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供水管理制度范例6篇

二次供水管理制度

二次供水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二次供水 问题 对策

随着城市的发展,二次供水也随着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伴着二次供水的发展,及用户对用水水质要求的提高,二次供水系统对水质的污染已是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加强对二次供水的管理,保证用户用到符合国家水质标准的水,已是供水企业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1、目前二次供水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体制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的提高,新型住宅小区不断增多,与之配套的物业公司也不断增加,供水管理模式呈多样化,给二次供水管理带来许多新问题。例如:一些效益较差的企业由于缺少资金,忽视二次供水的管理;一些新建小区的开发商把供水设施的维护管理职能移交给物业部门,供水设施的定期清洗、维护难以保证;相当多的二次供水人员为非专职人员,且流动性大,给培训和落实责任制等带来很大不便。

1.2 无法可依

目前,我国尚无二次供水管理方面的国家法规,有的城市出台了二次供水管理的地方法规,但许多城市还无法可依,致使二次供水设施未经验收即投人使用,工艺设计不合理,不能满足用户的正常用水需求。

1.3 发展不平衡,历史欠账多

二次供水治理发展不平衡,考评成绩差距大,主要原因是治理考评人员少,监督不力,以致于考评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及时,或根本就没有整改。全国原有的许多二次供水设施需要改造,人户管线跑、冒、滴、漏现象相当严重,加之年久失修,大部分供水单位和供水产权单位没有能力投人,无力改造。

1.4 责任不清

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供水企业只服务到二次供水用户前的总水表,日常管理工作由物业公司等单位承担。由于二次供水水质、水压与市政供水管网水质、水压密切相关,因此出现问题时易导致供水企业与二次供水日常管理单位之间互相推诱。另外,由于二次供水日常管理单位基本上只负责泵房内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对泵房外的地下管道及室内管不负责维修更换,因此二次供水管道漏失率较大,常因漏水问题导致水费纠纷。

1.5 日常管理不到位

目前,我国二次供水加收水费偏低且收费不合理,有的城市按住房使用面积收取二次供水水费,这种不合理的收费标准导致二次供水水费收取困难。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普遍亏损,不能按规定对储水池(箱进行清洗消毒及水质化验、设备维护,时常出现水质、水压不达标的现象,居民对此反映强烈。

1.6资金来源不明确

二次供水设施的维修、养护、更新、改造所需资金较多,其来源却一直不明确,如果由居民分摊则居民难以接受,加收的水费只能勉强满足运行费用,无额外资金用于更新、改造等。

2、加强二次洪水管理的对策

针对二次供水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供水系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二次供水的管理,防止自来水受到二次污染,保证水质安全。

2.1 完善管网,优化整合区域内二次供水设施

结合供水系统特点,城市供水以重力流供水为主,在地表水厂附近及管网末梢,管网压力较低,不能保证用户用水需求,同时老化管道降低了管网供水能力。因此,应进一步合理规划给水系统,改造老化管网,优化整合改造区域二次供水设施,采用水池+变频控制泵区域集中加压供水方式能对较大面积统一加压供水,取消了屋顶水箱,减少了水池和水泵的数量,在水质保证,供水可靠性、管理及节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2 规范设计

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既要按照规范,还要了解城市供水的基本情况,合理设计,设计时不仅考虑用水量的要求,还要考虑不易造成水质二次污染,水池、水箱大小既要适应安全供水的要求,又要满足不致水质二次污染,确定合适的大小,在水池过大时,必须考虑设置防止自来水水质恶化的有效措施。

2.3 规范施工,改造原有不合理的二次供水设施

二次供水设施的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并应加强工程监理,保证施工质量。对原有不合理的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改造,包括水池、水箱内壁处理,管道系统。增添必要的消毒设施。

2.4 加强二次供水设施的维护管理

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不到位会导致水质污染,实践中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规程,进一步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的监督,定期抽查水质,防患于未然。拆除陈旧、破损且可有可无的水池(箱以减少污染源;对新、改、扩建的水池(箱,要严格按新规定、新标准验收;对现有的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二次供水设施,应当限期改造,短期内不能改造的应当加强卫生管理,加大监督监测力度,并适当增加监测频次。同时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人员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供水常识,管理好二次供水设施,防止水质二次污染。

2.5加强对二次供水水质的监测和管理

提高水质检测能力和监管水平以适应新国标的要求;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城市供水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坚持每半年不少于一次的清洗消毒。

2.6建立严格的抽检制度和年审制度

建立定期监测、监督、检查及二次供水设施行政许可证年审制度,将重点放在督促二次供水管理单位自觉对其设施进行经常性检查、监测和维护上,促进各二次供水单位增强自身管理意识,推动二次供水管理工作向法制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2.7依法加强管理

政府应提高对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的重视程度,依法加强二次供水管理。发挥社区在二次供水管理中的功能作用,对不依法管理的二次供水单位,社区要及时督促、举报。特别是二次供水的监督管理中操作性强的强制性规定,如设施的设计、修(改、扩建、验收,水箱的定期清理、卫生达标、日常监测等,对违反相关规定的,执法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法律责任等等,做到依法管理,违法必究。

2.8建立媒体公示制度

建立健全水质监测监督体系,每月全面监测并评价二次供水水质情况;建立在线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实现24 h连续水质监测;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在媒体上公布二次供水单位的检查、考核、评审结果,及时把二次供水的管理动态导向社会,形成整个社会监督的管理情况。

3、结束语

随着水行业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传统管理模式必将发生根本的变化。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技术和产品应用必将成为水行业发展最有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林少云.城市二次供水安全管理对策及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 .2009(Z1

2.韩晶,张雪,张璐.国内典型城市二次供水管理模式研究[J].供水技术.2011(04

二次供水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供水安全;二次供水;政策法规;设施;管理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11-0092-02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设不断增多,二次供水作为一种新型的供水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自来水从出厂往往都需要经过二次供水设施加压进入居民家中,目前国家没有对城市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制定统一标准,二次供水设施成为城市供水安全“最后一公里”治理盲区。

1郑州市二次供水发展现状

根据不完全统计,郑州市现有二次加压供水设施1600户(2793套加压设备)。在用水池、水箱总数在800个以上,在郑州市自来水公司备案的仅300多个,而在郑州市自来水公司办理过准用证的加压设备数量仅占总数的1/3,其余均属无证运行。郑州市的二次供水设施除35户移交到郑州市自来水公司运行管理外,其余均由产权单位或物业公司负责运行管理。35户中多为多层小区所建的加压设施,随着郑州市城市公共管网压力的逐步提高,仅余5套尚在运行中。约100套加压设备已安装远程监控设备。但只有不足100个拥有水池、水箱的单位能做到定期委托郑州市自来水公司进行清洗消毒。

2目前郑州市二次供水管理措施

依据现行的法律规定,结合郑州市城市公共供水的实际情况,目前郑州市自来水公司在二次供水管理措施如下。

(1)严格设计审查、规范审查内容。设计审查细致化,严格设计审查制度,从保障水质、水量、水压各方面把关,从源头上解决二次供水设施设计不合理情况,为二次供水的规范管理奠定基础。

设计审查主要内容包括。1)高层用水是否满足河南省建设厅“一户一表,计量出户”的要求;2)用水量、水箱(池)及加压设备的设计选型是否符合规范;3)生活水池(箱)及管道是否与消防(或其它)水池(箱)及管道分开设置;4)管道、设备、设施材质是否符合规范要求;5)设备流量限制较严(单路进水:单套设备流量不大于32 m3/h,多套设备不大于36 m3/h;多路进水:单套设备流量不大于32m3/h,多套设备不大于60 m3/h)。

(2)加装远程监控装置。新建二次供水设施前必须设计安装远程监控装置,已建二次供水设施逐步加装远程监控设备。1)二次供水设备加装远程控制和监测设备,使二次供水设备在运行中和公司中心调度室系统有机结合。2)采用无负压加压设施的主要监测控制重点为压力,采用变频及其他加压设施的主要监测控制重点为进水时间。

(3)引进市场竞争,加强专业化服务。以专业化的服务作为最大竞争优势,借助新闻媒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报道,宣传。对长期不进行水箱清洗消毒的小区,张贴告示告知居民水质状况,加强二次供水安装、清洗队伍自身建设,逐步降低价格、增强市场竞争力。

(4)采用担保制度,实现抄表到户。在二次加压设施建设前,产权所有人可以选择有信誉的单位作担保,由担保单位负责施工、担保总分表之间的差值等,从而实现抄表到户,用户明明白白用水。

3二次供水设施在管理中的问题

(1)管理分散。目前国家没有出台与二次供水相关的管理办法。自来水供应单位既不拥有二次供水设施的产权,也没有得到授权去管理这些设备,供水企业保证水在进入小区时合格,而进入居民家前的“最后一公里”,一般由开发商、物业或房产所有者来负责。

(2)标准不统一。分散的二次供水设施由开发商建设、物业公司管理,开发商在建设二次供水设施过程中,存在建设标准不统一,所用材料良莠不齐。

(3)供水企业无力承担设备的维护。居民的物权意识不强,遇到二次供水影响水质会找政府、找供水企业,政府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考虑,让企业被动地承担了这类服务。在没有政策、资金的支持下,由供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成本过大。

4郑州市二次供水管理目标

(1)寻求政府政策支持,出台地方性法规,制订二次供水管理办法,实施二次供水设施统一备案管理、强制清洗消毒及水质检测。同时,出台与之相应的有关二次供水设施委托管理、移交、收费等配套政策,保障供、用水双方的合法权益。

(2)在主管局授权下,设立由郑州市自来水公司成立的二次供水管理的监管机构,加强对城市二次供水设施的监管,包括设计审查、施工监督、材料及设备质量的审查、参与二次供水设施的综合验收,切实保证用户受水点的水质完全达标。

(3)通过媒体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市民的认识,从城市公共管网安全和自身饮用水安全的角度来看待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不利影响,引导走上清洗消毒制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次供水管理制度范文3

为规范二次供水单位卫生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卫生规范》, 2010年9月至10月底, 孝义市卫生监督所对孝义市市区涉及二次供水单位、住宅小区、学校二次供水卫生状况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检查内容有卫生档案和制度、卫生许可、供管水人员健康证、储水设备、供水管线、设施卫生防护与周边的卫生状况及日常管理情况等。重点对二次供水消毒设备运转情况、水质卫生检测指标、供水事故应急预案等进行了检查。现将情况分析如下:

1基本情况

2010年通过排查摸底和监督检查,目前市区有62个二次供水点,正常投入使用的20个,另外42个点正在建设中。在这使用的20个二次供水点中,隶属关系有两种:一是小区物业管理部,二是自有产权单位。用途一是住宅,二是办公学校。用途为住宅的,水源种类均为市政供水;14个为传统供水方式,6个为无负压供水;生活饮用水箱和消防水箱虽同处一室但不混用;水箱位置均为负一层,仅有一个为顶层;均有专人负责,但供管水人员无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上岗;水箱材料使用水泥或不锈钢;均无生活饮用水消毒设施;水箱间均能上锁或有防盗门,但通风较差。传统的供水方式流程均为外线管网-低位水箱-加压设备-用户,仅有一个为外线管网-加压设备-高位水箱-用户;有两个定期清洗但不消毒,也无清洗合同和记录,其余的都不清洗更不用提消毒。大都存在无卫生许可证擅自供水、水质二次消毒制度不落实,消毒剂外包装标识不完整、涉水产品均无相应卫生许可批件等。卫生监督员当即责令停止使用,下达监督整改意见并依照相关法规给予处理。

居于这种现状,我们粗略统计到2012年将有近10万高层居民饮用二次供水,饮用水安全问题更加重要。二次供水是目前高层供水的惟一选择方式。二次供水设施是否按规定建设、设计及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二次供水水质、水压和供水安全,与人民群众正常稳定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城区高楼二次供水卫生监督的力度加强监督检查至关重要。通过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了各有关单位的饮用水卫生安全意识,对二次供水单位加强自身管理,保障供水安全起到了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高层楼群日益增多,高层水箱二次供水卫生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二次供水设施是否正常使用,定期清洗,直接关系到二次供水水质、水压和供水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正常稳定的生活。供水公司输送出的水是严格按国家要求消毒的,水质是合格的,但由于管线加压和贮放都处于动态过程,水在二次供水水箱里存放,消毒剂量逐步衰减。由于管理不严的原因,部分二次供水的蓄水池都无盖、无锁,密闭性差,有很多尘埃,所以二次供水的水箱就容易变成微生物孳生的温床,易导致饮用者感染疾病。二次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成了城市供水管理的难题。《二次供水卫生规范》规定,蓄水池必须每年至少清洗一次。但由于用户重视不够,加上 清洗费用的负担等问题,能保证每年都清洗的蓄水池屈指可数,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都不清洗的比例较高。由此也导致储水池滋生红虫,水体浑浊,有异味等现象,水质也达不到卫生标准,给居民的身体健康埋下隐患。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已于 2007年7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规定的水质检测项目由原来的35项大幅增加至106项,今后供水公司的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会相应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用户龙头水就达标。蓄水池不按规定定期清洗,再好的水质也会被二次污染。

2存在的问题

供水体制不适应当前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要求,市政供水单位只负责水厂、路面管线的设施和水质,二次供水单位负责从接上引入后全部设施的管理。特别是近几年来,新型物业小区不断增加,供水管理模式呈多样化,而对二次供水单位没有一个部门具体管理。在这种体制下,本市的二次供水没有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始终是供水单位和产全单位自我建设,自我完善。旧的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不符合《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要求,存在污染隐患。

近年来,由于承建单位法律意识淡薄,供水部门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擅自供水现象严重,致使供水设施卫生质量无法保证。卫生监督部门执法难度大、支承点低,致使二次供水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3对策

为整治本市二次供水存在的问题,保证生活饮用水水质,已由市政府牵头成立多部门参与住建部门牵头、公用事业部门主抓、卫生部门监督的供水管理机构,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改造本市不达标的二次供水设施,消除污染隐患。

(1)将现有的以市政供水为水源水的二次供水设施逐步纳入市供水公司管理或者按照现行产权管理体制,将社会产权单位纳入市供水公司管理,将房管局所属产权单位及物业小区供水管理纳入房管局统一管理,以实行行业社会化服务。这样有利于全行业的统筹规划,提高供水卫生管理质量。

(2)将二次供水的运行管理成本费用纳入水费中或单独设立收费项目,使二次供水纳入良性运行轨道,促进健康发展。

(3)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二次供水单位的监督管理,对现有的二次供水设施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限期改造,短期内不能改造的应当加强管理,加大监督力度,并适当增加监测频次,防止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饮水卫生法规和知识,使各单位和广大居民都知法、懂法、守法,自觉贯彻执行卫生法规,保证饮水卫生安全。

4建议

(1)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二次供水的管理,也可由业主出资,集中供水单位统一设计、规划建设,交付物业统一管理,既保证初期规划设施符合标准要求,又保证后期管理到位,从而达到居民饮用安全的目的。

二次供水管理制度范文4

为了加强本市供水水质管理,保障供水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市供水管理条例》、《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本市范围内的供水企业(单位)(包括原水供水企业、公共供水企业、自建设施供水企业、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管道分质供水企业等)的水质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管理目标)

本市供水水质管理实行企业(单位)自检和行政监管相结合的制度,确保供水水质达到国家、行业及本市相关标准,确保供水安全。

第四条(管理职责)

**市水务局(以下简称市水务局)是本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市供水水质的监督管理,其所属的**市供水管理处(以下简称市供水处)负责对本市供水水质实施日常监督管理。

**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以下简称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受市水务局委托,实施本市供水水质的日常监测工作。

区(县)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县)所属范围内的供水水质的监督管理,业务上受市水务局领导。

第五条(供水水质监测)

供水水质的监测包括对原水、生产过程水、出厂水、管网水、管网末梢水以及二次供水以及龙头水的全过程监测。

第六条(鼓励和奖励)

本市鼓励供水企业(单位)采用先进的工艺、材料、设备等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供水水质。对在城市供水水质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七条(费用)

供水水质的行政监管费用由行政主管部门承担,企业(单位)自检费用由企业(单位)承担。

第二章行政监管

第八条(水质监测网)

**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由国家站(中心站)和地方站组成。

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并获得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授权的**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水质监测站,是国家城市水质监测网的国家站和本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的中心站。

地方站由市和区(县)供水企业的供水水质分析实验室组成。地方站须通过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资质认定,业务上受市水务局指导。

第九条(水质监测方式、内容)

市和区(县)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定点和不定点、动态实时监测等方式,对供水质进行监测,供水企业(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不定期、不定点监测可采取随机抽检形式进行。

市和区(县)二级供水水质监测项目包括:

(一)原水供水企业

原水:每月一次监测29项指标。

(二)市属公共供水企业

原水:每月一次监测29项指标。

出厂水:每月一次监测42项指标,每年一次监测106项指标。

管网水:每月一次监测9项指标。

管网末梢水:每月一次监测42项指标。

(三)区(县)公共供水企业及自建设施供水企业

原水:每季度一次监测29项指标。

出厂水:每季度一次监测42项指标,每年一次监测106项指标。

管网水:每季度一次监测9项指标。

管网末梢水:每半年一次监测42项指标。

(四)乡镇公共供水企业

原水:每年一次监测29项指标。

出厂水:每半年一次监测9项指标,每年一次监测42项指标,并对部分水厂进行106项指标的抽检。

管网水:每半年一次监测7项指标。

管网末梢水:每年一次监测42项指标。

第十条(实时监测)

市和区(县)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在供水企业(单位)实时水质监测网络的基础上对供水企业(单位)的原水、出厂水、管网水、输配主要边界或重点区域等供水环节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控,供水企业(单位)应当按照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提供真实的在线水质信息。

第十一条(水质考核)

市和区(县)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质监测结果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考核。

第十二条(涉水产品)

涉水产品是指在饮用水生产和供水过程中与水直接接触的材料和化学物质。

市和区(县)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等相关标准和规定对供水单位所使用的涉水产品进行不定期抽检。

第十三条(水质公布)

市和区(县)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市供水监测与管理月报”、“**市供水水质例会会议纪要”等形式定期公布本市供水企业(单位)的供水水质信息。

市和区(县)供水行政主管部门鼓励和支持社会公众对本市水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第十四条(水质例会)

市和区(县)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召集供水企业(单位)参加的供水水质例会,公布水质监测结果,进行水质管理工作交流、制水工艺指导、检测数据汇总、水质事故分析等事项。

第十五条(培训)

市和区(县)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适时组织供水水质管理、水质检测技术等的培训。

第三章企业自检

第十六条(检测制度和设施)

原水供水企业、公共供水企业以及自建设施供水企业应当建立覆盖供水全过程的水质检测制度,建立水质化验室,提高检测能力。

第十七条(检测项目)

企业(单位)自检项目包括:

(一)原水供水企业

建立原水水质的监控体系,在水源地使用在线仪表对氨氮、浊度、溶解氧、氯化物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将数据传输至相关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及供水企业(单位)。

原水:每日至少一次检测21项指标,每月至少一次检测29项指标。

原水供水水质应当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水质标准。当原水发生突变或受到严重污染时必须及时通知相关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供水企业(单位),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查明原因、妥善处置。

(二)市属公共供水企业

原水:每日至少一次检测21项指标,每月至少一次检测29项指标。

出厂水:在出厂管网上安装在线仪表对2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如在线仪表发生故障时,应对出厂水每小时一次检测2项指标),每4小时一次检测3项指标,每日至少一次检测21项指标,每月至少一次检测42项指标,每半年一次检测106项指标。

管网水:每一采样点每两周一次检测9项指标。

管网末梢水:每月一次抽检42项指标。

(三)区(县)公共供水企业及自建设施供水企业

原水:每日至少一次检测9项指标,每月一次检测29项指标。

出厂水:应当在出厂管网上安装在线仪表,对2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控,每8小时一次检测3项指标,每日一次检测11项指标,每月一次检测42项指标,每年一次检测106项指标。

管网水:每一采样点每两周一次检测9项指标。

管网末梢水:每季度一次抽检42项指标。

(四)乡镇公共供水企业

原水:每日至少一次检测9项指标、每月一次检测29项指标。

出厂水:每日至少一次检测9项指标,每月一次检测42项指标,每年一次检测106项指标。

管网水:每一采样点每月两次检测7项指标。

管网末梢水:每半年一次抽检42项指标。

(五)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

建立水质检测制度,加强对水质的监控;每半年不少于一次进行水箱清洗,冲洗后检测5项指标;定期对龙头水进行抽检。

(六)管道分质供水企业

建立水质检测制度,加强对水质的监控;每月一次检测42项指标,龙头水每日一次检测5项指标。

第十八条(在线监测)

市和区(县)公共供水企业应当设置位于出厂水、输配管网和重点用户等处的在线水质监测仪器,对浊度、余氯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应当将真实的监测数据传输到市或者区(县)供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九条(水质报告)

本市建立供水水质报告制度。

原水供水企业、市属公共供水企业应当按规定定期将企业自检的供水水质报告报送市供水处。

区(县)及乡镇公共供水企业应当按规定定期将企业自检的供水水质报告报送至区(县)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区(县)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汇总后报送至市供水处。

市供水处应当及时将供水水质报告汇总后报市水务局,并根据要求报送建设部及本市相关管理部门。

供水水质报告内容包括:

原水供水企业:旬报(原水21项指标);月报(原水21项、29项指标);年报(原水21项、29项指标)。

市属公共供水企业:旬报(原水21项指标,出厂水21项指标);月报(原水21项、29项指标,出厂水21项、42项指标,管网水9项指标,管网末梢水42项指标);年报(原水21项、29项指标,出厂水9项、21项、42项、106项指标,管网水9项指标,管网末梢水42项指标)。

区(县)公共供水企业及自建设施供水企业:月报(原水9项、29项指标,出厂水11项、42项指标,管网水9项指标);年报(原水9项、29项指标,出厂水11项、42项、106项指标,管网水9项指标,管网末梢水42项指标)。

乡镇公共供水企业:月报(原水9项、29项指标,出厂水9项,管网水7项指标);年报(原水9、29项指标,出厂水9项、42项、106项指标,管网水7项指标,管网末梢水42项指标)。

第二十条(水质检测采样)

水质采样点的分布应当具有代表性,应当分别设置在水源区、取水口、水厂出水口和居民经常用水点和管网末梢等。

供水企业(单位)应当根据供水人口设置固定数量和固定位置的管网水质检测采样点。采样点数量按供水人口每2万人设一个采样点计算,供水人口在20万人以下及100万人以上的酌情增减采样点。

第二十一条(水质超标措施)

供水企业(单位)应当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判断限值、计算合格率。当检测结果超标时,应当立即重复检测,并增加检测频率。检测结果连续超标时,应当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质事故的发生。凡饮用水水源水质不符合标准时,供水企业(单位)应当采用先进适用的净化技术,改进处理工艺,使水质最终达标。

第二十二条(委托检测)

供水企业(单位)应当具备水质检测能力。无能力自检的,可委托通过市级以上计量认证并具有相关项目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

第二十三条(涉水产品和清洗消毒)

供水企业(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的涉水产品。

用于供水的新设备、新管网投产前或者原有设备、管网改造后,应当严格进行清洗消毒,经有资质的水质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四章应急预案

第二十四条(制定应急预案)

供水企业(单位)应当制定处理供水水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报市和区(县)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市突发公共事件供水行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并结合本供水企业(单位)实际情况编制。

第二十五条(现场调查)

当发生水质事故时,相关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入现场进行调查、取证、采样和检测,相关供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和配合。

第五章法律责任

二次供水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市政供水;二次供水;污染;成因;防治

前言

二次供水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缓解城市供水压力不足和水量分配不平衡、解决高层建筑和低水压区单位居民的用水问题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日常的管理,到输配设备的维护,二次供水也存在不少隐患。二次供水系统对水质的污染已是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加强对二次供水的治理,保证用户用到符合国家水质标准的水,已是供水企业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一、二次供水水质存在主要问题

二次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质问题,表现在供水水质色度、浑浊度、铁、锰、氨氮、微生物等指标超标。二次供水系统的污染点主要是水池和水箱,其中的主要污染物质有:

1、红虫和细菌等微生物

水箱(池)内的水经过较长时间的累积,积累有各种有机物,提供了红虫和细菌等微生物繁殖的物质基础;池内水体停留一段时间以及对流较小,以致水中含氧不足;池内温度适合红虫和细菌等微生物生长及繁殖的条件;离水厂远端水池水余氯的消降等均为红虫和细菌等微生物生存提供了条件(余氯浓度在0.05mg/L以上时,能有效阻止红虫和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它们常寄生在水箱的积(污)泥、粗糙的水箱(池)的表面、水管内的水垢以及藻类之中。红虫、微生物的生长,是水质卫生最不安全的因素。

2、浊度及色度

二次供水中浊度及色度明显高于管网水、出厂水,这是二次供水设施(水池及供水管道)二次污染所致。

3、氨氮等有机物

调查表明,管网水和二次供水中氨氮的含量分别为0.02mg/L、0.07mg/L,二次供水中氨氮的含量明显高于市政供水;耗氧量、总氮二次供水也高于管网水。

4、加氯消毒副产物

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时,使用过量的氯消毒剂容易造成氯消毒副产物氯仿、四氯化碳等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发生。

二、 二次供水水质污染成因分析

1、二次供水贮水设施的造成的污染

    二次供水过程中,一般都采用蓄水池和水箱。蓄水池和水箱的设置是用来满足生活用水量和消防用水量的,而水箱材质不合格、水箱大小与用水量比例不合理会造成水质的污染。低位蓄水池及水箱的容积是根据进水量与用水量的变化曲线计算确定,当资料不足时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O%~25%确定;直接城市供水管网夜间直接进水的高位水箱的容积宜按用水人数和日最高用水定额确定。故设计者在设计时,考虑保障用水,将水箱、水池容积设计偏大,这样会造成自来水在蓄水池及水箱中的停留时间增长,自来水中的余氯会很快分解消失,这给水质造成二次污染提供了时间的便利。监测部门监测结果表明:当水温低于1O℃时,滞留时间超过48h时;当水温在15℃时,滞留时间超过36h;当水温大于2O℃时,滞留时间超过24h;细菌、总大肠菌群指标明显增加。

2、输配水管道造成的污染

    水在流经未经涂衬或老化的金属管道、配件、水箱的过程中,由于水源水水质复杂,水处理过程中,药剂投加量及溶解氧,以及管道夜间用户用水量小,管道运行流速偏低等因素,会造成管道内壁产生较厚的环状锈垢。由于管道内壁的锈垢块,部分Fe(0H)3可浮游于水中,锈块中有2%~3%可溶于水中,使水质受到二次污染,当用户早晨打开水龙头时,就会出现“红水”现象,这是由于聚集管道内的锈蚀物在水流速度、水压突然变大或方向突然改变时,被冲走造成短时间的水质恶化,出现“红水”甚至“黑水”,造成的供水水质事故。

3、微生物的繁殖对水质的污染

    二次供水管网和贮水池(箱)内微生物污染的种类通常有细菌、大肠杆菌、自养型铁细菌和硫的转化菌等。造成上述微生物繁殖的主要原因,一是水中残存的还原性物质(包括微生物本身)或者还原性二次污染物对余氯的过度消耗,二是水的滞留时间过长。微生物的再度繁殖对水质的危害,除了直接造成细菌学指标的下降外,还会加速管道的锈蚀、结垢。因为这些微生物以水中的有机物为能源进行新陈代谢所需要的各项活动,其产物反过来又会促进金属表面的恶化,形成对管道的腐蚀。

4、外界造成的二次污染

    有时供水系统受到外来的二次污染会造成水质周期性的或间断性的恶化。如:(1)管网系统的渗漏、破漏等造成与外界的渗透污染;(2)蓄水池(箱)的外界污染;(3)用水点处设置不合理造成与外部污(废)水虹吸倒流。

三、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防治对策

1. 改进供水方式

    采用全自动变频恒压供水设备是现行较为科学合理的高层建筑供水形式。这种设备仅用低位水箱, 通过变频泵根据用水情况调节水量和水压。因其水箱是密闭的, 可有效防止水质二次污染。

    目前二次供水设施多数以低位水箱配备高位水箱为主, 这类设施主要是将消防与生活用水均贮存在低位水箱内, 但由于储水时间长等原因, 污染机会增大, 应该将消防与生活用水分隔开, 消除储水时间长的问题。

2.清洗消毒技术

    在目前实际情况下, 二次供水设施由于有些建筑时间久, 建筑设计陈旧, 无法进行全面改进, 因此适当的清洗消毒就显得尤为重要。水箱应至少每半年进行清洗消毒一次,水箱消毒主要有浸泡、喷雾(或喷洒)两种方式。浸泡消毒方式较简单可行。采用的消毒剂主要有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等。

    除了进行供水设施的消毒以外,在进水余氯含量较低时,还应对二次供水作进一步的消毒处理。消毒方式主要有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等, 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3. 二次供水设施的改进

    1) 合理设计二次供水设施

A、合理确定二次供水系统中水池、水箱的容积, 使其既满足用水量, 又避免停留时间过长。低位蓄水池及水箱的容积是根据进水量与用水量的变化曲线计算确定,当资料不足时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O%~25%确定;直接城市供水管网夜间直接进水的高位水箱的容积宜按用水人数和日最高用水定额确定。

B、合理设计蓄水池(箱)形状, 采用圆形或正方形, 进水口与出水口设在相对的墙壁,使水形成推流式流动状态,防止产生死水区, 减少沉积物形成。进水管应设水位控制阀。

C、合理设置贮水池(水箱)的溢流管、泄水管和检修孔

溢流管上应设存水弯,用水封防止污物进入。水池(箱)底部要有一定的坡度,并装有泄水清洗管。溢流管、泄水管不能与污水管直接连接,均应有空气隔断装置。贮水池(箱)顶部应设两个以上通气管,以使池(箱)内空气流通,并在管口处设置既能防虫、鼠、尘埃进入,又能使空气流通的装置。检修孔要采用密闭式。

    2)采用新型材质

A、应选择优质供水管道,以保证输送过程中不产生污染。传统的镀锌钢管及铸铁管锈蚀、结垢严重,应该进行淘汰和禁止使用,积极推广使用新型给水管材。如塑料管(PE管、PPR管)、复合管(如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耐蚀金属管(如铜管、不锈钢管)等,笔者认为,塑料管、复合管有耐蚀、不结垢,且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卫生性能和输水性能,由于塑料管强度较低,复合管兼有金属管的强度可用在暗装或明装;耐蚀金属管强度高,但价高且对水的稳定程度不及塑料管,如长期输送也会有铜绿、锈水问题出现,建议用在卫生器具的配管上。

B、储水装置优先选用食品卫生级不锈钢材料等。使用混凝土蓄水池应对内壁采取一定处理措施(如加薄不锈钢板衬里等), 防止混凝土与水直接接触。

4.合理选址

低位水箱周围10m以内不得有渗水坑和堆放的垃圾等污染源,高位水箱周围2m内不应有污水管线及污染物。

四、加强二次供水设施及管网的管理工作

建议在二次供水设施及管网的管理工作采取以下措施和制度。

1、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业务素质,持证上岗。

2、进一步完善城市供水条例中关于二次供水的有关条文,加大执法力度,明确责任和义务。

3、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审批制度,二次供水设施应与工程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供水管道必须采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优质管材,外露管材使用钢塑复合管(无防晒功能的塑料管要采取做防晒保护层的措施);水箱水池须采用不锈钢内衬或内涂食品级涂料。

4、贮水池、水箱及管内(死水区)和管线终端等部位要执行定期放水、冲洗消毒制度,每半年不得少于1次。

5、管线全面寻查和管道检漏及维护、维修工作制度。

二次供水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城市供水;二次污染;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31.5 文献标识码:A

城市供水质量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二次供水作为城市供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重点关注,避免出现二次供水造成的水质污染,使之能够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一、 供水中二次污染的原因

1.1外界造成的二次污染

第一,分质供水水质防止措施不能有效地阻止二次供水遭到渗透污染;第二,外部污(废)水虹吸倒流或者不合理设置用水点处;第三,蓄水池(箱)的外界污染;第四,外界渗透污染管网系统。

1.2二次供水贮水设施造成的污染

在城市二次供水中所选用的设备通常都是水箱和贮水池。设置水箱和贮水池的目的在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消防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用水量比例、水箱大小不合理,水箱材质不合格等都会使得二次供水遭到污染。

1.3 管网附属设施造成的污染

为了正常发挥管网的供水功能,必须设置一些控制水路的阀门和其它附属设施。这些管网附属物在各种条件下长时间使用,容易发生腐蚀损坏、生锈结垢等现象。如果管道在地下水或污水地段如果发生泄露,就可能会导致管网失压,吸入附近污染的地下水,造成管内水污染。管路冲洗阀门接口若低于排放水体水位或直接接入下水管道内,若阀门关闭不严,则会引起污水倒灌造成管网水污染;现代高层建筑中大多设蓄水池供水,由于生活用水量有限,所以很长时间才能够将蓄水池内水更新一次,蓄水池内氯已经耗尽,往往会导致微生物滋生,造成污染。

1.4 管道施工污染

管道施工包括维护修理、事故抢修以及新铺装水管等,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要将管道停水断开,尤其是发生爆管时,会地面积水,抢修完成后,部分积水会回流到管道内,造成二次污染;如果不及时对事故管段及管网末梢进行死水排污并清理和消毒,也容易导致水体质量下降;新装用水大户的用水,以及管道修复后急于供水,而管道消毒不规范,也会导致水体污染。

1.5管理方面造成的污染

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水资源卫生管理制度,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水资源卫生状况进行专门的监督检查。有些单位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水供应问题,水房内乱放杂物,水池无盖、无锁,排气孔和流溢口缺乏防护装置等现象时常发生。对于水箱、水池的清理方法不当、清洗不及时或者清洗频率不够,都不能够保证水箱水质的卫生安全。按照国家正常标准要求,屋顶水箱至少要半年清洗一次,可是只有极少数的楼能够做到,而大多数居民楼都是两三年才清洗一次。清洗人员也不是专业人员,这些都会给污染埋下隐患。二次供水管理部门较多,有开发商、有物业公司、有房产经营公司等,管理单位不明确,管理起来非常复杂,无法实行统一管理,也给卫生监督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加上目前我国对供水管理项目没有设立专门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的配套管理细则,所以供水质量管理监督的外部执法环境也并不理想。

二、防治污染的措施分析

2.1 提高出厂水质

在国外,很多国家都规定了出厂水中高锰酸盐、AOC以及BDOC 指数的上限值,其目的就是为了有效控制管网中细菌的繁殖与污染。一般 AOC 在 10ug/L 以下时就被认为是生物稳定水。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 pH 值,网管中的水AOC 小于 50ug/L,就能够有效限制细菌的生长。为了提高出厂水的化学稳定性,应该把水的 pH 值控制在 7~8.5,西方欧美等国家广泛采用这种方法。出厂水的 pH 值维持在 7.0 以上,可以防止管道腐蚀问题,pH 值超过 8.4 就可以有效抑制铁、硫等细菌的滋长。长期以来,为了抑制细菌繁殖,一般是通过控制余氯的含量来进行的,但是实践研究表明,余氯并不能够完全抑制住微生物的繁殖。我们知道细菌的繁殖需要一定量的有机物,所以如果采取措施控制水中的有机物含量,也就可以有效抑制病菌的繁殖,截断微生物的能量来源。实践研究显示:当水中的浊度降至 0.1NTU 时,就可以去除大多数的有机物,从而降低病菌繁殖。

2.2 合理选择管材

以后的城市管网建设中,应该采用新型管材,以防止供水过程中的污染。当前,我国城市逐渐淘汰了灰铸铁管,逐步换成了球墨铸铁管。在美国和日本,这种铸铁管已经成为了城市供水的主要管材。管材选用中,如果管道口径较小,那么可以采用高分子塑料管,有效防腐和防结垢,主要有:聚乙烯管、聚丙烯管、聚丁烯管以及金属复合管等。这些管材无污染,内壁光滑,施工轻便,而且强度高,接头密封性好、使用寿命长。铜管也是比较好的建筑给水管材,铜管经久耐用、安全卫生、耐热耐腐蚀性强,使用起来非常安全,一般不会对水造成二次污染。在西方发达国家,铜水管使用非常广泛,应用技术也比较成熟。我国在旧管道改造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合适、污染小、防腐强度高的管材。

2.3 应对供水中设备与施工的污染

采取有效措施,改进蓄贮水箱的工艺结构,保证水的流动性;蓄水设备的质量要过关,防锈垢,防止微生物滋生,必要时可以采取二次消毒。抬高蓄水池标高,防止低处污水浸入。新建筑物的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要分开设置,减轻生活用水的细菌污染。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把二次供水纳入法制化轨道,对二次供水的设计、施工、管理等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每年都要对蓄水池进行清洗和消毒。建立二次供水管理体系,做到从验收到消毒的各个环节都有人负责。

2.4 实行水质分区,细化水质指标

许多城市的给水采用多水源供给系统,输水管道比较混乱,错综复杂,供水管道又是深埋在地下的,所以一旦水质污染,很难找到具体原因。水质指标是出厂水的水质指标,由于各水厂间采用的标准、工艺不同,标准也就不同,所以不同区域之间应该实行分管制度,地区之间明确划分供水区域,合理分布。对于区域内的企业要严密监控污水动向,使之远离城市生活用水,改善城市水源质量。

2.5定期清洁二次供水设备

二次供水设施必须每年清洗消毒一次,在进行清洗消毒的同时,对二次供水设施要进行一次维修,每只水箱、水池均应有盖有锁,溢水管的出口应有防护网罩,对已缺损或锈蚀的,必须重新配置或更换。二次供水水质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水箱、水池内应清洁、无青苔、淤泥及可见物,有消毒药物浮球;水箱、水池周围应干净无杂物,无积水,禁止种植花草、饲养家禽和鸟类。各二次供水单位及清洗消毒单位,要严格卫生管理,建立完善二次供水卫生档案和卫生资料。资料应包括:卫生管理制度、水箱清洗消毒程序、从业人员的健康合格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水质检测记录、消毒记录、水质消毒情况检查记录、水池水箱清洗记录、涉水产品及消毒剂索证资料等。对居民用户实行计量到户、抄表到户。直接从事二次供水维护和运行的管理人员、清洗消毒人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有健康证明。

2.6 其他措施

科学预测网管输配水量,在保证用水量供给的同时,适当提高管道流速,减少自来水在管网中的停留时间,避免细菌滋生。加强管网检漏工作的实施,降低漏点爆管的事故率。加强管网的科学管理工作,建立管网管理信息平台,为供水调度提供管网运行方案。

三、结语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民更加关注城市供水安全问题。国家应该积极改进供水方案,控制出厂水在输送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保障人民用水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张惠英.我国城市二次供水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措施的探讨[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