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范例6篇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范文1

论文摘要:中国在城乡经济结构二元化的同时,在农村内部,农业和非农产业也呈现出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在此前提下,中国农民也因其是否从事农业生产而出现分化。本文试图通过对20个村庄的调查,对农村经济二元结构和农民分化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现象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而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在众多原因,国民经济的二元结构特点更为突出。在二元结构下,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非常不平衡。 

一般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划分都是以城市和农村为划分标准,然而我国在城乡经济二元化的同时,随着乡镇企业和农村工业的发展,我国农村的经济结构也出现了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二元分化。上海财经大学李静霞曾经在《中国二元经济演化进程分析》中指出我国经济由城市非农业、乡村非农业和乡村农业三部分组成,从而从农和非农两个角度对二元经济进行了划分,而根据利特尔(little ,1982)曾经对二元经济的定义:“二元性可以从多方面下定义。但是一个在分析上有用的、有关制度的定义看来应该是:一种经济是二元的,即它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在那种传统制度下运行,而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则是在雇佣工资制度下运行。”这样的划分体现了二元经济在生产率和剩余劳动差异方面的含义。 

在农村经济结构二元化的同时,农民也因为其从事的产业出现了分化。浙江师范大学卢福营在《论中国农民分化的多元化特征》中提出,非农化是“农村社会成员分化的根本动力”。完成非农化的三种村庄—城村、镇村、工业村与传统的农业村出现了分化,而在一个村中,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也与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出现了分化。在此理论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全国20个村庄的调查进行研究,对我国农村经济结构二元化条件下的农民分化进行分析,试图为这一问题的顺利解决提出可行的方法和对策。 

 

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以南京大学2006新农村调查联合项目组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展开研究。该调查在全国选择了经过典型抽样的十个地方共二十个村庄的农民作为样本展开调查。这十个地方都是我国历史上各个阶段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分别是:山东邹平,陕北南泥湾,河北遵化西铺村,河南七里营,山西大寨,安徽小岗,天津大邱庄,河南南街村,江苏华西村和广东顺德。这些名村在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带有工业化和非农化的印记,这样保证了从事非农产业农民的样本量。 

除了选择这十个名村之外,项目组在每个名村的附近选择一个可以代表当地农村一般水平的村庄作为对照。这样又保证了从事农业生产农民的样本量。 

在研究方法上,项目组以标准化的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型访谈为工具来收集原始资料。最终使用的有效问卷925份,其中还在种地的农民534人,不再种地的农民391人。 

 

调查结果分析 

在家庭收入方面,调查结果显示,非农业生产的农民2005年人均收入为7971.31元,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只有3322.65元,低于非农业生产农民41.6%,同时,在家用电器和交通工具的拥有情况方面,非农业生产的农民普遍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而且部分电器的拥有情况差别非常悬殊。这说明他们在享用现代文明成果的程度上出现了分化。在此情况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中有327人感觉有家庭经济压力,占到受调查种地农民的61.7%,而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只有128人有同样的感受,占非农业生产农民的33.5%。(经卡方检验,pearson chi-square=70.567,df=1, asymp. sig. (2-sided)=0.000。问题只有肯定和否定两种答案,调查情况不再列表显示,下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倾斜向城市和工业的经济政策和对户籍制度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限制,以及我国有限的耕地状况,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增收困难不断加大,在经济上与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差距不断拉大,同时还引发了其他方面的分化。

居住条件方面,非农业生产的农民住房造价明显地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当然,这与非农化的村庄的整体住房造价高有一定的关系,但整体住房造价也在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农与非农产业的分化。在住房质量方面,63.9%的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居住在楼房,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只有18.9%。在这种情况下,386位非农业生产的农民对自己的居住条件感到满意,占到86.1%,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362人对居住条件满意,百分比为68.3%(pearson chi-square=76.031,df=3,asymp.sig. (2-sided)=0.000)。 

生活环境方面,由于部分村庄整体城镇化,绝大多数居民都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生活环境要明显好于还在传统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调查显示,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在生活垃圾处理状况、公共设施使用状况等方面的情况都明显较好,他们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也较高。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更多地希望生活在城市,而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则更多(69.9%)表示与城市相比更愿意生活在本村。 

在关于家中是否有失学或辍学儿童的调查中,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中有13人表示家中有辍学儿童,只占到受调查对象3.4%,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有65人家中还有辍学儿童,比例为12.2%(pearson chi-square=22.613,df=1,asymp.sig. (2-sided)=0.000),同时他们对当地教育设施和教学质量的满意程度也较高。另外,访谈资料显示,很多从事非农生产的农民的子女在县城或市里读书而不是本村。在受教育机会尤其是受教育水平上,二者的二元分化趋势明显。 

在政治权利方面,253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表示村财政没有公开,占50.1%,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表示财政没有公开的有114人,比例为31.5%。在关于如何对待村干部可能发生的贪污腐败的调查中,非农业生产的农民有23.4%选择了“管不了,任他继续下去”,而从事农业生产农民选择这一选项的人占到46.4%。经过对访谈资料的研究,笔者还发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在权利意识、法律意识方面都明显更加淡薄,而正当权力的行使得不到保障的状况发生的频率也相对更高。 

在公共文化娱乐设施的拥有上,二者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尤其是在老年活动中心、篮球场和中高级宾馆拥有状况的调查中,从事农业和非农业生产的农民所在的村庄相差非常悬殊。在村民日常文化娱乐活动方面,从事非农生产的农民状况明显更好。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文化生活则相对比较单一,看电视成为了最主要的文娱活动。同时调查还显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参与的人数也要更多。而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在旅游机会和频率方面则更高。 

 

结论与建议 

(一)产生分化的原因 

首先,在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中,小农经济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小农经济由于生产率不高,产出水平有限,这就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收入。在国家不断减免农业税的情况下,农民增收依旧困难。而限制农民收入增长最重要的原因是农业生产收入的增加速度相对较慢,从而与非农产业的收入水平出现较大差距。  

其次,新中国建国以来,为了快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长期以来经济政策向工业倾斜,“以农补工”的经济政策限制了农民的增收。虽然过去加在农民身上沉重的赋税已经取消,但长期的政策倾斜所带来的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缺乏政策的保障,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增收非常困难,与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出现分化。 

另外,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突破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快速发展必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我国一直以来“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状况进一步拉开了农民之间收入的差距。成功进入城市或乡镇企业务工的农民更容易获得相对较高的收入。 

(二)加快非农化发展的建议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非农化的过程中,经济结构二元化和农民分化都是不可避免的历史阶段。在现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最终会制约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学家费景汗和拉尼斯曾经提出:“现代部门扩张的同时必须推动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使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同步”。所以,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努力着手解决农民分化的问题。基于上述分析和讨论,大力发展非农经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同时协调城乡发展,使其趋向一元化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中,非农化是农村出现分化的动力,同时又是解决农村分化的有效途径。农村的分化是由于非农化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造成的,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进一步发展非农化,使其逐渐趋向平衡,经济结构即可逐渐趋向一元化,最终解决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分化问题。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当通过各种措施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是实现非农化发展的基础。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小农经济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在现有的耕地状况下,实现农业生产率的大幅提高,解放劳动力,才可能进行进一步非农化的发展。在调查中发现,农业产业化程度的区域差别较大,东南沿海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较成熟,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落后,还有很多农村保持着传统农业的生产组织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这样的情况要得到改变才能进一步发展农村非农经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其次,努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实现非农化发展的必要过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在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过程中是始终存在的问题。只有顺利解决这一问题,才能实现经济结构一元化的发展。在调查中发现,经济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民家庭与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在于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化,剩余劳动力越少,家庭收入也就越多。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增加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城市提供的就业岗位必然有限,进城打工的人数太多也会使城市膨胀,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也需要农村自身非农经济的发展。其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解决我国城市化发展滞后的问题。在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在保证进城打工的农民可以转化为市民的基础上,要防止大城市过度膨胀,促进中小城镇协调持续的发展。同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依靠对农民的职业教育的加强。在调查中,72.7%的农民认为农民现在很需要职业技能培训。所以,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必然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好地转化。 

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需要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到国家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国家政策也要促进非农化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一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范文2

一、认真听取了××镇人民政府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经济实现良性增长。2008年全镇实现gdp34650万元,同比增长31%;人均gdp8360元,同比增长26.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8600万元,同比增长164.8%;财政税收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52万元,同比增长30%;农民人均收入4200元,同比增加500元。

(二)三农基础夯实。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省、市、县的相关文件精神,尤其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粮食直补资金等各项涉农资金一卡制发放确保了农民利益。二是实现了粮食稳定增收。三是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了××、万年庙、花朝门、凉风垭等新村建设步伐。四是加大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全年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3个,特色产品基地3个,面积4000亩,生猪养殖大户30户,出栏商品猪20000头。发展专业养猪小区1个。五是注重劳务开发。阳光工程培训2期120人次;农村经果林、蔬菜、粮食作物等实用技术培训5000人次,向外输出富余劳动力15000多人,实现劳务总收入22500万元。

(三)工业发展有所加强。全镇新引进项目2个,引进外资1000万元,新上项目和技改投入340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680万元。

(四)城镇建设展现新姿。2008年,新建街道17条,场镇道路“黑化”、人行道“彩化”、道路边“绿化”,“三化”建设成效显著。

(五)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欣欣向荣。2008年全镇无一例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无一例群体性闹事事件和重特大刑事案件;防灾、救灾、减灾工作卓有成效,特别是“5.12”地震后重建,全镇新建房屋95户(一般群众户40户,低保户含敬老院55户),已有50户竣工,维修加固21户,过度性安置67户,困难群众193人得到了生活救助;计划生育率达84.16%;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等福利事业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视察了××村市级新农村建设

该村9个村民小组,681户,2480人,在新农村建设中,一是硬化村级道路1.1公里,硬化便民路2887米,渠道清淤、维修500米;整治山坪塘3口;新建户用沼气30口;购置耕耘机20台,灌溉机具10台。水土保障持工程全面完工,经济林桃、菩提树等已定植完毕,长势良好。市级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最佳成果。

三、视察了通村公路建设

全镇通村公路在去年修建23.65公里的基础上,今年已修建了16.5公里,由于狠抓了通村路硬化,改善了镇内交通状况,融洽了干群关系,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视察了场镇综合整治情况

××镇党委、政府根据本镇实际情况,对场镇“五大秩序”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整治“脏、乱、差”现象,运用了100人分段负责整治,收缴不按规定摆放的商品、广告牌等500余件,车辆10辆,投入200余万元维修了下水道,特别是盘活了小型综合农贸市场,做到座商归店、行商归区,严禁撑杆搭棚、占道经营,使“乱搭、乱建、乱摆、乱停、乱挂、乱倒”等违规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市场市容面貌焕然一新。

五、视察了××火车站开发区建设情况

××火车站开发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按照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总投资3.2亿元,已投资1.3亿元,垫付征地款500万元,已建商品房面积达6万平方米,建公益设施3500余米,已置花坛、路灯、已种风景树、花草、竹木等品种优良,绿茵入趣,引人入胜。

六、视察评议

这次视察在镇人大主席团主席陈明军、副主席谭奇彩的带领之下,12名县人大代表认真视察了上述单位,与会代表通过“走、看、听、评”,代表们对××镇人民政府镇长吴昌波所作的《××镇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情况汇报》翔实,于怀明对通村公路、谢续俊对××村市级新农村建设、甄洪江对场镇综合整治、邓力对康力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火车站开发建设的情况表示满意。

七、存在的问题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范文3

经济复苏基础尚未牢固的美国近期显现出再次衰退的端觅: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价格更是徘徊在通缩的边缘。实际上,在利率已经降无可降的情况下,美联储计划重启几乎所有非正规政策来刺激经济。首先是继续购买长期债券,压低长期利率,激活长期信贷;其次是宣布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当前的联邦基金利率,稳定市场对政策的预期;再次通过降低超储利率,鼓励金融机构放贷;最后提高通货膨胀目标,引导市场预期。这之中对美元汇率和全球经济影响最直接的无疑是量化宽松政策。

量化宽松政策的本质等同于放弃币值稳定,对内提升物价,对外放弃货币锚的作用让本币贬值。这对一国在经济衰退时复苏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美联储才会在经济低迷和通缩逼近的环境下继续执行量化宽松政策,以增加货币市场流动性,缓和信贷紧缩压力。

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大宗商品以美元标价的背景下,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目标虽然仅在本国,但其实际成本却要由全球承担。如果欧元区和日本也跟随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话,那么货币战争可能难以避免。美国这种“以我为主,以邻为壑”策略的背后显然不是零和博弈,在任由流动性的洪水淹没实体经济后,这场战争最后可能会没有赢家,但受伤最深的往往是中国这种生产型经济体和资源输出者。

对于来势汹汹的美国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以下简称“QE2.0”)最具参考意义的案例,其一来自雷曼倒闭后美国引领的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以下简称“QE1.0”),其二来自日本2001~2005年的量化宽松政策。从2007年底开始,美联储连续降息直至接近零点都没有抑制次贷泡沫的破灭。以雷曼倒闭为分水岭,美联储沿用了近25年的利率工具初次让位于非常规政策(图1),而欧元区、英国和日本也及时跟进。虽然力度各有不同,但“直升机撒钱”的行为成为当时所有央行必然而无奈的选择,而其中无论是从绝对量还是从与GDP相比的相对量来看,美联储的力度都远超其他央行(图2)。

在美联储QE1.0的初期,为了避免实体经济的资产负债表和银行体系崩溃,首先出马的是流动性工具和专项救助,到2009年初,美联储的资产规模已经比雷曼破产前扩大了207%。为了将“有毒”资产从金融体系中剥离出来,2009年以来美联储的回购、外汇互换和定期拍卖这些流动性工具逐步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央行直接对ABS(资产担保证券)、MBS(抵押支持债券)和国债的直接购买(图3)。与QE1.0相比,QE2.0的主要操作方式将以购买国债为主,与当初MBS和ABS背后危如累卵的金融机构不同,拿到这笔新美元的投资者最优的选择往往是将其直接注入金融市场,而不是投资实体经济。冻结在长期债务市场上的流动性被美联储压低的收益率驱逐出低风险区域后,很有可能在资产市场上制造泡沫,并抬高全球的大宗商品价格,强化黄金和石油的避险功能。

而对比日本案例的意义在于分析美国量宽对其实体经济效果。如果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像当初日本一样无效时,还会不会有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判断的标准仍然落在失业率和通胀上。与2001年日本开始的量化宽松政策比较,美国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是神似形不似。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失败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在资金供给上,泡沫破灭后银行体系坏账比率过高抑制了其放贷的意愿,央行放出的流动性也被商业银行窖藏起来;在资金需求上,私人部门表外非经营性资产仍然受资产价格下跌拖累,资产负债表结构导致了其通过借贷加杠杆的空间有限;最后,日本的长期低利率环境让新增货币中的绝大部分被拆到了国际市场,兑换成了高利率的美元和欧元。相比而言,美国如今也存在在日本当初所存在的所有问题,只不过这些问题没有日本当初那么严重。而现在的高利率地区是中国和印度这样被过热经济倒逼加息的新兴经济体。此外,美国在全球体系中的地位也远高于日本。

在目前民粹主义的政策思维方式下,美国不会在乎全球经济的成本。在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下,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也可期,也就是说,在美国达到“目标”之前,政策不会退出。因此,为了本国的利益,美国可以通过量化宽松政策让美元贬值,并通过大宗商品将成本转嫁给生产国,同时使美元储备持有国的资产缩水,由此看来,美国才是最大的汇率操纵国。

各国央行已经开始着手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6000亿美元的QE2.0已经出手,日本央行的QE2.0也已经上马,英国每月的国债购买配额则有扩大的趋势,欧洲中央银行略显迟疑。在财政赤字变得难以为继之后,政治家们便将量化宽松政策当成复苏猛药,货币竞争已经全面展开。但纯粹的货币投放在推动实体经济复苏上的效果并不理想。央行能所做的,不过是将流动性放入银行手中,如果银行惜贷,则实体经济并未因此而受益。由于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丧失,传导机制的不畅顺,使得货币政策能拉不能推,有力用不上。

尽管如此,量化宽松政策在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却是立竿见影。央行印钞票直接带来金融资产价格的迅速上扬。更有甚者,由于无风险资产的零回报和借贷炒作的低资金成本,全球民间资产(包括你我这种普通人)正出现一次罕有的向风险区域的集体迁徙,金融市场的泡沫盛宴正在拉开序幕。

全球策略:与热钱共舞

美元走势(消费国货币)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避险资金选择美元资产导致的美元第一波逆势上涨结束后,长期的宽松货币政策压力是美元指数从89.6下跌到74.4,第一次接近1.5万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规模,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让美元贬值了17%(图4)。其后因欧元陷入了债务危机的困境而使美元有所反弹。此次美国二次货币量化宽松规模6000亿美元,当然与第一次无法比拟,但也给予了美元汇率一定的压力,预计在美联储继续实施量化宽松的时段内,美元都会维持相对弱势。不过由于美元指数的特殊构造方式――欧元占指数57%的权重,因此该指数成为欧元区与美国实体经济复苏竞速的相对指标,如果欧洲由于相关国家的风险(特别是PIIGS)出现负面消息,而中国又不加以表示的话,美元还有机会达到80一线。总体上我们倾向于美元将会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弱势震荡的局面,关键仍旧在于中国的策略。

黄金走势

美元与黄金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是呈现反向走势的,但也存在例外。在市场预期普遍悲观的情况下,避险情绪占主导地位时,美元与黄金会同时上行。2007年中,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经济的下滑导致美元的走软。而美元的走软是的投资者把目标转向了黄金,因而黄金在同一时期走高。到2008年中,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普遍大幅度下滑,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经济相对优于别国,因为美国最先走入危机,也最先开始实施经济刺激政策。这时投资者把目标转向美元进行避险,因而黄金投资下降致使黄金价格的下滑。然而,在2008年末,市场预期普遍悲观,这时黄金的避险性质起到了主导作用,黄金价格开始同步与美元走高(图5)。

2009年开始,各国政府积极加入救市行动,全球首次尝试大规模的货币定量宽松政策。美元首当其冲,货币泛滥给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基础,但是同时美元指数开始下行导致黄金价格在震荡中出现回升迹象。2009年底,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在欧元兑美元汇率急剧下降的情况下,美元被动推高。同时全球市场再次陷入悲观预期,各国担心欧洲债务危机会否发展成为又一次的全球性危机。黄金的避险性质再次发挥其主导作用。进入2010年以来,黄金与美元一直维持同步上升的整体趋势。

2010年5月至8月,欧元区通过了与IMF联手救助欧洲债务危机的7500亿欧元的援助计划,并且各方都积极努力防止欧债的扩张,欧债危机得以缓解。在这种情况下,美元与黄金应该恢复反向相关关系的常态。然而紧随其后的经济数据显示全球经济发展可能陷入二次衰退,美联储决定再启货币定量宽松政策。避险情绪再次高涨推动美元与黄金同时上涨。其后,在各国积极的政策干预下,经济减缓的趋势有所缓解,更主要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投资者信心得以提振。美元黄金又开始背道而驰。

在目前各国GDP恢复增长,PMI指数企稳回升,新兴国家消费与信心指数提振,以及工业生产需求扩大的情况下,明年黄金在需求量依然会增加。因此,2011年黄金持续上涨的可能性还是很高。

大宗商品(资源国)

与黄金一样,煤炭、原油等大宗商品与美元在大部分时间里也保持着反向走势的关系。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大宗商品同时具有其商品属性,与经济形势紧密相关,与工业生产需求紧密挂钩(图6,图7)。

2008年中期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随着经济的不断下滑,工业生产不断萎缩导致大宗商品开始走熊。随着经济与2009年年中开始触底反弹,刺激了原材料市场需求的扩大,因而大宗商品逐渐走出熊市。进入2010年上半年,大宗商品的行情受到欧洲债务危机的抑制而出现下跌。紧随其后,出于对经济二次衰退的担忧,三四季度各发达国家纷纷再起定量宽松的经济刺激政策,美元大幅走低为大宗商品的上扬带来了空间。

具体分析2011年的情况,在目前PMI指数的企稳回升,消费与信心指数均有提振迹象,以及工业生产需求扩大的情况下,就需求而言,原材料、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地上涨。就周期性而言,冬季来临,正是煤炭销售旺季,气象预测显示,2010年四季度至2011年一季度很可能是一个寒冬,煤炭需求量较往年所增加,为煤炭价格的上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2010年四季度至2011年一季度初,煤炭市场预计走俏。然而煤炭的需求具有周期性,从2011年一季度后半期至二季度初,煤炭的需求量总会下降。然而全球主要的煤炭消耗主要在工业用煤,在6月、7月、8月,煤炭的价格又将重新升至高位。因此,预计在2011年工业需求上涨的情况下,煤炭的需求量也会增加,价格有上涨的动力,但要注意与周期性相配合。

原油市场2011年值得看好,即使不考虑美元弱势带给原油价格上涨的条件,单就需求而言,2011年需求上涨也将推动原油价格上涨。欧佩克上调2011年全球原油需求预期,原因是预计美国和德国等老牌工业发达国家2011年工业消费量将有所复苏。自2009年三季度以来,全球原油需求一直都处于上升趋势中,其中需求增长速度最快的是OECD成员国以外的发展中经济体。而根据《世界能源展望2010》的预测,2011年原油的主要需求国是中国、巴西等新兴国家,原因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更快。鉴于原油的需求复苏与资源的有限性,我们看好长期的原油价格走势。

在众多大宗商品的种类中,近期有色金属表现异常突出,几近让市场陷入疯狂。这其中当然有资金炒作的原因,但我们认为还是和全球需求回暖有关。2011年,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发展将更为蓬勃,经济的不断发展将引来消费需求的上涨,那么工业生产的上游产品原材料的需求势必上涨。因此有色金属的强势很可能持续下去。

整体而言,我们认为2011年大宗商品依然将会成为众目的焦点。在美元持续弱势,全球消费需求回升的过程中,大宗商品价格势必再次攀升。当然,任何金融投资品种都不可能持续不断地上涨,有所回调是必然的,但总体将呈上升趋势。逻辑很简单,并非是这些商品贵了,而是用于计价的美元贬值了。

中国市场(生产国)

中期来看,QE2.0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是偏正面的。理论上讲,新兴市场经济表现好于美国将使得资金流向新兴市场。同时美元指数将继续维持弱势,会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具备价格继续上涨的条件。无论从商品价格传导,还是从热钱流入来看,中国的通胀压力有增无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将推动中国股市中的资源类股上涨。如此一来,A股市场的整体走势也将水涨船高。

这貌似形成了一个流动性推动的牛市基础,但同2006~2007年有基本面配合的情形完全不同,目前的实体经济并非高涨。当然有很多分析师认为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年,尽管强调的是调整结构,但惯性使得投资会进一步加大(当然这取决于发改委的项目批复的速度,高铁是一个明显的投资亮点),并对GDP数据形成支撑,我们基本认同这种观点,条件是信贷政策的配合。

似乎管理层并不担心资本市场上可能因此会出现的局部泡沫,因为需求方有社保和人寿这类准平准机构的看护,而供给方有大量的大小非和排队的银行再融资,保持平衡是容易的。而规模更大的房地产市场,由于房价成为政治问题,而且杠杆较大、风险更高,会在政策挤压下形成窄幅波动的僵局,因此流动性才会冲击CPI和PPI。针对通胀压力和资产价格上涨压力,当局目前出台了七种措施来对冲宏观流动性和压制通胀预期,包括数量导向的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央票发行、遏制对房地产的贷款、严格资本控制,以及价格导向的升息、人民币温和升值(我们预期作为货币博弈的一部分,人民币在未来一年内会有5%左右的温和升值,这会有助于在2011年下半年压制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水平)和以行政方式管控物价。我们预期温和的上升伴随“神经质”式的不时下跌应该是2011年股市的常态,但总体看多。“十二五”确实会带来改变,但还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范文4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xx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近期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近期工作成效

1、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谋划实施情况:近期以来,全镇结合各村实际和20xx年度国家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相关要求谋划项目xx个,其中合伙生产经营类xx个、服务创收类xx个、投资光伏发电资产收益类x个。目前,我镇已实施项目除xx等村已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xx个外,目前新谋划已实施项目x个,其中xx、xx、xx等项目x个,近期已获收益;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联合大田农事开展农业经营项目已达成意向,预期可为每村收益10万元以上,带动贫困户xx户,户均增收xx元左右。

2、村集体经济收入进帐情况:x-x月全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帐户进帐xx万元,其中xx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第一季度x万元以,预期年收入均可达到x万元以上;其余各村均能结合资产清理新获资产收益、股息分红等获取收入,预期年收入超x万元以上。

(二)近期工作举措

1、结合调度加快推进:自x月x日全市村级经济发展调度会议之后,我镇针对本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不断加快工作节奏,强化工作调度,强化绩效考核,突出工作实效,x月份,我镇针对各村项目谋划、资产清理、集体收入等情况实行周通报制度外,组织召开调度会议2次、绩效考核会议1次。

2、结合政策谋划项目:近期以来,我镇组织村主职干部、新型经营主体认真研读x扶组[20xx]xx号文件,结合政策谋划产业项目,利用政策提升项目品味,如我镇结合《界首市特色种养业扶贫支持办法》,积极利用产业奖补政策的资金撬动作用,利用大田农事托管的行业优势,实行各村联手与大田农事托管经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托管模式,收益实行6:4分成,目前合作意向基本达成。

3、结合实际分类管理:针对我镇各村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和巩固提升需要,我镇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5万元以下均纳入边缘“空壳村”,实行重点管理,争取政策倾斜,确保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村实现“清零”。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三个强化”。一是强化信心,会后,我镇将再次组织镇村干部学政策、比优势,加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进度,强化村集体经济发展信心;二要强化目标,今年我镇明确要求村集体经济发展收入达10万元以上确保x个村,其它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要力争达到x万元,让各村变压力为动力,始终保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势头不松懈;三要强化决心,促使各村保持攻坚意识和势在必得的决心。

2、“三个加大”。一要加大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力度,真正把沉淀于民间的集体资产浮出水面,做到家底清、情况明,产权明晰,转让合法,收益增加;二要加大项目实施力度,x月份起,我镇把项目实施和收入情况作为调度考核重点,实现现场督办和个案查办,确保村集体发展村村有项目、月月有开工;三要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强化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挖掘各村发展潜力,最大限度调动各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发积极性。

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我镇以实现“村级增收、农民致富、基层稳定”为目标,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大力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辖xx个行政村,x万人,耕地面积x万亩。在x个行政村中,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的村不足1/3,xx余个经济薄弱村,xx个经济空壳村。村级收入基本靠集体土地承包,但集体土地少、承包期长、寅吃卯粮,村级发展集体事业举步维艰,无钱办事成为阻碍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拦路虎。

二、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我镇确定了“政策引导,分类推进,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逐步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一是政策引导,注入活力。我镇于年初出台了《关于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和《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两个文件,将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年度考核体系。为体现党委政府的发展决心,镇财政每年设立xx万元专项资金,鼓励村集体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土地流转等方式,引进工、农、商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明确奖励办法,制定优惠政策,以提高村两委成员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二是分类推进,增强活力。通过对各村反复摸底和深入调研,我镇实行因村制宜、分类发展的模式:xx、xx等农业特色村,继续大力发展优势农业,实现农产品的高效化生产、品牌化运作、规模化经营。辛庄、马庄等工业基础较好的村,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办厂、建立工业园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xx、xx等地理位置优越、闲散地较多的村,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空闲土地增加集体收入。xx、xx等物流交通便利的村,利用供销社服务平台,在服务中实现农民得实惠、村集体见收益的共赢。

三是以点带面,壮大实力。为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的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交流座谈会和项目现场观摩,邀请先进村做经验介绍和技术指导,为各村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和协作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和环境。在示范带动下,各村发展集体经济氛围日渐浓厚。借助xx甜瓜基地、xx棉花基地等一批农业特色品牌基地的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全镇甜瓜种植面积达到xx亩,棉花种植面积xx亩,芦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由村集体组织成立了一批合作社,在合作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借助xx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展现的良好态势和前景,各村更加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充分发挥供销社经营渠道和本村特色农产品两个优势,积极建立服务三农经营体系,逐步迈出了服务创收的路子。

三、工作进展

一是与供销社合作的三农服务创收体系初见成效。我镇是农业大镇,耕地面积xx万亩,农民对农资和农机服务的需求量大,而购买渠道分散。村两委自身担负着为农服务的职责,却无资源和能力服务。市供销社一方面具有质优价廉的农业服务产品,另一方面具备国有单位的诚信和公益性。基于此,我镇借助市供销社的“公办”金字招牌和优质农业服务平台,以各村集体为实施主体,通过在耕、种、收管理等方面,给农民提供服务,实现农民得实惠、村级得收益、基层组织提高凝聚力的多赢。x月x日,我镇与市供销社签订了共建农村生产流通体系战略合作协议,x月x日,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xx分会挂牌成立,确定了先期建设的五个合作试点村。作为其中之一的xx村,投资xx万元建成的集办公、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内,农资年销售收入可达xx万元,日用品年销售收入可达xx万元,通过利润分成,每年村集体可收入8万元。下步,该村将把村内xx亩耕地交付合作社经营。村民每年在获得土地补偿外,还可到供销社打工赚钱。柏家村通过流转土地,将实现xx亩有机韭菜的规模经营,村集体在与供销社合作建立的社区服务中心内,将专门设立由集体管理的韭菜专营店,对产品进行统一包装、销售,从而促进村民和村集体收入。

二是以土地流转发展集体经济效果凸显。xx村通过流转土地xx亩引进金农夫示范园,每年村集体可收益xx万元;徐寨村通过流转450亩土地,拟招商建农业生态园,每年仅土地收益一项收入可达xx余万元;新黄村通过新型社区建设,可节约耕地xx亩,土地复耕承租后,常年收入可达xx万元以上。

三是以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效果显著。xx村通过成立甜瓜专业合作社,发展甜瓜种植和甜瓜市场管理,今年仅甜瓜市场一项收入就为村集体增收达xx万元;xx村成立奶牛专业合作社,为奶农提供统一防疫、统一售奶,免除群众后顾之忧,每年村集体可创收约5万元。除此之外,我镇付家、胡家岸等村也纷纷成立合作社,在为民服务的同时,实现村集体创收。

四、两点体会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范文5

为了更好的学习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使我市在开展“学习广东,我为贺州作贡献”的活动中找准差距,加快发展,促进我市经济发展上新台阶,5月23—29日,市政府陈市长、政协赖主席带领各县(区)及市直有关部门的领导一行共12人赴华东、上海等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我作为考察团成员,有幸参加了活动,现将这次考察活动的一些情况及粗浅体会汇报如下:

一、学习考察的简况

我们这次考察途径上海,先后到达以园林建设闻名国内外的苏州、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称的昆山市、有“小商品海洋”之称的义乌市和民营经济相当发达的温州市等地,考察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了解这些发达城市的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情况,找准自身发展的差距和落后的根源,增强发展的欲望。通过这次学习考察,对我来说可谓受益匪浅,收获良多,备受启迪和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及紧迫感。

二、华东地区经济发展的概况及特点

(一)概况

我们所到的四个城市人口都不多,但他们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很大,人均收入水平很高。我们考察的苏州市总人口591万,改革开放后确立了“科教兴市、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形成了外向型经济、乡镇企业两大优势,培育了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0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7700元,财政收入409亿元。昆山市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市户籍人口仅有62万创造了gdp430亿元,创造了人均gdp70000元的奇迹,财政收入66.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34元,农民人均收入7000元。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强县中昆山市位居第二。义乌市通过以市场为依托,以科技为先导,以优势产业集聚发展为基础,实施“以商兴工”、“贸工联动”的战略,形成了自身的产业基础,提升了整体经济效益,国内生产总值188亿元,财政收入23.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7元,农民人均收入6147元。温州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是浙江的经济启动力,以“小商品、大市场”闻名全国,是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先发地区和股份合作经济的发源地。温州人口750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20亿元,财政收入1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35元,农民人均收入5548元,收入水平在全国33个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中排第三。

(二)特点

通过这交考察,我们从中认识到这几个发达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几个特点: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范文6

关键词:毛竹林;低改;配套技术;效益

中图分类号:S795.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毛竹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经济竹种,它具有生长快、效益高、周期短等特点,经营毛竹林是一项短、平、快产业。永安市现有毛竹林5.31万hm2,但仍有074万hm2新垦复、新栽植、边远的竹林存在疏、小、黄等问题,每亩平均产值仅200多元,经济效益低。为培育毛竹丰产林,本试验于2008年紧密结合生产,对区域竹林进行全面调查规划,建立3种不同经营级,采取相应配套改造技术,经过4年试验,取得显著成效,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2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地位于小陶镇奇河、松山的两个自然村,全镇低效竹林部面积864.4hm2,海拔为520~920m之间,土壤为红壤和黄红壤,土层多为中一厚层,植被为芒萁+管茅。竹林多为人工垦复成纯林。亩平均立竹量为122株,平均胸径7.2cm。竹林每年劈草抚育一次,存在追鞭挖笋、竹林生产砍大留小等现象。竹林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匀,地力衰退,病虫害屡有发生,生产力低。

3 试验设计

3.1 培育目标

根据市场经济需求,建成丰产稳产笋竹两用林,经过两个大年,平均亩产鲜笋300kg以上,年产毛竹20~30根。

3.2 经营级划分

为指导生产,在试验中,选择一、二、三经营级及对照等4种处理。各经营级划分标准如下。

(1)一级。采取每4年深翻一次,每年春秋锄草松土各一次,每亩开沟施复合肥50kg,合理伐竹,护笋养竹,防治病虫害。

(2)二级。采取每4年深翻一次,每年春秋锄草松土各一次,合理伐竹,护笋养竹,防治病虫害。

(3)三级。每年春秋锄草松土各一次,合理伐竹,护笋养竹,防治病虫害。

(4)对照。基本不采用培育措施,只有利用。

3.3 田间设计

根据经营等级标准,选择交通方便、地型、土壤肥力、竹林生长相对一致的小班作为试验中心区,其余作为生产辐射区。

在试验中心区内,采用对比法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每个处理小区面积为400m2。分别调查冬春笋产量和毛竹生长情况。

4 结果分析

经连续4年对试验地的调查,不同处理间笋竹产量与竹林质量差异显著。

4.1 不同经营级冬春笋产量

每年冬、春笋生产季节,区分经营级对标准地内进行挖笋,4年间亩产量见表1。

从表1可见,集约经营强度与冬春笋产量成正比,一级经营,每亩冬笋总产量32kg,春笋948kg,分别为对照的3.6倍和3.2倍;二级为对照的2.6和2.7倍;三级为对照的2.1倍和2.4倍。特别是笋生产与土壤养分关系极为密切,每生产50kg鲜笋,需消耗土壤中氮250~350g,磷150~175g,钾100~125 g。说明集约经营、适量施肥、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对提高冬春笋产量效果显著。

4.2 不同经营级新增竹产量

为把握试验准确性,在试验区中,对每年留笋养竹情况逐株用油漆标号,并量其胸径,按W1=0.959 D2.3638(适用一级经营)、W2=0.1547D2.175(适用二、三级及对照经营)公式计算单株鲜重。4年试验间,竹材亩产量见表2。

从表2可明显看出,4年来,一级经营强度新增立竹数量最高,每亩达1110株,平均胸径达9.2㎝,新增竹产量达2002kg,为对照区的2.9倍;二级经营强度各项指标次之,为对照区2.1倍;三级经营强度最低,为对照区1.7倍。由此说明,在一定区间内,竹林的质量与经营强度成正比。

4.3 不同经营级、竹林的病虫为害情况

经过对试验标准地的连续观测,记载情况见表3。

不同经营强度,因环境条件、水肥供应情况不同,对病虫害的栖息、发生和发展也不同,尤其水肥条件好,可提高竹林对外来病虫害抵抗能力,减少危害。从表3可见,经营强度低,竹林病虫害也会相对增多,加强竹林管理,是提高竹林产量和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

4.4 竹木混交林与竹纯林生长情况

在生产辐射区中,根据竹木混交林与竹纯林不同培育方式,在留养相同数量新竹情况下,对新生竹胸径进行调查,其结果详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在每亩立竹量仅110株左右时,保留10%~15%阔叶树作伴生树种,可增加林地覆盖,减少透光量,保持林地内湿度,有利于竹鞭生长和鞭笋孕育。在留笋养竹相同数量前提下,3年内混交林平均胸径由原有7.3cm提高到9.2cm,比纯林从原有7.1cm提高到8.6cm,平均每年增加0.2cm。且混交竹林胸径2009年比2008年提高0.9cm, 2010年比2009年又提高1.0cm,其提高速度比纯林快,今后潜力更大。

5 经济效益

5.1 不同经营级笋竹产值

4年来,通过不同经营强度竹林试验,实践证明:在一定范围内,竹林经营强度不同,其笋竹产量、质量也不相同,经济效益差异较大,详见表5。

从表5可见,4年来,三级经营强度,亩产冬春笋727kg,以6元/kg计,产值达4362元,比对照增加1269元;新增立竹产值比对照增加315元。二级经营强度冬春笋产值比三级增加252元,比对照增加1521元;新增立竹产值比三级增加189元,比对照增加504元。一级经营强度,冬春笋产值比二级增加507元,比三级增加759元,级比对照增加2028元;立竹产值比二级增加775元,比三级增加964元,比对照增加1279元,经济效益相当显著。

5.2 区域竹林增加产值

全镇完成产值864.4hm2,其中一级经营面积458hm2,二级315hm2,三级91.4hm2。按各级经营强度产值比对照区增加额计算,一级经营强度笋竹产值达2271.91万元,二级达956.81万元,三级达217.17万元。以上三项合计,全镇毛竹低改增加产值达3445.89万元。今后其生产潜力将更大。

5.3 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毛竹林低改技术配套,在提高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科学经营地表暴露和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低改过程中,增加用工、用肥,解决社会劳动和就业,发展生产。尤其是笋竹产品的销售、加工,增加了物质财富,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6 小结与建议

(1)毛竹是一项短、平、快项目,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经营水平越高,笋竹产量越高,质量越好,其趋势为一级>二级>三级>对照。

(2)毛竹经营强度高,新增产量与对照区比值越大。试验结果表明,竹产量比:一级为1∶ 2.9;二级为1∶ 2.1;三级为1∶ 1.7。

(3)毛竹经营水平高,经济效益大。试验结果表明:一级经营,亩产值比对照区可增加3307元,二级增加2025元,三级增加1584元。各地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人力、物力情况,选择相应经营级,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4)采用集约经营,可改善土壤水肥和竹林环境条件,促进笋竹健壮生长,增加抵抗力,减少病虫害。尤其是保留适当比例竹木混交,可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促进笋竹稳产高产。

(5)推广毛竹分级经营,实施配套技术,既可增加经济收益,又可保护环境,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调一致。

参考文献:

[1]黄克福.竹林培育技术[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LY 1059-1992.毛竹丰产林技术[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