乐兮万国!’歌毕,帝悦其以月喻己,赐八宝盘玳瑁盏,诸妃各起贺酒。半酣,菱舟进鲜紫角,玉心之奇,山耸而至;莲艇奉实绛房,金的之异,陵叠而来。由是下令两军水击为戏,风旋云转,戟刺戈横。战既毕,军中乐作,唱‘龙归洞’之歌而还。”(《说郛》)所谓“啖华月之糕”,指的可能是吃月饼,可惜文字太简,透露的信息也不多。过去民间流传一个故事,说元末农民起义乃在八月十五以月饼来传达命令。此前送月饼时,在每个月饼的馅里都夹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杀”,因此大家采取统一行动,了元朝的暴政。这个故事无历史依据,今天来看也不利于民族团结。

中秋之夜的作文范文3

不经意间的一抬头,看见一群大雁,翩然南飞。恍然发觉原来已是秋分之际。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秋分时节,是秋天的中间点,预示着秋天已经过去了一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二十四节气秋分节气的由来及气候特点,欢迎参阅。

二十四节气秋分节气的由来“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80度,阳历时间为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按旧历说,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可以说秋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秋分是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9月23日或24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是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意思是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二十四节气秋分节气气候特点南北两重天

通常情况下,秋分时节我国新疆、青海、四川、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的少数地方已经步入初冬,我国最北端的漠河、呼玛,内蒙古北端的海拉尔、四川西部的甘孜、松潘等地有时会出现雪花纷飞的情景。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部分地区已进入了深秋时节,人们纷纷登高望远,来到山区密林欣赏层林尽染的秋色。从辽宁南部到江南,人们享受着金秋送来的凉爽。

而在华南的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日平均气温还在22℃以上,人们还在吹空调,吃西瓜,依旧没有走出漫长的夏季,但夏天潮湿闷热的天气不多了,遇到较强冷空气南下,还会有少数雷暴天气发生。

江南迎来小阳春

秋分过后,原先占据在大陆上的暖空气(副热带高压)继续南退。冷空气即将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导力量。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随着冷空气分股南下,一般年份,江南大部也都先后进入了秋季(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22℃)。“秋老虎”不见了踪影,人们开始享受一年中的好天气。江浙一带,人们用金风送爽、云淡风轻、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等一切美好的词语来形容丝毫不过分。

进入降水减少的时段

秋分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江南、华南地区(热带气旋带来暴雨除外)的降雨日数和雨量进入了降水减少的时段,河湖的水位开始下降,有些季节性河湖甚至会逐渐干涸。在此期间,还有可能出现个别的热带气旋,但影响位置偏南,大多影响华南沿海、海南岛,这时的台风除了大风灾害外,带来的雨水往往对当地的土壤保墒有利,因为10月以后这些地区将先后转入干季。

影响农业的灾害天气之华西秋雨

在9月份和10月份,由于冷暖空气的对峙,在华西地区(渭水和汉水流域、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往往发生连绵的秋雨,有的甚至长达十几天、几十天。特别是在四川盆地,几乎年年都有,并且常常是夜雨。著名唐朝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诗句,就是对这种情况的生动描述。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影响农业的灾害天气之寒露风

寒露风是秋季冷空气入侵后,引起显著降温,影响晚稻抽穗、开花、灌浆,造成减产的低温冷害。因各年强冷空气出现时间和强度不同,在长江中下游、华南的桂北、粤北、闽西北、闽中一带,寒露风多在秋分时节出现。各地的标准也不完全一样,通常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作为出现寒露风的标准;华南以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2℃作为标准。

初霜冻不足为奇

谚语说:“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受大陆冷高压控制的西北、东北部分地区,降温早的年份,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初霜的到来标志着农作物生长季的结束,农业生产开始进入秋收大忙时期。不过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那样耐不住风寒,傲立秋风中的菊花与枫叶就组成了一幅“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的优美画卷。同时,初霜的降临,使这些地区的人们提前欣赏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景。

大雾影响不可小视

进入秋分,大雾天气开始增多,主要是辐射雾。

辐射雾是由于地面辐射冷却作用,使贴近地面空气层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凝结后而形成的雾。它常出现在有微风而晴朗少云的夜间或清晨。在秋冬季节,我国内陆地区常有这种雾出现。辐射雾往往范围较大,跨越数省,不仅容易造成城市交通拥堵,而且影响高速公路、跨省国道、航空、铁路的正常运营和安全。

秋分的简介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24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北纬90°)与南极点(南纬90°)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

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一日中白昼短于黑夜),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一日中白昼长于黑夜)。

中秋之夜的作文范文4

一、游荡的的士与神秘的夜晚

在小说《城市画皮》中贯穿小说始终的角色就是秋良,他是作者在小说文本中描写最多的角色,以他为叙事主线索展开故事情节,为整部小说营造出独有的神秘气氛。秋良的神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小说开头设置的悬念,身为的哥的秋良为何主动挑起夜班的苦活,为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二是行进在夜幕下的的士车将会遭遇怎样的故事?三是秋良究竟会在小菲与“靶子夫人”之间作何抉择。

他铁了心要上晚班,大家伙看不到晚上的美好,他却心甘情愿被夜晚绑架。搭档冬武说他是夜猫子,一只边赚钱边偷腥的夜猫子。秋良说,我把好好的白天让给了你,你却来糟践我!

夜幕下的城市中,秋良主动承担了跑夜车的工作,他所要面对的是神秘的、未知的“夜生活”。不同于常规的选择使得秋良的合伙人说他是“一只边赚钱边偷腥的夜猫子”,就是这样一只“夜猫子”在夜幕下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神秘的夜色生活。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令读者对秋良的动机产生了丰富的想象。

从秋良自身的角度而言,他的行为并不存在任何的神秘之处,但读者因为受“偷腥”二字的影响加上现实生活的巧合便有了种种超越常人的蠡测,使得秋良笼罩着神秘的面纱。这仅仅是一种来自外界因素的神秘,更多的原因在于人们受制于现实生活现象的干扰,准确的说,是将秋良的文学价值弱化,也体现了人们对性的好奇、神秘,这是原始生殖崇拜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作为小说人物之一的秋良所具有的神秘色彩是无法抹去的,这缘于他的特殊身份――专门开夜班的的士司机。当他一次次地接送“鸡冠头”后、当他一次次地接送小菲后,夜幕下庞大的城市中三人的多次相遇体现了惊人的巧合。在他护送小菲到达裤衩巷后,夜幕下的城市开启了神秘的新世界。在这里,秋良了解了小菲的身世,也遇上了紧追不舍的“鸡冠头”。

读到这里,小说呈现给读者的都是以秋良的视野来叙述的。小说主人公真实身份的匮乏,与他的精神世界的丰富之间构成鲜明的对比。因此,秋良更多的不是以完整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而是外貌模糊不清,忍受着成年男子旺盛荷尔蒙分泌的躯壳。这是一个行走在夜幕中的符号,他的真实身份已然不是作者所关注的焦点,他的神秘莫测、他的另类选择,不仅增添了小说的神秘色彩,更使得小说文本萦绕在雾一般的神秘世界中。与秋良相伴而行的是“的士车”,这就是现代社会强加在秋良肉体之上的“枷锁”――他不仅需要依靠的士车来养家糊口,的士司机的社会角色也影响了他在现实社会中的抉择。

我们深知,在当下的社会,对于的士司机有着各种另类的评价,就现实而言,它或是源自某些的士司机个人的行为,或是夜幕带给人们的无尽遐思,而小说《城市画皮》所要达到的审美目标正是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尽管这是文学作品应该的审美特征之一,但是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创作功力。

二、多变的面具与神秘的“鸡冠头”

在小说《城市画皮》中出现的人物有秋良、冬武、“鸡冠头”、小菲、“靶子夫人”,而所有的角色都被塑造得如此精准,就像被戴上面具一样,更增添了小说的神秘色彩。而“鸡冠头”则是整部小说中最为神秘的角色,贯穿小说始终,读者仅仅知道这样一个绰号而已。他作为一个被作者赋予了夜幕下人们精神状态的符号,具有高度的象征意味。

半夜坐车的,多半都是寻欢作乐的夜猫子。一次,一鸡冠头趔趔趄趄钻进车,浓烈的酒味已先他扑了进来。秋良有意不掐烟,让烟味把酒味撂倒。想不到鸡冠头大着舌头说,哥,给支烟抽。秋良说,不怕哥下啊。鸡冠头笑得嘎嘣脆,我又不是女明星,哥也不是台湾富少李宗瑞!秋良拔出点火器伸过来,鸡冠头叼着烟只一碰就点上了。半小时内到环城路香格里拉大厦!秋良说,坐稳,十分钟到!歪坐着的鸡冠头挺直腰,睁圆了眼说,我坐的又不是高铁!秋良说,就当坐过山车,烟剩三分之一就能下车了。

鸡冠头猛抽一口,秋良来个倒车逆行,吓得他酒醒了大半,大哥,别开玩笑,小弟还年轻,连洞房都没进呢!秋良笑道,放心,十分钟后送你见新娘。

在酒精的麻醉下,“鸡冠头”的意识处于模糊状态,当他坐上秋良的的士就开启了夜幕下新的生活。这将是一段混合着酒精的麻醉与荷尔蒙的刺激的旅途,“环城路香格里拉大厦”就是“鸡冠头”的目的地。他为什么去那里?他去那里将发生什么?作者都未在作品中加以说明,这就进一步渲染了小说的神秘气氛。关于“鸡冠头”在夜幕下的踪迹,无论是在秋良的的士中,还是在即将前往的香格里拉大厦,都是读者目所能及的,但还有更多读者所无法洞悉的。

众所周知,“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文学艺术及其文艺理论,都是结晶在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之上的。”作者陈柳金在《城市画皮》中对“鸡冠头”的塑造正是基于当下的社会现状所作的抽象化处理,当迅速发展的现代城市文化在逐渐改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在不断的演进中被改造的还有千年传承不息的思维方式。这甚至会影响到他们对待社会的方式、对待人生的态度,“鸡冠头”正是这样被改造和改变的众人之一。

当我们从现实社会的角度审视小说《城市画皮》时,“鸡冠头”们的身上被赋予了神秘的面具。当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沉醉在夜幕下的城市生活,享受着灵与肉的欢愉时,他们更多的是按照人的自然本性被欲望所追逐着。因为,他们总是试图用自己最暴露、最特殊的形态去体验自己的人生。在不断的追逐与体验中,“鸡冠头”按照荷尔蒙的指引在慢慢前行。当人类从原始社会生存状态走向奴隶社会、文明社会时,人们在逐渐增强自己改造周围世界的能力,人类也逐渐将自己的欲望压制在内心深处。我们看到,人在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同时,又失去了寄托自己灵魂的精神家园。弗洛伊德将其解释为理性的误导,在理性之光的带领下,人自从被逐出伊甸园就与自然丧失了同步。当人类最终沦落为精神世界中永恒的乞丐时,才突然理解了卢梭曾说的话:“大自然向我提供一幅和谐融合的图像,人所呈现的景象却是混乱和困惑!自然要素之中充满协调,而人类却在杂乱无章中生活!动物是幸福的,唯其君王很悲惨!啊!智慧,你的法则在哪里?”

三、现实的迷茫与神秘的城市

文学是对于现实生活的折射与反映。在城市化历史进程中,现代人的生活无论是在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人们常常能够感受到自我躯体的脆弱,这几乎构成了所有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挥之不去的梦魇。陈柳金的《城市画皮》正是一部讲述现在社会下年轻一代在城市生活的挑战与传统生活的守望之间挣扎的小说。

中秋之夜的作文范文5

咏月谜曼妙动人而叙说不尽。如“明天日全食”,打一“月”字;“中秋菊盛开”,打成语“花好月圆”;“蟾宫曲”,打曲牌名《月儿弯》;“冰轮乍涌”,打电影名《海上升明月》等等。

以月为谜面的谜语,不少采取了诗词的句式出现,且又以引用人们熟识的唐诗宋词居多。如以李白的“长安一片月”,打《水浒》人物名“秦明”;以杜甫的“月是故乡明”,打一农业名词“光照”;以贾岛之句“僧敲月下门”,打外国地名“关岛”;以苏轼所咏“月有阴晴圆缺”,打经济学名词“自负盈亏”等等,皆属此类。

许多“月谜”的风格,平易,通俗,焕发出一种质朴的平民气息。如“二月平”,打一“朋”字;“月与星相依,日和月共存”,打一“腥”字;“掬日月在手”,打成语“掌上明珠”等等。这些“月谜”令人有种亲切感。

也有些“月谜”,则显然透露着一股雍容雅致的书卷之气。像“莫使金樽空对月”,打京剧剧目《夜光杯》;“天涯月正圆”,打元帅的诗目《远望》;“明月照我还”,打晚明文学家“归有光”;还有清代留下的一则旧谜“辞家见月两回还”,打《四书》一句“望望然去之”等。

有的“月谜”让人在猜玩之余,感受了一番鲜亮的时代风采。如“月涌大江流”,打物理学名词二:“冷光”“波动”;“二十五弦弹夜月”,打现代文艺形式一:“音乐晚会”;“云破月来花弄影”,打矿业专用语“露天开采”;“我寄愁心与明月”,打科技名词“光通讯”等等。

有意思的是,有些“月谜”,同一个谜面,却可以分别隐射数个内涵完全相左的谜底。如“举杯邀明月”,既打曲牌名《朝天曲》,又打外国地名二:“仰光”“巴尔干”;复又打成语“唯我独尊”;再打集邮名词“上品”;还打拼音字母四:“YOWV”;合计谜底达五个之多,可谓“一谜数射”。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很多。如大家熟悉的对联: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中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又如: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孟秋),中秋(仲秋),晚秋(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重庆巫峡有一副妙联: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中秋之夜的作文范文6

清寥凉爽的秋夜,略带些许静寞,些许凉意,些许冷幽,还有些迷恋。思绪,便在这似是迷恋的夜色中时而凝固,时而徘徊,时而神往。

秋的夜境,静谧,深沉,让人觉得自己就是一部分;秋的夜风,舒心,飘渺,好似来自天边;秋的月色,朦胧,微凉,最是你的心境。我守候这份秋夜,静默这份幽然,静幽中,默视这一方深沉。对于夜色,人是无法抵御的,再衣衫完整,你还是相对,你总该把最真诚的一面交付给夜色。朦胧中的月色,不是在恍惚着这尘世的悠悠吗?

“每个深夜某一个地方,总有着最深的思量。”许美静的《城里的月光》歌词一直很好。秋天的夜,没有喧闹的繁华声,没有夏季蝉的叫声,没有满目的烦躁。只有微风,抖落窗台的残菊,只有月光,把人事思量如同影子般拉长。偶尔,几点冰凉的秋雨,模糊了远处靠不近的万家灯火,让世界沉入无边的黑暗与孤寂,自己一个人消受。

静幽无声的秋夜,人是脆弱的,极致寂静时你很害怕去想未来的种种,多的却是回忆。曾经,单纯地喜欢文字,以文字记录生活的琐事,记录生活的感动,等老了给自己一份交代。如今,文字像是回忆的方式,任意的一段文字,都会构成一组回忆的片段,将往事重现于脑海。每颗心上某一个地方,总有个记忆挥不散,秋天的夜,回忆犹如一杯浓茶,喝下去是苦涩的,苦后回甘,懂得品尝的是享受,不懂品尝的却是煎熬。

许多记忆正如同一缕缕不肯散逝的月光,它们有时心安理得地,有时忧心重重地居住在苍苍茫茫,急景流年的时光之侧。只是,像有人说,回忆是留不住的沙。许多回忆与往事,像是手中一把细沙,一吹即落,一挥即散,永远沉入岁月的长河。

而你我都是孤独患者,我们路过很多的地方,却带不走一处风景。。。。。。

秋风飒爽,月色迷蒙,夜境深幽。曾几时,我跌跌撞撞,步履蹒跚,心情彷徨,一味地躲在自己的世界中徘徊,任肩上的寒风有多重,任冷月浇灌我孤独的茫然,任那雨打风吹也沉默,仿佛是我。王杰歌里唱着“因为长夜冷冷的月光,总会温暖我胸口”,又何尝不是如此,无论怎样凄凉的景色,但凡心情如此,总会是种慰藉。无数这样的夜晚,无数这样的心境,我常常悲叹,悲叹自己的不际,悲叹人生的坎坷,也愤懑我自己的颓唐,愤懑世事的不平。可是,我还是我,纵然世事烦恼,红尘坎坷,路途渺茫,我依旧觉得夜深人静的夜晚,自己是安全的,没人可以来打扰我,什么事都可以暂时忘掉,也如此,我甘愿折寿去享用生命里这三分之一的时光。是逃避么?没必要这样说。

凉风无声,秋水缄默,寒星寥茫,皎月凝神。夜已深。这寂静的秋夜,在我静静守候的时光边沿,显得如此深沉而了然......

“梧桐叶底见银河,露气当窗冷碧罗。四壁虫声两行雁,不知何处得秋多。”清代陈文述的作品《秋夜》,不太被人熟知的作家,很庆幸几个月前读到他的诗。这首诗完全把秋夜的景致描绘了出来,梧桐叶下月光流淌,窗前冷露沾湿碧罗,墙角四处虫声奏曲,月黑风高两行大雁月亮旁飞过。还有他的《夏日杂诗》里的一句“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前两天的大雨不是一下子让季节冷了下来了吗?大明湖畔不是也在飘散着阵阵荷叶的味道么?

夜,是一片烟雾缭绕,光影飘动的小船。

是星月弥漫的黑,是人世恍惚的月光,是薄雾和草,飘落在漂泊孤独者的窗前。

我于一个白昼躺下,又于一个黑爬起。梦,连梦都已经睡去,就不要再来扰动我的世界,让我徘徊。

让我静静躺会儿吧,躺下来看这夜色,不要再摇落我的目光......

天亮之前,群山和荒芜,早已是一片黑,黑是一个故事,只有岁月之树挂满了星光......

愉悦的风景,总在骗取我的忧伤,用生命提醒代价地回味寂寞,享受孤独为知已的过程,这是醉的。

守候的记忆,伸手触摸茂密的森林,颠覆疯狂后的诗意季节,甜蜜与伤痛同在生命哲学里寻找驻足点,这是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