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小学英语研修总结范例6篇

国培小学英语研修总结

国培小学英语研修总结范文1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专业发展;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强调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包括群体的、个人的、内在的、外在的专业提高,可以总结为学历、知识、教学能力、职业道德,而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教师的终身学习。随着时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也会不断扩增。最近这几年,国家通过各种方法和政策,渐渐地充实农村英语教师,基本能够将英语教学普及到农村小学。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人口主要是在农村地区,所以关注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也是国家十分关心的话题。

一、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是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1.英语教师没有英语教学资质

由于农村英语教师数量少,有许多不具备英语教学资质的老师进行代课。在许多学校,代课教师担负了大部分英语教学。有些教师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是与正式的英语教师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农村英语教师的经济收入含金量不足。并且,相较于城市,虽然国家规定教师的收入不能低于同等级公务员的收入,但是农村因为地域差异,并不能实现这一个规定。我国本科、专科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并不少,但由于农村的多种因素,每年只有10%的应届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工作。农村教师的劣势会使许多教师资源流失。比如,有的教师转到城镇学校,或是考研、改行等。

2.农村英语教师缺乏实践

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其次是后续教育跟不上。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主要是大专学历。如果要提高学历主要是通过非全日制教育,这样使得城镇与农村教师第一学历的水平相差较大。而且,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大部分教师没有进行过培训,没进行过其他实践活动,以至于无法推进课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因此,使得城镇教育差距越来越大。

3.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缺乏后继力量以及认同感

目前,农村英语小学教师渐渐老龄化。教师晋升也很困难,目前许多教师的职称仍是初级或是中级。而每年补充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很少,从其他地方调过来的教师也是非骨干教师。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特别是年轻的教师。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的工资待遇与教学压力不相符。

二、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与高校合作

农村小学可以利用附近地区的高校资源,通过合作等方式解决农村英语教师专业素质问题。比如,河南省有些农村地区通过与高校合作,对教师进行培训或是进行实践可以很快地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

2.“师徒方式”互相帮扶

现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植,农村中小学教育,每年会有一批应届毕业生到相对落后地区工作。毕业生虽然没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他们专业知识较好。学校可以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让学校的教师通过这些毕业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网络研修

目前,网络已经普及到农村,这为农村中小学教育提供了多种资源。学校可以让政府帮助通过网络建立一个教师团体,设定一到两个专家,这样,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通过教师团体的帮助认识自己的问题、提升专业水平、开展科研活动。

建立网络研修团体后,教师进行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一份关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总结到目前为止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个自我评价。团体的其他成员就可以通过这份资料对教师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提出合理建议。

网络研修团体还能够对教师在线进行培训。教师在加入团体后,需要进行英语专业测试,包括口语、写作、阅读等。若是英语教师存在弱势,可以通过教师团体帮助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学习伙伴,互相学习,互相纠正。

网络研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不易于管理,教师不重视等。因此,网络研修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渴望自己本身的素质提升的一种表现。虽然国家政策一直在帮助农村的小学教育,但是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育仍有很多问题。网络的出现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问题。农村小学英语教育仍需要教师和国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贺林茂,肖胜文.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宏观策略[J].九江学院学报,2008(02).

国培小学英语研修总结范文2

建设300所特色高中

一是建设50所专业英才高中,免除学生所有的学费:(1)根据企事业单位实际需求,重点建设50所专业英才高中旨在培养外语、艺术、理工等学科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承担学生全部学费;(2)鼓励企事业单位技师、专家参与教学,加强专业英才高中与高等教育研究机关的合作;(3)构建“专业英才高中认证体系”,通过竞争提高中等教育整体水平。

二是建设100所“自主型”私立高中,向学生提供30%的奖学金:(1)修订相关教育法规,为扩大私立高中的自主经营权提供法律依据;(2)至2012年建立100所“自主型”私立高中,各地方教育监(相当于教育厅厅长)与学校签署工作协议,在开设教学课程、聘用教职人员、管理学校财政等方面充分赋予学校自,通过多样化、专业化的办学模式培养精英人才;(3)向“自主型”私立高中在校生提供30%的奖学金,扩大学生的教育选择权;(4)举行公开评议会,总结经验,逐渐扩大规模。

三是在农村及中小城镇建立150所寄宿制公立高中,向学生提供70%奖学金:(1)以农、渔村及中小城镇优秀高中为主,新建或扩建学生宿舍,在每个郡(相当于县级行政单位)建立一所寄宿制公立学校,2011年增加到150所;(2)在地方教育财政拨款学校设施投入中,增加学生宿舍建设经费;(3)评价并总结初期试点工作,逐渐扩大到其他初中和私立学校。

大力加强学校英语教育

一是加强学校全英语授课老师队伍建设:(1)建立“全英语授课老师制度”,逐步要求英语专业老师使用英语授课;(2)推进在职英语老师研修工作,加强与国外大学的合作联系,将每年公派海外研修英语老师规模扩大到3000人;(3)修订相关教育法律,帮助学校聘请外籍教师辅助英语教学工作。

国培小学英语研修总结范文3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大学英语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H319.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在2009年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2010年6月教高函[2010]7号文件批准61所高校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包括“985工程”高校、具有行业背景的“211工程”高校和地方高校,由此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中国计量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文学、法学、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其规模和办学层次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典型性。通过对我校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学生进行英语学习需求的调查分析,其结论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很大的普遍性。

为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校从1997年开始招收优秀学生组成试点班,2006年正式成立量新学院,不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现有学生300多人。2012年,我校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和自动化专业成功加入国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开始积极探索和创新卓越质量工程师和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迄今,我校已有质量管理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五个专业开设了卓越工程师班,学生总数近400人。

量新学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质量管理工程等专业培养卓越工程师,都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超越。培养面向国际、面向世界创新型国际化工程人才的首要条件是具有扎实的、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知识素质,同时还必须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与国际化人才交流的素质和能力。英语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是一个重要的媒介,在实现国际化培养目标中有着重要地位;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

1研究设计

目前在英语教学领域,针对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英语教学的研究较少,教学实践更是近乎空白。与一般的大学英语教学相比,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的外语培养要考虑国际化培养要求与行业化特殊外语要求(孙立春,2012)。叶云危2013)将拔尖创新人才英语课程定位为通用学术英语,分四个阶段发展学生综合学术英语交际能力和核心学术能力。梁晓波等(2015)认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外语能力培养包括英语基本功和应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培养、国际化接轨英语能力和国际视野以及专业化英语。

为此,本研究聚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试点班和卓越班,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分析等手段,了解试点班和卓越班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期待和目标,针对这两类特殊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和课程设置框架,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探索大学英语教学在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实现的路径和作用。

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最初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ESP)。如今,随着理论框架的完善,需求分析也逐步应用于通用英语(EGP),为外语教学课程设计、教育政策制定、教材评估等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次自主设计的问卷共105个问题,包括基础信息6个问题、英语学习动机9个问题、学习过程10个问题、学习环境5个问题、考试4个问题、教材4个问题、学习资源10个问题、教学模式8个问题、教学方法5个问题、课堂形式5个问题、课程设置16个问题、选修课程目的10个问题、语言文化类课程10个问题、语言技能类课程10个问题、语言应用类课程9个问题。问卷通过任课教师在课堂内由学生现场作答完成,调查了我校量新学院试点班119位学生、质量专业卓越班49位学生、自动化专业卓越班43位学生。经SPSS统计分析,有效问卷为203份,其中男生116人,占57.14%;女生87人,占42.86%。

2结果与讨论

调查显示,52.7%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学习的总时间应该设定为四年,另有28.1%的学生认为至少应该开设到考过六级。但是,66.5%的学生课外平均每天英语学习时间不到1小时。就学生自身英语技能的判断,认为最强的英语技能是“读”(43.3%)和“写”(22.2%);最弱的英语技能是“听”(40.4%)和“说”(29.1%),现在的英语听力水平能听懂老师用英语授课(40.4%)和能听懂听力课程大部分内容(33.0%),而认为能听懂VOASpecialEnglish的仅占5.9%;不能完全听懂老师用英语授课占20.7%。学生最想提高的英语技能是“说”(44.3%)和“听”(26.6%),对大学英语课堂学习的最大期望是“提高听说能力”(72.4%);被调查学生认为,最能提高自己听力水平的方式是看英文原版电影(33.0%)、与人英文沟通(28.6%)、听英文电台(23.6%);最能提高自己口语水平的方式是每天大声朗读课文和文章(29.1%)、多与同学用英语交流(26.6%)。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大“听”和“说”的比重,以尽快补齐学生的英语短板。

调查表明,教师的教学方法(37.9%)和人格魅力(31.5%)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最重要,48.3%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比较感兴趣”,但28.6%的学生“兴趣一般,取决于老师和教材”。54.2%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是“词汇量小”;在英语学习中最缺少的是“意志力”(35%)和“独立性、自觉性”(32.5%);最依赖的学习工具是“电子词典和mp3”(34.5%);学习英语中最有帮助的材料是“杂志及课外阅读材料”(44.8%);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视听结合”(37.9%);最喜欢的课外学习方式是看英文电影和听英文歌曲(45.8%);对英语学习最有帮助的三种活动和场景是“记忆”(66%)、看英Z频道或电影(50.2%)、读英文报刊杂志(42.9%)。

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中最希望学到的是语言应用能力(62.1%),最喜欢阅读的文章类型是时文报道(36.9%)和文学作品(27.1%);认为最能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方式是每天阅读英文报刊(55.2%),最能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方式是背诵优美课文(60.1%)。

对多媒体网络学习的感受是信息量大(38.9%)和形式多样(36.9%),对教师网络英语教学方法和形式表示满意和很满意的占57.1%,认为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最有助于听力的提升(61.6%)。在网络学习英语时最常用的资料搜索方法是Google搜索(36%)、英语学习门户网站(26.6%);在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最想学习的是听力(27.6%)、口语(24.1%)和看英文电影或者听英文音乐(22.2%);

对英语教材表示满意和很满意的占61.1%;对英语教学方法表示满意和很满意的占63.4%;对学校英语学习环境表示满意和很满意的占48.5%;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影响校园英语学习氛围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积极性”(60.1%);对英语课堂环境的最大需求是活跃的课堂气氛(56.9%);对英语课外环境的最大需求是播放英语电影(42.6%)。

在学生眼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方面是“听说”(65%);最喜欢英语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46.5%)和提供语言实践机会(30.7%);最喜爱的英语课堂教学形式是观看电影和录像(77.1%)、语言游戏(47.3%)、角色扮演或戏剧表演(33.8%);最喜欢的教学模式是互动教学(55.2%);英语教学中,学生认为十分必要和有必要的是用英语授课(38.8%)、语篇结构及篇章欣赏(35.8%)和口语练习(33.3%),认为不必要的是单词听写(20.4%);除课本知识外,最希望老师课堂上补充相关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48.8%)。

学生认为,现行大学英语教学中最需要变革的方面是考试制度(43.3%)、教学方法(29.4%)、课程设置(22.4%);大学英语教材编写需特别注重的是趣味性(55.2%)、现代生活(23.9%);最喜欢英语学习材料主题是幽默故事(45.7%)、历史传说(37.3%)、风俗习惯(33.9%);最喜欢的英语学习资源媒介是纸质教材(44.8%)、网络教材(35.3%);对英语学习帮助最大的是英语电影(40.3%)。

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教育部要求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调查显示,学生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学习的热情很高,认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应开设的学分为4学分(48.3%);最喜欢的语言技能类课程是英语视听说(70.5%)、高级英语口语(57.5%)、综合英语(51.5%);最喜欢的语言文化类课程是英语电影赏析(71.2%)、英美热点小说与影视文化(69.2%)、英美文学简史及作品赏析(35.8%);最喜欢的语言应用类课程是英语口才与沟通(74.2%)、英语职场翻译(51.7%)、英语演讲与主持(49.8%)、考研英语(43.3%);最喜欢的专门用途英语类课程是旅游英语(75.7%)、国际商务英文沟通(56.7%)、实用商务英语写作(38.4%)、商务英语阅读(38.3%)、标准化英语(37.3%)。

覃新宇(2010)在《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置》中提出,合理设置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是实现个性化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蔡基刚(2014)指出,在我国,“大学英语不是一个学科,只是一门为专业配套的公共基础课程”。

调查表明,到了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阶段,学生更加钟情于语言文化类课程,其次是Z言应用类,再次是语言技能类课程。

为培养和提高拔尖创新人才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提高其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直接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提升其跨文化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大学应构建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模块化、系列化、专业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做到英语学学四年不断线:通用英语课程(第一学年)+后续选修课程(第二学年)+通用学术英语课程(第三学年)+专门学术英语课程(第四学年)。学分总要求14-16学分:通用英语8学分,后续选修课2-4学分,通用学术英语2学分,专门学术英语2学分。

3结语 (下转第141页)(上接第97页)

本文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英语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环境、考试、教材、学习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堂形式、课程设置、选修课程目的和对语言文化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课程的需求情况。调查结果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针对性,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促进教材编写,合理利用学习资源,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习效率,优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基于需求分析,本文提出了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的目标,构建了适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编号:Y201329721)”资助,系“大学英语教学在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学业用途英语、学术用途英语及优质外语教育[J].外语电化教学,2014(3).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 梁晓波,谭桔玲,张晓琳.论拔尖创新人才外语能力的培养[J].外语与翻译,2015,(2).

[4] 覃新宇.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置[J].教育与职业,2010,(24).

国培小学英语研修总结范文4

1.关于开设进程

目前,本地区共有63所小学,其中完全小学58所,不完全小学5所。本地区共有小学生38087名。

目前,本地区小学已经全面开设英语课程,其基本进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起步较早。在当地党政的领导和重视下,本地区小学英语课程开设起步较早。90年代末,首先在实验小学进行试点。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开始后,本地区虽然不是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但是,英语课程实验与国家课改实验区基本同步,于年开始开设英语课程,比大市其它县市要早得多。据了解,目前大市其他县、市只有市(县)城区少数有条件的实验小学开设英语课。

二是分步实施。按照教育厅文件要求,吸取省内外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经验,我们制定了英语课程开设方案。按照方案,本地区从年秋季开始,城区3所小学和乡镇所有中心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从年秋季开始,本地区所有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全面开设英语课。年年,政府有关领导亲自关心小学英语课程开设工作,本地区10所省级实验小学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年本地区所有小学的一、二年级,全面开设英语课程。按照计划,今年秋季,英语课程覆盖所有学校、所有年级。在教学内容上,为防止英语教学与汉语母语学习相互干扰,各学校一年级英语字母教学皆在语文汉语拼音教学任务完成并得到充分巩固的基础上进行。

三是步履稳健。专门召开了开设英语课程动员会。制定了《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实施方案》。每年安排师范英语毕业生选聘计划,陆续补充师资。不断由教师进修学校进行英语师资转岗培训以及在职进修培训。开展小学英语教学研究活动,形成校本研修制度。

2.关于教材使用

1-6年级目前使用的教材为江苏译林出版社与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编写的《牛津小学英语》。该教材词汇量较大,内容丰富。

按照省教育厅、财政厅有关文件(苏教基〔2010〕6号)规定,3-6年级英语教材,属于义务教育免费教材,其费用由省级财政统筹中央补助经费统一承担并实行国库支付;1-2年级英语教材,属于地区教学实验教科书,其费用由本地区财政负担。

3.关于师资状况

本地区英语任课教师共360名,其中,英语专业130名,非英语专业256名。为保证英语课程的开设,近年来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师资缺乏问题:

一是招考。每年新教师招考时,向小学英语倾斜。尽管每年所下达的新分配的聘用人数指标很紧,但对小学英语专业毕业生在聘用人数上都给予最大限度的倾斜。学年—年期间,政府下达的总指标575人,其中小学英语教师共招考109人,占总指标的20%。年年,为启动小学低年级英语课程的开设,安排小学英语指标30名,占当年中小学进人指标的26%,比上年度增加50%。

二是培训。对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进行培训。自年以来,依托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了7期培训班和一期提高班。迄今为止,参加培训转岗英语教师有269名。

三是委培。从年年起,采取定向委培的办法,解决师资来源问题。年年共委培小学师资23人,其中小学英语14人;年共委培小学师资29人,其中小学英语师资11人,年委培30人,其中小学英语8人。

4.关于课程设置

3-6年级,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每周安排3课时。

1-2年级每周安排4课时,每节课20分钟;由于国家课程计划中低年级没有英语课时,目前,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中安排低年级英语课时。

二、存在问题

1.在教材方面,词汇量大、内容多,课程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很高;同时,教师普遍感到课时不够,备课的要求高,一些转岗改教的老师似乎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要求很高。

2.在师资方面,一是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通过转岗培训从事英语教学的269名教师中,有些教师语音和听说能力等基本功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负担较重,小学英语教师一般都跨年级上课,任课班级多,备课量大,教师工作负荷较重,无暇花费更多的精力更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三是职称评定有障碍,大多转岗培训的教师所拿文凭都不是英语专业,职称评定的时候所教科目与文凭对不上号,按照目前市职称评定的要求,似乎或多或少地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称评定。

三、应对措施

1.招聘专业师资。今后,本地区小学事业将基本稳定在现有规模:学生35000-38000人,班级900个左右。从人数上看,现有英语教师规模,能基本符合要求,但是,对照高标准要求,专业合格人数太少,很多是通过培训临时转岗的。现有222名专职英语教师中,有62名专业学历有待进一步对口;现有138名兼职英语教师中,有135名专业有待进一步对口。因此,请求今后陆续招聘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加快英语教师专业学历的合格化进程。

2.实施科研兴师。以科研兴教为抓手,以打造优质资源为契机,以编精练题、易错题,写教学案等为手段,通过磨题、研题,磨课、研课等过程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加强专业培训。需要对部分转岗教师进行2次培训。

国培小学英语研修总结范文5

胡 洋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长春 130033

项目标注:本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课题< 高职院校职业英语能力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 批准号GH13603) 中的部分研究成果。

【文章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提出以服务外包、科技创新替代生产外包的发展路线以来,无论是跨国企业还是国有大中小型企业,对于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英语能力的要求也有着更高的需求。用人单位希望高职毕业人具备较好的职业英语能力水平,以适应企业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高职院校来说,一定要不断调研企业需求,修订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

【关键词】

职业英语能力;高职院校;培养模式; 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近些年在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贡献了突出力量。社会各届对于高职学生的认可度逐年提升,各行各业对于高职学生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对于高职学生能力要求也在逐渐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提出以服务外包、科技创新替代生产外包的发展路线以来, 无论是跨国企业还是国有大中小型企业, 对于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英语能力的要求也有着更高的需求。用人单位希望高职毕业人具备较好的职业英语能力水平,以适应企业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

1 调研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于高职毕业生英语水平现状的评价以及未来对于高职学生英语水平的需求,课题组首先进行文献分析与调查研究,得出以下数据:

(1)企业对于高职毕业生职业英语能力满意度不足10%。

(2)企业对于高职毕业生职业英语能力存在的问题方面,认为主要问题集中在英语的应用能力方面,即听说能力不够。有82% 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较差。

(3)企业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的问方面,70% 的企业认为教学重点有偏差,不应当集中在读写译,而忽略了听说训练; 58% 的企业对于学校的教学模式方面表示担忧,认为造成学生英语水平偏低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教师教学方法匮乏,以填鸭式的讲授为主,不利于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

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英语能力依次是:综合应用能力、听说能力、阅读能力、翻译能力。

英语在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涉外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使用英语的主要方面为:涉外接待占53.6%,外贸洽谈占52.17%,信息获取占50.72%,英语商务信函及单证处理占42.27%,产品及设备说明书、操作手册等阅读占31.54%,出国考察、旅游占26.08%,晋升占11.59%,从中可以看出英语主要用于涉外接待、外贸洽谈、信息获取及英语商务信函及单证处理、产品及设备说明书、操作手册等阅读及出国考察、旅游等。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运用英语最多的是:口头交际占63.5%,笔译占31.3%, 书面交际占29.2%。而80% 被调查者认为他们在实际运用中最弱的技能就是听、说,他们希望在听说,尤其是职业英语听说能力,及笔译能力方面能有提高。

2 高职院校职业英语能力培养模式建构

2.1 构建“阶梯递进式”高职院校职业英语能力课程体系构建

即将课程设置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基础英语阶段,在第一学期开设,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入学测试的方式将学生分为A、B 班,在AB 班中通过难易度调整,达到分层教学中因材施教的目标。

第二阶段为职业英语阶段,开设在第二、三学期,面向全体学生,作为的必修课程开设,主要教学内容围绕的专业英语类内容。

第三阶段为行业英语、高级选修阶段,在第五学期作为选修课开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其中行业英语包括当前主流行业如:办公英语、销售英语、艺术英语、IT 英语等。高级英语选修阶段,主要针对对英语兴越足、底子好的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2.2 在高职院校职业英语能力课程中应用“情境引导”教学模式

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倡导脑、心、手三者结合的学习模式。在高职院校职业英语能力课程中值得借鉴。英语学习最重要的是情境的创建,在教学设计过程当中要尽量从职业需求出发,创设学习情境,因此根据需求开发了“情境引导”教学模式。即以涉外工作场景为依托,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仿真的职业工作场景,创设需应用英语完成岗位工作的具体任务和教学情境,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革新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互动及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第一、第二甚至第三课堂教学联动,形成课内、课外一体化,校内、校外相结合,教、学、用于一体的语言实践环境, 让学生在模拟工作环境及真实工作过程中,通过教、学、做一体,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熟悉工作岗位任务中运用英语完成工作的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场英语交际能力。

3 结束语

总之,对于高职院校职业英语能力培养来说,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英语应用的能力,而英语应用的能力必须围绕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制定。作为高职院校来说,一定要不断调研企业需求,修订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 侯圆文. 探讨高职公共英语向职场英语的有效过渡[J]. 教育与职业. 2011(06)

[2] 黄奕云.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评价体系构建[J]. 韶关学院学报. 2011(03)

[3] 黄奕云. 高职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 2012(03)

[4] 吴寒, 黄奕云.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5] 李建婷, 赵清海. 探索高职高专英语新型教学模式[J]. 教育与职业. 2006(24)

[6] 韦薇.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英语教学[J]. 教育与职业. 2010(03)

【作者简介】

国培小学英语研修总结范文6

关键词:国培计划;问卷;骨干教师;中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11-0143-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2.04.043

1.引言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随着国家对教师专业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2月颁发的《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中,对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了三个阶段: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在职培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王晓萍,2010:22-23)。其中,“国培计划”就是为教师深入学习和使专业不断发展的在职培训项目之一。国培计划,即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这一培训计划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可以给来自不同地区的教师与从事教育事业者之间经验交流等教学行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从2007年以来,教育部对西部地区实行了教师国培计划,给各学科教师搭建了学习和提高的平台。2009年江西省承担了“国培计划”旨在全面提高我省农村师资力量,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他们教授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这次中学骨干教师培训了什么?这些一线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培训的效果如何?对培训提出了什么要求?因此,笔者对2011年在江西师范大学接受培训的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做调查,以期回答上述问题。

2.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是2011年国培计划——江西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80位参训教师,分别来自江西抚州、上饶、萍乡、鹰潭、吉安、景德镇等10个地区的县、镇、乡中学,男女比例分别为24.7%和75.3%。工作五年以下约为43.2%,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约为21.6%,20年以上的约为5.4%。获得本科学历占77%,大专学历占23%。这些参训教师的年龄都集中在21~30岁以及31~40岁和41~50岁,分别占总人数的56.8%,32.4%和10.8%。14.9%的英语教师都是普通教师,85.1%的教师都在学校担任主任、副主任、年级组长以及其他职务。

2.2 研究方法

笔者对参加江西农村中学英语培训的80位教师每人发放了一份问卷,该问卷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了解参训教师的基本素养,如培训经历、培训态度、参训原因等;第二部分旨在了解参训教师对培训的看法,如对培训模式类型的看法、对培训时长及形式的要求、对授课者类型的要求;第三部分是了解参训教师对培训的考核及效果的看法;第四部分是了解教师们对“国培计划”的满意度及建议。共收回了74份问卷,经过甄别74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2.5%,并用spss13.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参训的英语教师的基本素养

80%以上的教师希望能让更多的教师得到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参训英语教师中,60.8%的人认为能顺利完成专业知识教学任务,39.2%的人认为有一定难度。有33.8%的人只教英语一门课程,而66.2%的人都教除英语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大部分英语教师都有至少两门以上的课业压力,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这些教师对教英语或其他学科的备课、上课、课后解答等方面的问题。再者,教师要深入思考与研究如何有效地把各种不同基础的学生教好。

此外38.4%的教师是第一次参加省农村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57.5%的教师平时很少参加或偶尔参加此类培训,只有4.1%的教师经常参加此类培训。可见,大部分教师没有机会或很少有机会参加此类培训。因此,教育部门或学校应该多举办类似的培训,重心应放在农村,以提高这些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知识、技能和教育管理等各方面能力。

至于参加培训的态度,81.1%的英语教师期待此次国培,16.2%的英语教师抱着平常心参加,而2.7%的英语教师则不期待。总的来说,这次培训是大部分英语教师所期待的。91.9%的英语教师是抱着提高技能和水平来参加培训,2.7%的教师是为了获取证书、评职称,6.8%的教师是为完成学校任务而来。大部分教师的学习态度都比较积极主观。

35.1%的英语教师是自己争取来参加此次培训,23%的教师是因教学成绩突出选拔来参加培训,41.9%的教师是校长、教务主任被要求来参加培训,1.4%的教师是应付任务来参加培训。因此,积极主动争取培训机会的参训教师只占总人数的35.1%,显然主动参加培训人数还是不多。

3.2 参加培训教师对培训的看法

3.2.1 对培训模式类型的看法

4.1%的英语教师希望得到系统理论讲授的培训,60.8%的教师喜欢经验交流的培训模式,12.2%的教师喜欢专题理论学习,9.5%的教师喜欢远程培训,31.1%的教师喜欢考察实践模型,即实地跟班学习培训。可见,大部分教师不喜欢理论型培训,而是融合于实践教学中的理论升华。英语教师应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及技能,更好地实践英语教学。同时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考察实践、远程培训等模式也是教师成长和学习必不可少的途径。

3.2.2 对培训时长及形式的要求

对于培训时长,8.3%的英语教师认为培训10天为宜,34.7%的教师认为培训10天~1个月为宜,26.4%的教师认为培训1~2个月为宜,30.6%的教师认为2~6个月为宜。对于培训形式,24.3%的英语教师选择短期业余培训,67.6%的教师选择平时集中脱产培训,10.8%的教师选择寒暑假假期集中培训。

3.2.3 对授课者类型的要求

14.7%的英语教师希望教育专家给他们授课,73%的教师希望优秀中学教师授课,6.8%的教师希望大学师范类教授授课,5.4%的教师希望非教育界知名人士授课。这说明参训教师中大部分都希望优秀中学教师给他们授课,认为实践更重要。

3.3 教师们对培训的考核及效果的看法

首先,从回顾与思考培训内容方面来看,35.1%的英语教师每天都会,43.2%的教师经常会,17.6%的教师偶尔会,4.1%的教师不会。可见,每天培训结束后,大部分教师都会回顾与反思培训的内容;但是还是有少部分的教师不回顾、不反思。众所周知,教学相长,教师的回顾与反思是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方式。

其次,从写研修日志以及教学反思方面来看,83.5%的英语教师认为应该写,13.7%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写,2.7%的教师认为不应该写。结果表明80%的教师认为应该写研修日志,因为写研修日志既可以概括培训的知识便于日后使用知识的提取,又可以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56.8%的英语教师愿意每天写教学反思,43.2%的教师不愿意每天写。50%多的教师愿意坚持每天写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汲取经验教训的有效手段,是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从名人名言中得知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因此,应提倡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

再次,从培训结束后是否应该有相关结业考核方面来看,25.7%的英语教师认为应该有,62.2%的教师对此持中立态度,12.2%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考核是培训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测参训教师培训效果的一种评价手段。整个培训是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应该采用多种形式的结业考核,来检测每位老师学习的效果。至于结业考核方式,4.1%的英语教师希望采用上课的形式作为结业考试的方式,6.8%的教师希望采用说课的形式,31.1%的教师希望通过上交培训反思的方式,59.5%的教师希望通过结束后谈论培训感受作为结业考试的方式。从这些参训教师对考核形式的答卷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希望通过上交培训反思的方式和谈论培训感受作为结业考试的方式。但是这两种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培训效果。目前,我省“国培计划”项目考核采用了综合评价考核的办法,其中考核指标有学习时间、作业、教学设计与反思、研修日志、论坛研讨。

最后,从“国培计划”培训效果方面来看,2.7%的英语教师认为完全达到目标,29.7%的教师认为达到目标,36.5%的教师认为几乎达到目标,31.1%的教师认为未能达到培训的目标。由此可见,此次江西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国培计划”的效果良好,但是还是有待于提高。至于培训的效果,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56.8%的英语教师认为理论和实践上都提高了,2.7%的教师认为只在实践上提高了,33.8%的教师认为只在理论上提高了,6.8%的教师认为没有提高。因此,参训教师,尤其那些认为没有任何提高的人,应探究其原因。

3.4 对“国培计划”的满意度及建议

3.4.1 教师对“国培计划”方案实施的意见

63%的参训教师对“国培计划”方案实施持支持态度,然而有15.1%的教师持反对态度。因此,培训的组织者和授课者应在培训后期通过网络或电话访问参训教师,探寻其持否定态度的根本原因,再分析总结,以便“国培计划”更好地实施。

3.4.2 对此次培训内容的满意度

65.8%的英语教师满意,34.2%的教师不满意。85.1%的教师认为理论联系实践太少, 9.1%的教师认为培训时间过长,8.1%的教师认为授课教师水平有限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这次培训内容,理论型培训过多,以后类似的培训应多让授课者把理论结合实践教学,并且应把部分主动权交给参训教师。让他们经过理论学习和演示学习后,参训教师自己反思后再讲述自己理解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接着可以让授课者和其他参训教师进行点评,再让演示者反思并且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根据演示者提出的想法,让全体参训教师与授课者进行讨论和探究,让授课者和参训教师都更真实地领略到实际情况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总之,为使以后此类培训更好地开展,组织者和授课者应考虑到参训教师的需求,应在培训前对这些参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然后进行分析,系统科学地设置培训内容,再与授课者探讨选择何种课程以及如何有效实施此类培训。

此次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我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教学上的各方面专业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并通过这次调查问卷来分析该培训的效果。但是部分参训教师对此次培训的满意度不高,未能完全达到培训目的。其部分原因在于部分参训教师并非主动来参加培训,而是被校长、主任或因教学成绩突出或为完成任务被派送来培训,所以这些参训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这固然会成为满意度不高的因素之一。还有部分原因在于培训内容,理论型培训过多,从而影响培训的效果。因此以后不仅要做好参训教师的派选工作,也要优化培训内容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4.展望与建议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渴望得到类似提升与进步的机会。所以,“国培计划”这一方案得到大部分教师的支持,希望以后每位教师都能得到类似进修培训的机会。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资深教师都可以接受培训,教师应始终保持积极学习的心态,依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和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吸纳新的或更新旧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不断让学生看到教师所呈现的新面貌,引导学生想学、爱学、会学。

此外,这些参训教师期望未来会提供更多不同类型的培训,如出国培训、提高英语专业知识、学生德育方面、短期业务、班级管理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指导、英语口语能力、系统优质课讲解的培训、开展与顶岗生一样到其他学校跟着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的培训、让参训人员上课—说课—优秀教师点评的培训等。

然而,教师培训可以为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重要的是需要教师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其中有少部分接受培训的教师,对培训的理论知识嗤之以鼻,认为理论知识对他们的英语教学起不了多大作用。笔者不赞同这种想法,理论既为实践服务,又为实践所用,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但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是相辅相成的,两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希望英语教师们能尽可能地发挥两者的优点,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除此之外,如何使以后的“国培计划”取得更好的成效呢?希望以后类似培训的策划者、培训的授课者或教育主体部门应考虑一线教师的真实所需,在培训前对接受培训的教师做些调查。例如,对这些一线教师所需要培训的内容、培训类型、培训时间的分配、培训的管理、培训的考核、培训所需达到的目标等等做一个系统的调查或访谈,了解教师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使“国培计划”落到实处,取得好的效果。

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国培计划”的受益者分享他们所学的知识,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完善教育事业的行列当中,也希望会有更多更好的培训,让每位教师都能受益。

参考文献

Chao, An Che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glish Language Training Program in Hotel Industry[D]. Stout: University of Winconsin, 2000.

Fishman, B., et al. Linking teacher and student learning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ystemic Reform[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03, 19(6): 643-658.

Garet, M., et al. What make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ffective? Results form a national sample of teachers[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001, 38(4): 915-945.

Herlina, W. The effectiveness of Indonesia English teachers training programs in improving confidence and motiv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 2011, 4(1): 79-104.