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趋势范例6篇

热点趋势范文1

现象:专业渠道纷纷“变脸”

近日,京东商城在由家电专营转向家电、图书、百货兼营之后再度“变脸”,正式更名为京东,并更换了新域名.以一只卡通金属狗作为其吉祥物。业内人士分析,这一举措或是有意淡化京东的电商色彩。而同期很多家电电商也都相继效仿京东商城的举动。

剖析:利润下滑逼迫“变脸”

家电渠道商纷纷“变脸”的根本原因是竞争日益激烈,导致利润下滑,生存空间受到威胁。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2012年家电业整体发展不容乐观,加上接连爆发的电商大战,使得家电渠道重新步入“战国时期”,以前家电卖场渠道为王的时代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由于电商的兴起和挑战,导致线下家电卖场利润下滑。另一方面,家电电商的价格大战,也使得家电线上业务在销售激增的同时,也出现利润的大幅下滑。

观点:“变脸”可激发活力

业内专家认为,昔日家电连锁卖场打下的“渠道为王”的优势,曾为我国家电市场由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的转变立下汗马功劳。而电商的发展虽然打破了连锁卖场的话语权垄断,但是低级的、无序的价格战,也让家电业伤筋动骨,并妨碍了家电市场的创新。如今家电渠道的变脸,不仅是整个家电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家电渠道自身创新的需要。

农产品电商的三种经营业态开始走俏

农产品做电商,理想很丰满,但离赚钱还很远。它挑战的是电商领域的最高端,考验的是全产业链的整合能力。近期,农产品或生鲜电商市场相对来看是蓝海市场,于是各类企业纷纷进入,多数也是从自身的优势资源切入,总览这个市场,主要有三种经营业态。

模式一:传统B2C模式

现阶段农产品电商为B2C模式,一类是纯B2C,即自身不种植、饲养任何产品,所售卖的产品均来自其他品牌商和农场,典型代表是顺丰优选、本来生活。其中顺丰优选定位在高端进口食品及生鲜,价位也比较高。

模式二:自有农场+B2C

另一类是类似沱沱工社的“自有农场+B2C”电商企业,即企业自身在某地区承包农场,亲自种植瓜果蔬菜、饲养鸡鸭牛羊等,然后通过自建B2C网站的方式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因此其所售卖的产品多是自己的产品,当然为了丰富产品也会整合少量其他农场或品牌商的产品。这类模式严格意义上并非是纯电商模式,其主要是通过家庭宅配的方式把自家农庄的产品直接配送到家庭会员。

模式三:新型订单农业

最后是一种新型的经营业态,叫“订单农业”,这种业态最早来自美国,其称之为CSA(社区支持农业),而我国的方式还不完全属于这类方式,姑且叫“订单农业”。这类经营者受规模所限,并没有投入巨资建立电商平台,多是依托在淘宝网的C店进行销售。这类经营方式的最大卖点,是经营者承诺用最天然的方式种植,因此客户需要在下单前先了解和信任经营者,但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种植风险,即不管今后天气是旱是涝,种出来的果实都需照单全收。

未来餐饮啥样子:两头尖中间粗

随着高端餐企纷纷高调转型,中档餐企几乎是遇到了春天里的黄金时代。对于中档餐饮的“黄金时代”一词,阿五美食创始人樊胜武表示,等高端往中端转型后,将来的餐饮业形态会是两头尖中间粗,大家都是中档餐饮,服务于社会。

一种方式,三种模式

业内专家认为,中端餐饮要想盈利,需要做到“一种方式,三种模式”:

一种方式,即个方式——把特色做成精品才有竞争力。

三种模式,一是主体模式——中档餐企在让消费者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也要向消费者传递节俭、健康理念;二是动态模式——中档餐企应根据四季变化、顾客的年龄,做出动态的菜品调整,达到均衡营养的目的;三是品牌模式:中档餐企要积极参与行业组织的学术交流、技能竞赛、产品量化达标活动,在品牌推广中,把品牌做优。

微博开店成为创业新热点

在微博里,有人开旅游公司,帮客人找景点订酒店;有人开办咨询公司,卖各种好点子;还有人卖田间地头的农产品……有一家店虽然只有近9000个粉丝,但是却因销售阳澄湖大闸蟹而颇有名气,每天的订单多达数万元。微博正逐渐成为草根创业者将其变为商品展示“货架”,商品包罗万象。

中国女性创业,逐渐趋向生活化项目

近日,国内某杂志了“2013年值得关注的10位女性创业者”榜单,与“美国2013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比较,中国女性创业领域集中在消费服务类、餐饮、家居、服装等行业,而美国的女性创业者选择的行业更加宽泛,科技成分更高。除了乐蜂网李静外,“2013年值得关注的10位女性创业者”入选者还有嘉和一品刘京京、淘品牌裂帛汤大风、汤小风、绿盒子吴芳芳、天络行张丽华、优曼家纺冯轶、五谷磨坊桂长青、星期八小镇印岚、青春树武寒青。入选榜单的女性创业者选择创业领域集中在消费服务类、餐饮、家居、服装等行业。这与女性对于“美”与“生活”有着得天独厚的敏锐与感悟密不可分。

开发差异化产品,橱柜未来主流消费市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发展,整体橱柜行业也迎来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空间。业内人士表示:只有环保、健康、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和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橱柜,才能成为未来橱柜行业发展的主流。

传统鞋服企业进军电商,线上线下差异化发展

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鞋都电子商务中心,已经有超过200多个品牌鞋企入驻,而这其中,大部分是想要开拓电子商务渠道的传统企业,电商成为传统中小鞋企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渠道。电子商务颇有研究的营销专家曾有齐给传统企业提出“四步走”的转型路线。首先,基于供应链上游的传统品牌企业要建立独立的电子商务仓,以此为基础展开全网销售。其次,梳理和整合下游网络销售体系,逐步建立市场规则。曾有齐表示,在此之余,传统企业要打造快速供应链系统,同时,“启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020营销模式(指线上营销线上购买带动线下经营和线下消费),利用自身门店和网站结合建立自身的电子商务客户体系。”

网店收税5%或年内实施,小卖家称将涨价应对

近日,有消息指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等相关部委正在研究调研实施电子商务征税的具体措施,预计年内将正式对网店开征5%的税收。在具体征税标准环节上,有业内人士认为,在税收上不应对电商和实体店有区别,对网上开店的应根据目前个体工商户起征点的规定,月销售额不足2万免税,以鼓励小商户发展。电子商务分析师李成东曾有分析称,苏宁的大家电能够拿到的返点要高出普通零售商10%-15%以上,因此征税对于苏宁易购这样的企业影响不大。而淘宝上大量的中小卖家如果被纳入强制征税的范围,将会大大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部分淘宝小店店主表示,如若开始征税,只有以提价应对。

注重客户需求,私人裁缝正兴起

这几年,许多有钱人越来越追求个性和品位,大众化的机制服装已经不能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一些手艺高、有一定名气的私人裁缝逐渐又有了市场。以北京地区为例,北京地区私人裁缝的客户多数是身份高、追求品位的人群,以定制出席特殊场合的礼服或演出服为主,有时也定制独成一派的生活套装和休闲服装。裁缝需要根据对衣服面料、款式的偏好,以及客户的肤色、面料与款式的搭配融合自我设计理念,体现贴身设计和精工细作。至于收入,一套服装从设计到制作一般要收两三千元左右,赚的纯粹是设计费和手工钱,一个客户一年两套服装,有十个固定客户,私人裁缝的收入就相当可观了。

热点趋势范文2

【关键词】 无线通信技术 技术热点 发展趋势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使得人们也得到了越来越便捷的生活,同时无线通信技术热点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无线通信技术不断从最初的模拟通信过渡到现在的数字通信时代,甚至在现在的发展过程中,无线通信技术也已经涵盖了各行各业。通过人们对现代网络的多元化要求,因此在网络发展上也提出了更多多元化的服务要求。接下来本文就对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对今后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热门的研究行业,并且这门技术也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在现在全球无线通信行业不断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网络用户也在保持着上升的趋势。但是从全面的角度来分析,各地区仍然存在着十分不平衡的状态[1]。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或是非洲的大部分国家来讲,无线通信技术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完善,甚至有一些地区在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还仍然处于空白的阶段,但是在发达的欧美国家,无线技术不仅十分普遍,同时这项领域已经得到了十足的发展。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3G无线通信技术TD-SCDMA和WCDMA已经呈现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甚至也已经初步呈现出压倒GSM通信技术的趋势。像是我们熟知的网络运营商在竞争的过程中更是明显,分别都有着自己忠实的客户。但是总体来讲,现在3G移动技术在我国还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普及率比较低,还有很大的成长和进步空间。

二、无线通信技术的热点

2.1 3G时代的来临

所谓的3G就是指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在第三代的移动通信中,主要有三大主流标准:WCDMA、TD-SCDMA、CDMA200。在这个过程中,3G网络不仅可以像以前一样支持不同的信号之间进行相互转换,同时还能支持电信用户向全网络覆盖的通信提供数据和信号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还支持着语音信号的传输,是网络时代一次跨越性的发展和进步。现在,各个网络运营商纷纷建立起更先进的3G网络,也使3G网络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2]。

2.2后3G时代的LTE技术

在现代的通信网络发展过程总,LTE就是在3G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演进得来的一项技术。在这项技术中,不仅将3G技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完善,同时这项技术也具备了更高容量、高传输效率的优势。在日常的通信要求下。其下行的网络最高传输率可以达到100Mbps以上,上行最高也能达到50Mbps。咋几项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由于改进和完善了传统3G网络的空中接入技术,因此在今年的发展过程中,LTE也被不断地发展和应用,得到了人们的广泛使用和关注。

2.3 WiFi

在这项技术的发展过程中 ,WiFi的突出特点就是将上行的数据速率和下行的数据速率得到对称性的发展。通常情况下,我国采用的是802.11b标准,因此理论数据的基本速率一般能达到11Mbps,覆盖的范围也基本在300米以内,是一项技术性的完善和突破。在网络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项技术和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因此WiFi今后的发展也必将得到更大的进步,并且迎来更好地明天3]。

2.4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UWB

UWB这项技术采用的是超短的周期对脉冲情况进行调制,通常发出信号的时候都是以0或是1的方式进行传输,而不是通过载波对信号进行传输,这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时域通信技术。和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这项技术不仅在 结构的安排上更加简单,同时成本相对来讲也比较低,同时这项技术还保持着比较高的传输效率,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通信技术。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中我们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能看出在技术的发展上我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将无线通信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将现阶段存在的不足进行妥善的解决,并将地区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将无线通信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帮助我国无线通信技术走向智能化、数字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无线通信技术将得到更大的进步。

参 考 文 献

[1] 杨昌黎.探讨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及其发展趋势[J].大科技,2014,23(10):366-367.

热点趋势范文3

关键词:化学工程技术;研究热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Q02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96-1

化学工程是一门将一系列化学有关的知识进行深研究的化学或物理过程的知识学科,它还包括对原有化学设备进行改革,以化学思想为基础将理论和实际工程知识糅合。具体工作可包括研发新产品、设计、模拟、操作实验来强化装备等硬件设施。化学工程领域包括范围广泛,其中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石油化工等领域,因此化学工程是国民经济建设从而推动社会进步重要的工程领域。目前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是逐渐趋向连续化、集约化、自动化、高效化和自动化、精密化。由于化学工程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生活领域所以对其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 化学工程技术的新热点

1.1化学超临界反应技术

超临界的化学反应技术是指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都在临界点之上,这样的状态往往是液体和气体之间。这样形式的存在被广泛运用到生物化工、食品、医药等领域,已经显示出很好的效益,发展前景很好,但近年来的探究和发展阶段仍处于初级,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2绿色化学研究技术

绿色化学由于能够有效避免对环境的污染,近年来备受推崇。绿色化学就是指利用化学反应技术来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来起到对环境的保护。比如,它可以对产生污染物的相关溶剂和废料进行处理,利用原子技术或高选择性的化学反应生产处对环境有利的产品,这不仅能够增加经济效益而且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

1.3分离技术的新研究

首先,分离技术强调对生产设备的强化,其次是生产技术。总结来说就是将设备更新,将生产率提高的技术都属于化学分离技术的结果。古老的分离技术方法是利用各种材料沸点不同将其分离然后做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领域研究合作分工改变为分离技术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比如近年来,在力学的传递以及多相流方面,采用信息技术发生分离,还有分子的模拟就很大的提高了预测热力学平衡的水平,对分子的人为设计加速了分离等等。因此进一步研究高效的分离技术有着深远的意义。

2 传热过程新的研究发展方向

2.1传热学中细微尺度的研究进展

细微尺度是指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进行更细微的研究的热学范畴,如今它在热学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分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当一个物体的尺寸远大于其载体时,这样的情况会存在,但是由于尺寸的更加细微,原来的假设影响因素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目前纳米技术已经取得显著的成绩,很多领域都是围绕传热学中的细微尺度技术进行研究的,近年来取得了高集成电路、多空介质流等新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2传热设备的研究进展

近些年来,利用翘片来强化传热,管外的翘片强化传热原理包括有前缘效应和非稳定性扰动以及减薄边界层等几种。常用的片是冲缝片和百叶窗。将来对此的研究应该将分布参数和场地模拟相结合,来优化传热装置结构的参数,实现管翘式的传热针设计。

2.3与计算机技术的相结合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是化学中大量的技术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增加了数据和相关机械的精密度。计算机的主要贡献表现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传热力学、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统计、计算有利于将数据更直观的表现出来,表现形式更加多样,能够有效分析大量实验数据。

2.4与材料科学和信息工程相结合

科学的进步和新技术的研究涌现就为化学工程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机遇。如何形成优质的服务体系和完整地理论作为研发支撑成为化学工程面临的问题。所以它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发展中应注重与多学科的交叉,更多的研究应该包括信息和化学应用、生物与化学以及能源环境与化学相结合的学科,这都为化学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由于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各个行业,为此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大量的信息收集、整理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可以为化学工程发展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3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人员对化学工程研究已经从单一走向研究领域与多学科相结合的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时代的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发展热点的出现,化学工程的发展方向也是多元化的。化学工程技术多元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也将是全新的面貌,推动整个社会向前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韩钢,宋.化学工程技术中微化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2(34).

[2]陈惜明,彭宏.化学工程技术的几个热点与发展趋势.[J]安徽化工.2006(01).

热点趋势范文4

(正文)一、全球趋势:公众移动保持增长 宽带无线热点不断 

 

当今,全球无线通信产业的两个突出特点体现在:一是公众移动通信保持增长态势,一些国家和地区增势强劲,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二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不断,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 

 

资料显示,在全球电信市场普遍低调的背景下,移动通信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统计显示,2003年全球移动用户数增长率在17%以上,总计达到13.54亿户。在市场值方面,全球移动业务市场在2003年已达到4680亿欧元,比上年增长了11.3%以上。 

 

尽管全球移动市场在增长,但这种增长也呈现出很大的不均衡性。从用户数来看,在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移动用户普及率已经很高,因此新增用户数日益减少;而在亚洲、非洲等地区,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移动用户数增长迅猛。从用户创造的价值来看,欧美发达国家的arpu值远远超过了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从数据新业务市场的增长来看,韩国、日本呈现爆发态势,已成为全球移动通信发展的新热点。 

 

目前,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局面,截至4月底,移动用户总数达到2.96亿,用户普及率达到20.9%。考虑闲置的充值卡和一人双机的情况,我国移动通信由于用户普及率相对还比较低,仍有相当巨大和持久的增长空间。但我国的移动通信领域已进入了全面竞争的时代,gsm、cdma乃至小灵通等网络激烈争夺用户,这已导致了资费下降,用户arpu值下降的情况。目前我国的gprs、cdma 1x等2.5g数据业务发展态势不错,并已逐步培育了用户群。而3g还处在技术试验阶段,政府依然保持谨慎态度。 

 

除传统的公众移动通信外,全球的宽带无线接入领域近期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热点不断出现,给无线通信业界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这包括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wlan技术、wimax技术、uwb技术等等,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些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给整个无线通信产业注入了勃勃生机。 

 

二、热点解析:五大技术引领风骚 应用模式各展所长 

 

前文对全球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情况作了概要性介绍,以下将重点就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焦点问题和热点技术展开较深入的介绍和分析。主要包括3g、3.5ghz mmds、wlan、wimax、uwb等五大热点。 

 

1.举世瞩目的3g 

 

今天,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格外引人瞩目,成为无线通信产业的最大热点。 

 

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3g主流技术已经基本成熟。cdma2000由于技术本身的平滑演进特性,进入3g的障碍不大。wcdma以前受版本不断更新的影响,阻碍了商用进程,但目前主体标准已经定型,具备了规模商用的基础。td-scdma技术要相对滞后一些。 

 

总的说来,当前的3g技术已经能够支持规模化的商用网络部署。 

 

其次,目前欧美等运营商已经进入了3g网络部署阶段。3g网络的商用部署正在全球一步步地铺展开来。截至2004年3月底,就wcdma而言,全球已经发放了120份牌照,签署了91份商业部署合同,目前已有二十多家网络投入商用,预计到2004年年底总数将超过40家。目前两家韩国运营商stk和ktf在使用cdma2000 1x ev-do,日本kddi也开始了ev-do网络的商用,而verizon也即将参与该制式下3g网络的部署。 

 

应该说,2004年已经进入了全球3g的商用部署年。 

 

第三,部分运营商的3g用户数量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最早推出3g商用业务的ntt docomo近期宣布,在距离突破200万用户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内,他们的3g用户总数就增长至300万大关。5月中下旬,和记黄埔表示,在过去两个月中,3g用户数出现了快速增加,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达到了173万。截至2004年1月1日,全球使用cdma2000(包括cdma 1x)系列和wcdma标准制式的3g用户数已经达到了7300万。 

 

从全球来看,3g商用在部分地区已取得了初步成功。 

 

第四,我国3g处在黎明的前夕。我国对3g一直采取积极稳健的态度,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网络技术试验,或称外场测试。自今年3月起,开始启动wcdma、cdma2000和td-scdma的测试工作,由6大运营商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进行。测试的重点包括:3g网络覆盖、容量等性能试验;不同3g技术之间、3g和2g技术之间的干扰、共存;各种3g业务及业务兼容性试验;3g终端和系统之间互操作试验;3g和2g之间的互操作试验。 

 

预计此阶段试验将在今年10月份完成,试验将对我国对3g的决策工作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由于此次试验由运营商参与,且属于网络试验。因此,预计若此次试验结果令人满意的话,我国的3g牌照发放工作有可能顺势展开。 

 

趋势分析 3g一波三折,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对3g的前途失去了信心,并在今天留下了心理阴影。对3g问题,我国应如何把握呢?笔者认为,目前,3g已处在商用的爆发阶段,由于3g技术和产品的成熟,3g的商用已不容置疑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欧美等国运营商加紧部署3g网络以及日韩等国3g用户的快速增长,表明3g已经成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新的成长点,我国需要当机立断,尽快开展3g牌照的发放工作和商用部署工作。这样才不至于坐失机遇,在本来领先的移动网络建设中落后。同时,3g也为国内的电信制造商提供了绝佳的机遇,这也是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一次发展良机。 

 

应该说,目前3g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场还处在启蒙阶段,杀手级的业务还没有呈现,终端还不够多。在我国,政府将考虑对市场竞争度的把握,涉及3g网络发放几张牌照的问题,同时,还将考虑设备国产化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属于次要矛盾,目前最重要的是要选择恰当时机尽快推动3g网络平台的建设,这才是解决以上矛盾的关键环节和引导环节。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3g网络建设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移动话音用户市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就能够避免出现因为发展初期新应用新业务不足无法支撑网络生存的状况。同时,我国有迫切需要进入移动市场的“新”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如果被允许经营移动通信业务,其网络建设必然会选择3g,这从中远期的网络成本上要远远低于2g技术。此外,尽快发放3g牌照,对解决现有的小灵通(phs)的矛盾,也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日本都已经弃phs而转攻3g,其目的十分明显,即要纠正自己早期大上带有强烈本土化特征的phs导致失去移动领域国际领先地位的失误,重新用全球性的先进技术武装自己的移动通信产业,实现在该领域的战略性崛起。如果我国反其道而行之,将是不明智的,这关键还是政府的决策引导问题,而不能抱怨运营商。总之,3g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迟迟不进行网络的建设,其他的矛盾将继续积聚,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2.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的推广应用 

 

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mmds,是工作于3.5ghz无线频段上的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今年4月份,第三批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频率评选(招标)工作在我国进行,使mmds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进一步扩大,这也使3.5ghz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成为今年业界的热点之一。 

 

在此次评选(招标)工作中,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五大运营商分别获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27个省(区)的3.5ghz频段2×30mhz频率使用权,并将获准经营相应电信业务。加上此前的两次3.5ghz频率使用权分配,我国3.5ghz频段已在绝大部分地区分配完毕。这表明,我国的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进入了规模商用。 

 

前一段时间,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刘岩率领由无线电管理局、电信管理局、电信研究院共同组成的调研组,对第二批3.5ghz中标企业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在第二批中标的9家企业中有7家建设开通了网络,这7家企业在一半以上的中标城市建设了自己的网络。目前运营商倾向于提供的业务包括:语音接入业务(本地和ip电话),数据专线业务,internet接入业务等。调研中还发现,如果将3.5ghz网络作为单一网络来经营,盈利困难比较大,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调研中,运营企业对进一步获得3.5ghz频率资源表现出了很大热情。 

 

趋势分析 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因为其高带宽、建设速度快、接入方式灵活等特点,受到了业界的关注。但这项技术也有其局限性,比如高频段26ghz的lmds技术受天气影响较大,而3.5ghz mmds技术在我国又受到了带宽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对于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我们应该回归理性的认识。它具有自身的优势,但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因此在应用中要实事求是。 

 

就目前重点推广的3.5ghz技术来看,运营商的经营经验表明,若单独把mmds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网络来运作,由于其技术、用户规模和频率带宽的限制,较难实现盈利。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放宽眼光,把它推广至更大的应用领域。比如可以考虑像现在某些运营商所采用的,将之作为移动基站的回路。 

 

对于3.5ghz mmds技术,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其综合业务的应用,比如数据增值业务的开发和经营。同时也要从全局的角度考虑,使之成为移动通信网络的有效补充手段。这样才能充分发挥3.5ghz频段的效率。未来,随着3g技术的商用,3.5ghz将有望成为移动网络重要的接入补充手段,并对3g网络的搭建起到支撑作用。 

 

3.沸沸扬扬的wlan标准之争 

 

无线局域网技术wlan(wi-fi),其技术标准为802.11,可实现十几兆至几十兆的无线接入。我国目前发展的主要是802.11b标准的wlan网络,支持11mbps的无线接入。作为近年来的一项新技术,wlan在欧美等国快速发展,在我国近两年也得到了几大运营商的追捧。而自去年开始的wapi标准之争,吸引了全球的关注目光。 

 

2003年5月12日,由中国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负责起草的无线局域网两项国家标准(即wapi标准),由国家信息产业部报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颁布。2003年12月1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第113号公告,宣布对无线局域网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要求所有产品都要加载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保密协议wapi,从2004年6月1日起,不符合wapi标准的无线局域网产品不得出厂、进口、销售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但2004年4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表示中国已经同意美方提出的要求,不在2004年6月1日最后期限到来之时强制实施wapi标准。2004年4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认监委、国标委联合了2004年第44号公告。公告强调:wapi标准实施时间只是推迟,并没有取消,也没有取消标准的强制性属性。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wapi标准之争,除了国家出于自身信息安全的考虑外,我国无线通信设备厂商希望成长壮大,占领新兴技术市场的渴望也是重要因素。但该标准的无限期推迟,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那就是,我国的无线技术的核心能力,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难以撼动国际主流的技术集团。同时,我国通信技术标准的制订策略,还存在封闭性的问题,这也是其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攻击的重要原因。当然,wapi标准的推迟执行,也是出于更大的国家利益的考虑。 

 

趋势分析 wapi标准之争,表明wlan技术在全球的重要战略地位。其战略意义不只在于网络的部署、用户的发展、业务的经营范畴,更在于其对it通信产品领域的巨大拉动力量,特别是对计算机芯片的突出贡献。因此,我国应该积极推进wlan核心技术的研究工作,这不仅涉及通信产业,而且涉及it领域的巨大利益。 

 

抛开wapi标准之争,我们如何把握wlan技术的发展趋势呢?应该说,wlan在我国目前的工作,陷入了低潮阶段。这主要是受制于wlan技术自身的限制,比如其漫游性、安全性、如何计费等等,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另外,高端商业用户的不足,使网络建设的投资收益比较低,因此也影响了运营商的积极性。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wlan技术将在特定的区域和范围,特别是热点区域和高速信息接入领域,发挥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补充作用。3g网络商用后,wlan将成为弥补3g固定区域高速覆盖的不足。总体来看,wlan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其在运营领域的发展速度估计会低于过去的预期。 

 

4.宽带无线技术新宠wimax 

 

有资料显示,“wimax”已经成为近期互联网上搜索量最大的通信关键词,该项技术以其远覆盖和高带宽特性,成为无线业界的新宠。 

 

wimax全称为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系统,其技术标准为ieee 802.16。wimax也组织了自己的联盟。目前这个联盟已经发展了数十家会员,该联盟由intel牵头,我国中兴通讯也名列其中。wimax的目标是促进ieee 802.16的应用。 

 

wimax相对于wi-fi的优势主要体现在wi-fi解决的是无线局域网的接入问题,而wimax解决的是无线城域网的问题。wi-fi只能把互联网的连接信号传送到300英尺远的地方,wimax则能把信号传送31英里之远。wi-fi网络连接速度为每秒54兆,而wimax为每秒70兆。有专家认为,wimax的覆盖范围和传输速度将对3g构成威胁。在成本等各个方面的优势使得业内人士将wimax技术看作是一项打破产业格局的技术。 

 

近期,英国电信(bt)、法国电信、qwest通信公司、reliance电信和xo通信加入了wimax论坛,目前wimax论坛已经拥有98个成员,运营商占25%。今年初,intel也宣布,下半年开始将会在其生产的芯片中部分采用wimax标准。 

 

趋势分析 对于今天异常火热的wimax技术,我们该如何看待?它会成为3g技术的终结者吗?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不尽正确。首先,从技术自身角度来看,wimax还不具备公众移动通信网络的广域漫游、安全特性、终端便携等移动特性。其次,wimax标准还不成熟,因此预计商用还需要至少两年以上的时间,规模普及还要五年左右的时间。其三,wimax的特点是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但其还没有对实时话音业务的高效支持能力,这将限制其作为公众移动通信的应用。其四,wimax的产业规模以及技术和设备成熟性还远远难以和3g相抗衡,其推广期也将滞后于已经开始启动的3g技术。其五,wimax技术有可能受到传统移动通信运营商或制造商的抵制,从而限制其发展。 

 

对于wimax技术,笔者认为它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尚处在襁褓阶段,目前还难以对当前的全球无线通信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3g的实施,wimax将可能成为未来3g网络的补充手段,在高速信息接入领域发挥其特性。但受其自身移动性和话音支持能力的限制,wimax不大可能杀死3g。 

 

5.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uwb 

 

无线技术领域的活跃除表现在新技术不断涌现外,还表现在其传输能力的不断拓展。近两年,一项超高速的无线接入技术受到了大家的关注,那就是uwb。 

 

uwb是一种时域通信技术,它采用超短周期脉冲进行调制,把信号直接按照0或1发送出去,而不使用载波,这与此前的无线通信截然不同。脉冲调制产生的信号为超宽带信号,谱密度极低,信号的中心频率在650mhz~5ghz之间,平均功率为亚毫瓦量级,抗干扰和多径的能力强,具有多个可利用信道。与cdma系统相比,时域通信系统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uwb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成本、低功耗的显著特性。 

 

uwb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xtreme spectrum公司预测,他们即将开发出的产品具有在10米内传输约100mbps的能力,intel则把目标定在了500mbps。 

 

趋势分析 对于uwb技术,我们应该这样看待,它以其独特的速率锋芒以及特殊的应用范围,也将在无线通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由于其高速、窄覆盖的特点,它很适合组建家庭的高速信息网络。它对蓝牙技术具有一定的冲击,但对当前的移动技术、wlan等技术的威胁不大,甚至可以成为其良好的能力补充。 

三、走势把握:接入多元网络一体 综合布局代表方向 

 

以上,就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叙述和讨论。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中期未来无线领域的发展趋势呢? 

 

首先,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这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接入技术具有不同的覆盖范围,不同的适用区域,不同的技术特点,不同的接入速率。比如3g和wlan、uwb等,都可实现互补效应。3g可解决广域无缝覆盖和强漫游的移动性需求,wlan可解决中距离的较高速数据接入,而uwb可实现近距离的超高速无线接入。因此,在政策上我们应该综合推进各种无线接入的发展,推进组网的一体化进程,通过建网的接入手段多元化,实现对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覆盖,达到市场细分和业务的多元化,解决移动通信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其次,我国政府应该给企业配置更多的无线频率资源,推进不同技术相关频谱的规划和应用工作。这样才有利于不同的企业根据不同的发展策略和市场需求,综合地规划自己的无线通信网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当然,政府也需要加强对有限频率资源的管理,对于企业闲置不用的频率占用,考虑适当的手段予以收回。 

 

其三,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发展来看,3g已经成为全球包括中国移动网络演进的主要进程。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由于其移动话音用户的普及率高,通过发展用户实现增长的模式已成为历史。因此,他们期望通过3g搭建更大的业务平台,从而实现利润的新来源。由于3g技术的成熟,目前3g商用网络部署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启动。就我国而言,也要借鉴欧美的经验,在用户数量增长放缓之前,就应提前培育新兴移动市场。目前,政府应该开始积极考虑3g牌照发放和商用问题,把握住这个移动业界的巨大历史机遇。 

 

其四,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来看,全球该领域发展十分火热。该领域的发展呈现出向高带宽快速跃进、覆盖范围逐步扩张的趋势。未来,该领域还可能出现更强大的新技术,从另一个角度对整个无线通信产业起到推进作用。但从近期来看,我们对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应该有一个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把握。目前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主要集中在固定环境下的高速接入,其移动性和话音支持能力无法和公众移动通信网络抗衡。在发展中,我们应该从全局的观点来把握,使之成为与移动网络互补的重要技术手段,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个性,又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资源竞争和浪费。 

 

其五,未来的无线通信网络应该是怎样的呢?专家认为,未来的无线通信网络将是一个综合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各种无线技术都将在这个一体化的网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找到自己的天地。从大范围公众移动通信来看,3g或超3g技术将是主导,从而形成对全球的广泛无缝覆盖;而wlan、wimax、uwb等宽带接入技术,将因其自己不同的技术特点,在不同覆盖范围或应用区域内,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形成有效互补。 

 

其六,更远的未来,按当前专家们的预想,通信信息网络将向下一代网络ngn融合。在未来ngn概念中,固定网络将形成一个高带宽、ip化、具有强qos保证的信息通信网络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各种接入手段将成为网络的触手,向各个应用领域延伸。而3g、宽带固定无线接入、各种无线局域网或城域网方案,都将成为大ngn平台的延伸部分。从而形成集固定无线手段于一体,各种接入方式综合发挥效用,各种业务形成全网络配置的一体化综合网络。当然,这一进程将是漫长的,也必将遇到很多挫折。 

 

四、结束语 

 

由于无线通信网络存在的带宽需求和移动网络带宽不足的矛盾,用户地域分布和对应用需求不平衡的矛盾以及不同技术优势和不足共存的矛盾,因此,决定了发展无线通信网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从全局和长远的眼光出发,采取一体化的思路规划和建设网络。发挥不同技术的个性,综合布局,解决不同区域、不同用户群对带宽及业务的不同需求,达成无线通信网络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对此,我国政府管理部门也应该积极为运营商配备充足的频谱资源,为其综合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热点趋势范文5

>> 传感器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探析 光纤光栅压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与趋势 CCD图像传感器在光栅传感器中的研究与应用 光纤温度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 浅谈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与应用 烟气氧含量传感器的研究与设计 矿用负压传感器的研究与设计 光纤传感器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汽车传感器MEMS的研究与展望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与措施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与研究现状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与应用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的教学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与路由研究 探析传感器资料管理系统 节点运动的脉冲耦合无线传感器网络同步探析 传感器与传动器 桥梁健康监测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 汽车传感器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 德州理工大学运用LabVIEW与PXI侦测远端医疗所需的人类生理RF信号[EB/OL].[2016-12-24]..

[7] 杨进,李平,文玉梅.声表面波谐振器无源传感信号特性和信号处理方法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4,18(2):1.

[8] 刘伟.国际体力活动促进型建成环境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28(5):463.

[9] FONG T P, CHAN Y Y. The Use of Wearable Inertial Motion Sensors in Human Lower Limb Biomechanics Studies: A Systematic Review[J]. Sensors, 2010, 10(12):11556.

[10] DOBKIN B H. Wearable motion sensors to continuously measure real-world physical activities[J].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logy, 2013, 26(6):602.

[11] YANG C C, YEH-LIANG H. A Review of Accelerometry-Based Wearable Motion Detectors for Physical Activity Monitoring[J]. Sensors, 2010, 10(8):7772.

[12] JUNG Y, KANG D, KIM J.Upper body motion tracking with inertial sensors[J].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 Biomimetics, 2011:1746.

[13] WON S H P, MELEK W W, GOLNARAGHI F. A Kalman/Particle Filter-Based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Estimation Method Using a Position Sensor/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Hybrid System[J]. Industrial Electron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2010, 57(5):1787.

[14] NICOLI M, GEZICI S, SAHINOGLU Z. Localization in mobile wireless and sensor networks[J]. EURASIP Journal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2011 (1):197.

[15] MENG B, TANG W, TOO Z, et al. A transparent single-friction-surface triboelectric generator and self-powered touch sensor[J].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3, 6(11):3235.

[16] CHEN G M, MA L Y, HUANG I Y, et al. Development of a novel transparent micro-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for solar energy conversion[C]//IEEE: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micro Engineered and Molecular Systems, 2011:976-979.

[17] ZHANG X S, BRUGGER J, KIM B. A silk-fibroin-based transparent triboelectric generator suitable for autonomous sensor network[J]. Nano Energy, 2016(20):37.

[18] VAN N H, KANG D J. Flexible, transparent and exceptionally high power output nanogenerators based on ultrathin ZnO nanoflakes[J].Nanoscale, 2016, 8(9):5059.

[19] SHENG L, LIANG Y, JIANG L, et al. Bubble{Decorated Honeycomb{Like Graphene Film as Ultrahigh Sensitivity Pressure Sensors[J].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5, 25(41):6545.

[20] MAGLOGIANNIS I, IOANNOU C, TSANAKAS P. Fall detection and activity identification using wearable and hand-held devices[J]. Integrated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2016, 23(2):161.

[21] BANERJEE T, KELLER J M,POPESCU M.Recognizing complex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using scene information and fuzzy logic[J].Computer Vision & Image Understanding,2015(11):68.

[22] BACKERE F,ONGENAE F,ABEELE F.Towards a social and context-aware multi-sensor fall detec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platform[J].Computers in Biology & Medicine,2015(7):307.

[23] LIU T, GUO X, WANG G. Elderly-falling detection using distributed direction-sensitive pyroelectric infrared sensor arrays[J]. Multidimension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12, 23(4):451.

[24] WANG Y, HUA T, ZHU B, et al. Novel fabric pressure sensors: design,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J]. Smart Materials & Structures, 2011, 20(6):065015.

[25] LEE S S, CHOI J G, SON I H, et al.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Wrist Wearable Cuffless Pulsimeter by Using the Hall Effect Device[J]. Journal of Magnetics, 2011, 16(4):449.

[26] LI H, YANG H, LI E, et al. Wearable sensors in intelligent clothing for measuring human body temperature based on optical fiber Bragg grating[J]. Optics express, 2012, 20(11):11740.

[27] STUPAR D Z, BAJIC J S, MANOJLOVIC L.Wearable Low-Cost System for Human Joint Movements Monitoring Based on Fiber-Optic Curvature Sensor[J].IEEE Sensors Journal, 2012(12):3424.

[28] WINDMILLER J R, JOSEPH W. Wearable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and Biosensors: A Review[J].Electroanalysis, 2013(1):29.

[29] HOWELL A M, KOBAYASHI T, HAYES HEATHER A.Kinetic Gait Analysis Using a Low-Cost Insole[J].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13(12):3284.

[30] WANG Y, WANG L, YANG T, et al. Wearable and Highly Sensitive Graphene Strain Sensors for Human Motion Monitoring[J].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4, 24(29):4666.

[31] ZENG W, SHU L, LI Q, et al. Fiber-Based Wearable Electronics: A Review of Materials, Fabrication, Devices, and Applications[J]. Advanced Materials, 2014, 26(31):5310.

[32] YANG J, WEI D, TANG L, et al. Wearable Temperature Sensor Based on Graphene Nanowalls[J]. Rsc Advances, 2015, 5(32):25609.

[33] ZHANG B C, WANG H, ZHAO Y, et al. Large-scale assembly of highly sensitive Si-based flexible strain sensors for human motion monitoring[J]. Nanoscale, 2016, 8(4):2123.

[34] MATIKO J W, WEI Y, TORAH R, et al. Wearable EEG headband using printed electrodes and powered by energy harvesting for emotion monitoring in ambient assisted living[J]. Smart Materials & Structures, 2015, 24(12):125028.

[35] HANSORA D P, SHIMPI N G, MISHRA S. Performance of hybrid nanostructured conductive cotton materials as wearable devices: an overview of materials, fabrication,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J]. Rsc Advances, 2015, 5(130):107716.

[36] BLAND J M, ALTMAN D G.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assessing agreement between two methods of clinical measurement[J]. Lancet, 1986(2):931.

[37] FISCHER M A, Bolles R C.Random sample consensus: a paradigm for model fitting with applications to image analysis and automated cartography[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81(6):381.

[38] LOWE D G.Distinctive Image Features from Scale-Invariant Key poin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2004(11):91.

[39] YAMADA T, HAYAMIZU Y, YAMAMOTO Y, et al. A stretchable carbon nanotube strain sensor for human-motion detection[J].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1, 6(5):296.

[40] FAN F R, TIAN Z Q, WANG Z L. Flexible triboelectric generator[J]. Nano Energy, 2012, 1(2):328.

[41] BESL P J, MCKAY N D. Method for registration of 3-D shap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1992, 14(2):239.

[42] LUINGE H J, VELTINK P H. Measuring orientation of human body segments using miniature gyroscopes and accelerometers[J]. Medic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Computing, 2005, 43(2):273.

热点趋势范文6

关键词 图书馆学 研究热点 研究趋势

分类号 G250

Hotspot Analysis about Nearly Five Years of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Trend Prediction

Li Qian, Xu Fang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journal of Library Trends's articles from2008 to 2012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 of all 207 articles have been organized and counted. Then it analyzes data from aspects such as time, state, and cited number, and finds out the research focus of library science in it.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organized data and results of other researchers, and makes roughly predict abou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library science.

Keywords Library science. Hot issues. Study trend.

0 引言

对国外图书馆学研究成果进行统计与分析,不但可以发现国外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规律与特征,便于了解国外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而且可以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为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事实上,国内图书馆学界一直有不定期对国外图书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总结的传统,代表性的文献有:2010年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热点分析[1],国外图书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关键词分析[2],近五年来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的计量研究[3],2008年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进展[4]等等。文献调查表明,国内目前关于国外图书馆学研究成果的分析,有单独分析某年的,有分析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也有分析某个时期的,系统地分析某期刊近五年图书馆学研究热点与趋势的比较少见。《Library Trends》是由世界顶尖私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出版社发行的季刊,致力于LIS(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学科理论与实践最新趋势方面的文章,其2011年的JCR为0.313。《Library Trends》上发表的文章能够一定程度上代表图书馆学趋势方面的研究,对其近五年的文章进行统计与分析,可以发现国外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与趋势。

1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当前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对《Library Trends》2008―2012年与图书馆学有关的部分文献进行定量统计与分析,并以各种图表的形式进一步分析国外图书馆学的研究现状与热点问题,使人们对图书馆学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做了大致的预测。

2 数据搜集与分析

2.1 按时间分布分析

某领域学术论文数量的变化是衡量该领域学术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绘制文献数量的增长变化曲线图可以更加清晰地反映出该学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图1是《Library Trends》季刊在2008―2012年五年内发表的关于图书馆学研究的论文数量年度分布图,比较清晰地展示了在过去的五年内文献数量的变化波动情况,总体上每年的发文数量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由此可以看出在近五年内国外图书馆学研究在文章数量上的发展呈现出相对平稳的趋势,图书馆学的学科发展也是处于稳定时期。

图1 2008-2012年间的论文数量

2.2 按国家或地区分析

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图书馆学领域的期刊上发文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该国家或地区图书馆学学科的发展态势,同时也代表着该国家或地区图书馆学发展的程度及其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与水平的高低。因此,本文将2008―2012年内《Library Trends》上发表的文章数量按国家或地区进行分类,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08―2012年发文数量(按国家/地区分布)

由表1可以看出,在《Library Trends》上的作者大多集中在欧美地区。2008―2009年发文作者主要集中在美、英、澳等国家,2010年开始发文作者的国别开始增加,尤其是2011年在《Library Trends》上发表文章的作者来自15个国家,是2008年的3倍,这表明《Library Trends》期刊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

笔者对近五年内发文量较多的几个国家进行了二次统计(见图2),从中也不难发现,美国、英国等国家发表的论文数量占有较大的比例。

图2 国家/地区发文量比例图

表1和图2显示:《Library Trends》季刊中的论文主要来自于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其中美国的文献贡献率最大;在2008―2012年五年间,美国共106篇,占总发表量的68%,远高于其他国家;其次是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的论文数仅占12%。这是因为美国的图书馆事业在世界各国的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也是世界上图书馆学、情报学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该期刊是美国的大学出版的,来自本国的稿源往往要丰富一些。

2.3 按被引用次数分析

从期刊文献的被引用次数,可以看出被引文献的作者在图书馆学领域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同时也能够看出发表该论文的期刊的水平与质量。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引次数越多,说明该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质量越高,同时也表明该期刊的水平越高。《Library Trends》上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前十的论文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被引用次数排名前十的论文全部来源于美国,可见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处于国际领先位置,美国图书馆学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质量和数量都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这10篇论文的内容来看,有的是讨论分布式环境中的机构库和研究数据管理的问题[5],有的是研究休闲活动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的[6],有的是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不一致的相关性判断的影响对信息检索测试的结果[7]等。其中有许多论文的主题都很有吸引力,如:图书馆机构库面临着适应还是死亡的问题,大部分图书馆的持续低资源问题使分享数据的代沟进一步恶化了[8];黑暗数据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它有可能在你还没有充分利用完它的时候就消失了[9];三个重要人物对塑造图书馆评估活动产生的重要影响[10]等。

表2 2008―2012年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

2.4 按主题分类分析

对图书馆学某期刊研究主题的分析,能够发现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变化情况与发展趋势,笔者将2008―2012年内《Library Trends》发表的文章数量按主题进行分类,其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按主题分类分析

从图3中可看出,近五年《Library Trends》发表的论文主题主要有:图书馆服务、图书馆管理、图书馆技术和数字图书馆这四大类。通过对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图书馆服务不仅仅只是对读者的信息服务,还应该体现在对图书馆的总体质量、图书馆的环境、图书馆的宗旨等方面;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图书馆学从信息层面的研究转向对知识层面的研究,对知识资源的组织建设与开发管理成为图书馆事业的重点,知识管理成为重要的研究主题,图书馆管理已经从原先对信息的管理升华到对知识的管理;在图书馆学的发展过程中,图书馆技术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图书馆技术为图书馆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图书馆学的发展也在不断地使图书馆技术得到完善与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了数字图书馆,此后数字图书馆便成了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

3 国外图书馆学研究趋势预测

3.1 美英国家的图书馆学研究依然是主流

从图书馆学诞生至今,美英等国家在图书馆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很多的图书馆学家对图书馆学的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美国的众多图书馆学家如谢拉、杜威、切尼克和皮尔斯・巴特勒等,英国的“公共图书馆之父”爱德华兹以及帕尼兹等都对图书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前期的优势加上后期的努力使英美国家的图书馆学研究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对图书馆学的发展方向有很大的引领作用。

3.2 图书馆事业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

通过分析近五年《Library Trends》发表的论文可以发现:①2010年对各地国会图书馆的研究非常频繁,相关研究表明国外国会图书馆的发展主要朝着两个方向:正在通过整合与其他议会办公室和部门的服务成为文档中心;扩展了自己传统角色,服务于公众[11]。②2011年研究监狱图书馆事业的论文明显增多,相关研究表明独特的监狱环境对图书馆事业的挑战越发凸显[12];经济和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囚犯是否能够从监狱图书馆获得满意的图书馆服务[13]。

3.3 出现了一些对图书馆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通过分析近五年《Library Trends》发表的论文可以发现:Gerould James,Lancaster和Webster Duane 等图书馆学家对图书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在2008年很多图书馆学者对 Lancaster进行了采访和研究,Lancaste对图书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出版的专著《图书馆服务的评量与评估》是最早将新观念和新方法用于图书馆服务评量与评估的研究著作之一,成为图书馆绩效评估的重要著作,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肯定。阅读与分析这些图书馆学家的研究成果,不但可以帮助人们对图书馆学相关研究领域有更深层的理解与启发,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预测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

3.4 一些新的研究领域正成为国外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

数据分析表明: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依然是图书馆学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人们对图书馆建筑的研究也产生了兴趣。在图书馆学的发文中,信息素养、电子化、书目检索、数据保存等成为研究的热点。如:一个定性内容分析样本中的国民信息素质政策是否由国家或专业机构的认可[14];应用数字知识活动可以塑造和叙述过去和现在,从而影响未来的建设[15];对书目检索提供一个框架,确定具体的证据来支持购买建议的有效系统,充分识别问题与目录地址本地搜索[16]。因特网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服务手段向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数字化搜索引擎得到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促进着信息素养的发展。

4 结语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Library Trends》2008―2012年所发图书馆学的论文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从时间分布、国家或地区、被引用次数、主题分类等主要方面分析了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图书馆学事业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图书馆学事业的主要力量和重要角色;图书馆学的热点研究问题集中在图书馆管理、图书馆技术、图书馆服务和数字图书馆;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传统的图书馆学研究仍是图书馆学的研究重点,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的大潮下,图书馆学的研究重点转向了知识管理,对知识资源的开发、组织、利用和管理成为了重要的研究热点。本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预测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同时,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由于《Library Trends》是季刊,本研究分析的样本数量相对不够大,虽然该期刊发表的都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发展趋势方面的研究论文,但是其他期刊上也有这方面的文章,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结合其他期刊关于图书馆学趋势方面的研究对国外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解读。

参考文献:

[ 1 ] 柯平,贾东琴,李廷翰.2010年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热点分析[J].情报科学,2011(9):1281-1288,1293.

[ 2 ] 王知津,李赞梅,谢丽娜.国外图书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关键词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6):116-123.

[ 3 ] 邱均平,侯婕.近五年来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的计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6):47-52.

[ 4 ] 孙坦,黄国彬,盛小平,等.2008年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进展[J].图书馆建设,2010(1):23-35.

[ 5 ] Witt M.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and research data curation in a distributed environment[J]. Library Trends,2008,57(2):191-201.

[ 6 ] Fulton C. Quid pro quo: Information sharing in lei-

sure activities[J].Library Trends,2009,57(4):753-768.

[ 7 ] Saracevic T. Effects of inconsistent relevance judgments on information retrieval test results: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J].Library Trends,2008,46(4):763-783.

[ 8 ] Salo D. Innkeeper at the Roach Motel[J].Library Tr-

ends,2008,57(2):98-123.

[ 9 ] Heidorn P B.Shedding light on the dark data in the long tail of science[J].Library Trends,2008,57(2):280-299.

[10] Kyrillidou M, Cook C.The evolution of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libraries:A perspective from the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J].Library Trends,2008,56(4):888-909.

[11] Galluzzi A. Parliamentary libraries: An uncertain future?[J].Library Trends,2010,58(4):549-560.

[12] Lehmann V. Challenges and accomplishments in U.S. prison libraries[J].Library Trends,2011,59(3):490

-508.

[13] Ljodal H K, Ra E. Prison libraries the scandinavian way:An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of Prison Library Services[J].Library Trends,2011,59(3):473-489.

[14] Whitworth A. Empowerment or instrumental progress

ivism?analyz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policies[J].Library Trends,2011,60(2):312-337.

[15] Somerville M M,EchoHawk D.Recuerdos Hablados/

memories spoken:Toward the co-creation of digital knowledge with community significance[J].Library Trends,2011,59(4):650-662.

[16] Gallaway T O, Hines M F. Competitive usability and the catalogue:A process for justification and selection of a next-generation catalogue or Web-scale discovery system[J].Library Trends,2012,61(1):173-185.

李 倩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2011级本科生。江苏苏州,215123。

上一篇体操比赛队形

下一篇会议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