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交流材料范例6篇

农技交流材料

农技交流材料范文1

去年以来,我院紧紧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育人水平,立足服务社会,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学院建设科学发展。

一、立足创新,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做到五个统一”学生中开展党的教育启蒙工程,一是创新教育模式。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做到统一要求、材、统一时间、统一师资、统一考核,确保新生接受教育率达到100%近年来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一年级学生均达95%以上。二是创新实践载体,做到五个跟进”大力开展党建工作跟进班级、跟进社团、跟进学生社区、跟进网络、跟进实习实训基地活动。选派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开展“发挥先锋作用、打造精品社团”活动,组建学生社区党支部,命名党员宿舍,实施“1248示范带动工程”即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带动1名同学、入党积极分子带动2名同学、重点发展对象带动4名同学、党员带动8名同学。校园网开辟党的教育专栏、党务qq群,组建学生红色网络宣传员队伍,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组建临时党支部,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三是创新评价方式,做到五个结合”出台《优秀学生党员标准》制定《学生党员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社会实践等各方面发挥作用等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形成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党内评价与党外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组织评价与个人自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二、深化改革,提升教学育人水平。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教学、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8种适应高职学生智能特点的育人新模式,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实际和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及规律。自治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督导评估工作中,院名列高职院校第一名,有近100名学生及团队获得自治区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从企业聘任、从企业引进、企业培养的方式,构建师资梯队,实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校企“双聘任”制度,实施优秀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工程,建成部级精品课3门、教学团队2个,有1人获得部级教学名师称号。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目前我院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昌吉畜牧学院理事会、职教园区理事会、东西合作、国际合作4种办学体制以及校乡联合、校企联合、校县联合、校校联合4种全新办学模式,创造了一批全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范例,毕业生就业率连续7年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区同类院校之首。学院进入全国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行列。三是贴心服务学生。每名教职工联系一个班级、一间宿舍、一名品学兼优学生、一名待进步学生。联系人每月至少深系点一次,掌握思想动态,开展交流谈心,解决实际问题。教职工定期入住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加强教育引导。成立学生党员服务中心和20个党员接待室,开展结对帮扶、社会实践、爱心捐助、义务献血等活动,帮助师生解决实际困难,真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联系服务师生的桥梁和纽带,使每名党员成为思想上的引路人和工作学业上的领跑者。

三、科学定位,提高服务“三农”水平。一是科学谋划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办学定位、发展战略和教改方向,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出学院中长期发展战略。突出抓好昌吉、东泉两个校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培训中心建设,大力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科研水平提升工程,着力提高高职教育、农业技师培训、职业培训水平,力争到2020年使高等职业教育稳定在1万人,中职涉农免费教育达到1万人,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和高层次职业培训年均达到1万人次以上。二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依托第一产业职教园区,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将人才培养、科研推广、技术服务延伸到天山南北。先后在阿克苏、阿勒泰等地筹建草原畜牧业、特色林果业、现代设施农业、现代农业示范培训中心和示范基地,形成“一区、四中心、九基地”格局,逐步构建职业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全方位、广覆盖、高层次的服务网络。三是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力打造“校乡联动、产业拉动、科技带动、基地推动”四种共建模式。以“政府买单、农民受益”模式,与乌兰乌苏镇共建科技示范基地,使其成为自治区科技示范乡镇。组织教师以“科技特派员”身份,采取科技承包、技术合作、咨询指导等形式送科技下乡,指导农民生产。依托校内外科研实训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大规模的农业技能培训,带动农牧民致富,去年共完成各类培训17923人次。以“学院+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进行系列新品种选育、推广种植,使农民直接增收4000余万元。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服务“三农”再做新贡献。

农技交流材料范文2

关键词:公路养护 稀浆封层 混合料配合比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公路建设事业也在不断发展。近年来,国家对于公路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在广泛建设完成后,公路的养护问题已提上日程。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养护效果,确保农村公路后期运营质量,稀浆封层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农村公路养护施工中,确保公路的完整性,提升公路的运营效益,本文对农村公路养护中稀浆封层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改善了公路养护质量。

1.稀浆封层技术应用的前期工作

随着国内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开展,稀浆封层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技术应用前期需对养护公路实际路况进行详细调查核实,同时维护和保养施工所用各类机械,确保全年各项公路养护工程的顺利开展;对公路路面进行整修处理,包括找平路面、坑沟挖补、车辙、裂缝及路面磨损的修复等;修补完善磨损老化和松散的原路面等,以期最大限度的提升路面平整度和稳定性。

2.稀浆封层技术要点

2.1原材料的管理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技术所用到原材料有乳化沥青、填料、骨料等,不同材料管理方法不同。

(1)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中,乳化沥青的参数性能严重影响着施工质量,按现有施工规范要求,乳化沥青参数指标中针入度、溶解度应符合试验结果,筛上残留物不超过0.1%。

(2)填料:由水泥灰和矿粉构成,原材料管理时,要确保材料干燥无结块;配置时,实时监控填料和骨料的情况,确保稀浆制品可以投入工程使用。

(3)骨料:包括各种规格的细骨料、粗骨料,通常微表处技术所有骨料要符合粒径规定,为确保工程质量,骨料选择时要严格注意粒径大小的控制,防止骨料粒径太大。

2.2施工质量的控制

(1)控制混合料不出现破乳过早现象。微表处施工时,混合料破乳过早将会导致施工出现质量问题,因此施工时要确保施工的稳定性,若施工过程中现场出现破乳问题时,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进行处理。

①增添缓破剂。施工中增添的缓破剂不能经由施工经验随意确定,需严格依照实验室分析结果选择添加数量。

②夏季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尽可能选择温度较低的早上或下午施工。

③施工路面温度太高,对摊铺质量很有影响,可选择开启稀浆封层机上的预湿水阀门,最短时间减小地表温度。

(2)严格把控摊铺厚度。作为农村公路养护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摊铺厚度因项目不同,具体要求也不同,通常混合料摊铺厚度控制为最大粒径1.0~1.25倍。

(3)控制开放交通的时间。目前施工中,没有明确的交通时间开放标准,通常结合黏聚力试验来确定开放时间。

2.3混合料配合比的优化

(1)水用量:通常施工时,水用量为(6.5士2.0)%,施工现场水的实际用量需结合实验结果、现场气候、施工技术等多方因素决定。

(2)混合料性能监控:严格监控混合料中沥青和水的用量。实验分析结果显示,合格的混合料性能指标为初凝30min内,混合料黏聚力不低于1.2N・m,凝固 60min时,混合料黏聚力不低于2.0N・m。

3.稀浆封层技术应用实例

3.1工程概况

某农村公路因长期运营造成路面产生了很严重的车辙、坑槽等现象,为保障公路整体的运营质量,交通管理部门决定对本段公路实施维修和养护。因该农村公路的车流量非常大,在养护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因此该段公路养护选择了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技术。

3.2清洁路面

开展交通管制后需马上进行路面的清洁工作,保持路面的整洁度。对公路养护区的雨水井盖、桥梁伸缩缝等进行详细检查,采用油毡覆盖,并做好明显标识。待稀浆封层完成摊铺后,即刻开展油毡清理工作,去除油毡上的混合料并取出油毡清洗,存储备再次使用。

3.3铺洒黏层油

通常,农村公路养护施工时无需铺洒黏层油,但因本工程施工时沥青路面出现严重的贫油情况,故需对本路面进行洒黏层油作业。本项目,黏层油使用规格和施工中选用的乳化沥青一样,施工标准是(0.35士0.05)kg/m2。

3.4实施交通管制

因本路段交通车辆客流量较大,故在公路养护前期需和当地交管部门沟通联系,确保公路养护期间交通封闭。公路养护施工时,施工单位须在施工前方的设置交通标志,因施工时间多在夜间,故设置的施工标准均选择了反光标志,这样可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3.5摊铺作业施工

(1)公路摊铺工作流程:摊铺机械到位,将加满原材料的稀浆封层机移至施工现场,按照设计要求调整机械位置和摊铺箱宽度。

(2)摊铺前期检查工作:启动发动机,调整摊铺箱至机尾和摊铺箱平行一致,确保摊铺箱边缘橡胶缝条与路面紧贴,确保稀浆封层机机械上所有原材料输出刻度均满足施工需求;开启工作发动机,使得发动机转速满足施工需求后,打开主离合器,使得离合器传动轴启动。开启摊铺箱螺旋开关,确保螺旋以规定转速运动,最后打开自动运行总开关,把集料、水等原材料根据实验室确定的最佳配合比投放至搅拌锅里,稀浆封层摊铺施工见图1。

3.6接缝的处理

本路段施工,纵向接缝选择搭接缝的处理方式,为确保接缝位置平整无痕,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ISSA微表处技术指南的有关规定,把控搭接缝宽度为76.2mm上下。同时,因纵向接缝可能会影响道路美观,故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给出位移方法,建议把纵向接缝布设于车道线上,借助车道线标记将接缝进行掩盖,这样有效的保持了道路的美观性。结合施工技术分析,技术人员最终决定把纵向接缝布设在距离车道线(4士1)cm处,这样有效的保持了道路美观性,同时也不改变划线难度。

3.7工程质量效果评价

相比与传统道路养护施工技术,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技术有效节省了施工成本,工程质量很高,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公路的顺利运营,极大程度上满足了本段公路车流量的通行需求。本段公路养护施工,结合施工时所有原材料市场价格计算,本稀浆封层技术施工的综合造价低,远没有同期热沥青混凝土罩面的施工成本高。由此可见,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公路养护施工质量,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4.结束语

综上诉述,在现代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中,公路后期养护是保障公路正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公路质量。稀浆封层在农村公路养护中的应用,大大改善了农村公路养护的质量。在公路养护施工中,施工人员要严格把控公路稀浆封层应用施工的技术要点,全方位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公路养护质量,提升公路后期运营效益。

参考文献:

[1]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农技交流材料范文3

科技成果奖励是中国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的具体体现。科技成果奖励制度对激发科技人员创造热情、激励全社会科技创新、促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中国目前科技成果奖励主要包括国家科技奖励、省部级科技奖励和社会力量奖励等3种类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2]。3类奖励中,社会力量奖励数量最庞大,根据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4月,登记备案的社会力量奖励多达237项[3]。国内各科技成果奖励设奖单位对各自奖励工作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设奖单位奖励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较高,建立了科技成果申报、推荐、评审和奖励信息化系统[4],管理较为规范、高效。比如国内层次最高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该奖的申报、推荐、评审以及行业咨询等工作较大程度依托于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联合研制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该平台极大地方便了申报者、推荐者以及评审专家,同时也便于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对成果奖励工作进行日常管理。但像国家科技奖这样,建立了奖励系统、信息化管理水平较高的科技奖励在国内并不多,主要以政府奖为主[5]。绝大部分科技成果奖励,特别是社会力量奖,未建立评审系统,奖励工作信息化水平较低,奖励工作还是采取离线填写电子申报书,打印后直接将纸质申报书提交到设奖单位,再邀请专家对纸质申报书进行评审这一种相对传统的方式。信息化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科技成果奖励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纸化”办公已经受到了较多的关注[6-9],在此背景下,笔者探索在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工作全程推行“无纸化”的工作模式,最大程度将信息技术引入科技成果奖励工作,为目前依然采取相对传统的方式开展科技成果奖励工作的设奖单位引入信息化改革提供参考。

1传统科技成果奖励工作模式存在的弊端

中国的一些科技成果奖励,特别是社会力量奖,奖励工作还是以传统纸质文档为载体,这种科技成果奖励评审和管理工作模式存在诸多弊端。(1)造成铺张浪费。传统的申报书以纸张为载体,一个成果的申报书往往有几十页甚至上百页,通常还需印制好几本,在对获奖成果进行奖励时,也需要印制大量纸质奖励证书,带来纸张的浪费,同时在申报材料寄送时,往往通过快递寄送,一些申报单位担心申报材料寄送丢失往往派员亲自将材料送至奖励办公室,造成大量差旅费、快递费等办公费用的浪费。(2)工作效率低下。为给评审专家留下好印象,申报单位往往浪费大量的精力在申报书的外观设计与装订上,同时,申报材料从申报单位寄送到推荐单位,再从推荐单位寄送到奖励办公室,奖励办公室还需寄送给专家进行评审,整个过程下来,耗费较长时间,工作效率较为低下。(3)审查工作量较大。按照奖励工作程序,一般需要由推荐单位和资格审查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要反复翻阅各项成果的纸质申报书,工作量较大。(4)不便对成果申报及获奖情况进行统计及分析。对成果申报情况以及成果获奖情况有关信息进行统计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有助于奖励办公室合理地调整申报政策。当申报成果较多时,如没有引入信息化手段进行统计,采用人工方法统计信息将费时费力,准确性也难以得到保障。

2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工作“无纸化”的设想

2.1推行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全程“无纸化”“无纸化”在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涵盖从成果申报环节,到推荐环节,再到资格审查、网络评审、会议终审以及奖励各个环节的整个流程。不同科技成果申报推荐和评审流程有所区别,下面以笔者认为较为规范的“信息—申报—推荐——资格审查—初审—终审—产生获奖成果—奖励”工作模式为例,说明如何在成果奖励全程推行“无纸化”模式。2.1.1信息工作“无纸化”奖励办公室以电子文档的形式通过科技成果奖励系统、有关网站、电子邮箱等途径公布申报通知、评审标准、有关要求等文件。申报通知等需要加盖设奖单位公章的文件,可以以扫描后的电子版本形式上传挂网。2.1.2申报工作“无纸化”由奖励办公室分配申报单位登陆奖励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申报人凭用户名和密码通过互联网进入科技成果奖励系统后,即可在系统中填写申报书。申报书由主件和附件2个部分组成,主件可直接在系统中进行填写,附件主要是成果相关获奖证书、鉴定意见、验收报告、查新报告、论文专著等证明材料,证明材料可以扫描原件后上传电子版本。所有申报信息填写完毕后,申报人点击提交,系统自动将申报书提交到推荐单位。2.1.3推荐工作“无纸化”申报材料提交到推荐单位后,推荐单位凭奖励办公室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科技成果奖励系统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和把关,对于材料提供齐全,资格审查合格的材料,方可予以推荐,并在系统中填写推荐意见,上传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扫描件。对于不合格的材料,推荐单位可直接在系统中将材料退回到申报单位,并要求申报单位进行修改。2.1.4评审工作“无纸化”推荐意见、推荐函、申报材料由推荐单位推荐提交到奖励办公室后,奖励工作进入评审工作阶段。评审工作主要分为资格审查、网络初评和终审答辩等3个阶段。奖励办公室首先将所有的申报成果在系统中按照学科属性进行分类,再邀请不同行业的专家在系统中对申报材料按照有关标准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合格的项目,方可进入网络初评阶段,出现资格审查问题的成果可酌情直接淘汰或返回修改。进入网络初评阶段后,邀请网评专家在系统中对成果进行在线网络评审,对申报成果进行量化打分。奖励办公室按一定的比例选取网评得分高的成果进入终审答辩评审。在终审答辩阶段,无需将专家集中到一处,申报人需通过申报系统中的视频答辩功能进行在线视频答辩,专家可在线对答辩情况进行讨论,随后利用系统中的投票功能对成果进行投票,投票系统可自动统计得票数,并根据得票数按比例自动产生拟授奖的成果。在评审的各个阶段,评审系统均能够根据成果属性等要素随机在专家库中挑选专家。专家对成果进行评审时,只能查看与成果有关的技术资料,有关申报人和申报单位的信息均被屏蔽,最大程度做到对成果进行盲评,保证评审的公平性。2.1.5奖励工作“无纸化”通过评审产生拟授奖的成果后,设奖单位不再发放纸质的奖励证书,由电子文档的形式代替纸质获奖证书。获奖单位和获奖者可直接在系统中下载带有防伪标识的电子获奖证书。2.1.6公示的“无纸化”在申报单位将材料提交到推荐单位之前、推荐单位将材料提交到奖励办公室之前、奖励办公室接收到所有申报材料之后以及经过评审产生了拟授奖的成果等几个时间节点,均需对申报材料进行公示,公示工作同样可以实现“无纸化”,可直接将申报材料的主要内容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在单位的有关网站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2.2建立农业科技成果申报、推荐、评审和奖励系统在“无纸化”成果奖励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技术层面的工作无疑是建立一个运行流畅、功能齐全的农业科技成果申报、推荐、评审和奖励系统[10-11]。由于农业科技成果奖励是一项由申报单位、推荐单位、评审专家和奖励办公室4方参与的工作,因此在系统设计时,应该包含申报单位用户、推荐单位用户、评审专家用户、奖励办公室用户等4类用户角色(图1)。奖励办公室用户的功能相对全面,侧重于对整个奖励工作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其主要权限和功能应该包括科技成果奖励申报信息、设置奖励申报起止日期、添加修改删除推荐单位、分配推荐单位推荐指标、功能(将申报成果与曾经获奖成果数据进行比对,查看是否有重复报奖的情况)、成果在线分组、随机挑选评审专家、批量生成申报单位、推荐单位、专家等用户的账号密码、评审过程监控与管理、自动生成电子获奖证书、评审结果和有关数据导出等功能。申报单位用户具有的主要权限包括在线填写申报书、上传电子附件、预览申报书、提交申报书、在线进行终审答辩等。推荐单位用户具有的主要权限是在线审核申报材料、将成果申报书提交推荐到奖励办公室或退回申报单位对申报书进行修改。评审专家用户具有的主要权限是在线审核申报材料、提交评审结果,包括资格审查是否合格、网评时对成果打分并提交文字意见等。在终审答辩环节时,系统应该具备能够将申报者的演示文稿(PPT)、实时的答辩视频音频信号通过网络传输到专家一方,专家可以通过网络看到答辩图像、听到答辩声音,同时也可以向答辩者进行提问等功能。2.3建立奖励工作信息交流系统在农业科技成果申报、推荐、评审和奖励期间,参与科技成果奖励工作的各方时常需要进行信息沟通和传递,如奖励办公室向推荐单位、申报单位、评审专家下发通知,申报单位、推荐单位和评审专家向奖励办公室进行业务咨询,终审答辩期间专家之间对答辩情况进行讨论等。基于此需求,还需要设计基于计算机和手机客户端的交流系统,如将短信群发系统、邮件群发系统与评审奖励系统进行连接,通过此信息交流系统,科技成果奖励参与各方可实现信息的便捷、高效传送。

3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工作“无纸化”的重要意义

与传统以纸张为载体的科技成果奖励工作模式相比,高度信息化的“无纸化”农业科技成果奖励评审工作模式优势明显,推行“无纸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1提升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工作的效率从申报环节到推荐环节,再到评审环节,申报材料均在网络系统上提交,无需装订提交纸质材料,推荐单位能在系统中直观对申报材料进行操作,专家进行资格审查和网络评审时,也只需在网上查看,无需大量翻阅纸质评审材料。同时,不用将评审专家集中在一起,减少专家舟车劳顿。3.2增强奖励工作公平性、公开性由于不再把专家集中到同一地点,而是随机邀请更多的专家在不同地点进行独立评价,防止了互相商量、通气,或者个别专家误导、暗示而造成的人为干扰和误差。同时,不会出现申报者违规到专家集中地游说评委、询问评审信息等干扰评审的活动。申报材料也能够方便、及时地在网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3.3提升评审工作的准确性专家在线进行评审时候,能够方便调取被评审资料,所有材料能直观地“晒”在评审专家的眼皮底下,各项成果申报书中有关技术材料和数据能直观进行对比,便于专家进行纵向比较,判断成果优劣。3.4便于奖励办公室对成果进行管理申报系统能够帮助奖励办公室快速、准确地统计和分析申报人专业情况、年龄情况、职称情况、区域分布以及申报单位和推荐单位申报推荐成功率等信息,有助于及时、合理地调整申报政策、总结奖励工作等。3.5顺应建立节能环保型社会的号召全程“无纸化”操作能够极大节省纸质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4推行“无纸化”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农技交流材料范文4

论文摘要:根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部署及关于中部地区“三个基地和一个枢纽”的定位要求,结合中部六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对中部六省的科技发展战略进行了比较研究。中部六省根据各自的特点。对“十一五”期间的科技任务进行了 科学 的规划。

0前言

在我国全面部署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中部六省(即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根据我国的科技规划纲要。相继出台了各省的“十一五”科技规划。为了深入研究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中部崛起的问题,有必要结合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各地的实际情况。对中部六省的科技发展规划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我国中部地区科技发展战略提供借鉴。本文比较的重点是中部六省科技发展重点领域、优先主题和重大专项。比较的核心是中部六省科技体制改革、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具体政策措施。

1中部六省科技规划的总体特点

1.1在指导思想上紧扣自主创新的主题

中部六省都强调以邓小平理论、“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遵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自主创新为主线,为当地的 经济 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指导思想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大体上是一致的。

1.2在定位上略高于中央的要求

中央在《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指出,“东部地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中部地区加强科技发展能力建设”。但是中部六省在科技规划中都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规划的基点。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重要任务,这种定位略高于中央的要求。

1.3在规划上体现了各省的特色、在科技项目部署上突出了重点

从规划的体系结构上来说。中部六省的科技规划内容、体例大都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框架大体一致。主要的区别在于由各自的科技基础和实力不同所导致的具体科技攻关领域和项目、科技体制改革、配套措施等方面的差别。

中部六省的科技项目规划主要是两个重点领域:一个是集中于“农业、能源原材料、 现代 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领域的科技项目布局。在中部各省的发展战略中大都把新型 工业 化作为重中之重,提出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个重点是人口和生态领域,主要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生态建设、防灾减灾等方面。

具体说来,各省规划的重点和特色是:

山西省选择具有相对优势的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新材料、 电子 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以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为核心。

安徽省加快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巩固在电子基础材料和元器件等方面的优势。将生物技术作为迎头赶上的重点。促进新材料向功能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江西省围绕优势和特色产业,着力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河南省在电子信息方面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化产业发展优势。在生物工程方面加强医药生物、微生物发酵、生物技术育种等方面的重点研究。在新材料方面加快新材料的制备和成型加工两大关键技术的研发。

湖北省发挥电子信息和生物技术优势,提高汽车、钢铁、化工等支柱产业和农业的创新能力.将能源、资源、环境技术放在重要位置。

湖南省将重点放在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现代 交通 运输业等领域,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2中部六省科技发展战略背景和目标比较

2.1发展战略背景比较

中部六省在“十五”期问,科技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为各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 企业 尚未完全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不紧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科技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区域创新体系还不健全。“十一五”时期,中部六省将面临许多 历史 机遇和挑战。无论是实现中部崛起、促进社会和谐,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都需要以科技为支撑。

2.2具体指标比较

中部六省发展的总体目标大都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总体实力”等等。湖北、湖南、江西和山西4个省都提出要达到全国或中部地区上游水平。

从具体目标来看,各省不统一.反映了各省对科技发展规划目标认识的差异性。此外,在少数可比性较强的指标中,各省大体上差不多。如:“全社会研究与发展投入(r&d)占gdp的比例”、“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等指标各省大体相同。

3中部六省科技发展重点领域、优先主题及重大专项比较

中央对中部地区的定位是“三个基地和一个枢纽”.也就是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3.1粮食生产方面

中部六省都是农业大省,各省在农业领域的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和基础研究都很多。根据中央的要求.中部六省大都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等种子工程和动植物保护工程,不断加强动物疫病防治,继续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服务体系建设。

各省除了在重大专项上还能体现出一定的区域特色之外,彼此之间农业科技规划的差异并不显著。农业(动植物)新品种选育(繁育)技术、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信息化技术、农业生态安全(农产品安全技术、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现代农业技术装备与设施等,大都被中部六省作为重点。

各省还根据区域特色选取了一批重大专项。山西省的重点是: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综合配套技术示范工程;红枣、马铃薯、优质小杂粮等特色农业产业化技术研究。江西省的重点是:东乡野生稻有利基因的定位及育种研究:红壤区域治理与生态农业技术研究及开发:猪重要经济性状主基因的鉴别与优质种猪的选育研究。湖北省的重点是:名特水产品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畜禽良种培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双低油菜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湖南省的重点是:超级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大宗农产品综合深加工技术及关键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3.2能源原材料方面

中央关于中部地区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的要求是,“加强能源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山西、河南、安徽等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山西省根据自身是煤炭大省的优势,大力加强和煤炭安全生产、开发、利用有关技术的研究。安徽针对“两淮地区”煤炭的开发利用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部署了煤炭高效安全清洁生产和煤化工专项。河南充分发挥豫北地区油气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大力开展煤和石油生产及其深加工技术研究。

而湖北、湖南和江西把重点放在高效节能研究上面。湖北强调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电);江西强调鄱阳湖风能开发和生物质能研究:湖南强调新能源(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并把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作为重大科技专项。这些规划符合中央关于“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生物质能发电和风电建设工作”的要求。

中部省份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中央提出“加强原材料基地建设,发挥中部地区铁矿石、有色金属、黄金、磷和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优势,建设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安徽以铁、铜、金等资源为重点,着重开发高效开采和冶炼技术,特别是深部隐伏矿床找矿技术。湖北重点加强对特色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技术的研究,部署了磷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科技专项。湖南着重加强矿产资源高效分选提取与矿山接替资源探查技术的研究。

中央还提出要“重点支持钢铁、石化、化肥、有色、建材等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形成精品原材料基地”。山西主要是和冶金有关,其重大专项是:无镍不锈钢、优质合金钢连铸及热轧工艺技术。安徽省主要是新型特种建材、非金属矿深加工和精细化产品开发。河南省主要是冶金建材。江西主要是钢铁冶炼与加工、有色金属新材料和化工新材料。湖北重点是开发高性能冶金材料.以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端板材的需要,开发化工关键技术及其产品.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关键技术与装备。湖南加快用高新技术提升陶瓷、轻纺、钢铁、建筑等传统材料行业,以技术优势形成产业优势,其重大专项是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

和农业规划不同,各省之间的能源原材料规划很不均衡。能源集中在山西、安徽两省,特别是山西省仅在煤炭领域就设置t4个重大专项。矿产资源集中在安徽、湖北两省。材料集中在湖南、湖北和江西。江西省总共只安排了16个专项,但仅在材料领域就有6个重大专项。能源、资源和原材料是紧密相关的3个领域。山西、安徽和河南省对于能源和资源规划得多,而对于材料贝4较少涉及。安徽、河南在材料方面规划得很简单,而湖南、湖北规划得较详细。

3.3现代装备制造方面

中部六省在现代装备制造领域规划了许多重点和专项。

山西省突出重型装备制造工艺及技术、智能高效采煤设备和工艺技术、铁路机械和专用机械生产工艺技术等.安排的重大专项是:矿山机械、重卡汽车生产装备制造技术、公路改性沥青快速制备技术。安徽省突出汽车整车产品开发、关键零部件及汽车电子、混合动力汽车、绿色制造、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智能信息家电等,安排的重大专项是节能环保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专项、制造业信息化专项。江西省突出先进工业流程标准化示范工程、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及应用、新型运载工具制造技术等,安排的重大专项是民用航空关键技术研究。河南省突出汽车、摩托车关键零部件和轿车车身开发技术、超精密加工及超高速加工技术与装备、新型输变电成套设备、新型机械设备。湖北省突出电动汽车及汽车关键零部件、现代装备制造技术与设备等,安排的重大专项是电动汽车、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湖南省突出现代工程机械、新型轨道交通设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安排的重大专项是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新型换流变压器及特高压直流输变电系统重大装备、轿车无级变速器(crv)产业化关键技术。

中央关于中部地区建设现代装备基地的要求是:“建设具有自主创新的现代装备制造基地,重点发展清洁高效发电技术装备、高压输变电设备、大型矿山开采设备、石化设备、大型施工机械、数控机床及关键零部件、新型农业装备、高速铁路列车、大功率铁路机车、新型地铁车辆、汽车及零部件、高附加值船舶及配套”。

从上面各省的规划可以看出,中部六省在现代装备制造的某些领域过于集中。如汽车领域,除江西侧重于民用航空领域以外,其余5个省都重视汽车产业的发展。安徽、湖北、湖南、河南都将汽车作为重点领域,湖北、湖南还将电动汽车作为重要发展项目。而在国家所列举的l2个中部地区重点发展领域中,只把汽车及零部件作为第11个列举项目。

对于国家所列举的其它领域,各省关注程度普遍不高。如关于“输变电设备”项目,只有湖南和河南列入规划;“大型矿山开采设备”只有山西列入规划;关于“高速铁路列车、大功率铁路机车、新型地铁车辆”只有湖南的“新型轨道 交通 设备”和山西的“铁路机械”涉及到。而“高效发电技术装备、新型农业装备、高附加值船舶及配套”项目,中部六省都没有列入规划。江西省侧重 发展 的民用航空项目不是国家所列举的项目。

中部六省除湖北省 现代 装备制造种类较多以外,湖南侧重于工程机械、输变电和轨道交通:江西侧重于民用航空;山西侧重于煤炭机械和运输;安徽侧重于汽车整车生产;河南的特色不明显,重点不突出。

3.4高技术产业方面

中央关于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要求是:“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国家对 电子 信息、生物工程、现代中药、新材料等领域的研发与产业化给予重点支持”。

相比现代装备制造基地来说.中央对中部六省高技术的规划不是很具体.没有列举什么项目.而是着重对促进 企业 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国家工程中心和实验室进行了说明。这就说明,中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不同,还没有形成鲜明的特色,中央的着眼点是“如何培育高技术,加快产业化”。但是由于高技术产业对 经济 的带动性十分显著,加上中部六省普遍对自身创新能力期望很高,因此,在各自的规划中都将发展高技术作为重中之重。

(1)信息产业。山西省以光机电一体化、微电子、新型元器件、软件、现代通信为重点,以数字化、智能化、 网络 化为核心。安徽省突出软件和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和片式元器件、自动化装置与系统,安排的重大专项是电子信息材料专项、 计算 机软件专项。江西省突出信息技术应用工程、软件技术、光电子产品技术.安排的重大专项是应用软件研究开发。河南省突出计算机网络高速路由器、交换技术与产品、各种宽带网络的接入技术及产品.加强信息化的开发应用,研制开发新型农业信息系统。湖北省突出光通信技术及下一代网络、无线通讯系统与终端、激光技术及应用、数字视听(3c技术及融合)产品、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等。湖南省突出新型显示器件技术、数字视讯与媒体技术、软件、信息网络与现代物流技术,安排的重大专项是数字卡通内容制作及传播应用关键技术。

从上面可以看出,湖北侧重于光电子技术:湖南侧重于数字卡通,其它各省重点不明显。除河南以外,其余5省都强调软件研发,特别是江西和安徽将软件开发列为重大专项。

(2)新材料。在新材料领域,中部六省主要是集中于纳米技术的研发。新材料领域和原材料领域联系较紧密.不少省都集中于传统原材料领域的新材料研发,而对于高技术领域的新材料研发实际上并不多。如:山西的重大专项是纳米、永磁、多晶硅及镁合金新材料制备技术开发;安徽的重大专项是纳米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江西的重大专项是纳米新材料研究开发;河南的重大专项是新材料的制备和成型加工技术;湖北的重点是新材料技术研究与开发;湖南的重点是先进电池材料、先进硬质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纳米功能材料。

(3)生物工程、现代中药。山西省以中药现代化综合技

术开发为主攻方向,加强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工艺技术和集成工艺技术开发,重大专项是中药现代化技术。安徽省突出酶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重大专项是新药创制。江西省突出生物医药、化学药新药、中药新药、中药现代化技术聚焦工程.重大专项是江西道地和特色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河南省在医药生物、微生物发酵、生物技术育种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形成产业化发展的群体优势。湖北省突出生物医药技术、生物农业技术、生物 工业 技术、生物医用材料技术、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技术。湖南省突出生物安全技术、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现代中药技术、创新药物技术。

从上面的项目名称可以看出,在生物工程和现代中药领域,中部地区主要是依托当地的中药材资源优势,进行现代中药开发。

3.5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中央关于将中部地区建设成为交通运输枢纽的要求更多地是从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体系、交通运输重点项目的角度进行规划的。因此,中部省份在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方面的科技立项十分少.只有湖南和安徽将发展“智能交通技术”列为优先主题.但是具体内容也不是很多。

3.6人口和生态重点科技领域

中央指出.中部地区发展面临着“人口和生态环境压力大、 自然 灾害频发,抗灾能力较弱”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很具体,因此,中部六省在科技规划中,对优生优育和人口控制、污染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自然灾害预报等领域都设立了优先研究主题。

结合自身的特点.山西将工矿区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研究与示范、煤烟型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示范、重大矿山灾害事故预警与应急救援技术作为重点。安徽将巢湖、淮河水污染综合治理作为重大专项。江西将鄱阳湖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相关技术研究作为重大专项。河南加强对艾滋病和地震灾害的研究。湖北强对血吸虫病、洪水预警和防治的研究。湖南把湖沼地区血吸虫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作为重大专项,并加强对水旱灾害防治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研究。

4中部六省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体系建设和对策措施比较

作为省一级的科技规划.促进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也得到了各省的高度重视。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和对策措施的关系十分紧密。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规划,各省差异较大:有的将创新体系和体制改革作为对策措施中的一部分:有的没有对策措施,只有创新体系建设。这种差异反映了各省对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和进行科技体制改革认识上的不同。各省都强调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相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只是在具体表述上有所不同。从具体对策来看,各省主要从财政投入、政策法规、优惠政策、人才培养、加强领导等方面进行阐述。

中央并没有单独就中部地区问的科技协作进行要求,只是把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放在一起,指出中部地区要“加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技术合作,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建设若干科技基础平台”。这就说明,中央认为中部地区高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体系的建设。

农技交流材料范文5

[关键词]农机;科研档案;现代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6 ― 0174 ― 02

一、农机科研档案的内容和特点

农机科研档案是现代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环节。科研课题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科技人才管理、科研仪器管理、科研统计管理,都与档案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建立完整的农机科研档案是科研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重要标志,而农机科研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直接影响农机科研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农机科研档案是在农机科学研究管理和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计算机软件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料。农机科研档案是开展农机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科研人员知识与智慧的积累,是科研储备的一种形式和重要的信息资源,其本身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确定性和原始记录性等特点。农机科研档案从内容上划分,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项目立项文件、经费下达文件、项目合同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等文件;研究实验阶段中的项目实施方案、试验设计书、试验原始数据、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试验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资料及审批材料;科研成果推广应用阶段中的推广应用方案,转让合同,科研成果中间试验计划;科研产品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材料等。从载体材料上可分为:纸质档案、照片档案、录音录像档案、计算机软盘光盘档案、实物档案等不同形式。

二、农机科研档案的内涵和作用

1.农机科研档案是进行积累科研经验的重要准备。

农机科研发展的延伸,要求有农机科研经验的积累,而积累农机科研经验的最重要形式,就是把农机科研活动经历及其成果真实的记录到农机科研档案中,这就是说,农机科研档案是记录科研思维、科研成果的一种表达和存在形式,它对于促进农业机械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2.农机科研档案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佐证材料。

农机科研档案是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佐证和参考材料,农机科研人员在制定科研计划、编写课题任务书时,都必须要进行查新,对过去的农机科研档案中的同类成果,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借鉴已有的成果,为己所用。要想进行科学研究,就必须大量地阅读和占有可靠的资料,这些都要以完整、准确的农机科研档案作为依据,同时,它还是判定科研成果归属与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重要依据。因此,农机科研档案不仅是进行农机科研活动的重要佐证材料,还是农机科研活动的必要依据,所以说,农机科研档案同农机科研活动的关系密不可分。

3.农机科研档案是进行学术交流的有力工具。

学术交流是农机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机科研档案既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又是学术交流的有力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对高端农机产品需求不断加大,产品更新换代不断提速,这就促使农机科技人员要创新研发理念,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农机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也在不断扩大,国内外同行间的交往不断增多,但即使是信息交流高度发达的今天,农机科研档案作为学术交流工具的作用仍然不可代替。

三、农机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农机科研档案现代化管理是以系统论为基础,以数学方法为工具,借助计算机、数字通信技术,组成最佳的结构体系,并充分发挥管理的系统化、定量化、智能化的需求,充分的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1]。建立健全现代化农机科研档案是为农机科研事业发展服务的,多年的实践证明,我省农机科研档案采取的多是传统的手工管理方法或部分电子管理方法,在当今电子信息化形势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档案管理上手段、上水平,实行现代化管理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实现农机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才能适应农机科研事业发展的需要。

1.认真查阅各类农机科研档案。

农机是农村发展经济,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农业的生产经营、技术装备、田间管理、种子包衣、种植收获、畜牧养殖、土壤改良、农村能源再生利用、农产品加工、运输、及农技推广服务中,农机科研作为一个重要科技系统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技术资料, 这些资料是农机科研工作的直接记录,也是重要的科技资源〔2]。

认真查阅各类农机科研档案,是实现农机科研档案分类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的首要工作。黑龙江省畜牧机械化研究所自1961年建所以来,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182项,获国家专利57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为我所科技人员尤其是青年科技人员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农机科研成果和相关各类设计图纸、光盘影像资料及样机、实验设备等物质资产,由于多年来未做全面的清查,未建立计算机管理的电子档案,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重复或无查考价值的文件,所以首先要进行认真查阅,除去那些过时的无用的资料,保留适应现代农机发展趋势的资料,才能保证今后在全所实行高效的计算机管理的电子档案。

2.对农机科研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

加强农机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数字化建没,应制定农机科研档案管理的中长期规划,这是转变目前农机科研档案管理薄弱状况,不断提高农机科研和科研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建立现代化农机科研档案,用现代化手段保存档案,目的就是更好地为社会为农机科技人员提供有效的利用空间。规范化的农机科研档案,能够推动农机科研事业为“三农”服务,为现代化大农业服务,在农机科研事业发展进程中,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身价值,也会实现对农机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检验和推动,从而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助力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农机科研档案这一信息资源变成活的物资财富,还要树立农机科研档案利用的创新意识,把档案利用由静态保管,变为动态利用〔3]。

3.真实录入农机科研档案数据。

农机科研档案的数据录入综合性强,有科研课题立项申报档案、科研课题执行计划档案、科研成果鉴定档案、科研成果各类奖项申报档案、科研成果国家专利申报档案、各类科研成果图纸、农机科研成果推广、转让档案、技术服务档案、科技人员专用研究工具设备档案、实验室各类仪器设备档案、农机科研成果中试加工设备档案等等几大门类。档案管理人员要按照农机科研不同研究方向产生的各类档案和各类技术资料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加工、鉴定、立卷,使之成为有参考利用价值的科技信息资源。档案工作人员既要熟悉档案业务又要熟悉农机科研专业知识,还要深刻领会和掌握农机科研行业标准,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真实做好档案数据的录入工作,积极参与档案学术研究,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农机科研档案人员肩负着为“三农”服务,为现代化大农业助力的历史职责,有义务将经手的所有档案资料运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建立完善电子档案,丰富科技信息资源,推动农机科研事业发展。

4.对农机科研成果进行规范化分类。

农机科研档案管理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安全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标准化、规范化既是对农机科研档案科学管理的一种控制手段,又是管理的基础,是提高农机科研档案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农机科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我们要在农机科研单位推行档案标准化管理,就是要在搞好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符合农机科研档案工作规律和特点的档案标准化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各项工作环节按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对农机科研档案工作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在一定的原则下进行规范,对农机科研成果按照行业标准进行分类,共分大类、小类和品目三个层次。其中大类分以下十四种: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农用搬运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动力机械、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设施农业机械和其他机械。小类和品名在在大类的基础上再进行细分。这样分类进行计算机检索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族性检索的需要,从而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4〕。

5.对农机科研档案进行科学整理和命名。

农机科研档案必须经过科学的整理和编目,才能系统化、条理化,才能揭示农机科研档案的内容,为提供利用创造条件。如果农机档案整理得比较粗糙,没有规范农机科研档案的标题或命名不科学,组卷过大以及案卷题目不能揭示卷内文件内容,造成部分档案有目难查,使不少有重要价值的档案被埋没,这就给农机科研档案利用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档案管理人员只能凭经验扩大查档范围。其结果既加大了查阅者的工作量,又浪费了利用者的宝贵时间,更重要的是许多本该提供利用的档案因此而未能被利用,体现不出科研为社会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理念。传统的农机科研档案管理模式中,科研成果、档案资料作为信息实体被单独保存着,各个档案信息资源都是相互独立的,既没有按照农机行业相关标准命名,也没有体现出农机行业特点,不利于分析、使用。而建立农机科研资源信息库,通过电子档案数据中心把农机科研档案资源整合起来,集中管理,形成一个统一的利用平台,通过准确查询农机科研成果分类号或者相关农业机械的全称,进行检索,从而保证了所查询资料的准确率。

运用计算机对农机科研档案进行现代化管理,不但具有快速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内容介绍和编制内目录等优点,同时计算机还具有判别、诊断、筛选、鉴定等功能,关键是转变了农机科研档案工作人员以往的工作观念。可以说,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是农机科研档案管理上的一大飞跃,实现农机科研档案管理现代化,须加速实现科研单位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现代化,如果科研单位档案人员没有现代化意识,就会影响农机科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农机科研档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档案工作者既是专业型人才,又是管理型人才,只有拥有一批具有高素质的新型档案人才队伍,农机科研档案事业才能不断兴旺发达。农机科研档案管理在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大农业中起着提供信息、推动发展的作用。所以,农机科研档案工作者要熟练运用计算机做好科研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归档工作,提高农机科研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让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科研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农民增产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张红梅.浅谈档案现代化管理〔J〕.档案管理.2011,(05).

〔2〕 郝丽娟.浅述科技档案在农机化工作中的作用〔J〕.农村牧区机械化.1996,(02):35

农技交流材料范文6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区域发展战略,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改善发展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和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着力改革创新发展模式,扩大交流协作,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和战略定位

基本原则:坚持重点推进,统筹发展;坚持创新推动,融合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民生为本,和谐发展;坚持内外开放,合作发展。

战略定位:根据区域发展布局,省上把金武经济区定位为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新材料研发基地、国家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全国内陆河流域生态文明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多元文化相融发展的繁荣区。我市按照省上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实际,确定的发展战略定位是: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一番目标,基础设施条件配套完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循环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地区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建成全国发展循环经济和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四、工作重点

(一)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1.构建“一区多园”工业布局。加快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步伐,完善新材料产业园区、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焦家庄氟化工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形成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加强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工业园区的产业技术合作,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完善“一区多园”的工业布局。

2.建设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国家新材料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载体作用,依托有色金属和化工产业资源和产品优势,发展具有优势的电池材料、粉体材料、镍钴基超级合金、高纯金属、金属化合物等新材料产业,延伸发展建材新材料工业。重点实施电池级碳酸锂产品开发、1000吨球型亚镍新材料、500吨电解镍粉、铜镍合金新产品开发、1万吨钛材深加工及PVC深加工等项目。

3.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认真落实《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统筹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集团公司西部再生有色金属示范基地建设,创立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强化与武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合作,重点抓好工业区工业废气和废渣综合利用,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煤、焦、油、气循环利用。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启动实施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

4.发展壮大特色优势工业。有色冶金产业,重点实施20万吨铜、6万吨镍,1万吨钴、3万吨钛项目,到2015年,有色金属及加工材达到150万吨。化工产业,加快推进40万吨离子膜烧碱二期工程、80万吨PVC、120万吨硫酸钾、300万吨捣固焦等项目的实施,到2015年各类化工产品达到1000万吨。新能源产业,依托新能源基地建设,加快2万千瓦光伏并网示范电站和2万千瓦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建设,力争光伏并网电站规模达到20万千瓦。加快35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力争2015年建成100万千瓦风电规模。立足公司太阳能真空镀膜基地,与武威新能源工业园区强强联合,全力打造硅材料太阳能电池产业链。

(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5.建立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按照金武经济区“绿洲中游高效农业产业带”、“南部农林牧交错区特色农业产业带”和“绿洲边缘生态农业带”三大优势农业产业带布局,加快建设井灌高效农业发展示范区、城郊集约化农业发展示范区、东河规模化节水农业示范区、西河特色及设施农业示范区,形成竞争有力,生态节水,增收明显的特色产业带和生产基地,到2015年,全市特色优势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达到95%以上,推动水源镇与武威市双城镇现代农业生产合作。

6.发展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大力推广垄作沟灌、垄膜沟灌和膜下滴灌等农田节水技术,加快发展以日光温室和食用菌种植为主的现代设施节水农业,增强高效农业节水技术集成示范效应。同时,积极推进部级啤酒大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全省专业化制种基地、全省高原无公害蔬菜重点基地建设和发展。

7.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啤酒麦芽、无公害蔬菜等优势农产品加工业,整合组建麦芽集团,建设辐射西北、面向全国的啤酒大麦生产加工科研基地和全省啤酒原料质量检测中心。新上6万吨啤酒麦芽生产线,引资新建年产50万吨的特种啤酒生产线。建设规模化的肉类屠宰加工项目,加快畜禽屠宰、肉奶加工项目建设,把县打造成全省养羊强县,区建设成为优质肉牛生产基地。

8.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综合配套改革为抓手,以小城镇建设为龙头,着力推进“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公共服务向农村侧重、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在全省领先。

(三)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

9.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围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快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馆等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积极支持武威五凉艺术节、天马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文化艺术节庆活动,着力实施好特色文化工程、文艺精品工程、重大文化自然遗产保护工程等文化旅游工程,建设具有魅力的“金武多元文化旅游区”。

10.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打造“中国”现代工业文化品牌,推进特色文化旅游工程建设。加强与武威旅游发展合作,围绕工业探奇、沙漠探险、古城探秘、古迹探幽等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县遗址旅游区、工业旅游区、旅游区和城市旅游区,推动金武旅游一体化发展。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11.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加快金武高速公路建设,尽快开工建设金民公路、至阿拉善右旗高等级公路及省际出口路改扩建工程;争取金山高速公路列入高速公路网规划,并开展前期工作;推进金武城际交通公交化建设,加快县城及重点城镇客运站建设,实现公共交通与公路交通的有机衔接。开展金阿由运煤专线转为地方铁路及延伸至蒙古口岸前期工作,积极配合开展兰州-张掖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堡火车站改造,完善服务功能,增加吞吐能力。进一步加快机场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健全配套航空服务体系,提高机场吞吐能力。争取建设县飞机降落点,提升航空应急救援保障能力。

12.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引大济西工程前期工作,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继续实施东河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渠首除险加固、干渠改扩建工程,全面实施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完成全部骨干水利工程和田间节水改造建设任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13.加快物流商贸中心建设。加快开发区、堡两个物流园区的建设步伐,谋划建设有色金属产品原料交易市场和化工产品集散中心,形成走廊区域物流中心。依托市新材料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物流,建立国内领先的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系统;依托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能源化工物流;依托机场,发展空港物流。

(五)加强资源环境保护

14.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坚持实行技术节水、工程节水、生物节水、结构节水和管理节水“五位一体”的战略措施,充分发挥现代节水体系的综合效益,到2015年渠系水利用率提高到68%以上,推进全国高效节水示范区建设。

15.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全面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加快建立祁连山水源保护区,完善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补偿机制。开展河流域综合治理,全面完成河流域生态治理任务。大力推进防沙治沙工作,抓好三北五期、退耕还林、北部荒漠草原沙生植被保护等防沙治沙项目。加强生态建设,以主干渠路为骨架、农田支渠和田间道路为支架,提高农区林网覆盖率。

16.加强环境保护治理。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重点抓好工业烟气治理和达标排放,实现、堡两个重点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加强城乡污染综合治理和环境监测工作,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垃圾处理等公用设施建设。

(六)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共享

17.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与武威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推进职业技术培训资源共享。建立城区和基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加强120急救网络体系对接,实现急救信息共享利用和急救网络联通。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信息平台,落实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办法,确保参保者的合法权益。

18.深化区域合作。强化与酒嘉、兰白经济区和其他区域功能组团的产业分工合作,促进区域共赢发展。大力发展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争取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把金武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的交通商贸物流节点。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武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规划》实施工作,重点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跨地区、跨部门的复杂问题。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负责组织统筹协调本区域、本部门《规划》实施工作。

(二)强化政策扶持。认真梳理、研究和细化《规划》中涉及我市建设的内容,集中力量做好与省上相关部委的对接和争取工作,进一步靠实《规划》各项支持政策措施。在积极用好、用活、用足省上有关优惠政策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经济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