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作文范例6篇

热点新闻作文

热点新闻作文范文1

一、新闻学的概念及背景

从理论角度来阐述,新闻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客观、真实的新闻事件。新闻学中重点研究的是新闻内容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作为一种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特性的科学,新闻学所探索的是新闻产生、发展的普遍情况和特殊规律。新闻学解决的是社会客观现实对人新闻活动的影响和改变,以及新闻活动对于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实际上是一种人类社会信息的传播活动,传播是新闻被制造之后的出口,不具备传播价值的内容则不具备新闻价值。回望原始社会,在人类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为了交流信息并了解周围的变化和危险,人们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信息,这种口头传播信息的方式和今天的广播、电视的信息传播其实是类似的。而这就是新闻产生的最初雏形。

中国新闻学的起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晚。直到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出版,才有了第一份中文报纸。但是中国人对于信息及新闻的渴望与热衷却是超越西方国家的。从中国近现代史中,我们从每一个发展阶段都能看到新闻业对时代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而新闻学和新闻业对国人生活及思想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互联网当道的今天。

二、新闻热点事件对新闻学的影响

新闻热点作为当下新闻行业当中的重要角色,其每次出现都会给新闻学界带来震动。新闻热点的出现仿佛新闻学界的狂欢,一众新闻从业人员、学者、评论家、网络公知在当前时代都是新闻热点事件的簇拥者。他们对于热点事件追逐点评,蜂拥而上的姿态仿佛是一场学界盛宴。然而,新闻繁荣的背后所隐藏的却是思想的枯竭。新闻热点事件逐渐丧失其新闻价值的本真,而变成学界乃至媒体用来追逐名利的工具。对于新闻热点的过度消费很大程度上在透支受众对于新闻事件乃至新闻学界的关注与信任。新闻热点事件的追踪在当下逐渐失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新闻从业者忘记初心,开始忽视对于新闻热点事件中所隐藏的普适性规律的探究。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当今这个娱乐至死的“速食”年代,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稀缺品质。新闻学者对于新闻热点事件的盲目追求导致新闻事件研究中的“真、善、美、深、新”已经逐渐开始被人忽视。研究实实在在问题,推动新闻学界学术进步的重任正在被新闻从业者遗忘。

新闻学是一门与传播学、历史人文科学等学科密切相关的学科,实践性强是新闻学的特点。新闻学的研究可以分为现象研究与问题研究两个方面。所有社会及生活中的新闻内容都可以称为新闻现象,但是并非所有新闻现象都可以称为新闻问题,并非所有新闻现象都具有研究价值。那些能够从个别事例中总结出普适性规律、能够从个别事件中体现出人类社会共通价值观的内容,才能够构成新闻问题。为人类社会提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进步经验,是新闻学产生的价值之一。新闻热点事件的追踪和报道在关注事件本身的特殊性和猎奇性的同时,也要结合其是否能够为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进步提供有用的普适价值观来作为筛选标准。以当前新闻热点事件为例,某明星的婚恋状况、某电影票房多少、某传媒公司的危机公关等内容成为热点新闻事件受到广大新闻受众的关注和追捧,甚至这类新闻有些竟然成为新闻学界研究的主流,而真正有“营养”、值得关注的内容反而无法激起受众及新闻研究者的兴趣及关注、这是当前新闻学界存在的很大问题。新闻及新闻学作为反映社会现实及记录当下历史的工具,不应该“套路化”生产。新闻的内涵性、真实性、社会性,是新闻保持生命力的法宝。如果新闻从业者对于新闻热点事件的追逐停留在套路化点评、模式化观察的层次,而缺少对于真正有价值新闻事件的挖掘及思考,那新闻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失去其生命活力,而变得让公众丧失关注的兴趣。

同时,在对于当下新闻热点的研究中,新闻从业者及新闻学者忽视对于新闻理论深度的挖掘,模式化的借用国外学者研究理论和标题,缺乏根植于我国社会特色的新闻探究精神。这种借鉴国外先进的新闻研究理论方式并没错,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犯了用理论反推观点的错误。在新闻研究中,我们通过对于新闻事件的记录与观察分析,来推断证明某种新闻理论,这才是新闻研究的正规路径。然而当前“拿来主义”之风的影响下,新闻学界产生一种用新闻学既定理论去推新闻事件现象的错误方法,这是本末倒置的新闻研究法。因此在对于新闻热点事件的分析阐述中,一定不能有理论先行的思维定式。一个合格的新闻学工作者一定是从事件本身挖掘其新闻价值和新闻内涵,最终总结出新闻规律与论点的。

热点新闻作文范文2

实习时间:2009年8月5日——8月27日

实习地点:**省**市**日报报业集团《**晚报》编辑部

实习目的:了解和接触当地的媒体发展情况、熟悉一线新闻媒体的工作流程以及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

关于**晚报的简介

2001年1月1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暑批准,**晚报正式创刊。**晚报是一张融时政、经济、文化、生活于一体的都市报、市民报,立足**,全国发行。

办报理念: 大众化、平民化、都市化、时尚化。

办报方针:面向市场,关注社会,服务大众。

2004年1月1日起采用“文迅报刊数字化采编系统”,写、编、组版、校对、审稿实现无纸化办公,彻底告别纸和笔。

**晚报成为**二级城市中获好新闻奖最多的晚报,成为目前**版面最多的报纸,信息量最大的报纸,在城区覆盖面和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市民自费订阅最多的报纸,成为一张具有全国影响的晚报,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企业文化

在晚报编辑部的走廊上,墙上是用胶卷的样式组合成的各种经典的新闻照片。黑板上每天都有著名报纸的各种优秀新闻评点。

报社员工工作时,互帮互助。互相提供点子,共同合作,周末也有自发组织的聚会。

版式

**要闻 要闻视点 社会新闻 生活新闻 热线新闻

法治新闻 文娱新闻 影视新闻 晚报超市 财经新闻 世界新闻 中国新闻 体育新闻

自我感触

由于实习时间短暂,对于报纸的出版流程只有简单的了解,不能赘述。我个人感触比较深刻的是而对于《**晚报》现在的版式设置。

首页是新闻大图配显要新闻的标题。作为**的都市报纸,在二、三版上是贴近**百姓生活的“**要闻”和“要闻视点”。新闻消息与新闻评述相结合,紧扣百姓关注的重点。

其中“社会新闻”、“热线新闻”、“生活新闻”是晚报的主打新闻。晚报的定位就是面向市场,关注社会,服务大众.这三个版块围绕都市生活和服务百姓为目的而进行采写编辑。

社会新闻

依靠记者每日早上交的“新闻点子”,根据季节时间和国内重大的主题的变化,来进行类似于“新闻策划”的点子。

因为建国六十周年的临近,**晚报特别推出了“追寻**红色记忆”的一个主题活动,每一天都报道一个**市三区六县各个地方的解放故事或主要人物。

热线新闻

主要依靠每天读者打进的各种“报料”电话的新闻线索,然后由热线部主任分派各个记者进行采访调查。由于是贴近百姓生活,并且很多百姓反映的问题在经过晚报的报道后,都能够得到解决。因此广大读者还是比较热衷于反映各种问题。比如,市民打进电话说某某小区垃圾堆积,某某河段电船捕鱼……这些问题在报道后都引起了相关部门注意,使问题得到解决。而且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晚报热线连通的市长热线,更好的起到了百姓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作用。

热点新闻作文范文3

【关键词】网络热点 专题报道 组织策划

一、网络热点专题及特色

1、网络热点及其特点

网络热点是因网络传播而在广大网民中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能吸引较多网民共同参与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传播和评论,在网络和其他媒体上形成报道热潮。由于网民的参与而使网络热点具有一定的舆论影响力,甚至能影响事态的发展。

09年上半年,网民评出的网络热点事件,按时间顺序依次为“躲猫猫”、“跨省追捕”、“罗彩霞”、“70码”、“邓玉娇案”、“成都公交自燃”、“绿坝软件”、“逯军最牛语录”、“全国最年轻市长”和“上海在建大楼倒塌”事件。①总结以上事件,不难发现网络热点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网络热点有较高的网络转载率,能形成网络专题和规模报道。二是网络热点多与传统媒体联动传播,具有广泛的媒体关注度。三是网络热点能在国内外形成强烈的舆论关注,得到行政部门的重视,从而使事件的发展、解决更加透明化。四是网民对热点的参与度高,有些网民直接介入事件的调查,甚至采取行动影响事态发展。

2、网络热点专题

网络专题是网络媒体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通常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设计固定的专题页面,进行图片与文字、即时新闻与相关资料,有时还会有音视频的集中报道。②网络专题把新闻事件进行整合,采用这种方式能提升新闻价值,强化新闻事件的传播效果。

网络专题在热点事件报道上强化了网络热点。如“躲猫猫”事件中,央视网制作专题《今天,你躲猫猫了吗?》、新浪网新闻中心开设专题《云南官方邀网友调查躲猫猫事件》、云南网与腾讯网联合推出《官方邀网友调查“躲猫猫”事件》,搜狐、21CN新闻、TOM新闻等网站也开设了相关专题。

二、网络热点专题的作用

随着网络热点的不断出现和网民对热点信息的需求,网络热点专题成为各网站的特色版块。常规网络新闻仅仅依靠即时新闻已经不能满足网民的需要,动态新闻正向专栏化方向发展。③

1、推送新闻吸引网民关注并参与互动

网络热点专题将有关新闻事件的报道进行集纳,整合成一个多元化的传播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网站将新闻事件作为一种产品向网民推送,引起网民关注和参与互动并与传统媒体联动从而扩大传播。在“罗彩霞”事件中,人民网社会频道开设社会专题《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中国青年网教育频道、搜狐新闻也开设相关专题,这些专题紧跟事态发展,不断向网民推送相关新闻。

人民网在该事件的专题中开设了新闻动态和分析评论两个专栏,把事态和评论有机结合。中国青年网教育频道加入“网友调查”和“我要评论”栏,调动网民参与。新浪网的专题设置了“博友关注”与“分析评论”栏目呼应,充分反映各方观点,调动网民参与互动的积极性。

2、实时更新动态报道组织深度评论

网络专题对热点事件的实时动态更新有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优势。事件发生后,网媒可以随时最新消息,在报道的时效上抢了先机。在凤凰网资讯频道开设的《杭州富家子弟飙车案》专题中,“最新报道”栏目组织了相关报道34篇,在搜狐网新闻频道开设的专题《富家子弟飙车撞死路人》的“富家子弟飙车撞死路人最新消息”链接中,有最新事件报道146篇。这些最新报道弥补了传统媒体对热点事态报道更新不足的缺憾。网络热点专题还可以有意识地组织、转载事件的深度报道和评论。

3、多媒体多形式报道强化热点

在传播样式上,专题不仅集纳消息、通讯、评论等多种体裁,也包括了围绕专题所要表达主题的文字、图片、音视频、Flash、互动调查、留言板等多种传播样式。④以凤凰网资讯频道的专题《郑州官员逯军深陷替谁说话门》为例,该专题用了逯军的照片和头戴乌纱帽的官员接受采访“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百姓说话?”的漫画作为专题头。专题头正下方以一则导语引出左侧“事件梗概”栏,页面左侧是“精彩视频”链接凤凰卫视对该事件的视频报道,导语正下方是两篇延伸报道,紧跟“分析评论”、“最新报道”栏目,链接相关新闻和评论。“逯局长事件警示:谁为谁说话?”栏下的每一观点下都配有漫画,并在专题页面下方设“网友评论”栏,在“凤凰调查”栏下帖出对该事件的问卷调查。专题形式的报道为网民提供了全面了解和认识事件的多媒体平台。

4、与传统媒体联动,激发网民参与形成持续舆论热点

网络热点专题可以与传统媒体联动,掀起公众关注高潮,在社会上形成舆论热点。以“邓玉娇”事件为例,央视新闻网曾开设专题《女服务员刺死官员》,其中的“视频精选”分别链接了四家电视台对该事件的报道,另有“24小时播不停”转载了多家平面媒体和新华网、楚荆网等网络媒体的50余篇报道。各媒体相互配合,形成了网上、网下的联动,一时间邓玉娇其人其事成为了社会舆论的热点。

虽然网络热点专题有以上特色和优势,但在报道实践中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闻内容同质化,难以满足网民需求

对网络热点事件,各网站都争先恐后地开设相关专题,但各网站专题的内容却存在同质化现象。究其原因,一是一些网站本身没有采访权,只能转载其他媒体的相关报道。二是网络编辑缺乏对事件主题的提炼,不能组织记者采访有独特视角的新闻。

2、意见领袖引领庞杂观点,网民莫衷一是

网络热点专题除对热点事件本身的报道外还集合多方观点、安排对立讨论、罗列新闻背景和相关事件。在凤凰网资讯专题《29岁清华毕业生当选市长引热议》中链接了29岁市长周森锋的背景材料,转载了多篇正面报道,也选载了对其的负面评论。展现在网民面前的是大量的消息、评论和观点,内容堪称丰富、全面却也给网民带来困惑,网民的独立判断必然受到影响,难免莫衷一是。同时,新老媒体共同炒作可能会激化热点,易引发网民的非理性互动,影响事态发展。

3、一些网站内容简单、多媒体形式生硬,难显网媒特色

前文中所举的网络热点专题的例子多是大型官方和商业网站制作的,这些网站有着制作专题的一整套思路和模板,其专题报道从内容到形式都相对成熟、完善。但也有一些地方网站和小型商业网站制作的专题内容缺少原创不够充实,形式上也存在单一化、无特色的问题。简单的页面设置、寥寥几条相关消息和评论,生硬地添加几张事件新闻图片。

三、如何策划与组织网络热点专题

鉴于网络热点专题以上的一些优势和不足,如何策划和组织网络热点专题,做到吸引网民关注就成了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1、选择鲜明主题,设计独特页面

对热点事件主题的把握是做好网络热点专题的前提。围绕事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思考,提炼出鲜明的报道主题考验着网络编辑的能力。在明确的主题下开设多样化的栏目就能架构起热点专题,而其他内容的充实也有赖于此。报道主题主要体现在专题头和导读上。以“70码”事件各网站的专题为例:腾讯新闻的标题为《杭州飙车案 生死时速!富家子撞死浙大学子》,其导读内容为:5月7日晚,年仅25岁的高校毕业生谭卓在过斑马线时,不幸被一辆狂飙的三菱跑车撞飞,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车祸发生后,车主和朋友聚集在肇事现场谈笑风生引发网友对飙车族声讨,同时此案也引来了诸多争议,社会舆论反响强烈。⑤不难看出其专题的主题为对富家子的控诉和对死者的同情。该专题在栏目设置中贯穿了这一主题,特设了“遇害者谭卓 年仅25岁”、“肇事者胡某 20岁”、“千人挥泪悼念遇难者”三张新闻图片的链接。

视觉效果对网民的吸引力往往大于专题内容本身,所以热点专题的页面设计应该尽量新颖独特。腾讯《杭州飙车案 生死时速!富家子撞死浙大学子》专题的页面设计以灰黑色为主色,较为凝重。

如果说主题和栏目框架是专题的灵魂和骨骼,那么充实的内容就是专题的血肉。只有“血肉”丰沛,才能组织出好看的专题。这就要求有条件的网站根据专题部署组织记者深入采访,确保消息全面、深入、客观。避免同质化,发出网站自己的声音。另外还要组建网站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对热点专题进行及时的多角度的评论。组织消息和评论也能体现出编辑思想和主题特色。

3、形式灵活多样,展现网媒特色

有了丰富充实的内容还要有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色优势。互联网的多媒体和互动性应该在网络热点专题中得到充分体现。网络热点专题可以综合运用新闻照片、漫画、Flash在专题页面上形成视觉中心,吸引受众;音视频采访报道配合文本类消息、评论,形成立体化报道。网络热点专题应设置与网民的互动环节。其形式可以是设置评论留言板并对一些精彩评论加以推荐置顶,进行网络调查,总结各方意见并定期公布,就对立观点开设辩论讨论版块,在专题页面上推荐网友对相关事件的精彩博客内容,链接论坛、掘客相关热点贴文等。■

参考文献

①《网友评出上半年网络十大热点 躲猫猫等入选》,网易新闻,news.省略

②周进科,《网络媒体表现形式的集大成者:网络专题》,《新闻战线》,2006年6期

③田勇,《浅谈网络新闻专题的地域性》,《新闻战线》,2004年第2期

④沈,《论新闻网站重大事件专题报道的模式与特色》,《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新时代论坛)》,2006年1月

⑤《杭州飙车案 生死时速!富家子撞死浙大学子》,腾讯网新闻频道,news.省略/zt/2009/biaoche/

热点新闻作文范文4

其实,这些困惑的核心是没有带着问题下基层。那么问题从何而来?要从大局中来。比如,基层干部是不是用党的执政理念武装头脑;基层群众是不是从党的惠民政策中得到实惠;落实富民强区的政策措施,基层干部群众有哪些发明创造,有哪些困难和问题等等。再从宏观问题中分出微观问题,下到基层,寻找答案。其实,那些具有权威性的重大事件、具有指导性的新举措、具有典型的人物和事件、具有群众新的现实话题,都是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而这些大事的起源,大都是在基层,大都在基层的小事中最早显现。

带着问题下基层,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抓热点问题。热点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往往是社会各类问题碰撞的反映,也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比如《内蒙古日报》记者下基层抓回来的巴彦淖尔市卖番茄难、乌兰察布市卖土豆难的问题,就是农业发展到现阶段会必然出现的问题。问题的症结就出在没有很好的推进产业和经营,没有在开发、加工、销售等产业链上下功夫。对于类似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面对它、回答它,才会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也只有正确引导舆论,党报的权威性才能体现出来。敢于正视热点,成功破解热点,这是党报新闻工作者对热点问题的正确态度。

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是与非、对与错,常常交织在一起,不易看清楚,加上许多热点问题又是关键点,敏感度高、政策性强、牵涉面广,把握起来难度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偏差。所以选题一定要慎重,要精心把握好度。是非模糊、理论不清、难于定论的不选;是非已分、但过于超前、目前难以做到的不选;容易激化矛盾、引起公愤、造成心理失衡的不选。要选那些政府要做或已经在做的工作重点,与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之间的结合点做文章。这些结合点既有利于帮助政府做好工作,又有利于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带着问题下基层,发现有价值的新闻,要有三个方面的功夫:一是用心。要时时刻刻注意和发掘那些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这是基础和动力;二是关注大局。要时刻领会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衡量新闻价值的标准;三是“三贴近”。要时时刻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这是发现和发掘新闻的唯一途径。

热点新闻作文范文5

>> 对数据新闻“热”的冷思考 新媒体 热追逐下的冷思考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批评报道的冷思考 新媒体时代数据新闻的信息可视化应用 政务新媒体应用热的冷思考 新媒体时代信息洪流中的冷思考 “新闻评论热”的冷思考 DV新闻热的冷思考 社会新闻热的冷思考 民生新闻热的“冷思考” 大数据热背后的冷思考 政务大数据热的冷思考 新农保“热”的冷思考 冷思考:数据新闻的局限 对瑜伽热的冷思考(下) “减负”热下的冷思考 房产热下的建筑冷思考 热互联下的冷思考 “微课热”下的冷思考 热钱搅动下的冷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新媒体时代数据新闻热下的冷思考 新媒体时代数据新闻热下的冷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赵国宁")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新媒体时代数据新闻火爆。无论是专业媒体还是新型的自媒体,都在用数据新闻进行新闻信息产品的生产。笔者通过数据新闻溯源,发现数据新闻是传统精确新闻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发展与进化,在这种条件下,数据新闻以其同时满足专业媒体重掌舆论引导权以及满足受众参与、对新鲜形式的新闻产品的需要迅速发展起来。但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技术原因的限制,数据新闻目前在有温度的关乎人情、人性的新闻生产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并且关于数据获取与开发上在法律层面也存在争议。因此一面要注意对数据新闻的正确定位,一面也要注意数据新闻中对数据开发的合理化和合法化。 关键词:数据新闻;发展演变;原因探析;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8-0127-02

数据新闻的出现和发展正在悄悄改变着媒体的新闻生产格局,那么数据新闻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发展过程又是什么样的?目前数据新闻如此火热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数据新闻存在的潜在问题有哪些?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数据新闻的本质与发展演变

数据新闻,又称数据驱动新闻,是大数据时代兴起的一种跨学科的新闻生产方式[1]。是一种新型的数据生产方式,其基础就是数据的抓取、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以及数据的可视化呈现。

数据新闻的前身是精确新闻。精确新闻指的是记者在进行采访新闻的过程中,运用多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如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来进行资料收集和事实查证,进而报道新闻的一种新闻生产方式。精确新闻的特点就是“精确”二字,它用精确的数据和概念等来分析新闻事件,尽量避免一些主观和人为的错误,让新闻报道更加符合客观性原则和公正性原则,从而更加令人信服。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有媒体记者利用大型计算机对政府提供的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以发现和调查新闻事实[2]。并且在20世纪70、80年代就掀起了一场“精确新闻”运动。

当下火热的数据新闻其实就是精确新闻在网络时代的发展。在精确新闻时代,数据库有限以及数据处理存在较大局限等原因,使得其发展一直受到制约,虽然在新闻报道中出现了“精确新闻”这一类别,但是却一直未能大放异彩。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限制精确新闻发展的门槛逐一被打破,使得其有了充分发展空间。并且还在这个数据极为丰富的时代和数据处理较为方便、高效率的时展成为了数据新闻。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数据新闻的发展至少提供了以下三方面的有利条件:首先就是数据库在网络平台的共享。所谓数据新闻,首先要有数据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新闻的开发和挖掘。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数据存储就是其发展一大瓶颈,因为所谓的大数据指的就是超出常规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但互联网技术却解决了这些问题,给了以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为特征的数据新闻样式充分的发展空间。另外,在目前,很多数据库资源的组织和个人都在积极寻求合作,希望共享资源,充分开发数据库,数据库的开放也为数据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就是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计算机辅助报道就逐渐兴起,发展至今日,数据处理软件逐渐完善,功能也日趋强大,这就大大提高了数据分析的效率,使得数据新闻处理起来能有更高的效率。并且,数据处理软件还可以生成形象化的图表,使得数据形象化;最后就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数据新闻表达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便利。数据新闻时代数据的表达形式更加多元化,最初数据新闻的表达形式只是新闻图表,到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技术更加发达,H5动态图、动新闻等形式相继出现,使得数据新闻的表达更具有形象性。并且,新媒体这种新型媒体的出现也大大方便了这种新表达方式的传播,短小而精悍的内容非常适合新媒体时代的快速阅读、浅阅读和短阅读。

二、当下数据新闻“热”的原因探析

首先,就是新媒体的“即时新闻”给专业媒体带来巨大冲击迫使专业媒体另辟报道重点。新媒体环境下,以往凭借“时效性”竞争的媒体已经完全丧失了优势,在事件发生现场的公众成为了第一新闻者,尤其是有关突发事件的新闻信息的,一般其第一平台都是在社交媒体网站,之后才是捕捉到相关消息的专业媒体相关新闻信息。随着web2.0和web3.0的出现,公民新闻对专业媒体新闻的冲击日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专业媒体不能与公民新闻争夺时效性,就需要转变报道思路,将重点转向其他的报道方向。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活跃的环境下,专业媒体人自然的将目光转向“数据新闻”,希望以较为专业的、与时俱进且报道角度和方式都较为新颖的数据新闻来在新闻报道中重新找到自我位置,找回自我在新闻报道以及舆论引导领域的主导权。正如彭兰教授所言,如若媒体能够利用互联网时代出现的大数据技术,把报道重点和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对未来趋势的预测上面,那么,就很有可能在即时性“公民新闻”难以达到的一个高度上实现媒体价值的重新塑造[3]。

其次是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地位的改变与受众对数据新闻的需要。“互联网+”的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以“用户本位”的方式思考,传媒行业也不例外。以往垄断的灌输式的新闻生产方式和报道方式已经完全不适用当代的传媒规律,当下强调的“用户主导”、“以用户为中心”就是受众地位提升的体现。既然强调受众本位,那么了解受众就成为了专业媒体做新闻的当务之急,以大数据对受众喜好、习惯进行分析,找到新闻产品的市场,有针对的对新闻信息产品进行改良,使其符合受众的需要,这才是专业媒体的继续发展与再度繁荣之路。

而受众对于数据新闻的需要主要则基于以下两点:一方面是受众对形象化与新颖的新闻表达的需要。数据新闻的特色就是形象化、可视化和新颖性,新媒体时代是快速阅读的时代,快速阅读留给人思考的时间相对来说就比较短,形象、量化、简洁且有一定深度的新闻信息就成为符合当代读者需要的新闻内容,这样的新闻信息也比较受当代读者的欢迎。数据新闻无疑就是最符合上述特点的新闻形式,即基于数据的分析检索,通过词频检索、相关词组合等提炼出纷繁数据资料以及文字等资料中的核心内容,通过漫画图表新闻、动新闻等进行可视可听的表达,满足了受众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受众参与性的需要。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信息传受不平衡,一般以传统媒体为核心,受众的反馈则处于末位。而新媒体时代,受众地位则迅速提升,伴随其地位提升的同时,其要求参与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恰好数据新闻的制作过程就可以融入读者参与的环节,比如众包选题,比如素材征集,再比如最后的评判等。于此同时,受众参与情况、侧重方面等的数据又可以反馈给专业媒体保存为数据库资料,掌握受众信息,再次促进新闻信息生产的改良,使其更符合受众、读者的口味。

因此,无论是专业媒体还是受众,都能在数据新闻上被满足需要,这也就是当下数据新闻火热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三、数据新闻潜在问题思考

通过以上对数据新闻起源以及其火热原因的分析,其前途看似光明,但是也存在不少潜在的问题。以下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论述。

(一)数据新闻与有温度的新闻之间的矛盾冲突

从某种意义上讲,数据新闻是对复杂庞大资料的有序化、简洁化处理,这个处理是以关键词以及关键词间的组合频率为基础的。对一些时政硬新闻、经济硬新闻来讲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借助大数据和数据处理软件的技术从庞大的资料库中提取核心事实框架,并以形象化、趣味性的表达方式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使得受众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提高新闻信息的传播与阅读效率。它既满足了专业媒体良好传播效果的需要,也满足了受众高效率获得新闻信息的需要。

但是,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到,新闻是为人服务的,要体现“以人为本”。因此,除了对那些硬新闻核心实时的报道之外,新闻还应该有温度,体现对人的关怀。尤其是在关乎人物的报道中,人情、人性与心理的展现才能让新闻有温度,新闻稿件从字里行间传递出情感,让新闻打动人、感染人、激励人。而有情感语言的表达不一定是情感词语的直接表达,还有可能通过句子、词语的特定组合与结构方式来传达,这就是所谓的话外音。这就给数据检索带来困难,目前还没有软件能解读这样的文字数据。因此,虽然数据新闻在新媒体时代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是也不能陷入“唯数据论”的极端之中,让新闻极化为只是冰冷数字的排列组合。应该将其作为一种新闻生产的辅助工具或一种新形式的生产方式,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和地位。

(二)数据新闻与隐私之间的矛盾冲突

热点新闻作文范文6

倡导和谐理念,就是要通过新闻宣传对和谐的肯定评价和相应的奖惩褒贬,以指导和约束各种行为,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和谐为核心的思想内核和价值观念。培育和谐精神,就要在新闻宣传中正确把握导向,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学会用和谐的思维来思考问题,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去解决矛盾、舒缓紧张情绪,使社会所有成员都能够心情舒畅、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地和谐相处。

新闻宣传具有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三大功能。因此,营造和谐舆论就必须正确把握和运用好这三大功能。

典型宣传是社会的需要,是人民群众的需要。典型是旗帜,是航标,它能够引导人民群众沿着典型所暗示的导向去前进;典型是兴奋剂、是催化剂,它能够激发人民群众奋进的热情,增强人民群众搏击的力量。我们党在战争年代树立了刘胡兰、、、等一大批典型;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树立了雷锋、焦裕禄等典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树立了孔繁森、任长霞、张云泉、宋鱼水、华益慰、丁小兵等典型。这些典型虽然产生的时代不同,但他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为人民群众牺牲自己。正是这些典型弘扬了社会正气、唱响了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影响并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并将永远影响教育下去。由此可知,典型是社会的需要。

奉献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和社会的创造者。对人民群众来说,血肉丰满的典型,可感可知,人民群众才可学可敬,才易于被他们接受。党的方针政策由典型准确地传达给群众,群众极易从这些典型身上汲取力量,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培养奉献社会的高尚品德。由此可知,宣传典型也是人民群众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群众的需要,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新闻媒体营造和谐舆论的使命。因此,这就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较强的新闻敏感性,掌握一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和宣传重点,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三贴近”,高屋建瓴地考虑典型报道的选题。真正发掘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用得上、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使所报道的典型可亲、可敬、可信,真正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精神。

从大局出发,正确引导热点新闻。新闻热点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难点、热点问题时有出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作为新闻媒体,我们不能回避,也不能火上浇油,更不能推波助澜。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加以正确引导,才能构成和谐舆论阵势。

搞好热点问题的引导,首先要抓准热点。社会生活千姿百态、社会现象错综复杂,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热点”呢?笔者以为:热点是一段时间内受到社会关注的一些问题,它往往是新闻舆论引导中的难点,也是我们宣传工作的重点。既是“社会关注”的,又是“难点”和“重点”,那么在宣传报道中就需要我们站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角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进行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那些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抓住那些在群众中有一定影响,不加引导就有可能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抓住那些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促进改革发展的问题;抓住那些公开报道后不易引起负面效应的问题。热点抓得准,新闻舆论的热点引导才会有的放矢,收到好的效果。

发挥舆论监督职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舆论监督同典型宣传、热点引导一样,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功能和任务,是实现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切实做好舆论监督工作,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服务,是新闻媒体营造和谐舆论的重要一环。要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和提高质量,使舆论监督真正在正面宣传的大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把握好舆论监督的正确导向。导向不出问题是舆论监督的底线。只有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加大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才能很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因此,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团结、稳定、鼓劲,着眼于大局搞舆论监督,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二是时机要选好,分寸要适度。舆论监督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旦把握不好便可能加剧甚至激化矛盾,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进行舆论监督时既要考虑到事件本身是否适合报道,既考虑旗帜鲜明,又要分寸适度;在批评的方法上,要以理服人,不应以势压人。舆论监督不是为了揭露而揭露、为了批评而批评,而是为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促进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从而鼓舞士气、树立党和人民群众的信心,真正做到“帮忙不添乱”。三是舆论监督的事实要准确。事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舆论监督的生命。只有保证新闻事实的准确,才能提高监督的力度。因为失真、失实的批评报道,不仅违背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而且会授人以柄,影响新闻媒体的形象,影响舆论监督的声誉。这就要求新闻媒体的采编人员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多方面意见,充分掌握有关材料,力保新闻事实准确无误,无懈可击。同时,要坚持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切不可断章取义,以偏赅全,夸大事实,片面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四是新闻媒体要严守职业道德和操守,在实施舆论监督中,要仗义执言、立文为公,决不能受利益驱使,使舆论监督变成生财工具,以利益交换操守和良知,搞吃、拿、卡、要。上述四点是发挥舆论监督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必须做到的,否则,就谈不上营造和谐的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