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岗实习考核表总结范例6篇

跟岗实习考核表总结

跟岗实习考核表总结范文1

坚持干部选用在一线,才能推动更多干部奔赴一线。小编整理了谈治国理政学习心得报告,欢迎查阅,希望大家喜欢。

最近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重温关于干部培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有所感悟。一直强调,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在《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19个专题的《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一节中,指出,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关于干部培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我们而言,新时代要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干部培养选拔的主阵地、主战场、主渠道,采取墩苗一批、挂职一批、提拔一批的方式,构建干部到一线锻炼、在一线成长、从一线选拔的完整制度链条。

坚持一线“墩苗”,让干部在扎根中变扎实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优秀年轻干部要有足够本领来接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自觉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实践中,干部向下扎根,事业才会向上攀登。在机关单位中,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颇多。

针对这一现状,宿迁市宿城区启动年轻干部到“四个一线”墩苗锻炼计划,首批选派22名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棚改和农房改善、国企经营管理、信访稳定“四重一线”接受为期6个月的“墩苗”锻炼,让他们在基层一线的“磨刀石”上淬铁成钢、脱胎换骨。在实践推进过程中,为避免“一派了之”,坚持把制度设计摆在“墩苗”历练的首要位置,锚实有进有退、有始有终、有责有考的制度机制。

一是建立淘汰机制,实现有进有退、优胜劣汰。坚持赛场选马、大浪淘沙,把基层历练的过程变成考察干部、检验干部的过程。“墩苗”决心不够,浮于表面不深入的坚决淘汰;岗位匹配不高,锻炼成效不明显的坚决淘汰;精神状态不佳,行动滞后不靠前的坚决淘汰。

二是建立跟踪机制,实现有始有终、长线培养。基层历练,是培养的渠道,而不能成为培养的结果,否则既耽误干部、更耽误事业。强调,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成长为党和国家的中高级领导干部,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宿城区根据干部成长规律,设立半年“墩苗”期,适度延长不超过1年。表现突出的,培养成熟后适时选拔重用;成效一般的,锻炼结束后返回原岗位跟踪培养;不能适应的,第一时间调整锻炼岗位或返回原岗位。

三是建立联动机制,实现有责有考、整体实施。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完备的组织培养体系是干部稳步扎根“墩苗”的重要保障。宿城区压紧组织部门、历练单位、后方单位的工作职责,组织部门负责工作协调和考核认定,跟踪了解考核表现并予以鉴定。特别是建立干部“墩苗”微档案,“墩苗”结束后对干部整体表现情况作出综合鉴定,存入干部本人档案。派出单位负责后方管理,解决干部家庭和原工作岗位等方面问题,让干部无后顾之忧、轻装上阵。用人单位承担历练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综合培养,帮助干部进入角色、尽快成长。

坚持一线“摔打”,让干部在历练中变老练

一线培养靠的是一以贯之、循序渐进的历练摔打。强调,“这种锻炼不是做样子的,而应该是多岗位、长时间的,没有预设晋升路线图的”,各级党委必须“加强长远规划,健全工作责任制,及时发现、培养起用优秀年轻干部”。

宿城区搭建“梯次培养、分类选用”培养路径,缺少基层经历的,采取跟班锻炼的形式到基层“墩苗”;“墩苗”期间表现突出或有培养潜力的中层干部,采取挂职培养的方式到一线加压历练;挂职期间,视综合表现情况和干部选配需要,优先提拔使用。在选派干部一线“墩苗”的基础上,跟进选派12名学历层次高、有培养潜力、综合素质高的中层年轻干部到“四重一线”挂职锻炼,挂任副科职务,参与具体分工,更深入地接受实践磨砺。具体实施时,坚持不搞一刀切,而是综合考虑干部工作经历、专业专长、岗位表现等情况,精准安排历练岗位、精准设置配套政策、精准设计成长路径,让干部到“炉火最旺的熔炉”里一锤一锤地被敲打、受磨砺,一点一点地去浮气、接地气。

在岗位安排上,按照“因事设岗、因岗择人”的原则,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战需要,设置招商引资、棚改和农房改善、国企经营管理、信访稳定“四重一线”历练岗位。锻炼岗位实施动态管理,结合中心需要、任务负荷和干部锻炼实效,重点任务结束后及时退出,新的工作启动后及时纳入,实现工作推进与干部培养的良性互动。

在配套政策上,按照“定人帮带、定班学习、定责试岗”的标准为干部提供保证支持。定人帮带,即配备班子成员担任导师,帮带培养;定班学习,即根据挂职岗位性质,安排财政金融、城建规划等小班制业务培训;定责试岗,即分别认领“跟踪一个招商线索、推进一个拆迁工地、挂钩一个企业项目、化解一个信访积案”任务,深度投入历练岗位的核心职能工作。

在成长路径上,设置“跟班学习、实践培养、试岗任用”3个步骤,根据干部历练情况稳步给担子、给压力。跟班学习期,干部以学习业务、参加培训、熟悉环境为主;实践培养期,参加锻炼单位班子分工,具体负责实际工作;试岗使用期,明确干部挂任实职,并在后续使用中重点考虑。

坚持一线“比选”,让干部在实干中成长

坚持干部选用在一线,才能推动更多干部奔赴一线。强调,要在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对表现突出的干部要大力褒奖、大胆使用,对不担当不作为、失职渎职的要严肃问责,对在斗争一线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根据情况分层分级予以表彰和嘉奖。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宿城区组建8个考察小组,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带队,赴乡镇街道和疫情防控相关单位一线考察,提拔重用9名“疫”线干部,晋升职级21人。在疫情得到控制后的第一批干部调整中,宿城区直接从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棚改和农房改善等一线领域提拔干部16名,占提拔任用干部总数的57.1%。一线选,前提是一线比;真吃香,前提是真吃苦。为此,宿城区进一步改进干部一线考察考核机制,坚持精细精准比选、大张旗鼓比选、常态长效比选,真正用好一线干部、用出一线导向。

精细精准比选,就是常态监控履职状态。推行组织部门分片分线挂钩联系、一线近距离考察等工作机制,通过近距离走访、多角度考核、全方位跟踪,实现对历练干部一对一的跟踪考核。探索构建干部考核综合评价体系,注重与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有机衔接,将组织部门的干部考察、条线单位的实绩认定、分管区领导的工作鉴定结合起来,全面掌握干部政治表现、工作实绩、作风表现等方面的情况,考察清楚干部对区委区政府决策的落实情况。

跟岗实习考核表总结范文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学练一体;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职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在对职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技能的提升。目前国内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院校30余所,其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教学实施内容与方法各异,存在一定的偏差,标准不一等问题。本文是在对国内开设该课程有丰富经验的院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并参照城市轨道交通站务人员、行车调度员、司机等岗位资格标准,进行整合归纳,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实施标准并提新的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

二、行车岗位(群)职业技能分析

深入国内已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司调研、总结分析得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行车岗位群设置主要有两层:第一层为调度员岗;第二层为车站层,车站包括,站务员、行车值班员及以上。针对行车不同岗位,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最终得出职业核心能力如图2所示。

三、“学练一体”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行车岗位(群)职业技能分析与“岗位为导向、学练一体”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养模式的总体要求,按照专业高素质岗位技能型才培养目标,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校企合作共同商讨制订《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学练一体课程改革与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主要包括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将行车组织课程每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对应岗位实际工作,如表1所示为列车首班车出库任务,它对应企业每日运营前第一班车出库工作,任务角色对应工作岗位,任务步骤对应工作步骤即为需要掌握知识点;实践环节设计了课堂模拟实验、模拟生产实训和跟(班)岗实习三个模块,下面将重点分析实践教学环节。

(一)课堂模拟实验

课堂模拟实验是基于每个教学任务进行的实践训练,目的训练学生单项任务的动手能力及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与牢记。模拟实验进行前,教师首先引入实验背景与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按照实验指导书解读实验关键实验关键流程并提出问题与思考,分小组讨论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思考,同时细化实验过程,然后随机抽调一组学生进行演示,演示结束按照岗位分组布置实验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常教学安排2个学时进行,每小组需要在2个学时内,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熟练的完成实验任务。模拟实验过程由校内理论授课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老师,并按照考核标准,对各小组进行考核,成绩最终录入学生平时实验成绩。

(二)模拟生产实训

模拟生产实训在学期末集中一周实施,共计24个学时,由企业技术专家和校内骨干教师共同编制《行车组织模拟生产实训大纲》《行车组织模拟生产实训指导书》和《行车组织模拟生产实训考核标准》指导文件,实施过程由校内指导老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

实训项目是在课堂模拟实验任务的基础上的综合提炼,共设计了4个实训项目,其中项目3是模拟实验中列车出库、正线运行与列车回库等单项训练的综合强化训练,每12-15人一组,分岗位相互轮换演练,满足考核要求后,由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两人共同进行考核。该实训将单独作为一门实践课程进行考核,如果学生考核未通过可参加补训一次,再不通过参加下一级该课程的重新实训与考核。

(三)跟岗(班)实习

为了进一步将所理论与实践知识应用到现场及进一步提升岗位实践能力,学校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安排学生进企业3个月的实习,实习采用师徒带教方式,由师傅负责指导学生并进行出勤与技能过程考核,实习结束后学生需提交跟岗(班)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由校内专业教师批阅给出成绩,并结合师傅考核成绩汇总综合成绩作为跟岗(班)实习最终成绩。

四、课改成效

为了尝试课改的成效,我们选择对13级平行班某两个班进行试验,效果比较如表2所示。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采用课改的班比未采用课改班级学生的期中、期末平均成绩分别高出2.9分、4.2分,总体上看效果明显,但考虑所选的两个班级学生男女比例不一致。针对此种情况,将两个班男女学生理论和实操成绩进行单独统计如表3所示:

由表3得出:采用课改与未采用课改班级(纵向)比较,期中测试理论与和实践平均得分比较,前者班男生比后者班男生分别高出5.5分、3.4分,前者班女生比后者班女生分别高出2.2分、4.5分;期末测试理论与和实践平均得分比较,前者班男生比后者班男生分别高出4.3分、3.3分,前者班女生比后者班女生分别高出3.6分、5.3分。班级内男女成绩比较(横向比较),未采用课改班级期中、末考结果,理论成绩女生分别高出男生3.8分、1.6分、实践测试成绩男生分别高出女生1.4分、1.6分;采用课改班级期中、末考试结果,理论成绩女生分别高出男生0.5分、0.6分、实践测试成绩男生分别高出女生0.4分、-0.4分。从以上纵向比较得出:采用课改班级男生、女生比未采用课改班级男生、女生成绩有显著提高;横向比较得出:未采用课改班级男生与女生之间理论和实践成绩相差悬殊,而采用课改班级男生与女生之间理论和实践成绩均衡。因此,采用课改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五、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研究,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行车岗位工作任务、职业技能要求,构建了校企合作“岗位导向,学练一体”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依托校内、外实训平台,按照企业岗位标准要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努力实现毕业生上岗零培训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艳艳.应用型教学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铁路行车组织》课程为例[J].西部教育,2012(6).

[2]张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装备标准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2015(219).

跟岗实习考核表总结范文3

一、 打造工作室内涵文化,形成工作室跟岗学习的核心价值观

在跟岗工作过程中,我们一直致力于精心打造工作室内涵文化,并致力于在带岗过程中帮助省骨干教师形成以下核心价值观:睿智明道、坚韧卓越,形成了工作室成员“JUST DO IT”的精神。

(一)创建工作室标识文化

主持人通过跟岗前的问卷调查、让跟岗教师提供个人简历等方式,了解各位跟岗教师的特点,并初步制定出工作室的文化标识。在跟岗教师入室跟岗学习的开办典礼上,通过沙龙研讨的方式,共同创建了工作室的标识文化。

1. 明确工作室室训、宗旨、定位和精神。工作室所有成员经过反复讨论,共同确定了“睿智明道、坚韧卓越”的室训,明确了工作室“服务·共赢”的宗旨。同时,在工作室定位方面达成了共识,即明确了工作室是一个提供研修的平台,是主持人与跟岗教师的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另外,还统一了工作室“JUST DO IT”的精神。工作室的室训、宗旨、定位和精神一开始是通过印刷在《工作手册》、《学员手册》、《制度汇编》、室服以及发表在博客上,以外显的方式来强化跟岗教师的记忆。跟岗三周的研修文化渗透后,每一位跟岗教师都对室训、宗旨、定位和精神有了认同感,有了自己的理解,同时,付诸实践,形成了工作室跟岗学习的核心价值观。

2. 创作工作室室歌。经过跟岗教师的反复推敲,确定了《HAND IN HAND》为工作室的室歌,中英文混搭的歌词则由学员谭美婉老师写成。歌词摘录如下:“我们来自不同的城市,我们相聚在此。名师不是容易的事,我也常想我孩子,可我还是努力坚持。We get together from cities afar. With joy,we unit here. We often help each other,we really love each other. This is like a warm family.多年以后,当你再回首,能否想起我的脸?不管时光如何变,请把我记心间,我们走过了二十天。Whatever time may change,keep me in your heart,Keep me in your memory.”工作室的室歌《HAND IN HAND》唱出了每一位成员的坚韧,正是工作室室训“睿智明道、坚韧卓越”的最好诠释。

3. 设计工作室的LOGO。LOGO的主色调绿色代表着生命力的坚韧,中间的橙色握手图标洋溢着温暖,并彰显了工作室“合作共赢”的思想,而“JUST DO IT”正是工作室的精神所在。LOGO设计出来后,作为工作室的标识,放在了工作室博客的头像上、室刊简报上、工作室室服上、《学员手册》上、《工作手册》上,成为工作室最经常使用的独一无二的文化外显标识。

4. 设计制定工作室室服。全体工作室成员共同设计和制定了紫色优雅的工作室室服。在参加市、区的各种教研活动的时候,十一位工作室成员穿上室服齐刷刷出场的时候,成为活动现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工作室的室服,加强了工作室成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团队意识和自豪感。

(二)创建工作室媒体文化

1. 设计和制作《江学英教师工作室跟岗学员手册》。《学员手册》前半部分提供了工作室成员的通讯录、工作室所在单位的办公室分布及号码一览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工作室跟岗培训工作总计划、日程安排等。后半部分由跟岗教师自己填写,包括学员跟岗学习计划、跟岗听评课记录、参加学术讲座与区域教研活动记录、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等,记录工作室的大事和各种活动,并对工作室跟岗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展望或提出建议等。

2. 设计制作《江学英教师工作室跟岗日志》。《跟岗日志》由跟岗教师每日填写,旨在让教师及时总结和反思每天的研修行为,然后在接下来的跟岗活动中,能有意识比照、调整自己的研修行为,增强研修的“内驱力”,强化研修的实效性。

3. 设计和制作《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工作手册》。《工作手册》由主持人填写,分会议记录、培训记录、听评课记录、学术讲座与区域教研活动记录、与跟岗教师谈心记录等板块,及时记录工作室的动态。

4. 开设和及时更新工作室博客。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博客(http://.cn/missjiang2007)分设了工作动态、带岗日志、研修天地、读书交流、他山之玉、英语沙龙、教育杂记、家校互动等栏目,由主持人和跟岗教师共同更新博客内容,利用网络媒体平台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工作室的辐射与引领作用。

5.定期出版工作室简报。工作室简报以周刊的方式,跟岗的三周已经出版了三期。具体栏目由班长和简报长组织全体成员进行讨论,稿件全部为工作室成员的原创。

(三)创建工作室制度文化

工作室在组建初期,经过全体成员在开班典礼的充分讨论后,制定了《江学英教师工作室章程》,讨论通过了《江学英教师工作室班委会职责》、《江学英教师工作室考勤管理制度》、《江学英教师工作室教研管理制度》、《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博客管理制度》、《江学英教师工作室档案管理制度》、《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学员考核制度》,并集成《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制度汇编》,每个成员人手一册,由纪律委员组织工作室成员定期学习,形成了工作室的制度文化。正是有了制度文化的渗透,跟岗教师在三周的跟岗研修学习中,精神状态饱满,积极主动全程参与工作室的所有活动,确保了跟岗学习的纪律和质量。

(四)建立工作室组织文化

建设了强有力的班委体系,打造跟岗教师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与同伴互助提升的内涵发展文化。为加强工作室跟岗教师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与同伴互助提升,为营造工作室“人人是主人翁、人人参与管理”的和谐人际氛围,为更好地发挥跟岗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工作室搭建成为每一个成员的研修平台、促进每一个成员的专业成长,工作室通过自我推荐、全体举手表决的方式,成立了班委会。班委会设班长1名、文体委员1名、学习委员1名、纪律委员1名、生活委员1名、宣传委员1名、工作室简报编辑1名、博客管理员1名,基本上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达到了群策群力的目的。同时,明确了班委会的职责与分工。班委实行例会制,按日程表对工作室下一阶段的工作、活动进行组织和策划,分工协作,工作室成为了一个具有系统合力的紧密团结的有机整体,打造了跟岗教师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与同伴互助提升的内涵发展文化。

二、通过课题引领,打造工作室科研文化,提升跟岗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一)开设讲座和专家讲学,清除科研障碍。为提升跟岗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笔者在跟岗第二天就给全体成员作了主题为《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课题》的讲座。同时,在跟岗第二周的周二下午,针对跟岗教师的实际情况和科研需求,召开了“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子课题开题鉴定会”,邀请了珠海市教研中心王卫国主任就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命题”、“破题”和“开展研究”进行了专场讲学,清除了跟岗教师做科研课题的障碍。

(二)统一总课题,做好子课题的自选与申报工作。工作室以笔者获得珠海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第二批(2012年度)立项的《推行“ 讲练评思”模式 构建生态高效英语课堂的研究》(立项编号为【2012KTG07】)这一课题作为工作室的总课题,列举了十项子课题,由工作室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特长和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挑选,做好子课题申报的前期工作。同时,工作室通过研究性知识与方法学习,在跟岗过程中引导教师自觉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进行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破解教学难题,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如:湛江市第一中学培才学校的詹福艳老师,根据自己常年带初三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校发展的需要,申报了《推行“ 讲练评思”模式 构建初三英语读写综合课堂的研究》这一子课题,准备在初三的阅读与写作课型模式上有所突破。又比如,来自中山市坦洲实验中学的周新花老师开展的是《初一语音词汇教学“讲练评思”模式的研究》,一方面调动全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是从自信心、学习方法、交际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语音词汇学习的兴趣引导和教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作室研修文化建设活动,促进跟岗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以及教育主张与教学风格的提炼与形成

工作室以“搭建研修平台、促教师专业成长”为主线,开展了形式丰富的工作室研修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利用学校、香洲区、珠海市的教研平台,促进了跟岗教师的专业精神生长。

(一)深入珠海八中英语教研组研讨,进行大量的“结对”听评课活动。跟岗初期,跟岗教师与工作室所在的珠海市第八中学英语教研组进行了见面会,开展了“结对子”活动,深入教研组进行调研,并进行了大量的听评课活动,为跟岗教师第二周开始的公开课和录像课进行了奠基。同时,八中英语教研组良好浓郁的教研氛围、规范的教研动作滋养着十位跟岗教师,她们很多人在跟岗结束的意见反馈中不约而同地写到了这一点。

(二)开展汇报展示课和优秀课例研发活动。经过跟岗第一周的大量“结对”听评课活动,从跟岗第二周开始,骨干教师们进行了汇报展示课和优秀课例研发活动。来自全省5大区域的十名跟岗教师,以自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精湛的教学技艺,开展了汇报展示课和优秀课例研发活动共22次,不仅为工作室的跟岗同伴们,更为来自珠海市第八中学、香洲区、珠海市其他区的英语教学同行们展示了精彩纷呈的教学盛宴,提供了交流的大舞台,引发了“一节好的英语课是怎么样的”大讨论和深度思考。

(三)开展读书沙龙、读书分享会活动。为引领跟岗教师读书,获得精神层面的滋养,工作室除了每周举行读书沙龙、读书分享会的活动外,还特别邀请珠海八中周新桥副校长作主题为《与书牵手:教师精神生命的成长》的专题读书报告,引发全体工作室成员重新审视了读书对于教师精神生命成长的重要性。

(四)开展专题讲座、讲学活动,参与区域学术教研。根据工作室跟岗学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在跟岗的三周里,工作室共开展了主题为《博客的管理与经营》、《厚积薄发 追求卓越》、《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课题》、《一线教师如何写论文》、《如何评课》等专题讲座。同时,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邀请专家入工作室进行讲学活动2次,跟岗教师“走出去”参与珠海市、香洲区的专题报告如《初中英语语音教学培训讲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报告会》、《珠海市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现场会》、《容闳大讲坛》等4次。这些讲座与讲学等区域性学术研讨活动,拓宽了跟岗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增长了见识。

(五)举办成长规划研讨沙龙。针对跟岗教师很多为省骨干教师,在当地已经有一定影响力,但却不知道下一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的瓶颈情况,工作室开展了跟岗教师成长规划研讨沙龙。沙龙上,每一位教师都谈到了自己的困惑,每一位教师都给自己的同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主持人在成员充分表达的基础上,谈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指导跟岗教师填写了未来三年的《成长规划书》。

(六)组织跨校际考察和工作室联动交流活动。跟岗的三周里,工作室先后走访了广东省鲍当洪教师工作室、孙新工作室,考察了珠海市香洲区谢燕枚英语工作室、张柳珍英语工作室,进行了英语教学、公开课、讲座的联动活动。除工作室所在的珠海市第八中学外,跟岗教师还考察了珠海市实验中学、珠海市第四中学、珠海市第九中学、珠海市立才学校、珠海市新世纪学校、珠海市容闳书院、珠海市拱北小学。通过这些工作室的联动与跨校际的考察活动,增进了跟岗教师对珠海本土的英语教育的了解,开拓了英语教学视野。

(七)参加珠中江(珠海、中山、江门)教研联盟学科教研活动。

1. 观摩2012年中山市直属学校初中英语比赛课。利用跟岗教师所在区域的资源,工作室全体成员到达了在中山市第一中学举办的中山市2012年初中英语市直属学校赛课的现场,观摩了四节比赛课,收获良多。

2. 考察中山坦洲实验中学。中山坦洲实验中学的考察之行,进一步帮助跟岗教师了解了中山英语教育的现状,开拓了眼界。

3. 参加珠中江教研联盟学科教研活动。工作室在2012年11月1日参与了珠中江教研联盟学科教研活动,笔者在中山市东区中学初中部为来自珠海、中山、江门三地的200多位英语教师上了展示课。课后三地热烈的点评课活动让工作室成员了解了三地英语教学的差异,受益匪浅。

(八)举办“我们的教育主张与教学风格研讨会”。通过跟岗两周半大容量、高频率的听评课、讲座、报告、沙龙研讨、考察等活动的参与和反思,跟岗教师已经开始自发地对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教学风格进行思考。工作室在跟岗的第三周周三,举办了教育主张与教学风格研讨会,更是进一步引发了跟岗教师对自己教育主张和教学风格的思考和提炼。她们纷纷动笔,整理出了自己的思考,所写的《我的教育主张与教学风格》成为了工作室简报第三期的主要内容。

四、加强工作室人文关怀文化建设,形成工作室和谐温馨的“群体动力场”

工作室的跟岗研修学习强度是比较大的,加之跟岗教师都是来自省内各个城市,她们在整整三周的跟岗时间内,离开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场景,离开亲人、朋友、同事,无形中面临很多生活和心理的不适应。而这次跟岗的十位都是女老师,都是年轻的妈妈,对于孩子的牵挂,更是让她们难于安心学习。这时候,加强工作室的人文关怀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办法让工作室成为她们在珠海的家,让主持人成为她们在珠海的亲人。除了日常的嘘寒问暖和安排衣食住行,除了留心观察、照顾她们的情绪,更有效的是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跟岗教师感受到人文关怀的温暖。

(一)跟岗报到、开班典礼、结业典礼和纪念礼物。

1. 跟岗报到直接影响着跟岗教师对工作室主持人的第一印象。虽然是周日下午,当跟岗教师一到提前准备好的酒店大门的时候,发现主持人亲自在迎接,而且开口就能喊出自己和其他九个老师的名字的时候,所有的舟车劳顿都会化作感激和感动。这就给了跟岗工作一个良好的开端。

2. 开班典礼影响着跟岗教师对工作室及所在学校的首因印象和专业信服度。这个印象将持续影响着学员接下来的三周跟岗学习。所以,在开班典礼上的《珠海八中校情、香洲教育区情、珠海教育市情》简介就很有必要。这给了跟岗教师一个信心:工作室所在的区域是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示范区,工作室所在的学校教研氛围浓郁,领导很重视等等。而接下来的工作室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班委会建设讨论,更让跟岗教师感受到了工作室所做的大量的前期工作和主持人的用心。

3. 结业典礼和纪念礼物。结业典礼作为成果展示会也好,作为告别会也好,最重要的是,它给了工作室成员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三个星期的同舟共济,三个星期的同甘共苦和三个星期的并肩作战,离别,已是依依不舍。结业典礼上有平日看不到的惜别和难舍难分。最没有想到的,是我们不约而同都准备了纪念礼物。在主持人打开刻有跟岗教师自己名字的纪念水晶镇纸的时候,所有人一片惊喜的欢呼声;而在主持人为跟岗学员一一颁发这份跟岗纪念品的时候,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含着眼泪,都过来合影和拥抱。主持人也没有想到班委会为学校、工作室和主持人都准备了纪念礼物。爱是爱的回报,这句话是最好的诠释。

(二)开展珠海本土文化考察活动。在周末,组织跟岗教师到珠海本土的风景名胜游赏,一来增进同伴的了解和友谊,二来增强工作室的凝聚力,最重要的是让她们在风情迥异的景观和多样的活动中,减轻对家人的思念之苦,感受到工作室的贴心和温暖。比如在跟岗的三周里,工作室组织了跟岗教师自行车环游珠海的绿道,参观了野狸岛、珠海渔女、情侣路、海滨公园、石景山公园、圆明新园、古元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除了本土文化考察活动,工作室还组织了很多联谊活动。比如说与鲍当洪工作室、孙新工作室的联谊工作餐,又比如说为庆祝子课题顺利开题的烛光晚餐,还有就是家庭做客也深受跟岗老师的欢迎。在跟岗第一周周末,主持人一家邀请跟岗教师一起到家里做客并到得月舫喝早茶。第二周周末,珠海本地的学员谭美婉老师邀请跟岗教师到家进行“零食会”。到中山听课的时候,中山坦洲的学员周新花老师邀请大家到家里做菜,共享大餐。跟岗开始的时候有欢迎晚宴,跟岗尾声的时候有珠海本地学员宴请外地学员的大餐,结业的时侯有毕业宴会……所有这些活动,加深了工作室成员的彼此了解,增强了工作室和谐温馨的人际氛围,形成了工作室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发展力,成了跟岗学员们结业视频的最温馨、最打动人心的花絮。

跟岗实习考核表总结范文4

近年来,遵循职业学校的教学规律,学校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对我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构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生跟岗实践。作为财经类职业学校,我校在会计专业学生跟岗实践上做了大胆的尝试这种跟岗实践教学模式,既区别于一般工科学校的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也不同于订单式的办学方法,而是施行了适合于会计专业特点的短时间的跟岗实践。

一、学生跟岗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

顾名思义,所谓跟岗实践,是指学生下到企业,跟随相应的岗位进行的专业活动实践。会计人才在每个单位的需求量不像生产一线的工人,也不像从事服务业人员,需求量很大,每个单位都有需求,但是人数都很少,因此不适合搞订单式教学模式;会计职业的私密性,也不适合搞半工半读模式,经过社会调研和实践摸索,我校近年来实行了会计专业学生跟岗实践的教学模式,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跟岗实践的学生是在学校学习了一部分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大部分学生取得了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但是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个时期的专业实践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专业实践和学校学习理论的差距提供了机会,认识到自我的不足,从而为下一步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认识到了会计岗位的实际情况,有目标有计划的完成后续的学业;另一方面,通过跟岗专业实践,也让企业了解当前学校教育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指导学校教育,加大校企合作创造了条件,通过跟岗实践的进行,老师走进企业,企业专家走进学校,密切了校企的交流沟通,为学校的校企合作发展拓展了思路。

二、学生跟岗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

2011年和2012年的上半年我校顺利完成了2008级2009级两届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跟岗实践的施行。实施的时间是学生在校的第三学年的第二个学期,此时大部分学生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会计岗位有了以一定的认识,校内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具备了一般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参加了校内课程的模拟实习,对会计的核算流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实际动手处理问题的能力尚不够熟练。跟岗实践的时间安排为期两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寻求合适的单位,安排适合专业的岗位

专业系部组织老师联系徐州市区规模较大、会计核算制度比较健全的大中型企业单位的财务岗,作为学生跟岗实践的岗位,力求学生的跟岗实践能够有所成效。并且各岗位的学生人数比较科学合理,太少太多都不利于达到跟岗实践的目的。我校先后与徐州锻压机床有限公司、江苏四方铝业集团公司、彭城五交化、青岛啤酒厂、徐州日报社、徐州宗申摩托有限公司、徐州市全球通精密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徐州金鼎恒立液压件有限公司、徐州煤矿机械厂、徐州华阳机械制造厂、三环产业布厂、新华印刷厂等十家单位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单位,以上单位接纳了我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跟岗实践,安排了合适的财务岗位,并予以随时指导。

(二)制定实习计划,设计实习内容

实习前专业教研室制定合理科学的实习计划,安排学生的实习岗位。每组实习学生推选了组长,安排了实习指导老师,岗位指导师傅。为了让学生在跟岗实践中学有所获,每次实践安排一个班级,大约50人到60人,每个单位2人——10人,根据各单位的规模及财务核算内容的繁简安排合适的人员到岗,均安排在财务有关的岗位进行实习。实习过程中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走出校园,走进会计岗位,在各自岗位上先从看听开始,了解跟岗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知晓职业素养,然后去做力所能及的业务活动。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知识的欠缺,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增长专业实践知识,让学生对会计知识从书本到实践,从校内模拟实习到现场亲自处理,从抽象到具体的去认识会计,认知会计职业人。每位同学实践结束后,需要认真撰写实践报告,及时总结学习心得和体会。实习报告中列示学生需要跟从的岗位,该岗位的岗位职责是什么,在该岗位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实践,实践的目标明确。

(三)适时的跟踪辅导检查,做好学生安全保护和专业指导

学生离开校园,走进社会,由于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需要校方对学生的安全负责。在每位学生为期两周的跟岗实践中,我们安排三位老师跟踪指导。校内班主任和实习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出勤和安全随时跟踪掌握,实习指导老师还负责与企业指导老师随时联系,掌握学生在单位表现及实习安排任务。合作企业安排实践岗位工作人员对学生现场实践予以指导和督促,作为企业单位实习指导老师。实践结束,汇总收集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跟踪表,企业单位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意见,从而作为考核学生实践活动成绩的考核依据。

(四)及时反馈实践信息,修订实践方案

学生信息反馈,在学生为期两周的跟岗实践活动结束后,召开学生座谈会,反馈学生在单位实践过程中取得收获及出现的问题,作好记录,为下一个班级实践前的提醒做基础,随时调整实习方案和安排。比如有的单位没有给学生安排合适的岗位,学生处于无所事事状态,随时与企业联系,改变现状,要不更改实习单位,让跟岗实践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跟岗实践的优势和不足。从两届学生的反馈信息看,大部分学生从本次实践中加深了对会计岗位的认识和了解,也感受到了企业的文化氛围。

系部召开会计类专业学生跟岗实践校企合作研讨会,聘请企业专家代表参加。系领导对学校会计类专业学生跟岗实践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校企合作和学生跟岗实践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企业专家就如何提高学生跟岗实践的质量、合理安排学生跟岗实践的时间、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计划,开设特色班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实质性的交流和探讨,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及方案。

三、学生跟岗实践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跟岗实践取得的成效

学生找出自己的差距,通过为期两周的会计岗位的跟岗实践,充实了学生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到会计专业实际各岗位的要求,找到自己存在的差距,从而更加珍惜学校专业课程的学习。

企业更加了解学生的现状,从而指导我校的专业教学活动。通过跟岗实践,让企业了解我们的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为学校毕业生的出口畅做好了铺垫。加强了校企深度合作。

(二)学生跟岗实践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安全管理存在着隐患。学生一早从学校出门,晚上返校,这一天的时间需要学生的自觉自律,约束自己在企业进行跟岗实践,但是实际总有一些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在岗位不严格要求自己的现象也有出现。

企业招架不住的接待任务。由于我校会计专业学生人数较多,一个学期安排六个班级去实习,一个班级实习两周,共有十二周在企业跟岗实践,影响了企业的财务岗位的正常运营。

四、解决跟岗实践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跟岗实习考核表总结范文5

【关键词】家校联手 中职生 职业价值观 培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B-0004-02

近年来,在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基于社会和学校联手层面的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培育已有一定研究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基于家庭和学校联手层面的还少有人谈及。家庭,是伴随一个人成长的第一个也是永远的课堂,它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萌芽、培养和养成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也是每个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帮助中职生养成积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综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家庭和学校联起手来,形成合力,探索共同培育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已是当务之急。

一、家校联手加强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

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它对一个人的择业动机、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职生的职业价值观,从微观层面看,对他们个人而言,影响着他们对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的选择,决定着他们就业后的工作态度和劳动绩效水平,决定着他们的职业期望和今后的职业发展;从宏观层面看,对用人单位来说,近期影响着某个岗位的生产效率,远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单位的生产力,决定着单位的生存前景和可持续发展。

如何引导和培育既符合中职生自身发展,又符合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的职业价值观,是困扰中职学校的难题。长期以来这项工作都是学校在唱独角戏,虽然学校做过多种努力和尝试,但因受时间、空间及其他因素的限制,无法做细做全,导致在培育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成效上不尽如人意。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在孩子成长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孩子职业价值观的萌芽和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家庭和学校联手,共同来培育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将会有效辅助学校的工作,切实提高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的实效。

二、家校联手加强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的具体措施

虽然学校在教育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做到全面周到;家庭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的成败,决定着孩子的一生。在对中职生职业教育价值观的培育上,必须家校联手、加强沟通,形成职业价值观培育合力,方法互动、内容互补,才能达成目标一致,最终把孩子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平台的作用,加强家校互动,形成互补,为学生职业价值观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一是开学初组建“三级联系网”。即按照校级、专业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来组建 QQ 群或微信群,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家长,想办法让他们入群并学会使用相关功能。二是召开“三级家长委员会”。学校定期组织召开校级、专业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大家多方探讨,就家庭在孩子职业价值观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和怎样培育孩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形成共识。三是组织统一培训。利用家长委员会和“三级联系网”,就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和如何对孩子进行职业价值观引导和培育,量身定做相应课件并制作成情境微课,对家长进行统一培训,并在 QQ 群和微信群上放相应的培训材料,供家长随时学习和参考。四是发扬团队精神,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加大家校和家家之间的学习交流力度,确保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培育收到实效。在“三级联系网”上,除有课件和微课供家长平时学习外,学校还安排招生就业部老师、职业指导师和合作企业管理干部入群,定期进行在线答疑和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家长及时解决家庭教育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家长通过“三级联系网”,经过相互间的学习讨论、交流借鉴,群策群力,不断提升家长群体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效果,为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二)新生入学时播种职业价值观。借助新生入学教育的契机,家庭和学校联手,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萌芽教育。在校园和班级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参观;举办什么是职业价值观、用人单位需要的职业价值观、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职业素养等相关讲座和职业技能展示活动;从现今的职业分类、世界500强企业、企业达人、职业技术能手大赛等入手,介绍学校发展历史和成就、各专业设置情况、学校师资水平、校企合作企业等,将这些情况真实而全面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专业、职业、企业、岗位等有一定的了解,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当今技术技能人才的广阔发展前景,从而萌生对所选专业及相关职业的浓厚兴趣。因在这之前学生对这些少有接触和了解,报读专业时多半是盲目跟风,或听家长意见,甚至是随便选报,可能有的学生在了解后想转读其他专业。此时,学校和家长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充分尊重他们的选瘢原则上予以支持,但要有一定的条件约束并控制全校转专业人数比例,具体由学校负责解释和把握。

(三)学生入学后耕耘、培育职业价值观。自学生安心就读于某专业开始,家长在学校的指导下,配合学校完成一系列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培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既符合个人发展需要,又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职业价值观。

1.学校招生就业部对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工作进行周密部署,有计划、按步骤开展相关活动。如每学期组织学生去合作企业相应岗位进行见习或跟岗学习,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企业文化及运作模式;不定期举办相关讲座,邀请企业和行业专家、优秀毕业生回校给学生做讲座,介绍企业对职业价值观的要求、企业管理体制机制、企业员工一天生活情况、优秀员工成长经验等;结合学校的大型活动,定期举办各专业职业技能展示活动、职场案例分析大会等,要求学生在每项活动后提交心得体会或总结反思,并与学期末的职业价值观考核挂钩。

2.班主任把业价值观培育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中。如不定期举办如何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如何做企业的合格员工、优秀员工的核心要素、如何正确处理职场关系等系列主题班会活动;不定时组织学生观看企业和职场成功和失败典型案例并进行探讨活动,找出案例中职业价值观表现好和不好的方面,为什么好?好在哪里?为什么不好?不好在哪里?该如何修正?针对每个学生家庭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制订职业价值观培育方案,建立每个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成长卡,并纳入学生的学期总成绩考核中。

3.科任老师把职业价值观培育融入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结合专业岗位需要,不定期组织学生去校企合作企业进行见习和学习观摩活动,并及时进行总结和点评;教学中以企业岗位需要为导向,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培育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根据本专业岗位特点,进行岗位情境模拟再现,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观;任科老师平时跟踪记录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表现,学期末将此表现和成绩录入职业价值观成长卡,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量化考核。

4.家长高度关注、密切配合。家长全程通过“三级联系网”和“三级家长委员会”,密切关注学校和孩子的学习活动及相关日程安排,及时和学校、老师联系,和“三级联系网”里的家长多交流、多探讨,积极配合学校、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做好后勤保障、激励安抚和评价考核工作,让孩子们朝着企业岗位需要和自身职业发展方向,潜心致力于本专业理论与实践及职业技能与素养上的完善和提升。

5.加强考核评价。利用学生职业价值观成长卡,全程跟踪记录和严格考核学生职业价值观成长历程。与学生手册一样,按学期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成长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评价形式分综合表现评价和分数量化评价两种;多方参与评价,含班主任、科任老师、学校招生就业部、见习企业、家长、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每学期末进行总结表彰活动,对表现突出和进步大的学生进行表彰,鼓励和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水平。

(四)顶岗实习时检验、收获职业价值观。顶岗实习是中等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中职学校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主要途径,是中职学校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将在学校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完全履行企业员工岗位的所有职责,真正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两个角色之间的无缝对接。顶岗实习的经历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升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今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此时是检验他们职业价值观和提升职业价值观水平的关键时期。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企业、家长应密切关注学生在实习中职业价值观 的表现并及时记录和反馈,此时,三方形成密切的联系链,相互联系、相互监督、密切配合,共同检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由学校招生就业部、企业、家长、学生四方共同对旧版本的学生顶岗实习鉴定表进行修改和完善,改进传统的评价方式方法,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考核评价。例如,从学生对企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岗位操作技能、服从力、忠诚度、团结合作能力、与同事相处能力、今后就业打算、理想中的岗位要素、职业发展目标等职业价值观的具体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形式以分数量化和等级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有他评、互评、自评,即企业、学校、家长进行他评。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互评,学生自己进行自评。多方参与考核评价,有学校、企业、家长、其他学生和学生自己共五方,确保评价公平公正、合理客观。考核采用平时考核和半年、年终阶段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发现的亮点和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有效的激励和批评指正,帮助学生不断修正和提升职业价值观水平。

实习结束后要分别在企业和学校举办实结表彰大会,对实习中职业价值观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典型案例进行通报表彰,进一步分析总结、提炼升华,最终使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共同收获积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唐章捷.中职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父母教养方式与职业价值观的相关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3

[2]毛怀勇.亲子沟通视角下中职生家庭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3]张 莹.中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培育活动课程化的实践探索”(GXZZJG2014B088)。

跟岗实习考核表总结范文6

1、制定计划规章制度

(1)至**年底,集团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中高级知识分子达到200人以上;

(2)至**年底,集团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中高级知识分子达到500人以上;

(3)至**年底,集团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中高级知识分子达到1000人以上。

2、选拔对象

(1)国内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

(2)三十五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

(3)四十周岁以下,博士研究生;

(4)归国留学生;

(5)全国范围内在职本科以上学历优秀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

3、选拔条件

(1)品质好:有良好的思想品格和素养。

(2)学习好:学有所长,学业优良。

(3)创造性强: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性,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有发展前途。

(4)气貌优良:相貌端庄,举止大方,谈吐高雅,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文字水平。

(5)身体健康。

4、选拔方式

(1)公开招聘:通过到人才市场、高等院校、面向社会等方式招聘。

(2)毛遂自荐:符合选拔对象的人员可毛遂自荐,接受选拔。

(3)社会公认:挖掘、吸纳社会公认的优秀人才。

(4)伯乐推荐:鼓励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推荐优秀人才。

(5)责任组阁:根据工作需要,优秀责任人通过组阁,选拔人才。

二、录用程序

1、初选:主要领导与应聘者见面谈话,了解其各方面情况,把好第一关.。

2、笔试:了解应聘者的实际文字水平,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面试:通过选拔对象五分钟的自我介绍和提供的有关材料,由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评价。

4、体检:面试通过者,在指定医院统一组织身体检查。

5、审批:经上述程序,将入选名单报请董事局、党委审批后、即可办理录用手续。

6、新录用的大学生,要与集团签定劳动合同,第一次签定合同期限5年。

7、录用工作于每年五月底前结束。

三、培养使用

1、培养目标

(1)培养各种专业技术型专家骨干;

(2)培养各类产业项目部门经理;

(3)培养行业、专业综合类复合型管理干部;

(4)培养子公司总经理;

(5)培养总部高级领导人。

2、培养措施

(1)申读集团《经理学院》并获取毕业证书;

(2)三个月营业员岗位锻炼并合格;

(3)参加集团中高级管理人员有关工作或活动;

(4)承担基础性项目的主持工作;

(5)逐级或破格进入各级领导岗位;

(6)积极鼓励自我成才。

3、使用步骤

(1)一年后可担任科级职务;

(2)二年后可担任处级职务;

(3)三年后可担任副总经理级职务;

(4)四年后可担任集团高级领导者职务;

(5)特殊优秀者可破格越级使用;

(6)从国内外在职岗位选拔的有业绩的优秀大学生可直接安排各级管理岗位或各级领导岗位。

四、管理考核

1、主管部门

大学生工作由政治部统一管理,建立管理考核档案。

2、考核内容

3、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考核。

(1)德,就是对集团事业的无限忠诚。包括政治态度,理想信念,思想品格,道德修养。

(2)能,就是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和潜力,是否具有创新能力。

(3)勤,就是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对工作积极负责、兢兢业业和精益求精。

(4)绩,就是工作的成效和政绩。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和效率。

3、考核方法

采取定期考核、跟踪考核、重点考核。

(1)定期考核。大学生自上岗实习起,定期填写大学生考核写实,每季度进行一次,年终综合评价。

(2)跟踪考核。与管理结合起来,随时同大学生所在的各单位、经营部取得联系,每一实习阶段都要写出实习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